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2 (5)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2 (5)

- 1 -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 理科数学(七)(21) 本试题卷共 8 页,23 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 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 A 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 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 2B 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 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全集  1,2,3,4U  ,若  1,3A  ,  3B  ,则   U UA B痧 等于( ) A. 1,2 B. 1,4 C. 2,3 D. 2,4 2.已知复数 z 满足  3 4i 3 4iz    , z 为 z 的共轭复数,则 z  ( ) A.1 B. 2 C. 3 D. 4 3.如果数据 1x , 2x ,…, nx 的平均数为 x ,方差为 28 ,则 15 2x  , 25 2x  ,…,5 2nx  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 ) A. 2,8x B. 25 2,8x  C. 25 2,25 8x   D. 2,25 8x  4.《九章算术》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女子善织,日增等尺,七日共织二十八尺, 第二日、第五日、第八日所织之和为十五尺,则第十日所织尺数为( ) - 2 - A.9 B.10 C.11 D.12 5.已知 0.41.9a  , 0.4log 1.9b  , 1.90.4c  ,则( ) A. a b c  B. b c a  C. a c b  D. c a b  6.如图,在圆心角为直角的扇形 O A B 区域中, M , N 分别为OA,OB 的中点, 在 M ,N 两点处各有一个通信基站,其信号的覆盖范围分别为以OA,OB 为直径 的圆,在扇形 O A B 内随机取一点,则能够同时收到两个基站信号的概率是( ) A. 21  B. 1 1 2   C. 42   D. 1  7.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2 3 B.1 C. 4 3 D. 8 3 8.已知函数   20172017 logxf x    2 1 2017 3xx x     ,则关于 x 的不等式    1 2 6f x f x   的解集为( ) A. ,1 B. 1, C. 1,2 D. 1,4 9.在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中,若输入的 2s  ,输出的 2018s  ,则判断框内可以 填入的条件是( ) - 3 - A. 9i  B. 10i≤ C. 10i≥ D. 11i≥ 10.已知关于 x 的方程  sin sin 2x x m       在区间 0,2 上有两个根 1 2,x x , 且 1 2x x ≥ ,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A. 5,1 B. 5,1  C. 1, 5 D. 0,1 11.已知  f x 是函数  f x 的导函数,且对任意的实数 x 都有      e 2 3xf x x f x    (e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  0 1f  ,若不等式   0f x k  的解集中恰有两个整数,则实数 k 的取值范围是( ) A. 2 1 ,0e     B. 2 1 ,0e     C. 2 1 ,0e     D. 2 1 ,0e     12.已知椭圆 2 2 15 y x  与抛物线 2x ay 有相同的焦点 F ,O 为原点,点 P 是抛物 线准线上一动点,点 A 在抛物线上,且 4AF  ,则 PA PO 的最小值为( ) A.2 13 B.4 2 C.3 13 D.4 6 第Ⅱ卷 本 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2)~(2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 - 4 - 13.已知变量 ,x y 满足约束条件 1 0 3 1 0 1 0 x y x y x y            ,则 2 3z x y  的最大值为 ___________. 14.有甲、乙、丙、丁四位歌手参加比赛,其中只有一位获奖,有人走访了四位 歌手,甲说:“我没有获奖”,乙说:“是丙获奖”,丙说:“是丁获奖”,丁说:“我 没有获奖”.在以上问题中只有一人回答正确,根据以上的判断,获奖的歌手是 __________. 15.在面积为 2 的平行四边形 A B C D 中,点 P 为直线 A D 上的动点,则 2 PB PC BC   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 16.已知 a ,b , c 是锐角 ABC△ 的内角 A , B ,C 所对的边, 3b  ,且满足 2 cos cosc a B Ab   ,则 a 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设正项等比数列 na , 4 81a  ,且 2a , 3a 的等差中项为  1 2 3 2 a a . (1)求数列 na 的通项公式; (2)若 3 2 1logn nb a  ,数列 nb 的前 n 项和为 nS ,数列 nc 满足 1 4 1n n c S   , nT 为数 列 nc 的前 n 项和,求 nT . - 5 - 18.某省高中男生身高统计调查数据显示:全省100000 名男生的身高服从正态分 布  170.5 16N , ,现从某校高三年级男生中随机抽取50名测量身高,测量发现被测 学生身高全部介于157.5cm 和187.5cm 之间,将测量结果按如下方式分成 6 组:第 一组[157.6 162.5), ,第二组 162.5 167.5, ,…,第六组 182.5 187.5, ,下图是按照 上述分组方法得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1)求该学校高三年级男生的平均身高; (2)求这50名男生中身高在177.5cm 以上(含177.5cm )的人数; (3)从这50名男生中身高在177.5cm 以上(含177.5cm )的人中任意抽取 2 人,该 2 中身高排名(从高到低)在全省前1 3 0 名的人数记为 ,求 的数学期望. (附:参考数据:若 服从正态分布  2N  , ,则 ( ) 0.6826P        ≤ , ( 2 2 ) 0.9544P        ≤ , ( 3 3 ) 0.9974P        ≤ .) - 6 - 19.棱台 1 1 1 1ABCD A B C D 的三视图与直观图如图所示. (1)求证:平面 1 1ACC A  平面 1 1BDD B ; (2)在线段 1DD 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C Q 与平面 1 1BDD B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2 6 9 ?若存在,指出点Q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0.已知椭圆 2 2 2 2: 1( 0)x yE a ba b     的离心率为 1 2 ,圆 2 2 2: ( 0)O x y r r   与 x 轴 交于点 M 、N ,P 为椭圆 E 上的动点, 2PM PN a  , PMN△ 面积最大值为 3 . (1)求圆O 与椭圆 E 的方程; (2)圆O 的切线 l 交椭圆于点 A B、 ,求 AB 的取值范围. - 7 - 21.已知定义在区间 0, 上的函数    1 ln 11 xf x txx     0t  . (1)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若不等式  e 2 0f x   恒成立,求 t 的取值范围. - 8 - 请考生在 22、23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2.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 为极点, 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已知直线 l 的 极坐标方程为 2 sin 3 06         ,曲线C 的参数方程是 2cos 2sin x y      ( 为参数). (1)求直线 l 和曲线C 的普通方程; (2)直线 l 与 x 轴交于点 P ,与曲线C 交于 A , B 两点,求 PA PB . 23.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   1 2018f x x   . (1)解关于 x 的不等式   2018f x x  ; (2)若     24 3 4 1f a f a     ,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 9 -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 理科数学(七)答案(21)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 1.D 2.A 3.C 4.B 5.C 6.B 7.C 8.A 9.D 10.D 11.C 12.A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 13.4 14.甲 15. 2 3 16.3,2 3 .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答案】(1) 3n na  ;(2) 2 1n nT n   . 【解析】(1)设等比数列 na 的公比为  0q q  , 由题意,得   3 4 1 2 1 1 1 1 81 3 a a q a q a q a a q         ,········3 分 解得 1 3 3 a q      ,········5 分 所以 1 1 3n n na a q   .········6 分 (2)由(1)得 2 1 3log 3 2 1n nb n   ,········7 分    1 21 2 1 2 2 n n n nn b bS n        ,········9 分 ∴ 2 1 1 1 1 4 1 2 2 1 2 1nc n n n         ,········10 分 ∴ 1 1 1 1 1 112 3 3 5 2 1 2 1 2 1n nT n n 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分 18.【答案】(1)1715cm. ;(2)10 人;(3) 1E  . - 10 - 【解析】(1)由直方图可知该校高三年级男生平均身高为 160 0.1 165 0.2 170 0.3 175 0.2 180 0.1 185 0.1 171.5cm            .·····3 分 (2)由频率分布直方图知,后两组频率为 0.2 ,人数为 0.2 50 10  ,即这50名男生 身高在177.5cm 以上(含177.5cm )的人数为10人.········5 分 (3)∵ (170.5 3 4 170.5 3 4) 0.9974P      ≤ , ∴   1 0.9974182.5 0.00132P   ≥ ,而 0.0013 100000 130  ,·····6 分 所以全省前1 3 0 名的身高在182.5cm 以上(含182.5cm ),这50人中182.5cm 以上(含 182.5cm )的有 5 人.········7 分 随机变量 可取 0 ,1 , 2 ,········8 分 于是   2 5 2 10 10 20 45 9 Cp C      ,   1 1 5 5 2 10 25 51 45 9 C CP C     ,   2 5 2 10 10 22 45 9 CP C      ;·11 分 ∴ 2 5 20 1 2 19 9 9E        .········12 分 19.【答案】(1)见解析;(2)点Q在 1DD 的中点位置,理由见解析. 【解析】(1)根据三视图可知 1AA  平面 A B C D , A B C D 为正方形, 所以 A C B D .········1 分 因为 B D  平面 A B C D ,所以 1AA BD ,········2 分 又因为 1AA AC A ,所以 B D  平面 1 1ACC A .········4 分 因为 B D  平面 1 1BDD B ,所以平面 1 1ACC A  平面 1 1BDD B .········5 分 (2)以 A 为坐标原点, AB , AD , 1AA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 y , z 轴建立空间直 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根据三视图可知 A B C D 为边长为 2 的正方形, 1 1 1 1A B C D 为边长为 1 的正方形, - 11 - 1AA  平面 A B C D ,且 1 1AA  . 所以  1 1,0,1B ,  1 0,1,1D ,  2,0,0B ,  0,2,0D ,  2,2,0C . 因为Q在 1DD 上,所以可设  1 0 1DQ DD   ≤ ≤ . 因为  1 0, 1,1DD   , 所以 1AQ AD DQ AD DD             0,2,0 0, 1,1 0,2 ,       . 所以  0,2 ,Q   ,········7 分  2, ,CQ     .········8 分 设平面 1 1BDD B 的法向量为  , ,x y zn , 根据        1 , , 2,2,0 00, , , 0, 1,1 00 x y zBD x y zDD                  n n , 令 1x  ,可得 1y z  ,所以  1,1,1n .········9 分 设C Q 与平面 1 1BDD B 所成的角为 , 所以 sin cos , CQ CQ CQ            n n n    2 2 22 2 2 2 6 93 4 23 2                . 所以 1 2   ,即点Q在 1DD 的中点位置.········12 分 20.【答案】(1)圆O 的方程为 2 2 1x y  ,椭圆 E 的方程为 2 2 14 3 x y  ;(2) 4 63 3       , . 【解析】(1)由题意得 2 2 1 2 c a be a a    ,解得: 3 2b a ①········1 分 因为 2PM PN a  ,所以,点 M N、 为椭圆的焦点,所以, 2 2 21 4r c a  ;···2 分 设  0 0,P x y ,则 0b y b   ,所以 0 0 1 2PMNS r y a y  △ ,当 0y b 时,  max 1 32PMNS ab △ ,代入①解得 2a  ,所以 3b  , 1c  ,········4 分 所以,圆O 的方程为 2 2 1x y  ,椭圆 E 的方程为 2 2 14 3 x y  .········5 分 - 12 - (2)①当直线 l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 y kx m  ,  1 1,A x kx m ,  2 2,B x kx m , 因为直线 l 与圆相切,所以 2 1 1 m k   ,即 2 21m k  , 联立 2 2 1 4 3 x y y kx m       ,消去 y 可得 2 2 24 3 8 4 12 0k x kmx m     ,    2 2 248 4 3 48 3 2 0k m k       , 1 2 2 8 4 3 kmx x k     , 2 1 2 2 4 12 4 3 mx x k   ,···7 分   2 222 2 1 2 1 2 2 4 31 4 4 3 1 4 3 k mAB k x x x x k k               2 2 2 2 2 2 3 1 3 13 34 3 1 3 2 4 4 4 4 34 3 4 k kk k k k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2 1 1 1 13 3316 23 44 kk             ;········9 分 令 2 1 3 4 t k   ,则 2 1 40 3 3 4 t k    ≤ ,所以 21 13 316 2AB t t     , 40 3t  , 所以  213 4 416AB t     ,所以 4 63 3AB ≤ .········10 分 ②当直线 l 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l 的方程为 1x   ,解得 3 31, , 1, , 32 2A B AB           ,····11 分 综上, AB 的取值范围是 4 63 3       , .········12 分 21.【答案】(1)见解析;(2) 1, . 【解析】(1)         2 2 2 2 2 11 1 1 t tx tf x txx x tx         ,·······1 分 - 13 - ①当 2t≥ 时,  f x ≥0 .即  f x 是 0, 上的增函数.·······3 分 ②当0 2t  时,      2 2 2 1 1 t tt x xt tf x x tx              ,令   0f x  得 2 tx t  , 则  f x 的增区间为 2 ,t t       ,减区间为 20, t t      .·······5 分 (2)由不等式  e 2 0f x  ≥ ,  0,x  恒成立,得不等式   ln 2f x ≥ ,  0,x  恒 成立. ①当 2t≥ 时,由(1)知  f x 是 0, 上的增函数,    min 0 1 ln 2f x f      , 即当 2t≥ 时,不等式   ln 2f x ≥ ,  0,x  恒成立.·······7 分 ②当0 2t  时, 20, tx t      ,   0f x  , 2 ,tx t       ,   0f x  .···8 分 令 2 t ut   ,则 0u  , 2 2 1t u   .        2 min 1 2ln 1 ln 11 uf x f u u uu           ,·······9 分 要使不等式   ln 2f x ≥ ,  0,x  恒成立, 只要    21 2ln 1 ln 1 ln 21 u u uu      ≥ . 令      21 2ln 1 ln 1 ln 21 ug u u uu       ,  0,u  .      2 22 2 2 2 2 2 2 01 1 11 1 u u ug u u u uu u           .  g u 是 0, 上的减函数,又  1 0g  ,    0 1g u g ≥ ,则0 1u ≤ ,即 2 1t t  ≤ ,解得 1t≥ ,故1 2t ≤ ,····11 分 综合①,②得 1t≥ ,即t 的取值范围是 1, .·······12 分 请考生在 22、23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2.【答案】(1)C 的普通方程为 2 2 4x y  , l 的普通方程为 3 3 0x y   ; - 14 - (2)3 3 . 【解析】(1) 2 sin 3 06         , 化为 3 sin cos 3 0      ,即l 的普通方程为 3 3 0x y   , 2cos 2sin x y        消去 ,得C 的普通方程为 2 2 4x y  .········5 分 (2)在 3 3 0x y   中,令 0y  得  3,0P , ∵ 3 3k   ,∴倾斜角 5 6   , ∴ l 的参数方程可设为 53 cos 6 50 sin 6 x t y t       ,即 33 2 1 2 x t y t         , 代入 2 2 4x y  得 2 3 3 5 0t t   , 7 0   ,∴方程有两解, 1 2 3 3t t  , 1 2 5 0t t   ,∴ 1t , 2t 同号, 1 2PA PB t t   1 2 3 3t t   .········10 分 23.【答案】(1) 1| 2x x    ;(2) 2 6, . 【解析】(1)   2018f x x  可化为 1x x  ,所以 2 21x x  , 所以 1 2x  ,所以所求不等式的解集为 1| 2x x    .········5 分 (2)因为函数   1 2018f x x   在 1  , 上单调递增, 4 3 1a    , 24 1 1a   ≥ ,     24 3 4 1f a f a     . 所以  24 3 4 1a a     , 所以  4 1 4 2 0a a     ,所以 4 2a   ,所以 2 6a  . 即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2 6, .········10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