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兴宁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度兴宁一中第二学期高二级中段考试 语文试题 2020.05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 - 23 - ,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通过这些方法,一些汉字教育工作者尝试把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清末民初一些知识分子对汉字产生了怀疑,原因之一是当时国人的文化自信不足。 B. 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而重视英语,直接冲击和削弱了汉字教育,不利于文化传承。 C. 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助于实现以字养德,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D. 汉字记录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引用20世纪80年代某些人的观点,是为了证明汉字不能适应信息化的挑战。 B. 文章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汉字面临的危机,指出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 C. 文章在论证汉字教学时,强调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借鉴传统汉字教学经验。 D. 文章首尾呼应,论述了汉字教育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加强汉字教育提出了建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日本“脱亚入欧”对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影响很大,有的人甚至提出废除汉字的主张。 B. 如果我们不进行汉字教育而使用拉丁化文字,则我们文明发展的根基必然被动摇。 C. 汉字的形音义三要素,决定了汉字教育必须摒除拼音教学法,使用形象化教学法。 D. 创新汉字教学法,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有助于让古老汉字焕发新生机。 【答案】1. A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 23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项,“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而重视英语”曲解文意,原文是“在汉语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没有鄙视之意。C项,“有助于实现以字养德,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逻辑错误。结合文本内容“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分析,原文中是递进关系,先产生兴趣,后实现以字养德。D项,“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偷换概念,原文说“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并不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A项,“是为了证明汉字不能适应信息化的挑战”错误。结合文本内容“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分析可知,文章提到20世纪80年代某些人的观点,是证明质疑汉字的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故选A。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错在“必须摒除拼音教学法”。结合文本内容“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分析可知,从原文看,作者虽然强调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但只是讲在对拼音教学法进行反思,并没有说这种教学法就不适于汉字教育。故选C。 - 23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红山楂 校园的西北角儿,有一小片山楂林。那是多年以前,一些毕业前的学生栽种的。到了秋天,那些山楂树上,就挂满了绿色的“弹珠”。渐渐地,那些绿色的小果儿,开始泛出红晕,像女孩羞涩的面孔,躲在叶丛中,注视着一些青春朝气的身影。 一些淘气的同学,在山楂果儿还未熟透的时候,便会偷偷采摘一把,然后带到教室里,像儿时弹琉璃球一样弹着玩。即使那些喜欢吃零食的女生,也不屑将它们塞入口中;因为她们的口袋里,从来就不缺口香糖、话梅果儿。偶尔,她们只是相互恶作剧地将那些酸得发涩的山楂果儿咬碎,而后,将它们吐掉。 他的性格有些孤僻,总是喜欢独自到那片山楂林旁,静静地思考,或者阅读。每次,见到滚落在教室墙角的山楂果儿,他就会弯腰拾起,并将它们保存起来。 尽管学校总务处的负责人,早已在山楂林旁竖上了“切勿采摘”的牌子,但是那些喜欢恶作剧的学生,仍会趁着晚自习的时候,悄悄下楼去采摘。 一天,他们的班主任带着一份通知书走进教室,她是一位身材胖胖,面容温善的中年教师。通知书的内容,是安排他们班在下午的时候,将那一片山楂林砍掉。 听了之后,他蓦地站了起来,不解地问:“张老师,为什么要砍掉那些山楂树呢?” 他莽撞的举动,令同学们感到有些惊讶。而张老师并没有生气,她只是温和地一笑,解释道:“因为经常有一些不自觉的同学,去采摘山楂果儿,并扔得到处都是,校领导对此很恼火——” 下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拥向那一小片山楂林,唯有他呆在教室里。有些同学发现他的眼里竟闪动着泪花…… 从此,那片山楂林从校园里消失了。他变得愈加沉默了。时而,同学会发现他失魂落魄地站在那一个空荡荡的角落,在思考着什么。年终的联欢会,眼看就要举行了。为了将联欢会办得隆重一些,几名班干部经过磋商,决定将班费全部用来装饰教室,而食品和饮料啥的,则由同学们自备。 联欢会那天,各式各样的水果、饮料和小食品摆满了桌子。他带来的礼品,竟是一兜大煞风景的山楂果儿。 几个舍友都清楚那些山楂果儿的来历,那是他在同学们砍完山楂树之后,独自到现场,一个一个从地上捡起来的。然后,他将那些山楂果儿洗干净,放在更衣橱里“捂红”的。 - 23 - 没有一位同学,愿意去拿一颗酸酸的山楂果儿吃,尽管它们已经红得那么诱人。同学们竞相登台表演节目,待到他上台的时候,他说他要为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多年以前,有一个家境贫寒的小男孩,他们一家只靠山上的那片山楂林子维持生计。每天,他的父母都要上山侍弄那一片山楂林子,期待着秋天果儿红时,能够有个好收成。 果儿熟时,他的父母就会将采摘的山楂果儿挑到几十里的山外卖掉,再用所得的钱维持生活和孩子的学费。然而几年后,山楂果儿的身价陡然跌落了,很少有人喜欢吃山楂了。在山楂红了的时候,小男孩再也见不到父母那挂满汗珠的笑脸。 天蒙蒙亮的时候,父亲便挑着一担山楂果儿到山外去了。当天黑父亲赶回来时,筐子里的山楂果儿常常是原封不动。 父亲经常蹲在那一片山楂林旁,一袋接一袋地抽着旱烟。终于有一天,父亲狠了狠心说:“咱们把那山楂树砍了吧——” 母亲苦苦哀求道:“咱不能犯傻呵,山楂林可是娃儿的学费。俺想过了,咱可以把山楂果儿做成糖葫芦卖,或许还能多卖几个钱哩。” 于是,母亲学会了做糖葫芦。晚上,她忙着做糖葫芦;白天跟丈夫一起,扛着插满糖葫芦的草靶,步行几十里到小镇上卖。 就这样,那些山楂果儿养活了他们一家,也把那男孩送入了大学。然而在去年冬季一个风雪交加的一天,扛着草靶的母亲被一辆失控的汽车撞倒了,再也没有醒来…… 讲到这里的时候,他忍不住哭了;继而,他拿起一颗山楂果儿,塞入嘴里咀嚼起来,说:“你们也许不知道,她就是我的母亲——” 此时,张老师站了起来,她也拿起一颗红山楂吃了起来,眼里噙着泪花说:“这红红的山楂果儿,就是父母的心呵!来,让我们重新体味一下父母的心吧!” 转眼之间,那一兜红红的山楂果儿,被同学们抢光了。 最后一个节目是张老师的,她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大字:“我是你们的老师,也喜欢你们叫我一声妈妈!” (选自《当代》) 4. 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写他的行为与众不同,暗示了“他”与山楂之间有一定的因缘和情感联系。 B. 独自来到山楂林,拣起散落的山楂果,不解地询问老师,山楂树被砍时闪动泪花,这些描写,反映了他对山楂的深厚感情。 C. - 23 - “红山楂”是母爱的写照,也是人性美的体现。小说最后写红山楂果儿被同学们抢光,说明大家从中受到震撼。 D. 小说选材巧妙,情节曲折离奇,以情动人,读起来让人深感沉重,又倍感温暖。 5. 简要概括张老师这个人物形象并探究其作用。 6. 作者为什么要以“红山楂”为题?试从情节和主题方面加以分析。 【答案】4. D 5. (1)形象:①和蔼;②富有爱心。 (2)作用:①推动情节的发展,写张老师通知砍山楂林以及故事结束后的言行,使小说展开自然,线索更清晰。②烘托母亲的形象,揭示红山楂的内涵。③深化主旨,使本文的感情不仅超越了母爱,而且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大爱。 6. (1)全文围绕“红山楂”展开叙事,由“玩山楂和拾山楂”、“砍山楂和护山楂”等一系列情节构成;(2)红山楂是母爱的写照,凝聚了父母的爱心,闪烁着血色母爱,还闪动着能使冰冻之心变温暖的人性美的火花。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分析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阅读题干,明确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选项,然后快速提取文本相关信息,仔细读文本,再细致深入地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D项,“情节曲折离奇”说法错误。小说围绕“红山楂”展开叙事,由玩山楂、拾山楂、砍山楂、护山楂、品山楂等一系列情节构成,情节连贯自然,水到渠成,并没有曲折离奇。 故选D。 【5题详解】 - 23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人物形象及其作用的能力。从题干“简要概括张老师这个人物形象并探究其作用”可以看出,本题共设两问。一是简要概括张老师的人物形象。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到文中圈出描写“张老师”的内容,明确人物的身份和特点。从“她是一位身材胖胖,面容温善的中年教师。”这处肖像描写,可以看出张老师身材微胖,温和善良的一面。从听完“他”叙述自己母亲的不幸遭遇后,张老师“眼里噙着泪花说:‘这红红的山楂果儿,就是父母的心呵!来,让我们重新体味一下父母的心吧!’”和“我是你们的老师,也喜欢你们叫我一声妈妈!”可以看出张老师富有爱心的一面。二是分析“张老师”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从本文来看,“张老师”是小说的次要人物,小说次要人物的作用,一般要从情节、人物、环境、主题和读者几个角度进行思考。从情节来看:因为有了张老师通知砍山楂林这一情节,才有了下文他讲述母亲和山楂故事的内容,使小说展开更自然,线索更清晰。从人物形象来看:听完他的讲述,张老师眼里噙着泪花,并号召大家一起重新体味父母的心这一情节,以及故事最后“我是你们的老师,也喜欢你们叫我一声妈妈!”这一句话,不仅写出了张老师富有同情心的一面,同时烘托了“母亲”这一伟大的形象,揭示红山楂的内涵。在主旨和读者感受方面,使本文的感情不仅超越了母爱,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大爱。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小说标题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如下:先由表及里理解标题的含义,然后从形象、情节、主旨等方面分析作用。本题设问“作者为什么要以‘红山楂’为题?”并要求“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回答这个问题,先要在文中找到包含“红山楂”的句子,再由表及里理解其含义。如“一些淘气的同学,在山楂果儿还未熟透的时候,便会偷偷采摘一把,然后带到教室里,像儿时弹琉璃球一样弹着玩。”“那是他在同学们砍完山楂树之后,独自到现场,一个一个从地上捡起来的。然后,他将那些山楂果儿洗干净,放在更衣橱里‘捂红’的。”“没有一位同学,愿意去拿一颗酸酸的山楂果儿吃,尽管它们已经红得那么诱人。”“果儿熟时,他的父母就会将采摘的山楂果儿挑到几十里的山外卖掉,再用所得的钱维持生活和孩子的学费。”“你们也许不知道,她就是我的母亲——”“张老师站了起来,她也拿起一颗红山楂吃了起来,眼里噙着泪花”和“转眼之间,那一兜红红的山楂果儿,被同学们抢光了。”由这些内容可知,“红山楂”表面是指:被同学拿来玩耍的,被父母拿来卖掉的,被他捡起来捂红的,被老师和同学品尝的那些山楂。而深层含义是指父母对他无私的爱和他对母亲深切的思念。作者以“红山楂”为标题,从情节角度来看,因为标题“红山楂”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全文围绕“红山楂”展开叙事,用玩山楂、拾山楂、砍山楂、护山楂、品山楂等一系列内容组织情节。从主题角度来看,是因为标题“红山楂”表面是指:①被同学拿来玩耍的山楂。②父母为生活和供他上学,卖的那些山楂。③山楂林被砍后,那些被他捡起来捂红的山楂。④他讲述完自己经历后,被老师和同学品尝的那些山楂。但“红山楂”背后,也凝聚着父母对他无私的爱和他对母亲深切的思念。同时,通过同学听故事前后对山楂的不同态度,也凸显了人性之美,深化了主旨。 - 23 - 【点睛】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1、侧面烘托,个性鲜明。小说次要人物能够将本来单调的故事情节烘托得活灵敏现,凸显人物个性,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愈加鲜明清晰。2、牵线搭桥,推进情节。在一些小说中,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常常要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常常也要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经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推进情节的开展。他们的呈现担当了某个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作用。3、渲染氛围,奠定基调。很多小说会出现一些大众局面,这些局面中的大众,大多都是不重要的次要人物。但又正是因为这些次要人物的呈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详细的环境,起到了渲染氛围、提升感情基调的作用。4、升华主题,画龙点睛。小说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效劳的,更是为提醒小说主题效劳的。小说对次要人物的描写貌似平淡轻松,实则包含着厚重的力气,既添加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又起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5、自身作用。如次要人物是第一人称“我”,就多了见证和增加小说真实性的作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长速度超过了10%。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目前,全国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且有1/4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垃圾问题已成为近年的热议话题。对于生活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等,如何实施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成为每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科学生态系统的重要工作。 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等。其中,继传统的卫生填埋之后,考虑到垃圾增量、土地资源紧张、循环利用等因素,不少国家开始加大焚烧发电的规划。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便着手通过焚烧垃圾来发电。据统计,目前日本、丹麦、瑞士等国家的生活垃圾焚烧率达到70%—80%。 不过,焚烧发电也并非是直接“变废为宝”。焚烧是一种能够处理混合垃圾的典型技术,垃圾分类是焚烧的充分条件,它可以起到减少垃圾处理量、减少污染排放量、改善燃烧工况、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受技术和工艺制约,发电时燃烧产生的有毒废气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这也是居民担忧并导致焚烧厂建设受阻的原因。另外,垃圾发电原理是将纸张、塑料、菜叶等生活垃圾经过分拣、干燥等工序处理后,进行高温焚烧,将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发电所需助燃物量大,因此垃圾发电成本很高,投资惊人。目前垃圾分拣存在很大难度,世界上采用垃圾焚烧的城市中约有一半城市没有做到垃圾完全分类。 - 23 - 给垃圾分类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在我国,垃圾分类仍然存在很大困难。一方面,巨型垃圾场内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倒,没有进行必要的分类,使垃圾处理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民间自发的拾荒大军,虽在一定程度上变废品为资源,但大多是无照经营,缺乏规范和检验,使垃圾在捡拾、收集、运输、加工过程中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取材于霍文琦《直击城市垃圾之困》) 材料二: 常有人拿垃圾问题来批判工业文明。有学者反驳说,垃圾问题不是工业社会所独有,传统社会也存在。“垃圾”一词,至少从宋代开始,就已经有了与现在大体一致的含义和用法。但是工业化之后的垃圾,无论从量还是从质上看,与“传统垃圾”有着天壤之别,因此,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工业文明。 从质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作为工业文明基础的科学与技术。构成“传统垃圾”的物质大多是大自然在自身的漫长演化中产生出来的,来于自然,也容易回到自然,所以传统垃圾即使存在问题,也是局部的、缓慢的;构成现代垃圾的物质则大多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制造出来的,这些物质在自然界缺少与之对应的微生物,难以降解。因而,垃圾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污染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是科技广泛应用的结果。 从量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工业文明的经济模式与核心理念。工业文明的核心理念就是“赚钱”,整个社会都以资本增殖为核心运行。一切经济链条,归根结底,都伴随着物质与能量的转化链条,资本运行起来,则必然以科学技术为利器,不断地把森林、矿藏和天然水体变成各种形态的垃圾——固态垃圾、液态垃圾、气态垃圾等。 因而,垃圾问题是内在于工业文明的,在工业文明的社会结构之内是难以解决的。由于垃圾问题之不可解决,工业文明注定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文明形态。 近年来,垃圾问题全面爆发,频频成为新闻头条。这表明工业文明的惯性过于强大,及时转向生态文明,人类文明或许才能得以延续。生态文明不可能是工业文明的简单延续,而是超越工业文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的建设要具备两个前提:一是要对工业文明进行全面批判,二是要从各个传统文明中汲取滋养。 很多非政府环境组织成员联合成立了国际性的“零废弃联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零废弃”理念,以减少垃圾的产生。例如,在加州洛杉矶附近的小城克莱蒙有一种生态屋,它利用本地土壤作为建筑材料,屋墙使用了类似中国干打垒的技术,屋子的整体形状很像陕北的窑洞,其经过特殊设计,可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和水源;波士顿还曾经展出过洛克菲勒•艾比的马桶,它是一个瑞典人设计的专利产品,完全不用冲水,经过自身沉淀,粪便和厨余垃圾自然地转化成有机肥,可以直接送到农田或者花园。 (取材于田松《在生态文明形态下解决垃圾痼疾》) - 23 - 材料三: 垃圾资源化之路的可行性毋庸置疑。当前,我国已有不少城市提出“垃圾分类”、“垃圾资源化”的理念,未来,会有更多的地区加入这一行列。 20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一些地区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为“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这是一种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照此运行下去,必然会出现资源日益减少、废弃物日益增多的局面,其结果必然发生资源和环境两个危机。因此,我们需要从根本上尽快改变这种发展模式,走上人类在多年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 这是一种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模拟出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发达国家为提高综合经济效益、避免环境污染而以生态理念为基础,重新规划产业发展,提出了新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垃圾中的大多数成分是可以利用的资源,垃圾减量化的目标应放在综合利用上:即先把垃圾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形成再生资源。分开就是资源,混合就是垃圾。当前严峻的环境危机迫使人们对垃圾处理展开一场更加深入的绿色革命。用循环经济的思维对垃圾进行综合利用,使垃圾资源化,生产再生产品,才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 垃圾危机也可变成商机。据有关报道,德国一些企业能提供从收集、运输到再利用的服务,营业额丰厚;瑞士环保产业拥有欧洲最先进和最高效的垃圾再循环处理系统,进口国外的垃圾,经回收处理后,赚取高额回报。这让我们看到垃圾处理的一线曙光。 (取材于赵章元《用循环经济思维处理垃圾》) 7. 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多半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 B. 垃圾处理成为城市发展重要工作。 C. 垃圾焚烧发电能实现“变废为宝”。 D. 垃圾焚烧发电成本高且危害健康。 8.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工业文明”的解释,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两项是( )( ) A. 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制造了难以自然降解的垃圾物质。 B. 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应用越广泛,制造的垃圾就会越多。 C. 工业文明对资本增殖的追求导致资源转变为各种垃圾。 D. 解决了垃圾问题就解决了工业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E. 工业文明的核心理念就是“赚钱”,以资本增殖为核心运行。 - 23 - 9. 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述解决城市垃圾之困的主要办法。 【答案】7. D 8. DE 9. 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焚烧发电,变废为宝;建立生态文明,倡导“零废弃”理念,减少垃圾产生;用循环经济模式处理垃圾问题,使垃圾资源化。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D项,“危害健康”与原文“发电时燃烧产生的有毒废气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表述不一致。故选D。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D项,的说法过于绝对了,E项,原文是:工业文明的核心理念就是“赚钱”,整个社会都以资本增殖为核心运行。故选DE。 【9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解决城市垃圾之困的主要办法,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等”“给垃圾分类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很多非政府环境组织成员联合成立了国际性的‘零废弃联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零废弃’理念,以减少垃圾的产生”“垃圾资源化之路的可行性毋庸置疑”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也。林少好学沈深,家既多书,又外氏张竦父子喜文采,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初为郡吏。王莽败,盗贼起,林与弟成及同郡范逡、孟冀等,将细弱 - 23 - 俱客河西。道逢贼数千人,遂掠取财装,褫夺衣服,拔刃向林等将欲杀之。冀仰曰:“愿一言而死。将军知天神乎?赤眉兵众百万,所向无前,而残贼不道,卒至破败。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贼遂释之俱免于难。 隗嚣①素闻林志节,深相敬待,以为持书平。后因疾告去,辞还禄食。嚣复欲令强起,遂称笃。嚣意虽相望,且欲优容之,乃出令曰:“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林虽拘于嚣,而终不屈节。建武六年,弟成物故,嚣乃听林持丧东归。既遣而悔,追令刺客杨贤于陇坻遮杀之。贤见林身推鹿车,载致弟丧,乃叹曰:“当今之世,谁能行义?我虽小人,何忍杀义士!”因亡去。 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成推其博洽。 明年,大议郊祀制,多以为周郊后稷,汉当祀尧。诏复下公卿议,议者佥同,帝亦然之。林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祖宗故事,所宜因循。定从林议。 后代王良为大司徒司直。林荐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及陇西牛邯等,皆被擢用,士多归之。十一年,司直官罢,以林代郭宪为光禄勋。内奉宿卫,外总三署,周密敬慎,选举称平。郎有好学者,辄见诱进,朝夕满堂。 后皇太子彊求乞自退,封东海王,故重选官属,以林为王傅。从驾南巡狩。时诸王傅数被引命,或多交游,不得应诏;唯林守慎,有召必至。余人虽不见谴,而林特受赏赐,又辞不敢受,帝益重之。二十二年,复为光禄勋。顷之,代朱浮为大司空。明年薨,帝亲自临丧送葬,除子乔为郎。 (节选自《后汉书·杜林传》) 【注】①隗(kuí)嚣:天水成纪人,出身陇右大族,西汉末年割据一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一项是( ) A. 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贼遂释之/俱免于难 B. 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贼遂释之/俱免于难 C. 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贼遂释之/俱免于难 D. 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贼遂释之/俱免于难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细弱,在古代,因女子和孩子细小柔弱,所以常常用“细弱”来借指妻子儿女,泛指家属。 B. 三辅,既指汉代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种官职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亦指其所辖地区。 - 23 - C. 巡狩(巡守),谓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古时皇帝五年一巡守,以视察诸侯所守的地方。 D. 薨,仅用于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杜林沉稳好学,博学多闻。他家里藏书丰富,加上受学于喜好文采的张竦,学识广博,被当时的人称为“通儒”。 B. 杜林志节高尚,受人尊崇。他为隗嚣所拘,终不失节归附,他亲自推弟弟的灵柩车,令刺客也感动于他的道义,不忍行刺。 C. 杜林举贤荐能,奖掖后进。先后向朝廷推荐了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牛邯等人,对郎官中喜好学问的人经常加以指点。 D. 杜林恪尽职守,深受器重。他随从皇帝南巡,几位王傅数次被宣召,有人因交游广泛不能前去应诏,唯独杜林有召必到。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隗嚣素闻林志节,深相敬待,以为持书平。 (2) 余人虽不见谴,而林特受赏赐,又辞不敢受,帝益重之。 【答案】10. C 11. D 12. C 13. (1) 隗嚣向来听说杜林的志气和节操,非常尊敬对待他,让他担任持书平(治书侍御史)。 (2) 虽然其他王傅没有受到批评,但只有杜林受到赏赐,他又推辞不敢接受,光武帝越发器重他。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不行仁恩”单独的事件,前面断开;“反遵”的内容是“覆车”,不要断开。故选C。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题详解】 - 23 -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故选D。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题中C项,应为“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陇西牛邯等人”。故选C。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素:向来;相:他;以为:让他担任;谴:批评;特:只有;益:越发。 参考译文: 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杜林少年时喜好学习,为人沉稳,家中有很多藏书,加上外祖父家张竦父子喜好文采,杜林跟随张竦研究学问,学识渊博,当时被人称为通儒。 起初杜林做过郡中小官。王莽失败后,盗贼四起。杜林与弟弟杜成以及同乡范逡、孟冀等人带着家眷一起到河西客居。路上遇到几千个贼人,(这些贼人)抢掠他们的财物,强脱他们的衣服,拔刀指向杜林等人想要杀死他们。孟冀仰起头说:“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将军知道天理神明吗?赤眉军有百万之众,所向无敌,但因为残害民众不行天道,最后走向灭亡。如今将军仅凭几千人,想要谋求称霸称王之事,不施行仁义反而重蹈赤眉军的覆辙,难道不畏惧上天吗?”贼人于是就放了他们,大家都免于一死。 - 23 - 隗嚣向来听说杜林的志气和节操,非常尊敬对待他,让他担任持书平(治书侍御史)。后来杜林因病请求离去,辞还了官职。隗嚣又想强令他任职,杜林就推说病重。隗嚣心中虽然不满意,但又想宽容他,就下令说:“杜伯山这个人天子无法使他臣服,诸侯也不能跟他交朋友,大概他是像伯夷、叔齐一样以吃周的粮食为耻辱。现在暂且从师友的位置上,打通友好的通道,按照他的志节行事好了。”牡林虽然被隗嚣软禁,但一直没有屈服。建武六年,他的弟弟杜成去世,隗嚣才同意杜林护送杜成的灵柩回乡。杜林走了以后隗嚣又后悔了,又命令刺客杨贤在陇坻拦截杀害杜林。杨贤看到杜林亲自推着车,把弟弟的灵柩运送回去,就叹息道:“如今的世道,还有谁能像杜林这样实行仁义之道的?我虽然是个小人,但怎么能忍心杀害义士呢?”于是就逃亡离去。 光武帝听说杜林已回到三辅,就征拜他任侍御史,亲自接见他,向他请教经书故旧以及西州的事情,对他非常满意,赐给车马衣被等物。朝中百官知道杜林是凭借着名望和美德受到重用,都很尊敬和惧怕他。京师里的士大夫们都推祟杜林的学识渊博。 第二年,朝廷广泛议论郊祀礼制,多数人以为周朝祭祀后稷,汉朝应当祭祀尧,诏令再让公卿们商议,大家的意见都相同,光武帝也同意。只有杜林一人认为周室的兴盛,是托了后稷的福,而汉朝的崛起,却并不是缘于尧的功劳。祖宗先例,应该有所继承。最后决定采纳杜林的意见。 后来代替王良担任大司徒司直。杜林推荐同乡范逡、赵秉、申屠刚以及陇西牛邯等人,都被提拔重用,天下贤士都归附杜林。建武十一年,司直的官职被废除,让杜林代替郭宪担任光禄勋。在宫内负责值宿警卫,在宫外总管左、右中郎将以及五官中郎将,周到严密恭谨小心,推举贤才被认为公正无偏。郎官中有喜好学问的人,经常得到杜林的教诲和指点,从早到晚杜林家里经常坐满了好学之士。 后来皇太子刘彊自己请求退位,封为东海王,所以加派官员部属,任用杜林为王傅。随从光武帝南巡。当时几位王傅数次被光武帝宣召,有因为交游广泛,不能前去应诏;惟独杜林忠于职守,有召必到。虽然其他王傅没有受到批评,但只有杜林受到赏赐,他又推辞不敢接受,光武帝越发器重他。建武二十二年,杜林又担任光禄勋。不久,代替朱浮担任大司空。第二年去世,光武帝亲自参加葬礼为他送葬,任用其子杜乔为郎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定风波 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注】王巩,字定国,跟随苏轼学写文章,受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被贬到广西宾州,歌女柔奴同行。三年后王定国北归,让柔奴给苏轼敬酒。苏轼见她眉目娟丽,善应对,于是写了这首词。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23 - A. 开篇两句描绘王定国丰神俊朗,柔奴的天生丽质,两人真是天造地设的双璧人。 B. “自作清歌”写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流转而出。 C. “风起”“雪飞”驰骋想象,运用比喻的手法,构成奇美的境界,写出王定国贬所的艰苦环境。 D. “年愈少”句多少带有夸张的成分,岭南艰苦的生活甘之如饴,归来后更显年轻,直接写出词人历经贬谪后的旷达乐观情怀。 E. 最后一句,受白诗的启发,但又明显地带有王巩和柔奴遭遇的烙印,有着词人的个性特征,完全是苏东坡式的警语。 15. 试简析“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思想内涵。 【答案】14. CD 15. ①赞美说话者身处穷境却安之若素的胸襟和有情有义、超然脱俗的品格。 ②肯定王定国政治上失意后从容乐观的态度。 ③寄寓着作者自己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情怀。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C项,“写出王定国贬所的艰苦环境”错误,应为“写高超的歌技与美好的心灵”;D项,写柔奴而非苏轼。故选CD。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要求分析“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思想内涵。首先注意前句“试问岭南应不好”,由此分析赞美说话者身处穷境却安之若素的胸襟和有情有义、超然脱俗的品格;肯定王定国政治上失意后从容乐观的态度。然后结合注释分析寄寓着作者自己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情怀。 - 23 -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鲜明对比,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2)《劝学》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强调了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 (3)庄子《逍遥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两句对天空颜色的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 【答案】 (1).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 濯清涟而不妖 (3). (2)学不可以已 (4). (3)其正色邪 (5).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涟”“濯”“淤”。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QS世界大学排名”显示英国大批名校排名下滑,个中原因众口难调,有的专家将之归咎为高校科研经费不足,有的专家则认为是生源水平下降。 ②一个人对阅读真正有了浓厚的兴趣,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能专心致志的读书。反之,再优秀的作品也会觉得索然寡味,收获不大。 ③第二期华阴老腔培训班在华阴市文化馆开课,主办人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老腔,让这门原生态的民间艺术薪尽火传。 ④随着新品牌纷纷进入,整个净水器行业也出现了品牌泾渭分明、安装复杂、保养困难等诸多问题,缺乏技术创新是整个净水行业的难言之隐。 ⑤由好莱坞大导演卡梅隆执导的超级巨片《阿凡达》狗尾续貂,第一部续集将在今年9月正式开机,并且率先开拍外星球的场景。 ⑥各地政府应打破年龄、学历、身份壁垒,注重基层一线工作、群众工作经历,不拘一格从各个领域选用优秀人才。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④⑤⑥ D. ②③⑥ - 23 -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①众口难调:比喻不容易使所有的人都满意。对象不当。②索然寡味:形容枯燥,没有趣味。③薪尽火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一代代地继承下去。也比喻种族、文化等代代相传。④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语境不当。⑤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感情色彩和使用对象均不当。⑥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故选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随着移动支付范围的扩大,二维码遍地开花,无论是在大城市的商场和农村的小店,都能看到它形式不一的图案。 B. 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C. 二中文学社自从发出建设校园文化的呼吁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就在校园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了。 D. “禅让”这个概念的最早记载或许还要追溯到《尚书》,此后的《史记•五帝本纪》有着比《尚书》更为详尽的描写。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A项,搭配不当,关联词使用不当,把“和”改为“还是”;B项,不合逻辑,“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并列不当;“呈现出……特色(特点)”是一个标准句式,但是又与“有着……特色(特点)”这个句式相杂糅,或缺少宾语中心语。C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或暗换主语,应将“自从”提到句首。故选D。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B句式杂糅,C项中途易辙造成结构混乱。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 23 - A. 学生会调查研究后提出了改进学校食堂服务质量的意见,并责成领导尽快落实。 B. 令爱出身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此大家闺秀,博通之人,当是小女学习的楷模。 C. 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要善良诚信,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地做人。 D. 王教授是唐诗研究行家,他对李白诗风的论述非常透彻,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A项,“责成”使用对象不当;C项,“令尊”是敬称,应用“家父”;D项,“抛砖引玉”运用不得体,“抛砖引玉”是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谦辞。故选B。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宇。 调查数据显示:校园送外卖车辆,58%为电动车。41%为自行车;在食品卫生方面,学生仅关注外卖食品的外包装是否卫生,对于食品原料来源、加工条件、经营单位是否证照齐全却了解甚少。因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担心外卖食品安全和扰乱饮食服务市场、影响校园环境卫生以及存在交通安全隐患。更值得关注的是,外卖进校园一定程度上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甚至造成有的食堂正常经营难以维持,历史同期营业额下降近半,同时,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是学生公寓内出现大量饭盒被随意丢弃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公寓卫生。 【答案】 (1). (1) 学校对外卖进校园忧心忡忡; (2). (2)影响了校内食堂的正常运转; (3). (3)也增加了校园的卫生清洁压力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后文“担心外卖食品安全”,第②空注意后面的“食堂正常经营”,第③空注意后文“影响了学生公寓卫生”。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 23 - 越来越多的人因为频发的雾霾,永久地离开所居住的城市,而且这些人中间很多还是城市的精英。可见,要让城市可持续发展,首要任务是根除雾霾之害。若不能彻底控制雾霾,就吸纳不了优秀人才,就不能提高当下城市化质量。 ①城市可持续发展首要任务未必就是根除雾霾。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彻底控制雾霾未必就能吸纳得了优秀人才〔或“吸纳优秀人才未必要彻底控制雾霾〕。 (2). ③提高当下城市化质量也未必单靠控制雾霾。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文段中表述绝对部分,就吸纳不了优秀人才,就不能提高当下城市化质量。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中国的伟大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接力奋斗创造的。” ②“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③“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④“奋斗是艰辛的,奋斗是长期的,奋斗是曲折的。” ⑤“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请根据你对以上关于“奋斗”的几句话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套作、抄袭。 【答案】奋斗与青春 青春是歌,谱写人生最美的篇章。 青春是朝阳,充满着未来与希望。 青春是鹰,展翅搏击无际长空。 青春是花蕾,散发着令人炫目光彩。 青春如同雨后斑斓的彩虹,如同黑夜中灿烂的烟火,青春很短,但不应该是匆匆过客,青春充满着激情,充满着希望,我们应该把握青春,为充满希望的未来奋斗。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一生能有几个青春,青春消逝即逝,别等消逝了,发出“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感慨。花草的种子先要穿越沉重黑暗的泥土,才得以在阳光下发芽微笑;小鸟要跃打,失去无数根羽毛,才能锤炼出坚硬的的翅膀;就连上帝,也不过是曾经在地狱走了最长的路挣扎最艰难的那个人。 - 23 - 人生亦是如此,人生不平的,人生是坎坷的,但我坚信:在人生中只有奋斗中曲线前进的快乐,没有直线上升的成功。奋斗的激情如六月的烈火,前进的脚步若江涛海浪,遇山开山,遇水截水!抓住青春的一分一秒,胜过虚度的一年一月。 巴基斯坦人讲:不抗争而活,是耻辱;不抗争而死,是懦弱;抗争而生,是光荣;抗争而死,也是甘心,在青春中奋斗,就算失败,亦无怨无悔,青春无畏,我怕谁,青春是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是一种不可抵挡的力量,如果你有奋斗的梦想,那么向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人生,最宝贵的莫过于光阴,人生,最璀璨的莫过于青春,人生,最快乐的莫过于奋斗。青年人,要看到明天,抓住今天,在奋斗中前进,也许在明天旭日出山之前,你又创造了奇迹。永远不要平息那一刻奋斗的心。 我们有青春,我们还年青,我们拥有世界上最雄厚的资本。人生,就是要闯出自己的路,开拓一片自己的天,也许你会说,岁月无长,谁知走的对不对。是,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但只求问心无愧!人生,因为有青春,才有无限功力;人生,因为有奋斗,才有卓越追求。 积极奋斗,百分之一的希望也有可能实现,消极的等待,百分之九十九的把握也会泡汤。你还在等什么,把握今天,才有更美好的明天,还在青春年少的我们,奋斗吧!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本材料共五句话,可从四个角度分析:“中国的伟大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接力奋斗创造的”,围绕“奋斗”和“中国”发展成就的关系谈奋斗的意义,培养年轻一代的家国意识和奋斗意识。“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这两句话在于引导一代青年奋发有为的人生观和幸福观。“奋斗是艰辛的,奋斗是长期的,奋斗是曲折的。”谈奋斗的特点。“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激励青年一代认识奋斗在新时代的意义,砥砺前行。学生可以综合来写,也可以任取一方面来阐释。由此可以立意为:中国的伟大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接力奋斗创造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奋斗是艰辛的,奋斗是长期的,奋斗是曲折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行文时必须围绕对于“奋斗”的思考和感悟来写,同时所写的“奋斗”要基于材料中的话去说,不能否定奋斗的意义和作用,可以综合来写,也可以任取一方面来阐释。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 23 -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23 - - 2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