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课时优案1劝学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课时优案1 劝学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通假、古今异义、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①(停止)。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②(合乎)绳,③(同“煣”,使动用法,使……弯曲)以为④(以之为,把它做成)轮,其曲⑤(名词,弯度、曲度)中规⑥(圆规,这里指用圆规划出的圆)。⑨(即使又被风吹日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故木受绳则直,金(指金属制的刀斧等)就⑪(接近、靠近)砺⑫(磨刀石)则利,⑮(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见识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⑯(极短的时间,片刻)之所学也;吾尝跂⑰(踮起脚后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⑱(大,洪亮)也,而闻者彰⑲(清楚)。假⑳(借助)舆(指车)马者,非利足(善于奔走)也,而致(到达)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用作动词,游水)也,而绝(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是他们善于借助客观条件啊)。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相当“于此”,可译为“从这里”或“在这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成德,而神明(非凡的智慧)自得,圣心备(具备)焉。故不积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无以(固定结构,没有用来……的,无从)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马拉车十天所走的路程),功在不舍。锲(刻)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 7 )。蚓无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之利,筋骨之强,上(名词作状语,向上)食埃土(泥土、尘土),下(名词作状语,向下)饮黄泉,用心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除了蛇洞和鳝鱼的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用心浮躁)。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1)假 (2)疾 (3)绝 (4)于 (5)而 (6)之 答案 (1)借助 假装 借 假期,休假 (2)强,这里形容声音的宏大 疾病 快、迅疾 痛恨、憎恨 (3)停止 与世隔绝 达到极点 横渡 断绝关系 (4)从,介词 比,介词 介词,表对象,不译 (5)表转折,但是,连词 表递进,而且,连词 表修饰,连词 表假设,如果 连词,表结果,因而 表并列,连词 (6)音节助词,不译 代词,代“青” 定语后置的标志 结构助词,的 1.在结构框架图中的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答案 提高改变自己 学习的作用 正反对比设喻 2.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段论证。论证中有时先正后反,有时先反后正。灵活而有变化,使论辩生动有力。 B.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 C.本文是一篇说理性兼抒情性很强的文字,却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关键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 7 D.本文大量运用比喻阐明事理,这些比喻有的用同类事物相衬托;有的用相反情况相对比。比喻说理明白透彻,深入具体,使人信服。 答案 C 解析 “本文是一篇说理性兼抒情性很强的文字”错,应该是“说理性很强的文字”。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就砺则利 就:趁着、顺便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参:检验 C.而绝江河 绝:横渡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假:借助 答案 A 解析 就:接近、靠近。 2.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D.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答案 D 解析 A.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B.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C.表示结果,因而/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D.均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与中心语,相当于“地”。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阡陌交通(《桃花源记》) B.蚓无爪牙之利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C.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7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答案 C 解析 C.古今意义相同。A.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和。B.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卑鄙:古义,指身份卑微,目光短浅;今义,品德低下。D.寄托: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牺牲: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正义而献出生命。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一狼洞其中(《狼》)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其一犬坐于前(《狼》) C.木直中绳,以为轮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孟子》)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答案 C 解析 A.日:名词作状语,每天;洞:名词活用作动词,打洞。B.水:名词作动词,游泳;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C.:使动用法,使……弯曲;劳、饿:都是使动用法,使他的筋骨劳顿,使他的体肤饥饿。D.名词作状语,上:往上。下:往下。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劝学》选自《荀子》。荀子是战国末期赵国人,时人尊称他为“荀卿”。他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 B.荀子主张“性恶论”,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C.跬步,古代称人行走,举足两次为“跬”,举足一次为“步”。故半步称“跬”。 D.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驽马十驾”,十驾指十天的路程。谓驽马奋力拉车,亦可至远。 答案 C 解析 跬步: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 ”的观点。 (2)荀子认为“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的君子,就要“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3)在《劝学》中“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7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4)荀子《劝学》中“ ,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5)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 (6)《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 。” 答案 (1)学不可以已 (2)知明而行无过矣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4)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6)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二、课内精段阅读 阅读文章第三、四段,完成7~11题。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圣心备焉 备:全、齐 B.而闻者彰 彰:清楚 C.而致千里 致:到达 D.锲而舍之 舍:停止、舍弃 答案 A 解析 动词,具备,完备。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D.蟹六跪而二螯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答案 C 解析 7 C.之:均为定语后置的标志。A.于:介词,表对象,不译/介词“在”。B.焉:兼词,相当“于此”/疑问代词,哪里。D.而: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9.下列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须臾,表时间的词语,表示一段很短的时间,片刻之间。形容时间短的词语还有:顷之、俄而、未几、少时等。 B.朔日,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晦,农历每月初一。望日,农历每月十五那天。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C.跂,踮起脚后跟。跂望,踮起脚跟远望;跂踵,踮起脚跟,形容盼望或仰慕之切。 D.舆,象形字,车的周围有四只手,合力造车的样子,原指造车的工匠。后多指车厢,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泛指车。 答案 B 解析 朔日,农历每月初一。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10.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种生活体验阐明“善假于物”的重要性。 B.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时也需要后天努力。 D.作者在最后一段论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强调了学贵积累、学贵坚持以及用心专一的道理。 答案 C 解析 “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课文中有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译文: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 答案 (1)我曾经踮起脚跟往远处看,不如登上高处看的范围广。(关键词:尝,曾经;跂,踮起脚后跟;高,形容词作名词,高处;博见,见得广。) (2)所以不累积每一小步,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办法形成江河大海。(关键词:故,所以;跬步,一小步;无以,固定结构,没有用来……的,无从;至,到达。) 7 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