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分)在研究西周某一政治制度时,学者董恩林指出:周代受封侯从周天子手中得到的最重要的权力便是因地制宜、开疆拓土,在分封各诸侯“并国”“开地”的过程中,周王的天下一统局面才得以形成和扩展,达到空前广袤的程度。作者意在强调(  )‎ A.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 B.西周的国家政权开始逐渐趋向严密 ‎ C.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的政治特权 ‎ D.礼乐制度保证了周王具有至尊权威 ‎2.(3分)《史记屈原列传》云:“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离骚》(  )‎ A.抨击了春秋时期的社会黑暗 ‎ B.继承《诗经》浪漫主义精神 ‎ C.与《诗经》的创作手法一致 ‎ D.其精神实质来源于《诗经》‎ ‎3.(3分)“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据此对元行省制理解错误的是(  )‎ A.是秦朝郡县制度的发展 ‎ B.使得祖国疆域空前扩大和巩固 ‎ C.是地方政治制度的创新 ‎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4.(3分)1836年2月,英国鸦片贩子马地臣在《不列颠对华贸易史上的若干主要事件》中批评中国说,“这个特别民族的政策是自己以及一切他们所占有的东西隐藏在神秘莫测之中为的是独自享受那块土地上的一切。因此,他们就表现出全面的排外精神。”材料言论批评的是(  )‎ A.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 B.中国的鸦片走私泛滥 ‎ C.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 D.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 ‎5.(3分)道光年间,外国殖民者侵略台湾,时任台湾兵备道的姚莹积极备战,组织台湾军民击退敌军五次进犯,战后却遭官员耆英和外国特使璞鼎查的诬陷,被捕入狱。与姚莹抗敌相关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D.抗日战争 ‎6.(3分)关于洋务运动,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867年,满洲贵族崇厚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 洋务运动由此开始 B ‎1882年,中国电报公司产生的利润被投入到更多的洋务企业中 洋务运动意在“求富”以自强 C ‎19世纪80年代,唐廷枢对开平煤矿实行独立核算和市场化经营 洋务派着力探索市场经济体制 D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 洋务运动对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无寸土之功 A.A B.B C.C D.D ‎7.(3分)陈独秀在1919年提出,“最进步的政治,必是把社会问题放在重要地位,别的都是闲文”,若“社会经济的问题不解决,政治上的大问题没有一件能解决的。社会经济简直是政治的基础”。比较他三年前所说的“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可见陈独秀的思想(  )‎ A.从个体伦理自觉向社会经济民生倾斜 ‎ B.从资产阶级自由思想走向马克思主义 ‎ C.依然体现了重视国家轻视国民的取向 ‎ D.强调伦理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同等重要 ‎8.(3分)1956年,毛泽东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听取了中央工业、运输业、农业、商业、财政等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作了关于十大关系的重要报告:“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篇报告(  )‎ A.探索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建设道路 ‎ B.致力于理顺国家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关系 ‎ C.总结了近代以来革命斗争中的重大问题 ‎ D.讨论了经济问题而非国家政治生活问题 ‎9.(3分)外交理念是外交战略和政策的灵魂,是指导外交实践的指南。以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外交理念。据此可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  )‎ 时期 外交理念 ‎20世纪50年代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 ‎20世纪70年代 对外关系重大发展,“冰释前嫌”‎ ‎20世纪80年代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 ‎20世纪90年代 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 ‎21世纪初 ‎“和谐世界”‎ ‎2012年以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外交政策体现意识形态色彩 ‎ B.外交逐渐丧失自身的独立性 ‎ C.外交战略赢得国际广泛赞誉 ‎ D.外交理念彰显大国责任担当 ‎10.(3分)到1981年3月,徐州、扬州、镇江等6个地区统计,已经有75.8%的生产队,实行了各种形式的责任制,主要有“定额承包,超包全留,自主分配”、“定额承包,超额分成,计件工资”、“定额承包,超额提奖,固定工资”、“定额生产,超额奖励,利润分成”等。这些举措(  )‎ A.开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 ‎ B.促进了城市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 ‎ C.丰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 D.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11.(3分)当拿破仑问拉普拉斯,为什么在他的关于天体力学的文本中没有提及上帝时,这位伟大的数学家回答道:“陛下,我不需要那个假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A.理性主义使科学不再屈从于宗教 ‎ B.人文主义者对宗教抱和解的态度 ‎ C.科学家们已经不相信上帝的存在 ‎ D.宗教改革运动在当时并没有成功 ‎12.(3分)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上院贵族和下院民主三种政治势力博弈与妥协的结果。如图是其结构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首相是国家元首 ‎ B.国家的权力中心是首相 ‎ C.国王是政府首脑 ‎ D.内阁全体成员对议会负责 ‎13.(3分)如图是《中国、美国和德国制造业占世界份额对比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1750年中国制造业的领先得益于重农抑商政策 ‎ B.1860年美国制造业发展的原因是电的广泛使用 ‎ C.1900年 德国制造业发展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 D.1900年中国制造业落后是因为没有采用机器生产 ‎14.(3分)如图是停泊在涅瓦河畔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现为圣彼得堡著名的旅游景点。历史上它曾奉命向反动政府所在地冬宫开火,发出总攻信号,随后起义部队占领冬宫,革命取得了胜利。与该舰相关的这场革命(  )‎ A.由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领导 ‎ B.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 C.迫使沙皇尼古拉二世自杀 ‎ D.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15.(3分)经济民族主义类似于重商主义,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所采取的措施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 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 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 D.市场调节,自由放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5题,共计55分.其中第16题12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1分,第19题10分,第20题1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6.(12分)家规、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艮,泰州学派的创始人。他师承王阳明,写下了《孝悌能》,其后人发展为《王氏宗祠六规训》。‎ 一、孝顺父母生我育我苦万千,朝夕顾复不离手。‎ 二、尊敬长上分定尊卑不可逾,辈分前后毋相亢。‎ 三、和睦乡里见人争斗莫挑唆,闻人患难犹已事。‎ 四、教训子孙纵使不才休遽弃,教育还需父母恩。‎ 五、各安生理黄金本从勤俭生,安居乐业荣无比。‎ 六、毋作非为白书纵逃三尺法,暗中犹有鬼神知。‎ ‎﹣﹣节选自《王氏宗祠六规训》‎ 材料二 晚清是家训的革新时期。此时家训已经不是以传统的专著作为支撑门户的柱子了,而是以家书为主要形式。左宗棠在给长子孝威的信中说:“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国人)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请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氏宗祠六规训》所体现的传统儒家思想。‎ ‎(2)根据材料二,指出晚清中国传统家训“革新”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家训文化现实价值的认识。‎ ‎17.(12分)对于辛亥革命的影响,当今史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层的满人权贵,但中国传统地方社会居领导地位的各省士绅及汉人旧官僚,也大多在辛亥革命中转投向革命而获得地位,反而更加巩固他们的地位。参加辛亥革命的更多的是军人、旧式官僚、各地士绅,这些人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虽然其主要领袖孙中山出身平民知识分子,但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辛亥革命。因此,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摘编自胡明概《浅谈辛亥革命》‎ 材料二 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看,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的界标意义,明显超过1840年的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 ‎﹣﹣沈渭滨《论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的依据。‎ ‎(2)提炼材料二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50字左右。)‎ ‎18.(11分)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蔓延,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 世纪30年代,英国流行病肆虐,政府开始干预控制疫情。《1848年公众健康法》是英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干预公共卫生,强调建立卫生管理机构的必要性。英国从1841年开始免费实施疫苗接种,这是英国首次开展的持续性公共卫生活动。1867 年英国制定新的《防疫法》……1865年,英国开始组建着眼于疾病病因理论和化学原理为主的研究体系。这种科学的预防与控制疾病,推动了英国的公共卫生朝着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赵玉兰、吴俊《英国公共卫生运动的领导者:约翰•西蒙》‎ 材料二 各国应该团结起来,加强协作,共同应对,不应互相“甩锅”。各国需做好全面的准备,现在最大的敌人不是病毒,而是恐惧、谣言和歧视。各国尽快主动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开展合作和信息交流,加强数据、技术的共享,加快疫苗的研发;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摘编 自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共担责任,全球声援》‎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归纳近代英国政府干预公共卫生活动的主要举措。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上分析英国乃至全球出现公共卫生问题的原因。‎ ‎(2)提炼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综合上述材料,提出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合理化建议。‎ ‎19.(10分)农奴制改革改变了俄国的发展轨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861年改革之所以被称为农民改革,是因为它要解决农奴制下的农民问题。……于是如何改善农奴的生活、如何调节农奴与地主之间的关系,成为农民问题的核心。具体而言,这些问题主要包括:(1)在民事方面,农民缺乏人身、迁徒、婚姻等公民权,必须依附于地主;(2)在经济方面,农民以地主分配的份地作为生存之本,为此要为地主服劳役或缴纳代役租;(3)在法律方面,地主对农民享有领地警察权或司法审判权,可对农民实施体罚;(4)在财产方面,农民没有不动产所有权,其动产也会遭到地主的干涉。从叶卡捷琳娜二世以来,俄国政府和精英都在讨论解决农民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能途径,对待农奴制和农民问题的态度逐渐成为俄国社会思想的中心议题。‎ ‎﹣﹣摘编自张广翔《再论亚历山大二世与俄国1861年农民改革》‎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待农奴制和农民问题的态度逐渐成为俄国社会思想的中心议题”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措施,并作简要评价。‎ ‎20.(10分)作为封建帝王,康熙热衷于西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康熙)命南怀仁以西方“治炮妙法”,督造适用于南方山地作战的轻便火炮;平定准噶尔之战,他登高用望远镜观察地形,部署兵力,指挥军队;他邀请传教士绘制全国地图……康熙成了中国追求近代自然科学的先驱者,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专家。康熙纵然走进了无涯学海,涉猎了新鲜的自然科学,却走不进生产关系变革的浪潮之中。‎ ‎﹣﹣摘编自张研《原来康熙》‎ 材料二 ‎ 较之明末,西方科学在清初的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当时西学的传播往往局限于中国社会的上层(官员和知识分子圈子里)。康熙帝替代了士大夫阶层,成为推广西学的主要领导者。但由于他的阶级局限性,使他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始终没有清醒的认识,他没有也不可能像西方资产阶级那样把科学技术看成是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和创造大量物质财富、获得更大利润。然而正因如此,诸多的评判和标签加在了康熙帝身上,使得他或被认为是贡献卓著的“科学家皇帝”,或被认为是“窒塞民智”的“罪魁祸首”。‎ ‎﹣﹣摘编自刘溪《西方科学与康熙帝圣王形象的塑造》‎ 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材料一中康熙帝对待西方自然科学的态度,并解释材料中“却走不进生产关系变革的浪潮之中”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为何“走不进生产关系变革的浪潮之中”?‎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封制,关键信息是“在分封各诸侯“并国”“开地”的过程中,周王的天下一统局面才得以形成和扩展,达到空前广袤的程度”。‎ ‎【解答】材料“在分封各诸侯‘并国’‘开地’的过程中,周王的天下一统局面才得以形成和扩展,达到空前广袤的程度”体现的是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疆域范围,A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西周在地方推行的制度,与国家整体政权组织形式无关,B排除;‎ 材料未涉及宗法血缘关系,C排除;‎ 材料未涉及礼乐制度,D排除。‎ 故选:A。‎ ‎2.【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解答】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司马迁认为《离骚》兼具《诗经》中的《国风》和《小雅》的风格,这表明其精神实质来源于《诗经》,故D正确。‎ ‎《离骚》创作于战国时期,故A错误。‎ ‎《诗经》是现实主义风格,故B错误。‎ C 项说法绝对,故排除。‎ 故选:D。‎ ‎3.【分析】本题考查元朝行省制度。关键信息有: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度是在元朝疆域扩大的基础上实行的,本身对疆域的扩大并没有太大影响,故B理解错误,符合题意。‎ 依据材料“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C理解正确,不合题意,排除。‎ 依据材料“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理解正确,不合题意,排除。‎ 故选:B。‎ ‎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要求学生结合鸦片战争的背景来进行分析。‎ ‎【解答】A.材料没有体现出对重农抑商政策的批判。‎ B.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到鸦片走私。‎ C.从材料中“隐藏在神秘莫测之中为的是独自享受那块土地上的一切。因此,他们就表现出全面的排外精神“,明显可以看出是批评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 D.1836年中国对外是闭关锁国,而不是对外开放。‎ 故选:C。‎ ‎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要求学生结合甲午战争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道光年间是从1821年到1851年,所以材料中的战争应该是指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从1856年到1860年。‎ C.甲午战争是1894年到1895年。‎ D.抗日战争是1931年到1945年。‎ 故选:A。‎ ‎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要求学生结合洋务运动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洋务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861年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选项表述是错误的。‎ B.1882‎ 年,中国电报公司产生的利润被投入到更多的洋务企业中,看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要自强。‎ C.19世纪80年代,唐廷枢对开平煤矿实行独立核算和市场化经营明显可以看出是借用市场的手段来发展洋务企业,反映出洋务派要探索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D.洋务运动对推动中国近代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故选:C。‎ ‎7.【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解题的关键是“社会经济简直是政治的基础”“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 ‎【解答】由“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到“社会经济简直是政治的基础”表明陈独秀的思想从个体伦理自觉向社会经济民生倾斜,故A正确;‎ 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材料强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故D错误。‎ 故选:A。‎ ‎8.【分析】本题考查了社会主义十年探索,关键是对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理解,它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致力于理顺国家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关系,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解答】A.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成,不再探索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建设道路,故排除A;‎ B.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致力于理顺国家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关系,故B正确;‎ C.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不是总结了近代以来革命斗争中的重大问题,故排除C;‎ D.十大关系的后五条,讲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都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故D错误。‎ 故选:B。‎ ‎9.【分析】本题考查了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要结合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外交史实进行概括归纳其趋势特点,关键要抓住时间。‎ ‎【解答】A.建国初期“一边倒”体现了意识形态色彩浓厚,不能体现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外交特色,排除A;‎ B.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逐渐丧失自身的独立性说法错误,故排除B;‎ C.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外交理念不能体现出外交战略赢得国际广泛赞誉,故排除C;‎ D.从“和谐世界”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体现了中国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彰显大国责任担当,故D正确。‎ 故选:D。‎ ‎1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要求学生结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序幕,应该是1979年小岗村的包产到户。‎ B.材料反映的是农村的包产经营的模式获得了快速发展,没有体现出城市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 C.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981年出现了各种形式的责任制,丰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D.当时还没有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故选:C。‎ ‎11.【分析】本题考查近代科学发展。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没有提及上帝”“不需要那个假设”。‎ ‎【解答】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近代科学家已不需要运用上帝作为科学论证的前提,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理性主义使科学不再屈从于宗教,故A正确。‎ 材料体现不出“和解”,故排除B。‎ C项说法太绝对,故排除。‎ 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故选:A。‎ ‎1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度,要求学生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内容特征来进行分析。‎ ‎【解答】A.在英国近代君主立宪制度下,国王是国家元首。‎ B.材料看不出国家权力的中心在首相,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下权力的中心应该在议会。‎ C.首相是政府首脑。‎ D.在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下,内阁是由议会产生的,必须要对议会负责,而且内阁成员是实行集体负责制度。‎ 故选:D。‎ ‎1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A.1750年中国制造业的领先得益于重农抑商政策是错误的,主要是因为当时西方还没有开始进行工业革命。‎ B.1860年美国制造业发展的原因是电的广泛使用是错误的,电力的广泛使用应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是从1870年开始的。‎ C.1900年 德国制造业发展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正确的,符合当时的世界经济发展特点。‎ D.1900年中国制造业落后是因为没有采用机器生产是错误的,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近代企业采用了机器生产。‎ 故选:C。‎ ‎14.【分析】本题以“阿芙乐尔”号为切入点,考查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 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声炮响,拉开了攻打冬宫的序幕,随后数万名武装工人和士兵占领冬宫,标志着彼得格勒起义的成功。‎ ‎【解答】十月革命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A错误;‎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B错误;‎ 沙皇是被处决,不是自杀,C错误;‎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D正确;‎ 故选:D。‎ ‎15.【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经济民族主义内涵,结合选项措施的内容分析。‎ ‎【解答】依据材料可知,经济民族主义是指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中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禁止兑换黄金和黄金出口,体现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故B项正确。‎ 罗斯福新政调整农业的措施主要是通过减耕减产,减少农产品生产过剩,不符合经济民族主义内涵,故A项错误。‎ 以工代赈主要是通过举办大规模的公共建设工程以缓解失业压力,不符合经济民族主义内涵,故C项错误。‎ 罗斯福新政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非奉行自由主义政策,故D项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5题,共计55分.其中第16题12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1分,第19题10分,第20题1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6.【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演变和现实意义。(1)本小问,依据材料一逐一归纳;(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逐一归纳。第二小问,抓住材料二时间,紧扣近代中国时代背景从民族危机和思想角度分析;(3‎ ‎)本小问,属于开放性题,依据材料并结合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本小问的思想,依据材料一“孝顺父母”、“和睦乡里”可以得出仁爱忠孝;“教训子孙纵使不才休遽弃,教育还需父母恩”可以得出立德修身;“各安生理黄金本从勤俭生,安居乐业荣无比”可以得出节俭持家;重义轻利;“尊敬长上分定尊卑不可逾,辈分前后毋相亢”可以得出等级尊卑。‎ ‎(2)第一小问的表现,依据材料二“以家书为主要形式”可以得出以家书为主要形式;“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可以得出内容上强调学以致用,反对八股;“岂知世界文明,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可以得出学习西方,工商强国。第二小问的背景,抓住材料二的时间,结合所学从民族危机和西方思想等角度分析。‎ ‎(3)本小问的认识,属于开放性题,依据材料,结合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可以得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世界文化的进步。‎ 故答案为:‎ ‎(1)思想:仁爱忠孝;立德修身;节俭持家;重义轻利;为官公正;等级尊卑。‎ ‎(2)表现:以家书为主要形式;内容上强调学以致用,反对八股;学习西方,工商强国。‎ 背景: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3)认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世界文化的进步。‎ ‎17.【分析】(1)根据题干辛亥革命打倒的力量、所参加的力量等信息,再结合辛亥革命的结果可知辛亥革命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的原因。‎ ‎(2)提炼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意思可知本题论证的关键在于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历史意义即辛亥革命的社会影响。‎ ‎【解答】(1‎ ‎)据材料“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层的满人权贵,但中国传统地方社会居领导地位的各省士绅及汉人旧官僚,也大多在辛亥革命中转投向革命而获得地位,反而更加巩固他们的地位”可知依据一是辛亥革命后不仅没有打倒各省士绅及汉人旧官僚,反而识他们的地位更巩固,封建势力依然存在;从材料“参加辛亥革命的更多的是军人、旧式官僚、各地士绅,这些人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可知封建旧势力仍然掌握着大权;从材料“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辛亥革命”可知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从而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根本性改变。‎ ‎(2)从材料“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转型”等关键信息看,本题答题应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尤其是经济、政治、思想领域去分析和阐述辛亥革命的影响。‎ 故答案为:‎ ‎(1)各省士绅及汉人旧官僚在革命后地位更加巩固;参加革命的军人、旧式官僚、各地士绅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辛亥革命。‎ ‎(2)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政治结构上,结束了君主专制,转向政治民主化的趋势;社会经济结构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加速了农村经济的变化和城乡经济的联动;思想上,由武昌起义之前民众通情革命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8.【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趋势。(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逐句分析归纳。第二小问,抓住限定信息,结合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分析;(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各国应该团结起来,加强协作,共同应对,不应互相‘甩锅’”分析概括。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分析概括。‎ ‎【解答】(1)第一小问的举措,依据材料一“《1848年公众健康法》”、“建立卫生管理机构”可以得出立法并建立卫生管理机构;“英国从1841年开始免费实施疫苗接种”可以得出实行免费疫苗接种;“这是英国首次开展的持续性公共卫生活动”可以得出开展持续性的公共卫生活动;“英国开始组建着眼于疾病病因理论和化学原理为主的研究体系”可以得出组建公共卫生研究体系。第二小问的原因,注意限定信息“经济上”,依据材料一时间,结合所学从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角度分析。‎ ‎(2‎ ‎)第一小问的观点,依据材料二“各国应该团结起来,加强协作,共同应对,不应互相‘甩锅’”可以得出世界各国应该加强团结协作,共同应对。第二小问的建议,依据材料二“各国尽快主动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开展合作和信息交流,加强数据、技术的共享,加快疫苗的研发;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可以得出各国尽快主动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开展合作和信息交流,加强数据、技术的共享,加快疫苗的研发;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故答案为:‎ ‎(1)举措:立法并建立卫生管理机构;开展持续性的公共卫生活动;实行免费疫苗接种;组建公共卫生研究体系。‎ 原因: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城市化引发公共卫生问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 ‎(2)观点:世界各国应该加强团结协作,共同应对。‎ 建议:各国尽快主动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开展合作和信息交流,加强数据、技术的共享,加快疫苗的研发;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19.【分析】本题考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题考查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对待农奴制和农民问题的态度逐渐成为俄国社会思想的中心议题”的原因,考生可根据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第(2)题考查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和作用。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措施,考生可根据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对农奴制改革的评价,考生主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1)原因:根据材料中的“(1)在民事方面……(2)在经济方面……(3)在法律方面……(4)在财产方面……”等信息可以看出农奴制的弊端,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政治、经济、社会和军事等方面来分析“对待农奴制和农民问题的态度逐渐成为俄国社会思想的中心议题”的原因:农奴制危机;工业发展艰难;新思潮涌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2)措施:结合“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即可答出:自法令公布之日起,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但需要交付巨额赎金;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评价:根据改革内容并运用唯物史观,即可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不彻底性、掠夺性和欺骗性。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故答案为:‎ ‎(1)政治上,农奴制危机;经济上,工业发展艰难;社会上,新思潮涌动;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2)措施:自法令公布之日起,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但需要交付巨额赎金;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评价:进步性: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局限性:农民仍然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贫瘠,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20.【分析】本题考查康熙帝的评价。(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的内容分析概括。第二小问,结合康熙皇帝对自然科学的运用的局限性分析;(2)本小问,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康熙帝个人因素分析;(3)本小问,依据两则材料,结合所学从应将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辩证分析。‎ ‎【解答】(1)第一小问的态度,依据材料一可以看出康熙帝采取了各种措施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比如允许外国传教士传播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不但自己身体力行,还劝导官员学习,由此可以得出康熙帝重视学习并运用西方自然科学。第二小问的含义,依据材料一“康熙纵然走进了无涯学海,涉猎了新鲜的自然科学,却走不进生产关系变革的浪潮之中”,结合所学可知,实际上考查康熙皇帝对自然科学的运用的局限性,因此其含义是指康熙皇帝对自然科学的运用未能使近代科学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使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2)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皇帝的个人素质等方面分析,即康熙学习自然科学是出于个人爱好,而非取之所用;天朝上国思想浓厚;农耕经济模式在中国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思想的限制;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3)本小问的原则,依据两则材料可知,反映了康熙帝对待西方科技方面的积极性和局限性,由此可以得出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有应将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辩证分析。‎ 故答案为:‎ ‎(1)重视学习并运用西方自然科学。‎ 含义:康熙皇帝对自然科学的运用未能使近代科学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使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2)康熙学习自然科学是出于个人爱好,而非取之所用;天朝上国思想浓厚;农耕经济模式在中国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思想的限制;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3)原则:应将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辩证原则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