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滁州市民办高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案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非选择题答案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在答案纸上。‎ 第I卷(选择题 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恩格斯说:“当《宣言》出版的时候,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在1847年,所谓社会主义者是指两种人。……一方面是指各种空想主义体系的信徒,……另一方面是指形形色色的社会庸医,……在1847年,社会主义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则意味着工人的运动。”1847年的“社会主义”之所以“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者 A.主张通过资产阶级改良实现理想社会  ‎ B.主张通过暴力革命实现理想社会 C.其理想社会在当时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 D.当时尚未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定海神针”,靠这根“神针”,我们成功地处理了和社会主义国家、民族独立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等方方面面的关系。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它于中苏建交时首次提出 ‎②它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③它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交往 ‎④它在国际上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下面的历史照片记录了1947年初发生在德国西部的一场抗议活动。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 ‎(注:抗议牌上的文字为“我们要煤炭,我们要面包”)‎ A. 马歇尔计划具有现实基础 B. 国家分裂加剧了德国困境 C. 法德和解存在着较大障碍 D. 德国成为“冷战”的前沿 ‎4.1972年,周恩来在欢迎尼克松访华的宴会上说:“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对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 新的开始指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 交换意见的基本原则是求同存异 C. 分歧主要指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D. 反映了中国改善与美国关系的诚意 ‎5.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 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 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 协约国集团的成立 ‎6.《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大革命”的共同影响是 A. 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B. 旧的思想基础被彻底摧毁 C. 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制度 D. 使人民当家作主 ‎7.邓小平在《共产党要接受监督》中说:“群众有气就要出,我们的办法就是使群众有出气的地方,有说话的地方,有申诉的地方。……要让群众能经常表达自己的意见,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政协会议上,职工代表大会上,学生代表大会上,或者在各种场合,使他们有意见就能提,有气就能出。”邓小平的话体现了他主张 A.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发展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C. 加强党的建设 D. 进一步健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8.中国民主建国会前中央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政治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主要指 A. 西方实行多党制,通过竞选轮流执政 B. 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 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9.巴黎公社在‎1871年4月16日颁布法令,规定“把一切企业主已经逃跑或已停业的工厂和作坊交给工人协作社,同时保证企业主有权获得补偿”。上述材料表明巴黎公社 A. 把部分工厂变为集体所有的同时尊重和保护私有财产 B. 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 普遍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 D. 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10.马克思对巴黎公社在反腐败方面的作用表示欢欣鼓舞,他认为,巴黎公社为了消除“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所引起的腐败,采取了可靠的办法,‘能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这个办法是 A.废除旧军队、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 B.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建立了自己的司法机构 C.任何一个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一个熟练工人的工资 D.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11.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反对政治一体化,满足于现在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如果他们在理论上和政治上保持强势,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的理想就会遥遥无期。”由此可见,保罗·肯尼迪的主张是 A. 尊重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B. 组建超国家的世界政治联盟 C. 推动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D. 多角度理解政治文明发展进程 ‎12.阅读下面有关美国政治生活的漫画,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美国政党政治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美国政党政治实现了竞选对手的公平竞争 C.国会与总统选举反映了美国政党政治的本质属性 D.美国国会或总统选举在程序上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13.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说:“在整个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虽有一时的供应不足之虞,但在总体上不觉困难。一些民众向他们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 A. 英方发展海外贸 B. 民众尚未形成国家民族意识 C. 英方诋毁中国民众 D. 民众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 ‎14.‎1940年9月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由此可见 A. 国民党开始以游击战作为对日作战的主要方式 B. 在抗战战略防御阶段,游击战引起了国民党的重视 C. 游击战适应了当时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 D. 国共两党已经对如何取得抗战胜利的基本策略达成了共识 ‎15.某小说里有这样的情节:几个年轻人被地方官员逮捕后,一名传教士进入知府衙门,向知府表示“传教的人原本与地方公事无干涉。但这几个人都是我们教会里的朋友,立刻把这几个人交我带回去”。知府明知这几个人是指明要捉拿的会党,不便交给教士带走,却又担心教士写信托公使到总理衙门理论,只好将人交给教士。这个故事的背景可能是 A. 明朝末年的杭州 B. 清朝初年的北京 C. 清朝末年的上海 D. 民国初年的南京 ‎16.1922年,中共一大代表刘仁静在北京创办《先驱》刊物,发刊词中指出“本刊第一任务是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实际的情形,而求得一最合时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其中“最合时宜”的方案是指 A.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B. 实现革命阶级联合 C. 废除君主专制制度 D. 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17.有史学家评论近代英国某一历史事件:“这是一次妥协的事变,从表面上看,原有的政治制度一点都没有改变,但实质上的变化却是非常大的:王权保留了,但丧失了它的专制性质;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主体,但在形式上承认了国王的最高地位。”这一历史事件是 A. 处死查理一世 B. “光荣革命” C. 克伦威尔独裁 D. 责任内阁制瓦解 ‎18.下面是美国两党制的漫画,就美国两党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两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无本质的区别 B. 美国总统选举是在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竞选中产生 C. ‎ 美国只有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两党容易被利益集团控制,改变执政理念和政策 D. 两党制也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19.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军机处 A.办事效率高 B.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 C.应予以撤销 D.可能对皇权构成威胁 ‎20.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从唐太宗开始的这些做法表明 A. 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缩小了 B. 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仅限于三省长官 C. 宰相成员增多导致皇权旁落 D. 便于集思广议,又使之互相牵制 ‎21.法国大革命后的宪法内容多变。大部分宪法名义上都是对前一部宪法进行修改而成,但从前后所颁布的宪法的体系和内容来看,往往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但第三共和国建立以后,1875年宪法,1958年宪法内容变化程度不大。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后“内容变化程度不大”的主要根源是 A. 启蒙思想的发展 B. 法国大革命的胜利 C. 工业资本主义稳定发展 D. 工人阶级的斗争 ‎22.《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四条规定“在行窃时当场被捕的奴隶,则鞭打之,并把他从悬崖上抛下”;第二十三条规定“伪证被揭穿者,应从塔尔贝斯山崖上抛下”;第二 十四条规定“如暗地毁灭庄稼,则处以比杀人还严重的死刑”。这些规定反映出罗马法 A. 重视社会生活中的伦理道德 B. 注重运用法律调节社会矛盾 C. 强调法律内容应具备广泛性 D. ‎ 具有原始简朴和野蛮的特点 ‎23.公元前416年,在雅典的一次公民大会上,尼西阿斯反对出兵西西里岛,并苦口婆心地向公众陈说利害、然而,公民大会在亚西比德的煽动下最终通过出兵决议.并任命尼西阿斯为远征军指挥官之一。尼西阿斯虽不赞成远征,但仍不折不扣地执行大会决议,最后成为这场荒谬战争的牺牲品。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 雅典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 B. 梭伦改革的弊端 C. 雅典民主制容易造成直接民主的泛滥 D. 雅典民主制体现公民的意志 ‎24.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时至今日仍然有一定影响。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候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 A. 诸候争霸,胜者为王 B. 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C. 尊王攘夷,号令诸候 D. 大国诸候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25.《清史稿》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议者谓与内三院无异。······至本章归内阁,大政由臣承旨,权任渐轻。”这说明:‎ A. 清朝内阁的权利越来越小 B. 军机处取代了内阁 C. 清朝中央集权加强 D. 清初分权思想加剧 第II卷(非选择题 50分)‎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共50分)‎ ‎26.材料一 余相信美国之政策在于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 ‎ 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三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四 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他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战后初期是什么政策?它的影响是什么?(4分)‎ ‎(2)材料二反映了美国战后初期是什么政策?它的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 ‎(3)针对材料三中美国的政策,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它标志着什么格局的确立? (4分)‎ ‎(4)材料四中提到“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请问在两极格局存在期间,又有哪些力量冲击了此格局,促使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 (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在这个时候,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以后,内阁逐渐……成了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构。18世纪初,形成了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42年,沃尔波尔内阁的政策遭到议会反对,沃尔波尔辞职,创下了首相遭到议会反对时,应辞职向议会谢罪的惯例。1783-1784年,小皮特内阁遭到下院反对,内阁决定解散下院,提前进行议会选举,由新成立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 ‎——《世界史资料》‎ 材料三 ‎1832年6月7日,选举改革方案得到通过并经国王批准。主要包括选举权和议席分配两个方面。……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选区被取消,31个有2000-4000人的选区各减少1个议员席位。余出的143个议席中,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克服专制王权”的。(4分)‎ ‎(2)材料二反映了英国政治制度的一次主要创新是什么?其主要特点是什么?(4分)‎ ‎(3)据材料三,概括1832年改革后英国议会发生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指出这种变化对英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4分)‎ ‎28.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 材料一: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1)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男人就是城邦”的内涵。(4分)‎ 材料二: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 ‎(2)材料二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试概括英国选举权变化历程的特点。(8分)‎ 材料三: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四:第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6分)‎ ‎(4)综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4分)‎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D A A C C B C A C B C B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C B B C D D C D B B A ‎26.(1)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2)马歇尔计划。目的:扶持和控制西欧,稳定资本主义,遏制共产主义。‎ ‎(3)建立了华约。标志着两极(冷战)格局的形成。‎ ‎(4)日本的崛起;欧洲共同体的出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发展壮大);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27.(1)做法:光荣革命(资产阶级统治确立);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 ‎(2)创新:责任制内阁的形成与发展。特点:内阁拥有行政权,且权力不断扩大;内阁与议会相互制衡。‎ ‎(3)变化:调整选区,重分议席;增加新兴工业城市议席。影响:工业资产阶级的地位上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8.(1)雅典城邦由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妇女、外邦人、奴隶不享受政治权利。‎ ‎(2)阶段:1832年,选民人数增加,但主要是富人享有选举权;至1885年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二战前夕实现全民普选。特点:长期性;艰巨性;渐进性;斗争推动变革。‎ ‎(3)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 ‎(4)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强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