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安徽省泗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文)(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安徽省泗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文)(解析版)

参考答案 选择题:1-12 CABBA CCDDA CB 1. C【解析】∵  1,2,3,4,5,6,7U  ,  2,4,6U M ð ,∴  U M Nð  4,6 . 2. A【解析】       1 i 2 i1 i 1 3i 2 i 2 i 2 i 5       ,所以 1 3i5 5z   对应的点位于第一象限. 3. B【解析】不妨令 x y ,则  ,x y 的不同取值有  1,2 , 1,3 , 1,4 , 1,5 , 2,3 , 2,4 ,  2,5 , 3,4 ,  3,5 , 4,5 共 10 种,其中满足 5x y  的有  1,2 , 1,3 , 1,4 , 2,3 共 4 种,,所以事件 5x y  的概率为 4 0.410  . 4. B【解析】方程 2 2 1 0ax x   有两个不同实根  1a  且 0a  ,所以“ 1a  ”是“方程 2 2 1 0ax x   有两个不同实根”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5.A【解析】对于选项 A,甲的逻辑推理能力指标值为 4,乙的逻辑推理能力指标值为 3,所 以甲的逻辑推理能力优于乙的逻辑推理能力,故 A 正确;对于选项 B,甲的数学建模能力 指标值为 3,乙的直观想象能力指标值为 5,所以乙的直观想象能力指标值优于甲的数学建 模 能 力 指 标 值 , 故 B 错 误 ; 对 于 选 项 C , 甲 的 六 维 能 力 指 标 值 的 平 均 值 为 1 23(4 3 4 5 3 4)6 6       ,乙的六维能力指标值的平均值为 1 (5 4 3 5 4 3) 46       , 23 46  ,故 C 错误;对于选项 D,甲的数学运算能力指标值为 4,甲的直观想象能力指标值 为 5,所以甲的数学运算能力指标值不优于甲的直观想象能力指标值,故 D 错误.故选 A. 6.C 【 解 析 】 设 AB a  , AC b  , 则 3a  , 4b  , 6a b   , 1 1 1 2 2 2AD BE a b b a                    2 2 2 21 1 1 1 1 13 4 6 22 4 4 2 4 4a b a b                 . 7.C【解析】两圆方程相减得公共弦方程为 3 4 16 0x y   ,圆心  1 0,0C ,到公共弦的距离 为 2 2 16 16 53 4 d    ,所以所求弦长为 2 2 16 242 4 5 5      . 8.D 【解析】 2 1( ) cos 3sin cos sin 22 6f x x x x x         ,由 32 2 22 6 2k x k        , k Z ,得 2 6 3k x k      , k Z ,所以  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2,6 3k k       , k Z .可知①正确;由 sin 2 13 3 6f                      ,可知 (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 3x   对称,所以②正确;当 [ , ]4x   时, 2 132 ,6 3 6x         ,所以 3( ) sin 2 1,6 2f x x             , 故③正确. 9.D【解析】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2 1 4x y ,则 10,16F      ,准线方程为 1 16y   ,由 2PF  得  0 0,P x y 到准线的距离为 2 ,所以 0 1 216y       ,所以 0 31 16y  . 10.A 【 答 案 】 由 条 件 知 4 2 ab  ( 0 4a  ) , 则 1 1 ba  1 4 1 2 a a   1 1 5+1 2 2 a a   1 1 52 1 2 2 a a    52 2   (当且仅当 2 1a   时等号成立). 11.C【解析】因为 siny x 和 e 1 e 1 x xy   都是奇函数,所以   e 1sin e 1 x xf x x    是偶函数,排 除 B 和 D.当 x 取接近于 0 的正数时,应有   0f x  ,所以排除 A,因此选择 C 项. 12.B【解析】由题,连接 OM ,交 CD 与点 K ,由题,OM CD ,设 OK x ,则 2 3 3CD x , 5KM x  ,六棱锥的高 2 2 2 225 10 25 10h KM OK x x x x        , 2 23 4 6 2 34 3ABCDEFS x x   正六边形 ,则 21 2 3 25 103 3ABCDEFV S h x x    正六边形 4 52 3= 25 103 x x  , 令   4 525 10f x x x  , 5(0, )2x ,   3 4100 50f x x x   ,令   0f x  ,即 4 32 0x x  , 2x  , 则    2 80f x f ≤ ,则 2 3 8 15803 3V  ≤ ,所以体积最大值为 38 15 cm3 。 13.【答案】 1 0m   或 2em  .   2f m   0 3 2 m m     或 0 ln 2 m m     1 0m   或 2em  . 14.【答案】8m n . 因为 ix , iy  0,2 ,所以 2 1 4 i i xy   表示的数对对 2 2 2 m n   应的点  ,i ix y 在椭圆 2 2 14 x y  的内部,且在第一象限,其面积为 2 1 4 2     ,故,得 8m n   . 15.【答案】 4 7 7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圆心到渐近线的距离为 b ,因为圆的半径为 c , 所以 2 22 2OA c b a   ,同理 2OB a .因为 tan bAOx a   ,所以 sin bAOx c   ,所以 AB 2 sinOA AOx  42 2 b aba c c     , 所 以 42 2 7aba a ac    , 得 4 3b c , 所 以  2 2 216 9c a c  ,解得 4 7 7 ce a   . 16. 【 答 案 】  ,1 . 0x  时 , e 1x ax    e 1 0x ax   , 令   e 1xf x ax   , 则   exf x a   ,当 1a  时,   0f x  ,所以    0 0f x f  ,符合题意;当 1a  时,由   0f x  得 lnx a ( ln 0a  ),易得  0,lnx a 时,   0f x  ,所以    0 0f x f  ,这 与 e 1 0x ax   矛盾.所以 a 的取值范围为  ,1 . 17.【解】(1)∵ 1 4 1n n na a S   ,∴ 1 2 14 1n n na a S    ,两式相减得  1 2 14n n n na a a a    , ∵{ }na 为正项数列,∴ 1 0na   ,∴ 2 4n na a   ,∴数列{ }na 的奇数项和偶数项分别成 等差数列.在 1 4 1n n na a S   中令 1n  得, 1 2 14 1a a a  ,∵ 1 1a  ,∴解得 2 3a  ,故 数列{ }na 为等差数列,且公差为 2 ,∴  1 2 1 2 1na a n n     ,即数列{ }na 的通项公 式为 2 1na n  . (5 分) (2)由(1)知   1 2 1 1 1 1 1 2 1 2 3 2 2 1 2 3n n n b a a n n n n            ,则 1 2 1 1 1 1 1 1 1 1 1 2 3 5 2 5 7 2 2 1 2 3n nT b b b n 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1 2 3 2 3n       3 2 3 n n   . (10 分) 18. 【 解 】 ( 1 ) 由 sin sintan cos cos B CA B C   得 sin sin sin cos cos cos A B C A B C   , 即 sin cos sin cosA B A C cos sinA B cos sinA C , 也 即 sin cosA B cos sinA B =cos sinA C sin cosA C , 所 以  sin A B  sin C A  , 所 以 A B C A   或    +A B C A     ( 不 成 立 ) , 所 以 2B C A  , 则 3A  . (6 分) (2)由正弦定理得 2sin sin sin b c a B C A    ,所以 2sinb B , 2sinc C .因为 3A  ,所 以 2 3C B  , 所 以 2b bc 2 24 sin sin sin 3B B B         23 34 sin cos sin2 2B B B        3sin 2 3 1 cos2B B   2 3sin 2 33B       .因为 20 3B   ,所以 23 3B      , 所以 3 sin 2 12 3B        ,所以 0 2 3sin 2 +3 3 2 33B        ,故 2b bc 的取值范围为 0,3 2 3  . (12 分) 19.【解】(1)证明:记 AC 与 BD 交点为 O ,∵ PB PD , O 为 BD 的中点,∴ BD OP , 又∵ ABCD 为菱形,∴ BD AC . ∵ AC 和 OP 是平面 APC 内两条相交直线,∴ BD  平面 APC . 又 BD  平面 BPD ,∴平面 APC  平面 BPD . (6 分) (2)设 PO m ,∵ 90APC   ,∴ 2AC m ,又 120BPD   ,所以 60BPO  ,所以 3BO m ,因为 2BC AB  ,所以在 Rt BOC△ 中,由勾股定理得 1m  ,∴ 3CP  .过 P 作 PH AC ,垂足为 H ,由(1)知, BD  平面 APC ,∴平面 APC  平面 ABCD .又 平 面 APC  平 面 ABCD AC , 所 以 PH  平 面 ABCD . 在 Rt PAC△ 中 , 得 3 2 PA PCPH AC   , 所 以 三 棱 锥 C PBD 的 体 积 C PBDV  P BCDV  1 2 P ABCDV  1 1 2 3 ABCDS PH   1 1 1 3 12 2 36 2 12 2 2AC BD PH         . (12 分) 20.【解】(1)证明:(反证法)假设存在 na , 1na  , 2na  三项成等比数列,则 2 1 +2n n na a a  , 所以  2 1 +1n n n na a a a   ,所以 2 1 1 1 0n n n n a a a a          ,解得 1 1 5 2 n n a a    ,由条件可知 Fibonacci 数列的所有项均大于 0,所以 1 1 5 2 n n a a    ,又 Fibonacci 数列的所有项均为整数, 所以 1 n n a a  应该为有理数,这与 1 1 5 2 n n a a    (无理数)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所以原命 题成立. (6 分) (2)证明:由条件得 2n nb a , 2 1 2 2 2n n na a a   , 所以  2 2 4 2 3 2 2 2 2 2 1 2 2 2 2 2 2 2 2 12 2 3 3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b a a a a a a a a a a b b                     , 即 2 13n n nb b b   ,所以 2 1 1 3 5 3 5 3 5 2 2 2n n n nb b b b            , 所以  2 2 2 1 1 3 5 2n n n nb H b b H b        ,所以 2 1{ }n nb H b   为等比数列,公比为 3 5 2  . (12 分) 21.【解】(1)设椭圆焦距为 2c ,则 3 2 c a  ,又 2 2 2c a b  ,得 2a b ,所以C 的方程化为 2 2 2 2 14 x y b b   ,将 31, 2M       代入解得 1b  ,所以椭圆 C 的标准方程为 2 2 14 x y  . (4 分) (2)设  1 1,A x y ,  2 2,B x y .将直线 PA 的方程 1 1y k x  与椭圆方程 2 2 14 x y  联立,解 得 1 1 2 1 8 1 4 kx k   , 2 1 1 2 1 1 4 1 4 ky k   ,同理,解得 2 2 2 2 8 1 4 kx k   , 2 2 2 2 2 1 4 1 4 ky k   .所以直线l 的斜率为     2 2 2 1 2 2 2 1 2 1 1 2 2 2 12 1 1 2 1 1 12 2 2 1 1 4 1 4 1 4 1 4 1 1 8 8 1 4 1 4 1 2 1 1 4 1 4 k k y y k k k kk k kx x k k k k k k k                ,所以直线 l 的方程为    1 12 1 1 2 1 y y x x k     ,即   2 1 1 2 2 2 1 11 8 1 41 1 4 1 42 1 k ky x k kk          (*).取 0k  ,得直线 1y x  ,取 1k   ,得直线 1 7 9 9y x  ,联立两直线解得交点  2, 1  ,经检验, 2, 1  符 合方程(*),所以直线 l 过定点 2, 1  . (12 分) 22.【解】(1) ( )f x 的定义域为 R , ( ) xf x e a   . ① 0a  时, ( ) 0f x  ,则 ( )f x 在 R 是单调递增; ② 0a  时,由 ( ) 0f x  得 lnx a ,当 lnx a 时, ( ) 0f x  , ( )f x 单调递减;当 lnx a 时, ( ) 0f x  , ( )f x 单调递增. 综上, 0a  时 ( )f x 在 R 是单调递增; 0a  时, ( )f x 在  ,lna 单调递减,在  ln ,a  单 调递增. (5 分) ( 2 ) ( ) 0g x   ln 3 0 xe xx    , 令 ( ) ln 3 xex xx     , 则   2 1( ) xe x xx x     , 令  ( ) 1xp x e x x   ,显然 0 1x  时, ( ) 0p x  , 1x  时, ( ) 1 0xp x xe    ,易知存在唯 一 1 1x  ,使 1( ) 0p x  ,且  10,x x 时, ( ) 0p x  ,即 ( ) 0x  , ( )x 单调递减;  1,x x  时 , ( ) 0p x  , 即 ( ) 0x  , ( )x 单 调 递 增 , 所 以 ( )x 至 多 有 两 个 零 点 . 又 1( )2  2 ln 2 3 0e    , (1) 3 0e    , 3 3 (3) ln3 3 5 03 3 e e       ,故 ( )x 在区间 1 ,12      和 1,3 各有一个零点.所以,函数 ( )g x 有且只有两个零点. (12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