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中学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临泽一中 2019-2020 学年上学期 9 月月考试卷 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90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 测试范围:人教必修 3 第 1、2、3 单元。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 驰说,取合诸侯。”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是 A. 尊黄老之学,学术环境宽松B.礼崩乐坏,思想观念多元 C.儒、释、道并存,儒学遭遇挑战 D.拜金逐利盛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 2. 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民国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变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由此可知,梁启超认为孔子 A. 注重美育对道德教化的作用B.注重道德,维护天理 C.注重发展私立教育,有教无类D.注重用仁爱之心调节社会关系 3. 春秋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声音,各家各派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表现,能否成为显学,取决于自家学说的博大精深以及对时势的准确把握。下列诸子的言论中,最能够准确把握时势的是 A.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B. “上本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4.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葬”“节用”,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墨家是战国时期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派,秦汉时期却走向式微。这一变化 A. 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 A. 反映了统治政策影响文化走向C.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D.证明了佛道思想对儒学的冲击 2. 董仲舒不太强调“爱由亲始”,而更着重推崇“远之而大”,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董仲舒的这些思想 A. 促成了古代民本思想的产生 B. 摆脱了传统“家国一体”观念束缚C.意在削弱宗法伦理思想的影响 D.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政治需求 3. 汉武帝时期,史官司马迁写《史记》没有将孔子的事迹归入记载个人历史的“列传”,而是将其抬高一级,升格为诸侯,作为“世家”来记载。与之相关的背景是 A. 司马迁记史不严谨B.孔子被追封为诸侯C.儒家思想受到重视D.世家大族掌握权力 4. 明朝天顺年间,山西的一个正五品官员刘翀娶了一个再婚的老婆,在重视贞节的当时是违背道德规范的,因此被人检举了,一直告到了京城。就这么一件小事,就引得明英宗亲自干预,下令将刘翀逮捕来京城,下狱审讯,最后将刘翀削职为民。这里的“道德规范”应是 A. 民族气节B.克己复礼C.宋明理学D.依法治国 5.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A. 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6. 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从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 A. 圣人托梦 B.内心自省 C. 行万里路 D.读万卷书 10.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宋明理学统治地位逐渐丧失D.自由平等思想得到普遍认可 11.纂辑《天下郡国利病书》时,顾炎武首先关注的是土地兼并和赋税繁重不均等社会积弊,对此进行了有力的揭露。由此可知,顾炎武 A.否定君主专制统治B.倡导废除土地私有C.尤为注重实学研究D.具有资产阶级思想 12.王夫之指出,阴阳二气充满了太虚(宇宙),此外更没有他物,天地万物形象由阴阳二气所变化。这表明王夫之 A.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B.对宇宙做出了正确判断 C.力倡“经世致用”的学风 D.对传统哲学进行了总结 13.普罗泰格拉说:你可以拒绝你不喜欢的职业,但是在人类社会中,不允许任何人拒绝德行,拒绝了德行就是拒绝人性;这种德行并非天生的或自然而然拥有的,而是通过学习和接受教育获得的。这种理念 A.抨击了雅典的民主政治体制B.冲击了传统贵族的价值取向C.凸显了个人主义的思想倾向D.摆脱了封建神学的精神桎梏 14.苏格拉底提出:人们不可能认识外部世界也不应该认识外部世界,因为自然界是神创造的,由神支配受神管理,人的理性根本不可能认识神所创造的东西。那么作为人只要研究好人应该做的事就可以了。这体现出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A.强调神的伟大价值B.使哲学成为独立学科C.属于自然哲学范畴D.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 15.赫拉克利特呼吁“人民应当为城邦的法律而斗争”;柏拉图认为“没有法律,人们将无法区别于野蛮人”;亚里士多德声称“法律是理智的体现,可以免除一切情欲的影响”。古希腊三位哲学家的言论说 明 A.任何人没有资格凌驾于法律之上B.古希腊的人文精神具有法治传统C.世人必须严守法律方能摆脱野蛮D.法律是遏制人性本恶的重要手段 16.下图是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由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等做技术总监,其古罗马柱式构图、半圆形拱券、以弯隆为中心的建筑形体蕴含着和谐与理性,并富有人体之美。这种风格 A.符合了人文主义观念 B.表达了理性主义精神 C.体现了基督教的宗教信仰D.在宗教改革中被人民抛弃 17.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展开,基本上局限于社会上层,参与其事和直接受其影响的多半是文化人,城市富有者以及高级神职人员。这一现象表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 A.缺乏广泛群众基础B.资本主义尚未萌芽 C.社会上层热衷于古典文化D.封建保守势力异常强大 18.马丁·路德指出,教士们和其他基督徒之间“并无不同之处,并非自成团体,或是高于其他教徒之上的”。这一观点 A.强调世俗权力应高于教权B.有利于冲击教会权威 C.确立上帝的最高权威地位D.推动民族意识的觉醒 19.张岱年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十七八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关于两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包含着对传统儒学的扬弃 B.欧洲启蒙思想为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 C.两者都提出了对未来社会政治制度的建构D.两者都体现出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 20.伏尔泰认为:启蒙的旗帜是“理性”,启蒙的基石是“进步”。卢梭认为:“文明是道德的沦丧,理性是感性的压抑,进步是人与自然的背离。”他们观点的不同说明 A.卢梭质疑理性和科学B.启蒙运动的深化 C.两人主张的政体不同D.人文主义的兴起 21.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促使人文的意识不断完善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C.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22.下表呈现的是“纸是谁发明的”这一问题的不同史料,对此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A.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多样化B.文字史料不能客观再现史实 C.考古发现可弥补文献史料的不足D.历史结论只能依靠考古证实 23.《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德”管的就是心, (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材料认为《黄帝内经》 A.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B.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 C.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D.奠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 24.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材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轻视理论构建 B.注重人与自然和谐C.长期领先世界 D.重视经验和实验 25.先秦典籍《诗经》“二雅”中保存了大量关于周代建立、迁徙、发达至衰乱灭亡的历史叙述,《周颂》中有许多关于籍田、社稷和民众劳作生活的描述。这表明 A.诗歌作为艺术叙述不可釆信B.历史解释具有鲜明时代特色C.文学是历史叙事的载体之一D.民俗文化可以传承历史记忆 26.宋代话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可见宋代话本 A.体现了宋代文学艺术繁荣B.推翻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C.体现北宋农耕经济的发展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27.明清之际,我国文学成就斐然,涌现出大量追求个性解放的名作,如《西厢记》《牡丹亭》《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西游记》《红楼梦》等。对此现象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反映出个性解放运动的普遍展开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文化倾向 C.表达专制下思想解放的理想诉求D.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相同 28.古代某著名书法家横竖笔道的起端圆润如“蚕头”,捺笔结束时先着力顿挫,再轻挑出尖,使笔之末端略成分叉似“燕尾”;用墨横轻、竖重,字形结体宽绰,端庄平稳,是谓“蚕头燕尾”。下列书法作品 与 这位书法家的书体相对应的是 A B C D 29.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书画之妙,当以神会……欧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材料中表述的绘画及其特点是 A.文人画,注重写意 B.山水画,重视写实 C. 花鸟画,浓墨重彩 D.人物画,以形写神 30.京剧的前身即为微剧,原来以唱二簧调为主,兼唱昆腔吹腔、四平调拨子等,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扬州的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逐步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到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贴近生活,联系百姓 B.文武兼修,角色齐全 C.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D.政策鼓励,题材广泛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 2 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31.(28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照周礼的规定,男性贵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有一个。如果元配妻子亡故,理论上男子不能再娶妻,再婚的配偶只能称作继室,而必须保留亡故妻子的元配正妻地位。 材料二 “闽中少妇丧夫,不能存活,则遍告之亲戚,言将以某日自裁(自杀),而为之亲戚者,亦引为荣,则鸠(筹)资为之治槥。前三日,彩舆鼓吹,如迎神人。少妇冠帔衮服,端坐舆中,游历坊市,观者如堵,有力者设宴饮之,少妇手鲜花一束,凡少年之未诞子者,则就其手中乞花,用为生子之兆。三日游宴既尽,当路结彩棚,悬彩绳其上,少妇辞别亲戚,慨然登台,履小凳,以颈就绳而殁, 万众拍手称美。” ——林纾《畏庐琐记》 材料三 有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 第一段: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 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第二段: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 人;《宋史》55 人;《元史》l87 人;《明史》“不下万余人”。 ——据《中国婚姻家庭史》第三段: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据明中后期小说第四段: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礼对原配妻子的规定源于什么制度,这一规定对西周政治有何影响。(6 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寡妇殉难的原因。(4 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明朝妇女婚姻观的双重性及其表现。材料三中文献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8 分) (4)结合明朝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分析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观双重性的原因分别是什么。(10 分) 32.(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著名作家伏尔泰的小说《老实人》写于 1759 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老实人”甘迪德是一位男爵收养的私生子,由于他爱上男爵的女儿,结果被赶出了家门,从此他四处漂泊流浪,一路上他遭遇种种的折磨和灾难,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陷害、迷信,可是他仍然坚信他的完美世界观。直到他到了一个黄金国,国内遍地都是黄金、碧玉和宝石,人人过着自由平等、快乐而富裕的生活,他终于慢慢认识到社会的残酷和冷漠,于是他抛弃了以往的哲学思想,并开始相信人生应该通过劳动来获得幸福,因为劳动使人们远离三大痛苦:烦恼、过错和欲望,这是让生活轻松的唯一办法。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A B D C C B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B D B A A B C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C B A C D C B A C 31【答案】(1)制度:宗法制度。(2 分)影响:该规定有利于维护宗法秩序,凝聚宗族,强化王权,巩固西周政治统治。(4 分) (2) 原因:生活困难,难以生存;社会观念鼓励,认为非常荣耀。(4 分) (3) 保守性:寡妇守节获官府表彰和烈女人数增加。(2 分) 自主性:出现私定终身和寡妇改嫁现象。 (2 分)看法:可从材料本身的可靠性或对材料的使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如:①小说是文学作品,作为史料使用,必须慎重(或:小说是现实的反映, 可以作为史料选择性使用);②材料三中的第三段、第四段的现象是个案, 而且出现在明朝中后期,不足以说明整个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4 分) (4) 原因:保守性——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程朱理学的影响。(6 分) 自主性——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鼓舞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4 分) 32【答案】示例 1:情节:人人过着自由平等、快乐而富裕的生活。(2 分) 历史现象:启蒙运动时期资产阶级大力宣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2 分) 概述和评价:伏尔泰生活的时代是法国封建教会和君主专制极为盛行的时期, 为了批判和反对封建教权和王权,启蒙思想家极力宣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启蒙思想家的民主思想不仅促进了思想解放,也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8 分) 示例 2:情节:甘迪德开始相信人生应该通过劳动来获得幸福。(2 分) 历史现象:启蒙运动进一步宣扬了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精神。(2 分) 概述和评价: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思想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小说通过对人的劳动的肯定一方面批判了封建统治的腐朽和没落,另一方面表达了资产阶级关注世俗生活的积极进取精神,这有助于推动封建杜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8 分)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