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心得)之高中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心得)之高中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地理论文之高中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 高中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要]:本文以新课程基本理念和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就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进行了研究与实践。阐述了高中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高中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双主体性以及高中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应体现的基础性、应用性、地方性、时代性等特征。[关键词]:探究式课堂教学、双主体性、基础性、应用性、地方性、时代性 构建高中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既是新课程基本理念的要求,也是实现三维课标的最佳途径。新课程基本理念和建构主义理论是实施高中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个体发展情况,把教学内容进行拆分、细化,并以多样化的载体形式(资料、视频、图片、实物等)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将教学内容问题化。以提出问题开始,解答问题结束,中间是生生探究、师生探究的过程。在课型组织方式上,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学生发展状况和课程目标等因素,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型,如:合作探究式、自主探究式、辩论式、访谈式……‎ 等等。当然,也可将多种形式综合使用,关键是看能否有利于标准内容的完成。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可以发展学生提出地理问题、获取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和回答地理问题的地理技能、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思想。1.高中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可概括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推理——验证假设,归纳概括——总结反思,进一步提高。就地理教学而言,可侧重于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运用引导—发现—探索—归纳方法进行教学。在地理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冒险精神、开拓能力和批判精神。下面是高中地理必修三《工业化与城市化》一节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展示】通过图片从感性上认识珠三角的变化。 【思考】变化的原因? 激发兴趣 活动1 【引导】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探究】推动珠三角城市化进程的动力是什么? 由表及里 由近及远 由浅入深 合作、 探究、 分享 ‎ ‎ 【组织】探究珠三角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措施,小组之间交流研究成果。 【探究】小组成员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探究出珠三角地区出现的问题和对策措施。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分享】小组成员在各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研究结果,并对其他成员的研究结果进行评价,完善研究结果。 【展示】各大组派代表分享各自研究结果,其他组成员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价。  师生共享 【引导】教师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学生分享。 【提升】学生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   拓展应用 【应用】厚街镇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学以致用 2.高中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双主体性课堂教学的双主体性既保证教师在教学方向上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性,使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实现三维课程目标。⑴教师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组织、引导的主体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定位,不仅是一个观念问题,更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我们既要意识到“教师永远不能代替学生学”、“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了学生的学”‎ ‎,避免搞“一言堂”、唱“独角戏”;又不能矫枉过正,做甩手掌柜,“满山放羊”,使课堂教学偏离课程目标。教师应该把握教学的方向,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①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热情的“发动机”。鉴于农村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学情状况,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师能否激发出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饱满的学习热情,是决定一堂地理课成功与否的前提。为此,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要有饱满的教学激情,以情动情;其二,要用贴近学生生活、生动鲜活的案例来教学;其三,要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其四,要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    ②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架”。农村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一学生)的地理学习素质较低,自主学习能力尚未形成。教师要进行“支架式”教学,为学生的学提供“支架”,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为此,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指导学生制定地理学习规划,加强学法指导;其二,为课堂教学设计“学案”,提供学习程序;其三,优化设问,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体验,由渐入深、由近及远、层层推进。③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编剧”和“导演”‎ ‎。课程标准虽然给出了内容和活动建议,但是过于精炼,需要进行解读和案例佐证。教材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对课标的解读,但随着学生学情的差异性,教材的针对性有时被大大削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课标,分析教材,并在结合学生实情的基础上重组教学内容,必要时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增删;同时,要精心设计和调控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程序,以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和知识的生成。⑵学生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学习、探究的主体    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是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使得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正在发生渐进式变化。“把课堂还给学生”是课改专家和一线教师都认可的一个观点,但在教学实践上如何实现这一点,真正实现学生的教学主体性,是一个需要长期探讨的问题。对此,我们的看法是:①更新观念,建立新的教学观。在过去的教学观念中,教师以自我为中心,过多地关注于教师的教和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和得,往往老师讲得又多又辛苦,收效却甚低,可谓是“广种薄收”,这在农村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表现尤为明显,并且这种困境会随着新的评价形式的实施而加剧。因此,我们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到关注学生的学和得上。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围绕着学生的学和得来设计、组织教学,不要总是想把教材上的内容走一个过场。②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使用学案。学案(或“讲学稿”)是立足于学生主体式学习的一种“支架式”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把知识准备、问题探究、重难点内容、拓展延伸等教学设计通过学案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知识生成。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使用学案有以下优势:可以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教师把时间投入到问题探究环节,优化教学结构;利于发挥集体备课的力量,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操作性强,易于实施;……‎ 等等。在教学实践中也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高中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要体现“四性”(1)探究式课堂教学要体现基础性鉴于珠三角农村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的实情,教师在构建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其基础性,不能为了盲目追求能力提升而使用难度较大的探究问题,我们经常发现有教师把别人的优秀教学设计中的问题照搬下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时却发生了“冷场”,经过反思才发现是问题不适合学生,所以探究问题的设计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一般情况应该遵循宜小不宜大、宜细不宜粗、宜近不宜远、宜新不宜老的设计原则。(2)探究式课堂教学要体现实用性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用性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是课标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使地理知识与身边的问题结合起来,通过探究赋予地理知识生命力。为此,我们专门收集、组合了相关的问题,并形成主题资源形式,利于在课堂教学中随时调用。如:邮票中的地理问题、诗歌中的地理问题、其他学科中的地理问题、新闻时事中的地理问题、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照片中的地理问题……等等。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通过邮票探究地域文化,通过诗歌、古文探究锋面天气,通过新闻探究全球变化、产业调整,通过旅游照片探究地质构造,通过旧城改造时学校旁的工业用地变为居住用地探究地租理论……‎ 等等,受到了学生的极大欢迎,课堂气氛活跃,探究积极。(3)探究式课堂教学要体现地方性学生对出现或发生在身边的地理现象和问题的关注程度明显要比其他地方高,所以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体现地方特色,在探究问题的的选择上应遵循由近及远的原则。现代地理学越来越关注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的问题,而珠三角地区又处于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许多与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相关的地理现象和问题都能在本地区找到案例。如自然地理中的“气候及气象灾害(以台风为例)、地形与农业生产(以珠三角与水稻种植业、基塘农业为业)、河流与交通、海域与海洋环境保护……等等”;人文地理中的“珠三角的混合农业与三高农业、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与产业升级问题、珠三角新兴工业发展模式、珠三角城市化进程及城市问题、珠三角民工潮与人口问题、珠三角交通状况与汽车产业、珠三角经济腾飞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只要稍加留意,我们总能找到有较强说服力的地方性教学材料,并使课堂内外的探究活动成为可能。    (4)探究式课堂教学要体现时代性探究问题的设计在时间上应具有时代特征,因为根据学生学习心理特征,他们总是较易对新的事物发生兴趣,因此选择近期出现或发生的地理现象和问题能较明显吸引学生的关注,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好奇心。同时,与不断出现、变化的地理现象和问题相比,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往往较为迟缓。故此,地理教师应该把探究问题的选择作为主题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一部分工作来进行,及时更新、补充更富时代性和说服力的探究问题。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