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二)数学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二)数学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二)数学试题(解析版)‎ 一、填空题 ‎1.命题,使得的否定为___________.‎ ‎【答案】,使得 ‎【解析】特称命题的否定为全称命题,据此可得:‎ 命题,使得的否定为,使得.‎ ‎2.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_______.‎ ‎【答案】‎ ‎【解析】由题意可得p=4,所以准线方程为,填 ‎3.在等差数列中,已知,则的值为______.‎ ‎【答案】22‎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所以 考点:等差数列性质 ‎4.下列命题:①或;②命题“若,则”的否命题;③命题“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的逆命题.其中假命题的个数为______.‎ ‎【答案】1‎ ‎【解析】①真,因为p或q命题是,p,q中,只要一个为真即为真。②真,否命题为:“若,则”,不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不等式方向不变。③错,逆命题为:“若两上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则这个四边形是矩形”,为错,如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但不是矩形。所以填1.‎ ‎5.能够说明“设是实数.若,则”是假命题的一个实数的值为________.‎ ‎【答案】2‎ ‎【解析】因为,故 , 等号成立的条件为 ,故当 时函数值等于3.此时不满足题干。‎ 故答案为2 。‎ 点睛:这个题目是考查的均值不等式的条件,首先均值不等式的条件是一正,二定,三相等,积是定值时,和有最小值,和是定值时,积有最大值;故首先要构造出乘积的定值,最终确定等号能否取到。‎ ‎6.“”是“或”的________条件.(从“充要”,“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既不充分也不必要”中选择适当的填写)‎ ‎【答案】充分不必要 ‎【解析】不妨设P:“”,q:“或”‎ ‎: , 且,显然而且推不出,所以,且推不回去,即“”是“或”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填充分不必要。‎ ‎【点睛】‎ 当命题p与q的关系不好判断时,我们可以考虑写出命题p,q的否定,即与,分析出与的关系,再根据互为逆否命题同真同假进行判断。‎ ‎7.已知双曲线的右焦点为,则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_______.‎ ‎【答案】‎ ‎【解析】由题意可得,9+a=13,所以,所以双曲线方程,填。‎ ‎8.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是,则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是________.‎ ‎【答案】‎ ‎【解析】由题意可得且,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填 ‎【点睛】‎ 解一元二次不等的步骤为,先化标准式,即不等式右边为0,左边最高次系数为正。第二步找到不等式所对应方程的根,一般进行因式分解或判断判别式后用求根公式。第三步是结合不等式所对应函数图像写出不等式解集。如果有参数要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即一元一元不等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分界点是所对应方程的根。‎ ‎9.设满足,则的最大值为______.‎ ‎【答案】2‎ ‎【解析】根据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如下图,目标函数z=x+3y,可化为 ‎,即求截距的最大值。所以过时, ,填2。‎ ‎10.我们把焦点相同,且离心率互为倒数的椭圆和双曲线称为一对“相关曲线”,已知,是一对相关曲线的焦点,是它们在第一象限的交点,若,则这一对相关曲线中椭圆的离心率是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设椭圆的长轴长为,双曲线的实轴长为,焦距为,,,则,所以,又由余弦定理得,即,代入得,又由题意,即,代入得,,(1舍去),所以.‎ 考点:椭圆与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名师点睛】在椭圆与双曲线的问题中,出现焦点三角形时,要用到椭圆(或双曲线)的定义,即曲线上的点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差)为常数(长轴长(或实轴长)).象本题,由此可把点到两焦点的距离用表示出来,再在中应用余弦定理,建立起与的等量关系,而这正是求离心率所需要的.‎ ‎11.在等比数列中, ,则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最大正整数是______.‎ ‎【答案】‎ ‎【解析】由,得, ,代入下式 ‎==‎ ‎ ,可得,填。‎ ‎【点睛】‎ 统一成一个变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当出现多个变量时,我们常用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统一成一个变量,或通过换元转化成其它的变量,同时注意变量范围。‎ ‎12.已知实数满足,,则的最小值为______.‎ ‎【答案】‎ ‎【解析】 ‎ 点睛: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特别注意“拆、拼、凑”等技巧,使其满足基本不等式中“正”(即条件要求中字母为正数)、“定”(不等式的另一边必须为定值)、“等”(等号取得的条件)的条件才能应用,否则会出现错误.‎ ‎13.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中, ,若从中抽掉一项后,余下的项之积为,则被抽掉的是第________项.‎ ‎【答案】13‎ ‎【解析】由题意可得,设抽掉的一项为,则,得 ‎=,化简得,即,所以,‎ ‎,即m.逐一检验m=3,4,…,13,可得m=t=13符合。填13。‎ ‎【点睛】‎ 本题有变量q,t,m但是只有两个等式,一般我们先估算出某个参数范围,再利用的整数进行检验,逐个排除法。即变量个数大于方程数时,我们需要先估计出某个参数范围,再利用整数性进行逐个检验,另有些是多个变量可以通过换元转化成一个变量。‎ ‎14.设是正实数,满足,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 ,令当且仅当时取“=”, 则的最小值为.‎ 二、解答题 ‎15.命题:实数满足(其中),命题:实数满足.‎ ‎(1)若,且为真,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 .‎ ‎【解析】试题分析:(1)由,解出命题P为真时的x范围,和q为真时x范围,再由为真,即p和q都为真,两个范围做交运算。(2)因为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 可得实数的取值范围。‎ 试题解析:(1)由得,‎ 又,所以,‎ 当时, ,即为真时,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由得,解得,即为真时,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若为真,则真且真,‎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2)由(1)知: ,则: 或,‎ ‎: ,则: 或 因为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 所以解得,故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点睛】‎ 为真,即p与q同时为真。为假,即p与q中至少有一个为假。‎ ‎ 为真,即p与q至少有一个为真。为假,即p与q同时为假。‎ ‎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椭圆的焦点为, ,且经过点.‎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若点在椭圆上,且,求的值.‎ ‎【答案】(1) ;(2) 或.‎ ‎【解析】试题分析:(1)c=4, ,可解得椭圆标准方程。(2)用坐标表示向量式,即用表示M点坐标,代入椭圆方程,可求得的值。‎ 试题解析:(1)依题意,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 点的坐标为 ‎∵点在椭圆上,∴‎ 即,解得或.‎ ‎【点睛】‎ 解析几何有向量表达式时,我们一般先看一看有没有几何意义,如果没有显著几何意义,一般把向量关系转化为坐标关系再进行运算。‎ ‎17.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的首项, 是数列的前项和,且满足:‎ ‎.‎ ‎(1)若成等比数列,求实数的值;‎ ‎(2)若,求证:数列为等差数列;‎ ‎(3)在(2)的条件下,求.‎ ‎【答案】(1)1;(2)证明见解析;(3) .‎ ‎【解析】试题分析:(1)在题中等式中分号令n=1,2,3,解出(用表示),利用解得。(2)由于要证数列为等差数列,所以要构出相除的形式,只需把题中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即可证。(3)由(2).再由,解得,代入上式中可得。‎ 试题解析:(1)令,得 令,得,所以 由,得,因为,所以.‎ ‎(2)当时, ,‎ 所以,即 所以数列是以2为首项,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所以,即.‎ ‎(3),①‎ 当时, ,②‎ ‎①-②得, ‎ 即,所以,‎ 所以是首项为的常数列,所以,‎ 代入①得.‎ ‎【点睛】‎ 当数列同时出现时,我们常用统一成或做,但是要注意n范围的变化,是否需要检验首项或前面几项。‎ ‎18.如图所示的自动通风设施.该设施的下部是等腰梯形,其中为2米,梯形的高为1米, 为3米,上部是个半圆,固定点为的中点. 是由电脑控制可以上下滑动的伸缩横杆(横杆面积可忽略不计),且滑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和平行.当位于下方和上方时,通风窗的形状均为矩形(阴影部分均不通风).‎ ‎(1)设与之间的距离为(且)米,试将通风窗的通风面积(平方米)表示成关于的函数;‎ ‎(2)当与之间的距离为多少米时,通风窗的通风面积取得最大值?‎ ‎【答案】(1),(2)当与之间的距离为米时,通风窗的通风面积取得最大值.‎ ‎【解析】试题分析:(1)三角形的面积与x的关系是分段函数,所以分类讨论即可.‎ ‎(2)根据分段函数,分别求得每段上的最大值,最后取它们当中最大的,即为原函数的最大值,并明确取值的状态,从而得到实际问题的建设方案.‎ 试题解析:‎ 解:(1)当时,过作于(如下图),‎ 则, , ,‎ 由,得,‎ ‎∴,‎ ‎∴ ;‎ 当时,过作于,连接(如下图),‎ 则, ,‎ ‎∴,‎ ‎∴,‎ 综上: ;‎ ‎(2)当时, 在上递减,‎ ‎∴;‎ ‎2°当时, ,‎ 当且仅当,即时取“=”,‎ ‎∴,此时,∴的最大值为,‎ 答:当与之间的距离为米时,通风窗的通风面积取得最大值.‎ ‎19.已知椭圆: 的左焦点为,左准线方程为.‎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已知直线交椭圆于两点.‎ ‎①若直线经过椭圆的左焦点,交轴于点,且满足, .‎ 求证: 为定值;‎ ‎②若(为原点),求面积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①.证明见解析;②. .‎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左焦点坐标得,根据左准线方程得,解方程组得,(2)①以算代证:即利用, 坐标表示,根据直线的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方程组,结合韦达定理化简得定值,②的面积,因此根据直线的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方程组,结合韦达定理及弦长公式求(用斜率表示),同理可得,代入面积公式化简可得.最后利用二次函数方法求值域,注意讨论斜率不存在的情形.‎ 试题解析:解:(1)由题设知, , ,‎ ‎, ,‎ ‎: .‎ ‎(2)①由题设知直线的斜率存在,设直线的方程为,则.‎ 设, ,直线代入椭圆得,整理得,‎ ‎ , , .‎ 由, 知, ,‎ ‎ (定值).‎ ‎②当直线, 分别与坐标轴重合时,易知的面积,‎ 当直线, 的斜率均存在且不为零时,设: , : ,‎ 设, ,将代入椭圆得到,‎ ‎, ,同理, ,‎ 的面积 .‎ 令 , ,‎ 令,则 .‎ 综上所述, .‎ 点睛:定点、定值问题通常是通过设参数或取特殊值来确定“定点”是什么、“定值”是多少,或者将该问题涉及的几何式转化为代数式或三角问题,证明该式是恒定的. 定点、定值问题同证明问题类似,在求定点、定值之前已知该值的结果,因此求解时应设参数,运用推理,到最后必定参数统消,定点、定值显现.‎ ‎20.若存在常数、、,使得无穷数列满足 则称数列为“段比差数列”,其中常数、、分别叫做段长、段比、段差. 设数列为“段比差数列”.‎ ‎(1)若的首项、段长、段比、段差分别为1、3、、3.‎ ‎①当时,求;‎ ‎②当时,设的前项和为,若不等式对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设为等比数列,且首项为,试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并说明理由.‎ ‎【答案】(Ⅰ)①6,②(Ⅱ)或.‎ ‎【解析】‎ 试题分析:(Ⅰ)①实际考查对新定义的理解:,‎ ‎,再代入即得结果②题目暗示每三项一组进行分组求和:分组后成等差数列,首项为12,公差为18,项数为,因此,而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一般利用变量分离转化为对应函数最值问题:,再根据数列单调性求其最大值:为第二项(Ⅱ)分与两种情况,分别表示出,并利用,及,解出公差及公比,写出通项公式 试题解析:(1)①方法一:∵的首项、段长、段比、段差分别为1、3、0、3,‎ ‎,,. ………3分 方法二:∵的首项、段长、段比、段差分别为1、3、0、3,‎ ‎∴,,,,,,,…‎ ‎∴当时,是周期为3的周期数列.‎ ‎∴. …………3分 ‎②方法一:∵的首项、段长、段比、段差分别为1、3、1、3,‎ ‎∴,‎ ‎∴是以为首项、6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又,‎ ‎, ……………6分 ‎,,设,则,‎ 又,‎ 当时,,;当时,,,‎ ‎∴,∴, …………9分 ‎∴,得. …………10分 方法二:∵的首项、段长、段比、段差分别为1、3、1、3,‎ ‎∴,∴,∴是首项为、公差为6的等差数列,‎ ‎∴,‎ 易知中删掉的项后按原来的顺序构成一个首项为1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 ‎,‎ ‎, ……………6分 以下同方法一.‎ ‎(2)方法一:设的段长、段比、段差分别为、、,‎ 则等比数列的公比为,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有,‎ 当时,,即恒成立, ……………12分 ‎①若,则,;‎ ‎②若,则,则为常数,则,为偶数,,;‎ 经检验,满足条件的的通项公式为或. ……………16分 方法二:设的段长、段比、段差分别为、、,‎ ‎①若,则,,,,‎ 由,得;由,得,‎ 联立两式,得或,则或,经检验均合题意. …………13分 ‎②若,则,,,‎ 由,得,得,则,经检验适合题意.‎ 综上①②,满足条件的的通项公式为或. ……………16分 考点:新定义,分组求和,利用数列单调性求最值 ‎【方法点睛】分组转化法求和的常见类型 ‎(1)若an=bn±cn,且{bn},{cn}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可采用分组求和法求{an}的前n项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