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心得)之实施开放式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班主任(心得)之实施开放式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班主任论文之实施开放式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 论文摘要:我们知道,思维始于问题的发现,创新能力恰寓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所以,注重问题的开放性,进行开放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关键词:开放  创新语文课堂教学虽已摒弃了“满堂灌”的陋习,但“师授生受”‎ 的问答式仍然存在。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智力发展受到严重的束缚,从根本上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情感和尊严,更谈不上创新。改变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烦琐的死记硬背、沉重的课业负担现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实施开放式教学,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一、正视学生个体差异,开放语文教学目标,使知识和能力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改革过去的语文教学目标结构,确立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新型目标结构,是实施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开放教学目标,也就是要灵活反映教学大纲的要求与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遵循基础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既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所规定和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又有适合于学生个体差异的能力发展目标,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不同的需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在自己的基础上获得创新和发展,使他们获得更多更广的知识,得到更大的创新发展。二、改革传统教材,开放教学内容,使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仍存在远离儿童生活实际的倾向,教师的教学活动仍局限于课本教学的范围。教学中大多采取的是“就题解题”“抱着教材转”的做法,很难兼顾到课外,兼顾到学生的生活,更谈不上根据培养创新精神的需要科学选择与合理改革了。因此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我国科学技术普及、发展,社会经济、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需求。开放教学内容,首先要正确认识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学语文的目的绝不仅仅是让学生会读会写就行,而是,还包括参与思维活动的其它成分,如观察、分析、比较、猜测、知觉等等。其次,开放教学内容要正确处理好现有的教材。教师不应将教材看成是凝固不变的,应该可以灵活地驾驭、正确处理。第一,与学生学业实际水平联系,对教材进行删减增补工作。第二,与迅速发展的新科技联系,及时吸收适合于学生接受的新科技成果。第三,将学生已有的各科知识互相联系,建立较为完善、统一的综合课程体系。另外,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有好奇、求知欲。教学中,不可唯教科书为教学标准,不一味地迷信教材、迷信权威、迷信教师,鼓励学生从教材中“挑刺”—挑教材中确实有误的内容之刺,挑教材中有可争论求异之刺。更可挑教师讲解有误、有异议之刺,这样学生才能不断地向教材、向教师、向权威提出疑问,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说有创意的话,写出有创意的文章。三、拓展教学时空,开放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 ‎ 是特殊的认识与特殊实践辨证统一的活动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开放式语文教学,强调为学生拓展学习的空间,创建广阔的自主创新的学习环境。1、开放学习空间,创建良好学习环境。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作为班级“特殊”的一员参加学生的活动,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坚持每一个正常的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通过适当的教育取得创造性的成绩。教师还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图书馆、文化站、科学宫、博物馆;走出教室,走向田野、工厂。从而大大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创新。2、开放思维空间,培养好学深思的习惯。 学生学习的目的,不能仅仅满足于对教材内容的掌握,还要为他们提供积极思维的广阔舞台。杨振宁教授说:“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点工程’”。“优秀的学生并不在于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优秀的思维方式”‎ ‎。而创新思维可以说是优秀思维方式的精品。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从教材、组合、构造、功能、形态等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去扩散思维,从多种途径中探求知识的奥妙,真正培养思维的创造性。所以我们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想问、敢问、愿问。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看法,尊重他们的思考权利,鼓励他们展开思想碰撞,发表富有创造性的观点,努力使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的学习氛围。特别是鼓励学生不断生疑,大胆发问,养成对问题、新知识的求知欲,以及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既要学会又要会学,让课堂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另一方面,要留给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留出空间让他们想象。3、开放教学时间,延伸教学内容。开放性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应受时间的限制,它表现在教学环节、教学步骤上。一节课的过程,在内容方面必然与以往的旧知识、旧经验相联系,更与以后的新知识、新经验相联系。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的新知识再去追求更多的相关知识,教师有意识使学生在一节课结束时仍保留着对知识探求的欲望,留给学生继续思考创新的内容。四、提供课外活动条件,开放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创新教育的第一要素是全体性。要求尊重全体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当主角,采取教师启发引导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教学中,教师不能固守一种方法模式,要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针对学生学习水平、学习速度等差异,组织个人、小组、班级等多种学习形式,强调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度,老师要为他们提供各种外显的自主参与活动的条件,使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活动。五、转换教师角色,开放师生关系,营造师生交往的良好氛围。“如何把握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问题”一直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长期以来,教师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缺乏正确的把握,课堂上往往教师的“主导”变成“主宰”。教学中,师生的地位应该是相互平等的,他们都是课堂教学中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则是学的主体。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认识,充分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在课堂上唱“‎ 主角”,不断激活学生的心理活动因素,让他们在毫无心理障碍的情况下进行知识的传递、接受和反馈。要坚持课堂教学中的“无错”原则。    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正确的角色定位。教师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学生走向教材,不断地给予学生新内容,让学生有新的发现,进行新的开掘,着重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同时,教师是演员,又是学习活动的咨询者、合作者。师生是平等的伙伴关系,也可称作合作关系。通过一系列的师生间、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平等、自主、和谐的学习交往的氛围中学会动脑,敢于提问,达到个体与群体的协调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思维的积极性。六、淡化分数意识,开放教学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是分数。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心理学博士阿莫纳什维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儿童不需要分数,学生积极性不需要分数,儿童的个性、儿童的全面发展不需要分数。”开放的语文教学评价应取消对学生心理、自我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的不利因素——分数。教师该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角度,采取观察、作业批改、专题汇报、个案调查、实际操作等多样有效的评价手段,采取参与性评价、交互性评价、差异性评价、多元性评价等方法,注重听取学生、家长意见、社会反应,以获取更为仔细实际全面的反馈,只要他们在某些方面有特长都必须给予肯定。特别是学有创见的学生,更应对其学习给予很高的评价。评价内容要强调“淡化分数”意识,实行“等级+评语”‎ 的评价;评价方法上重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将知识评价和能力评价融为一体,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标准。总之,我们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目标,用创新教育观念全面审视传统语文教育的目标、内容、过程和方式,实施开放式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