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6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班主任(心得)之构建班级管理的激励机制
班主任论文之构建班级管理的激励机制 一、班级管理激励机制的实质 班级管理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班级管理的效能体现为人的发展。因而,班级管理的过程实质上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而引导人的行为活动的过程。在人的行为活动过程中,是否给予激励,其行为活动的表现及效果大为不同。因而,现代的班级管理需要构建一套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使之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进而产生积极的行为活动。 激励机制的构建,应该以人的行为活动的一般规律为依据。行为科学的研究揭示了人的行为活动的一般规律,认为人的需要和动机引发人的行为,人的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当目标实现以后,原有的需要得到满足,新的需要随之产生,如此周而复始,延续不断。所谓激励实际就是处理好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借助外部的一些因素或措施作为吸引力或推动力(刺激变量),激发个体的需要和动机调动其积极性(机体变量),从而使个体产生积极的行为活动(反应变量)。显而易见,我们探讨班级管理的激励机制,关键就是在有效地调控刺激变量上做文章,也就是建立一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序且有效的激励要素及措施。 二、班级管理激励机制的意义 构建激励机制体现的是变传统的专制型管理思想为现代的民主型的管理思想。这种管理思想指导下的管理实践,是把学生置于班级管理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服从,而是主动地参与,因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近景意义而言,构建并实施激励机制,从一个侧面进一步完善现代班级的管理机制,促进班级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提高班级管理的效能。通过激励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班级充满勃勃生机,成为一个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集体。这已为实践所证实。 就远景意义而言,通过激励机制,学生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等现代观念逐渐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得到锻炼,进而使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个性品质得到发展,而这一切正是现代社会的人才素质的最基本内容,对学生未来发展有深远意义。对此怎样估计也不过分。 三、班级管理激励机制的构成要素及其实施 (一)需要激励 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是人的行为的原动力,因而需要激励在激励机制中是第一个要素。据多年的观察研究,学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需要,在班级管理上我们应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来激发其积极性。 1.归属需要。学生总是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个群体。有些归属需要的满足似乎是自然而然的,如班、组的归属,这没有激励作用;有些归属需要的满足则要经过主观努力,如团、队组织的归属,某些活动小组的归属,这就具有了激励作用。我带的班上的班级文学社效果较好,多篇习作发表,因之许多学生申请加入,文学社就把德智体全面发展作为入社的前提条件,从而激发了成员全方位努力的积极性,个个品学兼优。 2.情感需要。学生情感需要一般指向两个方面,一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怀和喜爱,一是希望得到同学的温暖和友谊。这两个方面情感需要的满足可以极大地唤发出积极性。我带的班上一名女生的父亲因意外事故不幸去世。师生一同不仅在精神上给她极大的安慰扶助,还纷纷解囊给予资助。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友谊、集体的温暖成为无穷的激励力量,使这名女生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取得可喜的成绩。 3.自尊需要。学生的自尊心都是很敏感很强烈的。我们应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一名自尊心很强的学生在一次谈话中说:老师,我保证我们宿舍几个人都考上重点校。过后,在一个适当场合我贴在他耳边悄悄说:你知道老师们听了你那天的话怎么看吗?老师们说,就他自己不能保自己。这一句悄悄话激发了他为维护自尊而拼搏的行动,虽然还没到毕业见分晓的时候,却已更见长进。 4.成就需要。成就需要是一种内在推动力量,推动着学生奋发努力。每个学生都有成就需要,但强弱不同,因而推动力大小不同。心理学家洛厄尔以学生为被试的研究表明,成就需要强的被试,在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而成就需要弱的被试进步就不明显。这就要求班主任应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成就需要。我班上有个学生各方面原来不错,却一度全面滑坡。经谈心了解到他的思想根源是:反正我也到不了上游,就这样了。我深入浅出地给他讲了人的大脑用进废退、人的学业不进则退的道理,最后说,你就“哪样”了?你究意该哪样,全看你自己了!这样强化了他的成就需要,他又拼搏向上了,被同学们评为阶段性拼搏状态最佳者之一,学业成绩也大幅度上升。 5.发展需要。马斯洛说,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就学生而言,还是称为“发展需要”为妥。因为他们尚未成人,其全部行为活动的意义在于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这种需要,他们都希望在集体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潜能,使自己不断成长。这正是班级管理者可以最广泛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根源。 (二)目标激励 需要引发的行为活动总要指向一定目标。期望理论认为,人只有在预期自己的行动有助于达到某一目标的情况下,他的行动才会得到充分的激励,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激发力量=目标价值×期望概率。 式中,激发力量是个体愿为达到目标而努力的程度,目标价值是个体对所要达到的目标的重视程度,期望概率是个体对行为活动能够导致目标结果的可能性的估计。这一公式表明:一个人把目标价值看得越重,估计实现的概率越高,被激励的程度就越强。这为班级管理中目标激励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班主任应善于引导学生制定目标,使班级目标形成由小目标到大目标,由近景目标到远景目标的目标系统。我带的班,总是先引导学生制定“班级口号”作为班级目标,然后把这个总目标分解为不同学期的层次目标,再把学期目标分解为德、智、体等方面,最后引导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制定本学期的目标。这样,班级共同目标就转化成了学生的个人目标,这就使学生对目标有了足够的重视而且有了清晰而具体的把握,从而也就增强了目标的激励力量。 在引导学生制定目标时,一方面要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有崇高的远景目标;另一方面应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确定近景目标,不要盲目攀高,以更好地发挥目标激励的作用。 (三)参与激励 参与就是要求每个成员贡献出自己的经验、意见和办法,一起协商、切磋,以便做出最佳决策。人的本性是倾向于自主的,都有一种自己管理自己生活、学习、工作的愿望。这已为科学研究及管理实践所证实。中学时代正值人走向独立、自主的时期,参与意识尤为强烈。因而应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班级管理,使之由消极的被管理者变成积极的管理者。在实践中我着重从两个方面来发挥参与的激励作用。一方面尽最大可能让班级成员来实际管理各方面的工作,如实行学生干部轮换制,组建各种班级工作活动小组等,另一方面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决策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如“班级足球队章程”、“班级读课外书公约”等都是这样产生的。由于学生参与了班级管理,强化了主人翁精神,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四)竞争激励 在班级管理中竞争是客观存在的。应该强调的是班主任在实施管理中,既要看到管理的对象是一个一个的学生个体,更要看到管理的对象是一个学生群体,应该“既见树木更见森林”。这样,就会自觉地把群体中成员间的相互作用化为激励要素,其中较突出的是把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化为重要的激励要素。从而,不仅激发学生个体的积极性,而且激发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在班级中多搞些小群体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活动,从而使班级管理有更高的效能。 班级管理中竞争激励的实施应注意几个原则。一是公平性原则,应防止任何不合理因素包括班主任的偏袒等因素的干扰。二是全员性原则,班级中学生的竞争不应只是少数拔尖“选手”的竞争,而应该是全员参与,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不同层次上都来竞争。比如只发“学习优秀奖”对大多数学生就没有激励作用,而发“学习进步奖” 则对任何水平的学生都有激励作用。三是发展性原则,就是使每个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这与第二个原则密切相关。 (五)评价激励 有人以两组学生为被试进行心算作业实验,对第一组只告诉他们尽量做好;对第二组则不断对他们做的结果做出评价。结果表明,第二组比每一组成绩好了16.5%。这告诉我们,评价,作为一种信息反馈,对学生的行为活动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班级管理中,评价多种多样,口头的与书面的,语言的和非语言的,定期的和随机的,等等。总的说运用评价激励时应注意几点。一是注意评价的及时性。评价作为一种强化刺激,及时给予才有激励效能,学生学期初的一个好行为,班主任到期末才提出表扬,其强化激励作用几乎是零。因此,应特别注意多运用随机性的评价。二是注意评价的具体性。心理学家佩奇把70多个班的学生被试,每班分为三组,第一组只给甲、乙、丙、丁的等级评价,无评语,第二组除评定等级外还给予顺应评语,即按学生特点给予适当矫正和相应的好评,第三组除评定等级外给予特定评语,即每个等级的评语是事先规定的。结果表明,顺应评语激励作用最大(该组被试进步最大),特定评语次之,只给等级无评语最差。这提示我们给学生的评价应该有针对性,应是具体而生动的,不能满足于等级式的抽象而枯燥的评价。三是注意评价的肯定性。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公开表扬使学生成绩进步了的占87.5%,反而退步的只有0.15%;公开的挖苦使学生成绩进步了的占11.9%,反而退步的却占65.1%。这清楚地告诉我们,表扬、奖励等肯定性评价比批评、惩罚等否定性评价好得多。第一位班主任都不可能不用否定性评价,但每一位睿智的班主任都是善于多做肯定性评价的。四是注意评价的艺术性。一提到艺术性似乎很难把握,其实也有规律可循。比如,一项以学业成绩为内容的实验表明,私下责难使66.3%的人有所进步,仅10.7%的人有所退步,而公开挖苦之后进步的仅占11.9%,退步的却占65.1%。看来,否定性评价不是不可以,关键是要讲点艺术性。在这一点我是尝到甜头的,私下的批评往往使学生容易接受教导矫正行为,事半功倍。再如,奖品是在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中发给学生,还是悄悄塞给学生了事?方式的高下之间也显出艺术性。又如,有时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会胜过一火车的说教,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这里也有个评价的艺术性问题。 这里想顺便说一句,对学生的操行评语也应充分看到其激励功能,从而使评语也体现出具体性、肯定性和艺术性,把评语与鉴定区别开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