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心得)之学科类教学(心得) 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实践与思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心得)之学科类教学(心得) 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实践与思考

地理论文之学科类教学论文 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实践与思考 ‎ 地理论文之学科类教学论文 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实践与思考 ‎ 地理论文之学科类教学论文 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实践与思考 ‎ 地理论文之学科类教学论文 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实践与思考 ‎ 地理论文之学科类教学论文 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实践与思考 ‎ 地理论文之学科类教学论文 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实践与思考 ‎ 地理论文之学科类教学论文 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实践与思考 ‎ 地理论文之学科类教学论文 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实践与思考 ‎ ‎ 学科类教学论文  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实践与思考椒江职业中专   张俊亮    [摘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上都做出一些改变,笔者通过学习和实践,在理论方面有了新的感悟,在实践上做了一些新的尝试,特别是在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实践上作了一些探索,有了一新的思考。笔者较系统地介绍了自己在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思考。通过阐述,以期得到有关专家和同行的批评和指正。 [关键词] 地理  校本教材  开发与实践  思考 校本课程开发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美国家,它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思想,结合实际教育教学情况进行的自主课程开发,是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它充分考虑到教师的积极参与、学生的背景需求、也考虑到学校的条件及其所处社区的经济文化水平。在这种前提下,根据学校地理教学的现状和学生、社会对地理教学的需求,笔者在地理校本教材的创建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开发和实践,有了一些思考。一、地理校本教材开发必要性1、教育改革的需要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正逐步引起重视。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途径之一。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后,根据《纲要》精神编写的乡土教材(校本教材)开始大量出现。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为了体现地方性,便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常常运用浓厚的乡土知识作案例进行教学。同时,有一批的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校本教材出现并被投入使用,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搞有台州特色的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就很有必要。它取材广泛,具有地方性、典型性和代表性,对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改理念,实现国家课程改革中的关于地理教育、教学目标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2、学校的需要校本课程是学校在保证国家、地方课程实施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评估,以学校的主导理念为价值取向,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教材的内容取之于当地的实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它和当地传统的生活价值观念和生存技能紧密相连在一起。开发具有学校特色,能满足学生需求的地理校本课程,能真实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形式,同时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体现学校办学特色。3、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传统的教材和教学模式让一些学生失去了信心,甚至有厌学的情绪。地理校本教材的取材贴近学生的生活,以案例的形式告诉学生“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校本教材的编排和教学,让深奥的知识变成浅显易懂,枯燥无味变得灵活多变,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对知识的获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不但直接感知了家乡的地理环境,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而且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才智和思维得到了锻炼,同时他们的利用与改造家乡地理环境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发展。正所谓,知地明理,对生活的知识有了解后,以后能够更好适应社会的生活。二、地理校本教材的设计原则    新课程观强调校本教材的内容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实际;知识的呈现方式要力求注意改变,在设计时引导学生的观察、实验、猜疑、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以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挑战性;在知识量的设计上要适合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促进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笔者认为开发校本教材就是要从以上的依据出发,要考虑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适合学生的发展和促进学生探究问题、决问题的能力。 三、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一般分为分析环境、设置课程目标、组织课程、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五个阶段。分析环境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起始阶段,主要针对学校的实际和所处社区的实际进行分析。课程目标决定了课程性质,其中要考虑教师、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社会角色和发展方向。组织课程就是选择和确定课程的构成要素、课程内容和呈现方式。实施课程包括校本课程的原型评价、课程试验,推广和教与学的过程。课程评价包括对学员学业的评价和课程本身的评价。按照这样的操作程序,笔者对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一)地理校本教材开发基础1、我校的实际情况首先,我校所处的台州市椒江区,经济较发达,民营企业众多,周围还有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资源,这为台州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次,我校有敬业的教师,还有关注家乡经济发展的毕业后就走上社会经历磨练的学生。第三,学生没有现成的地理乡土教材,面对新课改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面对优势和短缺,面对渴望在毕业就业前了解我们生活中更多的相关信息的学生,我们产生了编写地理校本教材的想法,并有责任在职业学校中寻找着适合我们地理教育发展的特色之路。2、校本教材的编写基础在2004学年、2005学年、2006学年,我校开展了选修课的教学,笔者负责了《台州地理》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向学生介绍台州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以达到学生对自己所生活地区的了解,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在教学中,一边不断收集相关的一些信息,以专题的形式在教学中进行讲解;另外通过与学生之间经常性的交流,了解了学生所知道的一些有用信息,及时摘录;了解到学生想要掌握但不知情的,就及时以专题和问题的形式进行补充。学生希望了解到关于家乡的更多、更全面的一些社会知识;也希望了解除了家乡以外的最新发生的影响人类生活的一些大事。所以我逐渐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内容,除了收集了大量的台州的地形、河流、气候、资源和农业、工业、旅游、交通、人口、商业、行政区划等知识以外,还收集了很多图片。教学中师生、生生互动较强,课堂上学生经常能够给老师一些新的启发,这样不知不觉中积累了一些乡土地理的资料。(二)校本地理教材开发1、制订计划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是创造性工作,它有一定的系统性,它没有现成模式可搬,需要确立课程的目标、编写体系、应用范围、组织编写人员、制订详细的编写方案,并不断修正方案,为达到目标要求教师积极投入,主动参与。在确立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之后,笔者初步制订出了教材编写方案,根据课程资源分析和学生的需求分析,确定编写目标,同时开始着手参与教材编写。 2、收集资源,确定主题1)教学资源的收集:选修课教学中收集的乡土知识,地理课堂上引用的当地一些案例,这些都是地理校本教材的主要素材。根据学生的需求,我还通过多渠道收集了关于台州历史、政治、环境、城市发展规划、企业的发展历程等资料,还和学校的实习就业处联系,到一些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企业生存和发展、需求等。大量资料的汇集,为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资源的分类所收集的资料根据需要进行分类,如:当地政府对三农的政策、农产品、农民、农业地域类型、地形、土壤、河流等知识可以串成一个专题,台州主要工业部门、主要企业的发展、产业迁移、以及它们在地域上的分布等可以列为一个主题,台州旅游资源、主要旅行社、一些院校的旅游专业设置、人们对旅游业的需求等也列为一个专题,另外还有台州的交通,台州商业等。这样通过某种思路或线索,把乡土地理知识系统化的同时,有计划的、按模块的进行整编。原来《台州地理》 的主题就细化为《台州生活地理》、《台州旅游地理》、《台州工业地理》、《台州商业》、《台州交通》等专题。 3)主题的确定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实际,考虑到校本教材编写的难度和系统性、实用性。在众多的专题中确定了以工业理论为基础,以区域中企业的发展为线索,呈区域扩展式向外延伸的主题,同时变原来的《台州工业地理》专题为《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这样以来,地理校本教材的主题就确定了。3、实施编写,不断修改课程的开发离不开一定理论的指导,而实践探索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实践上升到理论,从而指导实践。我们运用课程开发的理论指导实践,迈出了关键的一步。1)研究课程标准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学生地理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对于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学地理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在教材设计时,就要注意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都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对于学生的发言都给以评定,并适当量化,注意提取其中创造性的因素,供其它同学借鉴;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并提供可操作性强的程式等等。2)编写提纲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地理校本教材的主题《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纵观整个台州,确定了以椒江海门街道为区域中心,逐渐向外区域推进,如椒江下陈、椒江章安、再到路桥、黄岩、温岭、临海等区域,例举某个区域的典型企业为案例,分析企业的发展过程、企业的运转、企业的原料来源、产品销路、企业的投入因素、劳动力在企业中的巨大作用和所获得的报酬、企业用人标准等,再从中得出相应的理论知识这样的思路和提纲。笔者认为这样的课程设计,将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切感受到生活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明白知识的实用性,由此也培养出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树立今后我为企业、企业为我、增强社会服务意识,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3)编写初稿在确定了课程的构成要素和提纲之后,接下去就把收集来的资料根据提纲进行充实,对于不足和缺乏之处,不断进行资料的补充搜集。因为是以区域中典型的企业为案例进行的教学设计,所以主要要深入实际,进入企业调查,取得第一手的资料进行补充,真正做到让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走进了学生,让学生可以触摸。结合学校地理教学理念和实践进行反复论证,审慎编写。在此过程不断进行修改,尽量考虑学生的需求,开发出一套既富有鲜明时代特色、地域特色,又能够充分体现学校教育教学理念的地理校本教材。因为学生来自台州市不同的地区,对自己所处的区域的企业和经济发展有比较深入和实际的了解,所以在编写初稿的时候,引导学生深入家乡的实际调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当地著名企业了解相关的信息,以协助进行初稿的编写。4、完善课程,体现特色在编写的过程中,一些已成型的案例在课堂上被应用着,得以实践。课堂内师生的互动中,学生的思维和回答被随机的观察着,有利和不利的地方被教师思考者。案例因而得到不断完善。笔者认为经过了实践摸索、经验积累、理论形成、补充推广几个阶段,在失败中吸取经验,在挫折中探求发展,应该能够逐步形成有一定特色的和具有推广价值的地理校本教材。(三)校本教材的实施    目前地理校本教材正在处于编写中,资料还需要不断的补充和获取。由于还没有成定稿,所以教材的实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开始。只不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针对地理教学的要求,一些相关的地理教学案例在运用着,在使用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反馈,教师将对案例进行修正,以求完善。预计在校本教材完稿后,将有针对性的在部分专业班级开展试行,在试行过程中包括对试行班级的问卷调查,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心得、反映,提出整改意见。对未试行的班级进行“你所希望开设的专业、学习的知识”‎ 意向调查,学生座谈等。以地域的推进和变化来突出该地域的经济、优势企业,突出了区域的差异性和联系性。这样子让学生在就业前就关注生活、关心社会、了解自己以后做什么、该怎么做,为学生的就业能力打下很好的基础。(四)校本教材的评价如有可能,聘请有关专家对教材的实用价值、可行性以及推广等评价论证。对于地理校本教材,笔者认为它应该不拘泥于固定模式、套路,而是采用灵活多变,切合实际(学生、环境、条件等)的可变教学思想,使地理校本教材在实践中为学生服务,呈现多元化,生活化。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就有了它自己本身的价值和评价。四、地理校本教材开发实践的思考首先,校本教材的开发确实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它的开发有一个过程,由一课教案的使用、到专题讲座、到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一步一步发展成。在开发过程中总结出了的点滴经验,以及形成的不算完整的知识体系,由于个人能力有限,还需要不断补充和完善,以及得到有关专家和老师的指点。其次,校本教材的开发要立足于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实际。职业学校的教育以专业课教学和技能操作为主,文化课的教学必须为学生的专业服务,所以在校本教材的选用和取舍方面,如何能够更好的和专业结合,为学生专业学习服务,是地理校本教材开发中面临的重要考验,也是其他文化课校本教研的一个重心。第三,根据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与兴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力求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给学生提供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这还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和教研水平,大胆创新,挖掘身边的自然资源,克服各种困难,加大校本教材研究的力度。五、地理校本教材开发的前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校本教材的开发刚起步,如何有效地为地方和学校开发课程资源,使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在各地形成不同的特色,为专业服务,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服务,推进我国课程多样化建设的步伐,这些问题将摆在我们的面前,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教师虽然从理念上、操作上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经验,但要想实验成功,使课改方案能顺利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还有待于在今后工作中大胆探索。我们教师要成为职业实践者,不断开发和更新自己的课程内容,开发新的教学案例,分析学生普遍的和特殊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共同为新课程改革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陈旭远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王少非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调研报告》 《全球教育展望》2002第5期   崔允郭《校本课程开发的困惑与思考》     《教学与管理》2000年第6期   张水宜《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文章:《乡土教材:从民间走向官方视野》 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      《校本教研与反馈会议》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员  周卫《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挑战与对策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杨 进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