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秋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课时作业:单元质量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单元质量检测二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网上书店的兴起,尤其是智能手机普及应用使电子书籍的阅读方便快捷,实体书店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很多城市除了为数不多的实体书店在艰难经营之外,在城市核心区域的商业繁华地带,已经很难见到书店的身影。然而,实体书店的背后,承载着不少人的情怀与梦想,任其这般衰败下去,无疑是令人心痛的。 无论现代电子书籍如何便利以及成本如何低廉,都无法完全取代纸质书籍和实体书店给读者带来的阅读氛围与体验。所以,推动全民阅读,建立书香社会,实体书店这个平台显然不可或缺。如何把更多读者引向实体书店,是当下最重要的。当然,政府扶持只是一方面,实体书店要生存和持续发展,经营者也必须转变经营方略。首先就要扬长避短,实体书店要找到自己与网上购书平台最大的差异。实体书店与网上购书平台最大的区别就是,实体书店能够提供更多人和书的互动、人和人的互动。这种互动的、更具层次的文化体验,是网上购书平台不能提供的,也是实体书店最大的卖点所在。 目前国内大中城市的一些实体书店内,除了销售图书外,还设有咖啡馆、培训中心、文创产品的专柜,以促进多元化消费,如上海“湾里书香”。在这些书店,买书成为消费的开始而非结束,书店的黏性和吸引力也因此而大大增强。对于实体书店来说,要拉回消费者,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找回自身“精神的角落” - 22 - 的文化定位,营造文化空间的经营模式,即实体书店卖的不仅仅是书,更多的是体验。另外,实体书店经营者需要沉着理性地面对实体书店市场环境的改变,在“互联网+实体书店”上多做创新探索。 但也要看到,如果只是让实体书店自身在市场中“拼杀”,缺少有形之手的帮助,即使走上了多元化道路,一些实体书店也会被淹没在“海水”中。原因很简单,实体书店的运营成本是其区别于线上购书最大的成本项,这部分包括房租、物业费与人力成本。在总成本中,一般实体书店在图书上的投入只占20%左右,而租金和物业费占到40%~50%,人工成本则占20%。再加上电商低价竞争和盗版书的搅局,不少实体书店就会面临生存困境。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社会应给实体书店一个公益名分,政府、出版商和社会公益组织等都应扶持实体书店。政府方面可以减免税收,给予房屋租赁补贴等;出版商在实体书店进书方面多些折扣,遏制一些电商的超低价不公平竞争,打击盗版书;社会公益组织可以帮助实体书店不断拓展功能,提升定位,帮助实体书店从过去的以卖图书为主拓展为卖与图书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和生活方式,从单纯的购书空间拓展为城市文化生活空间,增强书店的文化力量。我们相信,实体书店有了一个公益名分,在各方合力扶持下,必将迎来复苏的春天。 (选自鹰远《“实体书店” 应拓展为城市文化生活空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传统实体书店只卖图书,属于单纯的购书空间,承载着无数人的情怀与梦想。 B. - 22 - 与纸质书籍相比,现代电子书籍成本低廉,阅读方便快捷,更容易吸引消费者。 C.运营成本高昂、不公平竞争、盗版猖獗等,成为阻碍实体书店正常运营的重要因素。 D.将实体书店拓展为城市文化生活空间,将对提升民族的精神境界产生影响。 解析:“只卖图书”错,应是“以卖图书为主”。 答案:A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段展现实体书店的生存现状,引出文章的论述对象并为后文的论述蓄势。 B.第二段着重阐述了实体书店与网上购书平台的差异,指出实体书店经营要扬长避短。 C.第三、四段分别运用例证和假设论证的方法,增强了论证力度,使说理更加充分。 D.文章从实体书店自身和外在扶持两方面阐述了使实体书店彻底摆脱生存困境的方法。 解析:“使实体书店彻底摆脱生存困境”过于夸大,文中无据。 答案:D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实体书店面临生存危机,因为在许多城市核心区域的商业繁华地带难见实体书店。 B.面对市场环境变化,实体书店经营者若能及时转变经营方略,读者可能重回实体书店。 C.如果缺少公益名分和各方合力扶持,实体书店在发展中将不能走上多元化的道路。 - 22 - D.明确自身的文化定位,营造文化空间的经营模式,是实体书店增强吸引力的终极之选。 解析:A逻辑关系错误,“在许多城市核心区域的商业繁华地带难见实体书店”是“实体书店面临生存危机”的具体表现,而非原因。C判断绝对,原文中有“即使走上了多元化道路……”。D“终极之选”理解有误,应是“重要的一步”。 答案: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13亿多人口、9亿劳动力、上亿市场主体……得益于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有效投资稳步扩大和网络购物的兴起。近年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消费升级潜力让内需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据国家统计局核算,2008年至2017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105.7%,为我国经济运行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国民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消费提质升级后,人们更注重心理和精神满足,消费满足的层次不同,消费对象就发生转变。未来,传统消费中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比例会明显下降,用于享受和发展方面的消费会逐步上升。另外从消费渠道看,未来消费渠道将更加多元化,线上线下消费的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消费将有力拉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选自《消费升级 新产品新活力》, 《人民日报》2018年8月6日) 材料二 媒体报道,一个成本400元、市价600元的不锈钢锅,进入某地的大型商场后,要按照2 000元的标价来卖。理由很简单:一方面,商场的运营成本和“进场费”得有800 - 22 - 元左右;另一方面,则是一些高层次购物者“只选贵的,不买对的”的消费理念,让商家误入了“越贵越卖,越卖越贵”的怪圈之中。 其实,此类违背商品价值规律的“怪圈”已不罕见,很多中高端商品国内外价差很大;据商务部的调查,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产品五类20种品牌的高档消费品,内地市场价格比美国和法国售价分别高51%和72%。究其根源,除了价格监管的缺位、消费理念的不成熟以及公款开销的可能,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部分高收入者“过于旺盛”的消费需求。试想,离开货币的支撑,供求关系怎会被逆转?又好比恩格斯所言,“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可见“逆市热销”的背后还是“逆市需求”的膨胀。 (选自《“越贵越卖”?莫让“假消费” 伤了“真内需”》) 材料三 材料四 近年,在养老、教育、文化、健康等领域,国内消费需求快速增加,但市场上仍缺乏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我国消费最核心的问题还是有效供给不足。一方面应继续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让中高端消费在国内得到释放;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监管,规范国内市场秩序,让消费者放心在国内消费。 - 22 - 从数据来看,先进产能的释放在加快,落后产能逐渐退出,关系到下一步发展的优质供给也在较快增长,可以说供给体系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在不断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在不断提高。 有关专家表示,除了供给侧改革发力,在需求侧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挖潜力: 改善居民收入占比,让百姓钱袋更鼓。目前我国劳动者薪酬占GDP比重仍比世界平均水平稍低。在企业利润再分配中,应减少企业留利,增加劳动者所得。 加强居民制度保障,让百姓花钱无忧。我国储蓄率占GDP的比重一直过高,2007年曾高达51%,2017年仍然有44%,是美国的2倍到3倍。我国家庭预防性储蓄太高,百姓总想着养老、教育、医疗,不敢消费,政府要构建民生安全网,增加保障性公共服务。 加快住房制度改革,降低家庭房产支出。现在很多中国家庭将大部分收入用于投资买房,导致日常消费支出空间变小。我们要提供多途径居住供给,进一步释放国内消费潜力。 (摘编自《新消费拉着中国经济跑》, 2017年12月19日人民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国人口众多,内需消费潜力巨大,近十年来内需对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作用不容小觑。 B.消费提质升级后,人们会自觉地减少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转而增加享受和发展方面的消费。 C.在缺少有效监管的情况下,有部分成本相对偏低的产品被包装成中高端消费品进入大型商场。 D.材料三表明2018年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通信器材、化妆品类商品消费增长较快。 - 22 - 解析:“减少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消费”理解错误,原文是“消费比例会明显下降”,并不代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就会减少。 答案:B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近年来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有效投资稳步扩大,网络购物兴起,有力推动了我国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 B.部分高收入者不成熟的消费理念和旺盛的消费需求导致中高端消费品在国内国外市场价格差异很大。 C.材料三显示2018年上半年我国居民在旅游、文化、养老等享受和发展方面的消费支出稳步增长,占比较高。 D.很多中国家庭买房花费了大量资金,压缩了日常消费支出,住房制度的改革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很大。 解析:“中高端消费品在国内国外市场价格差异很大”的原因并不仅仅是“部分高收入者不成熟的消费理念和旺盛的消费需求”。 答案:B 6.从供需角度来看,如何促进居民消费的有序升级?请简要概括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不断提升供给质量。②增强居民消费能力,降低房产支出,促进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③强化市场监管,构建民生安全网,创建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立 春 - 22 - 陈世旭 何引弟的事是个挠头事。何引弟的父亲何良材靠做木匠的手艺和人脉在镇上开了家装修店,接着跟何引弟母亲离了婚,找了个新女人做老板娘。何引弟跟何良材去镇上,无疑就是失学。“你能不能保证她不失学?”何来庆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你这叫咸吃萝卜淡操心,狗捉老鼠多管闲事,鄱阳湖打篱笆管得宽。”何良材伶牙俐齿,就是不肯正面回答。 “何引弟是未成年人,有未成年人的权利。你是她家长,有责任保障她的权利。” “那又怎样?要不,照老话讲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干脆让她去你家,你养她!” 何来庆噎住了。大不了就是不走了,大不了就是一辈子不讨老婆了,发个狠就真把何引弟领养了! 他发得了那个狠吗? 拿起粉笔,何来庆忽然想起都德的《最后一课》。他本想在黑板上写下这几个字,还是放弃了。要跟下面这几个小学二年级的毛孩子讲清个子丑寅卯,还真不是件容易事。又有什么必要往这么阳光的地方添堵?真要讲清了,留下的阴影也未免太过凝重了。 他们都明白,这是何引弟的最后一课。 临上船前何引弟听见何来庆吹的上课哨子,忽然在跳板上站住,说:“我想去,就一堂课。”她直直地看着还站在跳板下的何良材,口气很绝。何良材的心里一动,说:“那你去吧。” “今天我们复习上一课,”何来庆说,“默写唐诗《赠汪伦》,大家默写得出来吗?” “默——得——出——来——” - 22 - 何来庆一本一本地看过后,说:“好,都写得好!” 只有何引弟静静地坐着,眼睛里噙着泪水。何来庆赶紧把视线从她脸上移开。 何良材出现在窗子外面,勾着手指敲窗玻璃:“来庆你能不能快些下课啊?” 何来庆不搭理,只对自己的学生说话:“同学们,大家都知道了,引弟同学今天——马上就要离开我们。我们现在不写了,一起来背诵《赠汪伦》送她,好不好?” “好!” “李白乘舟……乘舟……踏歌……踏歌声……深千尺……深千尺……不及汪伦……情……情……” 一出教室,节奏就乱了,何来庆不纠正,就任它那样杂乱着,他抓着何引弟瘦小的手,想说什么,又什么也说不出。 何良材没好意思跟大家走在一堆,快跑几步先上了船。何来庆等何引弟上了跳板,拉着的手快够不着了,才不得不放开。 这回的寒潮还没有过去,半上午,湖上的风煞气很重,直往骨头缝里钻。近岸的水里,经过冬天的芦苇稀疏了很多,但毕竟立春了,苇丛里不时响起低低的鱼跃声,芦苇跟着摆动。几只水鸟被惊动,咝咝地鸣叫起来,拍着翅膀,从苇尖上掠过,消失在阴沉沉的天空。 冬天才过,水还枯着,湖湾浅,船抽了跳板之后,一直靠篙子撑着湖岸缓缓向湾子的出口移动。何来庆领着几个学生也就一直在岸上跟着。 “老师,莫让引弟走!” 何宝盆忽然揪着何来庆的裤腿尖叫了一声,几个人都跟着喊起来:“老师,莫让引弟走!” - 22 - 看何来庆没有反应,他们又一齐转身,对着快要荡出湖湾的船大喊:“引弟,你莫走!” 何引弟从走出教室后就再没有出声,在跳板上也没有回过头。 篙子也收起了,响起如丝如缕的橹的欸乃声。出了湖湾的船,船头对准了茫茫水天。湾口的水大多了,一阵一阵细细的涌浪噜噜地上了滩,又噜噜地下了滩,听起来就像叹息。船渐行渐远,后面留下一湾豆绿的、澄澈的湖水。篙子提起的一刹那,何来庆记起一个关于篙子的谜语: 曾经绿叶婆娑, 而今青少黄多。 莫提起, 提起泪满江河。 “引弟——”几个孩子跳着脚哭喊起来。 “停停!”何来庆一把按住他们。 “何——老——师——” 何引弟突然开了口,清脆的凄厉的声音,在风中颤抖。 何来庆三下两下把自己扒得只剩了一条短裤,说:“我去带引弟回来。你们莫乱动,就在这里等我,宝盆你负责!”然后一头扎进湖水。 (有删改) [注] 20世纪80年代,很多人不重视子女的教育。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22 - A.小说的标题“立春”含意丰富,既指自然环境的冬去春来,又指社会环境的变化,还可指小说中何引弟命运的转机。 B.小说中何良材与何来庆的争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反映了他们对待教育的不同态度,点明了何来庆的顾虑。 C.小说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了凄冷萧条的景象,营造了凄清阴冷的氛围,将何引弟离开的悲凉气氛推向了高潮。 D.小说中关于篙子的谜语,在内容上照应了何引弟失学的痛苦心情,结构上又引出下文孩子哭喊、挽留的情节。 解析:此处描绘的是寒潮尚未过去,但鱼跃鸟飞,生机萌动,暗示有新的转机,而不是“描写了凄冷萧条的景象,营造了凄清阴冷的氛围,将何引弟离开的悲凉气氛推向了高潮”。 答案:C 8.何良材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是文中核心事件的制造者,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思想认识的落后现状。③与小说主人公何来庆形成对比,衬托何来庆的形象。 9.小说以何来庆一头扎进湖水结尾,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结构上照应了前文“他发得了那个狠吗?”,也照应了“立春”的主题,即何引弟命运的转变。②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写出了何来庆由有顾虑而变得坚决,突出了何来庆善良的品质和敢于担当的精神。③ - 22 - 在表达效果上,如此结尾,含蓄蕴藉,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金忠,鄞人。少读书,善《易》卜。兄戍通州亡,忠补戍,贫不能行,相者袁珙资之。既至,编卒伍。卖卜北平市,多中。市人传以为神。僧道衍称于成祖。成祖将起兵,托疾召忠卜,得铸印乘轩之卦。曰:“此象责不可言。”自是出入燕府中,常以所占劝举大事。成祖深信之。燕兵起,自署官属,授忠王府纪善,守通州。南兵数攻城不克。已,召置左右,有疑辄问,术益验,且时进谋画。遂拜右长史,赞戎务,为谋臣矣。成祖称帝,论佐命功,擢工部右侍郎,赞世子守北京。寻召还,进兵部尚书。帝起兵时,次子高煦从战有功,许以为太子。至是淇国公丘福等党高煦,劝帝立之。独忠以为不可,在帝前历数古嫡孽事。帝不能夺,密以告解缙、黄淮、尹昌隆。缙等皆以忠言为是。于是立世子为皇太子,而忠为东宫辅导官,以兵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六年命兼辅皇太孙。帝北征,留忠与蹇义、黄淮、杨士奇辅太子监国。是时高煦夺嫡谋愈急,蜚语谮太子。十二年北征还,悉征东宫官属下狱。以忠勋旧不问,而密令审察太子事。忠言无有。帝怒。忠免冠顿首流涕,愿连坐以保之。以故太子得无废,而宫僚黄淮、杨溥等亦以是获全。忠起卒伍至大位,甚见亲倚,每承顾问,知无不言,然慎密不泄。处僚友不持两端,退恒推让之。明年四月卒。给驿归葬,命有司治祠基,复其家。洪熙元年,追赠荣禄大夫少师,谥忠襄。官子达翰林检讨。达刚直敢言,仕至长芦都转运使。忠有兄华,负志节。忠守通州有功欲推恩官之辞不就尝召赐金绮亦不受成祖目为迂叟放还。一日,读《宋史》至王伦附秦桧事,放声长叹而逝。里中称为“ - 22 - 白云先生”。 (节选自《明史·金忠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忠守通州有功/欲推恩官之/辞不就/尝召赐/金绮亦不受/成祖目为迂叟/放还 B.忠守通州有功/欲推恩官之辞/不就/尝召赐金绮/亦不受/成祖目为迂叟/放还 C.忠守通州有功/欲推恩官之辞/不就/尝召赐/金绮亦不受/成祖目为迂叟/放还 D.忠守通州有功/欲推恩官之/辞不就/尝召赐金绮/亦不受/成祖目为迂叟/放还 解析:原文标点:忠守通州有功,欲推恩官之,辞不就。尝召赐金绮,亦不受。成祖目为迂叟,放还。 答案:D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易》,指《易经》,是中国一部古老的占卜之书,约成书于尧舜时期。春秋时期,有人依附于它的卦爻形式,借以发挥哲学思想。 B.兵部尚书,别称为大司马,是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明代为正二品。兵部主要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事务。 C.监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指皇帝外出时,由太子等重要人物留守宫廷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 D.驿,指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如“驿站”“驿馆”等;也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文中指由朝廷专门指派的车马。 解析:《易》,约成书于西周时期。 - 22 - 答案:A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金忠出身低微,家境贫寒。哥哥戍边去世之后,他去北方补服兵役,凑不够盘缠,靠人资助才得以成行,投身行伍。 B.金忠精通卦术,善于谋划。因占卜灵验,他得到燕王的欣赏;燕王起兵后,他多次出谋划策,为燕王成事立下功勋。 C.金忠才识过人,深受倚重。他奉命守卫城池,能多次击退来犯之敌;他肩负辅佐太子和皇太孙的重任,能不辱使命。 D.金忠待人赤诚,谨慎谦和。通过诚恳进言,他成功改变成祖立次子为嗣的初衷;他对皇上知无不言,但事后绝不宣扬。 解析:金忠得到燕王的欣赏并非“因占卜灵验”,而是“得铸印乘轩之卦”,与燕王的心意相合。 答案:B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时高煦夺嫡谋愈急,蜚语谮太子。(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处僚友不持两端,退恒推让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时候朱高煦篡夺嫡位的阴谋更加急迫,有流言蜚语说太子的坏话。 (2)与同事相处不持模棱两可的意见,退下后常常谦让。 【参考译文】 - 22 - 金忠,鄞县人。少年时读书,擅长《易》的占卜之术。兄长戍守通州死去,金忠得以补戍边,因贫困不能成行,相士袁珙资助了他。到达之后,编入军队。在北平的集市上卖卜,大多算中。集市上的人相互传说以为是神仙。和尚道衍在成祖面前称赞他。成祖即将起兵,假托生病召见金忠占卜,得到的是“铸造印信,乘坐轩车”的卦。说:“这卦象贵不可言。”从此以后自由出入燕王府中,常常以自己所占的卦劝说成祖举大事。成祖非常相信他。燕王的军队起兵,自己设置官员属吏,授予金忠为王府纪善,守卫通州。建文帝的军队几次攻城没能攻下。不久,成祖召回他安置在身边,有什么疑难就问他。占卜之术更加灵验,而且常常进献计谋。于是拜官右长史,参赞军务,成为谋臣。戍祖称帝。论他辅助创业的功劳,提升为工部右侍郎,辅助世子留守北京。不久召回南京,晋升为兵部尚书。皇上起兵的时候,固第二子朱高煦随从征战有功,许诺立他为太子。到这时候淇国公丘福等人与朱高煦结党,劝说皇上册立他为太子。只有金忠认为不行,在皇上面前几次历数古时有关嫡子和庶子之间的事。皇上无法定夺,秘密地将此事告诉解缙、黄淮、尹昌隆。解缙等人都认为金忠的话是对的。于是册立世子为皇太子,而任金忠为东宫辅导官,以兵部尚书的身份兼任詹事府詹事。正统六年(1441),命他兼任辅导皇太孙。皇上出征北方,留下金忠与蹇义、黄淮、杨士奇辅助太子代理国事。这时候朱高煦篡夺嫡位的阴谋更加急迫,有流言蜚语说太子的坏话。正统十二年(1447 - 22 - )皇上北征返回,惩罚全部太子官员属吏,将他们关进监狱。因金忠是有功旧臣而不问罪,并秘密命令他慎重考察太子的事。金忠说没有什么事。皇上发怒。金忠脱下帽子叩头并流泪了,愿以连坐担保太子。因此太子没有被废掉,而太子属官黄淮、杨溥等人也因此得以保全。金忠出自行伍直到高位,很是受到亲近和倚重,每当承蒙皇上垂询顾问,能知无不言,且谨慎而不泄露。与同事相处不持模棱两可的意见,退下后常常谦让。第二年四月去世。赐给官车返乡下葬,命有关部门修建祠庙墓地,免去他家的赋税。洪熙元年,追加赠荣禄大夫少师,谥号“忠襄”。任命他的儿子金达为翰林检讨。金达刚强正直,敢于说话,做到长芦都转运使。金忠有兄长金华,抱有志向节操。金忠守卫通州有功,想推恩任他为官,推辞不到任。皇上曾经召见他并赐予金绮衣,也不接受。成祖视他为迂腐的老头,放他回乡。一天,阅读《宋史》到王伦依附秦桧的事,放声长叹而逝世。乡里称他为“白云先生”。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① 辛弃疾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注] ①本词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当时辛弃疾闲居在带湖(在今江西省上饶市城外)。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本词以“万事皆空”总摄全篇,全词充盈家国之痛、身世之悲,风格沉郁悲凉。 B.词人虽然闲居于带湖,但是仍然怀着以身报国之志,这从下片的前两句可以看出。 C.本词写词人被夜半钟声惊醒后生发诸多感慨,上片侧重于抒情,下片侧重于叙事。 - 22 - D.下片描写夜半钟声和萧瑟西风,起到了以动衬静和衬托词人愁苦的形象的作用。 解析:词人的心境并不宁静,户外环境也不宁静,故词人写夜半钟声和萧瑟西风,并无以动衬静之用意,实际上也没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 答案:D 15.上片后三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三句写古往今来能称得上英雄的人不多,秦汉盛世已随时光的流逝而消逝,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渴望,对盛世难再、国势衰微的感伤,以及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在《师说》中,用“ ”一句来说明学习不管年龄大小。 (2)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曲调由低沉突然变得高昂激烈的两句是:“ , 。” (3)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 , ”两句,感慨王朝的衰败,解释了上文“意踌躇”的原因。 答案:(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3)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 22 - 地球拥有月球这颗卫星,是人类的幸运。因为月球的存在,( )。但探索星际空间的漫长征程,又让处于航天时代早期的人们 。于是,移民到其他行星变得 ,对星际空间的探索也放慢了节奏。不过,有一些渴望远行的人,愿意凭借更先进的探测技术和研究手段,去进一步了解月球。 在人类探索月球的进程中,中国成为 的角色。借助“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中国人获得了大量的月球地质数据。即将启程的“嫦娥四号”,将实现在月球背面着陆器、月球车软着陆和深入的探测工作,以获取更直观的信息的目的。在“嫦娥四号”发射前,一颗通信中继卫星会被发射到拉格朗日L2点,以实现地球与月球背面的通信。这项作为探月“前哨战”的工作与欧洲人在月球上搭建4G网络的做法可谓 。 我们不知道,“嫦娥四号”和未来的探测器会在月球上获得什么新的发现;我们也不知道,在21世纪,人类会在何时抵达月球。但可以确定的是,人类正在重拾探索星际空间的梦想。 17.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下列各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人类如果能付出一定代价,就能享有“成功登陆另一颗星球”的荣耀 B.人类只有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获得“成功登陆另一颗星球”的荣耀 C.人类没有付出太大的代价,就享有了“成功登陆另一颗星球”的荣耀 D.人类既然付出了一定代价,就该获得“成功登陆另一颗星球”的荣耀 - 22 -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明确人类已经成功登陆月球,且要考虑与前文的“幸运”照应。A表假设关系,填入语段中不恰当。B中“只有付出很大的代价”与前文的“幸运”未形成照应。D句子表意太绝对,且句子与前文的“因为月球的存在”衔接不上。 答案:C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望而却步 遥遥无期 举足轻重 异曲同工 B.望而却步 旷日持久 举重若轻 异曲同工 C.望尘莫及 遥遥无期 举重若轻 不谋而合 D.望尘莫及 旷日持久 举足轻重 不谋而合 解析:望而却步:看到了危险或力不能及的事而往后退缩。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根据语境,选填“望而却步”恰当。遥遥无期:指远得没有期限。旷日持久:多费时日,拖得很久。根据语境,选填“遥遥无期”恰当。举足轻重: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举重若轻: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形容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根据语境,选填“举足轻重”恰当。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根据语境,选填“异曲同工”恰当。故答案选A。 答案:A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即将启程的“嫦娥四号”,将开展在月球背面着陆器、月球车软着陆和深入的探测工作,达到获取更直观的信息的目的。 - 22 - B.即将启程的“嫦娥四号”,将在月球背面实现着陆器、月球车软着陆,并开展深入的探测工作,以达到获取更直观的信息。 C.即将启程的“嫦娥四号”,将实现着陆器、月球车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深入探测的工作,达到获取更直观的信息的目的。 D.即将启程的“嫦娥四号”,将实现着陆器、月球车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开展深入的探测工作,以获取更直观的信息。 解析:原句有三处语病,一是“在月球背面”语序不当,二是“实现”与“深入的探测工作”不搭配,三是“以获取更直观的信息的目的”结构混乱。A没有改正语序不当的语病。B.“达到”缺少宾语中心语。C“实现”与“深入探测的工作”不搭配。 答案:D 20.下面是某刊物的《版权声明》初稿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修改。(5分) 本刊登出的一切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为读者提供的其他东西,仅供读者阅读,未经本刊书面答应,任何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利用这些内容打商业广告。要不然,本刊将通过法律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答:①“ ”改为“ ”; ②“ ”改为“ ”; ③“ ”改为“ ”; ④“ ”改为“ ”; ⑤“ ”改为“ ”。 解析:“登出”“东西”“答应”“打商业广告”“要不然”均具有明显的口语化色彩,用于《版权声明》中不符合书面语体的要求。 答案:④“登出”改为“刊载”;②“东西”改为“信息”;③“ - 22 - 答应”改为“授权”;④“打商业广告”改为“进行商业宣传”;⑤“要不然”改为“否则”。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示例:珍惜资源,拒绝浪费,传播节约小妙招,社会吹起节俭风。 材料: 富裕 和谐 创新 技术新难关 发展新模式 文明新风尚 优化环境 完善路网 探索方法 引进项目 打开思路 完善设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优化环境,完善设施,倡导文明新风尚,社区奏响和谐曲。打开思路,探索方法,攻克技术新难关,企业掀起创新潮。完善路网,引进项目,推行发展新模式,农民实现富裕梦。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位同学在本班墙报提到,课本里的有些内容是存在问题的。 比如《荀子·劝学》中说“蟹六跪而二螯”,而实际上,正常蟹有一对像钳子一样的足来掘洞、防御和进攻,叫作螯足;还有四对足是用来步行或划水的,叫作步足。说“六跪”不对,应该说“八跪”。 又比如《孔雀东南飞》里说“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古今其他诗歌中也往往用“鸳鸯”比喻夫妻恩爱,忠贞厮守。但研究发现,鸳鸯不一定有固定的“夫妻”关系。 这位同学发问道:对这类出现在经典文章中、习惯认知和说法里的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应该怎么对待? - 22 - 请你写一篇文章,对他的发问做出回应。 要求:800字以上,题目自拟。 答案:略。 - 2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