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卷 05高考理科数学(江西卷)试题及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卷 05高考理科数学(江西卷)试题及答案

‎2005年高考理科数学江西卷试题及答案 YCY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共150分 第I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临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 ‎ P(A+B)=P(A)+P(B) ‎ 如果事件A、B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表示球的半径 P(A·B)=P(A)·P(B) ‎ 如果事件A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 球的体积公式 P,那么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 次的概率 其中R表示球的半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 ()= ( )‎ ‎ A.{1} B.{1,2} C.{2} D.{0,1,2}‎ ‎2.设复数:为实数,则x= ( )‎ ‎ A.-2 B.-1 C.1 D.2 ‎ ‎3. “a=b”是“直线”的 ( )‎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4.的展开式中,含x的正整数次幂的项共有 ( )‎ ‎ A.4项 B.3项 C.2项 D.1项 ‎5.设函数为 ( )‎ ‎ A.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为 B.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为 ‎ C.周期函数,数小正周期为 D.非周期函数 ‎6.已知向量 ( )‎ ‎ A.30° B.60°‎ ‎ C.120° D.150°‎ ‎7.已知函数,下面四个图象中的图象大致是 ( )‎ ‎ ‎ ‎ A B C D ‎8. ( )‎ ‎ A.-1 B.1 C.- D.‎ ‎9.矩形ABCD中,AB=4,BC=3,沿AC将矩形ABCD折成一个直二面角B-AC-D,则四面体ABCD的外接球的体积为 ( )‎ ‎ A. B. C. D.‎ ‎10.已知实数a, b满足等式下列五个关系式 ‎ ‎ ①01,解关于x的不等式;‎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向量.‎ 是否存在实数若存在,则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则证明之.‎ ‎19.(本小题满分12分)‎ A、B两位同学各有五张卡片,现以投掷均匀硬币的形式进行游戏,当出现正面朝上时A赢得B一张卡片,否则B赢得A一张卡片.规定掷硬币的次数达9次时,或在此前某人已赢得所有卡片时游戏终止.设表示游戏终止时掷硬币的次数.‎ ‎(1)求的取值范围;‎ ‎(2)求的数学期望E.‎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D=AA1=1,AB=2,点E在棱AB上移动.‎ ‎ (1)证明:D1E⊥A1D;‎ ‎ (2)当E为AB的中点时,求点E到面ACD1的距离;‎ ‎ (3)AE等于何值时,二面角D1—EC—D的大小为.‎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数列 ‎(1)证明 ‎(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an.‎ ‎22.(本小题满分14分)‎ 如图,设抛物线的焦点为F,动点P在直线上运动,过P作抛物线C的两条切线PA、PB,且与抛物线C分别相切于A、B两点.‎ ‎(1)求△APB的重心G的轨迹方程.‎ ‎(2)证明∠PFA=∠PFB.‎ ‎2005年高考理科数学江西卷试题及答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A 4.B 5.B 6.C 7.C 8.C 9.C 10.B 11.D 12.A 二、填空题 ‎13. 14. ‎ ‎15. ‎ 解:如图所示,沿侧棱AA1剪开将棱锥的侧面展开成一个矩形,并将上底面分别按两种情况掀开,就可以得到从E到F的四个较短路径EOF、EPF、EQF、ERF,计算出四个值EOF=EPF=、EQF>ERF=,其中最小值ERF=就是所求的 ‎ 说明:关于多面体或旋转体的表面最短路经的问题,一般都是研究其展开图 ‎16.③④‎ 三、解答题 ‎17.解:(1)将得 ‎(2)不等式即为 即 ‎①当 ‎②当 ‎③.‎ ‎18.解:‎ ‎ ‎ ‎19.解:(1)设正面出现的次数为m,反面出现的次数为n,则,可得:‎ ‎(2)‎ ‎20.解法(一)‎ ‎(1)证明:∵AE⊥平面AA1DD1,A1D⊥AD1,∴A1D⊥D1E ‎(2)设点E到面ACD1的距离为h,在△ACD1中,AC=CD1=,AD1=,‎ 故 ‎(3)过D作DH⊥CE于H,连D1H、DE,则D1H⊥CE,‎ ‎ ∴∠DHD1为二面角D1—EC—D的平面角. ‎ 设AE=x,则BE=2-x 解法(二):以D为坐标原点,直线DA,DC,DD1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E=x,则A1(1,0,1),D1(0,0,1),E(1,x,0),A(1,0,0)C(0,2,0)‎ ‎(1)‎ ‎(2)因为E为AB的中点,则E(1,1,0),‎ 从而,‎ ‎,‎ 设平面ACD1的法向量为,‎ 则 也即,得,从而,所以点E到平面AD1C的距离为 ‎(3)设平面D1EC的法向量,∴‎ 由 令b=1, ∴c=2,a=2-x,‎ ‎∴‎ 依题意 ‎∴(不合,舍去), .‎ ‎∴AE=时,二面角D1—EC—D的大小为.‎ ‎21.解:(1)方法一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n=1时,‎ ‎ ∴,命题正确.‎ ‎2°假设n=k时有 ‎ 则 ‎ ‎ 而 又 ‎∴时命题正确.‎ 由1°、2°知,对一切n∈N时有 方法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 1°当n=1时,∴;‎ ‎ 2°假设n=k时有成立,‎ ‎ 令,在[0,2]上单调递增,所以由假设 有:即 也即当n=k+1时 成立,所以对一切 ‎ (2)下面来求数列的通项:‎ 所以  ‎ ‎,‎ 又bn=-1,所以 ‎22.解:(1)设切点A、B坐标分别为,‎ ‎∴切线AP的方程为:‎ ‎ 切线BP的方程为:‎ 解得P点的坐标为:‎ 所以△APB的重心G的坐标为 ,‎ 所以,由点P在直线l上运动,从而得到重心G的轨迹方程为:‎ ‎ (2)方法1:因为 由于P点在抛物线外,则 ‎∴‎ 同理有 ‎∴∠AFP=∠PFB.‎ 方法2:①当所以P点坐标为,则P点到直线AF的距离为:‎ 即 所以P点到直线BF的距离为:‎ 所以d1=d2,即得∠AFP=∠PFB.‎ ‎②当时,直线AF的方程:‎ 直线BF的方程:‎ 所以P点到直线AF的距离为:‎ ‎,同理可得到P点到直线BF的距离,因此由d1=d2,可得到∠AFP=∠PFB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