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9 发布 |
- 37.5 KB |
- 8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5/12/632a29ee817eb8f9d45cfc429ba47516/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5/12/632a29ee817eb8f9d45cfc429ba47516/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5/12/632a29ee817eb8f9d45cfc429ba47516/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文卷·2018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评估(2017-04)
南阳市2017春期期中高二文科数 学 试 题 一、 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已知(为虚数单位),则 A.5 B.6 C.1 D. 2.下列四个图各反映了两个变量的某种关系,其中可以看作具有较强线性相关关系的是 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①②④ 3.设有一个回归方程y=3-5x,变量x增加一个单位时 A.y平均增加3个单位 B.y平均减少3个单位C.y平均增加5个单位 D.y平均减少5个单位 4.有下列关系:①正方体的体积与棱长;②曲线上的点与该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③苹果的产量与气候之间的关系;④森林中的同一种树木,其横断面直径与高度之间的关系,其中有相关关系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5.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60度”时,反设正确的是 A.假设三内角都不小于60度; B.假设三内角都小于60度; C.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一个小于60度; D.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两个小于60度。 6.甲、乙、丙三名同学中只有一人考了满分,当他们被问到谁考了满分时,回答如下. 甲说:丙没有考满分;乙说:是我考的;丙说:甲说的是真话. 事实证明:在这三名同学中,只有一人说的是假话,那么得满分的同学是 A. 甲 B.乙 C.丙 D.甲或乙 7.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变量x,y ,满足一组数据如右表所示.若与的回归直线方程为,则的值是 0 1 2 3 -1 1 8 A. 4 B. C. 5 D. 6 8.已知向量,,复数,(为虚数单位),以下类比推理 ①由向量类比出; ②由向量类比出; ③由向量类比出; ④由向量类比出;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4B.3C.2D.1 9.若连续可导函数的导函数,则称为的一个原函数.现给出以下函数与其导函数:; 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奇函数的导函数一定是偶函数 B.偶函数的导函数一定是奇函数 C.奇函数的原函数一定是偶函数D.偶函数的原函数一定是奇函数 10.把正整数1,2,3,4,5,6,……按如下规律填入下表: 按照这种规律继续填写,那么2017出现在 A.第1行第1512列 B.第2行第1512列 C.第2行第1513列 D.第3行第1513列 11.按如图所示的算法流程图运算,若输出k=2,则输入x的取值范围是 A.19≤x<200 B.x19C.19<x<200D.x≥200 12. 定义在R上的函数,恒有,设,则的大小关系为 A. B. C. D. 一、 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 三段论:“①小宏在2017年的高考中考入了重点本科院校;②小宏在2017年的高考中只要正常发挥就能考入重点本科院校;③小宏在2017年的高考中正常发挥”中,“小前提”是(填序号). 14.复数(为虚数单位)的共轭复数是. 15.在10个形状大小均相同的球中有4个红球和6个白球,不放回地依次摸出2个球,在第1次摸出红球的条件下,第2次也摸到红球的概率为. 16.若连结正三角形各边中点得到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类比到正四面体中,连结正四面体各面的中心得到的四面体与原四面体的体积之比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本小题满分10分) 已知复数z=(m2﹣2m﹣3)+(m2+3m+2)i,(为虚数单位)根据以下条件分别求实数m的值或范围. (1)z是纯虚数; (2)z对应的点在复平面的第二象限. 18.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正数满足.观察以下不等式的规律: ;; 分析上述各式的共同特点,猜想出反映一般规律的不等式,并对猜想结果的正确性作出证明. 19. (本小题满分12分)某车间为了规定工时定额,需要确定加工零件所花费的时间,为此作了四次试验,得到的数据如下: 零件的个数x(个) 2 3 4 5 加工的时间y(小时) 2.5 3 4 4.5 (1)在给定的坐标系中画出表中数据的散点图; (2)求出y关于x的线性回归方程=bx+a; (3)试预测加工10个零件需要多少时间. 参考公式:回归直线,其中b==, 20.现对某市工薪阶层关于“楼市限购令”的态度进行调查,随机抽调了50人,他们月收入的频数分布及对“楼市限购令”赞成人数如下表. 月收入(单位百元) [15,25 [25,35 [35,45 [45,55 [55,65 [65,75 频数 5 10 15 10 5 5 赞成人数 4 8 12 5 2 1 (1)由以上统计数据求下面22列联表中的a , b, c ,d的值,并问是否有 99%的把握认为“月收入以5500为分界点对“楼市限购令” 的态度有差异; 月收入低于55百元的人数 月收入不低于55百元的人数 合计 赞成 a b 不赞成 c d 合计 50 (2)若对在[55,65)内的被调查者中随机选取两人进行追踪调查,记选中的2人中不赞成“楼市限购令”的人数为,求的概率. 附:n=a+b+c+d 0.10 0.05 0.025 0.010 0.001 2.706 3.841 5.024 6.635 10.828 21. (本题满分12分) 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分别对一个目标射击1次,甲射中的概率为,乙射中的概率为,求: (1)2人中恰有1人射中目标的概率; (2)2人至少有1人射中目标的概率. 22.(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1)求的值; (2)设(为自然对数的底数),求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 (3)证明:当时,.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12 DBDDB AABDC AC 二、 填空题13. 14. 15. 16. 三、 解答题 17.解:(1)由是纯虚数得 .....3分 所以m=3............................................................................. 5分 (2) 根据题意得,...................................................................... 8分 所以.............................................................................. ............... 10分 18解:猜想:5分 证明: 所以猜想成立. 12分 19.解:(1)作出散点图如下: …(3分) (2)=(2+3+4+5)=3.5, =(2.5+3+4+4.5)=3.5,…(5分) =54, xiyi=52.5 ∴b==0.7,a=3.5﹣0.7×3.5=1.05, ∴所求线性回归方程为:y=0.7x+1.05…(10分) (3)当x=10代入回归直线方程,得y=0.7×10+1.05=8.05(小时). ∴加工10个零件大约需要8.05个小时…(12分) 20解(1) 2分 5分 所以没有99%的把握认为月收入以5500为分界点对“楼市限购令”的态度有差异. (6分) (2) 在[55,65)内的5名被调查者中,两名赞成“楼市限购令”者分别记为A、B,三名不赞成“楼市限购令”者分别记为C、D、E. 从中任选两名共有AB, AC, AD, AE, BC , BD, BE , CD, CE, DE 10种不同情形,即选中的2人中不赞成“ 楼市限购令”的人数为1,有AC AD AE BC BD BE共6种不同情形 故的概率为·············12分 21.解:记“甲射击1次,击中目标”为事件A,“乙射击1次,击中目标”为事件B,则A与B,与B,A与,与为相互独立事件, (1)“2人各射击1次,恰有1人射中目标”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甲击中、乙未击中(事件发生),另一种是甲未击中、乙击中(事件发生)根据题意,事件与互斥,根据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所求的概率为: ∴2人中恰有1人射中目标的概率是0.26. 6分 (2)(法1):2人至少有1人射中包括“2人都中”和“2人有1人不中”2种情况,其概率为. (法2):“2人至少有一个击中”与“2人都未击中”为对立事件, 2个都未击中目标的概率是, ∴“两人至少有1人击中目标”的概率为. 12分 22解:(1)的定义域为.,,. 由已知得,,且.……………………………………………3分 (2),. 令,得. 当时,,∴,∴在内单调递增; 当时,,∴,∴在内单调递减.………………………………5分 因为,,所以 当,即时,函数在上的最大值为; ② 当,即时,函数在上的最大值为. 综上……8分 (3)证明:当时,要证,只需证.()……9分 设,则由(2)可知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 ∴,即,即,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令,则,∴()式成立,即不等式成立. …………………………1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