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疆昌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昌吉市2019-2020学年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诗歌、绘画、书法、舞蹈等呈现井喷之势,形成了特殊时期的“抗疫文艺”现象。 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向中国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向抗疫现实靠拢,深入观察和把握党中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和显著成效,了解抗疫一线和身边可歌可泣的抗疫事迹,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故事;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抗疫文艺”独特的内在美学意味和特定表达形式,在艺术追求中凸显当代中国“抗疫文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气派。因此,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国本,即一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观察感悟和艺术反映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时,应自觉摒弃轻信谣言、恶意抹黑等创作歪风邪气,书写和记录这场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疫情防控阻击的人民战争,彰显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国精神,为国家抗疫奉献艺术力量。 人本,即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波及面广,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艺术触角须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入,才可能发现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隔离在家中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尤其是对逝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是文艺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值所在。“抗疫文艺”创作应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关心群众疾苦,通过“抗疫文艺”特有的感染力影响力,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凝聚起全民族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磅礴力量。 事本,即以客观事实为本,真实反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实。这次疫情影响之广前所未有。艺术的深度书写需要广泛采信、明白就里,许多事情尚在过程之中,切不可捕风捉影、罔顾事实、不求甚解。没有现场感,就难有艺术真实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抗疫文艺”创作需要宏大的真理叙事与细微的客观描述完美结合,以一部部具体抗疫作品,反映整个国家和全体中华儿女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风貌。离开或曲解甚至为了所谓艺术虚构而挑战真实底线,这不是“抗疫文艺”的内涵规定性和美学基本要求,是难以做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 文本,即以文艺作品为本。目前“抗疫文艺”出现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缘于创作者在疫情暴发特别是居家隔离之后,急于通过艺术创作尽快进入防控阻击战之中,表达创作者情系疫区、加油鼓劲的强烈愿望和关切之情。这种激情澎湃的创作现象与阶段,一般来看,在灾难到来之初都会经历。在持续和沉淀阶段,却需要理性思考和艺术思维的贯通。一场灾难对人民生命财产、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及其给人们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深重的。灾难题材的特殊性,隐含着书写方式的独特性。需要艺术家对灾难本身的突发性、破坏性、震荡性等展开综合性系统性观察,对人类抗击灾难的信心和意志予以思考,对人类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防控阻击的伟力和精神进行表现,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民族命运之中。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的,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期待“抗疫文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涌现出更多生动反映抗疫一线感人事迹、书写中华民族不为任何艰难困苦所屈服的恢宏史诗。 选自李明泉《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精神。 B. 作者认为,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需要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C. “抗疫文艺”扎根于现实生活,其创作必须客观描述、真实反映,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否则就是罔顾事实。 D. 在灾难刚刚来临的时候,文艺工作者因急于抗击灾难而创作的作品,会存在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主体部分则运用并列结构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发出呼吁。 B.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抗疫文艺宣传中国精神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C. 文章从政策倾向、创作核心、创作原则、创作使命四个角度为提高“抗疫文艺”书写水平指明了发展之路,论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D. 第⑤段引用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从反面论证了抗疫文艺创作必须以客观事实为本,否则就会失去艺术感染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抗疫文艺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心百姓利益,在作品中融入生命关怀和人性美善,才能发挥文艺作品特有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B. 艺术创作既需要以客观事实为本,书写符合生活的真实,也要遵循文艺创作的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酌奇”“玩华”。 C.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和群众心理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抗疫文艺创作不应只停留在表象书写上,更应进行深度思考,创作出优质作品。 D. 灾难题材与其他题材艺术创作不同,它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如在抗疫创作中,只有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答案】1. D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题干指定材料的内容,尤其是对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精神”说法有误。结合文章第二自然段内容可知,不是因为文艺工作者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而是要想深化“抗疫文化”书写,作品本身需要具备中国美学精神。 B项,“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需要从……”说法有误。原文说“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选项表述对象错。 C项,“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说法有误。原文中说“以客观事实为本,真实反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实……‘抗疫文艺’创作需要宏大的真理叙事与细微的客观描述完美结合”,是艺术就要有创作虚构,选项说法太过绝对。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选“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抗疫文艺宣传中国精神更是证明了这一点”说法有误。“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段首,本段强调的是国家政策和社会对文艺创作的影响。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这类题目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D项,“只有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说法有误。原文中说“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民族命运之中。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选项以偏概全。 故选D。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还需仔细甄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5年来,我国有6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了4%以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目前,我国仍有3000万左右的农村贫困人口,下一阶段的任务仍很艰巨。要确保实现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攻克深度贫困堡垒,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准”和“实”上下功夫,确保脱贫攻坚目标顺利实现。 (摘编自曾国安、李伟航《精准扶贫要在“准”和“实”上下功夫》,《经济日报》2018年9月20日) 材料二: (柱状图左边数字的单位是:人,右边数字是百分比。) 材料三: 农业生产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和困难,通过哪些途径来解决困难,保证农民的收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说:“调查数据主要反映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农业生产缺资金、货款难。解决资金缺乏的难题,应该建立一个多渠道、低成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投融资机制,通过财政资金,广泛引导国内外的民间资本参与到农业、农村的发展中来。二是没有好的品牌,农产品价格上不来。从品牌发展的角度看,现在中央已经在实施‘品牌兴农战略’,名优的品牌能够获得较高的价格,使农民能够收入更多。现在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监管不严,很多冒牌、贴牌的农产品很流行,包括五常大米、阳澄湖大闸蟹、西湖龙井等,这些冒牌、贴牌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品牌兴农战略’的实施,必须要加强监管。三是缺乏一个稳定的机制,来确保农民的收入增长。建立一个稳定的机制,确保农民收入的增长。比如通过订单农业,减少农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根据市场需求来安排农产品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通过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扩大农业的保险面,提高保险的赔付率,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摘编自《谁在种地?农民种地有哪些后顾之忧?》) 材料四: 如今,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响应“互联网+”政策,互联网正深刻改变着各个行业,尤其是像农业这样相对落后的传统行业,借助互联网之力实现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和变革成为可能。近年来,互联网农业正在蓬勃兴起。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是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结合,加速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步伐,实现农业发展的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这是传统行业与新思维的碰撞,更是时代发展的潮流。 “互联网+农业”不仅推进了农业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节省了人力成本,同时提高了品质控制能力,增强了自然风险抗击能力,更是打开了农产品销售的空间。互联网助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销售领域,带动农业走出困境,创新产供销模式,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摘编自《“互联网+农业”的六种实现途径》) 4.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图表显示“农产品价格下跌”一项的选择比例是78%,可见这是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最普遍的困难,需要稳定的机制保证农民收益。 B. 掌握市场信息很重要,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农民对信息技术也有一定了解,掌握市场动态已经不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困难。 C. 资金周转问题已经不是农业生产中多数农民遇到的主要问题,而专家认识却与之相反,可见专家的认识不符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D. 图表显示,“雇工难”和“其他”两项的选择比例较低,但是选择比例低,并不意味着困难可以忽略,所以这两项同样也应引起注意。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实现3000万左右的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是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下一阶段的目标,也是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 B. 农业生产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和困难,因而降低风险、解决困难,是保证农民收益的关键,也是促进农业发展、维持农村稳定的关键。 C. 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是传统行业与新思维的碰撞,更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促使相对落后的农业借助互联网实现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和变革。 D. “互联网+农业”推进了农业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提升了品控能力,更是加速了农产品销售,让农业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6. 从文章中看,农产品销售方面遇到了哪些问题?文章提供了哪些相应的对策?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D 6. ①问题:市场信息不通畅、农产品销售困难。对策:利用互联网助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②问题:没有好品牌,农产品价格上不去;冒牌、贴牌农产品很流行。对策:实施品牌兴农战略;加强监管,打击冒牌、贴牌行为。 ③问题: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对策:建立稳定机制,实施订单农业,完善农业保险。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C项,“专家的认识不符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不对。因为两者调查的背景不一样。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D项,“更是加速了农产品销售”错误。原文是“打开了销售的空间”,指数量或者距离,但加速不一定,如果定价不合理等还是不能加速销售。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结合材料二图表内容及“农业生产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和困难”“互联网农业正在蓬勃兴起。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是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结合,加速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步伐,实现农业发展的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这是传统行业与新思维的碰撞,更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互联网助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销售领域,带动农业走出困境,创新产供销模式,创造出更高的价值”等分析,问题是市场信息不通畅、农产品销售困难。对策为利用互联网助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结合“二是没有好品牌,农产品价格上不来。从品牌发展的角度看,现在中央已经在实施‘品牌兴农战略’,名优的品牌能够获得较高的价格,使农民能够收入更多。现在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监管不严,很多冒牌、贴牌的农产品很流行,包括五常大米、阳澄湖大闸蟹、西湖龙井等,这些冒牌、贴牌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品牌兴农战略’的实施,必须要加强监管”分析,问题是没有好品牌,农产品价格上不去;冒牌、贴牌农产品很流行。对策为实施品牌兴农战略;加强监管,打击冒牌、贴牌行为。 结合“三是缺乏一个稳定的机制,来确保农民的收入增长。建立一个稳定的机制,确保农民收入的增长。比如通过订单农业,减少农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根据市场需求来安排农产品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通过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扩大农业的保险面,提高保险的赔付率,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分析,问题是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对策是建立稳定机制,实施订单农业,完善农业保险。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胜儿 孙犁 那英勇壮烈的一仗后,小金子受伤回到家里,他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那些东奔西散的马匹,同志们趴在道沟里战斗牺牲……老在他眼前转,使他坐立不安。黑间白日,他尖着耳朵听着,好像那里又有集合的号音、练兵的口令、主任的命令、马蹄的奔腾;过了一会又什么也听不见。他的病一天一天重了。 敌人在田野拉网清剿,村里成了据点。邻居小胜儿母女两个整天为小金子担心,焦愁得饭也吃不下去。她们不让小金子出来,每天把饭食送进小金子藏身的洞里去。 那天,小胜儿两只手抱着饭罐,从洞口慢慢往里爬。爬到洞中间,洞里的小油灯忽的灭了,她小声说:“是我。”把饭罐轻轻放好,从身上掏出洋火,擦了好几根,才把灯点着。洞里一片烟雾,她看见小金子靠在潮湿的泥土上,脸色苍白得怕人,一言不发。她问:“你怎么了?” “这样下去,我就死了。”小金子说。 “这有什么办法呀?”小胜儿坐在那像在水里泡过的褥子上,“鬼子像在这里住了老家,不打,他们自己会走吗?”她又说,“我问问你,杨主任牺牲了?” “牺牲了。我老是想他。”小金子说,“跟了他两三年,年纪又差不多,老是觉着他还活着。可是哪里去找他呀,想想罢了。” “他的面目我记得很清楚,”小胜儿说,“那天,他跟着你到咱们家来,我觉着比什么都光荣。说话他就牺牲了,他是个南方人吧?” “离我们有九千多里地,贵州地面哩。你看他学咱这里的话学得多像!”小金子说。 小胜儿说:“不知道家里知道他的死讯不?知道了,一家人要多难过!” 小金子说:“先是他同我顶着打。叫同志们转移,后来我受了伤,敌人冲到我面前,他跳出了掩体和敌人拼了死命。打仗的时候,他自己勇敢得没对儿,总叫别人小心。平时体贴别人,自己很艰苦。那天行军,他渴了,我说给他摘个瓜吃,他也不允许。” “为什么,吃个瓜也不允许?”小胜儿问。 “因为不只他一个人呀。我心里有什么事,他立时就能看出来。那天,我玩着你捎给我的小马鞭儿,他批评了我。” “他为什么批评你哩?”小胜儿说。 “他说是花花绿绿,不像个战士样子,我就把马鞭子装起来了。可是,过了一会,他又叫我谢谢你。” “有什么谢头,叫你受了批评还谢哩!”小胜儿笑了一下,“我们别忘了给他报仇就是了!你快着养壮实了吧!” 小胜儿从洞口出来,就和她娘说:“我们该给小金子买些鸡蛋,称点挂面。” 娘说:“叫鬼子闹的,今年麦季没收,秋田没种,高粱小米都吃不起。” 小胜儿说:“娘,我们赶着织个布卖了去吧!” 娘说:“整天价逃难,提不上鞋,哪里还能织布?你安上机子,知道那兔羔子们什么时候闯进来呀。” “要不我们就变卖点东西?人家的病要紧哩!”小胜儿说。 “你这孩子!”娘说,“什么人家的病,这不像亲兄弟一样吗?可是,咱一个穷人家,有什么可变卖的哩,有什么值钱的物件哩?” 小胜儿也仰着脖子想,她说:“要不,把我那件袄卖了吧!” “哪件袄?你那件花丝葛袄吗?”娘问着,“哪有还没过事①,就变卖陪送②的哩?” 小胜儿说:“整天藏藏躲躲的,反正一时也穿不着,不是埋坏了,就是叫他们抢走了,我看还是拿出去卖了它吧!” “依我的心思呀,”娘笑着说,“这么兵荒马乱,有个对事③的人家,我还想早些打发你出去,省得担惊受怕哩!那件衣裳不能卖,那是我心上的一件衣裳。” “可是,晚上,他就没得吃了。”小胜儿说,“今儿个是集日,快拿出去卖了吧!” 到底是女儿说服了娘,包起那件衣服,拿到集上去。集市变了,看不见年轻人和正经买卖人,没有了线子市,也没有了花布市,小胜儿的娘抱着棉袄,在十字路口靠着墙站了半天,才得了个买主,把那件衣裳卖了。她心痛了一阵,好像卖了女儿身上的肉一样。称了一斤挂面,买了十个鸡蛋,拿回家来,交给小胜儿,就啼哭起来。 小胜儿没有说话,下炕给小金子做饭。现在天快黑了,她手甩劈着干柳树枝,眼望着火,火在她脸上身上闪照,光亮发红。她好像看见杨主任的血,看见小金子苍白的脸,看见他的脸慢慢变得又胖又红润了。她小心地把饭做熟,早早的把大门上好,就爬到洞口去拉暗铃。一种微小的柔软的声音,在地下响了。不久,小金子就钻了出来。 这一顿饭,小金子吃得很多。吃完了饭,抹嘴说:“有什么吃什么就行了,干什么又花钱?” “哪里来的钱呀,孩子,是你妹子把陪送袄卖了,给你养病哩!你可别忘了你妹子!”小胜儿的娘说。 “我们这是优待八路军,用不着谢,也用不着报答!”小胜儿低着头笑了笑,收拾了碗筷。 小金子躺在炕上。小胜儿用棉被把窗子堵了个严又严,把屋门也上了。她点起一个小油灯,放在墙壁上凿好的—个小洞里,面对着墙做起针线来,不住尖着耳朵听外面的风声。 “你做什么哩?”小金子说。 “做我的鞋,”小胜儿低着头说,“整天东逃西跑,鞋也要多费几双。” “像我整天钻洞,不穿鞋也可以!”小金子说。 听着他的声音,小胜儿的鼻子也酸了,她说:“你受了伤,又有病。好好养些日子,等腿上有了力气,能走长路了,就找队伍去。做上了我的,就该给你铰底子做鞋了!” 小胜儿放下活计,转过身来,她的眼睛在黑影里放光。 (有删改) [注]①过事:方言,办婚事。②陪送:结婚时娘家送给新娘的嫁妆。③对事:合适,相称。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金子虽是文中的次要人物,然而作为抗日队伍中的一员,他杀敌负伤,作者着力刻画了一个爱国爱家、勇敢善战、保护百姓的英雄形象。 B. 文中描写小胜儿烧火做饭细节,由闪烁的火光联想到杨主任的牺牲和小金子的康复,生动传神且别具匠心,曲折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C. 本文围绕小胜儿与小金子展开,再现了抗战期间白洋淀人民的真实生活,歌颂了军民间的鱼水深情,赞美了中国农村青年女性的美好心灵。 D. 孙犁的小说笔触细腻,写人叙事,多用白描,本文结尾处灯下做鞋的细节,虽只寥寥数语,但朴素自然的语言中饱含深情,末段意韵悠长。 8. 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作品擅长刻画农村青年女性的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文中小胜儿的形象。 9. 文中大量使用语言描写,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语言描写的作用。 【答案】7. A 8. ①爱憎分明。小胜儿爱八路军,恨侵略者。②果敢,有主见。为筹钱救治小金子,坚持卖掉自己准备作为嫁妆的花丝葛袄。③善良朴实。细心照顾小金子,为他的身体担忧;担心杨主任的家人。④心灵手巧,勤劳。做饭,送饭,做鞋子,做马鞭,样样都会,每天忙个不停。 9. ①推动情节发展。围绕“卖袄救人”的故事,开端、发展、高潮都是通过对话展开。②交待故事背景。文中对话揭示抗日战争正处于激烈胶着状态,反映敌占区人民生活极其艰苦。③塑造人物形象。通过语言,展示小说中各个人物的所思、所为。④丰富小说内容。杨主任是没有正面出场的人物,但通过小金子的语言,杨主任的故事跃然纸上。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中,A项,“着力刻画一个爱国爱家、勇敢善战、保护百姓的英雄形象”错误。小说主要写小金子在老百姓家养伤的情节,更多的写老百姓如何爱护、照顾小金子,没有着力刻画他爱国爱家、勇敢善战、保护百姓的英雄形象。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分析可知,小说主要通过对小胜儿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我们别忘了给他报仇就是了!你快着养壮实了吧!”体现她爱憎分明;“不知道家里知道他的死讯不?知道了,一家人要多难过!”体现她善良朴实;“我们该给小金子买些鸡蛋,称点挂面”“要不,把我那件袄卖了吧!”体现她有主见;“好好养些日子,等腿上有了力气,能走长路了,就找队伍去。做上了我的,就该给你铰底子做鞋了”体现她心灵手巧。据此概括即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具体考查人物描写中的语言描写。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主要通过人物的直接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神态),以及间接烘托(环境、情节、人物的衬托)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形象特点。分析可知,本小说主要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开篇部分小金子和小胜儿围绕部队战斗情况以及杨主任的一段对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小胜儿与母亲围绕卖掉准备作为嫁妆的花丝葛袄的对话部分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塑造了小胜儿善良朴实、果敢有主见的人物形象。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的方法。步骤一:仔细审题,明确方向。(1)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本内容做解释。(2)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形象”一词应大于“性格”,它以性格为中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等。答形象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素。若问的只是“特点”,则略等同于形象特点。步骤二:总体把握,划句分析。确定作者感情倾向是褒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 也。”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选自班固《汉书·苏武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选自范晔《张衡传》) 10.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亦留之以相当 当:抵押。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行:长辈。 B. 因厚赂单于 赂:赠送礼物。 衡少善属文 属:连缀。 C. 连辟公府不就 辟:召。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 D. 其牙机巧制 制:制造。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征:应验。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 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又称表字。古代男子二十岁取字,女子十五岁取字。 C. “天汉”,和下文的“阳嘉”一样,指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人们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 D. “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致仕”意思与之相同。 12.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记先叙其才,“少善属文”说明他具有先天的禀赋,而“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说明他注重社会实践。 B. 在叙其才后紧接着叙其德。“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具有谦虚稳重、超尘脱俗的品格,“不行”“不就”“不应”表现他不慕荣利的德行。 C. 介绍地动仪虽不足二百字,但详尽记述制造时间、质地、大小、形状、内外结构、装饰、功用等,这段文字生动形象,文采斐然。 D. “阴知奸党名姓”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的政绩,寥寥几笔写出了一位真实可感的廉吏形象。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2)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答案】10. D 11. C 12. C 13. (1)已经到了匈奴那里,备办了一些礼品送给单于。单于渐渐倨傲,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2)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D项,“其牙机巧制”意思是“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制”应译为“形制、构造”。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错误,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C项,“这段文字生动形象,文采斐然”错误,由原文可知,介绍地动仪的文字属于说明性的语言,其特点是“精简平实”。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既,已经;至,到;遗,送给,赠给;非……也,否定判断句;望,期望。(2)中,下车,官员到任;阴,暗中;收禽,逮捕拘押;称,称赞。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都作了皇帝的侍从官。苏武逐渐被提升为汉宫栘园中管马厩的官。当时汉朝廷不断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匈奴扣留了汉使节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廷也扣留了人来抵押。 天汉元年,且鞮刚刚立为单于,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趁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已经到了匈奴那里,备办了一些礼品送给单于。单于渐渐倨傲,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 ——苏武传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在“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入京城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多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模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对他的才能感到惊讶,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授予他郎中的官职。后来迁升为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汉)顺帝初年,(张衡)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总是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从来没有这种事。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责怪它这次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与他们一起胡作非为。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治清明。(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 ——张衡传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念奴娇 登建康①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②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③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④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建康:今南京,曾为六朝国都。②史正志,字致道,时知建康府兼建康行宫留守。③安石:即谢安,字安石,早寓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宰相,“淝水之战”大败前秦苻坚,晚年位高遭忌被疏。④宝镜,唐李濬《松窗杂录》载秦淮河有渔人网得宝镜,能照见五脏六腑,渔人大惊,失手宝镜落水,后遂不能再得。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三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题。词人登上高楼,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感慨。“闲愁千斛”是形容愁苦极多,所谓“闲愁”是作者故作轻松之笔。 B. 上阕四、五两句,采用反问的方式,把“吊古伤今”落到实处,在问答中勾画出大声疾呼、痛苦欲绝、义愤填膺的词人形象。“兴亡满目”,“兴亡”是偏义词,侧重于“亡”字。 C. 最后两句,写词人眺望江面,看到狂风怒号,预感到风势将会愈来愈大,可能明朝长江卷起的巨浪,会把岸上的房屋推翻。用长江风浪险恶,暗指南宋的危局。 D. “吊古”之作,大都借以抒发感慨或鸣不平。辛弃疾这首吊古伤今的词作,写得尤为成功,感人至深。写景时,感情色彩极其浓郁;抒情时,笔调极为深沉悲凉。 15. 词的上片主要抒发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抒发关心国事但身不在要位始终不能伸抗金之志的深深忧愁。“闲愁千斛”,是作者故作轻松之笔,其实是抗金之志不得伸产生了很重的压抑。②流露今不比昔的悲凉。“虎踞龙蟠何处是”是说建康形势很险要,而今哪里是这样。③表达词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兴亡满目”,“柳外斜阳”五句,渲染了国势渐衰悲凉气氛,传达出深沉的爱国之情。④隐含着对南宋朝廷软弱的谴责。“虎踞龙蟠何处是?”,饱含感情地发问,异常生动地勾画出词人大声疾呼、痛苦欲绝、气愤填膺的形象。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整体和局部结合来理解。B项,“采用反问的方式”说法错误,“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有问有答,应该是设问。故选B。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鉴赏评价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从上到下逐句理解,抓住诗题,抓住关键词,抓住题材类型,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抓住典型意象,抓住注释,综合分析。“危楼,赢得闲愁千斛”,是说词人登上高楼,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感慨。“闲愁千斛”,是形容愁苦极多。“闲愁”,是作者故作轻松之笔,其实是作者关心国事但身不在要位始终不能伸抗金之志的深深忧愁。四、五两句,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把“吊古伤今”落到实处。“虎踞龙蟠何处是”?问话中透出今不比昔的悲凉。健康曾经成为六朝的国都。但在辛弃疾看来,此时却徒留空名,和一片败亡的气息。这里暗中,谴责南宋朝廷不利用健康的有利地形抗击金兵、收复中原饱含感情的问答异常生动地勾画出词人大声疾呼、痛苦欲绝、气愤填膺的形象。“柳外斜阳”五句,是健康眼前的景象,把“兴亡满目”落到实处,渲染一种国势渐衰悲凉凄楚的气氛。结合知人论世,作者辛弃疾是个著名的爱国词人,更好把握诗人的情感。 【点睛】 鉴赏评价诗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答题要领:抓住诗题,抓住关键词,抓住题材类型,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和“哀景”两类),抓住典型意象,抓住注释(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感情。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介绍别人评价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李清照在《声声慢》一词里说,在这 “_____________”,最难调理身体和心情,而且“__________________”也挡不住刺骨的寒气,更驱不散浓重的愁绪。 (5)李清照在《醉花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黄昏后饮酒赏菊的情形。 (6)《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现出辽阔无际水天一色的秋景。 【答案】 (1). 小乔初嫁了 (2). 雄姿英发 (3). 金戈铁马 (4). 气吞万里如虎 (5). 闻道有先后 (6). 术业有专攻 (7). 乍暖还寒时候 (8). 三杯两盏淡酒 (9). 东篱把酒黄昏后 (10). 有暗香盈袖 (11). 楚天千里清秋 (12). 水随天去秋无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初嫁、戈、术业、乍、篱、盈。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戏曲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 17 )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___18___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__19__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___20___,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__21___,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 B. 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 C. 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 D. 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 B. 无疾而终 名垂青史 兼容并蓄 按图索骥 C. 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 D. 无疾而终 名噪一时 博采众长 按图索骥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B. 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C. 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都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D. 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答案】17. C 18. C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根据文章内容,从第一段的开头第一句话可知,强调的是中国戏曲艺术缺乏创新精神,因此排除A选项和B选项,根据语言表达的简洁,可以排除D选项。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寿终正寝,原指老死在家里。现比喻事物的灭亡。 无疾而终:指人因衰老而自然死亡。没有病就死了,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干扰就自行消灭了。名噪一时,意思是一时名声很大。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名垂青史,意思是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名声永留史册。 兼容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博采众长:意思为广泛采纳众人的长处及各方面的优点,或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 照猫画虎:意思是猫与虎的外形有相似之处,因以喻照样模仿而仅得其仿佛。 按图索骥:指按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找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根据语境意第一空应是戏曲的灭亡,据此排除B选项和D选项; 根据语境意和成语意第二空应为功业巨大,永垂不朽,据此排除A选项。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首先,从语法角度分析,“眼花缭乱”作定语成分,应该是“令人眼花缭乱”,所以排除A选项D选项。 B选项和C选项的区别在于B选项多加了“这样”。 C选项两个分句,主语都是承前省略主语“戏曲的创新”,显然不能做“探索”的主语, 而B选项第二个分句“这样”是可以做“探索”的主语的,所以B选项的表述最准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要求考生在理解原文主题思想基础上进行作答,强调了考生的阅读能力。整体更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试题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符合主流价值观。 20.下面是某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学校打算7月15日开始施工。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全体同学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望大家配合。 【答案】①“堵住”改为“堵塞”;②“管子”改为“管道”③“换掉”改为“更换”④“打算”改为“计划”⑤“正遇上”改为“正值”。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要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一般来说,庄重场合, 用语要规范雅正,多用书面语。文艺语体有形象性,科学语体有准确性和严密性,政论语体有逻辑性和鼓动性,公文讲究格式化和简明性。所以做本体是注意启事语言的规范雅正,不能用口语。 四、写作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身影,同阳光奔跑;我们挥洒汗水,回眸微笑;一起努力,争做春天的骄傲;懂得了梦想,越追越有味道,我们都是追梦人。千山万水,奔向天地跑道;你追我赶,风起云涌春潮;海阔天空,敞开温暖怀抱,我们都是追梦人。在今天,勇敢向未来报到;当明天,幸福向我们问好;最美的风景是拥抱…… 2019年央视春晚歌曲《我们都是追梦人》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我们都是追梦人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梦想有多么绚丽,生活就有多么的精彩。 在这个属于奋斗者的新时代,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人人也都是梦想的筑造者。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奔跑中奋力逐梦,做新时代的追梦人,我们就一定能激活蕴藏于梦想之中的创造伟力,迎来生机勃勃的复兴气象。 又是新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旧年交替之际,在北京向我们全国人民致以新年的美好祝福。在过去一年中,我们紧紧地跟着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步伐,全国各项事业都蒸蒸日上,百业俱兴。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在各地考察时欣喜地看到,长江两岸绿意盎然,建三江万亩大地号稻浪滚滚,深圳前海生机勃勃,上海张江活力四射,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这些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是新时代奋斗者挥洒汗水拼出来的”。无论是探索太空奥秘,还是脱贫攻坚战,或是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等,我们都取得了令全国人民都值得骄傲的成绩,今年我们党给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如果说2018有什么让我们为之感动,予己鼓舞的?那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全军英模林俊德、张超两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的王继才同志,为保护试验平台挺身而出、壮烈牺牲的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以及其他为国为民捐躯的英雄们。他们都是我们的榜样,他们的精神正是我们所要传承的精神,他们的力量正是我们必须拥有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不怕艰苦,爱岗敬业,忠诚为国。习近平总书记说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2019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70年的披荆斩棘,70年的风雨兼程,我们要向美好和谐的祖国深情祝愿,我们要为强盛繁荣的祖国欢呼,我们要为建设更富强稳定的祖国添砖加瓦。2019年是充满机遇也极具挑战的,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梦想不会因为你的泪水和汗水而弃你而去,花蕾一定会因你辛勤的灌溉而盛开美丽的花朵。2019,我们在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我们要继续学习2018年让我们感动的榜样,我们要继续打好脱贫攻坚战、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19,大家一起拼搏、一起奋斗。 2019,我们都是追梦人。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本题材料是2019年央视春晚歌曲《我们都是追梦人》歌词的第一段,可抓住关键句“我们都是追梦人”来立意。可以写追逐个人梦想,也可以写追逐国家梦想。可以谈对追梦的感悟,写“追梦”的意义,如分析是否要“追梦”,“追梦”与“不追梦”有什么不同;也可以写要做什么样的追梦人,追什么样的梦;还可以写怎样追梦。总之,只要围绕“追逐梦想”来写,主题积极向上,都是符合要求的。立意角度:追逐梦想,成就人生;做一个脚踏实地的追梦人;追梦路上,我们坚忍不拔;努力奋斗,承担使命,实现强国梦等。如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引出论点“追逐梦想,成就人生”。然后从不同角度分析论述,如追梦,是自己在命运面前不低头;追梦,是在困难面前昂首走过;追梦,是在耀眼的灯光下不忘继续努力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做法或期待,如朝着前方的路,一路奔跑,做一个踏实的追梦人。 【素材】人无自信无人信,人不自爱无人爱,模仿别人只会丧失自己,天马行空不可笑,年少轻狂我活过,没有任何人值得任何人崇拜,人在任何状态都可能获得他坚持的那一种成功! 在这些成功人士的身上都具备着常人所没有的品质,试问,假如人们能穿越到西汉,哪有几个人能成为真正司马迁?穿越只不过是一种逃避现实生活的手段罢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所以豆蔻年华的我们更应该拿出一份自信与坚毅去迎接风雨的洗礼,做一个成功的追梦人。 因为年轻,所以会有许多想法,许多等待放飞的梦。也只是因为年轻,我们才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这缤纷的帧采图。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人的一生如追求为主,理想梦想,每个人的奋斗目标,坚持不懈,努力不止;追崇高,踏歌行,总有一会登上人生顶峰,俯瞰山河壮丽,怅然一笑,感受奋斗激情。在边陲小镇,品茶回忆;在舒爽海边,望海怀伤;在青石小道,回首思量;一切的一切都在诉说着人生的美妙。 【点睛】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