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工法的编写与申报全解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施工工法的编写与申报全解

施工工法编写与申报大纲(一) 一、引言 二、工法的综述 1. 工法的起源 2. 我国推行工法的历史背景 3. 我国工法发展的三个阶段 4. 我国工法制度的完善 5. 工法的定义 6. 工法的特征 7. 工法的划分 8. 工法的作用 三、工法的选题 1. 选题原则 2. 选题步骤 3. 选题注意事项 施工工法编写与申报大纲(二) 四、工法的编写要点 1. 前言 2. 工法特点 3. 适用范围 4. 工艺原理 5.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6. 材料与设备 7. 质量控制 8. 安全措施 9. 环保措施 10. 效益分析 11. 应用实例 五、工法编写的语言结构与文本要求 六、工法编写注意事项汇总 七、工法编写的十大误区 工法是我们企业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的体现,也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通俗的说它具有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效率、降低工程成本这几个特点。对公司是一个技术的积累,工法形成以后可以大大简化我们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专项方案的准备工作。近几年公司也很重视工法申报,集团给我们下达的完成指标也是逐年增加,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工法进行系统性的认识和学习。 其次,近几年我们成功申请了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包括我们的特级企业资质升级,都离不开工法的申报。 一、工法的综述: 1. 工法的起源 “工法”一词起源于日本。其含义是建造建筑物的施工方法或建造方法。它是针对某一工程结构,某一分部、分项工程,某一材料、设备,的施工方法。“工法”主要包含:施工技术、工艺流程、验收标准、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措施、安全措施、环境保护与节能降耗等方面的内容。 2. 我国推行工法的历史背景 1984 年我国在云南修建鲁布革水电站工程,该工程是我国第一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实行国际招标的大型工程项目。经过竞标,工程由日本大成建设公司以低于标底 43% 的价格中标。当时的工程标底价格为 1.496 亿元,日本大成建设公司中标价格为 8463 万元。“大成”采用公司特有的“工法”,如隧洞施工采用的 《 圆形全断面一次开挖法 》 ,混凝土拌制采用的 《 分次投料搅拌工法 》 等,使隧洞建造达到了工程质量好、用工用料省、工程造价低的显著效果,创造了工程施工的世界一流水平。其中隧洞施工采用的 《 圆形全断面一次开挖法 》 彻底改变了当时我国输水隧洞的传统做法。圆形全断面一次掘进,每延米即可少挖石方,又可少用等量的混凝土回填。在当时就可节省工程费用约 228 万元 输水隧洞圆形全断面开挖工法,施工中采用钻爆法合理布孔、毫秒雷管、光面爆破、清渣、喷锚支护等一系列适用技术,减少隧洞超挖量,从而减少隧洞衬砌混凝土的用量。累计节约工程施工费用约 1230 万元。大成”公司凭借上述的两项施工方法,就节约工程造价 2 千万元左右,显示出了推广应用先进“工法”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和作用。“大成”公司的出色表现,使得当时的中央领导和有关部委,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学习“大成”的先进管理和工法经验。由此,揭开了我国施工企业建立和推行工法制度的序幕。当时引起了国内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思考,被称之为“鲁布革冲击”。 3 、我国工法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 1984 年至 1989 年,为工法学习与宣传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学习与宣传“鲁布革水电站”工程的管理经验与先进的工法经验。 第二阶段:从 1990 年至 1996 年,为我国工法试行阶段。这一阶段我国的建筑业通过学习积累,总结出了诸如“模板施工成套技术”、“大直径灌注桩施工成套技术”“模板施工成套技术”、“大直径灌注桩施工成套技术”等,类似于“工法”的“施工成套技术”,赋予了“工法”以新的内涵,并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工法管理制度。 第三阶段:从 1996 年至今,为我国工法迅速发展阶段。特别是 1996 年 《 建筑施工企业工法管理办法 》 的出台,有力地激发了施工企业和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编写与实施工法的积极性,焕发出了很大的编写施工工法的主动性与热情,几乎每年都有一大批施工工法出台,数量逐年上升。 1999 年全国共申报 111 项工法评审通过 62 项, 2001 年全国共申报 102 项工法评审通过 61 项, 2003 年全国共申报 136 项工法评审通过 83 项, 2005 年全国共申报 232 项工法评审通过 120 项, 2005 年全国共申报 232 项工法评审通过 120 项, 2007 年全国共申报 840 项工法评审通过 348 项升级版 20 项, 2009 年全国共申报 1694 项工法评审通过 360 项升级版 57 项上表列出了 1999 年到 2009 年国家级工法的企业申报数量与评审通过数量。可以看出 2007 年后,申报数量成倍增加,而评审通过数量变化不大,显而易见今后的竞争将非常激烈。 原“建设部”自 1989 年开始,在全国施工企业实行工法管理,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施工企业的重视和认识程度也在逐年提高。许多企业还建立了工法管理制度,如中建总公司、中铁、中交、上海建工集团、北京建工、中石油、宝冶等,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工法开发、编写和应用的产、学、研体系,为企业带来了明显的效益。有些工法已成为企业竞争的有力武器,比如:中铁四局的 《 汽车试验场混凝土双曲线路面施工工法 》 在完成了上海大众汽车试验场工程后又接到了上海赛车场 F1 主赛道工程。 4. 我国工法制度的完善 我国工法制度也经历了三次改变。 1989 年,原“建设部”出台了 《 施工企业实行工法制度的试行管理办法 》 。 1996 年,原“建设部”将原 《 办法 》 修订成为 《 建筑施工企业工法管理办法 》 (建筑 【1996】163 号)。 2005 年,原“建设部”再次修订该 《 办法 》 ,发布了 《 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 》 (建质 【2005】145 号)。从施工工法、到建筑施工工法、再到工程建工法,名称的不断演变,反映了我们对工法管理的范围与内容也在发生着更新变化。 5. 工法的定义 在 《 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 》 文件中,工法的定义是这样阐述的。 工法是以工程为对象,(不能脱离工程范围)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把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相结合,经过工程实践而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 (这里要注意必须是先进的技术这点很重要,申报国家级工法时候还需要科技查新机构出具查新检索报告,证实我们所申报的工法是否国内领先。以上几点原则缺一不可,省级工法与国家及工法都是按照上述条件来判定,首先我们先把定义吃透,对于我们进行下一步编写就相对容易些。我们申报的工法能否通过评审,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工法是否满足上述定义里的要求)。 6. 工法的特征 第一、工法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工程建设施工。它来自工程实践,并从中总结出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施工规律,然后又回到施工实践中去应用,为工程建设服务。编制工法不是目的,应用 — 提升 — 在应用才是编制工法的目的。 第二、工法的核心是工艺技术,而不是材料、设备,也不是组织管理。材料设备的准备和组织管理方案的选定都是为了保证实现核心工艺的必要手段。 第三、工法的对象,有针对建筑群或单位工程的,也有针对分部或分项工程的。虽说有大小之分,但所有的工法都是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总结出来的施工经验,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而且是一个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的、整体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 第四、工法必须符合国家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标准、规范,必须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保证达到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7. 工法的划分 我们所说的工法是指工程建设工法,依据 《 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 》 (建质 【2005】145 号)文件,工法分为房屋建筑工程、土木工程和工业安装工程三个类别。工法的分级是国家级(一级)、省(部)级(二级)和企业级(三级)。主要是根据工法的关键核心技术所达到的先进程度和所创造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大小来确定的。其中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有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为国家级工法;关键技术达到省(部)级先进水平,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为省(部)级工法;关键技术达到本企业先进水平,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为企业级工法。要评审认定为国家级工法的必须先已公布为省(部)级工法;要评审认定为省(部)级工法的,必须先已公布为企业级工法。 8. 工法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企业的技术积累。通过编写工法可以对企业的管理和技术经验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总结,形成企业的管理和技术财富,有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使我们不仅会干还善于总结、提炼。 第二、有利于加强企业的技术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第三、工法对内可作为组织施工和普及技术教育的工具性文件,对外有利于工程项目的投标竞争。 第四、企业的工法体系形成后,可以大大简化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施工方案的准备工作,也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竞争。 第五、是企业新 “ 特级资质 ” 要求的需要。 第六、是工程各类创优评奖的必备条件。 第七、有利于个人的职称评级。 三、工法的选题 1 、选题原则 ( 1 )通过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形成有实用价值、带有规律性的、新的,先进施工工艺技术,尽量选用成熟的施工技术。 ( 2 )在原有成熟的工法和技术水平上,开发新的工法和技术。 ( 3 )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而形成的,新的施工工法。 ( 4 )对专利、发明的总结。 2 、选题步骤 ( 1 )以工程的重点和难点为切入点进行选题。 ( 2 )通过排查类似工法为切入点进行选题。 ( 3 )以关键技术主题研究为切入点进行选题。 3 、选题注意事项 ( 1 )切忌选题重复。别人已经使用了的工艺名称就不要再用了,如果内容跟以前工法差不多换一个名称最终还是会被淘汰。 ( 2 )针对性要强,要针对工程的特点或难点。 ( 3 )题目宜定在“点”,不宜定在“面”。工法的题目要能反映出工法所要阐述的工艺内容。例如“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施工工法”标题,就可以清楚地了解该工法的工艺是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如果要取名叫“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法”就显得面大了。 ( 4 )题目应以工艺为主题,切忌不要以项目名称为主题。 ( 5 )所选项目应为该工法的核心要点,具有先进性、适用性和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等特点。题目应仔细推敲,命名贴切,抓住核心工艺特征和最适用的工程对象,充分反映工法特色。 ( 6 )所选项目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筛选,开发总结企业独特的施工工艺,或企业特殊工程的施工技术,表明工法是先进技术与科学管理结合的产物。 ( 7 )所选项目应在广泛收集现有的施工工法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创新点和特点进行开发,是创新性的工法,或是类似工法的延伸和发展。 ( 8 )有科研前景、有效益:所选项目内容应较系统完整、技术含量高、推广应用前景广、环境保护作用良好、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最好能与科研项目相结合,使其有理论、有实践,内容丰富,有科研成果作后盾。 ( 9 )便于推广:所选项目应可操作性强,便于普及和推广应用。 工法的选题是非常重要一环节,选题选好了基本就成功了一半,甚至一多半,工法文本编制再好,选题不行也会直接被淘汰,我们集团内部的工法审核也很严格,对于一般技术没有什么先进性可言的也会直接被淘汰。所以我们拿到一个工法题目的时候首先要充分的了解我们这个课题是否是同行业中广泛应用过的一个技术。 工法的工程对象可以是建设项目的单项、单位、分部、分项工程或一个关键工序。所以,在总结施工经验编写工法时,不受工法大小的限制,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法项目。我们今年所申报的体外束张拉施工工法是去年我们申报城市大跨经钢箱梁施工工法衍生出来的一个工法,并且评审是同一个专家,最终也到了评审专家的认可,通过这个事情就提示我们选题时不受工法大小的限制,举个列子将来我们的地下连续墙施工工法可以衍生出液压抓斗的、泥浆制备的、或者在成槽技术上做点文章等等)。 四、工法编写要点: 1 、前言 上例中前言原文明没有简洁的体现出立项原因,关键技术研究等情况。而且位于北京建国门外这些内容跟我们前面讲到前言里包括的内容没有任何关系。我们看修改后,近年来。。。。直接切入主题,立项原因是什么,应用情况等等一目了然。 上例中原文提出用量比例较大是多大?劳动量和工期节省是节省多少? 2 、工法特点 工法特点应包括:工法在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上的特点。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较,在工期、质量、安全、造价等,在技术、经济、效能等方面具有的先进性和新颖性。 工法特点编写中最常见的问题是:特点模糊。工法的特点是指施工特点,不是产品性能说明书。 《 整体式爬架配合翻模高墩施工工法 》 工法特点 采用整体式爬架配合翻模的型式能很好地符合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工程的技术要求,结构自重轻受力合理。 整体式爬架制作、安装简单,提升速度快,能避开露出塔身部分导管对爬架提升的影响,保证导管位置准确,提升导向易于控制,拆除简单安全,翻模施工模板安装校正准确速度快,节段间错台容易控制,模板易于维修加固。 工艺流程清晰,易于施工人员掌握,能保证安全和质量,施工进度快。 第一条没有体现出他的使用功能和施工方法的特点。第三条工艺流程很明显不属于特点范围。 工法特点例 1 工法特点例 2 : 《 真空管井复合降水技术施工工法 》 特点 1 、真空管井复合降水技术,在成熟的管井降水系统基础上增加一套真空 系统,即将原有管井结构增加密封措施,外部连接真空泵。通过真空泵在管井内形成的负压加速抽排地下水,同时真空负压还能对渗透性差的粘性土层中的地下水产生作用力,疏干该类型地下水。真空系统与管井降水系统是两套相对独立的系统,抽水泵与真空泵可以独立启动,有效节能。 2 、真空管井复合降水工法,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设备简单,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容易控制,施工成本低,能够有效的缩短工期、提高土建工程建设安全性,基于其诸多优点,该工法势必在地铁建设工程、深大基坑及各类隧道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上述工法特点叙述就较为全面、准确、一目了然,并没有对真空泵产品进行过多的叙述,而且把施工方法的特点、工期、质量、效益等表述的很清楚。 3 适用范围 工法适用范围应说明:最适宜采用本工法的工程对象或者工程部位,某些工法还应规定最佳的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 适用范围编写中最常见的问题是:范围不明确。这里的范围是指工法的适用范围,不能夸大其词。(通俗一点来讲就是要说明什么性质的工程,什么样的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和环保要求方面编写) 第一条和第三条范围面就比较广了,修改以后就表达的比较准确。 《 整体式爬架配合翻模高墩施工工法 》 适用范围 适用于大型斜拉桥索塔的施工; 适用于桥梁高墩墩身的施工; 适用于工期紧、质量和安全要求高的工程施工; 第一条和第三条显然表达不合理,不是所有的大型斜拉桥索塔施工都适用这个工法,也不是所有工期紧的要求高的工程都是用此工法 适用范围例 1 适用范围例 2 《 真空管井复合降水技术施工工法 》 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各类地下工程、基坑工程的降水工程,适用土层主要为填土、粉土、粘性土、砂土及粘性土 ( 或粉土 ) 与砂土交互地层,尤其对渗透性较差(渗透系数 K<0.5m/d )、有层间滞水、界面残留水地层的地下水,疏干作用明显。 该工法适用范围的叙述中,对该工法的适用范围叙述的比较准确,而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4. 工艺原理 工艺原理应包括:工法工艺核心部分(关键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并着重说明关键技术的理论基础,以及关键技术的施工主要过程的阐述。 5.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是工法的核心重要内容。应该按照工艺发生的顺序或者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编制工艺流程,并在操作要点中分别加以描述。对于使用文字不容易表达清楚的内容,要附以必要的图表。 工艺流程要重点讲清工艺过程,并讲清工序间的衔接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关键所在。工艺流程最好采用流程图来描述给人一种一目了然通俗易懂的感觉。对于构件、材料或机具使用上的差异而引起的流程变化,都应当交代清楚。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编写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工艺流程与操作要点不对应。 6 、材料与设备 ( 1 )材料:说明本工法所使用的主要材料的规格、主要技术指标以及质量要求等。对于已有质量及验收标准的材料,应该列出该标准的编号与名称,同时给出主要技术指标。对于还没有质量及验收标准的材料以及初次使用的新型建筑材料,还应提供相应的检验与验收方法。 ( 2 )机具设备:说明实施工法所必需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工具、仪器等的名称、型号、性能以及合理的配置数量。通常采用列表的方法。对于动力设备还应标出电源电压与电机功率。合理的配置数量以一个最佳劳动组合作为计算单位。 7. 质量控制 工法必须遵照执行的国家、地方(行业)标准、规范名称和检验方法,并指出工法在现行标准、规范中未规定的质量要求,并要列出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质量要求,以及达到工程质量目标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 质量控制编写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没有说明执行标准。有些工法的质量要求可依据现行国家、地区、行业的标准、规范规定执行,有些工法由于采用的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国家现行的标准、规范中末规定质量要求。因此,在这类工法中,质量要求应注明依据的是国际通用标准,国外标准,还是某个科研机构、某个生产厂家的试行标准,使工法应用单位能够明确本工法的质量要求,使质量控制有参照依据。质量控制的误区是完全照抄规范。 8. 安全措施 安全措施编写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安全措施不周全。例如缺少“季节性的施工安全措施”而且这里特别注意的事操作要点中涉及的安全操作要纳入我们的安全措施里面去。 9. 环保措施 环保措施编写中最常见的问题是:环保措施不全面,只从文明施工上体现。 10. 效益分析 效益分析编写中最常见的问题是: 效益分析太片面。功法之所以要推广是因为他技术先进,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我们在工法的效益分析中往往只注意成本效益的分析而忽略了工期效益,质量效益的分析。其实有些工法要推广的技术前期成本投入并不低,然而他带来的工期效益,质量效益,安全效益,环保效益等综合效益却很高。因此我们不能认为前期成本投入过高的工法就不是一篇好工法,更加不能认为这类高技术含量的工法,在效益分析上没有可比性,这样会走入效益分析片面性的一个误区。 11. 应用实例 一项成熟的工法,一般应有二个以上工程实例 ( 已成为成熟的先进工法,因特殊情况未能及时推广的可适当放宽 ) 。应用实例编写当中常出现的问题是应用实例只有一例,或者干脆写成工程概况,还有针对性差。 上述应用实例中没有说明工程的应用时间、地点、开竣工日期等而且一张照片也不能反映出工程的具体情况。 五、功法编写的语言结构与文本要求 ( 1 )语言结构 第一、使用无人称的叙事方式 第二、禁止使用一切官话、套话、废话 第三、使用准确的科技语言,不要使用模糊的文学性语言。 第四、引用规范规程时,要列出规范或者规程的名称全称和编号,不可以省略。 第五、不用宣传广告语言以及品牌名称。 第六、外文的译名或者外文的缩写名要注明原文。 第七、严格程度的用词要准确,如“必须”“严禁”,“应”“不应”等。 第八、文字简练准确、通俗易懂,杜绝模棱两可的或多重理解。 第九、采用科技词汇,避免口语方言。名词、术语、物理量代号准确。同一个术语或者符号应该始终表达一个概念。文字叙述当中,不用符号和代号代替文字说明。 第十、文本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阐述连贯,逻辑性强。要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顺序和内在规律进行描述,避免出现因果倒置和次序混乱。 另外,图名、表名、公式、表栏标题不宜用标点符号。表中的文字之间可以用标点符号,但最后一句结束处不用标点符号。 “ 节 ” 或 “ 条 ” 后如果仅有一个题目,则题目的后面不用标点符号。 ( 2 )文本要求 第一、工法内容要完整,工法名称应当与内容贴切,直观反映出工法特色。 第二、工法题目层次要求。 工法名称: 完成单位名称: 主要完成人: 第三、工法文本格式采用国家工程建设标准格式进行编排。 工法的叙述层次按照章、节、条、款、项五个层次依次排列。“章”是工法的主要单元,“章”的编号后是“章”的题目,“章”的题目是工法所含 11 部分的题目;“条”是工法的基本单元。 编号说明图如下: 工法中的表格、插图应有名称,图、表的使用要与文字描述相互呼应,图、表的编号以条文的编号为基础。如一个条文中有多个图或表时,可以在条号后加图、表的顺序号 , 例如图 1.1.1-1, 图 1.1.1-2… 。插图要符合制图标准。 工法中的公式编号与图、表的编号方法一致,以条为基础。公式要居中。格式举例如下: A=Q/B×100% ( 1.1.1-1 )式中 A— 安全事故频率; B— 报告期平均职工人数; Q— 报告期发生安全事故人数; 第四、工法文稿中的单位要采用法定计量单位,统一用符号表示,如 m 、 m2 、 m3 、 kg 、 d 、 h 等。专业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 , 如使用专用术语应加注解。 第五、文稿统一使用 A4 纸打印,稿面整洁,图字清晰,无错字、漏字 六、工法编写注意事项汇总 第一、严格按规定的顺序编写,层次要分明。 第二、用词用句要准确、规范;语言要精练,言简意阂。 第三、图文并茂,语言表达不清的,要由示意图表达。 第四、结合本工法的内容阐述,如材料与设备、安全、质量,重点写 与普通工法不同的部分。质量,重点写与普通工法不同的部分。 第五、效益分析要实事求是,要有可信性,不要无限扩大。 第六、应用实例要简单明了,主要是证明该工法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第七、格式要按标准格式编排,表格、公式、图都按规定制作,并与文字描述一致。 第八、计量单位按国家标准计量单位。 第九、工法与施工组织设计的关系 第十、工法与施工方案的关系 工法与施工方案都是针对施工中的技术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但是工法是工程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施工规律性的综合体现,在施工之后形成,而施工方案来自过去工程的实践经验,一般产生在新的工程施工之前。施工方案经过工程实践之后,也可以总结形成工法。 第十一、工法与工艺标准、操作规程的关系 工法和工艺标准、操作规程虽然都属于企业标准,但服务层次却完全不同。工艺标准、操作规程主要是操作者必须遵守的工艺程序、作业要点与质量标准,是施工技术员向工人班组作技术交底的内容。而工法是针对单位工程,分部或分项工程的含有工艺技术、机具设备、质量标准以及技术经济指标等整体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是项目经理用来作技术管理的内容。 第十二、工法与技术专利的关系工法编写时可能会遇到保密技术方面的内容,在工法公开发表时作者可以巧妙地予以回避,使读者较轮廓地了解工法的大致内容,但不一定能真正掌握核心的机密。有的工法包含的技术专利,编写时可直接写明专利号。 七、工法编写的十大误区 1 、 工法与技术总结概念混淆 工法是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一定的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由于工法具有技术先进、提高工效、降低成本、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施工安全等特点,经过专家评审可分为国家级工法、省级工法、企业级工法。因此,工法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实用性、适用性。 技术总结是企业对项目施工技术和技术管理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总结,是一种编写形式多样化的文件。它主要针对工程实例中某项技术设计、材料应用、工艺改进、质量整改等问题进行归纳,作为企业自身施工管理经验的积累和交流。因此,技术总结对外只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和借鉴性。 2 、选题不具时效性 工法要反映企业施工技术水平的先进性,使其科技成果具有推广意义,了解自身企业目前掌握的施工技术在同行业中的先进程度是十分重要的。已在各施工企业中广泛应用的成熟技术不是一个好的工法编制选题,因此,工法编制选题应具有时效性。 3 、前言冗长,不精练 工法的前言是概述工法的形成过程和关键技术的审定及获奖情况。因此,前言用语要准确规范,文字要言简意赅,切忌词语冗长,更不能将工程概况全部写入前言。 4 、此特点非彼特点 工法内容的第二条“特点”是指本工法在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上的特点。换句话说,采用本工法施工较以往传统施工方法上的优点。不能将工法中涉及的材料、构件的特性理解为工法的特点,更不能理解为要向大家介绍你这篇工法的写作特点。 5 、此特点非彼特点 工法内容的第二条“特点”是指本工法在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上的特点。换句话说,采用本工法施工较以往传统施工方法上的优点。不能将工法中涉及的材料、构件的特性理解为工法的特点,更不能理解为要向大家介绍你这篇工法的写作特点。 6 、工艺流程与操作要点不对应 工艺流程是施工操作的顺序,在工法编制中一般用流程图表示。因此,操作要点一定要对应流程图中施工顺序进行详细地阐释。不能流程图中提到的施工步骤在操作要点中没有解释,也不能把操作要点中需要说明的问题在流程图中没有反映。 7 、材料说明不全面 为保证工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工法中涉及的有关“材料”的指标数据一定要严谨、准确。在介绍工法“材料”内容时,如工法使用的是新型材料,则除了材料规格、主要技术指标、外观要求等,还应提供相应的检验检测方法。 8 、质量要求不明确 有些工法的质量要求可依据现行国家、地区、行业的标准、规范规定执行,有些工法由于采用的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国家现行的标准、规范中末规定质量要求,因此在这类工法中质量要求应注明依据的是国际通用标准、国外标准,还是某科研机构、某生产厂家的试行标准,使工法应用单位明确本工法的质量要求,使质量控制有参照依据。 9 、效益分析片面性 工法之所以要推广是因为它的技术先进,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在工法的效益分析中,人们往往只注意成本效益的分析而忽略了工期效益、质量效益的分析。其实,有些工法要推广的技术前期成本投入并不低,然而它带来的工期效益、质量效益、安全效益、环保效益等综合效益却很高。因此,我们不能认为前期成本投入高的工法就不是一篇好工法,更不能认为这类高技术含量的工法在效益分析上没有可比性,这样会走入效益分析片面性的误区。 10 、书面文字是工法表达的唯一方式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工法编制工作也进入新的阶段,传统的书面文字、表格、图片已不再是工法表达的唯一方式。运用声像技术、多媒体技术、声像文字混合技术可以提高工法的表达效果,使其更直观、更真实、更易懂。 汇报完毕 谢谢大家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