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 2 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课时加餐拔高练 |课后加餐练| 1.《吕氏春秋·召类》中写道:“吾恃为鞔(指鞋)以食三世矣,今徙之,是宋 国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这里“吾”的身份 是( ) A.官营手工业者 B.民营手工业者 C.家庭手工业者 D.雇佣手工业者 解析:选 B 从材料可以看出,“吾”需要通过制作鞋子、销售鞋子来维持 生计,说明是民营手工业者。 2.《考工记》关于制作合金成分的叙述如下图,《考工记》的这一记载能够 说明春秋时期 ( ) A.青铜铸造技术的先进 B.铁器产品多样化 C.手工业生产规模庞大 D.冶铁技术水平高超 解析:选 A 材料的核心信息:一是春秋时期的官方手工技术专著《考工记》, 二是关于铜锡合金制作的工艺,不同比例配料制造不同的手工业产品,这是青铜 铸造技术先进的表现,故答案为 A 项;材料不涉及铁器内容,排除 B、D 两项; 材料与手工业生产规模没有关系,排除 C 项。 3.战国时期秦国的青铜兵器出土数量很多,不少带有铭文,如“相邦吕不 韦戈”“相邦义(张仪)戈”“上郡守戈”“陇西守戈”等。这些铭文证实( ) A.兵器使用者为中央高级官员 B.秦国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C.秦兵器分由中央和地方督造 D.秦兵器带有显著的地域特色 解析:选 C 战国时期青铜器物勒工名,即器物上刻制(督)造者名字,方便 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体现了当时手工业生产的管理模式,兵器督造有中央官员 相邦吕不韦和张仪,地方官员上郡守和陇西守等,故 C 项正确;A 项在材料中 没有体现;B、D 两项仅凭材料无法得出,排除。 4.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并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 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 ) A.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 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 D.铁农具的广泛应用 解析:选 A 抓住时间限定“汉武帝后”。材料介绍的是汉武帝前后汉代冶 铁技术的发展,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的支持,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 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盐铁官营的政策推动冶铁技术的发展,故答 案选 A 项。B 项不符合题意,C 项出现于东汉初,D 项不是主要原因,均排除。 5.宋代诗人艾可叔在其作品《木棉》中有这样的描述:“收来老茧倍三春, 匹似真棉白一分。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衣裘卒岁吟翁暖,机杼终 年织妇勤。”从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宋代棉纺织技术高度发达 B.棉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最迟在宋代棉纺织使用了纺车 D.人们的衣食结构发生变化 解析:选 C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一幅妇女弹棉、纺棉的图画。棉纺织技术高 度发达是在元朝,故 A 项错误;纺织行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是在明朝中后期, 故 B 项错误;“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说明在宋代的棉纺织行 业已经出现了“纺车”这一纺织工具,故 C 项正确;《木棉》这首诗主要描绘了 弹棉、纺棉的图画,没有涉及“衣食结构发生变化”,故 D 项错误。 6.《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 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解析:选 D 依据“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可知, 家庭手工业生产成本较低,故选 D 项。A、B、C 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7.白寿彝先生说:“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 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 成为顽固的传统。”这说明我国古代手工业( ) A.技术水平领先世界 B.技术工艺不断创新 C.技术传承封闭保守 D.技术交流范围广泛 解析:选 C 材料中官方设法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甚至干涉手工 业者的婚姻,这导致手工业技术只能在极封闭的范围内传播,故选 C 项。 8.明朝中后期,瓷器的生产多采用“官搭民烧”的办法,在制瓷中心景德 镇有民窑“形器走天下”之说。这充分说明了( ) A.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C.景德镇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景德镇瓷器天下无双 解析:选 A 材料“官搭民烧”以及景德镇民营手工业“形器走天下”,说 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故 A 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是在甲午战 争后,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雇佣关系,故 C 项错误;“景德镇瓷器天下 无双”不是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故 D 项错误。 9.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 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反映出当时江南地区( ) A.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B.家庭手工业注重面向市场 C.世俗拜金主义之风盛行 D.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迅速 解析:选 B 材料没有体现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故 A 项错误;材料“城 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可知家庭手工业注重面向 市场,故 B 项正确;材料“‘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只能说明农户重视 商业利润,但不能说拜金主义之风盛行,故 C 项错误;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迅 速的表现是出现雇佣劳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 D 项错误。 10.《欧洲瓷器史》第一章提到:(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 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 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 A.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 B.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C.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D.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 解析:选 A 题干反映了中国瓷器面向世界,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故 A 项正确;官窑的产品主要是为政府、皇家服务,不会出现大量投放市场的现象, 故 B 项错误;C 项材料无体现;题干强调的是中国在欧洲市场上的瓷器具有欧洲 风格,没有体现欧洲采用中国制瓷技艺,故 D 项错误。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杭州……桑麻遍野,茧丝棉织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毅庵祖 ……购机一张,织诸色纻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当五之一。 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商贾所货者,常满户外,尚不能应。自是家 业大饶。 ——张瀚《松窗梦语》 材料三: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 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 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车匠立濂溪坊。 ——《苏州俗考》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四幅图中可以获取怎样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毅庵祖“家业大饶”的原因。(不得摘抄原句)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在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有何新动向? 解析:第(1)问,根据“采桑”“纺织”“锦袍”等信息可知与养蚕缫丝及 丝织业有关。第(2)问,抓住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桑麻遍野”“织诸色纻 帛”“备极精工”“常满户外”“尚不能应”等归纳概括。第(3)问,抓住材料 三中“缎”工、“纱”工、“车匠”等信息分析。 答案:(1)历史信息:中国很早就养蚕缫丝,中国古代丝织业发达,丝织品 十分精美。 (2)原因:发展丝织业的原材料丰富;丝织品品种多,花样全;丝织品质量 好;产品销路好,供不应求;注重扩大再生产。 (3)新动向:雇佣的劳动力增加;机织业分工更细;手工工场数量增多。 |课后拔高练| 1.(2018·全国卷Ⅲ)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 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 国以前( )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解析:选 D 材料铁器实物并非就是铁制农具,故 A 项错误;图中新疆地 区出现铁器实物,但不能推断它与中原地区铁器实物的关系,故 B 项错误;图 中铁器实物并没有广泛分布,可见冶铁技术还未普及,故 C 项错误;当时的经 济重心在黄河流域,因此图中黄河流域分布较其他地区更加广泛,可见铁器分布 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故 D 项正确。 2.(2018·全国卷Ⅰ)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 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 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 当时( )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解析:选 A 根据“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可知井研县制盐 业规模较大,并且井主所雇工匠具有选择权,可看出井研县制盐业不是官营手工 业,而是民营手工业,故 A 项正确;材料所反映的工匠仅是少部分手工业者, 而且材料只是提及工匠对工作有自主权,无法体现社会地位高,故 B 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以“佣身赁力”为生的仅是少数井研县制盐业工匠,不能说明雇佣劳 动普及,并且与史实不符,故 C 项错误;井研县制盐业的发展不能说明盐业专 卖制度解体,解体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故 D 项错误。 3.(2017·江苏卷)《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 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解析:选 B 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农具与材料的内容“青铜器在商周时 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不符,故 A 项错误;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礼器, 因为礼器是政治权力的象征,故 B 项正确;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食具与材 料的内容“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不符,故 C 项错误;商 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货币与材料的内容“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 权力’”不符,故 D 项错误。 4.(2016·海南卷)下图是中国古代一面铜镜背面的局部,图饰为葡萄。它的 制作朝代应当是( ) A.商 B.周 C.秦 D.唐 解析:选 D 铜镜的制作与发展可以追溯到商周青铜时代,每个时代有鲜明 的特色。图中镜中的装饰物为葡萄,这种形状的葡萄是在汉代张骞通西域后才开 始在中国种植,隋唐时代达到繁荣,与商代、周代、秦朝在时空上不符,唐代铜 镜装饰中有葡萄海兽,选择 D 项符合题意。 5.(2014·海南卷)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 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表明( )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解析:选 D “胡锦”输入唐朝,并不可能改变唐代的社会生活,故 A 项 错误;“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说明唐朝手工业技术提高而不是衰落,故 B 项 错误;材料中没有显示中外纺织技术的对比的信息,故 C 项错误;“‘波斯 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说明中外文化交流的加 深,故 D 项正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