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心得)之学科类(心得) 怎样提高地理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心得)之学科类(心得) 怎样提高地理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地理论文之学科类论文 怎样提高地理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 ‎ 学科类论文 地  理   ‎ 地理论文之学科类论文 怎样提高地理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 ‎ 学科类论文 地  理   ‎ 地理论文之学科类论文 怎样提高地理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 ‎ 学科类论文 地  理   ‎ 地理论文之学科类论文 怎样提高地理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 ‎ 学科类论文 地  理   ‎ ‎ 怎样提高地理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台州一中     余光夫  潘国策 概要:本文从地理课堂活动类型、准备实施过程、注意事项等方面出发,结合课堂活动案例进行分析探讨,期望能提高地理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关键词:地理  课堂活动  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倡导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因而现在地理课堂上穿插了较多的学生活动,这一变化是可喜的。但是,活动如果仅停留在表面上,学生在课堂上忙忙碌碌、热热闹闹,却无明确目的、无积极体验与思维反思,纯粹是“为活动而活动”,不去关注活动的有效性,结果是浪费时间,不能达到“以活动促发展”这一教育目标,最终会影响到一代学生。什么样的地理课堂活动才是有效的?什么样的活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价值?为此,笔者试图依托近年的教学实践对地理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进行探讨,期望能对当前地理课堂活动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增强地理课堂活动的有效性。二、活动的类型根据笔者的实践,地理课堂活动的类型有“体验型活动”、“交往型活动”、“探究型活动”。1、体验型活动地理课堂的体验型活动融合了活动与体验这两个概念,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将过去处于边缘地位的情感、体验与认知、理智活动同等对待。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发生、知识增长的活动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参与和体验的活动过程。地理学科的学习,既有讲授而更多是体验和实践。地理课堂开展体验型活动有先天的优势,调查与考察活动、角色体验活动、交流互动式体验活动、文本体验活动、情境体验活动及审美体验活动等。地理课堂体验型活动注重对学生已有情绪情感、认识体验的唤起和激活,注重对学生的新情绪情感、新认识体验的积极构建。2、交往型活动地理课堂通过多种形式的交往活动更好地实现交往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它提倡建立一种师生之间、同伴之间平等的对话关系。在地理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在彼此平等、倾听、接纳、坦诚的基础上,通过心灵的交融、观点的碰撞、思想的不断交锋、合作探究,共享知识与智慧、思想与精神、经验与情感,实现师生之间生命与生命层次的交流、沟通。师生交往、同伴交往是学生获取知识,交流思想和情感,发展交往能力和实现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3、探究型活动地理课堂的探究型活动是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创设一种类似于研究的活动情境,组织和引导学生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经历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多种相对独立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积极探索,自己发现知识、自主寻求或建构知识、理解信息。地理课堂探究型活动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知识产生过程的重演、再现,探索和获得凝聚于知识中的人类智慧。探究型活动的实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于问题的自主思考、独立探索,自主建构知识意义和对问题的解决策略。三、活动的准备地理课堂的有效活动须有丰富的活动资源和材料作为支持条件,需要教师从媒体、文本、生产和生活等地方寻找,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创造性地就近发掘可利用的丰富的人文和自然现象。呈现一个富有挑战性、使人产生困惑的情境,只有这样的问题情境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使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引发内驱力,激活经验,激起探索行为并持续支持学生完成活动任务。课堂活动的创设应该围绕真实的问题,这样,课堂上的活动才不会华而不实。利用真实的问题进行课堂活动,减少了盲目性,增加了针对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应该提出或鼓励、启发、诱导学生提出一些与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有关的具有启发性、可探究性的问题。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产生认知体验兴趣;要么创设具有情感渲染功能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情感,渲染课堂的情感氛围。让活动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看、听、动手操作、游戏扮演、动脑思考、动情感受,引领学生凭借情境展现的生动形象,全身心进入角色亲历体验,忘我感悟,不仅是感悟外在的活动情境,更重要的是借助一定的教学情境,进入实质性的学习过程中。笔者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为例,探讨地理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课程标准: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学习重点: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对人类活动的危害。学习目标:通过对台风的探究,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及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初步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和减灾、防灾意识。”课堂活动:夏秋季台州最严重的灾害是什么?(交往型活动)视屏台风、防台减灾通知、台风危害。(体验型活动)夏秋季节台风在台州附近登陆台州山区将产生哪些危害?台州沿海平原地区将产生什么危害?(交往、体验型活动)台风造成的灾害危害符合自然灾害的哪些特征?平原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比较1998年长江中游地区洪涝灾害与台州沿海平原洪涝灾害发生原因的异同点。为什么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平原地区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减灾、防灾?(探究型活动)地理课堂活动的创设尽可能模拟和贴近学生的真实世界,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的情境下进行活动。不对真实问题做过于简单化的处理。由于问题的真实性易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同时,活动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经历与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使得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探索精神的培养成为可能。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 水平的地理课堂活动,对学生来讲,最具挑战性、激励性、探究价值的活动,最能激发学生复杂的思维和高水平的认知。这个区域之外的活动,或是太难,让学生难以胜任,或是太容易,只是追求活动表面的热闹和形式,都将使活动流于形式而难以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只有那些难度适中的活动才对学生发展真正具有价值。四、活动的实施教师的指导除了活动前要精心准备好活动的情境、材料外,最主要的是体现在活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与反应,观察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对话与交流,有意识地对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质疑,以激活学生的思维。1、体验型活动的实施创设活动情境,引发体验。创设具有情感渲染功能的情境,以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渲染课堂的情感氛围。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不同的情境,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自主体验,积极感悟。学生通过看、听、动手操作、游戏扮演、动脑思考、动情感受,引领学生凭借情境展现的生动形象,全身心进入角色亲历体验,忘我感悟,不仅是感悟外在的活动情境,更重要的是借助一定的教学情境,进入实质性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内化,情感与知识生成。学生通过交流促使体验主体再一次梳理自己的感受,反思自己的情感,使内化进一步深入。2、交往型活动的实施有成效的交往型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有效指导能使活动更有序,提高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活动的积极作用。活动中,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观点、个人生活经验和感受与讨论主题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中包含的感受和情感,或者更好地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从而持续保持学生活动的兴趣和动机。3、探究型活动的实施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教师能否引导学生或自己提出适合学生兴趣需要又有意义的问题至关重要。展开探究活动。一方面,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在探究学习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机会,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活动,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充分调动多种感官,主动地对学习材料进行观察、操作、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另一方面,不同的学生,在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以及认知风格、思维水平、学习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要给予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个性化想法在活动中得以充分展现。五、活动的注意事项1、体验型活动实现体验活动的有效内化。有时虽然创设了体验活动,但活动设计要么与教学内容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要么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去甚远,难以真正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动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导致课堂上常常是教师声泪俱下,而学生却无动于衷,只有成人的体验,而学生的有意义体验却无从产生;有时虽然学生有了自身的体验,但教师却无视学生的真实情感和独特体验,往往以教师主观的臆断来评定学生的情感实际,想当然地认为学生的情感会自然而然地向着教师引领的方向齐步迈进,这样的教学仍然蜕变为一种授受式教学,是一种情感的单向灌输和教化。2、交往型活动有成效的交往型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有效指导能使讨论活动更有序,提高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最大限度地发挥讨论的积极作用。当学生的讨论进入某一“高原期”‎ 难以深入时,及时给学生提供有关讨论问题的新的支持性信息;当讨论偏离主题时,对讨论进行及时调控,使之向最富成果的方向实现任务目标;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不断从讨论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获得知识的新的意义与理解。3、探究性型活动探究需要充分的条件支持,不可泛化。探究教学所需时间较多,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习效率较低,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对中学生来说,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只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之一,而不可能是唯一的途径。大量必需的、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要依靠学生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方式来进行。因此,不可将探究学习方式泛化、绝对化,那种片面推崇自主探究学习,视学生的主动探索为学习的最为重要甚至是唯一的途径,从而将探究学习与讲授式学习绝对对立起来的做法,或认为只要是探究、发现就是先进的,只要讲授就是落后的、保守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地理课堂活动作为一个连续性的、多层面的、多角度的、整体性的复杂过程,绝不可能、也不应该分割成单一的、孤立的活动碎片,常常相互交织、融会在一起。但同时,作为在某一特定时间、特定场景中的活动,又有着特定的对象和目的,因而地理教学中总是有所侧重。此外,在平时教学中要及时反思:1、今天的教学有效吗?2、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合理吗?3、在活动中,学生这样的参与有效吗?4、有多少学生被活动遗忘?只有不断地反思我们的教学,检查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我们才能真正使高中地理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和有效。   【参考文献】1.《创新教育----面向21 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抉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2.《有效教学论》高慎英和刘良华合著 ‎ ‎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版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