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7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数学(理)试题(解析版)
2020 届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数学 (理)试题 一、单选题 1.已知集合 , ,则 (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先解指数型不等式,得到集合 进而求其补集,然后与集合 取交集即可. 【详解】 解:集合 , 所以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交集与补集运算,考查不等式的解法,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常考题型. 2.复数 满足: ( 为虚数单位), 为复数 的共轭复数,则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由已知求得 z,然后逐一核对四个选项得答案. 【详解】 由(z﹣2)•i=z,得 zi﹣2i=z, ∴z , ∴z2=(1﹣i)2=﹣2i, , ,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考查复数的基本概念,是基础题. 1 2 xX x e = > 2 }6{ | 0Y x x x= + − ≤ ( )RC X Y∩ = [ )3, 2ln− − [ ]2, 2ln− − [ ]3, 2ln− − [ ]2,2ln− { }2 ,X x x ln= > − Y { }2 ,X x x ln= > − { }2 , { | 3 2}RC X x x ln Y x x= ≤ − = − ≤ ≤ ( ) { }3 2RC X Y x x ln∩ = − ≤ ≤ − z ( 2) iz z− ⋅ = i z z 2 2iz = 2z z⋅ = | | 2z = 0z z+ = ( ) ( )( ) 2 12 11 1 1 i ii ii i i − +−= = = −− − + 2| | 2z z z⋅ = = 2z = 2z z+ = 3.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点 在单位圆 O 上,设 ,若 ,且 ,则 的值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利用两角和差的余弦公式以及三角函数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 , , , 则 ,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两角和差的三角公式的应用,结合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4.设 是首项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公比为 则“ ”是“对任意的正整数 ”的 A.充要条件 B.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得, ,故是必要不充分条 件,故选 C. 【考点】充要关系 ( )0 0,P x y xOP α∠ = 3,4 4 π πα ∈ 3sin 4 5 πα + = 0x ( ) 3 10 2 10 2 10 − 3 10 − 3,4 4 π πα ∈ ,4 2 π πα π ∴ + ∈ 3sin 4 5 πα + = 4cos 4 5 πα ∴ + = − 0 cos cos cos cos sin sin4 4 4 4 4 4x π π π π π πα α α α = = + − = + + + 4 2 3 2 2 5 2 5 2 10 = − × + × = − 【名师点睛】充分、必要条件的三种判断方法: ①定义法:直接判断“若 p 则 q”、“若 q 则 p”的真假.并注意和图示相结合,例如 “p⇒q”为真,则 p 是 q 的充分条件. ②等价法:利用 p⇒q 与非 q⇒非 p,q⇒p 与非 p⇒非 q,p⇔q 与非 q⇔非 p 的等价关系, 对于条件或结论是否定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 ③集合法:若 A⊆B,则 A 是 B 的充分条件或 B 是 A 的必要条件;若 A=B,则 A 是 B 的充要条件. 5.函数 的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首先根据对数函数的性质,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再很据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求出 f(x)的单调性,问题得以解决. 【详解】 因为 x﹣ >0,解得 x>1 或﹣1<x<0, 所以函数 f(x)=ln(x﹣ )的定义域为:(﹣1,0)∪(1,+∞). 所以选项 A、D 不正确. 当 x∈(﹣1,0)时,g(x)=x﹣ 是增函数, 因为 y=lnx 是增函数,所以函数 f(x)=ln(x- )是增函数. 故选 B. 【点睛】 函数图象的辨识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从函数的定义域,判断图象的左右位置;从 函数的值域,判断图象的上下位置;(2)从函数的单调性,判断图象的变化趋势; (3)从函数的奇偶性,判断图象的对称性;(4)从函数的特征点,排除不合要求的图 象. 6.要得到函数 的图象,只需将函数 的图象( ) ( ) 1lnf x x x = − 1 x 1 x 1 x 1 x 2 sin3y x= − sin3 cos3y x x= + A.向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 B.向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 C.向左平移个 单位长度 D.向左平移个 单位长度 【答案】C 【解析】根据三角函数解析式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因为 , 所以将其图象向左平移 个单位长度, 可得 , 故选 C. 【点睛】 该题考查的是有关图象的平移变换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辅助角公式,诱导公式,图 象的平移变换的原则,属于简单题目. 7.已知各项不为 0 的等差数列 满足 ,数列 是等比数列且 ,则 等于( )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得: , ,则: . 本题选择 C 选项. 8.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各个侧面中最大的侧面的面积为( ) 3 4 π 2 π 4 π 2 π sin3 cos3 2sin 3 4y x x x π = + = + 4 π ( )2sin 3 2sin 3 2sin34 4y x x x π π π = + + = + = − { }na 2 5 7 82 2 0a a a− + = { }nb 7 7b a= 2 12b b 4 9 3 2 9 4 2 3 ( ) ( )2 2 2 5 7 8 7 7 7 7 72 2 2 2 2 3 2 0a a a a d a a d a a− + = − − + + = − = 7 7 30, 2a a≠ ∴ = 2 2 2 12 7 7 9 4b b b a= = = A. B. C. D. 【答案】B 【解析】根据三视图还原出三棱锥的直观图,求出三棱锥的各个侧面面积即可求出侧面 面积的最大值。 【详解】 由三棱锥的三视图可知,三棱锥的直观图(如下图) ,可在边长为 的正方体 中截取, 由图可知, , , 所以侧面 , 侧面 , 侧面 故侧面的面积最大值为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视图还原直观图,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属于中档题。 9.已知变量 满足约束条件 若目标函数 的最 2 2 3 2 5 2 2 P ABC− 1 1 1 2CP = + = 1 1 2AP = + = 1 1 2AC = + = 1 2 2 2ABPS AB AP∆ = ⋅ ⋅ = 1 2 2 2BCPS BC CP∆ = ⋅ ⋅ = 1 3sin2 2ACPS AC CP ACP∆ = ⋅ ⋅ ∠ = 3 2 ,x y 6, { 3 2, 1, x y x y x + ≤ − ≤ − ≥ ( 0, 0)z ax by a b= + > > 小值为 2,则 的最小值为 A. B.5+2 C. D. 【答案】A 【解析】【详解】 由约束条件可得到可行域如图所示, 目标函数 ,即 当过点 时目标函数取得最小值 ,即 , 所以 , 当且仅当 时,即 时等号成立, 所以 的最小值为 ,故选 A. 10.设 为数列 的前 项和, , ,则数列 的前 20 项和为 (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 相减得 由 得出 , = 1 3 a b + 2+ 3 6 8+ 15 2 3 ( 0, 0)z ax by a b= + > > a zy xb b = − + (1,1)A 2 2a b+ = 1 3 1 1 3 1 3 1 3( )( ) ( 4) (2 4) 2 32 2 2 b a b aa ba b a b a b a b + = × + + = × + + ≥ × ⋅ + = + 3b a a b = 3b a= 3b a a b + 2 3+ nS { }na n 1 1a = 1 2n na S+ = 1{ } na 19 3 1 2 2 3 − × 19 7 1 4 4 3 − × 18 3 1 2 2 3 − × 18 7 1 4 4 3 − × 1 2n na S+ = ∴ 12n na S −= ( )1 3 2n na a n+ = ≥ 1 1a = 2 2 12, 3a a a= ≠ ( ) 2 1, 1 2 3 , 2nn n a n− == ≥ 1 na 2 1, 1 1 1 , 22 3 n n n − = ≥ 0 1 18 1 2 20 1 1 1 1 1 1 1...... 1 ......2 3 3 3a a a ∴ + + + = + + + + = 故选 D 点睛:已知数列的 与 的等量关系,往往是再写一项,作差处理得出递推关系,一 定要注意 n 的范围,有的时候要检验 n=1 的时候,本题就是检验 n=1,不符合,通项是分 段的. 11.已知函数 与函数 的图象上存在关于 y 轴对称的点,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通过两函数图象关于 轴对称,可知 在 上有解; 将问题转化为 与 在 上有交点,找到 与 相 切时 的取值,通过图象可得到 的取值范围. 【详解】 由 得: 由题意可知 在 上有解 即: 在 上有解 即 与 在 上有交点 时, ,则 单调递增; , ,则 单 调递减 当 时,取极大值为: 函数 与 的图象如下图所示: 19 19 111 1 3 131 1 112 2 2 31 3 − = + = + ⋅ − − 18 7 1 4 4 3 − × na nS 2( ) lnxf x e x x= + + 2( ) 2xg x e x ax−= + − ( , ]e−∞ − ( , 1]−∞ − 1( , ]2 −∞ − 1( , ]e −∞ − y ( ) ( )f x g x= − ( )0,x∈ +∞ y x a= + ln xy x = ( )0, ∞+ y x a= + ln xy x = a a ( ) 22xg x e x ax−= + − ( ) 22xg x e x ax− = + + ( ) ( )f x g x= − ( )0,x∈ +∞ ln xx a x + = ( )0,x∈ +∞ y x a= + ln xy x = ( )0, ∞+ ln xy x = 2 1 ln xy x −′⇒ = ( )0,x e∴ ∈ 0y′ > ln xy x = ( ),x e∈ +∞ 0y′ < ln xy x = ∴ x e= 1 e y x a= + ln xy x = 当 与 相切时,即 时, 切点为 ,则 若 与 在 上有交点,只需 即: 本题正确选项: 【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导数解决方程根存在的问题,关键是能够利用对称性将问题转化为直线与 曲线有交点的问题,再利用相切确定临界值,从而求得取值范围. 12.已知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 满足 ,且对任意的 ,都有 .又 ,则关于 的不等式 在区间 上的解集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函数 在 是增函数,故 恒成 立,设 ,可判断函数是单调递减函数,所以当 时, ,可推出 ,又根据函数 的性质画出函数 和 的函数图象,根据图象解不等式. 【详解】 是奇函数, 设 , 由 ,可知 , y x a= + ln xy x = 2 1 ln 1x x − = 1x = ( )1,0 0 1 1a = − = − y x a= + ln xy x = ( )0, ∞+ 1a ≤ − ( ], 1a∈ −∞ − B ( )f x (1 ) ( )f x f x+ = − 1 2 1[ 0 ]2x x ∈, , 1 2( )x x≠ 1 2 1 2 ( ) ( )f x f x x x π− >− ( ) sing x xπ= x ( ) ( )f x g x≥ 3 3[ ]2 2 − , 3[ ] [ 0 ]2 4 4 π π− − , , 3[ ]2 4 π− −, 3[ 1] [ 0 1]2 − − , , 3[ 0 ]2 − , ( )y f x xπ= − 10, 2 ( ) 0f x xπ− ≥ ( ) siny g x x x xπ π π= − = − 10, 2 ( ) 0g x xπ− ≤ ( ) ( )f x g x≥ ( )y f x= ( )y f x= ( )y g x= ( )f x ( )0 0f∴ = 1 2 10 2x x≤ < ≤ 1 2 1 2 ( ) ( )f x f x x x π− >− ( ) ( ) ( )1 2 1 2f x f x x xπ− < − 整理为: , 是增函数, 当 时, , 即 设 , , 是单调递减函数, 当 时, , 即 , 当 时, 恒成立,即 , 又 , 关于 对称, 又有 , , , 是周期为 的函数, 综上可画出 和 的函数图象, ( ) ( )1 1 2 2f x x f x xπ π− < − ( )y f x xπ∴ = − 10, 2x ∈ ( ) ( )0 0 0f x x fπ π− ≥ − × = ( ) 0f x xπ− ≥ ( ) siny g x x x xπ π π= − = − cos 0y xπ π π′ = − ≤ ( )y g x xπ∴ = − 10, 2x ∈ ( ) ( )0 0 sin 0 0 0g x x gπ π− ≤ − × = − = ( ) 0g x xπ− ≤ ∴ 10, 2x ∈ ( ) ( )f x x g x xπ π− ≥ − ( ) ( )f x g x≥ ( ) ( )1f x f x+ = − ( )f x∴ 1 2x = ( ) ( )f x f x− = − ( ) ( )1f x f x∴ + = − ( ) ( ) ( )2 1f x f x f x∴ + = − + = ( )f x∴ 2T = ( )y g x= ( )y f x= 由图象可知不等式的解集是 .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函数的性质和解不等式,意在考查数形结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 及变形计算能力,旨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本题的一个关键点是不等式转化为 ,确定函数 是增函数,另一个是判断 的单调性,这样当 时,不等式 转化为 的解集. 二、填空题 13.已知平面向量 、 满足 , ,且 ,则向量 与 夹角的余弦值为______. 【答案】 【解析】设平面向量 与 的夹角为 ,计算出 ,然后利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 义和运算律可得出 的值. 【详解】 设平面向量 与 的夹角为 ,由题意可得 , ,解得 . 因此,向量 与 夹角的余弦值为 . [ ]3 , 1 0,12 − − ( ) ( )1 1 2 2f x x f x xπ π− < − ( )y f x xπ= − ( )y g x xπ= − 10, 2x ∈ ( ) ( )f x g x≥ ( ) ( )f x x g x xπ π− ≥ − a b ( )cos ,sina α α= 2b = ( ) 2a a b⋅ + = a b 1 2 a b θ 1a = cosθ a b θ 2 2cos sin 1a α α= + = ( ) 22 cos 1 2cos 2a a b a a b a a b θ θ∴ ⋅ + = + ⋅ = + ⋅ = + = 1cos 2 θ = a b 1 2 故答案为: . 【点睛】 本题考查平面向量夹角余弦值的计算,涉及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和运算律,考查计算 能力,属于基础题. 14.设 ,则 _____.(不用化简) 【答案】 【解析】 , , ,故答案为 . 15.已知函数 为偶函数,若曲线 的一条切线的斜率为 ,则该切点 的横坐标等于______. 【答案】 【解析】函数 为偶函数,利用 , 可得: , 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即可得出. 【详解】 函数 为偶函数, ,即 , 可得: . , , 设该切点的横坐标等于 ,则 , 令 ,可得 ,化为: ,解得 . ,解得 . 则该切点的横坐标等于 . 故答案为: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利用导数研究切线的斜率、函数的奇偶性,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 1 2 1 1 1 1( ) 1 2 3 4 2 1f n n = − + − + + − ( 1) ( )f k f k+ = + 1 1 2 1 2k k −+ ( ) 1 1 1 11 ...2 3 4 2 1f n n = − + − + + − ( ) 1 1 1 1 1 11 1 ...2 3 4 2 1 2 2 1f k k k k ∴ + = − + − + + − +− + ( ) 1 1 1 11 ...2 3 4 2 1f k k ∴ = − + − + + − ( ) ( ) 1 11 2 1 2f k f k k k ∴ + − = −+ 1 1 2 1 2k k −+ 于中档题. 16.已知 为锐角三角形,满足 , 外接圆的圆心为 ,半径为 1,则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答案】 【解析】利用正弦定理,将 转化为边,得 到 ,将所求的 转化成 ,结合 ,全部 转化为 的函数,再求出 的范围,从而得到答案. 【详解】 根据正弦定理 , 将 转化为 即 ,又因 为锐角,所以 . 所以 因为 是锐角三角形, 所以 ,所以 ,得 , 所以 ABC∆ ( )2 2 2sin sin sin sin sin tanB C B C A A= + − ABC∆ O ( )AA B ACO +⋅ 72 3, 2 − − − ( )2 2 2sin sin sin sin sin tanB C B C A A= + − 6A π= ( )AA B ACO +⋅ cos2 cos2 2C B+ − 6A π= B B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 )2 2 2sin sin sin sin sin tanB C B C A A= + − 2 2 2 sin 1 2 cos 2 b c a A bc A + − ⋅ = 1sin 2A = A 6A π= ( ) ( )2AB AOA OA OB OC AC O⋅ =+ ⋅ + − 2 2OA OB OA OC OA= ⋅ + ⋅ − cos cos 2AOB AOC= ∠ + ∠ − cos2 cos2 2C B= + − 5cos 2 cos2 22 B B π = − + − 3 3cos2 sin 2 22 2B B= − − 3 cos 2 26B π = + − ABC∆ 2 2 B B A π π < + > 3 2B π π< < 5 726 6 6B π π π< + < 73 cos 2 2 2 3,6 2B π + − ∈ − − − 故 的取值范围是 . 【点睛】 本题考查向量的线性运算、数量积,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余弦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属于难题. 三、解答题 17.已知函数 , . (1)当 时,解关于 的不等式 ; (2)若对任意 ,都存在 ,使得不等式 成立,求实数 的 取值范围. 【答案】(1) ;(2) . 【解析】(1)当 时, ,则 当 时,由 得, ,解得 ; 当 时, 恒成立; 当 时,由 得, ,解得 . 所以 的解集为 . (2)因为对任意 ,都存在 ,使得不等式 成立, 所以 . 因为 ,所以 , 且 ,① 当 时,①式等号成立,即 . 又因为 ,② 当 时,②式等号成立,即 . ( )AA B ACO +⋅ 72 3, 2 − − − 2( ) | 2 3|f x x a x a= − + − + 2( ) 4,g x x ax a R= + + ∈ 1a = x ( ) 4f x ≤ 1x R∈ 2x R∈ ( ) ( )1 2f x g x> a { }2 2x x− ≤ ≤ ( )2, 2,5 −∞ − +∞ 1a = ( ) 1 1f x x x= − + + ( ) 2 , 1, 2, 1 1, 2 , 1. x x f x x x x − < − = − ≤ < ≥ 1x < − ( ) 4f x ≤ 2 4x− ≤ 2 1x− ≤ < − 1 1x− ≤ < ( ) 4f x ≤ 1x ≥ ( ) 4f x ≤ 2 4x ≤ 1 2x≤ ≤ ( ) 4f x ≤ { }2 2x x− ≤ ≤ 1 Rx ∈ 2 Rx ∈ ( ) ( )1 2f x g x> ( ) ( )min minf x g x> ( )22 2 3 1 2 0a a a− + = − + > 2 2 3a a> − ( ) ( )2 2 2 22 3 2 3 2 3 2 3x a x a x a x a a a a a− + − + ≥ − − − + = − + = − + 22 3a x a− ≤ ≤ ( ) 2 min 2 3f x a a= − + 2 2 2 2 4 4 42 4 4 a a ax ax x + + = + + − ≥ − 2 ax = − ( ) 2 min 4 4 ag x = − 所以 ,整理得 , 解得 或 , 故 的取值范围为 . 18.已知函数 . (1)若 , , ,求 的值; (2)若动直线 与函数 和函数 的图象分别交于 P,Q 两点,求线段 PQ 长度的最 大值,并求出此时 t 的值. 【答案】(1) ;(2)最大值为 , 【解析】(1)先对 进行化简,求出 ,再根据同角三角函数求出 ,再根 据 特点,求出 ,利用和角公式求值即可 (2)先表示出 ,再根据绝对值特点和三角函 数的最值特点,求出对应的 值即可 【详解】 (1) , , 则 ,又 ,故 , . . . (2) 由题意可知 2 2 2 3 4 4 aa a− + > − 25 8 4 0a a− − > 2 5a < − 2a > a ( )2, 2,5 −∞ − ∪ +∞ 2( ) sin 4f x x π = − 1 2 6f α = tan 5β = ,2 2 π πα ∈ − tan(2 )α β+ [ ]( 0, )x t t π= ∈ ( )f x ( ) 3sin cos4 4g x x x π π = + + 5 5 19 − 3 2 7 12t p= ( )f x sinα tanα ( )tan 2α β+ tan2α ( ) ( ) 1 sin 22 3PQ f t g t t π = − = − + t ( ) 1 1 11 cos 2 sin22 2 2 2f x x x π = − − = − 1 1 1sin2 2 2 6f α α = − = 2sin 3 α = ,2 2 π πα ∈ − 5cos 3 α = 2tan 5 α = 2 2tantan2 4 51 tan αα α= =− ( ) tan2 tan 5 5 5 5tan 2 1 tan2 tan 1 20 19 α βα β α β ++ = = = −− − ( ) 3 cos22g x x= ( ) ( ) 1 sin 22 3PQ f t g t t π = − = − + 当 时, 取到最大值 . 当 取到最大值时, ,又 ,所以 . 【点睛】 本题考查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求法,三角函数正切值的和角公式,复合三角函数最值的 求法,难度相对简单 19.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 的前 项和为 , , . (1)证明数列 为等差数列,并求 的通项公式; (2)设 ,数列 的前 项和记为 ,证明: .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见解析 【解析】(1)当 时, ,两式相减变形为 , 验证 后,判断数列 是等差数列;(2)根据(1)的结果求 和 ,利用裂项相消法求数列的前 项和,并证明不等式. 【详解】 (1)由已知: ①, 得 ② ①-②可得 . 因为 ,所以 检验:由已知 , ,所以 , 那么 ,也满足式子 .所以 . 所以 为等差数列,首项为 ,公差为 .于是 . (2)由 ,所以 . 所以 . 则 sin 2 13t π + = − PQ 3 2 PQ ( )32 23 2t k k Z π π π+ = + ∈ [ ]0,t π∈ 7 12t π= { }na n nS 2 1 2n n na S S −= + + ( 2 *)n n N≥ ∈, 1 2a = { }na { }na 3 2n n b S = { }nb n nT 11 6nT < 1na n= + 3n ≥ 2 1 1 2 2n n na S S− − −= + + ( )1 1 3n na a n−− = ≥ 2 1a a− { }na nS ( ) 3 3 1 1 2 3 3n n b S n n n n = = = −+ + n 2 1 2( 2, )n n na S S n n N ∗ −= + + ≥ ∈ 2 1 1 2 2( 3, )n n na S S n n N ∗ − − −= + + ≥ ∈ 2 2 1 1( 3, )n n n na a a a n n N ∗ − −− = + ≥ ∈ 0na > 1 1( 3)n na a n−− = ≥ 2 2 1 2 1( ) 2a a a a= + + + 1 2a = 2 3a = 2 1 1a a− = 1 1n na a −− = 1 1( 2)n na a n−− = ≥ { }na 2 1 1na n= + 1na n= + (2 1) ( 3) 2 2n n n n nS + + ⋅ += = 3 3 1 1 2 ( 3) 3n n b S n n n n = = = −+ + 1 2 3n nT b b b b= + + + + . 【点睛】 本题考查已知 求通项公式和裂项相消法求和,意在考查转化与化归和计算能力,从 形式看此题不难,但有两个地方需注意,第一问,如果忽略 的条件,就会忘记验 证 ,第二问 ,采用裂项相消法求和,消项时注意不要丢掉某些项. 20. 中, , , 为线段 上一点,且满足 . (1)求 的值; (2)若 ,求 . 【答案】(1) ;(2) 【解析】(1)由已知可得 ,利用面积公式求 的值; (2)根据(1)可知 ,又因为 ,变形可求 , ,设 , 和 分别利用余弦定理 求 的长度. 【详解】 (1)由题: ,所以 , 即 . 所以 . (2)由 ,所以 , 所以 ,所以, . 设 ,在 中,由 . 中, . 又因为 ,所以 ,即 .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1 ) ( ) ( ) ( ) ( ) ( ) ( )4 2 5 3 6 4 7 2 1 1 2 3n n n n n n = − + − + − + − + + − + − + −− + − + + 1 1 1 1 1 1 1 1 1 1(1 ) ( )2 3 4 4 5 6 1 2 3n n n n = + + + + + − + + + + + ++ + + 1 1 1 1 1(1 ) ( )2 3 1 2 3n n n = + + − + ++ + + 11 1 1 1 11( )6 1 2 3 6n n n = − + + <+ + + nS 3n ≥ 2 1a a− 1 1 3nb n n = − + ABC∆ 5AB = 4AC = D BC 2BD DC= sin sin BAD DAC ∠ ∠ 2BAD DAC∠ = ∠ AD 8 5 13 5AD = 2ABD ADCS S∆ ∆= sin sin BAD DAC ∠ ∠ sin 8 sin 5 BAD DAC ∠ =∠ 2BAD DAC∠ = ∠ 4cos 5DAC∠ = 7cos 25BAD∠ = AD x= ABD∆ ADC∆ AD 2BD DC= 2ABD ACDS S∆ ∆= 1 1sin 2 sin2 2AB AD BAD AC AD DAC⋅ ⋅ ∠ = ⋅ ⋅ ⋅ ∠ sin 2 8 sin 5 BAD AC DAC AB ∠ = =∠ 2BAD DAC∠ = ∠ sin =sin 2 2sin cosBAD DAC DAC DAC∠ ∠ = ∠ ∠ 4cos 5DAC∠ = 2 7cos cos2 2cos 1 25BAD DAC DAC∠ = ∠ = ∠ − = AD x= ABD∆ 2 2 2 2 14= 2 cos 25 5BD AB AD AB AD BAD x x+ − ⋅ ∠ = + − ACD∆ 2 2 2 2 32= 2 cos 16 5CD AC AD AC AD CAD x x+ − ⋅ ∠ = + − 2BD DC= 2 2=4BD CD 2 214 3225 4(16 )5 5x x x x+ − = + − 化简可得 ,即 ,则 或 . 又因为 为线段 上一点,所以 且 ,所以 . 【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综合运用,重点考查转化与变形和计算能力,属于 中档题型,有多个三角形的解三角形时,一是可以先分析条件比较多的三角形,再求解 其他三角形,二是任何一个三角形都不能求解时,可以先设共有变量,利用等量关系解 三角形. 21.如图,在四面体 中, 是正三角形, 是直角三角形, , . (1)证明:平面 平面 ; (2)过 的平面交 于点 ,若平面 把四面体 分成体积相等的两部 分,求二面角 的余弦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解析】(1) 取 的中点 ,连接 , ,可证 为二面角 的 平面角,再根据计算可得 ,即二面角 为直二面角,根据平面与平 面垂直的定义可证平面 平面 ; (2) 以 为坐标原点, 的方向为 轴正方向, 为单位长度,以 的方向为 轴正方向,以 的方向为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然 后求出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和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利用两个法向量的夹角即可 求得答案. 【详解】 (1)证明:由题设可得 ,从而 . 又 是直角三角形,所以 . 215 114 195 0x x− + = (3 15)(5 13) 0x x− − = 5x = 13 5x = D BC 5AD AB< = 4AD AC< = 13 5AD = ABCD ABC∆ ACD∆ ABD CBD∠ = ∠ AB BD= ACD ⊥ ABC AC BD E AEC ABCD D AE C− − 7 7 AC O DO BO DOB∠ D AC B− − 90DOB∠ = ° D AC B− − ACD ⊥ ABC O OA x OA OB y OD z O xyz− DAE AEC ABD CBD∆ ≅ ∆ AD CD= ACD∆ 90ADC∠ = ° 取 的中点 ,连接 , ,则 , . 又因为 是正三角形,故 , 所以 为二面角 的平面角. 在 中, ,又 ,所以 , 故 ,即二面角 为直二面角, 所以平面 平面 . (2)由题设及(1)知, , , 两两垂直,以 为坐标原点, 的方向为 轴正方向, 为单位长度,以 的方向为 轴正方向,以 的方向为 轴正方向,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 则 , , , . 由题设知,四面体 的体积为四面体 的体积的 ,从而 到平面 的 距离为 到平面 的距离的 ,即 为 的中点,得 , 故 , , . 设 是平面 的法向量, 则 ,即 ,可取 . 设 是平面 的法向量,则 ,同理可取 , AC O DO BO DO AC⊥ DO AO= ABC∆ BO AC⊥ DOB∠ D AC B− − Rt AOB∆ 2 2 2BO AO AB+ = AB BD= 2 2 2 2 2 2BO DO BO AO AB BD+ = + = = 90DOB∠ = ° D AC B− − ACD ⊥ ABC OA OB OD O OA x OA OB y OD z O xyz− ( )1,0,0A ( )0, 3,0B ( )1,0,0C − ( )0,0,1D ABCE ABCD 1 2 E ABC D ABC 1 2 E DB 3 10, ,2 2E ( )1,0,1AD = − ( )2,0,0AC = − 3 11, ,2 2AE = − ( ), ,n x y z= DAE 0 0 n AD n AE ⋅ = ⋅ = 0 3 1 02 2 x z x y z − + =− + + = 31, ,13n = m AEC 0 0 m AC m AE ⋅ = ⋅ = ( )0, 1, 3m = − 则 . 所以二面角 的余弦值为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考查了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考查了利用法向量求二 面角的平面角,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解决角的问题是常用方法,属于中档题. 22.已知函数 . (1)若 ,函数 的极大值为 ,求实数 的值; (2)若对任意的 , ,在 上恒成立,求实数 的取值 范围. 【答案】(1) ;(2) 【解析】试题分析:(1)先求导数,再根据导函数零点分类讨论,根据导函数符号变 化规律确定函数极大值,最后根据绝对值求实数 的值;(2)先求 , 最大 值,再变量分离得 ,最后根据导数研究函数 最大值,即得 实数 的取值范围. 试题解析:(1)由题意, . ①当 时, , 令 ,得 ; ,得 , 所以 在 单调递增 单调递减. 所以 的极大值为 ,不合题意. ②当 时, , 令 ,得 ; ,得 或 , 31 0 ( 1) 1 3 73cos , 711 1 0 1 33 n mn m n m × + × − + ×⋅< >= = = ⋅ + + ⋅ + + D AE C− − 7 7 2( ) ( ) xf x ax x a e−= + + ( )a R∈ 0a ≥ ( )f x 5 e a 0a ≤ ( ) ln( 1)f x b x≤ + [0, )x∈ +∞ b 2a = 1b ≥ a 0a ≤ ( )f x ln( 1) xxeb x − ≥ + ln( 1) xxey x − = + b ( )f x ( ),1−∞ ( )1,+∞ ( )f x ( ) 1 51f e e = ≠ 所以 在 单调递增, , 单调递减. 所以 的极大值为 ,得 . 综上所述 . (2)令 , 当 时, , 故 上递增, 原问题 上恒成立 ①当 时, , , , 此时 ,不合题意. ②当 时,令 , , 则 ,其中 , , 令 ,则 在区间 上单调递增 (ⅰ) 时, , 所以对 , ,从而 在 上单调递增, 所以对任意 , , 即不等式 在 上恒成立. (ⅱ) 时,由 , 及 在区间 上单 调递增, 所以存在唯一的 使得 ,且 时, . 从而 时, ,所以 在区间 上单调递减, 则 时, ,即 ,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 . 点睛:对于求不等式成立时的参数范围问题,在可能的情况下把参数分离出来,使不等 式一端是含有参数的不等式,另一端是一个区间上具体的函数,这样就把问题转化为一 ( )f x 11 ,1a − 1,1 a −∞ − ( )1,+∞ ( )f x ( ) 2 1 51 af e e += = 2a = 2a = ( ) ( ]- 0g a ∞于 , ( ) ( ) ( )0 , 0xg a g xe x−∴ ≤ = ≥ ∴ ( ) [ )ln 1 0,xxe b x x−⇔ ≤ + ∈ +∞于 ( )p x [ )0,+∞ 端是函数,另一端是参数的不等式,便于问题的解决.但要注意分离参数法不是万能的, 如果分离参数后,得出的函数解析式较为复杂,性质很难研究,就不要使用分离参数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