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怀仁一中云东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语 文 试 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各种人类文明资源的共同滋养。其中,“通而不统”的敦煌精神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 敦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表达形态。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敦煌在千年左右的古丝绸之路文明史上成为多种文明形态接触、交流的大都会,这一特殊的历史环境造就了敦煌文化特殊的表达形态。敦煌文化更多的是在与其他文明形态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相比较而言,先秦文化、齐鲁文化等文化类型较为封闭,而敦煌文化是在开放的前沿和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以及波斯文化直接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的,它不仅具有地域性,而且具有世界性,是一种更具国际比较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同时,敦煌文化骨子里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液,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有学者把敦煌文化排除在中国传统文化之外,这是没有什么道理的。敦煌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人类文明多元融合的东方典范。 敦煌文化特殊的形成方式使其具有“通而不统”的特点。敦煌文化既有古今中外思想精华的汇通融合,又保持了各种文化类型自身的独立性,又兼容了不同文化类型各自的合理性。 “通而不统”是“和而不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特殊表达。“和而不同”意味着承认存在差异和矛盾,追求多样性的统一,反对无差别的同一。“和而不同”提倡多元文化在相互交流和相互融合中取长补短、共同繁荣。它不仅是理解中国古代学术派别的基本精神和原则,也是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文化关系的基本精神。在“和而不同”的前提下,敦煌文化体现了不同文明之间“通而不统”的精神,更深刻、更广泛地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胸怀。正是由于有这样的精神作为哲学底蕴,才造就了辉煌的敦煌文化,而这一精神与“和而不同”共同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精神资源。 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主张,希望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但是中国也绝不希望用中国这套把世界统一起来,同时也不相信任何人、任何国家、任何文明有这样的能力将有上万年文明史、70多亿人的世界统一起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和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差异性,世界需要的就是“通而不统”的文化精神。 中华文明能够成为世界文明中唯一没有断裂的文明,其延续不断的“基因密码”就是“和而不同”“通而不统”的精神。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一“基因密码”必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文化支撑。 (摘编自范鹏《“通而不统”的敦煌精神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敦煌文化具有特殊的表达形态,主要因为敦煌曾处于古丝绸之路这个特殊的地理 位置。 B.有学者把敦煌文化排除在中国传统文化之外,因为他们不认可“通而不统”的敦煌 精神。 C.“通而不统”是“和而不同”的另一种表达,此二者都是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关键因素。 D.自从有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世界上各种文明都可以借此来解决各种冲突和矛 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背景下阐述“通而不统”的敦煌精神,更具有现实 意义。 B.文章通过与先秦文化、齐鲁文化的鲜明对比,论证了敦煌文化具有世界性这一特点。 C.作者从敦煌文化的形成切入,论述了其具有“通而不统”特点的原因,并阐释了其 特点。 D.文章论述了“通而不统”与“和而不同”的异同,突出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 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敦煌文化形成于开放的文化环境,从而具有了世界性,说明越开放越能造就优秀的 文化。 B.有世界性特点的敦煌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认为它不属于中国文化的观点很 偏狭。 C.敦煌文化如果不具有“通而不统”的特点,那么它就可能会被外来文明如佛教文化 异化。 D.相较于其他中华传统文化,作者认为兼具独立性和兼容性的敦煌文化更具国际比较 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正常状态下,每个人保持着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协调。当遇到紧急事件时,这种内在的平衡就被打破,机体会立即调动生理、心理系统的反应,竭尽全力地应对突发事件,进入应激状态。 在SARS—线的医务工作者可能会出现两种应激反应。一是预期性焦虑,主要表现为忐忑不安,对自己能否胜任工作没有把握。一方面源于他们对未知工作情景的担忧,另一方面源于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鼓励个体认识自己的这种心理冲突是正常的,越是能接受和理解,就越意味着能承受和消化它。同时,如果有了充分准备,尽可能将未知的因素变成可控制的因素,恐惧心理就会减轻。因此需进行知识和技能储备、身体和心理储备。二是挫败、内疚、抑郁等负性情绪。他们可能有对被感染危险的恐惧感、工作难度带来的挫败感、 与家人分离带来的牵挂以及面对重症病人的痛苦甚至死亡时产生的哀伤等。因此,要对被感染SARS的真实危险性做出正确的评估,熟练地操作隔离等防护措施。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病毒,承认个人的局限性,坦然接受 自己的失败和暂时的、部分的无能。越是能接受自己的失败,就越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调整心态,积极学习新技能。作为医务人员,需要足够的共情能力,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及时体察他们的痛苦,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治疗,但也要有能力将自己的情感与病人分离开来,接受现实的局限性。 (摘编自《中国全科医学》2003年07期,杨蕴萍《由SARS认识应激与应激反应》) 材料二: 记者:当意外来临,焦虑、恐慌是人们最主要的情绪,疫情对一个人产生的心理影响有哪些?我们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 游旭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导手册》编委会主任):疫情造成的心理影响主要表现在认知、情绪与行为三个方面。特别关心疫情信息,因信息不够明确会产生认知冲突、无所适从等;情绪上容易紧张、恐惧,甚至抑郁愤怒;大家的生活也会出现很大变化,出行受限、社交减少等。这几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恐惧会加剧我们对疫情的非理性认知,生活的变化又会加剧情绪的紧张感等。 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的群体,比如重症患者和普通民众,他们在心理反应上必然存在差异。对待重度应激反应,可以借助专业的心理测评手段和诊断技术进行评估和治疗;对普通人群来讲,应激反应比较弱,未达到临床标准,自我心理健康评估时,可以依据几个基本原则:一是生理活动正常,关注睡眠饮食是否规律、免疫力是否下降;二是情绪反应适度,是否存在过度焦虑、持续抑郁、易激怒现象;三是社会功能良好,是否存在自我封闭、兴趣减退等现象。通常来讲,只要这几个方面没有明显的变化,就无须过度关注和紧张。 记者:该如何获得心理支持? 游旭群:一是个人层面,通过个人努力、充分调动个人资源进行自我支持和维护。二是社会层面,有效利用社会支持是应对压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专业团体获得更多可靠的信息支持,通过家庭、亲人、朋友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通过政府部门、工作单位等获得更多的组织支持,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年2月6日) 材料三: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当疫情早期带来的“潮水般”的心理应激反应过去,一些新的心理健康风险会浮现出来。虽然近来疫情防控情况持续好转,但部分一线医护人员、基层防控人员的疲劳感、倦怠感和情绪波动情况却有所加重。还有一些家庭由于延迟开学出现了亲子关系紧张等问题。 江西南昌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主任何静丽最近发现,随疫情变化“冷” 了一段时间的热线又 “热” 了起来。而且夫妻、亲子、邻里关系等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咨询内容多了起来。她认为,在战“疫”中被激活并丰富起来的心理疏导干预机制应该在今后融入日常生活,这有利于提高公众生活质量、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在江西南昌,市防控应急指挥部成立了以心理咨询师为主体的人丈关怀工作组,招募600多名有一定专业素养的志愿者,通过社盅媒体将心理疏导干预的触角深入到社区人群。在上海,卫生健康部门在网络平台设立心理服务板块,目前已有200余名专业咨询人员参与,提供24小时服务。知乎APP通过设置“心理援助” “大家,不怕”等版块、开办“送你一副心理口罩”网络圆桌帮助网友缓解焦虑情绪、保持心理健康。互联网心理咨询平台“简单心理”开设“医护专线”,特别向医护人员提供免费的心理服务。 (摘编自新华社《心理战“疫”进入“换挡期”,有哪些新风险?该如何应对?》,2020年3月11日) 4.下列对“应激反应”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应激反应是一种内在平衡被打破导致机体紧急调动生理、心理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适应性反应。 B. 在一线抗疫的医务工作者会出现忐忑不安的预期性焦虑和挫败、内疚、抑郁等负性情绪这两种应激反应。 C. 疫情引发的紧张、恐慌其实是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但如果应激状态持续太久或过度,会给身心带来负面影响。 D. 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应激反应必然存在差异。虽然疫情防控情况持续好转,心理疏导干预机制也必不可少。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既需要进行知识和技能储备、身体和心理储备,也需要足够的共情能力,并能够接受现实的局限性。 B. 新冠肺炎疫情对公众产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如认知冲突、无所适从的情绪变化,出行受限、社交 减少的行为变化等。 C. 面对疫情,不仅需要医学防控,也需心理防“疫”。要有效利用来自他人、专业团体和组织等的社会支持来应对压力。 D.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不断推进,生活将逐步恢复正常,但新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断浮现出来。已有不少地方积极地进行了心理疏导干预实践。 6.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面前,国家应该釆取哪些措施来疏解疫情对公众心理造成的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罨①画池听雨 汪建中 罨画池,作为一处极为精致的园林,其名字取得实在美妙而贴切。就是没有去过罨画池的人,一听这名字,眼前浮现的也应该是一幅幅高古的图画,精雅的丹青。今春三月踏青的时候,我就是在“罨画池”这个美名的一再诱惑下而去崇州的。 去的时候,一路上愉悦的心情实在难以述说。因为,在罨画池儒雅的牵引中,我一路上步着杜甫的后尘、裴迪的后尘、赵卞的后尘、范成大的后尘,以及那个长吟过“红酥手,黄藤酒,满园春色宫墙柳”的大诗人陆游的后尘。步着这样一些人的后尘,而又是去罨画池作一番文化意义上的畅游,所以,即便是一路风尘仆仆,其心情也愉快如彩蝶、逍遥似春燕了。 罨画池浓缩了江南园林精华中的精华,她小得可人,雅得大度,幽得深厚。进得园来,简直是一步一景,更是一步一惊。琴鹤堂带来的愉悦都还没有收场,问梅山馆的惊喜又向我扑来;湖心亭的美景才刚刚开始欣赏,望月楼的画卷又为我次第展开了。在罨画池里,脚下的曲径引我又诱我,两旁的奇花拥我更醉我,举目处是老树横空,回眸处是新绿拥娇红,是小桥接了短亭,是涟漪揉着楼影,是游鱼栖于鸟巢,是绿水浣着白云。左看似画,右看似画,前后左右看了,居然就是画了。 正当我陶醉在罨画池的美景中时,天空忽然下起了雨。先是点点滴滴,继而是窸窸窣窣,接着是噼里啪啦,好在我正在望月楼里,否则,这一场春雨将逼我于狼狈中四处躲雨。 此刻,雨点紧一阵慢一阵地敲打着望月楼上的瓦片,叮叮当当又窸窸窣窣,疑似一张古琴在嘈嘈切切的奏鸣,一声声,抒发着一个梦境。在烟雨中有一只翱翔着的白鹤,在罨画池的上空兜了几圈后,停在湖心亭的亭尖上,以金鸡独立的优雅与我遥对着共听这一场湿漉漉的琴声。在如此的情景里,我不知道当年一代廉吏赵卞是否也遥对着白鹤如痴如醉地鼓琴?不知道当年那只白鹤是否依然金鸡独立,在春雨中静听琴弦上的云卷云舒、潮起潮落? 按节令计算,这该是今年最后的一场春雨,滴滴答答,迷迷蒙蒙,把罨画池笼罩得格外旖旎而缠绵。湖边的柳,绿得蓬勃而婆娑,春燕们翻飞在柳丝和雨丝间,似要把这最后的春雨沐浴得个淋淋漓漓。园子里的那些梅,还在春雨中修整,所有的枝脉和叶脉都在努力地孕育今年冬天的梅香。如今,梅还在,那一段缘,那一份情,不知缠绕在哪里?如今长亭还在,回廊还在,整个罨画池还在,陆游祠还在,惟有主人陆放翁不在了,独留下我,在满园春雨中空空的地等待。 茶,浓了,又淡了。雨,去了,又来了。整整一个下午,我被这雨殷殷地挽留在罨画池里。留我的,还有湖边的柳、园里的梅和楼前的株株红海棠。罨画池的一切都在留我呵,留我在这里听雨,从春雨听到秋雨,从翩翩少年听到耄耋老叟,留我年年岁岁在这里看白鹤翱翔,听水淋淋的音乐,再在“红酥手,黄藤酒”的缠绵里追逐大诗人那多情的背影…… 错、错、错,莫、莫、莫,陆放翁这些发自心灵深处的叹息,声音很低沉,语气很微弱,但它引发的生命的共振,却持续了八百多年,还会一直共振下去。此刻,凝神听雨,瓦片上的雨声,犹如陆放翁的声声叹息:“错、错、错”,声声都在荡人魂魄,催人思索。八百多年了啊,八百多次的春雨与秋风,花开与花落,沧海与桑田。我的放翁啊,你是否依然豪迈如苏轼,英武如岳飞?在黄泉路上,你是否已经与唐婉结成了连理,了却了前世的遗恨与悲歌? 雨,一直在淅淅沥沥地下,雨中的罨画池,又多了几分妩媚。这时,我是多么想备一桌好酒好菜,在这春雨中与陆放翁对饮。只可惜放翁不在了,虽有好酒,但缺少了他,酒亦寂寞,雨亦寂寞。寂寞的,还有这望月楼,还有那问梅山馆,整个罨画池已经在风雨中寂寞八百年了,如此漫长的寂寞,试问人间,哪里还有? 好在罨画池还在,而且日新月异,海棠还在,梅魂还在,那些犹如宫墙柳的柳树还婆娑在我的眼前。沿着这些景物,我依然能够清晰地追逐陆放翁的身影,依然能够感觉到他一腔爱国的热血在澎湃。这热血,从宋至今,一直不曾冷却,一直在激情地燃烧。 这雨似乎不知劳累,淋淋漓漓了整整一个下午,还在淋淋漓漓,此刻瓦片上雨声还噼里啪啦地响,一园子的雨声依然在为我奏着交响。在这春雨的交响和飘洒中,蜀州的大地有福了,今年一定会有一个好的收成。透过雨雾,我仿佛看见了一大片秋天的金黄。这田野里的金黄是赵卞和陆游期盼了千百年的,终于要在今年金灿灿地铺满蜀州大地。 【注】①罨(yǎn)画池:蜀中名胜,位于四川成都。 7.下列对这篇散文有关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并没有写罨画池的美景,而是从罨画池的名字写起,未见其形先闻其名,就让作者想象到了罨画池的魅力。 B.文章语言文字清新雅致,善用修辞写景。如第3自然段对罨画池景物的描摹尤为典型,采用了拟人、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法,展现了一幅罨画池美景图。 C.“从春雨听到秋雨,从翩翩少年听到耄耋老叟”,表明“我”被这罨画池的美景所吸引,表达了作者以后每年都要经常来这里听雨,直至自己老去的决心。 D.文章形散神聚,写景,移步换景,一步一景,景物优美雅致;写情,富于变化,由最先的愉悦到中间的落寞再到最后的喜悦。 8.简析文中划线语句的含义及其作用。(6分) 9.作者对罨画池的雨声有不同的感受,试分析其内蕴。(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东垣老人李君,讳 杲,字明之。其先世居真定,富于金财。君之幼也,异于群儿。及长,忠信笃敬,慎交游,与人相接,无戏言。衢间众人以为欢洽处,足迹未尝到,盖天性然也。以乡豪接待国使,府尹闻其妙龄有守也,讽妓强之酒,不得辞,稍饮,遂大吐而出。其自爱如此。受《论语》《孟子》于王内翰从之,受《春秋》于冯内翰叔献。宅有隙地,建书院,延待儒士。或不给者,尽周之。 母王氏寝疾,命里中数医拯之。温凉寒热,其说异同,百药备尝,以水济水,竟莫知为何证而毙。君痛悼不知医而失其亲,有愿曰:“若遇良医,当力学以志吾过!”闻易水洁古老人张君元素医名天下,捐金帛诣之。学数年,尽得其方。进纳得官,监济源税。彼中民感时行疫疠医工遍阅方书无与对证者出己见妄下之不效复下之比比至死。医不以为过,病家不以为非。君独恻然于心,废寝食,循流讨源,察标求本,制一方,与服之,乃效。特刻之于木,揭于耳目聚集之地,用之者无不效,时人多之。 君初不以医为名,人亦不知君之深于医也。君避兵汴梁,遂以医游公卿间,其明效大验,具载别书。一日,谓友人周都运德父曰:“吾老,欲遗传后世,艰其人,奈何?”德父曰:“廉台罗天益谦父,性行敦朴,尝恨所业未精,有志于学,君欲传道,斯人其可也。”他日,偕往拜之。君一见曰:“汝来学觅钱医人乎?学传道医人乎?”谦父曰:“亦传道耳。”遂就学。日用饮食,仰给于君。学三年,嘉其久而不倦也,予之白金二十两,曰:“吾知汝活计甚难,恐汝动心,半途而止,可以此给妻子。”谦父力辞不受。君曰:“吾大者不惜,何吝乎细?汝勿复辞。”临终,平日所著书检勘卷帙,以类相从,列于几前,嘱谦父曰:“此书付汝,非为李明之、罗谦父,盖为天下后世,慎勿湮没,推而行之。”君殁,迨今十有七年,谦父言犹在耳,念之益新。噫嘻!君之学,知所托矣。 ——节选自《医史·东垣老人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彼中民感时行疫疠/医工遍阅方书/无与对证者/出己见/妄下之/不效/复下之比比/至死/ B.彼中民感时行疫疠/医工遍阅方/书无与对证者/出己见/妄下之/不效/复下之/比比至死/ C.彼中民感时行疫疠/医工遍阅方/书无与对证者/出己见妄/下之/不效/复下之/比比至死/ D.彼中民感时行疫疠/医工遍阅方书/无与对证者/出己见/妄下之/不效/复下之/比比至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君,在古代称他人可表尊称,如本文称李东垣为“李君”;还可以指对先祖、父母的敬称,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家君作宰”。 B.讳,古代有避名讳之俗,此俗专用于称死后的君主、尊长的名字。在名前称讳,以示尊敬。如《后汉书》载道“世祖光武皇帝讳秀”。 C.《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及其弟子所著的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论语》一起被南宋的朱熹列为“四书”。 D.进纳,古时有些朝代允许子民交纳钱粮以买取官爵。此制虽曾经遭到过质疑与批评,但在古代社会却经常能见其踪迹,宋代尤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东垣为人慷慨,爱才惜才。他建书院接待儒士,周济那些不能自给者。后来给予生活困难的谦父二十金,并表示即使给再多钱财也不吝惜。 B.李东垣坚守操守,自持自爱。乡邻认为欢娱惬意之处,他从来不去。在接待国使的宴席上,府尹暗示歌妓劝酒,结果他饮酒少许便大吐离席。 C.李东垣医人传道,师德高尚。为将所学托付后世,他亲自拜访罗谦父。在得知谦父是为传道而求学后,他便将自己所学传授给谦父,直至离世。 D.李东垣勤奋好学、医术精湛。他曾因母亲死于不明之症而立志学医,弥补过错。几年后学成回乡,为家乡流行的疫疠研究出了很有效的药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温凉寒热,其说异同,百药备尝,以水济水,竟莫知为何证而毙。 译文: (2)特刻之于木,揭于耳目聚集之地,用之者无不效,时人多之。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题岳阳楼①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倚曲栏。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②。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注】①元和十四年春,白居易奉朝命自江州赴任忠州(今四川忠县)刺史,途经岳阳楼,写下该诗。②《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 (元帝)集群臣宴会,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目远?'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称曰:'举目见日,不见 长安。‘"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概写登楼倚栏遥望所见。极目而望,水天空阔,浩无际涯,是登楼所见的第一印象,启下两联远望之景。 B. 颈联侧重于写湖上动景,从听觉、视觉感受着笔,暗寓自己天涯羁旅漂泊、长途涉历行旅风波的艰难感受。 C. 尾联直抒胸臆,诗人不禁感慨:岳阳楼胜迹,洞庭湖壮观,或许只有画成画障,张挂在厅堂上,才能让人永久享有。 D. 诗人信笔抒写登临所见所感,在写景中融入了想象,也融入了复杂微妙的感情和深切的人生体验,语言平易质朴。 15. 白诗往往在平易中蕴含丰富诗情,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 。 (2)《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中 描写渴望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 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 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过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祐党人碑”,累及子女,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此整日里 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革命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_____.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他的才华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提出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仿佛只要苏东玻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倘若将苏东坡连根带枝蔓地从中国文化史中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 。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身不由己 不修边幅 停止 失色 B.不由自主 蓬头垢面 停止 失重 C.不由自主 蓬头垢面 停滞 失色 D.身不由己 不修边幅 停滞 失重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B.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C.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 D.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还有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使然。 B.还由于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C.还是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D.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为 ① ,4月4日,我国举行了全国性哀悼活动。“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新冠肺炎疫情的本土传播基本被阻断,我们得以穿过凛冬,再次拥抱春日的暖阳。 ② ,他们是用生命守护家园的烈士,他们是不幸被病毒感染去世的同胞。“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当鸣笛声与防空警报在城市与乡村的上空响起时,当泪水流过朝向半旗的脸庞时,逝者将安息, ③ 。 21下面是一则“文明餐桌•公筷公勺”倡议书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餐桌举止非小事,一筷一勺见文明。市民朋友,务必从一餐一饭做起,注重用膳卫生,自愿使用公筷夹菜,公勺取汤,不用私筷互相夹菜,以实际行动宣传使用公勺公筷的优势,带动和影响家人、朋友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意识和良好习惯。使用公筷公勺,举手之劳,让我们共同努力,用小餐桌带动大文明,齐心倡始文明健康新风尚!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生活不能缺少美,“美育是一种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很难想象,如果一个人没有美育的熏陶,一个社会没有诸如音乐、绘画、文学、戏剧、诗歌等艺术的支撑,将是什么样的情景。可是在现实中,美育却遭遇不少尴尬:有些家长迫于孩子的学业压力,只能让美育靠边站;有些学生参加艺术培训班,是为了升学加分走捷径;有些学校任意挤占美育课程时间,美育课变成少数特长生的必修课。对此,教育部门准备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代表的意见,再做决策。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语文参考答案 1.C 【解析】 C项,原文“‘通而不统’是‘和而不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特殊表达”,说明二者只是表达形式的不同,本质上是一体。A项,“敦煌在千年左右的古丝绸之路文明史上成为多种文明形态接触、交流的大都会”不能仅仅理解为“特殊的地理位置”B项,“这是因为他们不认可‘通而不统’的敦煌精神”于文无据,原文是说“有学者把敦煌文化排除在中国传统文化之外,这是没有什么道理的”并未提及他们不认同的原因。D项,“借此解决各种冲突和矛盾”说法绝对。依据“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主张,希望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但是中国也绝不希望用中国这套把世界统一起来”可知,中国只是为解决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但并不认为中国智慧可以解决一切矛盾和冲突。 2.D 【解析】“异同”错,只论述了相同点。 3.A 【解析】A项,“说明越开放越能造就优秀的文化”属于过度解读。 4. B 【解析】“会出现……这两种应激反应”错误。根据材料一“在SARS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可能会出现两种应激反应”,是有可能出现两种应激反应,而不是会出现。 5.B【解析】“认知冲突、无所适从的情绪变化”错误。“认知冲突、无所适从”应该属于认知方面的影响。 6.①为一线医护工作者和基层防控人员提供安全保障和心理支持;②为公众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确保信息公开透明;③为公众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作出针对性指导;④通过政府部门、工作单位等为公众提供更多的组织支持;⑤将心理疏导干预机制融入日常生活,通过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电话热线等,为公众提供针对性心理服务。(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7.C 题中A项考核文章的开头,B项考核手法,C项考核语句的含义,D项考核文章的内容,其中C项,“表达了作者以后每年都要经常来这里听雨,直至自己老去的决心”错,是为了表现作者对在罨画池听雨的喜爱程度,并无每年都要经常来听之意。 8.含义:虽然陆游已不在,但寄寓着陆游生活和精神的罨画池还在,我们仍然能从今天的罨画池怀想陆游的身影,感觉到他的爱国精神。 作用:承上启下,作者的情感由落寞转为欣慰;深化了文章的主旨,激发了作者的爱国热情以及自豪感。 9.①雨声叮叮当当又窸窸窣窣,似一张古琴在嘈嘈切切的奏鸣,表达了作者对一代廉吏赵卞高尚人格的钦佩; ②雨声滴滴答答,迷迷蒙蒙,把罨画池笼罩得格外旖旎而缠绵,寄寓了作者对陆游唐婉的爱情的惋惜以及对陆游命途多舛的同情; ③雨,淅淅沥沥地下,雨中的罨画池,又多了几分妩媚,表达了作者对陆游爱国精神的颂扬和共鸣; ④雨,淋淋漓漓一个下午,瓦片上还噼里啪啦响,一园子的雨声奏着交响曲。蕴含了作者对蜀州大地的赞美与祝福。 10.D 11.B【解析】避名讳不仅仅是对已逝之人,对在世的君主、尊长也要避名讳。 12.B【解析】A项“吾大者不惜,何吝乎细?”中“大者”并非指更多的钱,而是指自己所学;C项他并未亲自拜访罗谦父,而是朋友带罗谦父来拜访他;D项研究出治疗时疫的方子并非在回乡后、在家乡,而是在济源为官时。 13.答案 (1)是用温药还是用凉药,是用寒药还是用热药,那些医生的说法各不相同,所有的药都尝遍了,不过是用滋补的药来滋阴罢了(成语“以水济水”,比喻毫无作用,此处也可翻译为“毫无作用”),最终没有人知道王氏因为什么病而去世。(“异同”“备”“以水济水”“竟”“证”) (2) 李先生特意让人把这个方子雕刻在木版上,公布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凡用了这个方子的人没有不取得疗效的。当时的人赞美他。(“特”“刻”“揭”“耳目”“效”“多”) 文言文翻译: 东垣老人李先生,名杲,字明之。他的祖先世代住在真定路,家里非常富裕。李先生幼年的时候,就跟一般的儿童很不相同。等到长大以后,为人忠诚守信、厚重端庄,对结交朋友的事情非常慎重,跟人相处的时候,没有戏言。街区里的众人认为欢乐惬意的地方,他的足迹从来不曾到过,因为他的天性就是这样。有一次,他以地方豪绅的身份接待南宋使节,府里的长官听说他年纪轻轻便很有操守,就用话暗示歌妓勉强他饮酒,他推辞不过,稍微饮了一点酒,就大吐着退席而出。他就是像这样地自爱。跟从翰林王从之学习了《论语》和《孟子》,又跟从翰林冯叔献学习了《春秋》。他家的宅院内有一片空地,他就在那里建造了一座书院,用以接待儒士。有的儒士生计艰难,他会尽力周济他们。 李先生的母亲王氏患了重病卧床不起,让乡里的数名医生救治她。是用温药还是用凉药,是用寒药还是用热药,那些医生的说法各不相同,所有的药都尝遍了,不过是用滋补的药来滋阴罢了(或毫无用处),最终没有人知道王氏因为什么病而去世。李先生为因不懂医术而失去了他的母亲十分痛心哀伤,立下誓愿说:“如果遇到了良医,我一定要跟他努力学习来弥补我的过错。” 听说易水县的洁古老人张元素先生(张元素,字洁古),医术闻名天下,他就带着金银绸缎去拜见他。学了几年后,全部学到了他的医术。后来向朝廷捐献钱粮买到了一个官职,主管济源县的税务。那里的百姓感染上了当时流行的瘟疫。医生们查遍了医书,没有跟这种病对症的方子,就根据自己的见解,胡乱地给病人泻下(泻下,中医治疗法,通过泻下大便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泻下药,中医名词,凡是通利大便的药物就叫做泻下药),不见有效时,就继续给病人泻下,以致病人接连不断地死亡。医生和病人家属也都不认为这样不对。唯独李先生在心中深感哀痛,于是废寝忘食地依据病变探讨病因,分析症状探求病根,创制了一个方子,给病人们服下它后,就取得了疗效。李先生特意让人把这个方子雕刻在木版上,公布在过往行人聚集的地方,凡用了这个方子的人没有不取得疗效的,当时的人赞美他。 李先生当初并不是因为医术而出名的,人们也不知道李先生在医学上造诣很深。李先生为了躲避战乱到了汴梁,于是凭着医术在达官贵人之间进行交往。他治病上取得明显而又良好疗效的事迹,全都记载在别的书中。有一天,对友人周都运德父(姓周,名都运,字德父)说:“我老了,想把医术传给后世,深感寻找合适的人选很艰难,怎么办呢?”周德父说:“廉台县的罗天益谦父,品行敦厚朴实,曾经为学业不精而感到遗憾,有志于继续学习。您想要传授医道,这个人大概可以的。”后来有一天,周德父带着罗谦父一起去拜见李先生,李先生一见到罗谦父就问道:“你来学习是为了做赚钱的医生呢?还是为了做继承和发扬医学的医生呢?”罗谦父说:“只是继承和发扬医学而已。”于是就跟着李先生开始学习。罗谦父的日常费用和饮食,都是靠李先生提供的。学了三年后,李先生赞赏他能长期坚持而且不知疲倦,送给他二十两银子,说:“我知道你生计艰难,担心你意志动摇,半途而废,可以用这些银子来供养你的妻子儿女。”罗谦父坚决推辞,不愿接受。李先生说:“我把大的医道尚且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你,哪里会吝惜这小小的钱财呢?你不要再推辞了。”李先生临终的时候,把平常所写的书都校勘好,按照类别罗列起来,摆在书案上面,嘱咐罗谦父说: “这些书交给你,不是为了我李明之、你罗谦父,而是为了天下后世的人们。你不要让它淹没失传了,要推广并使它流传下去。”李先生去世,到现在已十七年了,罗谦父说起来感到李先生的话仍然就象在耳边一样,回想起来更觉清新。啊!先生的学术,可知的确是得到了依托继承的人了。 14. C 对尾联内容理解错误。诗歌尾联就望中所见所感总收,意味深长地显示了华堂贵人与天涯迁客截然不同的境遇与心情。面对洞庭景色,那些不得志的迁客,却不免产生羁旅怀乡之愁,漂泊沦落之慨,而无心领略它的壮美。看来洞庭壮观,只能画成画障,张挂在华丽的厅堂上,供那些安享富贵尊荣,不知世路艰难为何物的贵人们来观赏了。贵人们在观赏洞庭画障上的壮美风景时,何曾想到天涯迁客的漂泊涉历之苦呢? 15. ①以景衬情。时值春令,一碧无垠的洞庭湖与一片新绿的湖岸连成一体,透露出诗人极目览眺之际心情的舒展与对前途的希望。②融情于景(寓情于景)。水天相接之中,夕晖照映下的那一片湖水,正呈现出微茫的暗红色。阔别四载的帝京长安,离这夕波映红之处大概不远了,抒写了诗人对帝京的思念,字里行间隐含着天涯漂泊,与长安渺不可即的怅惘与感伤。③用典。暗用晋明帝(司马绍)“日近长安远”的典故,抒写了诗人天涯漂泊,向往帝京而不得至的怅惘。④运用夸张手法描绘洞庭晚景的壮阔,寄寓着诗人对京城的眷恋之情。(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可得满分。如作答“触景生情”“烘托”等也可酌情给分。) 16.(1).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17.C 身不由己:自己的行动不能由自己做主。不由自主:指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不修边幅:不注意衣着,容貌的整洁。重在突出随便,不拘小节。蓬头垢面:形容头发很乱、脸上很脏的样子。重在突出生活条件差。停止:不再进行。停滞:指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从苏东坡的人生际遇看这里用“停滞”更合适。排除AD。失色:失去本来的色彩或光彩。失重:失去原有的重量、分量。此处因前文有“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所以用“失色”更好。排除B。 18. A根据前文“有了……”后面接“才让……”更恰当,排除B、D两项;根据语段第一句“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可知,应先说才华,再说气度,排除C项,故选A项。 19. D A、B、C项“还有……使然”“还由于……所致”“还是……所致”都是句式杂糅。 20.答案 ①“表达对疫情中去世的烈士和同胞的深切哀悼”(呼应后文,“烈士”“同胞”均写到的给1分,“表达哀悼”给1分) ②“然而他们却永远留在了冬天”或者“然而他们却没有走进春天”(转折1分;内容1分,主语要与后文“他们”保持一致,内容要呼应“春天”“冬天”) ③而生者将在哀悼中积蓄继续前行的力量。(主语是“生者”或“我们”1分;写出与“安息”相反,与“积蓄继续前行的力量”相似的表达,1分) 21.(5分) ①“务必”改为“请”;②“用膳”改为“用餐”; ③“自愿”改为“自觉”; ④“优势”改为“益处”; ⑤“倡始”改为“倡导”。 22. 【佳作赏析】深耕美育沃土,擎举民族大任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家长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作为学生代表在此发言。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深耕美育沃土,擎举民族大任》。 中华之美,古来共谈。我们就是在耳濡目染之中感受并获得美的体验。牙牙学语时,我们含混地吐出“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是我们对美最初的体验;学海泛舟时,我们高声诵读“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成长之路,繁花似锦,美的体验与培育,浇灌着我们的精神百花园。我们见过青莲居士笔下“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绝美峭景;我们品过“悄悄,是别离的笙箫”的忧思氤氲;我们听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悠远绵长……美育正是经由生动形象来传达,以融合善和真理、力量的美感形象开蒙启智、滋润心灵,从而培养道德,涵养精神。 犹记得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的确,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而美育正是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一直滋润着人们的精神家园。 但是,放眼当下,美育却正遭遇着尴尬的处境。不知从何时起,有些家长迫于孩子的学业压力,只能让美育靠边站;有些学生参加艺术培训班,是为了升学加分走捷径;有些学校任意挤占美育课程时间,美育课变成少数特长生的必修课。试问,不施以美育,何以谈人生积淀?何以谈人格气蕴?何以谈素质教育?何以谈美育中国?当历史的接力棒交到新一代的手中时,我们不仅需要具备真才实学,还应具备蓬勃昂扬的生命张力和刚健奋发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扛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的突围显得刻不容缓。我真诚的希望同学们能够摒弃学习的功利心,让智与美共同助力自己的成长;我真诚的祈愿家长与学校能够摒弃教育的功利心,保护好我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引导好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审美情趣,探索科学的美育思路与方法,彻底从只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轻视人格养成与心灵教化的功利式教育中解放出来。 我们将是民族大任的擎举者,唯有在美的沃土中深耕不辍,才能真正强健我们的筋骨。我们的强烈担当意识来自志士弘毅的雄浑气魄,我们的无私奉献追求来自家国情怀的精神底色,我们任重道远的担当精神来自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人生立场和态度。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点评】 这一道作文题,从命题形式上看是仿照2019年全国卷1的命题思路。题目围绕着“美育”的主题展开,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对个人与对社会两个角度,介绍美育的作用(重要性),第二部分通过列举美育的现实窘境,折射出现实生活中不少学生、家长、学校对美育的曲解(美育观的异化)。写作任务应该思虑周全,应该从写作主体、写作任务、写作情景、写作文体格式、写作内容五个方面展开。这篇文章立意准确,题目整饬,有气势,而且站位较高。文章围绕着美育概念的外延阐释、美育的作用、美育遭遇的现实尴尬,以及希望和建议四个方面展开论证,层次较为鲜明,而且初步呈现逐层递进的思维。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基于美育遭遇的窘境的分析基本缺失,如果能够从美育遭遇尴尬的原因入手分析,再进一步思考功利化美育观的危害,再基于以上的分析提出希望与建议将会更具针对性与说服力,行文的层次与思考也会更显深度。另外,对于美育作用的说理分析,显得较为空泛,需要在日常阅读与写作中切实提升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