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心得)之湘教版高一年级必修Ⅲ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的教学设计
地理论文之湘教版高一年级必修Ⅲ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的教学设计 湘教版高一年级必修Ⅲ第一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的教学设计仙居县城峰中学 潘建伟 317300 【设计思路】以高中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准确把握《区域的基本含义》在教学中的意义,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学校条件,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地理概念、技能,增强地理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提倡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情分析】在初中阶段,学生在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学习中,已涉及到一些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方面的内容,但这些内容侧重于感性认识或现象,知识内容浅显,学生又缺乏分析能力。而本节《区域的基本含义》是“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三个教学内容之一,是学生学习全章教材的基础,本节内容虽与以前所学的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其内容的理论性更强一些,专题知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将以一定的(本地)案例或学生自学为中心展开教学,让学生原有的认识有一个层次上的提升,符合新课程教学中关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求。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鉴于本校学生素质一般,故在教学设计时尽可能采 用“大众化”的方法,具体过程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临时调整,一节课将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因此本节课在实例选择上尽可能突出本地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方面的问题。 【教材分析】本教材可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区域的基本特征,其二是区域的空间结构,其三是区域的产业结构。第一部分开门见山点明区域概念和区域的四个方面的主要特征,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区域之间的差异,使学生掌握比较学习法。有关“区域的空间结构”的内容,教材是通过探究活动题的形式渗透给学生,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读图析图、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关于“区域的产业结构”的内容,教材从概念及影响因素、产业划分、产业结构的差异和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四个方面,并安排了相关的探究活动题,有利于学生巩固。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的原因和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般规律。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2)通过对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和比较法的运用。(3)通过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沙漠、热带草原和高山地区的旅行,开展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报告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乡土知识教育,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教育。(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习惯。(3)结合本地区的实例,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区域的主要特征;(2)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3)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差异;(4)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及演进。 难点:区域之间的差异的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 【教学策略与手段】1、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学习——利用课本P2提供的探究活动资料,并与自己家乡所在地进行比较,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演绎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分析教材P4—和P5,让学生总结出区域之间的差异和结构变化的动力,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及演进,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案例分析法——学生通过老师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比较法——通过对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比较法的运用。 2、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3、课前准备(1)教师指导学生准备相关材料,搜集有关区域问题的乡土材料和热点案例。(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认真准备教学设计。(3)学生课前做好预习或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操作 问题 探究 效果 导入 展示台州政区图,中国政区图,世界政区图 让学生联系实际和生活的见闻,举出有关区域的例子。 使学生从感性上进一步认识“区域”。 直观生动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区域的基本特征 1、展示图片:台州政区图,中国政区图,世界政区图,我国地势三级阶梯,我国的种植业,中国的水稻分布、西北干旱区等。 问题:1、区域的基概念?2、分析各个图片体现了区域的那一方面的特征?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表述。 1、学生通过比较能理解区域的概念和区域的基本特征。 展示课本图片:热带沙漠,热带雨林,热带草原,高山地区。 学生回答后,展示本地区的美丽景色。 1、四地在自然景观方面有哪些差异。2、联系实际说一说自己家乡所在地与图中四个地区的区别,举出家乡美的例子。 学生进一步理解区域的自然差异。 观察课本图片:1—5、1—6、1—7 请分别说出三幅图属于什么地域?并分析这三个区域有哪些差别? 学生进一步理解区域的社会方面差异。 二、区域的空间结构 展示图片:仙居政区图 教师展示分析问题的一般思路。 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仙居? 2、区域空间结构的含义? 通过学生总结归纳应该从以下方面介绍区域,如: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交通、人口、文化水平)、历史的基础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 1、通过让学生阅读仙居县交通发展规划图。2、通过此图分析后,教师提出区域空间由点、线、网络和域面四个基本要素组成。 1、区域空间组成基本要素。 2、讨论交通建设将给的仙居空间结构带来哪些变化?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表述。 通过本地案例解决,培养 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三、区域产业结构 学生自学课本P6产业结构概念和影响因素的内容。 区域产业结构概念、划分及影响因素。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然后派代表表述。 使学生理解产业结构概念、划分和影响因素的内容。 让学生比较传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的产业结构差异。 比较这三个地区产业结构差异。 学生比较、讨论。 通过比较教学法,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展示2006年我国、江浙、长三角的三次产业比例图, 让学生讨论这三地区域产业结构的特点?长三角、江苏、浙江省在全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水平如何及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如何?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表述。 使学生能够运用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来判断区域的发展水平。 引导学生做课本P7活动1 问题见课本 学生合作完成 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区域产业结构的知识,培养学生阅读表格的能力。 学生自学工业发达国产业结构发展的五个阶段。 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学生思考 通过这一案例讲解使学生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 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更深刻的认识了区域的有关知识,也懂得了我们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从区域的实际出发,尊重区域内的自然规律,才能使区域经济发展的更好。 小结本节课内容,发挥点题的作用。最后一句话使学生的情况再度升华。 课后建议 1、开展探究性学习:根据课本P2活动题要求开展模拟旅行活动。 2、编写一期介绍仙居区域方面知识的报告。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一、区域的主要特征1、概念2、主要特征二、区域空间结构1、概念2、区域划分及空间分布形态3、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三、区域产业结构1、概念2、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3、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4、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