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3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历史真实是传记文学的基石,可以说这是传记文学研究者们的共识。但是,在对真实的 具体理解上人们还是存在着很大分歧的。也就是说,传记文学的写作必须以历史史实作为叙 述和描写的依据,既不能杜撰任何人名、地名,也不能随意改变人物关系、传主的人生经历, 离开了历史真实就谈不上传记文学。任何对历史史实的篡改和无中生有的虛构,都可能使传 记文学失去真实而改变其写作的性质。对于这一点人们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对于 细节描写是否可以容许适当的虚构,人们是有争论的。 从史学意义上讲,传记文学的叙述要求符合历史真实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传记文学与 一般的史学不同,它在把握宏观历史的基础上更重视对微观历史的挖掘,它所叙述的重点不 在于传主人生的一般成就,而在于最能反映传主性格特点的细节的挖掘和描写。然而由于种 种原因,即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他那漫长的人生过程中许多重要的细节总是非常 模糊或者鲜为人知,虽然有关回忆录、书信和日记等可以给予一定的补充,但这种补充毕竟 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微观的历史史实的阙如与模糊,这就应该由想象来填充和弥补。 “想象”既可以从现实出发,以事实为依据,展开翅膀飞翔,又可以超越现实,不受事 实的拘束,在无限的时空中任意翱翔。就传记文学来说,由于其史学的基本属性,作家既不 能为传主添加事实上传主没有经历过的任何事情,也不能对传主的经历作任何的改动,他所 能做的就是将传主参与的事件过程具体化、详细化,其艺术想象也只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作 用。比如作家根据传主的日记记载某一天是晴天,他可以结合传主当时的心情和季节,可以 发挥想象将那一天描写成“晴空万里,一碧如洗,阳光灿烂”,或者“蔚蓝的天空飘着几朵洁 白而姿态各异的云”。 在传记文学中,作家不仅要在具体事件中细致地描写传主的动作、表情、谈话、场景氛 围,而且还要充分揭示传主此时此刻的情感波动、内心感受、沉思默想乃至潜意识、回忆、 联想、憧憬、错觉、幻觉、梦境等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然而,传记文学作家虽然可以搜集 到一些史实材料,但是他所能得到的这方面的材料实在是少而又少,非常有限,许多时候就 是空白,永远不可能满足写作的需要。这时,这些空白就应由想象来填朴。 传记文学的想象之所以没有走向那种天马行空的相当自由的境界——虚构,是因为其想 - 2 - 象必须建立在相关的史料基础之上,并且应该与那个特定情境中传主的性格、情感等心理特 征相吻合。也就是说,在不违背基本史实的前提下,传记文学可以展开想象对所描写和叙述 的对象作补充性的想象和推测。所以,传记文学的想象空间是十分有限的,借用闻一多的一 句话,传记文学作家的想象就是“戴着镣铐跳舞”。 (摘编自孙德喜《传记文学真实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记文学要尊重历史事实,不能随意社撰和篡改,否则就会消解传记文学 特征,在这点 上,人们并没有多大分歧。 B. 虽然人们对细节描写是否可以容许适当的虚构,尚存争议,但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是容许 适当虚构的。 C. 传记文学和史学是两个不同的领域,相比较而言,前者关注微观历史的挖掘,而后者则在 于遵循历史真实,把握宏观历史。 D. 对于一个历史人物,无论回忆录、书信和日记等文献资料多么丰富,也难以囊括其人生的 重要细节,这就需要想象来弥补。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传记文学中的“想象”,既可以以事实为依据,又可以超越现实,不受事实的拘束,这取决 于事件具体化和详细化的需要。 B. 如果传主的日记记载某一天是阴天,那么作家不能发挥想象将那一天描写成:“晴空万里, 一碧如洗,阳光灿烂”。 C. 无论是语言动作描写,还是神态心理描写,要做到细致和充分,作家需要借助想象来完成, 因为可用的史实材料非常有限。 D. 传记文学虽然可以在不违背基本史实的前提下展开想象,但又不能像虚构那样天马行空, 可见,其想象空间并不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哈金森工厂》一文中,作者多次使用档案材料和他人的回忆内容,这是为了使传记文 学的叙述尽可能符合历史真实。 B. 在《从文自传》中,沈从文描写了在逃学过程中遇到的有趣人事,这是为了提高传记的文 学色彩而添加的一些传主经历。 C.弗·梅林在《马克思传序言》中说要“把马克思的伟大形象不加修饰地重新塑造出来”,体 现了传记“戴着僚铐跳舞”的想象特点。 的 - 3 - D. 在《项羽本纪》中,在叙述兵败垓下这一史实时,司马迁描写的“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 泣,莫能仰视”,属于传记中的想象。 【答案】1. C 2. A 3. B 【解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 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 C 项,从文意看,传记文学和史学都注重宏观历 史和微观历史的把握,只不过,传记文学更重视对微观历史的挖掘而已。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 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 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 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 A 项,原文中论述“想象”“既 可以以事实为依据,又可以超越现实”并非针对传记文学而言的,而是一般意义上谈“想 象”。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 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此题考核概念的外延,题中 B 项,不符 合文意。原文说“作家既不能为传主添加事实上传主没有经历过的任何事情,也不能对传主 的经历作任何的改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0 月 1 日-3 日,2018 年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 学奖的逐一揭晓,为人类智慧文明的高塔,再次垒上耀眼的一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 授予两位免疫学家——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的本庶佑。 10 月 8 号,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者分别是诺德豪斯和罗默。评委会指出,他们把 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以解决世界最大难题,藉由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 识互动的模式,大大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 - 4 - 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系列奖项,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 与发明成果。从生物学家发现免疫系统制动机制而衍生癌症治疗新方法,到物理学家用光镊 移动微小物体并制造最短最强激光脉冲,再到化学家掌控酶和抗体定向进化的力量,无一不 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今 年的获奖名单,再次秉承了诺贝尔的遗愿,也让全球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 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对做出这样贡献的科学家有所敬重。 (摘编自《科技日报》2018 年 10 月 8 日) 材料二: 2018 诺贝尔奖得主“背景”大揭秘 2019 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 TOP200 2018 诺贝尔奖获得者学术 背景 排名 学校中文名 国家/地区 总分 奖项分布 2 剑桥大学 英国 94.8 诺贝尔化学奖 3 斯坦福大学 美国 94.7 诺贝尔经济学奖 5 加州理工大学 美国 94.1 诺贝尔化学奖 6 哈佛大学 美国 93.6 诺贝奖化学奖 8 耶鲁大学 美国 91.3 诺贝尔经济学奖 10 芝加哥大学 美国 90.2 诺贝尔经济学奖 15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美国 87.7 诺贝尔化学奖 19 康奈尔大学 美国 85.1 诺贝尔物理学奖 27 纽约大学 美国 81 诺贝尔经济学奖 65 京都大学 日本 67.3 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 77 麦克马斯特大学 加拿大 64.4 诺贝尔物理学奖 (摘编自《新浪看点》2018 年 10 月 9 日) - 5 - 材料三: 纵观诺奖百年来的奖励对象,大致可划为两类: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题者。某种程度上 也是科学与技术的分野与关联。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轴上,发现问题占据着前半篇的中心位 置,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宗师们光芒万丈,用一系列触及因果存在时空等哲学位面的伟大问题, 圈定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但 2008 年金融危机及此后十年证明,人类依然 面临着一系列老问题——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粮食供应、流行疫病……那些被寄予厚望的 创新,核聚变、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成为普及实用的“答案”尚有距离。简言之,与畅想 相比,用技术的突破解决世代交替期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 无论有心或无意,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从某一角度上可谓顺应、 抚慰了世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生理学或医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 门目的性与实用性最强的——服务人类的生命健康;化学奖获得者的研究对象酶,堪称发现 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人类老朋友,此番又在能源与医疗上开辟出了新的实用途径;去年还在 为引力波的探索而喝彩的物理学奖,今年则授予了对激光应用的工具改良。由此可见,诺奖 不功利,但从不排斥解决实际问题者。而这一场国家间解决问题的竞赛,虽然历经磨砺,但 却意义非凡,造福人类。 (摘编自《科技日报》2018 年 10 月) 材料四: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本庶佑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他开展研究工作时,正赶上日本 科研经费增长期,从年轻时就能够获得研究补助资金和各种支持,所以他从来没有过放弃研 究的念头。他认为,日本科研人员退休年龄延长,占据了青年科研人员的位置,所以有必要 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本庶佑现年 76 岁,37 岁时成为教授。他十分 重视基础医学,治学态度严谨,早早就获得国际医学界高度认可。人们在赞叹本庶佑教授 22 年如一日坚持专项科研的可贵精神和业绩的同时,也应该深入考察日本顺应世界医药研发事 业发展新形势,力保日本医药科研与开发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思维和政策、运作举措。 日本早在 2001 年就提出“50 年内拿 30 个诺贝尔奖”的口号,这项计划公布之后,日本 人 18 年就拿了 18 个诺贝尔奖相当于每年一个,日本人究竟为何屡获诺奖?首先让我们看看 日本学者的待遇:据日本厚生劳动省 2006 年调查,大学教授年收入 71.4 万元,仅次于飞行 员。2008 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已达到 90 万人民币。再让我们看看日本在科研上的投入: 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2007 年科研经费占 CDP 的 3.67%,是全世界最高的,远远超过 美国。日本企业、大学也十分支持科学家:日本企业专门为科学家设立各种奖项,让他们可 - 6 - 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安心工作。而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用科研带动教学,不浮躁, 不功利,拼的是真实的科研成果。科学家赤崎勇 50 岁还没什么成就,但名古屋大学依然支持 他,甚至花巨资为他建造实验室,后来,赤崎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培养的学生天野浩, 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师夷长技以自强,科学落后就是真正的落后,科学强大才是真正 的强大。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8 年 10 月)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概括了 2018 年度诺贝尔奖部分奖项的获奖情况,其中,基础科学的深入研究为自然 科学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起了推动作用。 B. 材料二介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背景,由此可见,如果他们没有在世界顶尖院校的学 习或工作经历,就不可能在科学研究上有如此突出的贡献。 C. 材料三指出,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或许是因为针对人类在发展过程 中面临的老问题,用技术解决问题更为迫切,同时也可以鼓舞这样的实践者。 D. 几则材料介绍诺奖的相关情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以不同角 度为切入点,使读者深入了解这一全球瞩目的活动。 5.随着 2018 年度诺贝尔奖项的尘埃落定,这些科学家的成功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作为青 年学子,你对我国的科研工作有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作答。 【答案】4. B 5. ①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重视基础科学的教育。②提升青年学历层次, 使之努力跻身世界顶尖大学受教。③重视理论研究,更注重解决问题的技术实践。④打造竞 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⑤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⑥ 提高科研学者的待遇,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⑦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兴办科研型学校。 【解析】 【4 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 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 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B 项,“如果他们没有在世界顶尖院校的学习或工作经历,就不可能在科学研究上有如此突出 的贡献”错误,这一说法太绝对,数据只能说明在世界顶尖院校的学习或工作经历对科学研 究的贡献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就此说如果没有这一经历就不可能有如此突出的贡献。 - 7 -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 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 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 分条回答即可。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随着 2018 年度诺贝尔奖项的尘埃落定,这 些科学家的成功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作为青年学子,你对我国的科研工作有什么建议? 请结合材料作答”,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原因、诺贝尔颁奖的方向以及他国在对待 科学方面的做法来给我国的科研工作提建议。如材料一“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系列 奖项,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无一不是基础科学领域 的发现”,这说明从学生抓起,要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要重视基础科学的教育;从材料二 的图表来看,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就与他们的学术背景和在世界顶尖院校的学习或工作经历 有分不开的关系,这就说明要鼓励我国的青年要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努力到世界顶尖的大 学学习;如材料三“纵观诺奖百年来的奖励对象,大致可划为两类: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题 者……简言之,与畅想相比,用技术的突破解决世代交替期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无论 有心或无意,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从某一角度上可谓顺应、抚慰了世 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这说明在重视理论研究的同时,要更注重解 决问题的技术实践;如材料四“他认为,日本科研人员退休年龄延长,占据了青年科研人员 的位置,所以有必要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这说明要打造竞争性的 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本庶佑现年 76 岁,37 岁时成为教授。他十分重视基础 医学,治学态度严谨,早早就获得国际学界高度认可”,这说明要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持之 以恒的科研精神;如“日本人究竟为何屡获诺奖?首先让我们看看日本学者的待遇”,这说明 要提高科研学者的待遇,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如“日本企业、大学也十分支持科学家:日 本企业专门为科学家设立各种奖项,让他们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安心工作”,这说明企业 与科研机构合作,兴办科研型学校。考生围绕这些方面答题即可。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 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 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 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 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 - 8 - 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 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 对照,辨明正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巷深深 沈裕慎 夜,静静的. 月牙,像被抛在碧海中的一叶小舟。它淡淡的银辉透过茂密枝叶的缝隙,把参差斑驳的 黑影撒满铺着石子的小巷,只有熬红了眼睛的昏淡的路灯坚守在岗位上。我,踯躅在小巷深 处…… 幽深的小巷深处跳出了一星灯火。那灯火在闪烁,在浮动;俄顷,当它在路灯下闪现的 刹那,我看清了:那是盏夜宵馄饨担上的小马灯,悬在那颤悠悠的毛竹扁担尖上。 在这夜深人静的月夜,在这古城的小巷深处,品味一下传统小吃,也是别有一番情趣的。 立在我面前的是位 50 岁左右的汉子。方脸大耳,岁月的犁铧在他的额头上留下的沟壑, 是那样醒目,而且极为深邃。听到我的呼唤,他在路口放下挑子后,用手在担子的一头的下 层掏呀掏的。谁知,“哗啦”一声,一本厚书落在地上。嗬,是本《英汉大词典》。想不到这 小巷也是藏龙卧虎之地! “你懂英语?”我探问道。 “只懂一点儿。”他声音极低,从担子的下端掏出一张折叠式的小凳子递了过来,“先 生,请坐。” 说着,他往小钢锅底下添了根木柴,火苗要时蹿了起来。借着那跳跃的火光,我下意识 地看了看表,指针的剪刀已无情地将昨日与今天裁开。 “生意做到这么晚,真够辛苦的了。”也许是职业的本能,我对这位沦落小巷深处的人, 颇感兴趣。“扁担两头挑着五张嘴哩,能让做这营生就算有福呐,前些日子还被追着屁股撵 呢!”“个体经营小饮食,中央有政策呀!” “诺,我还有盖着大红印的‘护照’呐。”他笑着指了指担子上挂的嵌在镜框里的“营 业执照”。也许是他不愿谈这些,改口道:“贵姓?途经本地?”我点点头:“姓沈,沈阳的 沈。”又反问道:“您呢?” “敝姓梅,梅花的梅。” - 9 - “听口音,府上是苏州一带的?” 我的乡音,本以为几十年在上海早将它“荒”掉了,谁料岁月易逝却本性难改,竟被他 辨出来。我颔首称是。因为我的老家昆山,确是属于苏州管辖的。 “巧呀,他乡遇故知!”他乐了。 大概是同饮过阳澄湖的水吧,我们聊得更投机了。原来,他是孤儿,幼时被一对无子女 的老师收养,念师范时专攻英文,1949 年在国民党军中任了不到三个月的译员。解放后因为 这个历史问题,扫过街,种过花,摆过地摊,挑过馄饨担子。“文化大革命”时期,被遣送 乡下,监督劳动,落实政策时重返市里。目下重操旧业,业余偶尔为本市的机械、电气公司 翻译资料。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原是上海某报的记者,后因种种原因,被下到 工厂劳动。现在刚被改正,特作短暂旅行舒展一下筋骨,同时为工作拜访些朋友、老上 级……”他听得很是入神,馄饨还没有下锅,他竟用勺子在小铜锅里捞了起来! 他自知失态了,一边抱歉地摇摇头,一边向我道贺:“恭喜,恭喜!” “你有一技之长,也可以毛遂自荐呀!” “自荐?”他凄楚一笑,“哪个伯乐,能相上我这个还背着黑锅的老马?” “有!”我猛然想起近日市报上的一则有关招聘外语人员的广告,说:“你去报名呀!” “谁要我这个快五十岁的人?”我安慰他:“还不算老呀!” “不算老?现在单位只招年轻人。咳,亲戚帮我在机械、电气公司找点资料翻翻,也是 费了不少周折的呢!”也许是太激动了,他似乎有点语无伦次。 “你明天再去找,有心报国,还怕无门?”我又给他打气。当然,我也知道,这个年龄 确实有点难了。 他把一碗热气腾腾的、带有麻油香味的馄饨给我后,说:“对,明天再去试一试。” 我告别了这小巷口。月牙儿,这只小舟,依它固有的历史航线前进了一程。那朦胧月色 下的河,像只长长的摇篮,静静地卧在大地的怀抱中,泊着的几叶扁舟,像顽皮了一天的困 倦的娇子,在母亲轻轻的摇晃中,进入了梦乡…… (节选自沈裕慎《我的花溪情缘》)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对卖馄饨的汉子的肖像描写,运用了夸张和比喻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其脸上的皱纹又 深又长,给人沧桑之感。 B.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手表指针比喻成剪刀,既形象地写出汉子为谋生工作到 - 10 - 凌晨的辛苦,又引出下文。 C. “扁担两头挑着五张嘴哩”一语生活气息浓厚,道出了汉子收入来源唯一而家中人口又多 的困窘,也回答了“我”的疑问。 D. 卖馄饨汉子的人生际遇,引起了“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我”鼓励汉子积极 面对生活,临别充满希望。 7. 文章结尾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8. 本文初稿时标题为《乡音》,定稿标题为《小巷深深》。标题修改后有哪些好处?请简要分 析。 【答案】6. C 7. ①营造出宁静、祥和而又温馨的氛围,暗合作者遇见老乡倾心长谈后的 愉悦心境。②照应文章标题,并与开头的景物描写相映衬,为全文增添诗情画意。③表达了 对人才能够有用武之地的期盼。 8. ①以《小巷深深》为题,交代出故事发生的特定环境,比“乡音”更能涵盖全文内容。② 在寓意上,“小巷深深”蕴含的意味更丰富,既指自然环境,也暗指当时的社会环境,“小 巷”虽深,但有才华的人终究会有出路;而“乡音”则是单纯地指他乡遇乡亲.③表达效果 上,“小巷深深”是倒装结构,加上叠词的运用.比“乡音”读起来更有节奏感.更含蓄, 更耐人寻味。 【解析】 【6 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思想内容是文章的主旨,就是 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就是作者主要要反映的内容,是作者写文章的目的。艺术特色一般来 说,赏析它的结构,独特的修辞,这类题型都要结合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答题时 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C 项,“收入来源唯一”于文中没 有依据,从这个句子乃至全文都不看不出卖馄饨是收入来源唯一。故选 C。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主要从内容和结构等方面回答, 具体到结构情节、内容主题、人物形象、读者的阅读效果等角度作答。本题文章的结尾是环 境描写,所以还应加上环境描写的作用,如从渲染氛围、烘托人物、揭示(深化)主题等角 度分析。本题“文章结尾的景物描写”的作用,从结尾分析作用,有照应题目和开头的作用, 照应文章标题“小巷深深”,并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夜,静静的。月牙,像被抛在碧海中的一 叶小舟。它淡淡的银辉透过茂密枝叶的缝隙,把参差斑驳的黑影撒满铺着石子的小巷”相映 - 11 - 衬,有诗情画意的意境之幽美。从景物描写分析作用,“月牙儿”“那朦胧月色下的河…… 静静地卧在大地的怀抱中……像顽皮了一天的困倦的娇子,在母亲轻轻的摇晃中,进入了梦 乡”,这些景物渲染了氛围,宁静、温馨,烘托出“我”的心情,遇见老乡倾心长谈后的愉悦 之情。结合上文两个人的对话内容,“‘你明天再去找,有心报国,还怕无门?’我又给他 打气。”文章结尾的景物描写从内容主题上分析,能够让读者体会出“我”对人才能够有用 武之地的期盼。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小说题目内涵和筛选信息概括归纳的能力。小说标题意蕴一般有表层义和深层 义,表层义是指标题本义,深层义是指在文中的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且与小说的人物、 情节、主题等联系紧密。解答这类题目,可以从理解名词含义、塑造人物性格以及揭示小说 主旨等角度加以探究。作答本题还要体现比较。《小巷深深》表层含义上,交代了故事发生的 特定环境。标题还有象征义,蕴含的意味更丰富,“幽深的小巷深处跳出了一星灯火。那灯 火在闪烁……我看清了:那是盖夜宵馄饨担上的小马灯,悬在那颤悠悠的毛竹扁担尖上”,小 巷深处是那个卖馄饨的有才能的人,结合人物对话,暗含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小巷虽深,但 希望有才华的人终究会有出路,凸显了主旨。在手法上,“深深”运用了叠词,《小巷深深》 用了倒装结构,是“深深的小巷”。从以上标题的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及手法分析《小巷深深》 比《乡音》更有寓意,更能凸显主题,更有节奏感,更耐人寻味。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 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 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 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 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 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问其太 傅鞫武。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意有所出,则长城之南,易水以北, 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 图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共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 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愿图国事于先生也。”田 - 12 - 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逢迎,却行为道①,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 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 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 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 之至门,日:“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 “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 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 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 “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烈侠士 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大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注】①道:导,引导。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B. 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C. 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D. 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傅”是商周时候就设置的官职名,初为皇帝的老师,为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 朝政。后代多为虚职,作为一个荣誉职位赐给有功劳的大臣。 B. “跪”是古代礼仪的一种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 C. “足下”属称对方的敬辞在古代,下称谓上,用“足下”,意为“您”;同辈相称不可以用 “足下”。 D.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昧唐突的含义在内,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1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着重描写了太子丹力图国事,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的动人故事。 B. 鞫武向太子举荐田光田光向太子举荐荆轲鞫武和田光都举荐别人,但原因并不完全相同。 C. 文段中的太子丹是一个以国事为重礼贤下士,而又有点疑心的人物。 - 13 - D. 田光自杀不全是因为太子的叮嘱—“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2)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 也。 (3)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 【答案】9. A 10. C 11. A 12.(1)为什么因为在秦受到了秦王凌辱的怨恨,就想去触犯秦王让他发怒呢?(2)现在太 子听到的是我田光壮年时的情形,不知道我的身体已经跟不上了,有幸他教导我说:“燕、 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能够考虑这件事。”(3)等到登上山顶以后,只见苍山上覆盖着白雪, 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解析】 【9 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 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 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同 时 还 要 注 意 结 构 上 的 对 称 , 省 略 、 对 偶 、 反 复 等 修 辞 。 对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 “欲自杀以激荆轲”,“以”表目的,前后联系紧密,不能断开,排除 B、C 两项。“言光已 死”,意为“就说田光已死”,“光已死”为“言”的内容,此处不能断开,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0 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 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 C 项,“同辈相称不可以用‘足下’”陈述有误。“同辈相称”也可以用“足下”。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 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 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 【 - 14 - 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A 项,“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分析有错,太子丹是通过别人找来,并非 亲自拜访。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 注意关键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 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奈何,为什么;以,因为;见,表被动;批,触犯;其,指代 秦王。第二句中,形,身体;逮,跟不上;之,指代我;不两立,势不两立;留意,考虑。 第三句中,及,等到;上,登上;负,覆盖;明,烛,动词,照亮。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 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 础上,将能断开 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 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 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 (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 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 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 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参考译文: 燕国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逃回燕国。眼看秦就要吞灭六国,大兵已临近易水,恐怕灾 祸将至,太子丹很忧愁。就向太傅鞫武请教。鞫武回答说:“秦国地盘遍布天下,威胁着韩、 魏、赵三国。如果他想向外扩张的话,那么长城以南、易水以北的我们燕国这块地方,便不 能安定了。为何因为在秦国受到秦王凌辱的怨恨,就想去招惹秦王让他发怒呢?”太子说:“那 么,怎样才好呢?”太傅说:“请太子进去休息,容我好好想一想。”……鞫武说:“燕国 有一位田光先生,他智谋深邃,勇敢沉着,可以跟他商议。”太子说:“希望通过太傅来结 交田先生,可以吗?”鞫武说:“可以。”太傅去见田光,说“太子希望与先生商议国家大 事”田光说:“我恭敬地接受命令。”于是来到太子的住所拜访。 太子迎接,退着走在前面为(他)引导,又跪在地上拂拭座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没有 人,太子起身请教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能够考虑这件事。”田光说:“我听说 的 - 15 - 骏马盛壮之时,一日而行千里。到它衰老,劣马也能超过它。现在太子听到的是壮年时的田 光,不知我的精力已经消耗殆尽。即使这样,我不敢因此怠慢国事。与我交好的荆轲可以任 用。”太子说:“希望通过田先生来结交荆轲,可以吗?”田光说:“可以。”(田光)立即 起身,快步而出。太子送他到门前,嘱咐说:“我所告知的,(对)先生所说的那些话,是国 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田光低头一笑说:“好的。” 田光弯腰而行见荆轲,说:“我和你交好,燕国无人不知。现在太子听到的是壮年时的 田光,不知道我的身体已经跟不上了,有幸教导我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能够考 虑这件事。’我私下里觉得不应该对你见外,向太子推荐了你,希望你到宫中去见一见太 子。”荆轲说:“我恭敬地接受命令。”田光说:“我听说长者的言行,不让人怀疑,如今 太子叮嘱我说:‘所说的那些话,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这是太子怀疑我。立 身行事使人怀疑,不是节烈的侠士。”想用自杀来激励荆轲,说:“希望你赶紧到太子那里, 就说田光已死,以表明保守机密。”于是自杀而死。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③。 【注】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 父吟》。 13. 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正衬手法。 “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B. 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上句就时间驰骋遐思,下句向空间开拓视野, 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C. 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 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D. 尾联运用典故,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 - 16 - 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 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E.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 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 挫的艺术风格。 14. 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 【答案】13. AB 14. 诗人登楼观景,近看繁花,满眼繁花反衬满腹愁思,抒发客居他乡的 漂泊与伤感;国家万方多难的忧国忧民之愁,吐蕃入侵,战乱频仍,诗人为国家灾难而伤心; 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之痛,虽仰慕诸葛亮那样的先贤,但难遇明主,为自身怀才不遇而伤 心;为君主无道、任用奸佞而伤心。 【解析】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赏析诗歌手法的综合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选项对诗歌 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选 项 A,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正 衬手法。理解有误。应该是:乐景写哀请,反衬。选项 B,上句就时间驰骋遐思,下句向空间 开拓视野,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理解有误。上下句内容反了。 故答案选 AB。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这类试题一般要审清题干的要求,然后结合诗歌的具体 内容、写作背景、知人论世等角度去把握诗歌的情感。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 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 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花伤客心,以乐景写 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在行文上,先写诗人见花伤心的 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 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也透露诗人 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诗人的个人怀抱。而诗人自己, 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高楼落日,忧虑满怀,却只能靠吟诗来聊以自遣。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 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 - 17 - 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 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 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 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 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 无暗示。 (三)名篇名句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 花草丛生 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点染出春江月夜 中的奇异之“花”。 (2)《将进酒》表现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 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居秋暝》中描绘山间宁静的夜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江流宛转绕芳甸 (2). 月照花林皆似霰 (3). 天生我材必有用 (4). 千金散尽还复来 (5). 明月松间照 (6). 清泉石上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 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 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 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宛转、霰、材等词,都要格外留意。 三、语言运用及课内基础内容(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滑雪运动在国内日渐流行起来。上个雪季,国内滑雪人次已突破千万,雪场 建设也迎来飞跃期。同时,滑雪运动爱好者也面临着从“体验式”向“发烧友”的转换。“体 验式”意味着一个冬天接触一两次滑雪,而“发烧友”则意味着将这项运动融入自己的生活 ——这样的爱好者群体也是滑雪运动最稳定的支撑。“体验式”到“发烧友”的转换率,是 重要的一个衡量滑雪运动发展成熟度的指标。国内滑雪运动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也包含其中。 最初接触滑雪,( ),配套设施的便利与安全等,滑雪运动作为一个产业的“长链条” 由此 。另一方面,滑雪文化的普及,同样需要“从娃娃抓起”。2022 年北京冬奥会为 的 - 18 - 推广滑雪运动提供了良好机遇,北京、河北等地滑雪运动进校园 ,让孩子感受 雪上 的乐趣,也为这项运动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又一个雪季来临,眺望 2022,冰 雪运动的天时地利人和,正迎来更为有力的汇聚与迸发。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弹指之间 可见一斑 如火如茶 风驰电掣 B. 曾几何时 一叶知秋 方兴未艾 乌飞兔走 C. 曾几何时 可见一斑 方兴未艾 风驰电掣 D. 弹指之间 一叶知秋 如火如茶 乌飞兔走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体验式”到“发烧友”的转换率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滑雪运动发展成熟度的指标。 B. 从“体验式”到“发烧友”的转换率是重要的衡量滑雪运动发展成熟度的指标。 C. “体验式”到“发烧友”的转换率,是一个衡量滑雪运动发展成熟度的重要指标。 D. 从“体验式”到“发烧友”的转换率,是衡量滑雪运动发展成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们在意的可能不是运动本身,而是相关装备的可靠性与舒适庋 B. 可能不是相关装备的舒适度与可靠性,而是人们在意的运动本身 C. 人们在意的可能不仅是运动本身,还有相关装备的舒适度与可靠性 D. 可能不仅是相关装备的可靠性与舒适度,人们在意的还有运动本身 【答案】16. C 17. D 18. C 【解析】 【16 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 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 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①弹指之间:比喻时间极短暂。曾几何时: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根据段意可知,滑雪运动是 一项新兴体育项目,故选用“曾几何时”更恰当。 ②可见一斑: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一叶知秋:比喻发现一点儿预 兆就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向。句中强调的是滑雪运动只是滑雪文化产业链的一部分,故用“可 见一斑”恰当。 ③如火如荼: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由 - 19 - 于滑雪运动进校园还刚开始,故选用“方兴未艾”更准确。 ④风驰电掣: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乌飞兔走:指日月运行,形容光阴过得很快。句 中描述的是滑雪速度快,只能选用“风驰电掣”。 故选 C 项。 【17 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 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 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 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原句存在成分残缺和语序不当的语病。 A、C 两项介词残缺,后半句语序不当; B 项虽然补充了介词“从”,但后边“重要”的位置不当,且遗漏了数量定语“一个”。 故选 D 项。 【18 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补写方法:1.阅读全文, 了解文段内容,把握文段层次;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判断补写句子与前后句的关系; 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选词造句;5.串读检查。 从上文看,句子没有主语,补写的句子必须先出现主语“人们”,故排除 B、D 两项; 从下文看,补写的句子后一分句应与“配套设施的便利与安全等”相呼应,故先说“舒适度” 再说“可靠性”,据此排除 A 项。 另外,A 项“不是……而是……”表相反并列关系,与滑雪运动的本意不一致;而 C 项“不仅 是……还有……”表递进关系,符合文意。 故选 C 项。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 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 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是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 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 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把握 文段层次,确定中心。(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 子的性质。(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 句式。(5)选词造句;(6)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7)串读检查。 - 20 -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好像 常从王媪、武负贳酒 贳:买酒 B. 乃并复丰,比沛 比:和……一样 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 病:担心,忧虑 C. 我于《易)则彬彬矣 彬彬:文雅的样子 项王军壁垓下 壁:营垒 D. 而公子亲数存之 存:使……存在 不伐己功,不矜其能 伐:夸耀 【答案】B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文言实词大多一词多义,解答时先要 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 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 的词语。 A 项,如:或者。贳:赊欠。 C 项,彬彬:繁盛的样子,意思是了解、掌握得更多。壁:动词,修筑营垒。 D 项,存:问候。 故选 B 【点睛】文言实词推断,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 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1)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 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 “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 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 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 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 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 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 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6)语法推断法。用 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 - 21 - 20.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①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②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B. ①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 ②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C. ①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②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D. ①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 ②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答案】B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的推断能力。文言实词大多一词多义, 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 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等特殊意义的词语。虚词也有多种用法,意义也不相同,因此要结合语境分析。 A 项,①以:介词,用;②以,动词,认为。 C 项,①属:动词,跟随;②属:动词,交付、委托。 D 项,①赞:动词,介绍、引见。②赞:动词,助,佐助,也可以引申为参与。 B 项,两个“谢”均为“道歉”,动词。 故选 B。 21.下列句子不属于主谓倒装句式的一句是 A. 渺渺兮予怀 B.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C. 不然,籍何以生此 D. 冤哉亨也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有: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依 据倒装的成分不同,倒装句又分为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又叫状语后置 句),主谓倒装句。 A 项,主谓倒装句,予怀渺渺兮。 B 项,既是主谓倒装句,又是宾语前置句,公子能急人之困在安。 C 项,宾语前置句,籍以何至此。 D 项,主谓倒装句,亨也冤哉。 - 22 - 故选 C。 22.下列对《史记》中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左车认为韩信定会利用井陉之险背水而战故提议“深沟高垒”以“绝其后”。韩信井陉“背 水一战”,虽违背《兵法》原旨但依情势而定阵势确属高明之举。 B. 取得天下后刘邦与臣下议论自己取得天下的原因大臣们认为刘邦之所以取得天下,主要是 他能厚待有功之人,“与天下同利”。刘邦与群臣在未央宫宴庆时,刘邦为父亲祝酒当众戏弄 老父,显出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 C. 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竞然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可见项籍少怀壮志抱负不凡,所以项 梁认为他不寻常。 D. 信陵君无法说服魏王出兵,便决定率门客战死沙场这种行为于事无补,但“计不独生而令 赵亡”的想法,表现了他能“急人之困”的品格。后来使用侯生计谋,信陵君“窃符救赵”, 取得成功。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解答理解 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 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 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 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A 项,“李左车认为韩信定会利用井陉之险背水而战”分析有误。李左车当时并未预见韩信会 背水而战。井陉“背水一战”其实并没有违背兵法原旨。 故选 A。 四、作文(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会为了自身利益而不言,但也总有一些人不会因为人微言轻而不言。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 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 23 - 【答案】坦荡一生,但言无妨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会为了自身利益而不言,但也总有一些人不会因为人微言轻而不言。 从何时起,在“说”与“不说”之间竟也要考虑那么多?我们总提倡着言论自由,可是现实 往往逼迫我们“住口”。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既然渴望豁达自由,那么 我们就应说出来。敢于说,愿意说,应是当下我们最该做的。 为了自身的利益,是保持缄默还是袒露心声?选择前者的,或许会成功、会成就一番不 凡的事业,但是他们却将自己的良知安放于一边,不闻不问。这么做的后果,私以为,只有 最终自己被自己的内心所束缚。孔子曾被三桓联手赶出鲁国,十几年的漂泊,反观三桓则是 夜夜笙歌。表面上,他们的势力不断扩大,可是鲁国却一年不如一年。他们为了自身利益不 曾说出让孔子回归故里的话,直至终了。人总是在将死之际才能看清事情的真相,才会为年 少时的错误忏悔,与其在垂垂死矣之际幡然醒悟,不如早日苦海回身,做个真诚的人。 选择后者的,势必会有所失,但必定会有所得。“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 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遵照我们的本心,做不违心的事,方可无愧于我们自己,因为只 有遵照本心,才能胸怀坦荡。 我等虽生来只是芸芸众生的一部分,不曾是何等伟人。我们纵使人微言轻,但当每一个 人都说上一两句,那么还会人微言轻吗?只要我们说的是正确的,能够得到人们认可的,那 么即便人微言轻又何妨呢?每每看到《奇葩说》中的跑票数,有些人认为这些观众是墙头草, 但我以为正是各位辩手精彩的辩论博得了观众的认同才会如此,我们不应胆怯懦弱,将自己 所想的说出来,无论有没有认可,说出来便是值得鼓掌的。 社会的冷漠,也许是“不言”的人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江歌案”、“顺风车司机案”, 当热度渐渐消退,人们由愤慨转为麻木,实在是可悲至极。“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 然与万物迁化。”这短暂的一生啊,不说点什么,不做点什么,是否会太过单调呢?追逐利 益的时候,不要忘了追逐良心。 坦荡一生,但言无妨!愿热血难凉。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本次作文为材料作文,写 作前,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 进行立意构思。如写议论文,要做到观点鲜明准确,论据典型,论证要有力,要有层次性, 能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进行论证。论证方法不能单一。如写记叙文,则要写清 人和事,注重细节描写,以情动人。 - 24 - 审题: 材料侧重对材料现象的看法,谈自己的思考。“言”与“不言”这一常见的现象会引发考生 思考:自身的什么利益?自身利益和他人利益乃至集体、社会、国家利益之间是怎样关系? 为什么“为了自身利益而不言”?为什么“不会因为人微言轻而不言”?为了自身利益而不 言会对个人和集体会产生怎样结果?不会因为人微言轻而不言会对个人和集体会产生怎样结 果?虽人微言轻要勇于发声但位高权重者是否更要敢言?我们应该怎样做?材料的核心词是 两个“不言”,第二个“不言”是双重否定,实为“言”。材料要表达的意思是“为了自身利 益而不言是错的”,“虽人微言轻却依然敢言是值得赞赏的”,所以本次作文的立意应该围绕 “敢言”来写,“要言”,“敢言”,言什么?利他人、利集体、利社会、利国家、利进步、 利发展的正义之言、道义之言,要勇敢(勇于)发声,要仗义执言,仗义直言。要确立角度, 或围绕为什么“不言”或为什么“不会因为人微言轻而不言”来阐述,但在行文中要点明“言” 与“不言”之间的关系, 参考立意: 要敢于发声;人微而言不轻;要仗义执言;世界需要正义之声;只有你敢为他人发声,他人 才会替你发声等。 行文思路: 文章先从材料出发,明确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接着以孔子周游列国为例,从反面分析了 在该说时保持缄默的弊端——对别人对自己都是一种伤害,进而从正面提出只有当说必说才 不会给自己留下遗憾和后悔;接着以电视节目《奇葩说》为例,提出“即使人微言轻,只要 敢于说出来就是值得鼓掌”的见解;最后,联系当下社会现实,呼吁人们不要忘记良心。全 文观点明晰,论据丰富有力,引经据典,有力证明了“当下我们应该敢说,愿说”的中心论 点。在论证过程中,能辩证地看待问题,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素材积累: 1.当他们举刀走向犹太人时,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举刀走向共产主义者 时,我不说话,因为我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当他们走向我时,我发现我的周围已经没有人 了。马丁·尼莫拉《我没有说话》 - 25 - 2.给他一幅面具,他就能说出真理。王尔德《连道·葛雷的画像》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4.李陵出征匈奴,在矢尽粮绝情况下投降匈奴,武帝大怒,百官大骂李陵投降可耻。这种情 况之下,司马迁却仍愿为李陵辩言“李陵转战千里,矢尽道穷,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他虽 投降,尚属情有可原。臣以为只要他不死,他还是会效忠汉朝的。”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 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 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 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 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 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 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 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材料作文的写作:1.写议论文:(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 写作的论题或论点。(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4) 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2.写记叙文:(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2) 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3)紧扣中心或题目写作,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4)文章的 开头、中间、结尾要扣题目(中心),点题目(中心)。(5)文章中一般不需要出现材料。本 题即此审题,写作即可。 - 2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