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心得)之地理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地理论文之地理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地理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株洲市景弘中学 袁靖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和教学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的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还普遍较低,很多教师的教学不够规范,在教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而学生在地理学习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地理教学也发挥不了它在素质教育中应有的作用。本文结合地理教学实践与思考,构建了地理学科中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地理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过程一、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以优化教学过程为根本,深化中学地理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和教学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中学地理学科,尽管课外教学和课外活动是应该不断加强和丰富的,但课堂教学同样是学科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最为重要的形式。为发挥中学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应当下大力气通过全面而系统的改革,以优化教学过程为根本,解决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问题,使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真正得以深化。为此,在构建中学地理教学模式,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结构时,应充分考虑下面几个问题:1、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开发非智力因素的要求,改变直接叙述知识内容和以“概念──理论──论证──习题”为基本线索的教学思路,尝试以“图像和资料──读图──问题──启发性思考练习──分析论证──总结──巩固性思考练习”为基本线索的教学思路,合理组织教材内容,提出教与学的基本方法。对于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必须彻底改革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合理的认知过程而只求学生直接记忆课本上文字结论的教学过程,彻底改革教师以“罗列条目”的办法不断重复课本上已有的文字,从而使学生只能被动听讲的教学方法,本着“尊重个性、体现差异、激以活力、主动参与”的原则优化教学过程。2、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学习思考时间,通过设置恰当的情境和提出有深度的问题,组织学生自学,教师适当地进行个别小组的教学指导和困难学生的教学帮助,激发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使每个学生都行动起来,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观察、阅读和思考,发挥其主动性。 3、要高度重视地理图像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围绕图像进行充分的观察、想象和思维,特别是以“表象──想象──联想”为主要形式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记忆,以落实认知能力的培养和记忆能力的提高。 4、要及时变换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不断刺激学生的感知,激发学习的兴趣,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和情商都得到充分开发。 5、要重视学法的指导,结合技能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观察各种地图和景观图片的方法,阅读和分析资料的方法,运用图像和资料说明问题的方法,并在教案中对学法有明确的表述。 6、要依据认知规律确定课堂结构,合理划分教学环节和教学步骤,建立不同类型地理知识的教学模式,如对区域地理知识可采用“结合事实,提出问题──演示图像,引导自学──思考讨论,活跃思维──分析比较,得出结论──检测练习,巩固应用”的教学模式等。 总之,要以优化教学过程为根本,通过全面而系统的改革,使学生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有目的地组织和引导,经过一个符合其心理特征的过程,最大限度地开发智商和情商,激发出学生认知、做事、共同生活和生存的活力。使学生既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又训练了技能,培养了能力,同时逐步形成科学的地理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懂得如何做人和在未来社会中如何发展。二、构建中学地理教学模式的着眼点中学地理绝不应是单纯传授地理知识的一门课程,也不是一般的培养能力和渗透德育的学科,其作用在于可以教育学生关心并谋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正确的地理价值观念,从而适应21世纪的社会发展需求。要强调中学地理教学的基础性、主体性、层次性和和谐性,既注意学生的群体特征又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构建不同类型内容的教学模式,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形式和手段,促进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有自主发展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各自基础上有充分而不同的发展。这样,地理学科就可以成为中学各学科中唯一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基本内容的学科,突出地理思想和地理价值观在学生素质中的重要地位,使学生能够从经济、社会、生态和伦理道德等方面理解和认识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对策,具有21世纪所需要的参与国际交往、合作与竞争的基本素质。地理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和教学实践过程。地理教学要重在过程,“过程重于结论”,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必须经过意向、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和创造的认知过程,并有情感、意志、兴趣、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的充分参与。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应当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层次应当有不同的认识要求和训练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当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和途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构建教学模式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绝不能只求学生“被动听讲”和“记忆结论”。教师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材编者之心、教师之心和学生之心心心相通。三、中学地理教学模式构建设想及其具体实施步骤 一年来我们主要侧重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研究,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区域地理知识、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等基本内容,其中又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区域地理知识、地理事物特征等内容为多,故我们主要研究了这些内容的教学模式。 (一)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记忆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 这类教学内容大纲基本上要求学生达到记住层次,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根据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构建如下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引导感知┃形成概念┃巩固深化 比如,在讲我国的主要山脉时,利用构建的教学模式,可以进行如下教学设计。首先提出问题:阅读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说出我国的山脉按延伸方向可以分为哪几类,并分别举例。让学生在图上带着问题寻找答案,增强读图的目的性,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对我国主要的山脉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不必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读图进行充分的感知,如让学生在图上找到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找学生说出它们的走向,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形成了对山脉的基本概念,用此方法学生再把其它走向的山脉,一一说出。然后教师利用事先绘制好的中国山脉分布空白图,找学生到黑板上分不同走向的山脉填图,其余学生在下面做填充图册上的填充练习,然后分析在黑板上的答案,通过纠偏补正,帮助学生将刚学到的知识得以巩固深化。 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主要工业城市的分布、主要商业中心的分布、世界的区域划分等知识,这类教学内容目的是让学生记住相应的分布,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这些内容的表述如果仅仅使用文字一种方式往往是难以达到清晰、准确地传递信息的目的,因此我们经常使用地图和图像的表达方法。地图和图像具有概括性、直观性、整体性,信息量大,便于记忆和掌握。利用图像思考问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这些特点也正是形象思维的特点。观察能力和形象记忆能力(表象积累)是发展形象思维的基础,其中读图用图的训练是最核心的内容和手段。地理形象思维的培养,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实物标本的模型、实验、音像资料、景观图、示意图和地图来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训练形象记忆;另一方面要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训练学生掌握形象思维的基本方法(对图形和表象的分解和组合、类比和形象概括、联想和想象等)。此外,还要掌握形象思维的基本表达方式──绘图能力(示意图和地图)。 在应用这一教学模式设计教案时,应充分考虑到地理教学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对学生进行读图训练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脱离地图,利用地图表象来完成问题,同时可以提高表象的准确性和表象的加工能力,还可以用以线串点的方法训练空间顺序的记忆能力。 (二)以区域地理知识为基本内容的教学模式 通过一年来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归纳了以区域地理知识为基本内容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环节如下:结合事实,提出问题┃展示图像,引导观察┃组织讨论,启发思维┃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练习检测,获取反馈。 (1)结合事实,提出问题 结合事实,提出问题,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前提。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都深有体会。如在讲北欧时,可以先出示印有北欧极光的挂历图片。学生看到图片后,就开始猜测这是什么现象?在哪儿出现的等等。这幅图片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这一节课的顺利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待教师讲述完毕后,接着向学生提出问题,北欧极光应出现在低纬、中纬、高纬这三个地区中的哪一个,通过这一问题,也使学生知道了北欧所处的纬度位置这一特点,进而很自然的可以引入下一个环节。 (2)展示图像,引导观察展示图像,引导观察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在图中找出本区的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地理是一门空间概念很强的学科,许多知识都反映在各种图表上,地图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重要手段。许多教师能够经常在课堂上用图,但一般情况下,只是边讲边指图,学生一看就过去了,因而许多学生地理学完了,但读图能力仍比较差,拿地图不会看,而教学模式中的引导观察这一环节,则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既不能越俎代庖,直接替学生在图上找出答案,也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的看图,而是由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学会看图,然后教师说出本区的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让学生自己在图上查找,如让学生看欧洲西部这一幅图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图上找出欧洲西部所濒临的海洋及其半岛、岛屿、主要山脉和平原,并让学生说出欧洲西部的地形及其特点。通过让学生自己在图上找出这些重要的地理事物,使学生感觉到自己真正加入到教学中来了,因而学习的兴趣也较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 (3)组织讨论,启发思维组织讨论,启发思维是该地理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组织讨论等形式,启发、展拓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从单调枯燥的“记忆─显现” 型思维中解脱出来,使之善于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组织讨论时,需要教师巧妙地引导,启发学生动脑、动口、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去认识教材,提高认识,发展智力。在讲欧洲西部时,当学生将书中的图及风景片都阅读完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如果你是导游,你将会带我们到欧洲西部的什么地方去游览?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该课知识的印象,又启发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由于学生的知识面较窄,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往往不全面,甚至出现偏差,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给予点拨、纠正,通过我们教师带着学生分析问题,整理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学生学习完北欧的概况这幅图,在学生知道欧洲西部地形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与海岸线平行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对北欧的哪些方面产生了影响?让学生讨论后,找学生回答,学生一般只考虑到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经济方面,而对气候的影响没有考虑到,对此应结合《欧洲西部的气候类型图》和《欧洲西部地形图》这两幅图,通过让学生观察,带着学生分析,得出了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使得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在大西洋沿岸的狭长地带。然后让学生思考阿尔卑斯山脉对欧洲西部的哪些方面产生了影响?让学生自己分析、归纳。最后,学生得出结论。(5)练习检测,获取反馈知识的应用和能力的增长是相辅相成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在教学的时候,还应精心安排练习题,习题在紧扣大纲的基础上,力求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促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此外,要加大对学生进行读图、填图训练的力度,以不断培养学生的记忆力,空间思维能力,地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讲完欧洲西部这一课后,可用投影仪打出欧洲西部的空白图,让学生在图上填出半岛、岛屿、北极圈、海峡、海域及各气候类型的分布等。通过及时反馈检测,一方面,学生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对本节知识掌握的情况,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所学的地理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及时反馈检测,教师可以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课堂内发现问题,课堂内及时解决,做到“堂堂清”,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三)以地理事物特征为基本内容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组织讨论┃概括特征┃形成概念 比如地形特征、气候特征等这一类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形成正确的地理表象。基本的教学过程是: (1)创设情境就是利用多种媒体创立地理学习情境:如利用地图、景观图片、录像、模型、实物标本以及游记或者形象生动的语言等媒体创造一个观察的环境,或者是一种氛围,激发学生去观察,去体验。 (2)设计问题,通过组织讨论,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 这一步既是训练学生掌握形象思维的方法也是将学生的生活感受、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在一起,促进理解,加强记忆。 (3)概括特征这一环节,教师应当很好地设计问题,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反馈,并予以及时的纠正和总结。 (4)最后帮助学生形成对这一地区地形和气候特征的正确概念,并注意人地关系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如在讲中东地区炎热干燥的气候特征时,课题组的老师按照教学模式,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首先给学生看沙漠、绿洲、阿拉伯人的服装和居民等景观片,创设一定的地理情境,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里的民居,得出这里的房子窗子少且数量少,房屋凉廊宽大的特点。再读一读这一地区的几段游记,描述沙漠风暴、半空中下雨、地沙煮蛋……然后请学生概括出炎热干旱的气候特征。为了进一步调动思维,教师设计了提问:为什么这里很热而阿拉伯人却要头盖头巾,身着长袍?启发学生和热带地区的土著居民的服饰和居民对比。一般学生都可以根据生活经验说出阿拉伯人通过头巾和长袍减少灼热阳光的暴晒,减少水分的损失,还可以抵挡风沙。民居的特点也是适应炎热干燥的气候特征的。通过教师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中东地区的气候特征,并且也较深地体会到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通过对不同地理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深感到要想很好地完成中学地理三项教学任务,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构建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模式,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来看,构建的教学模式还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价值观念。构建的教学模式,还应在教学中不断地改善,使之更好地应用于教学,为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心理学新编》 赵淑 文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学地理教材教法》 王树声 高等教育出版社《基础教育现代化教学基本功 中学地理卷》 林培英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心理学纲要》 韩进之 人民教育出版社《认知心理学》 汪安圣 北京大学出版社《教学论新编》 吴也显 教育科学出版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