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19~2020 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一年级调研考试 语文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O.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新闻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3 年圆梦,福建晋江水流进金门 本报讯(记者刘益清吴洪刘深魁)“来水了!来水了!”5 日上午,随着来自福建晋江、穿 越约 28 公里陆海输水管道的碧水,在金门田埔水库喷涌而入,3000 多名围观的当地民众欢呼 雀跃。 “金门缺水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这是金门发展史上的一件大喜事!”专程赶到晋江龙 湖观摩通水现场会的台中市金门同乡会理事长蔡少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上午 10 点,晋江龙湖岸边的通水现场。随着与会领导、嘉宾共同按下启动按钮,一股股 源自泉州母亲河晋江的清澈水流,经过龙湖南岸晋金供水公司泵站机组加压抽水,源源不断 流向通往金门岛的陆海输水管道。2分钟后,这股清水流入金门田埔水库,宣告晋江水成功直 供金门。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金门与晋江,隔围头湾相望,最近处仅 5.6 海里。长期受困于资源性缺水的金门民众, 深怀从大陆引水入岛的梦想。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工作时,就十分牵挂 金门同胞的饮水用水问题,对福建向金门供水工作,从提出论证到具体措施,多次部署、亲 自推动,体现了为台湾同胞谋福祉、办实事的真挚情怀。1995 年,两岸提出从福建向金门供 水的构想。两岸相关部门和专家曾提出了从厦门、泉州等地向金门供水等多个方案。最后, 由晋江向金门供水的方案获得各方认可。 - 2 - 23 年来,经双方多次商谈协作,金门供水工程持续推进:2015 年 7 月,福建与金门签署 供水合同;2015 年 10 月,大陆段率先开工;2017 年 11 月,海底管道全线贯通;2018 年 5 月, 双方进行联合测试,具备通水条件。 为让金门同胞早日喝上家乡水,从国台办、水利部到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各相关部 门和群众,均全力支持。晋江龙湖镇党委副书记施纯玺表示,龙湖是金门供水工程的取水口, 工程建设从征迁起,群众就积极保护水源地,龙湖水质常年达到Ⅱ类标准。 供水工程日设计流量 3.4 万立方米,远期可达到 5.5 万立方米。福建水投集团副总经理 朱金良表示,我们将继续做好工程的维护管理工作,确保 24 小时实时监测水质水量,让金门 同胞喝上安全优质的家乡水。 “盼了 23 年,终于迎来大陆的清水!”在金门接水仪式现场,金门自来水厂厂长许正芳 表示,通水后该工程可满足金门未来 30 年中长期发展用水需求,并间接改善地下水枯竭与湖 库水质不佳等问题,不仅造福民生,更有助于金门产业发展。 金门县民意机构负责人洪丽萍表示,通水完成了两岸民众的历史心愿,金门人感恩大陆 实实在在的善举,将继续与大陆手牵手、心连心,希望今后两岸交流之路越走越宽。 (摘编自《福建日报》2018 年 8 月 6 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标题是新闻的主要内容,数字“23”表明金门供水工程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强化了圆 梦的意义。 B. 新闻开篇用“来水了!来水了!”勾勒出激动人心的新闻场景,表达了金门民众的兴奋喜 悦之情。 C. 福建向金门的供水工作,从方案提出、论证到措施制定,都由福建相关部门和专家们一起 全力推动。 D. 文章报道了福建向金门供水的原因、历程,并指出其影响和意义,让读者对供水工程有更 全面的了解。 2. 下列对本新闻报道特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引用同乡会理事长蔡少雄、水厂厂长许正芳的话,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和现场感。 B. 本文使用不少的数字信息,有的表长度、有的表时间、有的表流量,增强了新闻内容的准 确性。 C. 本文报道金门通水这一新闻时,介绍了背景材料,目的是使新闻具有沧桑感和历史意义。 D. 本文末段与标题呼应,既让文章结构谨严,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增强了新闻的价值。 - 3 -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做好通水工程的维护管理,确保水质水量,可以满足金门未来发展用水的需求,造福民生。 B. 本文对晋江水直供金门的事实进行报道时,加入了官员和民众的反响,淡化了新闻的客观 性。 C. 本文记录了金门通水的历史时刻,该事件标志着两岸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两岸的交流。 D. 经双方多次商谈协作,金门供水工程历时 23 年终于完成,体现了“两岸一家亲”的美好 情感。 【答案】1. C 2. C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 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C项,“都由福建相关部门和专家们一起全力推动”错误,第五段“1995 年,两岸提出从福 建向金门供水的构想。两岸相关部门和专家曾提出了从厦门、泉州等地向金门供水等多个方 案。最后,由晋江向金门供水的方案获得各方认可”,可知应是两岸共同提出并推动。 故选 C。 【2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新闻报道特点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 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第三步,逐项 和原文对照,确定答案。 C项,“使新闻具有沧桑感”错误,介绍背景材料目的是使读者了解新闻背景,进一步理解这 一历史事件的意义。 故选 C。 【3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 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 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A项,“满足金门未来发展用水的需求”错误,倒数第二段“在金门接水仪式现场,金门自来 水厂厂长许正芳表示,通水后该工程可满足金门未来 30 年中长期发展用水需求”,可知选项 扩大了时间范围。 - 4 - B 项,“……淡化新闻的客观性”错误,本文对晋江水直供金门的事实进行报道时,加入了官 员和民众的反响,并不影响新闻的客观性,也没有淡化新闻的客观性。 C项,“标志着两岸产业的发展”错误,于文无据,相关信息倒数第二段“不仅造福民生,更 有助于金门产业发展”。 故选 D。 【点睛】新闻客观性是美国新闻界在数十年客观报道实践基础上于 20 世纪 20 年代正式提出 的一种新闻职业观念、理想。新闻客观性是一个由理想、假设、实践和制度混杂在一起的体 制,不仅仅是一个报道原则。客观性是意识到新闻报道中的“主观”,从而要求事实与价值 分开的一种专业信念和道德准则,产生于 20 世纪 20 年代。从便士报开始的不偏不倚、事实 与意见分开,到 19 世纪后期相信事实就是真相,是美国新闻职业化历程中的各种操作与观念 的变迁。 (二)传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人流沙河 流沙河,1931 年出生在成都一个诗书人家,自幼习古文。1947 年,流沙河考入省立成都 第二中学高中部。在校期间,他加入了进步学生团体“十月读书会”,并在进步报刊上发表 文章。1948 年,他在《西方日报》副刊以流沙河的笔名发表了第一部短篇小说。 1949 年,流沙河考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虽学化学,但他的文学情愫却在心中疯长。 出于对革命理想的追求,他毅然辍学,前往山区当起了小学教员。在这里,他一直进行着革 命文学的创作,诗歌中充满了对新中国的期盼。1952 年,转入四川省文联搞专业创作。 1957 年,流沙河、白航等 4位年轻诗人在成都创办《星星》诗刊。创刊号上发表了流沙 河借物咏志的《草木篇》及其他作者创作的各种流派的好作品,深受读者欢迎。然而,在后 来的政治运动中,年轻的流沙河却成了“反面教员”,挨了不少批斗。在被派去烧锅炉的时 候,他第一次读完了《庄子》。庄子的达观,让他得到了一些安慰。从此以后,他开始研读诸 子百家,用心聆听圣贤的不倦教诲,顽强地走过那段艰难岁月。 “文革”结束后,流沙河复出诗坛。虽历尽磨难,但他对文学事业的忠诚没有丝毫减损。 为了把失去的光阴追回来,流沙河在做编辑的同时,每个月还坚持写 4 个专栏。1985 年起至 今,他的作品已出版 20 余种。 先生后来不再写诗,他这样说:“我早期写诗,到 1957 年之后基本上就停了。进入 70 年代末,我又开始写了。我的绝大部分诗,都是作宣传的。我把太多的热情放到宣传里边去 - 5 - 了。但是从长远来说,人们觉得你搞的很多都不是诗了。1990 年,我就赌咒发誓离开诗歌了, 去搞我自己热爱的事情。”1990 年起,流沙河专注于中国古代文史研究,专注于古典文学、 古文字、庄子研究,出版了《诗经现场》《流沙河诗话》《庄子现代版》《白鱼解字》等著作。 《流沙河诗话》中,先生把诗比作一头可爱的大象,而自己则是大象身上的虱子,将多 年来对诗歌这头“大象”求索后的心得,进行了一番分门别类的梳理。这本书在古体诗和现 代诗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流沙河用传统的诗歌审美观来评论现代诗歌,这和一些评论者引 用西方文学概念的方式截然不同。 对此,先生说:“因为从少年时代读《诗经》起,我就习惯了一种有韵味的、美丽的、 有想象力的作品。这些诗歌在我最艰难的岁月,给了我无数帮助。因为这些诗歌滋养我的灵 魂数十年,无法改了,因此就形成了我的诗歌观。”对于古体诗和现代诗的关系,先生有自 已独到的见解。他说:“最大的可能是把传统的东西继承过来,然后与现代的一些观念、各 种认识结合起来才有前途。” 先生曾经写过一副对联。上联叫“挑起一担,周身白汗阿谁识”,意思是你挑那么重的 担子,全身流了那么多汗,谁认识你呢,谁了解你的压力呢,只有你自己了解。下联是“放 下两头,遍体清凉只自知”,意思是放下包袱和压力,一身凉快了,只有你自己晓得。先生 说,这样的心境,是庄子给他的。他还提出养心的 3 个秘诀,这就是虚室生白,减掉心里多 余的东西,让心灵始终沐浴着阳光;顺应自然,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随意而快活;平衡 有无,不做力所不及的事,量力而行。 先生让人想不到的事情很多,除了瘦弱躯体内包藏的无比坚强之外,还有他对川菜的一 往情深。他不但爱吃川菜,而且会做。有一年,台湾诗人余光中到他家拜访,先生就亲自下 厨,蒸牛肉、做夫妻肺片等招待余光中。主客尽欢。 我去采访流沙河先生时,他没有讲自己如何辉煌,没有讲自己写过哪些传世巨著,只含 笑问候我,并感谢我不远千里来看他。担心我听不懂他讲的四川话,他就将自已的话写在我 的本子上,使我白白得了他老人家的墨宝。 (摘编自关捷《流沙河:流着成吉思汗血液的诗人》) 【相关链接】 ①每个月,流沙河都会到成都市图书馆做一次传统经典的讲座,从《庄子》讲到《诗经》, 到汉魏六朝诗歌,再到唐诗,一讲就是 5 年多,已成为成都市图书馆的一块金字招牌。“我 把这个当作我的义务,我的责任。”含着药片润了良久,流沙河慢慢地说,“因为我是旧社 会接受教育的最后一代人。比我年纪大的,活着不多了。” - 6 - (徐琳玲《流沙河: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了》) ②“一个人在自己名片上印上诗人然后还‘著名’,这是自我美化,国际笑话。我不要 那些虚荣,我这一辈子经历了那么多,还要那些称呼来干啥?还看不透吗?!我给你说,本人只 有一个身份,叫“成都文化人’那就够了。其他都不要!” (肖姗姗 边钰《流沙河去世: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了》) 4. 下列表述不能说明流沙河是“文化人”的一项是( ) A. 流沙河喜好古诗文,长期坚持文学创作,虽历尽磨难,但他对文学事业的忠诚没有丝毫减 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B. 流沙河专注于他热爱的中国古代文史研究事业,在古典文学、古文字、庄子研究等方面颇 有建树,出版了多部著作。 C. 《诗经》充满了韵味和想象力,这些古典诗歌在流沙河遭遇生活的艰难时,滋养着他的灵 魂,给予了他很多启迪。 D. 流沙河多年坚持在成都市图书馆做讲座,讲授《庄子》唐诗等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成为成 都市图书馆的金字招牌。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流沙河的《草木篇》深受读者欢迎,但他的诗歌创作道路并不连续,一辈子的经历让他对 “著名诗人”的称誉也不在意。 B. 与喜欢引用西方文学概念评论现代诗歌的评论者不同,流沙河坚持使用传统的诗歌审美 观,反对与现代观念结合。 C. 流沙河瘦弱的身躯却包藏着坚强,这与他从传统文化中获得精神能量有关,文中的对联就 是他多年人生感悟的写照。 D. 流沙河一生著述丰富,成就不凡,却为人平和,无论是与余光中这样的文化名人交往,还 是面对采访者,态度都很友善。 6. 流沙河有哪些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B 6. ①积极追求进步:学生时期就加入进步团体,发表进步文章,青年时期一直进行革命文学 的创作。②达观顽强:在磨难中,他以庄子的达观态度,自身顽强的精神走过那段艰难岁月。 ③事业心强:忠诚于文学事业,为追回光阴加倍勤奋工作,专注于古代文化研究。④富有社 会责任感:他的大部分诗歌都有很强的社会宣传功能,长期坚持做讲座传播传统文化,有社 会责任感。⑤富有反省精神:流沙河反省自己的诗注重宣传,毅然放弃写诗,专注于古代文 - 7 - 化研究。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题先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 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再把握 题干,确定答题区间;最后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 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 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C项,“《诗经》充满了韵味和想象力,这些古典诗歌在流沙河遭遇生活的艰难时,滋养着他 的灵魂,给予了他很多启迪”错误,此项陈述的是古典诗歌对流沙河的影响,不能说明他是 “文化人”。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 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 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反对与现代观念结合”错误,第七段先生观点“最大的可能是把传统的东西继承过来, 然后与现代的一些观念、各种认识结合起来才有前途。”可知并不是反对。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 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 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 作答。“1947 年,流沙河考入省立成都第二中学高中部。在校期间,他加入了进步学生团体 “十月读书会”,并在进步报刊上发表文章”,即积极追求进步:学生时期就加入进步团体, 发表进步文章,青年时期一直进行革命文学的创作。“他第一次读完了《庄子》。庄子的达观, 让他得到了一些安慰。从此以后,他开始研读诸子百家,用心聆听圣贤的不倦教诲,顽强地 走过那段艰难岁月”,即达观顽强:在磨难中,他以庄子的达观态度,自身顽强的精神走过 那段艰难岁月。“虽历尽磨难,但他对文学事业的忠诚没有丝毫减损。为了把失去的光阴追 回来,流沙河在做编辑的同时,每个月还坚持写 4 个专栏。1985 年起至今,他的作品已出版 - 8 - 20 余种”“1990 年起,流沙河专注于中国古代文史研究,专注于古典文学、古文字、庄子研 究,出版了《诗经现场》《流沙河诗话》《庄子现代版》《白鱼解字》等著作”,即事业心强: 忠诚于文学事业,为追回光阴加倍勤奋工作,专注于古代文化研究。“我早期写诗,到 1957 年之后基本上就停了。进入 70 年代末,我又开始写了。我的绝大部分诗,都是作宣传的。我 把太多的热情放到宣传里边去了”,即富有社会责任感:他的大部分诗歌都有很强的社会宣 传功能,长期坚持做讲座传播传统文化,有社会责任感。“但是从长远来说,人们觉得你搞 的很多都不是诗了。1990 年,我就赌咒发誓离开诗歌了,去搞我自己热爱的事情”,即富有 反省精神:流沙河反省自己的诗注重宣传,毅然放弃写诗,专注于古代文化研究。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 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 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 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 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 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 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 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爹的脚,娘的脚 陈军 小时候,买了新鞋,穿上后总感觉一只大一只小。娘说:“鞋是一样大的,是脚一只大 一只小。”我问为什么,娘说:“一只脚是爹的,一只脚是娘的。” 我想,都说男左女右,左脚应该是爹的。儿时脚长得快,用不了几个月,左脚的大拇指 就挤得生疼,不知不觉就把鞋钻出洞来。而右脚总是舒服的,等到左边的鞋子破得不能穿, 右边的鞋子还是好的,我猜右脚可能是娘的。 直到现在,我记忆中爹的鞋总是破着洞,沾着泥,踩在哪儿都留下大大的脚印。特别是 秋天上早工,回来吃早饭时擩一脚的露水,鞋帮沾着泥,鞋带和破洞处沾着密密的婆婆针, 感觉那双脚虽然很不堪,但可以蹚河、爬山、过坎……甚至可以上刀山、下火海。我对这双 脚既依赖又敬畏。 最记得爹的脚步声。初中时,我到同学家偷喝酒,醉了一天,第二天才去上学。班主任 - 9 - 让家长去学校。在老师办公室里,我靠着墙缩在角落里。突然,一阵熟悉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像一阵紧锣,我紧张得双腿发抖。等脚步声到门边时,我竟然横下一条心:自己做事自己当。 见了我,爹愣了一下。我以为他要抽我一耳光,但他没有。他只是弯着腰堆着笑向班主 任道歉,请求不要开除我。看到班主任半晌不说话,他突然冲我大声说:“老师不说话是给 你机会,还不赶紧滚回教室去!”班主任一脸诧异,还没回过神来,爹一把拽着我就往教室 走。在过道上,他重重的脚步“咚咚咚”地穿过一间间教室,我看到他脖子上青筋暴出。到 了教室他问我坐哪儿,我指了指自己的座位,他拽着我过去,一把把我摁下去,就走了。我 不看他,低着头,红着脸,任他的脚步声越来越远。 而娘的脚像棉布般素净。秀秀气气,白白净净。她舍不得买鞋穿,几乎都是穿自已纳的 布鞋。每年冬闲时,她都要给家人纳千层底。小时候,穿娘做的鞋穿多了,特别是长得有娘 高时,总想有双从商店买的鞋。尽管商店的鞋夹脚,不透气,容易脚臭,我还是喜欢。可爹 不一样,平时干活都穿破了洞的解放鞋,出门、上街、走亲戚就穿娘做的新布鞋。白白的鞋 边,黑黑的鞋面,那双大脚把鞋撑得鼓实又大气,就感觉这个男人家里有个好女人。 冬天晚上睡觉前,娘都会烧一壶烫烫的洗脚水,一个大木盆火塘边一放,四把椅子一围, 水往木盆一倒,满屋子就热气騰腾了。水烫,爹的脚先下,他踮着双脚沾沾水,双脚互相搓 一搓,几下就可以直接放在热水中了;接着娘的脚下去,有点烫,双脚交换着在盆边歇一下、 水里泡一下;接着就是我和妹妹,脚一下去就大呼小叫起来。渐渐的,我和妹妹的脚可以踩 着爹娘的脚,半淹着水了。一个木盆里,四双脚热热闹闹地依偎在一起,青筋暴出的、秀气 白净的、稚嫩顽皮的,不时扬起小水花,日子就这般挤挤囔囔磕磕碰碰地冒着热气、响着欢 笑…… 可有时,爹突然抽出木盆里最下面的脚,踩着我和妹妹的脚不让抬起来。我们直叫烫, 可几秒后就可以忍受了,渐渐那温度从脚到了腿慢慢地往上升腾,等到了心窝上,烫就变成 暖和了。洗完脚就该睡觉了,星星在屋顶上亮着,老鼠在墙角吱吱叫着,脚热了人就不冷, 慢慢的,鼾声梦话渐起。梦里月是圆的,雪都是暖的。 慢慢长大,我沿着爹娘的脚步,从小学到了中学……后来,我的脚步走得更远,走了他 们没走过的路,到了省外,到了全国许多地方。穿着各式的鞋子,走南闯北去的地方多了, 脚开始一天天、一点点念起娘做的布鞋来。绵乎乎的,细密密的,纤纤的线儿穿过那细细的 针眼儿,是那样柔曼而迷离。这双脚从哪里来的,路是从哪里出发的,我都记得。只是,在 这尘世里,阳光越照越旧,爹娘的脚步越来越慢。我害怕有一天,他们扶着墙,影子越来越 小,脚步越来越轻,渐渐的都踩不出声音了。 - 10 - 恍惚中,娘一只手握着我的脚,另一只手拇指和食指分开量着我的脚……我又回到那一 针一线缝补起来的棉布小屋里,一丝丝棉线退回那细细的针眼儿;娘的白发一根根返回青丝, 爹的驼背也一点点直了起来。我的双脚一只回到爹那儿,一只回到娘那儿。 (选自《2018 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脚”为线索贯穿全文,分别叙写了爹的脚和娘的脚的不同特点,并表达了“我” 对爹娘的脚的丰富情感。 B. 文中画线句“我不看他,低着头,红着脸,任他的脚步声越来越远”,既有对父亲的愧疚 之意,也有愤恨之心。 C. 烫脚时,父亲会“踩着我和妹妹的脚不让抬起来”,这一动作看似简单粗鲁,实则藏着父 亲对儿女真挚的爱。 D. 这篇写人叙事的散文在语言表达上,善于使用叠音词、短句,字里行间饱含深情,充满了 浓郁的生活气息。 8. 文章标题“爹的脚,娘的脚”有什么含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9. 文章最后一段运用想象的手法,表达了丰富的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答案】7. B 8. ①指我的双脚,这是娘对我的疑问的解释;②“爹的脚”代表父爱,“娘 的脚”代表母爱;③表明我是父母生命的延续。 9. 作者通过想象娘为我量脚、做鞋的场景以及父母重返年青的样子,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母亲 对“我”的疼爱、“我”对父母老去的疼惜、“我”对父母的眷恋,升华主题,增强了艺术 感染力。 【解析】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 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 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B项,“也有愤恨之心”错误,这一处细节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敬畏和愧疚。 故选 B。 【8 题详解】 此题考查标题含义及个性化阅读探究的能力。答题时,应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主旨的基础 上,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分析作答。答题时,可联系标题常用的双关、象征、隐喻等修辞 - 11 - 手法,从小说的文章主旨、思想情感、作者的观点立场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小时候,买 了新鞋,穿上后总感觉一只大一只小。娘说:‘鞋是一样大的,是脚一只大一只小。’我问 为什么,娘说:‘一只脚是爹的,一只脚是娘的。’”,即“爹的脚,娘的脚”指我的双脚, 这是娘对我的疑问的解释;“班主任一脸诧异,还没回过神来,爹一把拽着我就往教室走。 在过道上,他重重的脚步‘咚咚咚’地穿过一间间教室,我看到他脖子上青筋暴出。到了教 室他问我坐哪儿,我指了指自己的座位,他拽着我过去,一把把我摁下去,就走了。我不看 他,低着头,红着脸,任他的脚步声越来越远”,可知“爹的脚”代表父爱;“冬天晚上睡 觉前,娘都会烧一壶烫烫的洗脚水,一个大木盆火塘边一放,四把椅子一围,水往木盆一倒, 满屋子就热气騰腾”,即“娘的脚”代表母爱;“慢慢长大,我沿着爹娘的脚步,从小学到 了中学……后来,我的脚步走得更远,走了他们没走过的路,到了省外,到了全国许多地方…… 我害怕有一天,他们扶着墙,影子越来越小,脚步越来越轻,渐渐的都踩不出声音了”,即 表明我是父母生命的延续。 【9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段落作用的能力。分析语段的作用,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 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 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 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恍惚中,娘一只手握着我的脚, 另一只手拇指和食指分开量着我的脚……我又回到那一针一线缝补起来的棉布小屋里,一丝 丝棉线退回那细细的针眼儿”“娘的白发一根根返回青丝,爹的驼背也一点点直了起 来”“我的双脚一只回到爹那儿,一只回到娘那儿”,可知作者通过想象娘为我量脚、做鞋 的场景以及父母重返年青的样子,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疼爱;“我”对父母老 去的疼惜;结合前一段最后句“……只是,在这尘世里,阳光越照越旧,爹娘的脚步越来越 慢。我害怕有一天,他们扶着墙,影子越来越小,脚步越来越轻,渐渐的都踩不出声音了”, 可知“我”对父母的眷恋,父母爱护自己的子女,是人类世界不变的伟大主题,升华主题, 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点睛】关于小说阅读需要: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 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 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 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 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 - 12 - 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 样具体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 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二、古文与现代诗歌阅读及名篇名句默写(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日:“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 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 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 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 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 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 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 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 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节选自《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乙】 田光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 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臣精已 - 13 - 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所善荆卿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 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 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 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己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 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 光曰:“吾闻之,长者为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告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 泄’,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而使人疑人,非节侠也。”欲自杀以激荆卿,曰:“愿足下急 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因遂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诸侯之列 比:并、列 B. 而右手持匕首之揕 揕:刺 C. 秦王还柱而走 还:环绕 D. 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过:责备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为维护宗法制而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 B. 九宾是古代外交最隆重的礼节,由迎宾赞礼官员施礼,将九位宾客延引上殿。 C. 郎中是官名,内充侍卫,外从作战,文中指宫廷侍卫,宋以后作为医生的称呼。 D. 足下是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乙文中“先生”“卿”长者”也表尊敬之意。 12.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荆轲在朝堂上从容镇定,刺杀秦王时坚决果断,刺杀失败后慷慨就死,表现了其 勇毅的侠义形象。 B. 甲文中,作者用一连串动词及短句,将荆轲追逐刺杀秦王时的紧张气氛以及秦王的张皇失 措表现得淋漓尽致。 C. 乙文中,太子丹叮嘱田光不要泄露了国家大事,这让田光觉得太子丹不信任自己,为此, 他怒而拔剑自刎。 D. 荆轲和田光两人虽然死的方式不同,但都勇于为节义牺牲自我,他们的行为体现了古代 “义士”的特点。 13.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 - 14 - (2)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答案】10. D 11. B 12. C 13. (1)到了(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变了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 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 (2)我和您彼此交好,燕国没有谁不知道。如今太子听说我盛壮之年时的情景,却不知道我的 身体已达不到(以前的状态)了。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辨析能力,涉及课本中的重点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 活用、一词多义等。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牢记课本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对活用、通假、古今 异义等特殊词语要多加复习。阅读文言文中,不要死记硬背,要做到字不离句,通过培养语 感以加深理解记忆。 D项,句意为:希望您前往宫中拜访太子。过:拜访。 故选 D。 【11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 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 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B项,“将九位宾客延引上殿”错误,“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 的官员延引上殿,不指“九位宾客”。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 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 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 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C项,“这让田光觉得太子丹不信任自己,为此,他怒而拔剑自刎”错误,田光自杀不仅仅是 因为太子不信任,还想以自杀激荆轲。 故选 C。 【13 题详解】 - 15 -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 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 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 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 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 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陛”,台阶;“色”,脸色;“顾”, 回头。(2)中“善”,交好;“莫”,没有人;“逮”,达到。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 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 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 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 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 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 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甲】 到达秦国后,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进言,说:“燕王确实非常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出兵来抗拒,愿 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里(意为:燕国愿意同别的诸侯一起尊秦王为 天子)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希望能守住祖先的宗庙。他们诚惶诚恐,不敢自己来陈 述,恭谨地砍下樊於期的头颅和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行跪 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一切听凭大王吩咐。” 秦王听了蒙嘉的话,非常高兴。于是穿了上朝的礼服,安排下隆重的九宾大礼仪式,在 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进宫。到达殿前的台阶 下,秦武阳脸色都变了,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 - 16 - 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野蛮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 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来武阳 所拿的地图!” 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荆轲左手 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秦王。还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惊骇,自己挣扎 着站起来,扯断袖子。秦王拔剑,剑太长,就握住剑鞘。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剑插得很紧, 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 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秦国在殿上的臣子们都被惊吓到了,事情突然发生, 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按照秦国的法律,在殿上侍奉的臣子们,不能带兵器;那些 持有武器的侍卫,都在宫殿的台阶下面列队站好,没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当危急的时候, 来不及召唤阶下的侍卫,因此导致荆轲追逐秦王,秦王仓促间惊惶失措,拔不出剑来击杀荆 轲,仅仅用空手一起同荆轲搏斗。 这时,秦王的随从医官夏无且(jū)用他手里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秦王还正在绕着柱 子跑,士兵们惊惶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侍臣们就说:“大王负剑于背!”“大王负剑于背!” 秦王于是拔出剑用来攻击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倒下了,就举起他的匕首投击秦 王,没有击中,击中了柱子。秦王又砍击荆轲,荆轲被砍伤了八处。 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像簸箕一样地张开两腿坐在地上,骂道: “事情没有成功的原因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 秦王的侍臣上前,斩杀荆轲。事后,秦王还头昏眼花了好长一段时间。 (节选自《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乙】 田光坐稳后,左右没别人,太子离开自己的座位向田光请教说:“燕国与秦国誓不两立, 希望先生留意。” 田光说:“我听说骐骥盛壮的时候,一日可奔驰千里,等到它衰老了,就 是劣等马也能跑到它的前边。如今太子光听说我盛壮之年的情景,却不知道我精力已经衰竭 了。即使这样,我不能冒昧地谋划国事,我的好朋友荆卿是可以承担这个使命的。” 太子说: “希望能通过先生和荆卿结交,可以吗?” 田光说:“遵命。”于是即刻起身,急忙出去了。 太子送到门口,告诫说:“我所讲的,先生所说的,是国家的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 田光弯腰驼背地走着去见荆卿,说:“我和您彼此要好,燕国没有谁不知道,如今太子听说 我盛壮之年时的情景,却不知道我的身体已力不从心了,我荣幸地听他教诲说:‘燕国、秦 国誓不两立,希望先生留意。’我私下和您不见外,已经把您推荐给太子,希望您前往宫中 - 17 - 拜访太子。” 荆轲说:“谨领教。”田光说:“我听说,年长老成的人行事,不能让别人怀 疑他。如今太子告诫我说:‘所说的,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这是太子怀疑我。 为一个人行事却让别人怀疑他,他就不算是有节操、讲义气的人。”他要用自杀来激励荆卿, 说:“希望您立即去见太子,就说我已经死了,表明我不会泄露机密。”因此就刎颈自杀了。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二)现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完成下面小题。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地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地,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 18 -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第一、二节表现了雪花执著的追求与向往,第三、四节表达了雪花找寻到“她”之后 的欢快心情。 B. 全诗从表面上看表达了欢快乐观的情绪,但领起全诗的“假如”一词,却暗示了诗人内心 的无助和凄凉。 C. 诗人将内心的追求形象化为“她”,通过描写雪花对“她”的追寻,巧妙地传达出诗人的 心声,含蓄隽永。 D. 本诗在表达上多处押韵,结构整齐又有变化,富有音乐美和建筑美,语言清新隽永,感情 细腻丰富。 15.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雪花”这一意象。 【答案】14. B 15. ①雪花具有自由(无拘无束)、执著的特点;“翩翩的在半空里潇 洒”“娟娟地飞舞”“飞题,飞题,飞题”,表现了它的自由潇酒;“我有我的方向”“我 一定认清我的方向”,表现了它方向明确,决心坚定。②雪花是诗人的化身:诗人将自己比 作雪花,巧妙地表达了对爱情、理想的追求。(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中国现当代诗歌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以比照选项从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 内容及物象来分析。 B项,“……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助和凄凉”错误,作者借雪花的纯洁,飘逸,潇洒,自由 等特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抒写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向往。“假如”使这首 诗定下了柔美、朦胧的格调,使其中的热烈和自由笼罩着淡淡的忧伤。 故选 B。 【15 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捕捉所写描写物象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 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发何端。《雪花的快乐》 是现代诗人徐志摩所作的诗歌,作者借雪花的纯洁,飘逸,潇洒,自由等特点,表达自己的 思想情感,抒写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向往。全诗综合运用了借物抒情、对比、拟 人等表达手法,把对理想和爱情的追求等主观感情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从而化实景 为虚境,创造出了一个优美的意境,显示了飞动飘逸的艺术风格。在徐志摩的诗中,爱情诗 是他全部诗作中最有特色的部分,这些爱情诗抒唱了他对爱与美的追求。他有时以自己的感 - 19 - 情基础,有时则以假想的异性为对象。在此诗中,诗人把它作了升华,既把对爱情的追求与 改变现实社会的理想联系在一起,包含着反封建伦理道德、要求个体解放的积极因素,热烈 而清新,真挚而自然,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诗分四节,与其说这 四节韵律铿锵的诗具有启承转合的章法结构之美,不如说它体现了诗人激情起伏的思路之奇。 清醒的诗人避开现实藩篱,把一切展开建筑在“假如”之上。诗人以“雪花”自比,运用了 借代的手法,以那潇洒飞扬的雪花为意象,“她”是诗人想象中的情人,更是升华了的神圣 的爱情,巧妙地传达了诗人执着追求自由和美好理想的心声。 【点睛】现代诗歌选择题解题技法: 1.借技巧,抓关键,透过现象看本质。当诗人描绘什么事物时,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 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 2.按需要,看搭配,注意表达合语境。与古典诗歌一样,现代诗歌也十分讲究语言的锤炼。 做这类题,一看词语的搭配,二看表现方法的需要,三看是否合乎句意,符合诗境,从而达 到排误存正。 3.读原诗,据题干,综合思考防片面。解答时,应把原诗、注释及题干中提供的条件综合起 来考虑,才能解答。 4.找矛盾,扣诗题,把握意象辩真伪。现代诗歌的考查,一般侧重于诗歌的主题、意象、意 境等方面。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往往会采用肯定或否定的矛盾方法来干扰考生。因此,宜 先找出矛盾之项,再紧扣题目和旨趣,把握诗歌的形象特点,辨出真伪来。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由上阕的写景转为抒情后,进而怀念往昔与同学们那段不 平凡的斗争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借自然环境烘托诀别时慷慨悲壮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念刘和珍君》) 【答案】 (1). 携来百侣曾游 (2).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 风萧萧兮易水寒 (4).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6).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要求学生在识记时候要以理解为基础进 行识记,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平时对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记忆, - 20 - 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 字,书写务必规范。此题中需注意“携”“峥嵘”“萧”“惨淡”“淋漓”的书写。 【点睛】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 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 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 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也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周年之际。诗 人们、诗评家们__ ,畅所欲言,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必将有力地推动中国诗歌的繁 荣发展。中国诗歌是属于人民大众的,也是为了人民大众的。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诗人,向着 诗歌的人民性、诗歌的大众化展开了不懈的探索和创造,深入挖掘民族丰富的精神生活, 出形式和语言,如星星一般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灵魂。现在,这份光荣的志业 已 。在新时代,( ),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走向最广大民众的生活和 心灵,这其中有太多的课题需要去面对、去探讨、去寻求解答。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 能代表一个时代的 , 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这是对新时代的中国诗人的期待 和激励。新时代的中国诗人一定能够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一定能以卓越 的创造力,推进迈向中国诗歌群峰耸峙的又一个壮丽境界!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座无虛席 锤炼 一脉相传 风貌 B. 济济一堂 提炼 薪火相传 风貌 C. 座无虚席 提炼 一脉相传 面貌 D. 济济一堂 锤炼 薪火相传 面貌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歌创作如何以精品奉献人民,如何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我们如何继承和发扬古典诗歌传 统、现当代诗歌传统 B. 诗人创作诗歌如何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如何以精品奉献人民,如何发扬和继承古典诗歌传 统、现当代诗歌传统 C. 诗歌创作如何以精品奉献人民,我们如何继承和发扬古典诗歌传统、现当代诗歌传统,如 何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 21 - D. 诗人创作诗歌如何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如何以精品奉献人民,如何继承和发扬古典诗歌传 统、现当代诗歌传统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定能以卓越的创造力,推演中国诗歌迈向又一个群峰耸峙的壮丽境界! B. 一定能以卓越的创造力,推动中国诗歌迈向又-一个群峰耸峙的壮丽境界! C. 一定能以卓越的创造力,推进中国诗歌迈向群峰耸峙的又一个壮丽境界! D. 一定能以卓越的创造力,推动中国诗歌迈向群峰耸峙的又一个壮丽境界! 【答案】17. B 18. D 19. B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 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 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 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 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 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 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第一组,座无虛席: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济济一堂:形容许 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从语境“人们、诗评家们”看应选“济济一堂”。 第二组,锤炼:磨炼。刻苦钻研,反复琢磨使艺术等精炼、纯熟。提炼:用化学方法或物理 方法从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提取(所要的东西)。原文强调“提取”之意,故选“提炼”。 第三组,一脉相传:由一个血统或-一个派别传下来。薪火相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 一代代地继承下去,也比喻种族、文化等代代相传。原文强调“文化相传”,故选“薪火相 传”。 第四组,风貌:风格和面貌,风采相貌。面貌:比喻事物所呈现出的景象、状态。原文与后 句“时代的风气”最搭配的是“风貌”。 故选 B。 【18 题详解】 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 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 22 - A 项,“诗歌创作”为主语与后句“我们”为主语的表达导致语句不连贯;“如何以精品奉献 人民,如何做到以人民为中心”逻辑关系不当; B项,“发扬和继承”语序不当; C项,“诗歌创作”为主语与后句“我们”为主语的表达导致语句不连贯;“如何做到以人民 为中心”放末尾,逻辑不当。 故选 D。 【19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 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 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 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A项,“推演”与“中国诗歌”搭配不当。 C项,“推进中国诗歌迈向”搭配不当;“推进中国诗歌迈向群峰耸峙的又一个壮丽境界”, 语序不当,“又一个”应该放到“群峰耸峙”的前面。 D项,“推动中国诗歌迈向群峰耸峙的又一个壮丽境界”,语序不当,“又一个”放到“群峰 耸峙”的前面。 故选 B。 【点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 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 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反复使用矿泉水瓶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矿泉水瓶是使用一 种食品级的塑料制造而成,①________。PET 塑料具有质地轻、透明度高、耐冲击等特性。但 即便如此,②_____。首先,PET 塑料在酸、碱性和水蒸气环境下能够发生降解,若长期用塑 料瓶装饮用水、油、酒等物质,容易使内部的有害物质溶出,从而带进人体内;其次,③_______, 一些人喜欢将热水灌到瓶子里,高温会使塑料里的有害物质溶出来。此外,反复使用的矿泉 水瓶的卫生指标也是不达标的。 【答案】 (1). 这种塑料简称 PET 塑料 (2). 矿泉水瓶也不宜反复使用 (3). PET 塑料不耐高温 - 23 -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做这类题目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语段讨论的话题,然 后认真推敲每一处空白处与上下文的关系,做到填写每一处空白处,既要做到前瞻又要后顾, 这样即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填写上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连贯通顺,另外一定要认真阅读题 干中的隐性要求,按要求作答。第一空,根据“PET 塑料具有质地轻、透明度高、耐冲击等特 性”,可知矿泉水瓶是使用一种食品级的塑料制造而成,即“这种塑料简称 PET 塑料”;第 二空,结合后面的内容,“首先,PET 塑料在酸、碱性和水蒸气环境下能够发生降解,若长 期用塑料瓶装饮用水、油、酒等物质,容易使内部的有害物质溶出,从而带进人体内”,可 知“矿泉水瓶也不宜反复使用”;第三空,根据“高温会使塑料里的有害物质溶出来”,可 知“PET 塑料不耐高温”。注意字数限制。 【点睛】补写句子题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 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 的限制。 21.补写下列两副对联,可以不考虑平仄。 (1)上联:金风送黄叶 下联: (2)上联: 下联:赞任公心肠热学问高 【答案】(1)白雪迎碧春(2)叹荆轲胆魄豪义气烈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对联的相关知识的把握以及语言表达简明、得体 的能力。对联的四个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平仄相谐。四要素所规定的内 容统称为对联格律,有时也称对联规则。其中,“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基本要素,“词 性相当”是语法要素,“平仄相谐”是声律要素。根据这些基本要求进行拟写即可。此题注 意两句字数相同,结构相当,语意合理即可。第一副对联,根据词性名词“白雪”对“金风”, “碧春”对“黄叶”;动词“迎”对“送”,另外内容上冬季对秋季。第二副对联动词“叹” 对“赞”;名词“荆轲”对“任公”;“胆魄豪义气烈”对“心肠热学问高”。内容上都是 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两句字数相同,结构相当,语意合理即可。 【点睛】对联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仄起平落”,即 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位置相同的词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内容相关,意境和 - 24 - 谐,志趣高雅。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诗人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为什么要寻找?因为我们缺 少。我们寻找面包,寻找一种人,寻找一种环境,寻找一种生活,甚至一种境界。可以说人 的一生都在寻找,我们在寻找中成长。 那么你又在寻找什么呢?请以此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符合文体要求;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⑤不少于 800 字;⑥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范文】 寻找真我 我是一个内向而且自卑的女孩儿,当老师告诉我参加“爱心手拉手”这个活动时,我下 意识地想到逃避,因为我怕与人交谈…… 但老师和伙伴们硬是把我拉了过来。踌躇在体育馆门外,我心想,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次 活动呢? 开始进场了!体育馆的磨砂玻璃门被志愿者们缓缓推开,人群开始骚动起来。体育馆内, 志愿者排成两排,不停地挥舞着双臂,脸上堆满真诚的笑容,热烈的气氛让人群呆愣了几秒, 之后就立马开始兴奋起来,争先恐后地往体育馆内挤去。我被夹在人群中,连推带搡地涌向 体育馆。一进体育馆,欢呼声便在耳边呼啸,迎面而来的是一张张陌生但亲切的笑脸,甚至 有人举起双手,要跟我来次击掌,我勉强伸出手,“啪!啪!”一声声清脆的掌声在体育馆 内此起彼伏…… 我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时,热情奔放的音乐就在体育馆内激旋回荡起来。志愿者们 从门口跑向我们这边,牵起我们无处躲藏的双手,一个接一个,围成好几个大大小小的圆圈。 人们兴奋的奔跑着,呼喊着,笑着,跳着,整个体育馆的气氛被带动起来。人们也不管三七 二十一,褪去那身虚伪的外皮,就这么赤裸裸地站在大家面前,让身体随着音乐的节奏尽情 地舞动着,脸上洋溢着释怀的笑容。我随着人群,也挥舞着自己那瘦弱的双臂,双脚跟着节 奏不停地上下跳动着,双手早已被汗水濡湿了,可心情却一如既往地兴奋着。伴随着如火的 音乐,所有人都早已不顾曾经的矜持,完全释放着自我,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手拉着手, 跳着,跳着……在这里,每个灵魂都被浸染成了火红色,随着音乐一起燃烧,不去想外面的 世界多么喧嚣,不去在意别人的眼神!在这里,人人都是平等的,无论你是多么优秀,或是 - 25 - 多么的平凡,就让身体随心而舞,展现出自己最最自然的那一面吧!在这里,整个世界仿佛 就只有你自己,你要做的便是释放,释放一个真正的自己,去相信自己,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去发现自己,发现一个真正的自我! 这次之后,我明白了,每个人外表的自己总与心底里的不一样,有人想要内敛一点,却 收不住自己开朗的性格;而有人想开朗一点却又过不了自己沉寂的一关。对于这种情况,大 多数都要寻找真实的自己,这样才能寻找真朋友,让自己更好的成长,也让生活更具色彩。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 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 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 【审题】提示语,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寻找的目的——因为我们缺少;二是寻找的对 象——可以是具体的,如面包,人物等,也可以是抽象的,如一种生活,一种境界等;三是 寻找的收获——我们在寻找中成长。可以“寻找”一件毫无感情寄托的物品,也可以“寻找” 一般的人,而这些是低层次意义上的“寻找”,它注重的是“寻找”的结果。其实,我们完 全可以去“寻找”高层次的东西,比如友情、亲情、真理、奥秘……它更多的是注重“寻找” 的过程。在具体写作过程中,文章所写的内容,应该包含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当然,在具体 处理上,对这三块的内容的叙写,不应该平分秋色,而应该有所侧重,对于有些内容甚至可 以点到为止。“寻找”是个动词性的,因此,在写作时,应先考虑给这个动词添加一个什么 样的宾语,也即寻找的对象是什么,因为这关乎文章的立意。其次,要明确文章的写作重点, 那就是怎样“寻找”的,要将“寻找”具体化,过程化,这一点相当重要。在这一环节中, 还需要有一些描写,包括一些细节描写,这样才能使文章有血有肉。 【立意】寻找学习的快乐;寻找丢失的友谊;寻找古人的足迹;寻找爱的真谛;寻找大自然 的声音等等。 【结构】标题“寻找真我”,很是吸引人。先写自己的性格特征内向,再写这是一个集体活 动,并且对活动充满了好奇。在这个“爱心手拉手”的活动中,小作者猝不及防的又很快的 融进了集体中,心理描写很细腻。最后一段,通过这个活动,懂得了“对于这种情况,大多 数都要寻找真实的自己,这样才能寻找真朋友,让自己更好的成长,也让生活更具色彩”。 【素材】1.寻找的价值,不拘于成与败,而是决定于方向。欲求名者,即使烜赫一时,声动 天下,最终难逃欺世之名;欲求利者,哪怕腰缠万贯,富可敌国,终究化为一抔黄土。而淡 泊名利者,即便未能寻得一个结果,也定可彪炳千古。庄子寻找自由,故曳尾于涂,成其逍 - 26 - 遥;陶潜寻找高洁,采菊于南山,全其悠然。二人不寻名而成其名,可谓造化弄人,令无数 妄走终南捷径者,羞愧欲死,无地自容。孔子寻“仁爱复礼”,辗转迁徙,颠沛流离,恍恍 若丧家之犬,但其志在树人,胸怀天下,被尊为万世师表。屈平寻“明君贤相”,上下求索, 赤胆忠心,见疑被谤遭放逐,然其一心为国,不甘随波逐流。汨罗河畔,正气长存。至今端 午龙舟竞赛,一路高歌猛进。 2.曾读过毕淑敏的一本书《离太阳最近的树》,其中有一篇文章讲到她看到自己的头骨,引发 了无数的感慨。她说:“那些发明 CT 的人真聪明,可以让人看到骷髅,想到以后的自己。” 不得不说,她寻找自己的方式很特别,可是她却可以从这特别的方式中看到自己几十年后的 模样,何尝不是另一种寻找?有这样一句话:岁月的时光中,我们从未变化,只是越来越清 晰的成为自己。 3.寻找,在古今交融的市肆。年初二的前门大街,少了平日的那份拥挤,却始终弥漫着热情 的气息仿古的有轨电车“叮叮当当”地缓缓驶过;卖老北京小吃的商贩一边搓着手一边吆喝 着;慕名而来的食客们在“全聚德”烤鸭店排起一条长龙;戴着雷锋帽和熊猫帽的年轻人欢 笑着走过;一队身着军装的士兵在大街上严肃地巡逻。晚间,夜色笼罩了街市,店铺争相点 起绚烂的霓虹,空灵的钢琴声流水般泻过街道,我自在的踩着音符。面对现世,我安静了。 我固然为自己找到的所喜悦,但我知道还有些什么值得我去寻找。 【点睛】写记叙文的时候,还需要辅之以描写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过程流露感情色彩,还 需要辅之以抒情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的人和事有意义,还需要辅之以议论表达方式。在记 叙的过程中,有些地方需要说明,还需要辅之以说明这一表达方式。综合表达方式的灵活运 用,可以使记叙文变得更有表现力,更具感染力。 - 2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