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精品导学案:人教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4单元第6课方山子传大铁椎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精品导学案:人教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4单元第6课方山子传大铁椎传

- 1 - 第 6 课 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 四季轮回,春秋变换,那些宗庙祠堂里文官武将的石像,失却了当年的文质彬彬或威严 勇猛,在改朝换代的时光中一脸漠然。历史风化了他们的容颜,模糊甚至抹平了他们的姓名, 却将那些瞬间的绽放永久地雕刻在一代代人的心上…… 苏 轼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李定等人诬以诗文诽谤新法,下狱治罪,九死一生。后 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对一向胸怀大志,希望做出一番事业的苏轼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 沉重的打击。因此,他对方山子的“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的遭遇,特别有感触。写 方山子,实际上是自悲不遇。但他以诗文遇祸,不便直言,于是才隐约其辞,语多深婉。从 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折射。 大铁椎 《大铁椎传》属于所谓“布衣独行士”传。传主姓名无考,就用他的兵器“大铁椎”来 代替。传文主体部分采用传中特定人物的视点,叙写传主之非常相貌、诡秘行动、搏斗场面, 活现一位隐身民间的豪侠形象,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致。作者魏禧是清代散文家,具有强烈 的民族气节,曾经从事反清复明活动。此文作为其传记文记录中独具特色的一篇,寄寓着作 者的追求与感慨,让人“观其文,想其人德”。 1.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加点字 读音 闾.里 lǘ 健啖.客 dàn 矍.然 jué 言讫. qì 慥. zào 人马仆.地 pū 铁椎. chuí 2.识通假 (1)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 阳:通“佯”,假装 (2)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扣:通“叩”,询问 3.解多义 谓 因谓.之方山子 叫,称呼,动词 自谓.一世豪士 认为,动词 - 2 - 而 俯而.不答 连词,表修饰 方耸而.高 连词,表并列 过 故尝与过.宋将军 访问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经过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过失,错误 4.辨活用 (1)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宗,引申为尊奉 (2)余既耸然异.之 异: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认为……很奇怪 (3)见方山子从.两骑 从:使动用法,使……跟从,带着 (4)不冠.不袜. 冠、袜:名词活用为动词,戴帽子、穿袜子 (5)故仇.我 仇: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仇 (6)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 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让……痛快 5.分古今 然终不遇.. 古义:不被赏识,得不到重用。 今义:没有遇到。 此岂古方山冠之 遗像..乎 古义:遗留下来的样子。 今义:死者生前的相片或画像。 而妻子..奴婢皆有 自得之意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使从事..于其间 古义:任职。 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 6.明句式 (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判断句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判断句 (3)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省略句 (4)何为而在此 宾语前置句 (5)鹊起于前 介宾短语后置句 (6)宋,怀庆青华镇人 判断句 (7)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省略句 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 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 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崇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愤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 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点评:这几句点明全文主旨,即方山子是“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的“光、黄间 隐人”,这一主旨就是全篇的内在思想,全文以此成为一个连贯的整体。先介绍方山子的身 份——隐士,然后按照少、壮、晚的时间顺序,叙述他的主要经历,使读者对其有一个整体 - 3 - 印象。 2.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 译文:宋将军(害怕得)不敢大声出气观看这场恶战,吓得两腿发抖,几乎从堡垒上掉 下来。 点评:威名远扬的宋将军“屏息”“股栗欲堕”的反应,从侧面写出了这场决斗之凶险 惨烈、天昏地暗、惊心动魄,同时也形象地印证了大铁椎的知人之明,表现了大铁椎的非凡 气概和“奋椎左右击”势不可挡的神威。 阅读《大铁椎传》全文,探究塑造大铁椎这一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和主观意图。 提示:清初重要古文家魏禧是颇有民族气节的。他早年举家迁居,起先是为逃避明末战 乱,求得一方净土,后来则为反清复明。隐居期间,专攻经史,著述颇丰,尤以古文成就最 高。其为人与为文一样,豪放得开,潇洒得起。魏禧广交隐逸之士、明朝遗民,又筹集活动 经费,只因他终生不忘复明大业。 大铁椎是他心目中的“力士”,是能干大事的真正英雄,他极为敬佩。然而由大铁椎身 怀绝技而终不能为世所用,回头来看自己的蹉跎人生,难免心生哀戚。作者借评论大铁椎来 抒发自己的真挚情怀。总之,作者神化大铁椎,美化大铁椎,以极大的热情淋漓尽致地刻画 大铁椎胆识过人、豪放坦诚、威武深沉的形象,就是要在大铁椎这个终生蹉跎、难酬壮志的 人物身上寄寓自己真挚深沉的人生感慨。 刻画逼真 形象丰满 ——《大铁椎传》赏析 《大铁椎传》的作者善于运用人物描写手法,绘形绘声地刻画了大铁椎磊落光明、来去 无踪的侠客行径。 文章开始,作者用简笔勾勒出主人公大铁椎“异”的种种表现。从食量、容貌、使用的 武器、对武器的态度、言谈以及初来乍到时的装束、夜半时分的诡秘行动等方面写出其“异”。 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作者通过人物的简洁话语展示出大铁椎寡言爽快的性格,如“吾去矣”一语,文中出现 了三次。第一次是表示大铁椎的独来独往、行踪飘忽,第二次是突出大铁椎的自视甚高、重 义尚节,第三次是突出其武功高强、行动快捷。 作者善用衬托手法,突出了大铁椎的豪侠之气。旷野决斗便是作者精心描写的惊心动魄、 以寡敌众的一场厮杀,它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大铁椎的威武雄姿。作者先以“鸡鸣月落,星光 照旷野,百步见人”的阴森环境渲染肃杀的气氛,烘托大铁椎从容上阵、沉着应战的姿态; 再以豪贼的人员之众、来势汹汹从侧面反衬大铁椎“大呼挥椎”的非凡气概。文章一开始, 作者着力刻画宋将军雄健、受人崇拜的形象,但其后面对强敌时则两腿颤抖,十分惊恐。相 反,大铁椎在面对强敌时则态度从容,英勇无比。作者以先扬后抑的手法描写宋将军,以先 抑后扬的手法描写大铁椎,更突出了大铁椎的形象。 课文还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使人物形象鲜明多姿。 作者善于从多个角度刻画大铁椎这个侠士形象,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逼真的刻画, 使形象呼之欲出,丰满多姿,深入人心。 一、语基落实 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驰骋.(chěng) 当.世(dānɡ) 冠.服(guān) B.著.帽(zhuó) 谪.居(zhé) 矍.然(jù) C.奴婢.(bì) 萧.然(xiāo) 园宅.(zhái) D.两骑.(jì) 精悍.(hàn) 垢.污(gòu) - 4 - 解析:B 项,“矍”应读“jué”。 答案:B 2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 B.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 C.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D.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解析:A 项,“著”通“着”。B 项,“有”通“又”。D 项,“见”通“现”。 答案:C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 B.环堵..萧然 环堵:环绕房屋的院墙。 C.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使酒:因酒使性。 D.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阳狂:假装疯癫。 解析:B 项,环堵:不是指院墙,而是指四墙,指屋中。 答案:B 4.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 ②人民少而.禽兽多 B.①余既耸然.异之 ②他植者则不然. C.①晚乃遁于.光、黄间 ②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①呼余宿其.家 ②其.皆出于此乎 解析:A 项,“而”均为连词,表并列。B 项,“然”,①为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②为代词,这样。C 项,“于”,①为介词,在;②为介词,比。D 项,“其”,①为代词, 他的;②为副词,大概,表推测。 答案:A 二、阅读理解 阅读文本,完成第 5~9 题。 大铁椎传 魏 禧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 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 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 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 “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 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 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 - 5 - 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 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 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 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 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座上有健啖..客 健啖:健谈。 B.引.之长丈许 引:拉开。 C.方期.我决斗某所 期:约会。 D.宋将军故自负.. 自负:自以为很有本事。 解析:A 项,健啖:这里指饭量很大。健,善于。啖,吃。 答案:A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但观之.,慎弗声 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 B.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 以.蓝手巾裹头 C.众贼环而.进 子灿寐而.醒 D.贼能且.众 且.欲观客所为 解析:D 项,且:连词,表并列,而且、并且。A 项,之:代词,指战斗/助词,没有实 在意义。B 项,连词,因为/介词,用。C 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又。 答案:D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大铁椎“神勇绝技”的一组是( )。 ①尘滚滚东向驰去。②饮食拱揖不暂去。③吾数击杀响马贼。④工技击……人以其雄健。 ⑤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⑥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③⑤⑥ 解析:②写其铁椎不离身的习惯;④写宋将军。 答案:D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正文开头部分,有意布设了一个又一个迷魂阵,简笔勾勒出主人公大铁椎“异” 的种种表现。 B.“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这是画龙点睛之笔,说明作者胸怀大志,身 怀绝技,但不为社会所用。 C.“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的环境描写,渲染了阴森肃杀的气氛,烘托出 大铁椎从容上阵、沉着应战的姿态。 D.作者以极大的热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大铁椎胆识过人、豪放坦诚、威武深沉的形象, 就是要在其身上寄寓自己真挚深沉的人生感慨。 解析:B 项,“作者”应为“大铁椎”。 答案:B 9.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 (2)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 参考答案:(1)(他)很少跟别人说话,说话像楚地的口音。 (2)那伙强盗向前包围上来,客人奋力挥舞铁椎左右猛击,强盗们连人带马向前倒在地 - 6 - 上,三十多人被杀死。 一、阅读理解(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5 题。 卖酒者传 魏 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量 酌之,曰:“毋盗瓶中酒,受主翁笞也。”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平事不得 决,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 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②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 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③。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 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 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 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术者谈五行④,决卖酒者宜死。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舍主毕至,曰:“吾往买若田宅, 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曰:“汝贷 金若干,子母若干矣。”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及 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 去。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 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注:①平事:评议事情。②子母:利息和本金。③责券:求取借据。④谈五行:以五行 之术测算命运。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诸君何为数.聚饮 数:多次,屡次。 B.事连吾侪.. 吾侪:我辈。 C.能偿者捐.其息 捐:舍弃。 D.贫者立.券还之 立:订立。 解析:D 项,“立”应为“立即”的意思。 答案:D 11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 何忧为.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 客偿博所.负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C. 若中心愿之.乎 非曰能之.,愿学焉 D. 至夜分,乃.散去 众既寝盛,乃.相与为约 - 7 - 解析:A 项,助词,常用于句末,表诘问。B 项,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 人或事物、地方。C 项,代词,这样。D 项,前一个“乃”为副词,表示两事顺承相同,“才”; 后一个“乃”为副词,表示时间的紧相衔接,“就”。 答案:D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卖酒者乐善好施的一组是(3 分)( )。 ①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②吾侪保甲贷乙金 ③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④且大饮啖,酬吾金也 ⑤尽取所偿负还之 ⑥置酒,召所买田舍主毕至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解析:②不是卖酒者的行为。④是客人抱怨的话。可排除有②④的选项。 答案:C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做生意时诚信厚道、热心助人,他的良好品格赢 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 B.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为甲、乙二人的借贷官司所牵连,卖酒者急人所急,为 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 C.在术者断决的死期将至之时,卖酒者神情自若地处理自己的后事,他尽量让利于债务 人,使他们将来免受债务困扰,表现了良好的德行风范和心理素质。 D.本文构思新颖,不落俗套,作者没有着力叙述卖酒者如何经营谋生,发家致富,而是 突出写他为人排忧解难,以表现他慷慨助人、乐善好施的长者风范。 解析:B 项,“为甲、乙二人的借贷官司所牵连”错了。“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 “将”应翻译为“将要”。此项把未然当做已然,理解有误。 答案:B 1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3 分) (2)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4 分) (3)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3 分) 参考答案:(1)天气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 (2)卖酒者聚集众多亲戚朋友,整治棺材,更换服装等待死亡。 (3)卖酒者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二、表达交流(8 分,每小题 4 分) 15. 根据下面语境,回答问题。 小张原计划星期六晚上 7:00 到程老师家学钢琴,不料星期五下午突然肚子剧痛,同学 小李送小张去第三医院,经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应立即动手术,急需预交手术费 2 000 元。小 张委托小李分别给自己的妈妈和钢琴老师打电话。请根据语境,简明扼要地写出小李的电话 内容。 (1)小李给小张妈妈打电话: (2)小李给程老师打电话: 答案示例:(1)阿姨,我是小张的同学。她(或“他”)今天下午突然肚子剧痛,经第 三医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应立即动手术。请您带好预交手术费 2 000 元,到第三医院。 (2)程老师,我是小张的同学。她(或“他”)今天下午突然肚子剧痛,经第三医院诊 断为急性阑尾炎,应立即动手术。明天晚上她(或“他”)不能到您那里学钢琴了,具体学 琴时间小张出院后再与您联系。 16. 根据下面的要求,补写句子。 祖辈传承下来的名言,我们信手拈来,用起来得心应手。有一些名言,原意被误解了, 而且一直在误解、误用。比如孔子的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多年来被理解为“老 百姓只可以被统治和支使,不可以让他们懂知识、有文化”。这样的翻译和理解与孔孟之道 “有教无类”的宗旨大相径庭。究其原因,是我们理解时把句读搞错了。孔子这句话的正确 断句应该是:_______________。“句读”理顺了,意思也就明确了:_________________。 (1)断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用“/”断句)(2 分) (2)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 8 - 参考答案:(1)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或者: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2)老百姓能够受使唤,就任由他们去做;不能够受使唤,就使他们受教育。 独具匠心的布局 《方山子传》仅仅三百几十个字,写的是作者老友陈季常的大半生。篇幅如此之短,事 情也不过是几个生活小片段,然而人物形象却跃然纸上,须眉毕现。作者将几个生活小片段 组织成为一个艺术整体,仿佛信笔拈来,不事雕琢,但却又是经纬错综,有机地交织在一起, 秩序井然,仿佛天衣无缝。在结构上布局巧妙,独辟蹊径,颇具艺术匠心。 一线贯串,不离主旨。 文章貌似杂乱无章,实际上却形散而神不散,处处不离主旨,仿佛一线穿珠。开头一段 写方山子是“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的“光、黄间隐人”,就把主旨提出来了。然后, 以这个主旨为一根连续不断的链条,逐层写下去:写作者同方山子偶然相遇于岐亭,写出其 “隐人”的情态和生活,紧扣主旨;然后回写作者同方山子十九年前在岐山相遇,射猎论兵, 以见其当年豪爽气概,同样紧扣主旨;接着补叙方山子出身于富贵之家却不贪图富贵,仍然 紧扣主旨;结尾写到方山子是“阳狂垢污”的“异人”,又回到主旨上来。它以方山子的 “隐”和“异”结构全篇,将一些看似零零星星的贝壳珠粒,穿缀成为闪光的色彩斑驳的项 链。 变化多端,舒卷自如。 《方山子传》这篇散文的结构特点是“多变”。全篇以内在的思想线为结构的主要线索, 时间和空间顺序为外在情节线。开头一段内,按照陈季常的少、壮、晚叙述,是按照时间顺 序。第二段从时间来说,紧接头段的“晚”;从空间来说,叙述共同的立足点——岐亭。第 三段立足于岐亭,以“独念”二字一转,回忆陈少时情景以及十九年前在岐山的相遇,这是 倒叙。但从“今几日耳”又一转,仍然回到此时此地——在岐亭相遇的时间、地点中来。第 四段写陈不贪图富贵,这是插叙。结尾又回到原立足点上来,耐人寻味地结束全篇,收到所 谓“作不凡语,余波荡漾”(《古文观止》评注)的效果。时、空顺序,交错穿插;顺写、倒 写、插写,起落转换,变化多姿,似云行水流,如山石曲折。这自可看出作者结构艺术的超 人之处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