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收官考试数学(文)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收官考试数学(文)试题(解析版)

2020 届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收官 考试数学(文)试题 一、单选题 1.   8 81 1i i    ( ) A.0 B.32i C.-32 D.32 【答案】A 【解析】先求    2 21 , 1i i  ,即可求解. 【详解】    8 81 1i i       2 24 4 4 4( 1 ) ( 1 ) (2 ) ( 2 ) 0i i i i       .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复数的指数幂运算,属于基础题. 2.已知全集为 R,集合 1 12 x A x           ,  2| 6 0B x x x    ,则 A∩B=( ) A. 0x x  B. 2 3x x   C. | 2 0x x   D. 0 3x x  【答案】C 【解析】化简集合 ,A B ,再由交集定义即可求解. 【详解】  1 1 | 02 x A x x x             ,    2| 6 0 | 2 3B x x x x x        ,  | 2 0A B x x     .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集合间的运算,属于基础题. 3.某学校组织高三年级的 300 名学生参加期中考试,计划从这些考生中用系统抽样的 方法选取 10 名学生进行考场状态追踪.现将所有学生随机编号后安排在各个考场,其 中 001~030 号在第一考场,031~060 号在第二考场,…,271~300 号在第十考场.若 在第五考场抽取的学生编号为 133,则在第一考场抽到的学生编号为( ) A.003 B.013 C.023 D.017 【答案】B 【解析】根据系统抽样原则,每相邻两组号码相隔 30,即可求得结果. 【详解】 设第一考场抽到的学生编号为 x , 则 120 133x   , 13x 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系统抽样的抽取方法,属于基础题. 4.设变量 x,y 满足不等式组 10 10, 5, x y y       则 2 3x y 的最大值等于( ) A.15 B.20 C.25 D.30 【答案】C 【解析】作出可行域,即可求出目标函数的最大值. 【详解】 作出不等式所表示的可行域,如下图示: 令 2 3z x y  ,当目标函数过 A 点是,取得最大值, 由 10 5 x y y     ,得 5 5 x y    ,即 A 点坐标为 (5,5) , 2 3z x y   的最大值为 25.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属于基础题. 5.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的功能为计算数列{2n-1}前 6 项的和,则判断框内应填( ) A. 5i  ? B. 5i  ? C. 6i  ? D. 6i  ? 【答案】D 【解析】根据满足条件退出循环体,即可求解. 【详解】 程序框图的功能为计算数列{2n-1}前 6 项的和, 故 7n  时,退出循环体.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程序框图中的条件语句,认真审题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 6.函数   sin 6f x x     的单调增区间是( ) A.  2 5,3 3k k k Z        B.  2,3 3k k k Z         C.  22 , 23 3k k k Z         D.  5, 22 23 3 kk k Z        【答案】D 【解析】将函数化为   sin 6f x x       ,求 sin 6y x      的单调减区间,即可求解. 【详解】   sin sin6 6f x x x               ,  f x 的递增区间需满足 32 2 ,( )2 6 2k x k k Z         , 解得 2 52 2 ,( )3 3k x k k Z       .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注意“ x ”的系数为负数,要先化为正数,然后再求单调 区间,属于易错题. 7.已知双曲线  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 的渐近线与圆 2 2 4 3 0x y x    相切,则双 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2 3 3 B. 3 C.2 D. 6 3 【答案】A 【解析】利用渐近线与圆 2 2 4 3 0x y x    相切,求出渐近线的斜率,再由渐近线的 斜率与离心率关系,即可求解. 【详解】 2 2 2 24 3 0,( 2) 1x y x x y       圆心为 (2,0) ,半径为 1, 故渐近线的斜率为 3 3 ,即 2 23 4, 1 ( )3 3 b bea a     , 2 3 3e  .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直线圆的位置关系,双曲线的渐近线与离心率的关系,属于基础题, 8.在△ABC 中,a,b,c 分别为角 A,B,C 的对边,且 2 3 b c a b   , 5 6 a c a b   ,则此 三角形最大内角的余弦值为( ) A. 3 2  B. 1 2  C. 2 2  D.0 【答案】B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把 ,a b 用 c 表示,判断最大边,用余弦定理求出最大边所对的角 余弦,即可求解. 【详解】 2 11 ,3 3 b c c a c a a b a b a b           , 3( )a b c a     ① 5 6, ( )6 5 a c a b a ca b       ② 由①②可得 7 5,3 3a c b c  ,所以 a 边最大,故最大内角为 A , 2 2 2 2 25 49 19 9cos 5 22 3 c c c A c      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题考查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判断边的关系是解题的关系,属于中档题. 9.已知 tan cos24        ,则 sin2α=( ) A.0 或 1 B.0 或-1 C.0 D.1 【答案】A 【解析】 tan 4      cos2 sin( 2 )2     ,化切为弦以及二倍角公式,求出 sin 4      或 cos 4      ,再利用 sin 2 cos 22       结合二倍角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 tan cos24        ,可得, 2sin sin( 2 )cos 2sin( )cos4 2 4 4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1sin( ) 0 ( )4 4 2       或cos , 2 2sin 2 cos 2 1 2sin ( ) 2cos ( ) 12 4 4                 , sin 2 1 0  或 .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条件等式求三角函数值,化简是解题的关键,灵活应用诱导公式和二倍角公式 化同角尤为重要,属于中档题. 10.已知 0x y z   ,设 cos ya x  , cos y zb x z   , cos y zc x z   ,则下列不等关系 中正确的是( ) A. a b c  B. c b a  C. c a b  D.b a c  【答案】D 【解析】先比较出 , ,y z y y z x z x x z     大小关系,再利用余弦函数单调性,即可得结论. 【详解】 ( ) , 0( ) ( ) y y z xy yz xy xz z x y x y zx x z x x z x x z              , y z y x z x   ,同理 y y z x x z   , 0 1y z y y z x z x x z        , cosy x 在区间 (0, )2  上是单调递减, cos cos cosy z y y z x z x x z      ,即b a c  .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作差法与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属于中档题. 11.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三棱锥的表面积为( ) A. 28 6 5 B.30 6 5 C. 30 12 5 D. 60 6 5 【答案】B 【解析】根据三视图作出直观图,即可求解. 【详解】 由三视图得出三棱锥的直观图,如下图所示: 其中 DE  平面 ABC , BC ⊥平面 ACD , 可求得 10ABC BCD ACDS S S     , 在 ABD 中, 41, 2 5AB BD AD   , 可求 AD 边上的高为 6,所以 6 5ABDS 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视图求三棱锥的表面积,将三视图还原为直观图是解题的关键,属于中档题 12.在平面四边形 ABCD 中,AB⊥BD,∠BCD=30°, 2 24 6AB BD  ,若将△ABD 沿 BD 折成直二面角 A-BD-C,则三棱锥 A-BDC 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 A.4π B.5π C.6π D.8π 【答案】C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折叠后,平面 ABD  平面 BCD,转化为线面垂直关系,再结 合球的的性质,确定球心位置,求出半径,即可求解. 【详解】 取 ,AD BD 中点 ,E F ,设 BCD 的外心为 M ,连 , ,MB MF EF , 则 01, 30 , 22MF BD BMF DMB BCD BM BF BD          分别过 ,E M 作 ,MF EF 的平行线,交于O 点, 即 / / , / /OE MF OM EF , ,BD AB E  为 ABD 的外心, 平面 ABD  平面 BCD, AB  平面 BCD, / / ,EF AB EF  平面 BCD , OM  平面 BCD, 同理OE  平面 ABD , ,E M 分别为 ABD , BCD 外心, O 为三棱锥的外接球的球心, OB 为其半径, 2 2 2 2 2 2 21 3 4 2OB BM OM BD EF BD AB       , 24 6S OB   球 .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三棱锥外接球的表面积,应用球的性质确定外接球的球心,是解题的关键,属 于中档题. 二、填空题 13.已知函数   3f x x 在点 P 处的切线与直线 3 1y x  平行,则点 P 坐标为________. 【答案】 1, 1   1,1 【解析】设 0 0( , )P x y ,利用  0 3f x  ,结合 P 在曲线上,即可求解. 【详解】 设 0 0( , )P x y ,    2 2 0 0 03 , 3 3, 1f x x f x x x       , 当 0 1x  时, 0 1y  ;当 0 1x   时, 0 1y   ; 故点 P 坐标为 1, 1   1,1 . 故答案为: 1, 1   1,1 . 【点睛】 本题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属于基础题. 14.桌子上有 5 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球,其中 3 个红球,2 个白球,随机拿起两个球 放入一个盒子中,则放入的球均是红球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 3 10 【解析】对 5 个球编号,列出所有随机拿起两个球取法,再求出两球都是红球的取法个 数,根据古典概型概率求法,即可求解. 【详解】 3 个红球记为 , ,a b c ,2 个白球记为1,2 , 随机拿起两个球放入一个盒子所有情况, { , },{ , },{ ,1},{ ,2},{ , },{ ,1},{ ,2},{ ,1}a b a c a a b c b b c , { ,1},{1,2}c 共有 10 种取法,其中都是红球有 3 种, 放入的球均是红球的概率为 3 10 . 故答案为: 3 10 【点睛】 本题考查古典概型的概率求法,属于基础题. 15.若 ,a b   是两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则向量 a b  在向量b  方向上的投影为 ________. 【答案】-1 【解析】根据数量的积的几何意义,即可求解. 【详解】 向量 a b  在向量b  方向上的投影为 2( ) 1 | | a b b a b b b               . 故答案为:-1 【点睛】 本题考查向量的投影,转化为向量的数量积和模长来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属于基础 题. 16.已知 F 为双曲线 2 2 : 19 16 x yC   的左焦点,M,N 为 C 上的点,点 D(5,0)满足  0MD DN    ,向量 MN  的模等于实轴长的 2 倍,则△MNF 的周长为________. 【答案】36 【解析】D(5,0)为双曲线的右焦点,  0MD DN    ,直线 MN 过右焦点且与右支 交于两点,利用双曲线的定义,即可求出结论. 【详解】 M,N 为 C 上的点,点 D(5,0)满足  0MD DN    , 所以直线 MN 过右焦点且与右支交于两点, | | 2 | | 6 | |,| | 2 | | 6 | |MF a MD MD NF a ND ND        , | | | | 12 | | 12 12 24MF NF MN       , MNF 周长为 36. 故答案为:36 【点睛】 本题考查双曲线定义在解题的中应用,属于中档题. 三、解答题 17.下表列出了 10 名 5 至 8 岁儿童的体重 x(单位 kg)(这是容易测得的)和体积 y(单位 dm3)(这是难以测得的),绘制散点图发现,可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 y 与 x 的关系: 体重 x 17.00 10.50 13.80 15.70 11.90 10.20 15.00 17.80 16.00 12.10 体积 y 16. 70 10.40 13.50 15.70 11.60 10.00 14.50 17.50 15.40 11.70 (1)求 y 关于 x 的线性回归方程 y bx a $ $ $ (系数精确到 0.01); (2)某 5 岁儿童的体重为 13.00kg,估测此儿童的体积. 附注:参考数据: 10 1 140.00i i x   , 10 1 137.00i i y   , 10 1 1982.90i i i x y   , 10 2 1 2026.08i i x   ,  10 2 1 66.08i i x x    ,  10 2 1 64.00i i y y    ,137×14=1918.00. 参考公式:回归方程 y bx a $ $ $ 中斜率和截距的最小二乘法估计公式分别为:      1 1 2 22 11 n n i i i i i i nn ii ii x x y y x y nxy b x nxx x              , a y bx $ $ . 【答案】(1) 0.98 0.05y x $ ;(2) 312.69( )dm . 【解析】(1)根据题中提供的公式以及数据,即可求解; (2)将 5x  代入(1)中的回归方程,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1)由参考公式和参考数据可得: 10 1 10 222 1 10 1982.90 10 14 13.70 64.90 0.9822026.08 10 14 66.0810 i i i i i x y xy b x x              , 13.70 0.982 14 0.048 0.05a y bx        $ $ , 所以,y 关于 x 的线性回归方程 0.98 0.05y x $ ; (2)将某 5 岁儿童的体重 13.00x  代入回归方程得: 30.98 13.00 0.05 12.69( )y dm   $ , 所以预测此儿童的体积是 312.69( )dm . 【点睛】 本题考查线性回归方程,以及应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18.已知数列 na 是等比数列,其前 n 项和 12 2n nS    . (1)求数列 na 的通项公式; (2)设  2 2log 1n n nb a a  ,求数列 nb 的前 n 项和 nT . 【答案】(1) 2n na  ;(2) 12 (2 1) 2n nT n     . 【解析】(1)根据前 n 项和与通项关系,即可求解; (2)求出 nb 的通项公式,用错位相减法或裂项相消法求其和. 【详解】 (1)当 1n  时, 1 2a   , 当 2n  时, 2 1 2n n n na S S       , 因为数列{ }na 是等比数列, 1 2 1 2, 22 n n a a a a        , 解得 2 14, 2, 4 2 2n n na a       ; (2) (2 1) 2n nb n   , 则 1 23 2 5 2 (2 1) 2n nT n        , 2 nT = 2 13 2 (2 1) 2 (2 1) 2n nn n         , 2 16 2 2 2 2 (2 1) 2n n nT n           = 1 1 18(1 2 )6 (2 1) 2 2 (1 2 ) 21 2 n n nn n            , 12 (2 1) 2n nT n      . 【点睛】 本题考查前 n 项和与通项的关系以及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考查错位相减法求前 n 项 和,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19.如图所示,已知在四棱锥 P-ABCD 中,CD∥AB,AD⊥AB,BC⊥PC,且 1 12AD DC PA AB    . (1)求证:平面 PBC⊥平面 PAC; (2)若点 M 是线段 PB 的中点,且 PA⊥AB,求四面体 MPAC 的体积. 【答案】(1)证明见详解;(2) 1 6 . 【解析】(1)由已知可证 AC BC ,结合 BC PC ,可证 BC ⊥平面 PAC ,即可证 结论; (2)点 M 是线段 PB 的中点,四面体 MPAC 的体积等于四面体 BCPA 体积的一半,利 用(1)中的结论,求出 PAC 面积,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 (1)在平面 ABCD 内,过点C 作CE AB ,垂足为 E , 由已知,在四边形 ABCD 中, , / / , ,AD AB CD AB AD DC  所以四边形是正方形,所以 1, 2, 2CE AC BC   , 2 2 22, ,AB AC BC AB AC BC      , 又 , ,BC PC AC PC C AC PC    , 平面 PAC , BC  平面 PAC , BC  平面 PBC , 平面 PBC  平面 PAC ; (2)由题意知, M 为 PB 中点, 所以 M 到平面 PAC 的距离等于 1 2 BC , 1 2M PAC B PACV V   ,由(1)得 BC ⊥平面 PAC , BC PA  ,又 , ,PA AB AB BC B AB BC   、 平面 ABCD , PA  平面 ,ABCD PA AC  , 1 21 22 2PACS     , 1 1 1 1 2 122 2 3 6 2 6M PAC B PAC PACV V BC S           . 【点睛】 本题考查面面垂直的证明,要注意平面图形中垂直的隐含条件的挖掘,考查四面体的体 积,要充分利用等体积转化,属于中档题. 20.已知平面内一个动点 M 到定点 F(3,0)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 l:x=6 的距离之比是 常数 2 2 . (1)求动点 M 的轨迹 T 的方程; (2)若直线 l:x+y-3=0 与轨迹 T 交于 A,B 两点,且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与 T 交于 C, D 两点,试问 A,B,C,D 是否在同一个圆上?若是,求出该圆的方程;若不是,说明 理由. 【答案】(1) 2 2 118 9 x y  ;(2) , , ,A B C D 四点共圆,圆方程为 2 22 1 104( ) ( )3 3 9x y    . 【解析】(1)按求轨迹方法,把条件用数学关系式表示,化简,即可求解; (2)先求出直线 AB 与椭圆交点坐标,再求出直线 AB 垂直平分线方程,若四点共圆, 此圆以 CD 为直径,故只需证明CD 中点与 ,A B 的距离是否等于 1 | |2 CD . 【详解】 (1)设 d 是点 M 到直线l 的距离, M 的坐标为 ( , )x y , 由题意,所求的轨迹集合是 | | 2{ | }2 MFP M d   , 由此得 2 2( 3) 2 | 6| 2 x y x    ,化简得 T: 2 2 118 9 x y  ; (2)将直线 AB 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由 2 2 118 9 3 0 x y x y        , 得 (0,3), (4, 1)A B  , AB 中点 (2,1), 1CDN k  , AB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 : 1 0CD x y   , 由 2 2 118 9 1 0 x y x y        消去 y 得 23 4 16 0, 0x x     , 设 1 1 2 2( , ), ( , )C x y D x y ,则 1 2 1 2 4 16,3 3x x x x    , 2 2 1 2 1 2 4 16 4 26| | (1 1)[( ) 4 ] 2[( ) 4( )]3 3 3CD x x x x         , 设线段 CD 的中点为 E ,则 1| | | | | |2EC ED CD  , 1 2 2 1, 12 3 3E E E x xx y x      ,所以 2 1( , )3 3E  , 2 22 1 2 26 1| | ( ) ( 3) | | | |3 3 3 2EA CD EB        , 所以 , , ,A B C D 四点在以 E 为圆心,以 2 26 3 为半径的圆上, 此圆方程为 2 22 1 104( ) ( )3 3 9x y    . 【点睛】 本题考查用直译法求轨迹方程,考查直线与椭圆的相交关系,考查四点是否共圆,注意 韦达定理、圆的性质的合理运用,属于中档题. 21.已知函数      1 ln 2 1 1f x m x m x     . (1)讨论 f(x)的单调性; (2)若    xF x e f x  恰有两个极值点,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答案】(1)当 1m   时, ( )f x 为常数函数,无单调性;当 1m   时, ( )f x 单调增 区间是 1(0, )2 ,单调减区间是 1( , )2  ;当 1m   时, ( )f x 单调增区间是 1( , )2  , 单调减区间是 1(0, )2 ;(2) ( , 1)e   . 【解析】(1)先求导,对 m 分类讨论,即可求解; (2)函数有两个极值点,转化为导函数在定义域内有两个不同的零点,通过分离参数, 构造新函数,把两个零点转为新函数的图像与直线有两个交点,利用求导作出新函数的 图像,即可求解. 【详解】 (1) ( )f x 的定义域为 (0, ) , 1 2 1( ) 2( 1) ( 1)m xf x m mx x          , 当 1m   时, ( )f x 为常数函数,无单调性; 当 1m   时,令 1 1( ) 0,0 , ( ) 0,2 2f x x f x x      ; 当 1m   时,令 1 1( ) 0, , ( ) 0,02 2f x x f x x      ; 综上所述,当 1m   时, ( )f x 为常数函数,无单调性; 当 1m   时, ( )f x 单调增区间是 1(0, )2 ,单调减区间是 1( , )2  ; 当 1m   时, ( )f x 单调增区间是 1( , )2  ,单调减区间是 1(0, )2 ; (2)由题意, ( )F x 的定义域为 (0, ) , 且 1( ) ( 1)( 2)xF x e m x      ,若 ( )F x 在 (0, ) 上有两个极值点, 则 ( ) 0F x  在 (0, ) 上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即 1( 1)( 2) 0xe m x     ①有两个不相等的正的实数根, 当 1 2x  时, 1 21 1( ) 0,2 2F e x     不是 ( ) 0F x  的实数根, 当 1 2x  时,由①式可得 1 1 2 xxem x    , 令 ( ) 1 2 xxeg x x   , 2 ( 1)(2 1)( ) (1 2 ) xe x xg x x      , 1(0, ), ( ) 0, ( )2x g x g x  单调递增,又 (0) 0, ( ) 0g g x   ; 1( ,1), ( ) 0, ( )2x g x g x  单调递增,且 ( ) 0g x ; (1, ), ( ) 0, ( )x g x g x   单调递减,且 ( ) 0g x ; 因为 ( ) 1 2 xeg x x   ; 所以 1 2x  左侧, 1 2 0, , ( )xe e g xx       ; 1 2x  右侧, 1 2 0, , ( ) , (1)xe e g x g ex         ; x   , 1 2 2, , ( )xe g xx         ; 所以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 要使 1 1 2 xxem x    在 (0, ) 上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则 1 (1) , 1m g e m e        所以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 , 1)e   . 【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涉及到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图像、函数的零点, 分离参数构造函数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分类讨论、等价转化等数学方法,考查数形结合 思想,是一道较难的综合题. 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曲线 1 2cos: 2sin xC y      (α为参数)经过伸缩变换 2 x x yy      得到 曲线 C2.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1)求 C2 的普通方程; (2)设曲线 C3 的极坐标方程为 2 sin 33       ,且曲线 C3 与曲线 C2 相交于 M,N 两 点,点 P(1,0),求 1 1 | | | |PM PN  的值. 【答案】(1) 2 2 14 x y  ;(2) 2 10 3 . 【解析】(1)先将 1C 方程消去参数 化为普通方程,根据坐标伸缩关系,即可求得结 论; (2)将 C3 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点 P 在曲线 C3 上,再将 C3 化为过定 P(1, 0)的直线参数方程,代入曲线 C2 的方程,利用参数的几何意义,即可求解. 【详解】 (1)由 2 2 1 2cos: 42sin xC x yy        , 2 2 x x x x y y yy            ,代入 2 2 4x y  ,得 2 2 14 x y   2C 的普通方程是 2 2 14 x y  ; (2)由 2 sin 33       ,得 3C 的普通方程为 3 3 0x y   , 点 (1,0)P 在曲线 3C 上,且此直线的倾斜角为 060 , 所以 3C 的参数方程为 11 2 ( 3 2 x t t y t      为参数), 将 3C 的参数方程代入曲线 2C 得 213 4 12 0t t   , 1 2 1 2 4 120, , ,13 13t t t t       , 2 1 2 1 21 2 1 2 1 2 1 2 ( ) 4| |1 1 1 1 2 10 | | | | | | | | | || | | | 3 t t t tt t PM PN t t t t t t        . 【点睛】 本题考查参数方程普通方程互化,伸缩变换后的曲线方程,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 互化,考查应用直线参数的几何意义求解线段长度问题,属于中档题. 23.设不等式| 1| | 2 | 3x x    的解集与关于 x 的不等式 2 0x ax b   的解集相同. (1)求 a,b 的值; (2)求函数 y x a b x    的最大值. 【答案】(1) 1, 2a b  ;(2) 2 . 【解析】(1)分类讨论去绝对值,求出| 1| | 2 | 3x x    的解,利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 解与二次函数的关系,即可求出 ,a b 值; (2)利用柯西不等式即可求解. 【详解】 (1)当 2x   时,不等式| 1| | 2 | 3x x    可化为 2 1 3, 2,x x x        ; 当 2 1x   时,不等式| 1| | 2 | 3x x    可化为 3 3, 2 1x    ; 当 1x  时,不等式| 1| | 2 | 3x x    可化为 2 1 3, 1,x x x      ; 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2,1] ; 所以 2 0x ax b   的解集为[ 2,1] , 2 2( 2)( 1) 2, 1, 2x ax b x x x x a b            . (2)由(1)知 1 2y x x    定义域为[1,2] ,且 0y≥ , 2 21 2 (1 1 )( 1 2 ) 2y x x x x           , 当且仅当 1 2x x   时, 即 3 2x  时,函数有最大值 2 . 【点睛】 本题考查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与二次函数的关系,考查利用柯西 不等式求最值,所以中档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