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寒假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寒假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

徐州一中2019~2020学年度高二语文寒假检测2‎ 论述类文本阅读 ‎①唐诗之所以能达到高峰,也有文人们的自觉努力,其中有些因素仍然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 ‎  ②唐代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在治乱两种不同的时世中,文学都取得了极高成就。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文人们在不同时代条件下都能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例如初盛唐是社会走向兴盛的时期,文人们能站在观察宇宙历史变化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将欣逢盛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转化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健康乐观的情怀,创作出能充分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从而形成文学繁荣与社会繁荣相一致的盛况。‎ ‎  ③齐梁陈隋时期诗风愈趋浮靡,唐朝为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从开国之初就将政治革新和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从初唐到盛唐,诗歌经历过三次重要革新。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文质兼备,核心内涵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初唐四杰针对唐高宗龙朔年间“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诗风,明确提出要廓清诗赋的“积年绮碎”,强调刚健的气骨和宏博的气象。陈子昂标举风雅兴寄和建安气骨,肯定革新诗歌的关键在于恢复建安文人追求人生远大理想的慷慨意气,批判齐梁诗的“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提倡“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诗风。张说和张九龄更进一步提出作文要风骨和文采并重,典雅和滋味兼顾,鼓励多样化的内容和风格,并提出盛唐诗歌应当以“天然壮丽”为主的审美理想。经过这三次革新,建安气骨在开元中为诗人们广泛接受。政治气象的更新又促使诗人们把共同的时代感受反映到诗里,并意识到他们渴望及时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正是建安气骨和时代精神的契合点。‎ ‎  ④唐代诗人善于提炼具有普遍性的人情,表现人生共同感受,使之达到接近生活哲理的高度,因而在百代之下犹能引起最广泛的共鸣。人类的社会生活、阶级属性、时代环境虽然千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共通的至少是本民族共有的情感体验,例如乡情、亲情和节物之感等。中国古诗为大众接受度最高的多数是盛唐诗,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盛唐诗人既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过的感受,又能以透彻明快的语言将其概括为人类生活中普遍的体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日落归山、黄河入海的壮伟景象,激起诗人再上一层、放眼千里的万丈豪情,又蕴含着登高才能望远的人生哲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乱之中亲人的平安消息比什么都珍贵,这个道理高度提炼了人们在同类境遇中共同的体会,因而成为后世常用的诗句。‎ ‎  ⑤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唐代文学高峰形成的原因还有很多,但以上这些至关重要。在登临巅峰的过程中,唐代文人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可能在当下尤为欠缺,因而对今后的文艺建设最有启发性。‎ ‎——摘编自葛晓音《唐代文学高峰的启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人们的自觉努力促使唐诗达到了高峰,其他因素也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 B. 唐代文人能将个人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 C. 唐朝吸取了前朝覆亡的教训,认识到文风能影响世风,欲革新政治先改革文风。‎ D. 唐代诗歌革新的核心内容是发扬风雅传统、宏博气象,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一开头就指出了写作重点,然后在主体部分从三个角度论述文章中心论点。‎ B. 文章第三自然段的论述可分为三层,第二层按时间顺序分别阐述了三次诗歌革新。‎ C. 文章引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在激发当下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万丈豪情。‎ D. 文章第五自然段总结前文,进一步指明了文艺工作者向唐代文人学习的具体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人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对创作出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意义重大。‎ B. 如果唐代没有三次重要的诗歌革新,其诗歌创作可能还会沿袭齐梁陈隋时期的浮靡诗风。‎ C. 唐代诗歌所表现出的普遍性人情、生活哲理等,是唐诗在后代引起广泛共鸣的重要因素。‎ D. 只要当下的文人能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就能创造出一个新的文艺巅峰时代。‎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老化膨胀引发爆炸之前,面对重重挑战,人类齐心协力拯救地球家园的故事。新奇的背景设定,感人的故事情节,逼真的视觉效果,《流浪地球》令观众大呼过瘾,而这一切都少不了主创人员的精心制作与打磨。相关人员表示,此次《流浪地球》的数字特效大部分都是由中国本土团队完成。‎ ‎《流浪地球》的出现,源于日渐繁荣的中国科幻文学的支撑。2015年,刘慈欣凭借《三体》摘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一时间在中国掀起了科幻小说热。亚马逊网站的图书销售排行榜中,《三体》位列第一,《流浪地球》位列第七。‎ 科幻受众不断增加的背后,有中国科技快速发展的影响,同时也离不开中国民众科学素养的提高。中国科协200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仅略高于1%。截至2018年,这个数字已达到8.47%,并且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人群差距不断缩小。‎ ‎(摘编自《〈流浪地球〉春节档夺冠,国产科幻作品成热点》,《陕西日报》‎2019年2月19日)‎ 材料二:‎ 与30多年前开始的春节联欢晚会、20多年前出现的元旦“贺岁档”电影一样,“春节档”电影折射着中国社会、文化、受众心理的变迁。‎ 今年“春节档”电影,文化的本土性得到更多彰显和更具创新性的表达,也得到了更多观众情感的认同与审美的共鸣,显现出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如迥异于西方同类题材影片设定的电影《流浪地球》,人类选择背负地球家园一同迁徙,用“愚公移山”式的故事与艺术的手段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中推崇集体、讲求合作、重视家庭,对故土和家国的热爱等精神内核和价值观,既具民族性,又胸怀世界。文化内核是科幻文化的基石。一如原著作者刘慈欣在20年前创作同名小说时的表态——“我们不是在流浪,而是依然和我们的古老文化在一起。”‎ ‎(摘编自《今年“春节档”电影叫好又叫座》,《人民日报》‎2019年2月21日)‎ 材料三:‎ ‎“中国电影科幻元年,不是一部电影就能开启的。未来还需要有更多科幻片面世,取得观众认同,中国科幻电影这个类型才算是真正地立稳脚跟。”《流浪地球》制片人龚格尔说。‎ 中宣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主任陆红实指出:“《流浪地球》是中国电影产业转型升级的标志之作。书写方式、制作方式都做了颠覆性、创新性的表达,体现了大格局、大思维、大手笔、大主题,标志着国产电影在创作上达到一个新高度。”‎ ‎《流浪地球》观摩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不盲目使用“流量明星”,而是将资金投入到场景、道具、特效等制作层面,这是《流浪地球》为电影产业提供的成功启示。‎ ‎(摘编自《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光明日报》‎2019年2月17日)‎ 材料四:‎ 近年来中国科幻片的投资有所增加,但投入和票房相差悬殊。2009年《机器侠》投资1亿元,票房5 000万元,位列国内票房第32位,同年国内票房总冠军则被美国科幻片《2012》占据,《2012》获得4.66亿元票房;2010年中国的合拍片《未来警察》投资1.5亿元,票房也只有5‎ ‎ 899.5万元。由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科幻片不仅无法与好莱坞科幻片一较高下,它的投入与票房收益之比和同时代我国商业片也无法抗衡。反观美国科幻片的投资制作,当年以35亿美元席卷全球票房的《阿凡达》,实际耗资3亿美元,但是卡梅隆早在1995年就写好了长达82页的剧本,他用了14年构思准备,拍摄过程又花了4年时间,可谓十年磨一剑。另外,据统计,好莱坞每年花在剧本开发上的费用高达9亿美元,这样的剧本开发费用对于中国来说简直不敢想象。‎ ‎(摘编自金丹元、张咏絮《一种不该被“忘却”的类型电影》,《艺术百家》2018年第1期)‎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的获奖在中国掀起了科幻小说热,最突出的证明是《三体》位列亚马逊图书销售排行榜的第一名。‎ B.电影《流浪地球》获得观众的认同,说明科幻创作须以古老文化为基石。离开了古老文化,科幻电影就失去了文化之根。‎ C.电影《流浪地球》体现了大格局、大思维、大手笔、大主题,其数字特效除由中国本土团队完成外,还借助了国外相关团队。‎ D.电影《流浪地球》的热播并不能标志“中国电影科幻元年”的到来,龚格尔持此观点,认为还需要更多获得观众认可的科幻片。‎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中国科协的调查结果,2018年相较于2005年,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提升了近8个百分点,而且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各方面差距在不断缩小。‎ B.今年“春节档”电影“叫好又叫座”,比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今年元旦“贺岁档”电影更能彰显文化的本土性,得到了更多观众的情感认同与审美共鸣。‎ C.材料一和材料三均认为,电影《流浪地球》之所以令观众大呼过瘾,主要是因为电影有着新奇的背景设定、感人的故事情节、逼真的场景和数字特效。‎ D.材料四的系列数据显示,2018年之前,中国科幻片投入与票房收益之比相差悬殊;无论是剧本开发,还是票房收入都难以和好莱坞科幻片一较高下。‎ 文学类文本阅读 家(节选)‎ 巴 金 祖父在床上呻吟着,奇怪的药和药引煎在药罐里,成了一碗碗浓黑的苦水。然而祖父服了药,病反而加重起来。祖父的病并没有给这家庭带来大的骚乱,人们依然在笑,在哭,在争闹,在争斗。‎ 医药不能够有大的效力,于是人们便开始求助于迷信。这全是由贫弱的脑筋里想出来,可如今却由陈姨太发起而为那几个所谓“熟读圣贤书”的人所主持而奉行了。一个无知识的妇人居然成了一种支配的势力,其结果便是一个鬼的世界代替了人的世界。‎ 最初是几个道士在大厅上作法念咒。到了夜深人静时,便由陈姨太一个人在天井里拜菩萨。“见鬼!”觉慧骂着。“你只配干这些事!”‎ 然而另一个花样来了,这就是克明、克安、克定三弟兄的祭天。三人过于严肃以至成了滑稽的样子。觉慧的批评也是同样的:“见鬼!”几个钟头以前,克安和克定还在打牌,喝酒,和女人调笑,现在却跪在这里诵读那愿意代替祖父死的祷告辞。‎ 在觉慧想着“你们的手段不过如此”的时候,新的花样又来了。这一次不是“见鬼”,却是“捉鬼”。‎ 傍晚,每个房间的门都紧闭着,霎时间全公馆变成一个静寂的世界,显得很凄惨。不知从什么地方请来了一个尖脸的巫师,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做出种种凄惨骇人的怪叫和姿势,把病人骇得用被盖蒙了头而惊叫起来。满屋是浓黑的烟、爆发的火光和松香的气味,地板也烧焦了两处。‎ 然而花样又来了,据说这公馆里到处都布满着鬼。这说法也有些人不相信,可是没有一个人敢出来反对。觉慧虽然有这勇气,然而没有人听他的话。于是决定在第二天晚上举行大扫除,要捉尽每个房间里的鬼,说是这样祖父的病才可以痊愈。于是第二次的滑稽剧又在预定的时间开演了。有的人躲开了,小孩哭着,女人叹息着。‎ 觉慧心里充满了愤怒。他觉得身子被压得不能动弹,周围尽是黑暗。他想他不能屈服,不能让这样的事在他的眼前出现。‎ 不久那巫师走到了觉慧的房门口敲门。觉慧在里面大声叫着:“我不开。我这里没有鬼!”‎ 忽然有人在外面猛烈地敲着门。他的愤怒被激动起来了:“你们究竟要做什么!”‎ ‎“慧侄,快开门”,是三叔克明的声音。“你要明白事理,大家都希望着祖父病好,难道你一个人就不愿意?”‎ ‎“我不开!”他烦躁地在房里躺着,觉得头脑快要爆裂了。‎ ‎“三少爷,你不顾到你爷爷的病吗?你这样不孝顺!”‎ 觉慧注意到了一个熟悉的尖锐女音,这是他平日讨厌听的,这时却挟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向他打来。他的愤怒因此增加了。‎ ‎“三弟,快开门,我有话和你说。”这是觉新的声音。‎ 觉慧痛苦地想着:“你也这样说!自己做了懦夫还不够!”他觉得他的心也快要炸裂了。“好,我给你们开罢。”这样自语着,门一开,立刻现出了一张带怒的、涨红的脸,责备的话语要从这脸上爬出来,像蛇要爬出洞那样。愤怒占有着他,热情鼓舞着他。他完全忘却这些人是他的长辈。他愤怒地轻视地问道:“你们究竟要做什么?”他憎恨的眼光强烈地在众人的脸上扫。‎ 众人呆着了。克明、觉新这些人无论如何是没有脸说出“捉鬼”两个字来,他们知道自己究竟还有一点知识,而且他们根本上就不相信捉鬼的办法。‎ ‎“给你爷爷捉鬼。”陈姨太究竟勇敢多了,她挺身出来说。‎ ‎“捉鬼?你倒见鬼!”觉慧把这句话向她的脸上吐去。“你们不是要捉鬼,你们是把祖父活活地闹死!”‎ ‎“你——”克明的脸气得变成了青色。‎ ‎“三弟。”觉新要来阻止觉慧。‎ ‎“你还好意思说话,你不害羞吗?”觉慧把眼光定在哥哥的脸上。“你也算读了十几年书,料不到你竟然没有知识到这样程度!呸,你们会孝顺祖父,笑话!我昨晚亲眼看见祖父被那巫师骇成了那样子。我一定要看你们怎样谋杀祖父,谁敢进这房里来,我就打他的嘴巴!”‎ 平时这样的话也许会给他招来一些麻烦,这时反而因了语气太重的缘故,他倒占了上风了。他站在门口,身子立得非常坚定,面貌异常严肃,眼光十分骄傲。他觉得自己理直气壮,完全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克明第一个羞愧地低了头,他感到一阵剧烈的痛悔。觉新又是气,又是悔,眼泪流在脸上也不去揩拭。陈姨太平日总是仗着别人的威势,看见克明一走,便好像失了靠山似的,连一句话也不敢说了,敷衍般地骂了觉慧几句,就带着满面羞容扭着身子走开了。‎ 陈姨太一走,其余的人也就一哄而散了。虽然娘姨中间有人暗暗发了不满意觉慧的议论,然而这一次觉慧是大获全胜了,完全出乎他自己的意料之外。‎ ‎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反复说“一个花样又来了”,凸显出荒诞的迷信闹剧逐层加深,最终将情节推至“捉鬼”的高潮,同时又表现出觉慧强烈的讽刺和愤怒之情。‎ B.克明教训觉慧“你要明白事理”,将“迷信”和“事理”画上等号,深刻地揭示出克明笃信封建迷信的糊涂、麻木、可笑,富于讽刺意味。‎ C.面对理直气壮的觉慧,陈姨太无力反驳,“敷衍般地”“满面羞容”写出她极力维护长辈尊严的困窘,“扭着身子”传神地刻画出“姨太太”的特点。‎ D.觉慧怒斥觉新是本文深刻的矛盾冲突,同样接受过新思潮的影响,觉新却怯于反抗,在守旧的长辈与激进的弟弟之间的夹缝中,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古代诗歌鉴赏 秋兴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 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 匡衡②抗疏③功名薄,刘向④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位至丞相。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③抗疏:上疏直言。杜甫任左拾遗时,曾上疏言事,论救房琯。④刘向:汉朝经学家。宣帝时任谏大夫,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免为庶人。‎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写于秋天,身处秋风萧瑟之时,诗人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B.首联写城里千家万户都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江楼坐拥在青翠的山峰中。‎ C.颔联写渔人连续在船上过夜,此时正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燕子依然展翅飞来飞去。‎ D.全诗既有动景,又有静景,诗人以动衬静,对静景的描写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 语言文字运用 以圆珠笔笔头生产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很长一段时间里,圆珠笔笔头生产技术掌握在少数几个国家手中。中国科研人员攻克技术难关,弯道超车,______,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球珠到球座体,从引导沟槽到钢元素配比参数,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 )。一步一个台阶,中国圆珠笔企业苦练内功、______,实现了国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梦想。以圆珠笔笔头生产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______,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______,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中国圆珠笔企业凤凰涅槃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今,中国圆珠笔笔头直径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以内;为了突破球珠固着系统关键,我们做了12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试验验证。解码中国圆珠笔笔头生产的深层次密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置疑 舍近求远 B. 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讳言 舍本逐末 C. 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讳言 舍近求远 D. 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置疑 舍本逐末 ‎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B.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 C.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 D. 外国提供了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1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今,中国圆珠笔笔头直径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球珠固着系统,我们做了12种概念模型 B. 如今,中国圆珠笔笔头直径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球珠固着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2种概念模型 C. 如今,中国圆珠笔笔头直径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球珠固着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2种概念模型 D. 如今,中国圆珠笔笔头直径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球珠固着系统,我们做了12种概念模型 我们为什么要考虑探索其他宜居星球?一个原因是,对我们来说,地球变得太小了。在过去两百年中,地球人口呈____增长的态势,每四十年世界人口就会翻一番。到2600年,世界将拥挤得“ ”,电力消耗将让地球变成炽热的火球,形势岌岌可危。然而我是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我们可以避免这样的世界末日,而最好的方法就是移民到太空,探索人类在其他星球上生活的可能。但是理由足够充分吗?留在地球上不是更好?在某种程度上,今天的情况就如同1492年前的欧洲。当时的人们很可能坚信,哥伦布的探险注定是徒劳无功。然而,新世界的发现,给旧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所以,人类向太空的拓展,将会注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甚至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它不会解决地球上任何迫在眉睫的问题,但它将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全新视角,让我们着眼于更广的空间,而不是拘泥于眼下。希望这能够让我们团结起来,面对共同的挑战。当我们进入太空时,会有怎样的发现呢?是会找到外星生命,还是发现我们终将在宇宙中踽踽独行?我们相信,生命在地球上是自然而生的,是在漫长的 后,实现了与地球资源的高度 。因此,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星球上,生命的存在也是可能的。( )。‎ ‎1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现象级 摩肩接踵 衍化 融合 B. 指数级 摩肩接踵 进化 契合 C. 指数级 重足而立 进化 融合 D. 现象级 重足而立 衍化 契合 ‎1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类向太空的拓展,将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甚至会注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 B. 人类向太空的拓展,将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甚至会决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 C. 人类向太空的拓展,将会决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甚至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 D. 人类向太空的拓展,甚至决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这将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 ‎13.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还是可以假设,生命会在某处存在,虽然这种可能性极小,但是宇宙是无限的 B. 由于宇宙是无限的,我们还是可以假设,生命会在某处存在,虽然这种可能性极小 C. 虽然这种可能性极小,但宇宙是无限的,我们还是可以假设,生命会在某处存在 D. 因为宇宙是无限的,所以尽管生命在某处存在的可能性极小,但我们还是可以假设 文言文阅读 张策,字少逸,敦煌人。父同仕唐官至容管经略使策少聪警好学尤乐章句。居洛阳敦化里,尝浚甘泉井,得古鼎,耳有篆字曰“魏黄初元年春二月,匠吉千”,且又制作奇巧,同甚宝之。策时在父旁,徐言曰:“建安二十五年,曹公薨,改年为延康,其年十月,文帝受汉禅,始号黄初,则是黄初元年无二月明矣。鼎文何谬欤!”同大惊,亟遣启书室,取《魏志》展读,一不失所启,宗族奇之,时年十三。未弱冠,落发为僧,居雍之慈恩精庐,颇有高致。唐广明末,大盗犯阙,策遂返初服,奉父母逃难,君子多之。及丁家艰,以孝闻。服满,自屏郊薮,一无干进意,若是者十余载,方出为广文博士,改秘书郎。王行瑜帅邠州,辟为观察支使,带水曹员外郎,赐绯。及行瑜反,太原节度使李克用奉诏讨伐,行瑜败死,邠州平。策与婢肩舆其亲,南出邠境,属边寨积雪,为行者所哀。‎ 太祖闻而嘉之,奏为郑滑支使,寻以内忧去职。制阕,除国子博士,迁膳部员外郎。不一岁,华帅韩建辟为判官,及建领许州,又为掌记。天复中,策奉其主书币来聘,太祖见而喜曰:“张夫子且至矣。”即奏为掌记,兼赐金紫。天祐初,表其才,拜职方郎中,兼史馆修撰,俄召入为翰林学士,转兵部郎中,知制诰,依前修史。未几,迁中书舍人,职如故。太祖受禅,改工部侍郎,加承旨。其年冬,转礼部侍郎。明年,从征至泽州,拜刑部侍郎、平章事,仍判户部,寻迁中书侍郎。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乾化二年秋,卒。所著《典议》三卷、制词歌诗二十卷、笺表三十卷,存于其家。 ‎ ‎(节选自《旧五代史·张策传》)‎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同/仕唐/官至容管经略/使策少聪警好学/尤乐章句 B. 父同仕唐/官至容管经略使/策少聪警好学/尤乐章句 C. 父同/仕唐/官至容管经略使/策少聪警好学/尤乐章句 D. 父同仕唐/官至容管经略使/策少聪警好学/尤乐章句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篆字,篆书字体,是汉字字体之一,分为大篆和小篆,大篆又称籀文,小篆又称秦篆。‎ B. 弱冠,古时男子汉族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后世泛指二十左右的年纪,也可用于女子。‎ C. 广文,唐朝设广文馆,设博士、助教等职,主持国学。明清时因称教官为“广文”,亦作“广文先生”。‎ D. 乞骸,即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策聪明好学,博闻强识。他十三岁时根据历史事实指出古鼎上文字内容的谬误,父亲查阅史书后证实了他的说法,族人们对此感到十分惊奇。‎ B. 张策孝顺父母,至情至性。母亲去世,他在守丧期满后隐居郊野,十多年都无心功名;出任郑滑支使不久,又因父亲去世而辞去官职,为父亲守丧。‎ C. 张策仕途顺畅,屡受提拔。他出仕后先在地方任广文博士、秘书郎等官职;后又在兵部、工部、礼部等多个部门任职。‎ D. 张策情致高尚,著述丰厚。他年轻时在雍州慈恩精庐修行,退休后过着情趣高雅的生活;他曾编写国史,平生著有《典议》、诗词、笺表等作品多卷。‎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盗犯阙,策遂返初服,奉父母逃难,君子多之。(5分)‎ 译文: ‎ ‎(2)策与婢肩舆其亲,南出邠境,属边寨积雪,为行者所哀。(5分)‎ 译文: ‎ ‎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B 【解析】A. 原文第一段中的“其中有些因素”指文人自觉努力中的有些因素,不是除“文人们自觉努力”外的“其他因素”;C. “认识到文风能影响世风,欲革新政治先改革文风”错。原文第三段“唐朝为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从开国之初就将政治革新和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D. 以偏概全,原文第三段中说的三次重要革新是从初唐到盛唐时期,且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文质兼备,核心内涵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选项中的“宏博气象”只是初唐四杰的诗歌革新所强调的。‎ ‎2. C 【解析】C. 文章引述是为证明“盛唐诗人既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过的感受,又能以透彻明快的语言将其概括为人类生活中普遍的体验”。 ‎ ‎3. D 【解析】D. “只要……就”说法绝对,“创造出一个新的文艺巅峰时代”需要很多因素与条件,“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只是其中之一。最后一段“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唐代文学高峰形成的原因还有很多”。 ‎ ‎4、B【解析】B项,“须以古老文化为基石”说法错误。科幻创作应突出“文化的本土性”,强调以民族文化为基石。‎ ‎5、D【解析】A项,以偏概全,“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各方面差距在不断缩小”说法错误,原文只谈到了“城乡差距”和“人群差距”在缩小。B项,原文没有强调今年“春节档”电影和春节联欢晚会、元旦“贺岁档”电影之间的比较。C项,“新奇的背景设定、感人的故事情节……”无中生有。也没有提及“令观众大呼过瘾”。‎ ‎6.B【解析】克明并非“笃信封建迷信”,他是个有知识的人,实际上并不相信捉鬼的办法。‎ ‎7.B【解析】B项“江楼坐拥在清脆的山峰中”错,应该是诗人在江楼中坐看青翠山峰。首联的意思是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我天天去江边的楼上,坐着看对面青翠的山峰。‎ 8. C ‎【详解】‎ 第一空处:“后发先至”指的是后出手但是先碰到对方;“后来居上”指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根据语境应是中国科研人员攻克技术难关,弯道超车,即超过了其他国家,所以应该用成语“后来居上”。‎ 第二空处:“养精蓄锐”指养好精神准备战斗,侧重于休养;“厚积薄发”是指准备充分而获得大的成功,侧重在“发”字上;根据语境应是中国圆珠笔企业苦练内功,通过充分的准备而获得很大的成功,所以应该用成语“厚积薄发”。‎ 第三空处:“毋庸讳言”是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置疑”指完全不需要怀疑,侧重指事情的确定性;根据语境是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中国制造曾经面临过这样的尴尬,所以应该用成语“毋庸讳言”。‎ 第四空处:“舍本逐末”指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舍近求远”指放着近的去求远的;文中说放弃国内的而去抢购国外的,所以用“舍近求远”。‎ 故选C。‎ 9. A 【详解】本题要注意,此处宜与上句“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句式相似,另外,以“外国”开头照应上句的“国外”,所以只有A项符合题意。‎ 10. C ‎【详解】‎ A项,成分赘余,滥用介词,滥用表约数的词语,“约”与“左右”都表示约数,应删去一个。“为了突破球珠固着系统”成分残缺,“突破”缺宾语中心语“关键技术”。‎ B项,成分赘余,滥用介词,滥用表约数的词语,“约”与“左右”都表示约数,应删去一个。D项,“为了突破球珠固着系统”成分残缺,“突破”缺宾语中心语“关键技术”。‎ ‎11. B【详解】‎ 第一处,“现象级”,指超级天才的意思;“指数级”指某人或物以极快的速度增长;根据上下文,这里没有强调天才,而是强调增长速度之快,因此用“指数级”。‎ 第二处,“摩肩接踵”,指肩碰肩,脚碰脚,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重足而立”指两脚叠起,不敢迈步,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根据上下文,这里形容人多,不是恐惧,因此用“摩肩接踵”。‎ 第三处,“进化”指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白低级到高级、种类由少到多的逐渐发展变化;“衍化”指事物的发展变化;根据语境,这里说的是“生命”的逐渐发展,应用“进化”。‎ 第四处,“契合”,指符合的意思;“融合”,指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根据语境,文中是说“生命”与地球资源的关系,这里用“契合”。‎ ‎ 12. 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人类向太空的拓展,将会注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甚至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第一个问题是“注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不合逻辑或搭配不当,第二个问题“注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甚至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语序不当。‎ A项,“注定”与“是否有未来”不能搭配,因此A项排除。‎ C项,语序不当,“甚至”代表的递进关系,“将会决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和“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颠倒。‎ D项,“人类向太空的拓展”和“决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之间不存在递进关系,因此不能用“甚至”,另外“这”指代前者也不正确。‎ ‎13. C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C项,“虽然这种可能性极小”与前文“生命的存在也是可能的”最为衔接。另外从整体含义上强调宇宙中的某处(地球外)会存在生命。‎ A项,“但是宇宙是无限的”放在最后强调,不合语境。‎ B项,“虽然这种可能性极小”放在最后,强调可能性极小,不合语境。‎ D项,强调我们还是可以假设也与语境不符。‎ ‎14、C.本句意思:父亲张同,在唐朝做官,官位到了容管经略使。张策从小聪明机警爱好学习,尤其喜好章句之学。‎ ‎15.【答案】B,弱冠只能用于男子 ‎16.【答案】B项,先是父亲去世、后来才是母亲去世,文中内忧指母丧,遭遇母亲丧事,故选B。‎ ‎17.(10分)【答案】⑴大盗入犯京城,张策就恢复俗人的身份,侍奉父母一起逃难,君子们都称赞他。(“阙”,借指宫殿或京城;“初服”,直译为当初的衣服,可引申为俗衣;“多”认为他做得好,或称赞、赞许。各1分,句意2分) ‎ ‎(2)张策和婢女用轿子抬着自己的母亲,从南面逃出邠州地界,恰好遇上边寨积雪,他们被路人怜悯。(“肩舆”,名词作动词,即轿子抬;“南”,名词作状语,从南面;“哀”,怜悯;“为……所”,表被动各1分,句意1分)‎ 译文:‎ 张策,字少逸,敦煌人。父亲张同,在唐朝做官,官位到了容管经略使。张策从小聪明机警爱好学习,尤其喜好章句之学。住在洛阳敦化里,家人曾经在疏通甜水井时,挖出了一只古鼎,鼎耳上刻有篆字“魏黄初元年春二月,匠吉千”,古鼎制作新奇精巧,张同十分喜爱,视为宝贝,张策当时在父亲身旁,慢慢地说道:“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汉献帝改年号为延康,这年十月,魏文帝接受汉帝让位,才改年号为黄初,那么黄初元年没有二月就很清楚了。鼎上的文字多荒谬啊!”张同大吃一惊,急忙让人打开书房,取出《魏志》翻阅,果然与张策说的一点不差,族人们对此感到十分惊奇,当时张策年仅十三岁,不到二十岁,他就削发为僧,住在雍州的慈恩精庐,颇有高致。唐广明末年,大盗入犯朝延,张策就恢复俗人的身份,侍奉父母一起逃难,君子们都称赞他。到为父亲守丧时,以孝行闻名。丧期结束,他隐居郊野,毫无谋求仕进的打算,像这样有十多年,才出任广文博士,改任秘书郎。王行瑜任邠州帅后,征召他为观察支使,兼任水曹元外郎,并赐给他红色官服。到王行瑜反叛时,太原节度使李克用奉诏讨伐,王行瑜战败而死,邠州被平定,张策和婢女用轿子抬着自己的母亲,从南面逃出邠州地界,恰好遇上边寨积雪,他们被路人怜悯。梁太祖知道这件事情之后赞扬了他,奏请(当朝皇帝)让他担任郑滑支使,不久后他因母亲去世离职,服丧期满后,被授予国子博士,调任膳部员外郎。不到一年,华帅韩建征召他为判官,到韩建治理许州时,又任他为掌记。天复年间,张策带着唐朝皇帝的书信和礼物来访,梁太祖见了他高兴地说:“张夫子到了。”就上奏任他为掌记,并给他赐金鱼袋及紫衣。天佑初年,又上表奏报他的才能,皇帝任命他为职方郎中,兼史馆修撰,不久召入朝廷任翰林学士,后转任兵部郎中、知制诰,像以前一样编修史书。不久,调任中书舍人,职位依旧。梁太祖接受让位后,改任他为工部符印,加封承旨官。这年冬天,转任礼部侍郎,第二年,跟随梁太祖出征到泽州,被任命为刑部侍郎,平章事,仍兼管户部事务,不久调任中书侍郎。他因风症上奏章请求退休,改任刑部尚书退休,当天坐轿子回洛阳,住在福善里,高竹大树,图书琴酒,籍以自乐。乾化二年秋,去世。所著《典议》三卷,制词歌诗二十卷、笺表三十卷,保存在家中。‎ ‎15.①被迫寄情山水的无奈。首联与颔联看似诗人悠闲自在,实则是诗人不被重用后的无奈之举;②追慕前贤、事不遂心的苦闷。颈联用典,以匡衡、刘向自比,自己不减匡衡敢于上疏直言却因此被贬,故只能违背心志退而讲经;③功业无成的愤懑和颓伤。尾联使用反衬与对比手法,借“同学少年”的农马轻肥,凸现诗人功业无成的愤懑与颓伤。(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勒”“忳”“侘傺”“锱铢”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