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7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他论文之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黄市学校 饶 霞 “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推动。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问题,也包括对教学法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应当注意的是,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导学案包含的东西丰富而富有内涵,它应课堂教学改革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矛盾而生,它既可以将学生自主学习引入正轨,又将学生可以自主探究理解完成的知识点与题目在课下解决,这样,课堂上教师就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共同研究解决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问题导入之我见 课改之路,始于课堂,教学之效,功在设计,设计之端,则在于问题导入。“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课与恰当的导入是分不开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巧妙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配合,有利于师生双向的教学活动。 问题导学重在引导,所谓导之有法,导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再好的导入方法,如果反反复复,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不但起不到启思激趣的作用,反而会使学生感到厌烦。所以在实际的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温故知新,用前面所学的内容引入新课;引用故事和童话人物以及事件引入新课;甚至可以采用一些与文学相结合的形式,提高学生兴趣,引入新的教学内容……但在充分运用各种导入方法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导入的题材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设计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而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导入方法要简明扼要。尽可能用少量的语言说明课题要学习的内容、意义和要求。 2、要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启发性。导入对学生接受新内容具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新教材,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 的教学效果”。 3、导语设计要具有科学性。导语科学与否,要看它是否能引起学生对新教学内容的注意,是否激发了学生对新教学内容的探求欲,是否有助于学生对新的教学内容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导入语言的设计上讲究科学性、生动性、和幽默性,使新课一开始就能够扣紧学生的心弦。因此,导语设计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为理解教学内容打基础。 二、“预习导学”之我见 预习导学是我校三加一循环教学法中的一大特色和一大亮点,在课末为学生学习下一课时提前精心设计一套预习方案,在预习方案中既突出了本课时教学的语言知识重点和难点,也体现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知晓预习方向。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在预习中暴露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导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基本实现了学程导航教学范式提出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 1、预习导学模式实施的必要性 预习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准备,是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课前自学的过程。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的预习也需要教师的指导。首先是预习方法的指导。学生需要用正确的方法去预习,才能有效解决预习中碰到的困难,以取得应有的预习效果。其次,为了能够实现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有必要对学生预习的目标、过程、预习的内容及其重点进行控制,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课前预习过程与相应的课堂教学有机地构成一个系统工程,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2、预习导学模式实施的实效性 要使学生的预习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的导学策略非常重要。教师指导学生预习时必须注意下列问题: (1)预习的目标性 预习的目标应围绕课时教学的目标。指导学生预习时,应有意识地突出重点,有计划地突破难点。学生在预习后明确了课时教学的基本内容,解决了一部分通过自学能够解决的问题,当然也留下了一系列的问题和疑惑有待于课堂教学中解决。所以,预习后的学生应对参与课堂活动已经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参与的积极性应该是很高的。为此,教师在设计预习导学案时,应认真研究教材,分析学情,准确、合理地设置预习目标。 (2)预习内容的层次性 由于学生的原有基础、自学能力的差异,我们对学生预习的要求应该因人而异。如果我们采用统一的标准,单一的目标来要求全体学生,必然使一部分学生因达不到目标而逐渐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产生失败的心理定势。预习导学案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充分体现导学案的层次性。特别要引导优生与学困生协作完成有些预习任务。 (3)预习过程的促进性 预习的促进性就是教师为促使学生预习而采用的措施及手段。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导学方案,还有必要研究出一系列的预习过程的管理手段及措施,以确保预习的顺利进行。促进预习的基本的手段之一是教师应认真设计课堂教学中的“预习导学” 环节,善于发现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第二,应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构筑预习作业控制网络;第三,教师要正确使用评价手段,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结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中体现学生日常预习情况;最重要的还应该是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预习方案时,应控制好难度,适当预习内容的趣味性,努力让学生积极投入预习,养成良好的主动预习的习惯。 一份小小的导学案,在教学上默默地发挥自己的光与热。我们应该认识到改革是教学的生命,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正确、深刻地理解新课程理念,辩证地分析和处理各种在课程改革中产生的观念和做法,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开拓进取,不断寻求新的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