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第七单元 单元检测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第七单元 单元检测卷

第七单元检测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4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2016·南昌一模]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相继取得了首次合 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药物、杂交水稻技术等领先世界的生物学和 医学成就。这说明( ) A.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研究的根本条件 B.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推动力 C.自力更生是科学研究的主要途径 D.科学研究只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才能成功 答案 B 解析 社会制度并不是科学研究的根本条件,故 A 项错误;集 体主义和协作精神对科学研究有推动作用,故 B 项正确;自力更生 并不是科学研究的途径,故 C 项错误;科学研究只有与群众运动相 结合才能成功,说法过于绝对,故 D 项错误。 2.[2017·河北联考]20 世纪 60、70 年代,中国科技取得了长足 的进步。最能代表中国科技发展水平的成果是( ) A.葛洲坝水利枢纽 B.大庆油田投产 C.“两弹一星” D.“杂交水稻”推广 答案 C 解析 二战时人类开始进行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 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葛洲坝水利 枢纽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范畴,不是这一时期先进科技水平的代 表,故 A 项错误;油田建设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 B 项错误; “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的体现,故 C 项正确;D 项表述不正确,应为“籼型杂交水稻”的 培养成功,故 D 项错误。 3.[2017·四川联考]邓小平在 1977 年接见美籍华裔科学家牛满 江、陈省身和三位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李政道、杨振宁等外宾时, 高度评价他们为祖国发展的贡献。这些科学家对祖国的贡献是( ) A.与中国科学家合作研究 B.指导中国留美学生深造 C.为中国大量引进美国科技 D.交流学术与科学发展建议 答案 D 解析 中美正式建交前,不可能出现美籍华裔科学家与中国科学 家合作研究的情况,故 A 项错误;同理,故 B 项错误;为中国引进 大量美国科技非三位美籍华裔科学家的贡献,故 C 项错误;美籍华 裔科学家为祖国交流学术和科学发展提供建议是可行的,故 D 项正 确。 4.[2016·北京朝阳二模]1956 年被称为充满生机活力、充满创造 精神的一年,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得到发展繁荣。这一年( ) A.通过了新中国《义务教育法》 B.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C.恢复了统一高考招生制度 D.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答案 B 解析 新中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1986 年,故 A 项错误;“双 百”方针于 1956 年提出,促进了文学艺术、思想学术等领域的蓬勃 发展,故 B 项正确;恢复高考是在 1977 年,故 C 项错误;关于真理 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在 1978 年,故 D 项错误。 5.[2016·杭州二模]毛泽东在某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 报告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关系),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 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下列 党和国家的方针,不是在此背景下确定的是( ) A.“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方针 C.“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答案 A 解析 毛泽东 1956 年提出《论十大关系》,而“一边倒”是 1949 年提出的,故 A 项错误,符合题意。 6.[2017·威海期末]观察下图,从图中统计数字的变化可得出的 结论是我国( ) A.教育得到持续发展 B.义务教育已经完全普及 C.“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得到落实 D.“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从 1949 年到 2008 年我国小学、初中和高校的入学 率明显增加,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的持续发展,故 A 项正确;义务教育法是 1986 年提出的,在 2001 年基本完成,与题目 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 50 年代提出的, 故 C 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 1995 年提出的,与题目时间不符, 故 D 项错误。 7.[2016·珠海一模]据教育部的相关资料显示,2000 年之后,国 家开始批准建立独立学院,中国高校出现了公办、民办、公办民助(如 独立学院)等多种方式并存的局面,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这 种现象的出现是基于( ) A.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高等教育有重要影响 B.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C.民众对教育需求和弥补国家教育投入不足 D.办学方式的多样化和高等教育普及大众化 答案 B 解析 D 项是多种办学方式的影响,不是原因,排除;A、B、 C 三项均为实行多种办学方式的原因,但 B 项为根本原因,故选 B 项。 8.[2017·北京丰台期末]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公式表述是:经济 增长(100%)=劳动增长(75%)+资本增长(25%)。1984 年以后,美国 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资本 增长(34%)+科技、教育(66%)。目前,发达国家技术和知识的增加 占生产率增长总要素的 66%~80%。在此背景下我国( ) A.提出“双百”方针 B.颁布《义务教育法》 C.恢复高考制度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科技、教育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双百” 方针是指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是繁荣科技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与材料信息不符,故 A 项错误; 颁布《义务教育法》是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与材料信息不符,故 B 项错误;恢复高考制度是人才选拔,与材料 信息不符,故 C 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就是坚持教育为本,把 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 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提高 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 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故 D 项正确。 9.1958 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就是那么 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张爱萍将军说:“再 穷,我们也要有一根打狗棍。”文中的“人家”和“狗”主要是指 ( ) A.占据和控制台湾的国民党反动当局 B.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势力 C.垄断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超级大国 D.死灰复燃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 答案 C 解析 解题过程中应该抓住“1958 年”和“原子弹”这两个有 效信息,结合教材明确本题立意的考点是“两弹一星”战略,然后从 题干表述中可知本题考查的是战略决策的背景:美、苏对核武器和空 间技术的垄断增加了我国的国防压力。故 C 项正确。 10.1959 年毛泽东在《七律·回韶山》中写下动人的诗句:“喜 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下列人物中哪一位堪称为“稻菽 千重浪”作出贡献的“英雄”式人物( ) A.钱学森 B.袁隆平 C.杨利伟 D.翟志刚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袁隆平致力于培育杂 交水稻,为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故 B 项正确。 11.[2017·山西模拟]1965 年 9 月,中国学者首先在世界上成功 地实现了人工合成具有天然生物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关 于这项成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有利于人们揭示生命的奥秘 B.有利于促进生命科学的发展 C.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D.有利于改良动植物品种和药物的研究 答案 D 解析 D 项属于基因工程技术的意义,并非结晶牛胰岛素的意 义,故选 D 项。 12.[2016·淮南一中质检]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飞速发展:“蛟 龙”下海,“神十”飞天,“天河二号”计算机超级神速。这些科技 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优秀科学家的努力 B.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科技体制的创新与完善 C.全国人民的支持 D.对外国先进科技成果的借鉴 答案 B 解析 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有多个方面,但高科技成就的取得一 定是以经济的发展为物质基础、以科技体制的创新为先导的。故 B 项正确。 13.“到 1956 年初……迫切需要制定一个正确领导科学和文艺 工作、妥善处理各种关系的总方针。”对此,毛泽东提出( ) A.“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C.文艺工作者到农场、干校“改造”,接受“再教育” D.“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 答案 B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56 年”“正确领导科学和文艺工 作、妥善处理各种关系的总方针”,由此判断 B 项符合题意;A 项 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提出的“二为”方向;C、D 两项是 “文化大革命”期间极“左”思想对科学文化事业的冲击。 14.“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 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对毛泽东的这句话 理解错误的是( ) A.春天是指伟大新中国的建立 B.文学艺术思想可以自由发表 C.无论什么思想都可以自由传播 D.坚持百花齐放对社会主义发展有利 答案 C 解析 本题以毛泽东对“百花齐放”的描述为载体考查学生对 “双百”方针的理解。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 社会主义道路,对于企图颠覆国家政权的思想不能自由传播。故选 C 项。 15.对下图所示“文革”时期两部戏曲作品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前者是昆曲,后者是样板戏 ②都是“双百”方针贯彻下的产 物 ③反映出文艺园地百花齐放 A.①②正确,③错误 B.①正确,②③错误 C.①③正确,②错误 D.②③正确,①错误 答案 B 解析 “文革”时期,“双百”方针遭到破坏,文艺园地出现百 花凋零的现象,故②③错误。故选 B 项。 16.“文革”结束后,清算了林彪、江青的极“左”路线,科学 和文艺工作步入了又一个春天,文学艺术“又一个春天”的表现是 ( ) A.出现了《青春之歌》《红日》等影片 B.出现了《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蝉的歌》等作品 C.出现了反映丰富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和以改革实践为主题 的文学作品 D.改编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等样板戏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注意时间限制 是在“文革”后,A 项是在“文革”前,B 项中《组织部新来的青年 人》于 1956 年发表,D 项是在“文革”时期,只有 C 项是新时期的 表现。 17.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的表达形式,有的对联则成 为浓缩了的历史。比如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学习文化重科技,尊 重知识强教育。下联:科技繁荣百业兴,教育兴旺万家旺”,适合该 对联内容的横批应是( ) A.科学发展 B.科教兴国 C.和谐发展 D.改革开放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上联主要强调科学教 育,下联主要强调家国兴旺,因此涵盖这两方面内容的横批应是“科 教兴国”。故 B 项正确。 18.[2016·金华高二检测]有人对“文革”前 17 年的教育估计是 “我们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基本上是资本主义的……我 们一定要大破大立”,你可以选择哪些论据来驳斥上述观点( ) ①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②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 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 ③确立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④颁布了 《义务教育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新中国成立后,经过 十几年的努力,已初步奠定了人民教育的基础,成就巨大。《义务教 育法》颁布于 20 世纪 80 年代,故排除④即可得出正确答案。A 项正 确。 19.下面是 1977 年以来几个重要年份高考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 统计图。导致 1977 年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缓慢 B.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C.“文革”对高等教育破坏严重 D.人们对教育的重视不够 答案 C 解析 “文革”期间,实行群众推荐上学制度,高等院校的发展 受到影响。1977 年,国家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大批受“文革” 影响而未能参加高考的高中生报名参加考试,而当时的高等院校的招 生人数却很少,所以出现了图中所示情况。故选 C 项。 20.1998 年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认为邓小平为中国教育 作出重大贡献的占 89%。这主要是因为邓小平( ) ①对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 ②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 战略地位 ③提出“三个面向” ④提出“教育大革命”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邓小平的教育方针,意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所学 知识的能力。“教育大革命”为毛泽东的教育方针,故排除含④的选 项,C 项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6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0 分) 21.(18 分)没有梦想就没有精彩的生活。梦想中的未来,是我们 还没有体会到的生活,所以,它有无穷的可能性,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有自己对未来的信心。阅读下列文字与图片材料: 梦想一 古代人的飞天梦 航天是中国人古已有之的梦想,只是苦于没有交通工具,数百年 间这个梦想一直依靠在无数人的心里无法实施。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 飞天的人是聪明的中国人——明朝的万户。14 世纪末期,明朝的士 大夫万户把 47 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 着大风筝,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 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为纪念万户,在上世纪 70 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众人将月球上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 户”,将万户的名字永远写在了他梦想触及的地方,以纪念“第一个 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 梦想二 “两弹一星”强国梦 新中国成立之初,曾频频受到来自美国挥舞核大棒的威胁。以毛 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 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 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 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 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脱裤 子当了,也要搞导弹、原子弹”,曾经的豪言壮语见证了“两弹一星” 梦想背后的艰辛。 梦想三 “禾下乘凉梦” 袁隆平这位世界级科学家,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梦,他是这样描述 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梦见我们的超高产杂交稻,植株长得 比高粱要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好高兴!我 走过去,太阳又那么晒,坐在那个稻穗下遮阴乘凉。于是我就给这个 梦取了个名字,叫做‘禾下乘凉梦’。但愿梦想成真,让天下人都有 饱饭吃!” 请回答: (1)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什么?改革开放以后,取得 了怎样的成果?(6 分) (2)中国“两弹一星”的强国梦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最终实 现了吗?(6 分) (3)袁隆平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做出了哪些成就?给中国和世界 带来了什么影响?(6 分) 答案 (1)标志:1970 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成果: ①1999 年起 4 次无人飞行成功;②2003 年载人飞行成功;③2005 年 “神舟 6 号”实验成功;④2008 年“神舟 7 号”实验成功。 (2)背景:①新中国成立,但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②国 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③苏联、美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进行垄断; ④中国制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结果:最终实现,1964 年第一颗原 子弹爆炸成功;20 世纪 60 年代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70 年卫星发 射成功。 (3)成就: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 2 号,比常规水稻增 产 20%。影响: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提高了中国水稻产量,也 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解析 本题从实现梦想的角度命题,以三个梦想的形式考查对建 国后我国科技成就的掌握。解题时要注意结合材料信息明确各个领域 的成就。 22.(22 分)国家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国家的经济、军 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实 力。现代社会看重软实力的竞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 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 1946 年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工科学生仅占 18.9%,1952 年达到 35.4%,为各科学生数的第一位。1953 年工科新生数占招生 总数的 42.86%,1955 年全国高等学校设置专业 249 种,其中工科专业 137 种,占全部专业的 55.02%。1953~1957 年,五年招新生 56.18 万人,毕业 26.9 万人,这充分体现了当时“教育建设为经济建设服 务,首先为国家工业化服务”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宋恩荣《当代中国教育史论》 材料三 为庆祝全国科学大会的胜利召开,1978 年 3 月 18 日发 行全国科学大会纪念邮票一套,共三枚。下图自左至右分别为:第一 枚,科学的春天;第二枚,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第三枚,努力攀登科 学高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 20 世纪 50~70 年代,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战 略重点是什么。为什么确定这样的战略重点?(6 分) (2)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状况, 并分析“教育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发展方向对新中国成立初期 的影响。(7 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科学的春天”到来的历史背景。 (3 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为提升国 家软实力在科技、教育、文化方面所做的努力。(6 分) 答案 (1)战略重点:研制“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的发展。 原因:当时中美处于敌对状态,中苏关系也在 20 世纪 60 年代破 裂,美苏敌视中国,严重威胁我国安全;发展“两弹一星”是为了打 破美苏的核垄断,加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 (2)基本状况:工科教育发展快;专业设置侧重工科;招生人数 迅速增长;强调教育服务于经济建设。 影响: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培养了科技人才,推动了国民经 济的恢复和“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提高了中国的科技文化水平; 促进了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3)历史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党在科学和教育战线上实 行全面的拨乱反正,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倡导尊师重教;中国 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以“科教兴国”来改变中国的落后状 况,向四个现代化进军。 (4)努力:实行“双百”方针;推动扫盲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 教育的发展;发展尖端科技,实施“科教兴国”等。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以判断;第二小问结合当 时的国际环境回答。第(2)问,“基本状况”结合材料信息“学生 数”“工科专业”“教育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首先为国家工业化服 务”等归纳;“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3)问依据时间信息 “1978 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问把握软实力的含义, 注意“科技、教育、文化”这一限制。 23.[2016·乌鲁木齐二模](20 分)20 世纪,中国戏剧的组织形式 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小戏的崛起都是意味深长的事件,而这一现象无疑使得 戏剧的价值体系更趋于平民化。小戏的崛起是在两股相辅相成的艺术 力量的交汇中呈现出来的。由于社会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地区之间日 趋开放,交流与沟通也日渐增加,此前在一个相对狭小、相对封闭的 区域内流传的地方小戏,有更多机会吸收与汲取大戏的优长特点,甚 至直接进入都市,并且大量吸收借鉴了成熟剧种的表演手法与剧目, 使之逐渐走向成熟。 ——傅瑾《二十世纪中国戏剧发展论纲》 材料二 小戏从 19 世纪以来就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强劲势头的艺 术平民化趋势,但是从延安时代开始它获得了诸多理论支持,因而更 像是一场自觉的变革。1951 年中央政府以政务院名义颁发的“五·五 指示”明确指出,“中国戏曲种类极为丰富,应普遍地加以采用、改 造与发展,鼓励各种戏曲形式的自由竞赛,促成戏曲艺术的‘百花齐 放’。地方戏尤其是民间小戏,形式较简单活泼,容易反映现代生活, 并且也容易为群众接受,应特别加以重视”。1949 年成立的新政府 总是在种种场合突出强调其“劳动人民”的立场,正是由于各地的小 戏被视为与“劳动人民”的情感关系更为紧密,因而较少受到“封建 社会统治者”和“反动文人”的毒害,所以应该得到更多重视的艺术 样式,兼之有延安时代对秧歌、眉户等小戏成功改造的经验,它们获 得了与大戏几乎平起平坐的艺术地位。 ——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小戏发展变化的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小戏“获得了与大戏几乎 平起平坐的艺术地位”的原因。(14 分) 答案 (1)特点:趋于平民化;受众范围扩大;善于吸收和借鉴。 (2)原因: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抗日根据地文化生活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百花齐放的艺术方针。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趋于平民化”可知,小戏具有平 民化的特点;根据材料一“地区之间日趋开放,交流与沟通也日渐增 加……甚至直接进入都市”可知,随着社会的开放和流动性增强,小 戏的受众范围也在日益扩大;根据材料一“有更多机会吸收与汲取大 戏的优长特点……并且大量吸收借鉴了成熟剧种的表演手法与剧目, 使之逐渐走向成熟”可知,小戏在不断的吸收借鉴中发展完善。第(2) 问,根据材料二“小戏从 19 世纪以来就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强劲势头 的艺术平民化趋势”可知,小戏受到了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显现出 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材料二“从延安时代开始它获得了诸多理论支 持”表明,当时小戏由于平民化的趋向,符合了抗日根据地文艺表演 的需要;根据材料二“1951 年中央政府以政务院名义颁发的‘五·五 指示’明确指出……鼓励各种戏曲形式的自由竞赛,促成戏曲艺术的 ‘百花齐放’。地方戏尤其是民间小戏……应特别加以重视”可知, 建国后小戏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也迎合了百花齐放的方 针要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