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万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衔接班)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宜春市万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衔接班)

www.ks5u.com 高一上学期月考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据此,与“封建”含义相近的是 A. 宗法制 B. 中央集权制 C. 君主专制 D. 分封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可知材料中“封建”是分封建邦的意思,分封制属于这种制度,D正确;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关系维系制度,A错误;中央集权制不符合材料中“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信息,B错误;材料论述的是地方制度,不是君主专制,C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观念是对“封建”的理解,这里的封建不是封建社会,是分封建邦的意思,属于分封制内涵。‎ ‎2.公元前892年周懿王死后,其叔姬辟方趁内忧外患形势混乱之际即位,是为周孝王。但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燮继位,是为周夷王。这反映出当时 A. 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 B. 嫡庶观念仍较为牢固 C. 诸侯可操纵王室事务 D. 宗法意识已日趋淡薄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公元前892年”“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變即位”中可以看出,西周时期宗法观念仍然比较牢固,故B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宗法观念的问题,没有体现出分封制的状况,故A项排除;材料“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變即位”说明贵族在维护宗法制,故C项排除。‎ 点睛:材料“公元前892年”“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變即位”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西周时期贵族的宗法意识还是比较浓厚的;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3.西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说明,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 A. 形成“天下共主”的格局 B. 形成家天下的政治局面 C. 对地方直接行使管理权 D. 实现了王权的至高无上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周王室对诸侯的控制,从而形成了“天下共主”格局,故A项正确;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儿子启即位从此公天下就已经变为家天下,B错误;对地方直接行使管理权始于秦朝郡县制度的确立,C错误;西周尚未实现王权的至高无上,D错误。‎ ‎4.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的不同国族的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都具有相似的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据此可知 A. 各地生产力水平趋向于平衡 B. 青铜礼器被赋予了宗教色彩 C. 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统治疆域 D. 不同地区的文化进一步融合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的不同国族的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都具有相似的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可知,不同地区的文化进一步融合,D选项符合题意。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各地生产力水平差异仍然很大,A选项排除。青铜礼器的内涵在材料中没有涉及,B选项排除。分封制对于周朝统治疆域的扩大作用在材料中也未涉及,C选项排除。‎ ‎5.《中国历史十五讲》说:“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文化的等多方面的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这一“政治制度”是指 A. 中央集权制度 B. 皇帝制度 C. 郡县制度 D. 行省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关键信息“统一大国”“始终维持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集权制有利于维持国家统一,防止地方割据,故A正确。皇帝制度的特征是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郡县制是秦朝的地方管理制度、行省制度是元朝的地方管理制度,不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没有长期维持,故C、D项错误。‎ ‎6.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 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 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 制度法令的统一 D. 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是考查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分封制下,爵位和官职世代相传,即实行世袭制。而郡县的行政长官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官吏任免的标准是才干政绩。故地方政治权利向一般平民开放,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即材料中所谓“公天下”。故最佳选项为D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和郡县制 点评: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 ‎ ‎ 分封制 ‎ 郡县制 ‎ ‎ 不 同 点 ‎ 时 代 ‎ 奴隶社会 ‎ 封建社会 ‎ 与中央 关系 ‎ 被分封的诸侯,有一定的独立性,封位世袭 ‎ 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县令皇帝任免 ‎ 影响 ‎ 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 划分 标准 ‎ 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 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按地域划分 ‎ 共同点 ‎ 目的 ‎ 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的统治 ‎ 性质 ‎ 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 ‎7.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丞相王绾请封诸皇子为燕、齐,楚王,得到群臣的赞同。廷尉李斯力排众议,主张废分封,推行郡县制。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秦始皇会采纳李斯的建议主要是因为郡县制能 A. 加强专制主义 B. 将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 C. 加强中央集权 D. 加强对地方的军事管理 ‎【答案】C ‎【解析】‎ 郡县制能够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答案为C项。郡县制作为地方行政制度,与加强专制主义关系不大,排除A项;B项是郡县制对官制的影响,排除;郡县制对地方管理的加强表现在多方面,D项说法片面,排除。‎ 点睛:分封制下诸侯世袭,拥有领地,在领地内权力很大,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构成威胁。郡县制下,官员由皇帝任免调遣,不得世袭,没有领地,只有俸禄,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8.《吕氏春秋》载:“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据此判断,嬴政时推行“半两”钱的寓意在于 A. 突显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B. 宣传“天尊地卑”的思想 C. 显示王权至上,大秦一统 D. 促进大秦帝国内部贸易往来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吕氏春秋》所说,圣王效法天地之道,制方圆规矩治理天下,秦朝在全国推行“半两”钱以圆形方孔形制,体现了始皇帝的文治武功,如圣王一样,统治天下,至高无上,所以C项正确;突显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不是秦代选择货币形制所真正要体现的意图,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到“天地尊卑”,促进帝国贸易往来不是秦统一货币的主要意图,B、D项均不符合题意。‎ ‎【点睛】秦朝统一货币,使半两钱作为全国最早的统一货币,结束了刀、布、环(圆形方孔)钱长期混用的割裂局面,在中国货币史上具有里程碑式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9.“位卑权重、位高权轻”是中国古代设置官吏的重要原则,对品级较低者委以重任便于控制。以下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 A. 秦始皇时期的“三公” B. 汉武帝时期的“中朝”‎ C. 唐太宗时期的“三省” D. 宋太祖时期的“二府”‎ ‎【答案】B ‎【解析】‎ 汉武帝时期“中朝”多由外戚、宦官充任,这些人本是卑微之徒,皇帝可以随意更换,这样既能保持外朝相府传统地位的稳定性,又可以加强皇权对相权的制约力量,所以本题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其他的三个选项均不具备材料所述特点。‎ ‎10.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 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 提升了军队战斗力 C. 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 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北宋时期募兵制的士兵目的及人数可知,过于庞大的军队数量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A选项符合题意。由于北宋实行重文轻武和文人治国的方针,北宋军队战斗力较低,B选项排除。材料与对地方控制无关,强调的是军事力量,C选项排除。材料与社会贫富分化差距无关,D选项排除。‎ ‎11.《资治通鉴·唐纪》:“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这一举措 A. 解决了相权与皇权矛盾 B. 分工合作减少决策失误 C. 导致了中书省一省独大 D. 使得君主专制走向顶峰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可知,材料提及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题干所示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决策失误,B项与题意相符,正确;唐朝设立三省六部是为了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不能说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排除A;元朝实行一省二院制,中书省一家权力独大,C选项排除。专制皇权走向顶峰的标志是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D选项排除。‎ ‎12.古代雅典公民对于城邦戏剧活动非常热心,据说每年都有一千多雅典公民参加戏剧演出。演出的经费由城邦来负责,各项剧目在城邦的有序组织下进行。上述城邦集体活动 A. 凸显了雅典各阶层的政治权利 B. 增强了雅典公民的公民意识 C. 成为传播人文思想的舞台 D. 意在培养雅典人的艺术素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代雅典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古代雅典公民积极参与城邦的戏剧活动,而戏剧演出的经费是由城邦负责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增强城邦凝聚力并向观赏戏剧的公民发放津贴,以此来增强雅典公民的公民意识,故本题答案选B项。雅典各阶层的政治权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旨在强调公民意识的强化,CD两项与本题主旨无关,排除。‎ ‎13.“(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实现自由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A. 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前提 B. 商业贸易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 C. 海外殖民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D. 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说明古希腊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自由和平等的理念,是民主政治制度的经济基础。故选D。材料论述的是商业平等影响了民主政治,不是说明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前提,A错误;商业贸易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不是材料中体现出的主旨思想,B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商业发展影响了政治理念,不是说明海外殖民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C错误。‎ ‎14.“希腊民主不同于现代社会的民主,它依赖于小规模的城邦和公民的广泛参与。”“广泛参与”的群体是指 A. 城邦内所有人 B. 成年男性公民 C. 城邦内所有公民 D. 除奴隶之外的所有人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古希腊的民主是小国寡民的民主,城邦包括奴隶、妇女和外邦人在内,这些人不享有民主政治权利,古希腊的民主是城邦内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民主是一定范围内的民主,存在局限性。故B正确,A、C、D错误。‎ ‎15.有学者指出:“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说明罗马法 A. 随意性较强的法律 B. 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C. 维护法官的权威 D. 对后世影响深远 ‎【答案】B ‎【解析】‎ 由题干中的“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可知,罗马法是随着实践活动的进行不断进行调整的,故B符合题意;题干中的“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并不是说到随意性问题,故A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罗马法不是维护法官的权威而应是法律的权威,而且C的说法也与题意不一致,故排除;题干没有说到罗马法的影响问题,故排除D。‎ 点睛:“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这是历史学习最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在选择题里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我们很容易被题目中的某个信息所左右,就先入为主的认为这就是正确选项,但很有可能这只说到了材料中的一部分信息;殊不知,看全题干所反映的信息在对照答案进行比对,完全与材料原意相符的选项才是正确答案。‎ ‎16.乔治三世继承王位后,培植亲信,用封官许愿、收买贿赂等方法在议会中造成一个“国王之友”派以打击辉格党势力,并在1770年起用诺斯勋爵,组成清一色的“国王之友”政府。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A. 国王仍是国家权力中心 B. 议会失去制约国王权力 C. 两党制左右了国家政治 D. 君主立宪制度尚不完善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当时英国已经颁布了《权利法案》,国家的权力中心是议会,故排除A项;《权利法案》确立的原则就是王在法下,王在议会,议会并没有失去对国王的制约,故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英国两党制的内容,故排除C项。国王通过封官许愿、收买贿赂等方法组建了“国王之友”政府,说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发展还不够完善,故选D。‎ ‎【点睛】《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但在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之初,国王是保留了行政权的,所以君主立宪制的最终形成是不断发展完善的结果。‎ ‎17.2018年1月20日,特朗普政府因面临无钱可用状态而启动“关门”程序。“无钱可用”的原因是国会两党恶斗导致政府预算法案搁浅。由此可知,特朗普政府关门的制度根源是 A. 总统无权任命政府高官 B. 三权分立原则的确立 C. 州政府制订本州法律 D. 总统需要对国会负责 ‎【答案】B ‎【解析】‎ ‎【详解】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有权任命政府高官,排除A;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制衡原则,由于国会没有批准政府预算法案,政府“无钱可用”而启动“关门”程序,体现了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衡,故选B;C与材料无关,排除;总统受国会的制衡,总统向宪法和选民负责,排除D。‎ ‎18.美国法学家卡尔文·达伍德在谈到某国宪政的特点时说:“没有(宪政)传统的支持,一部成文宪法不过是一纸空文,而有了那种传统,一部成文宪法就没有必要了。”这一评价是基于 A.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各派妥协的结晶 B. 近代德意志帝国宪法暴露了军国主义传统 C. 美国成文宪法未能有效贯彻实施 D. 英国宪政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传统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有了那种传统,一部成文宪法就没有必要了”反映了英国具有悠久的宪政的历史传统,故英国没有一部成文宪法,说明英国宪政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传统,故D正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也是成文宪法,A错误;近代德国有成文宪法,即《德意志帝国宪法》,故B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是成文法,并且得到了有效贯彻实施,故C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有了那种传统,一部成文宪法就没有必要了”,联系所学英国宪法的特点分析解答。‎ ‎19.美国宪法规定,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各州在参议院中具有均等代表权,每州2名代表;各州在众议院中的代表权以人口为基础,约50万人选出一名代表。法律须经两院通过方可生效。这一设计( )‎ A. 确保了立法权实践的民意代表性 B. 践行了政府权力部门的分权制衡 C. 协调了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关系 D. 体现了联邦各州间的妥协与平衡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由材料“各州在参议院中具有均等代表权,每州2名代表;各州在众议院中的代表权以人口为基础,约50万人选出一名代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宪法的内容在大州和小州之间实现了妥协与平衡,D项正确;B项中的“政府权力部门”题干中没有体现;C项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与材料无关。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各州在参议院中具有均等代表权,每州2名代表;各州在众议院中的代表权以人口为基础,约50万人选出一名代表。”,结合所学的1787年宪法中的妥协平衡的特点来做出选择。‎ ‎20.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拥有与两院一样的法律创制权,还执掌国防、外交事务,拥有任命文武官员权力。但合约及商约须经两院通过后才可定案;未经两院同意,总统不得宣战。除第一年外,总统再也没有行使解散议会的权力。可见,当时法国实际上 A. 建立了三权分立政治架构 B. 发展了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C. 已确立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D. 解决了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有与两院一样的法律创制权”,而且总统的许多权力都受到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制约,说明法国实际上没有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故排除A项;法国构建的并不是美国式的三权分立政体,所以并不是发展了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故排除B项;根据“合约及商约须经两院通过后才可定案;未经两院同意,总统不得宣战”可知在法国政体中议会地位较高,说明法国确立了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故选C项;题意论述了法国政体的特点,没有体现法国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故排除D项。‎ ‎21.下面是1810-1812年间英、德、法、美四国机器棉纺业中拥有的纱锭数量的对比示意图。下列对图中的信息说明正确的是 A. 英国已经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B. 美国民主制没能推动经济发展 C. 法国共和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 德国的分裂严重影响了工业化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12年英国没有完成工业,故A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当时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工业革命,而不是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当时法国政体并不稳定,这一时期是法国第一帝国时期不是民主共和政体,故C项错误;当时的德国四分五裂,不利于德国资本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工业革命的进程,故D项正确。‎ 点睛:材料中的关键时间点“1810~1812年” ;然后以这个时间点来分析四个选项即可。‎ ‎22.有学者指出,1871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传统的统治阶级为了迎合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尽心竭力地以政府威权干预经济发展,制定出各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材料说明德国君主立宪制 A. 具有传统与近代混合性特点 B. 君主是国家象征,权力削弱 C. 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议员普选充分体现议会至上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1871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的信息可知,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促进了德国工业革命的进程,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民主政治发展,成为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说明德国君主立宪制具有传统与近代混合的特点,A正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B错误;材料说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C错误;德国的议员普选只是一个民主的象征,并不能体现议会至上的原则,而且德国是君主权力至上,D错误。‎ ‎23.外国使节采用何种礼节觐见中国皇帝,始终是中外关系的一个死结,围绕着“跪与不跪”,引发了多次外交冲突(见下表)。其反映的实质是 乾隆时代(1793年)‎ 礼部坚持英国特使马嘎尔尼行跪拜礼,并擅改英国外交文书 咸丰时代(1860年)‎ 指示决不见不行跪拜礼之夷人,否则“唯有与之决战”‎ 同治时代(1873年)‎ 英、法、俄、美等六国使节首次以平等礼仪觐见皇帝 A. 列强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B. 近代外交确立的艰难历程 C. 清政府天朝上国的意识 D. 维护国家主权利益的斗争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1793年到1873年,历时八十年,外国使节才得以以平等礼仪觐见皇帝,充分说明了中国近代外交确立的艰难历程,故B选项正确。题中反映的是1793年到1873年清政府对外交使节态度的变化,从要求跪拜逐渐改变为平等礼仪的变化,并未体现列强对中国内政的干涉,故A选项错误。根据题中可以看出到1873年英、法、俄、美等六国使节首次以平等礼仪觐见皇帝,体现了清政府天朝上国的意识已经发生改变,因此题中反映的实质并不是清政府天朝上国的意识,故C选项错误。题中从乾隆时代和咸丰时代要求外国使节跪拜到同治时代出现平等礼仪,体现的是清政府外交礼仪要求的变化,反映的是天朝上国的意识开始发生改变,并不属于维护国家主权利益的斗争,故D选项错误 ‎24.《资政新篇》:“火船、火车、电火表、寒暑表、风雨表、日晷表、千里镜、量天尺、连环枪、天球、地球等物,皆有探造化之巧,足以广闻见之精,此正正堂堂之技,非妇儿掩饰(饰)之文,永古可行者也”这段材料表明 A. 太平天国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B. 认为自然是不可战胜的 C. 认为中国科技优于外国科技 D. 不主张学习科学技术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资政新篇》中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故A 项正确。材料强调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而不是认为自然是不可战胜的,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中西方科技的比较,无法推断出中国科技优于外国科技,排除C。材料强调学习科学技术,排除D。‎ 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皆有探造化之巧,足以广闻见之精,此正正堂堂之技,非妇儿掩饰(饰)之文,永古可行者也”,结合《资政新篇》向西方学习的角度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 ‎25.太平天国明令规定“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否则问罪。并颁刻了《真天命诏书》《旧遗诏圣书》等宣扬基督教教义的书籍。这一举措 A. 体现了其自身阶级局限性 B. 表明其主张全盘西化 C. 目的是传播资产阶级文化 D. 实现了内部思想统一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军“尽行焚除”“不准买卖藏读”一切孔孟诸子百家的书籍,并“宣扬基督教教义的书籍”体现了农民阶级革命性和保守性并存的阶级局限性,故A项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没有全盘西化,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太平天国内部思想的统一,故D项排除。‎ 第II卷(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 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并就此作出简要评价。‎ ‎【答案】(1)制度:郡县制。‎ 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巩固统一。‎ ‎(2)原因: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影响:地方割据、叛乱,影响中央集权。‎ 评价:汉初错误地吸取了秦灭亡的教训;分封王侯是历史的倒退。‎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制度,由“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结合所学可以判断出实行的是郡县制。第二小问作用,结合所学从加强中央集权和有利于国家统一两个角度来回答。‎ ‎(2)第一问,由“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和“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概括分析即可。第二问,从分封王侯是历史的倒退这个角度组织评价。‎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朝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 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中所述的制度有何特点?该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作者言论担心的是雅典民主的什么缺陷?举例说明这种担心是否有道理?‎ ‎【答案】(1)特点:三省分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作用:提高了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有利于加强皇权。‎ ‎(2)直接的民主形式、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不同文化、政治素养的人管理国家,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比如苏格拉底就因一些不合理的罪名被表决处死就说明这种担心是正确的。‎ ‎【解析】‎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三省分工明确”并结合所学回答;第二小问从提高效率和加强皇权回答。‎ 第一小问结合所学从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回答;第二小问列举苏格拉底被判刑回答。‎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