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4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3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朝、清朝前期课件(44张)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 迟滞 —— 明朝、清朝前期 - 2 - 时空坐标 提纲挈领 - 3 - 时空坐标 提纲挈领 - 4 - 高频考点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1 .(2017 课标全国 Ⅱ ,27) 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 , 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 , 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 , 明代中后期 ( ) A.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 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 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 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初 , 为防止宦官专权乱政 , 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 , 明中后期皇帝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 , 使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 , 并导致太监的权力越来越大 , 故 A 项正确 ; 明朝废除丞相 , 由皇帝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 使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 故 B 项错误 ; 皇帝重用宦官参政是为了牵制内阁 , 说明内阁议政功能没有丧失 , 故 C 项错误 ; 明中期以后的太监乱政 , 其因在废宰相 , 过分集权于皇帝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5 - 2 .(2016 课标全国 Ⅰ ,27) 明初废行省 , 地方分设三司 , 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 , 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 , 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 ) 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 削弱六部的权限 D.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巡抚虽然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 但材料没有反映其行政权力的扩大 , 故 A 项错误 ; 明初地方分设三司 , 分权的同时也导致地方行政效率降低 , 巡抚成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 有助于协调三司之间的关系 , 进而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没有体现三司、巡抚与六部的关系 , 因此不能说明六部的权限削弱 , 故 C 项错误 ; 派遣巡抚不能体现地方行政权力的扩大 , 因此没有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对立的缓解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6 - 3 .(2014 课标全国 Ⅱ ,27)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 , 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 , 权倾一时。这表明 ( ) A. 皇权渐趋衰弱 B. 君主集权加强 C. 内阁取代六部 D. 首辅权力失控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的内阁制度。内阁制的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 , 内阁不会削弱皇权 ,A 项错误 ; 内阁不是法定行政机构 , 阁臣权力大小由皇帝决定 , 体现了皇权的加强 ,B 项正确 ; 题干没有提及内阁取代六部 ,C 项错误 ; 内阁只是顾问机构 , 受控于皇帝 , 不会出现权力的失控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7 - 高频考点二 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4 .(2018 课标全国 Ⅰ ,27) 下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 , 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 “ 麒麟 ”, 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 ) A. 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 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 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 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朝贡贸易。图片材料中的奇珍异兽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向明政府贡献的 , 外国使臣因此得到明成祖的厚赐 , 故属于朝贡贸易 , 由明代朝臣用中国传说的 “ 麒麟 ” 对其进行解释可知 B 项正确 ; 材料图片仍是中国传统绘画 , 图片内容反映了对外交流 , 但无法判断绘画形式受其影响 , 故 A 项错误 ; 明太祖下令实行海禁政策 , 并延续到清朝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信息反映了以传统文化解释外来物品 , 并未体现传统观念更新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8 - 5 .(2017 课标全国 Ⅰ ,27) 明前中期 , 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 , 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 , 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社会经济的发展。材料涉及的是饮食器具使用上的变化 , 无法体现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 , 故 A 项错误 ; 明朝后期 , 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 这说明社会经济发展 , 原有的等级秩序受到冲击 , 故 B 项正确 ; 明朝时儒家的伦理文化成熟且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 故 C 项错误 ; 使用玉制器皿的人群不只是低级官员 , 还有普通人家 , 且使用玉制器皿与奢靡风气没有直接关系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9 - 6 .(2016 课标全国 Ⅲ ,27)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 , 百年前的雇工 “ 戴星出入 , 俗柔顺而主令尊 ”, 如今 “ 骄惰成风 , 非酒食不能劝 ”“ 夏必加下点心 , 冬必与早粥 ” 。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 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 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 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中 “ 百年前 ” 与 “ 如今 ” 雇工 , 即雇工地位待遇的对比可知 , 明末的雇工社会地位提高 ,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明末随着市镇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 , 雇工的选择余地增大 , 因此雇主必须提高雇工的待遇才能让其为自己进行生产 , 并未涉及政府的重农政策 , 故 A 项正确 ,B 项错误 ; 材料反映的是雇工地位的变化 , 未体现社会矛盾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反映的现象说明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 不是强化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10 - 高频考点三 社会经济与政治、文化的互动 7 .(2015 课标全国 Ⅰ ,27) 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 数表 A. 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 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 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 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并分析表格信息可知 , 河南地处北方的中原地区 , 在唐宋时期经济相对发达 ; 江苏地处江南 , 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 , 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的兴盛 , 故选 B 项。明清时期理学在南北方的影响力都在扩大 , 故 A 项排除 ; 明清时期我国 ( 包括中原地区 ) 农耕经济发展到了顶峰 , 故 C 项错误 ; 明清时期我国的政治重心在北方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11 - 8 .(2015 课标全国 Ⅱ ,27) 明成祖朱棣认为 , 北京 “ 山川形胜 , 足以控四夷 , 制天下 ”, 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 ) A. 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 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 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 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明代迁都北京的影响。明成祖时国家早已统一 , 故 A 项错误 ; 明成祖迁都北京 , 实现了政治重心的北移 , 客观上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 , 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 故 B 项正确 ; 明清时期出现了以徽商和晋商为代表的商帮 , 故 C 项错误 ; 南宋时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 这种经济格局一直到明清时也未改变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12 - 高频考点四 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 9 .(2018 课标全国 Ⅱ ,27) 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 “ 官腔 ”, 到清代被誉为 “ 雅乐 ”“ 盛世元音 ”, 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 , 江南地区 “ 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 ”, 甚至 “ 演戏必请昆班 , 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 。这些史实表明 , 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 ) 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戏曲 —— 昆曲。题干信息不涉及陆王心学的传播 , 故排除 A 项 ; 昆曲并没有吸取京剧的元素 , 相反 , 京剧是在吸取昆曲元素的基础上形成的 , 故 B 项错误 ; 明清时期 , 社会等级观念并没有弱化 ,C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 根据题干可知 , 昆曲在明清时期是被官方推崇的 “ 雅乐 ”, 在上层社会广为流传 , 说明其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 故 D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13 - 10 .(2018 课标全国 Ⅲ ,26)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 , 《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 , 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 , 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 , 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 , 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 ) A. 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 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 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医学成就。从题干中的 “ 国家制定 ”“ 官修 ”“ 朝廷颁行 ” 等关键字眼可推知 , 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 故 B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药学发展的支持 , 没有体现政治体制的影响 , 故 A 项错误 ; 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没有必然的联系 , 故 C 项错误 ; 题干中的《神农本草经》《唐本草》与宋明理学时间不吻合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14 - 11 .(2018 课标全国 Ⅲ ,27) 明朝中期以后 , 京城及江南地区 , 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 , 有人谑称 :“ 老童 ( 生 ) 、低秀 ( 才 ), 胸无墨、眼无丁者 , 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 A.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 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 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题干强调的是明朝中期个人出书和士大夫之间馈赠书籍之风盛行 , 这反映了社会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 故 D 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涉及当时的学术文化水平 , 故 A 项错误 ; 题干没有涉及士人的社会地位是否提高及经世致用思想 , 故 B 、 C 两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15 - 精要必备 深化认知 融会贯通 一、明朝 ( 1368—1644 年 ) - 16 - 精要必备 深化认知 融会贯通 - 17 - 精要必备 深化认知 融会贯通 - 18 - 精要必备 深化认知 融会贯通 - 19 - 精要必备 深化认知 融会贯通 二、清朝前期 ( 1644—1840 年 ) - 20 - 精要必备 深化认知 融会贯通 - 21 - 精要必备 深化认知 融会贯通 一、中国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及趋势 1 . 措施 (1) 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实行分级管理。在不同历史时期 , 地方行政机构的组成层次或为郡县或州县两级制 , 或为州郡县或路府 ( 州 ) 县、道府 ( 州 ) 县三级制 , 或为省路府 ( 州 ) 县四级制 , 构成了从上到下由中央层层控制的严密的地方统治机构。 (2) 分割地方权力 , 使其各有所主 , 相互制约 , 是朝廷在地方设官的指导思想。通常规定地方行政、军政、财政、监察诸权分立 , 长官各设正、副 , 彼此制约 。 - 22 - 精要必备 深化认知 融会贯通 (3) 对主要长官规定任期年限并须籍贯回避。汉武帝时采取了刺史不用本州人 , 郡国守相不用本郡人 , 县令不用本县人的回避措施。到了宋代 , 这一制度被细化 , 明代 , 经朱元璋的严格定制 , 其内容终至完备 , 主要有亲属回避、地方回避、职务回避以及科举回避四种基本形式。在任期上 , 规定地方官一任三年 , 任满必须离开。任内每年一小考 , 三年一大考 , 根据考语决定升迁或降职。 2 . 趋势 (1) 由分封制到郡县制 , 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中央行政任命的变化 , 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 (2) 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 , 反映了地方管理方式由中央垂直管理向中央派驻管理的转变 , 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 体现了地方权力日渐削弱 ,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 23 - 精要必备 深化认知 融会贯通 对应训练 1 .(2018 山东滨州期末 ,8) 明朝地方设 “ 三司 ”, 互不统属。清朝固定督抚制度 , 十八省均设巡抚 , 为一省之长 , 每两道三省设总督一名 , 相当于大军区长官。不再设立巡按御史。清朝行政机构的调整 ( ) A. 有利于地方事权的统一 B. 从根本上防止吏治腐败 C. 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D. 违背了中央集权制原则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材料反映了清朝把原来 “ 明朝地方设 ‘ 三司 ’, 互不统属 ” 变为固定的督抚制度 , 实际上把行政权力归三为一 , 有利于地方事权的统一 , 故 A 项正确 ; 清朝推行的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行政制度调整不可能从根本上防止吏治腐败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中讲到把原来的三司合为巡抚 , 总督实际上是把权力集中了 , 能够有效地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 并非降低行政效率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中体现了对地方行政机构的调整 , 由多长官制变为一长官制实际上能够加强中央集权并未违背中央集权原则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24 - 精要必备 深化认知 融会贯通 二、明代后期社会领域出现的新景象 1 . 阶级关系方面 晚明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阶级关系虽未发生根本变化 , 但已出现了具有近代资本主义劳资关系萌芽的新型劳资关系。明后期时 , 工商业城镇的发展和城镇人口的增加导致中国历史上的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2 . 社会风气方面 明后期 , 商品经济开始发达 , 消费领域不断扩大 , 货币权力不断提高 , 社会价值观念为之转变 , 各阶层人士竞相推崇消费、追逐财富和金钱。这种社会新风形成了对贵贱尊卑封建等级制度的挑战 , 是社会转型起始在社会生活方面的体现。 - 25 - 精要必备 深化认知 融会贯通 3 . 政治维新方面 明后期出现的改革运动、党社运动和市民运动构成生机勃勃的中国社会政治新气象 , 孕育出了某些带有近代政治色彩的新因素。 4 . 思想观念方面 明后期 , 突破传统观念束缚 , 曾出现两次大的思想解放 : 一次是由程朱理学向阳明心学的转变 ; 一次是早期启蒙思潮和经世实学思潮的兴起。这都促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出现明显转化。 5 . 文学艺术方面 以小说、戏曲和市井民歌为主要形式的反映城镇商业手工业繁荣 , 反映市民阶层和广大民众、下层知识阶层生活及思想情绪、审美观念的市民通俗文学构成了明后期文学艺术的主要特色。徐渭、李贽、汤显祖、袁宏道与冯梦龙等文学巨匠还提出了具有近代人文启蒙性质的文学理论。 - 26 - 精要必备 深化认知 融会贯通 对应训练 2 .(2018 北京朝阳一模 ,15) 明代冯梦龙和凌蒙初在 “ 三言 ”“ 二拍 ” 中描述的商人不再是追名逐利的投机分子 , 也不再是为富不仁的不义之徒 , 而是表现出了善良、正直、慷慨、讲义气 , 是一群有道德、重情重义的商人形象。这反映出 ( ) A. 文学叙事方式出现创新 B. 文学创作摆脱了理学的束缚 C.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 D. 商品经济繁荣引起观念变化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据材料 “ 描述的商人不再是追名逐利的投机分子 ” 可知 , 主要是描述的内容发生变化而不是叙事方式的变化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中 “ 善良、正直、慷慨、讲义气 ” 与理学的 “ 仁义礼智信 ” 相符 , 故 B 项错误 ; 明朝时期政府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故 C 项错误 ; 据材料 “ 商人不再是追名逐利的投机分子 ”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 ,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推动了对商人的认识的变化 , 故 D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27 - 精要必备 深化认知 融会贯通 三、 “ 承古萌新 ” 的明清文化 1 .“ 承古 ” (1) 中国古典科技进入总结时期 —— 集大成的科技巨著涌现 : 《本草纲目》是古代中医药学的集大成者 , 而且是一部生物学的经典之作。除此以外还有《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 (2) 古典文献进入总结时期 —— 大规模丛书与类书的编著 : 《四库全书》是一部规模庞大的丛书 , 对古籍整理和总结文化遗产有重要的贡献。 - 28 - 精要必备 深化认知 融会贯通 2 .“ 萌新 ” - 29 - 精要必备 深化认知 融会贯通 对应训练 3 .(2018 山东青岛期初调研 ,7) 李约瑟认为 , 由于历史的巧合 , 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 , 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在明代 , 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这说明 ( ) A. 传统科技已发展为近代科技 B. 西学东渐促进中国科技发展 C. 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高低 D. 中国科技明清仍然领先于世界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中国传统科技在明代得以复兴 , 不等于发展近代科技 , 而且也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反映了近代科学与中国传统科学的接触 , 并使得传统数学、天文学因此复兴 , 故 B 项正确 ; 明朝时期 , 中国科技已落后于西方 , 但材料呈现的是西方科技的促进作用 , 故 C 项错误 ; 中国科技在明清时期落后于西方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30 - 精要必备 深化认知 融会贯通 一、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展的四大定律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是以血缘亲情为纽带 , 融合以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为主要内容的制度性文明 , 掩藏在以道德体现出来的伦理行为文明之中 , 走的是家国同构之路 , 体现出血缘关系定律、专制主义定律、中央集权定律和道德政治定律。 1 . 血缘关系定律。 指国家或社会通过各种政治、经济、法律、思想等措施 , 以加强血缘关系的方式加强对国家的统治。突出的表现是王位世袭制、家天下制度、血缘宗族制度。 2 . 专制主义定律。 自秦以来的政治文明的发展基本上都是围绕专制主义发展的 , 形成了一个以皇帝为中心的高度向心凝聚的政府组织。 - 31 - 精要必备 深化认知 融会贯通 3 . 中央集权定律。 中央集权作为政权组织方式的一种 , 使得政令从上而下统一有效 , 能够使经济在统一的政策下稳定地发展 , 从而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4 . 道德政治定律。 道德政治是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 , 以一整套道德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以达到社会秩序的国家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的统称。中国古代道德政治的逻辑是孝敬父母就是忠顺皇帝 , 忠顺皇帝就是孝忠国家 , 忠孝同义 , 使得中国古代的政治表现为以忠于皇帝为初衷 , 以忠孝国家为结果。 - 32 - 精要必备 深化认知 融会贯通 对应训练 1 .(2018 江西上饶一模 ,27) 明初 , 朱元璋在废中书省的同时 , 有意提高六部地位 , 使六部成为皇帝直接领导下的行政管理部门 , 六部尚书参与全国性的大政大狱研究 , 不再像过去那样凡事都必须向丞相汇报请示。这一举措 ( ) A. 有效保障了皇帝决策的正确性 B. 扩大了六部权力范围 C. 有助于提高中枢机构行政效率 D. 缓和了君相之间矛盾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材料反映的是削弱相权 , 权分六部 , 并不能保证皇帝决策的正确性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中仅仅说明六部可参与大政大狱的研究 , 并未反映扩大其权力范围 , 故 B 项错误 ; 由材料 “ 不再像过去那样凡事都必须向丞相汇报请示 ”, 可知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中未涉及君相之间矛盾的缓和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33 - 精要必备 深化认知 融会贯通 二、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1 . 对主流思想的冲击 : 明末工商业地位日渐突出 , 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挑战 , 进步思想家提出 “ 工商皆本 ” 的主张 , 反映了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 , 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2 . 对书法的影响 :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 明代书法呈现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的趋势。 3 . 对绘画的影响 : 明清时期 , 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并发展 , 传统社会秩序松动和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因此 , 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风格独特、不拘成法的画家和画派。 4 . 对文学的影响 : 明清时期 , 一大批新兴工商业市镇兴起 , 这为通俗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 市民队伍的壮大使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的读者队伍扩大。 - 34 - 精要必备 深化认知 融会贯通 对应训练 2 .(2018 湖南长郡中学全真模拟三 ,27) 明中叶以后 , 出现了官员 “ 觉得心里不耐烦做此道路 ” 便辞官经商 , 读书人 “ 为士不振 ” 便 “ 凑些资本 , 买办货物 , 图几分利息 ” 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了 ( ) A. 专制制度的松弛 B. 社会风尚的变化 C. 市民阶层的产生 D. 理学思想的影响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明清时期专制制度强化 , 故 A 项错误 ; 明中叶以后 , 官员可以辞官经商 , 读书人也可以经商 , 说明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 体现传统的四民的社会风尚发生变化 , 故 B 项正确 ; 唐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 , 市民阶层产生 , 故 C 项错误 ; 理学思想强调重义轻利 , 与商人地位提高无关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35 - 精要必备 深化认知 融会贯通 三、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1 . 明清儒学对孔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 36 - 精要必备 深化认知 融会贯通 2 . 宋明理学与明清儒学的 不同 - 37 - 精要必备 深化认知 融会贯通 对应训练 3 .(2018 广东梅州二模 ,26) 李贽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 , 在佛寺生活期间 , 他谈经读佛供奉孔子 , 由此可见 , 李贽并未绝对否定孔子及其思想。这在当时 ( ) A. 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 B. 背离了儒家的思想 C. 开启了经世致用之风 D. 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材料反映了李贽反对孔孟权威的一面 , 故 A 项错误 ;“ 背离了儒家的思想 ” 与材料 “ 并未绝对否定孔子及其思想 ” 不符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李贽 “ 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 ”, 故 C 项错误 ; 由 “ 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 ”, 可知反对孔孟的绝对权威 , 有利于摆脱传统儒家思想的禁锢以及人们思想的解放 , 故 D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38 - 真题再现 思维流程 (2017 课标全国 Ⅲ ,40)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2 年 ,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 , 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 , 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 1608 年 , 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 :“ 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 , 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 , 因为生丝利润优厚。 ”1621 年 , 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 , 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 , 并于 1624 年侵占台湾南部。 1642 年 , 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 1661 年 , 郑成功进军台湾 , 并正告荷兰驻军 , 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 , 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 ,“ 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 ” 。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换取郑成功退兵 , 被拒绝。 - 39 - 真题再现 思维流程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 , 台湾根据郡县制 , 设立一府二县 ; 兴建孔庙 , 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 ; 开科取士 ,“ 三年两试 , 照科、岁例开试儒童 ”; 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 , 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 ; 大量移民涌入 , 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15 分 )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10 分 ) - 40 - 真题再现 思维流程 第一步 解前读 —— 明确答题 方向 - 41 - 真题再现 思维流程 第二步 解中找 —— 获取解读 信息 - 42 - 真题再现 思维流程 - 43 - 真题再现 思维流程 - 44 - 真题再现 思维流程 第三步 解中答 —— 逻辑规范作答 (1) 历史背景 : 新航路开辟 , 殖民扩张 ; 荷兰海外贸易快速发展 ; 与东方的贸易利润巨大 ; 明末战乱之际 , 中央政府无暇他顾。 目的 : 建立殖民据点 ; 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 , 攫取高额利润 ; 与西班牙进行殖民贸易竞争。 (2) 维护国家领土完整 ; 实行祖国大陆政治、文化制度 ; 接受移民 , 进一步密切了两岸的往来和联系 ; 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