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大江东去 第13课 段太尉逸事状学案 语文版必修2
第13课 段太尉逸事状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2.掌握本文选择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以及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刻画人物的手法。3.学习段太尉爱憎分明、敢于伸张正义的精神。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泾州( ) (2)汾阳王( ) (3)蒲( ) (4)晞( ) (5)邠( ) (6)嗜( ) (7)嗛( ) (8)椎( ) (9)釜( ) (10)鬲( ) (11)瓮( ) (12)盎( ) (13)恬然( ) (14)都虞候( ) (15)槊( ) (16)躄( ) (17)谕( ) (18)恣( ) (19)戢( ) (20)晡( ) (21)柝( ) 答案 (1)jīnɡ (2)fén (3)pú (4)xī (5)bīn (6)shì (7)qiè (8)chuí (9)fǔ (10)lì (11)wènɡ (12)ànɡ (13)tián (14)dū (15)shuò (16)bì (17)yù (18)zì 20 (19)jí (20)bū (21)tuò 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纵士卒无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尉自州以状白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未尝以色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撒泼放刁,为非作歹 (2)缘故 (3)禀告 (4)如果 (5)召用 (6)色,脸色;物,指人 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 (1)不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辞甚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嗛”通“慊”,满足 (2)“巽”通“逊”,谦恭 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晞再拜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又一次(有时专指第二次)。 (2)朱沘幸致货币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充当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3)纵士卒无赖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4)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人)出生(用于时间词后)。不认识的人(跟“熟人”相对)。 答案 (1)两次。(2)财物礼品。(3)撒泼放刁,为非作歹。(4)生民,指老百姓。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固 (2)辞 (3)即 (4)尽 20 (5)出入 答案 (1)疑问副词,难道/副词,坚持,执意 (2)动词,致辞,陈说/动词,辞退 (3)连词,就/副词,立即 (4)形容词,完,没有了/动词,竭尽,用尽/副词,全,都 (5)大体上,大抵/动词,往来,交往 5.写出下列虚词的意义 (1)以 (2)且 (3)则 答案 (1)介词,凭借……身份/介词,凭借、用/介词,用/介词,用/介词,用/介词,用/介词,用/介词,把/介词,因为/连词,表目的,来 (2)副词,将,将要/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一面……一面……”/连词,表递进关系,而且,并且/副词,将,将要/副词,将,将要 (3)连词,就/连词,那么 6.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 (1)晞一营大噪,尽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裂裳衣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上马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手注善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乃我困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遇不可,必达其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奈何欲以乱败郭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名词用作动词,披上铠甲 (2)名词用作动词,包裹 (3)名词作状语,向北 (4)名词作状语,亲手 (5)使动用法,使……坏 (6)使动用法,使……处于困境、险地 (7)使动用法,使……表达出来 (8)使动用法,使……败坏 7.翻译下列文中的句子 (1)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天子把老百姓交给您治理,您看到百姓受到残暴的伤害,仍然无动于衷。 (2)为什么要用暴乱来败坏郭家的名声?替(我)告诉郭尚书,请他出来听我说话。 三、名言警句 柳宗元名句 (1)宁为有闻而死,不为无闻而生。 20 (2)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3)激浊而扬清,废贪而立廉。 (4)聪明正直者为神。 (5)君子在下位则多谤,在上位则多誉;小人在下位则多誉,在上位则多谤。 (6)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 一、作者简介 柳宗元:唐著名文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如韩愈一样写了许多书、序,同时又努力发展了人物传记、山水游记、寓言散文等文学性很强的散文文体。 创作出不少散文史上的名篇:传记文有《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山水游记有《永州八记》;寓言散文有《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著有《柳河东集》。 二、背景展示 段太尉(719—783),名秀实,字成公,唐汧阳(今陕西省千阳县)人。官至泾州刺史兼泾原郑颍节度使、司农卿。德宗建中四年(783),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时段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在朝廷上用笏板击打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见两唐书本传)。 三、文学常识 状 状文,有行状、呈状之分。行状,是源于汉代的类似人物传记的文种。所谓“行状”,就是指一个人的德行状貌。古代一些有名望的人死后,他的家属、门生、故旧,为替他向朝廷请求谥号,或请求“史馆”(国家设立的修史机构)为他立传,便将死者的名字、爵里、生平事迹、享年等写下来送呈上去。为这一用途而写下的文字,即称为“行状”。 行状有一定的要求和格式,它除了要对死者世系、里籍、官阶、生平做全面的介绍外,在文末还要写上撰写送交的目的,如果不是为进呈朝廷而写,文末往往也写一下撰写原委。 “逸事状”,它不同于正式的行状,即并不全面地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而仅记死者的某些逸事轶闻,应属于行状的变体。 文白对译 20 20 20 20 20 课堂导语 爱人者,人恒爱之。为官者爱民,民必敬之。爱民是一种心忧天下的悲悯,是一种心怀苍生的博爱。漫漫历史长河中走来这样一位官吏,为了百姓,他只身一人勇闯虎穴;为了百姓,他卖马买粮替人还债。他用仁德与关爱温暖冷漠与无情,他以勇敢和高尚消弭丑恶与残忍。他是一柄利剑,凛凛寒光震慑着卑鄙与邪恶;他又是一股甘泉,丝丝清凉滋润着艰难与苦涩。让我们走近段太尉,一起随柳宗元去感受一份人格的伟大和崇高! 本文共10段,可分为四部分,请根据图中的提示,概括出前三部分的内容。 答案 ①勇服郭晞 ②仁愧焦令谌 ③节显治事堂 1.本文在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塑造段太尉这一人物形象?突出了段太尉怎样的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邠州的最高行政长官白孝德明哲保身、胆小怕事,与段太尉主动请职、勇于任事形成对比,突出了段太尉的刚正沉勇、见义勇为。(2)借写焦令谌恣意盘剥百姓,反衬段太尉仁惠、爱民的品格。(3)通过写朱泚的奸诈,反衬了段太尉的清正廉洁。 2.本文在材料剪裁上有何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答案 本文叙事善于剪裁,避免平均用力。严惩歹徒、勇服郭晞是详写,对抗焦令谌次之,临财不苟取较为简略,这样使得文章的前半部分颇有力量,气势雄伟,而后半部分相对徐缓恬淡。整个文势跌宕起伏,富于变化。 3.作者写段太尉勇服郭晞,说说哪些地方体现了段太尉的“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在郭晞士卒十七人再度横行时,段太尉果断地派士兵捕捉了他们,并一一斩首,把他们的头挂在长矛上,竖立在市门外示众。“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中,“注”和“植”两个动词,非常有力地突出了段太尉的刚勇无畏。这是一写其勇。 (2)段太尉为民除害之后,又不带卫士,不带佩刀,坦然出现在郭营,向郭晞慷慨陈词,指明利害关系后,终于折服了对方。这是二写其勇。 (3)事件似已告终,不料段太尉又要求留宿军营。这是段太尉要探明郭晞到底有无约束部下的决心。留宿军营,既显示了段太尉的坦荡胸怀,又可考察郭晞改过的诚意和决心。这是三写其勇。 依据背景,我们知道,段太尉被害,是由于当时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段太尉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在朝廷上用笏板击打朱泚面额,所以被害,有人说,段太尉应该忍耐一时,保存性命,等到时机成熟再控制朱泚。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我感觉如果段太尉不在当时亮明态度,也不符合段太尉平时的为人。段太尉他是一个嫉恶如仇,充满正义和担当的人,如果让他在当时的情况下忍耐一时,他一定做不到。段太尉虽然被害,但对朱泚也起到了震慑作用。作为一个士大夫,段太尉是儒生们的榜样。 倒叙手法 本文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采用了倒叙的方法。文章写了段秀实三件逸事,如果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结构,那么“仁愧焦令谌”一事在先,“勇服郭晞”在后,但作者叙事时有意将先后顺序颠倒,作者在最后一段点出自己的良苦用心,是为了反驳当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段秀实的污蔑。这些人编造“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的流言贬低段秀实宁死不附叛贼的英壮行为,而作者为了突出强调段秀实临死不屈的行为绝非一时冲动,写道:“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另外将精彩事例先行叙述,也更能吸引读者。 技巧点拨 20 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这种倒叙的方式打乱了事件发展的顺序,使人猝不及防地进入到故事发展的紧要关头,从而给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使故事更加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迁移运用 运用倒叙的手法写一个片段,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不少于3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夜晚来临,天气变得寒冷起来。此时正是秋天,窗外的风一阵一阵地刮着。肆虐、无情的风,竟让我忆起往事…… “呼……”好凉快啊!夏夜里的风,轻轻地带走了浮躁。风姐姐与我欢快地玩耍,我笑得很自在。“小楠,快来吃饭!”屋内传来外婆的声音,还有那香气四溢的饭香!嗯,是我最喜欢的红烧肉!我忘记了和风姐姐道别,就匆匆跑向了外婆。外婆一把抱起我,说:“小楠最近又吃胖了啊!多吃点好,以后长得会比别人高!”“我长得就是矮,浓缩就是精华!”我知道自己长得不高,我很有自知之明。一边想着,一边慢悠悠地吃着饭。 桌子上有一块钱,外婆每天早上都放在那,那是给我的零花钱。我从不乱花钱,每天早上就把一块钱偷偷塞进外婆衣服的口袋里。外婆每次都笑吟吟地说他有一个神奇的口袋,每天里面都有一块钱。每到这时,我就乐呵呵地捂着嘴偷笑,跑进了风中…… “呜……呜……”深夜,冷风在低吼着,我的身子冷得发抖,便匆忙关上了窗面前摊着一桌被吹乱的作业。我苦涩地笑了笑,深夜总会让人想很多。 一、课本素材 点击文本 段太尉任泾州刺史时,汾阳王的儿子郭晞在邠州放纵士兵行凶,而邠州节度使白孝德竟“戚不敢言”。于是段太尉毛遂自荐,说要为白孝德“已乱”。郭晞的士兵已发展到“日群行丐取于市”、气焰嚣张、无恶不作的地步,段太尉杀一儆百,刹了这股邪气。这一行为充满着浩然正气,一个官吏,不畏权贵,为民除害,当地百姓为之欢欣鼓舞、拍手称快。 运用示例 20 什么是担当?担当,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亦是一种行动。那些为自己、他人,为国家、民族而勇于担当的人,历史一定会赋予他一枚闪光的勋章。柳宗元笔下的段太尉就是一位勇于担当的人。汾阳王之子郭晞纵兵为恶,祸害百姓;而驻地最高行政长官白孝德却“以王故,戚不敢言”。此时此刻,刚正沉勇、敢于担当的段太尉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勇闯军营,理服郭晞,为当地百姓赢得了一方平安。试想,如果今天,我们的社会中多一些这样“敢怒而又敢为”的担当者,那我们的社会是不是会更加和谐呢? 二、课外素材 周永康及家人受到公正的审判 2015年4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央政法委原书记(副国级)周永康涉嫌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一案,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移送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6月11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周永康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进行了一审宣判:数罪并罚,决定对周永康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周永康当庭表示,服从法庭判决,不上诉。其子周滨因利用父亲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八年;其妻贾晓晔犯受贿罪、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 选材感言 身为副国级领导,居高位却不思国家之强与民生之重,而是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权钱交易,肆意占有私人及国家财产,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利令智昏。最终落得囹圄残生、家破人亡,下场可悲! 简洁画面的背后并不一定是孤独 马利军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的天地是这样的:当茫茫大雪过后,千里的深山老林中连一只鸟也没有,万里的大路小路上连一个行人的影子都没有,偌大的冰雪世界之中,惟一的生命气息就是一个老渔翁的存在;那老渔翁披蓑衣、戴斗笠,在一只孤零零的小舟上,静静地垂钓。 很多人都认为那“蓑笠翁”可真够孤独的。然而,我要说的是,画面中的那个蓑笠翁只是在“独”钓,他并不一定是孤独的。就算是鸟也飞了、人也不见、皑皑白雪一大片,就算那个蓑笠翁一条鱼也没有钓到,他依然不一定是孤独的。因为反过来想,难道在一个鸟语花香、行人如织的环境氛围中,那个独钓的人就一定不孤独?毕竟,“独”只是一个数的概念,却不是精神上的概念。 当然,诗中的蓑笠翁作为诗人柳宗元的自我形象刻画,是不容置疑的。然而,我对于历代诗评家关于《江雪》的看法却不敢苟同。他们大都认为柳宗元之所以创作这样一首诗,因为柳宗元想借寒江独钓图,表达自己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官至偏远地区,却依然不怕严寒、不怕孤独的傲岸性格及人格形象。 20 我只能说,在那简洁、寒冷画面的背后存在着的,并不一定只是孤独或不怕孤独。 柳宗元是大唐贞元初年的进士。他自二十三岁步入官场,便开始与官场中人打交道,再加他祖上也多为朝廷大吏,官场上的争名夺利、黑暗腐败,让柳宗元渐渐萌生了革新政治的愿望。三十一岁那年,柳宗元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加入了当时的王叔文革新派。尽管革新运动震动朝野,并沉重打击了专横跋扈的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可仅仅半年后,革新运动就受到执政者的重重打压,不得不宣告失败。革新失败,使得那些反动势力卷土重来。一时间,柳宗元成了朝中“怪民”,接连受到恶毒的诽谤攻击。柳宗元不仅被革去原有的官位,还贬官流放至人烟稀少的永州任司马。这种惨痛的人生经历终于让柳宗元认清了当朝帝王将相的真面目,明白了什么才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此时的柳宗元是孤独的。——孤独之所以成为孤独,是因为孤独的承载体与周围的客体世界之间无法沟通联系。——之所以说柳宗元是孤独的,是因为此时的柳宗元作为孤独的承载体,他已经与周围的客体世界、也就是朝廷和官场失去了相互的信任和联系。 这样的遭遇,这样的孤独,对柳宗元来说是不公平的。不过,当柳宗元到了永州,不甘沉沦的他却发现,在永州那天高皇帝远的僻凉古荒之地,朝廷和官场的险恶势力不仅变弱变小,而且几乎不存在了。相反,柳宗元开始与身边的土地和百姓有了鱼水一样的共同命运。别看柳宗元手中的那一点权力非常小,柳宗元却可以充分利用这仅有的权力为当地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了。并且,柳宗元也可以静下心来思考研究自己关心的历史、哲学、文学命题了。 所以,身处如此环境,柳宗元可能会感受到交通信息的不便以及生活的艰苦,可是柳宗元却在一定程度上远离了孤独。毕竟,交通信息落后、生活艰苦等与孤独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 再后来,待柳宗元改贬柳州刺史,尽管柳州比永州还要偏远落后,百姓的生活也极端贫困,风俗习惯更与中原大不相同,可是由于刺史的权力比司马要大一些,柳宗元这个“孤舟蓑笠翁”就可以“独钓寒江雪”了。——“寒江雪”就是柳宗元脚下那块贫穷荒凉的热土。——历代诗歌评论家望文生义地将此时的蓑笠翁(柳宗元)理解为镇定自若、不畏严寒以及傲岸清高是多么荒唐,因为此时蓑笠翁的心中就不可能有寒冷的感觉或概念,蓑笠翁的内心是平静、自在的。 几年间,柳宗元在柳州地区又是废除奴婢风习,让奴婢恢复人身自由,又是兴办教育,推广医学,又是鼓励当地百姓打井解决饮水问题,又是组织闲散劳力开垦荒地,又是兴办水利,植树造林,可以说,他当初未完的革新运动在柳州得到了最好的实施。这期间,他不仅受到了当地百姓的欢迎爱戴,也写下了不朽的传世诗文。 待到元和十四年,柳宗元因为大唐实行大赦,可以回京了。然而,没等诏书到达柳州地面,柳宗元已在柳州合上了自己的眼睛。是年,柳宗元四十七岁。 20 我想,柳宗元的结局之所以这样,也许是苍天有意为之,也许是柳宗元害怕再回到那个让他“孤独”的京城或朝廷。柳宗元只有留在柳州那块土地上,才永远不会孤独。 柳宗元,需要继续“独钓寒江雪”。 读后启悟 柳宗元想借寒江独钓图,表达自己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官至偏远地区,却依然不怕严寒、不怕孤独的傲岸性格及人格形象,这是较为普遍的解读此诗的方法。但作者却独辟蹊径,认为这样的遭遇,这样的孤独,对柳宗元来说是不公平的,“寒江雪”其实就是柳宗元脚下那块贫穷荒凉的热土,蓑笠翁的内心是平静、自在的。作者感情真挚,思路敏捷,在叙议结合中表达出对柳宗元的爱戴和景仰之情。 1.[名句]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宋·黄晞 [译文]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2.[名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译文]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3.[名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宋·陆九渊 [译文]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4.[名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晋·陶渊明 [译文]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 一、基础知识检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领(率领)行营节度使 ②率以货(财物,这里指贿赂)窜名军伍中 ③戒(警戒)候卒击柝卫太尉 ④今尚书恣(放纵)卒为暴 ⑤吾未晡食(指午饭) ⑥督责(索取)益急 ⑦太尉判状,辞甚巽(通“逊”,谦恭) ⑧乃我困(围困)汝 ⑨能为公已(使……止)乱 20 ⑩手注(喂,灌)善药 A.②④⑥⑧⑩ B.①③④⑤⑨ C.②④⑥⑦⑨ D.①④⑥⑧⑩ 答案 C 解析 ①以高官兼任较低的职务。③命令。⑤晚饭。⑧使……处于困境、险地。⑩敷,涂。 2.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 A.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B.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C.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D.又以刃刺酒翁 答案 D 解析 例句和D项中的“以”都是介词,用。A项介词,凭借……身份,按照。B项介词,因为。C项介词,把。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乃我困汝 B.裂裳衣疮 C.泾州野如赭 D.市谷代偿 答案 C 解析 A项“困”,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处于困境、险地”。B项“衣”,名词用作动词,“包裹”。D项“市”本是名词,“市场”,这里用作动词,“买来”。 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A.段公,仁信大人也 B.请辞于军 C.邠人偷嗜暴恶者 D.欲谁归罪 答案 C 解析 C项与例句都是定语后置句。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从中找出能概括《寒江独钓图》主要特点的三个词语。 我在那幅《寒江独钓图》前伫立良久,沃雪千里,地老天荒,只有一只孤影,一叶篷舟……想起明人胡应麟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就点化了柳公《江雪》一诗中昂扬的活力。我钦佩胡应麟,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世界,玩味透彻了。原来,画中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那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而渚上的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空旷,方能凸显生命的温热充实。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国画中的留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答案 枯寂 留白 活力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段太尉逸事状》中写段太尉亲自为被泾州大将焦令谌杖击的农民包扎伤口并且敷上好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段太尉逸事状》中写老校退卒叙述段太尉待人态度和蔼,语气温和、不严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认为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会听他的,反之,纵然三令五申也是没有用的句子是“其身正,____________________。其身不正,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裂裳衣疮 手注善药 (2)言气卑弱 未尝以色待物 (3)不令而行 虽令不从 二、课内阅读强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 A.戚不敢言 戚:忧虑 B.无伤也,请辞于军 辞:告辞 C.副元帅勋塞天地 塞:充满 D.戒候卒击柝卫太尉 戒:告诫 答案 B 解析 辞:致辞,陈说。 8.下列对“甲”字的意义和用法的比较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晞一营大噪,尽甲 ②甲者出,太尉笑且入 ③杀一老卒,何甲也 ④甲者愕 ⑤皆解甲散还火伍中 A.①②③④相同,⑤句不同 B.①②③句相同,④⑤句不同 C.①③句相同,②④句不同 D.①③④句相同,②⑤句不同 答案 A 解析 ①②③④句相同,名词活用作动词,披上铠甲;⑤句不同于其他,名词,铠甲,甲胄。 9.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组是( ) ①郭晞的士卒驻扎邠州,暴横异常,人民的生命财产毫无保障,而官吏畏葸,不敢过问。 ②邠宁节度使白孝德,因为汾阳王的功勋大,地位高,自己又属他管制,有所顾忌,心中忧虑却不敢说。 ③郭晞倚仗汾阳王的权势,纵容士卒胡作非为,侵扰和祸害百姓,无人敢过问。 ④段太尉为救百姓,自告奋勇代理邠州都虞候,并严厉惩治了祸害百姓的士卒。 ⑤段太尉冒死去军营告诫士卒,并只身留宿于彼,次日郭晞与段太尉一同去白孝德处,白孝德向郭晞道歉,说自己无能。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②⑤ 答案 D 解析 ②中“自己又属他管制,有所顾忌”没有根据。⑤中不是白孝德向郭晞道歉,说自己无能,而应是郭晞向白孝德道歉。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段太尉从泾州写公文(将此事)报告给白孝德,希望与他商量这件事。 20 (2)郭晞回头呵斥手下的士兵说:“全都解下铠甲解散回到自己的队伍中去,胆敢再喧哗的处死!” 三、课外阅读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苏廷评行状 苏 轼 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旋复有余,则曰:“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益不复爱惜。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公曰:“吾固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 李顺反,攻围眉州。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会皇考病没,而贼围愈急,居人相视涕泣,无复生意。而公独治丧执礼,尽哀如平日。太夫人忧甚,公强施施解之曰:“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庆历中,始有诏州郡立学,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 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五。 闻之,自五代崩乱,蜀之学者衰少,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唯公命其子涣就学,所以劝导成就者,无所不至。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父老纵观以为荣,教其子孙者皆法苏氏。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然轼之先人少时独不学,已壮,犹不知书。公未尝问。或以为言,公不答,久之,曰:“吾儿当忧其不学耶?”既而,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公之精识远量,施于家、闻于乡闾者如此。使少获从事于世者其功名岂少哉不幸汩没老死无闻于时然古之贤人君子,亦有无功名而传者,特以世有知之者耳。公之无传,非独其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故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以告当世之君子。谨状。 (节选自《苏轼文集·卷十六》,有删节)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少获从事/于世者其功名岂少哉/不幸汩没老死/无闻于时/ B.使少获从/事于世者/其功名/岂少哉/不幸/汩没老死无闻于时/ C.使少获从事于世者/其功名岂少哉/不幸汩没/老死无闻于时/ D.使少获/从事于世者/其功名岂少哉/不幸/汩没老死/无闻于时/ 答案 C 解析 根据文意,“使少获从事于世者”应独立成句,“于逝者”作“从事”的状语,意为“假使(他)稍微能够在世上任职”,由此排除A、B、D三项。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 A.行状,也称“状”或“行述”,是古人叙述死者世系、生平、事迹的文章,它常由死者门生故吏或亲友撰述,留作撰写墓志或给史官立传提供依据。 B.字,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女子十五岁行笄礼时,另取一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 C.诏,是封建时代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有即位诏、遗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始于秦始皇,终于清朝,是种命令文体。 D.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政府考试者,被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考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答案 D 解析 进士是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序自幼性格豁达开朗,不拘礼法。他读书只求大体了解重要意旨就弃书而去,正因如此,成年之后还不能熟知诗书。 B.苏序只要衣食上稍有盈余,就增加日常支出或者把它赠与他人,即使因为这样而使自己在生活上屡次陷入困顿,他也始终不悔。 C.苏序尽管身份卑微,但目光长远,为把儿子苏涣培养成材,他极尽劝导之能事。苏涣的学有所成,深深影响了眉州人的思想观念。 D.苏序一生都没有功名,这与他的个性不无关系。苏轼为他写作这篇“行状”,目的是让当世君子借此了解苏序为人行事的大致情况。 答案 A 解析 “成年之后还不能熟知诗书”的不是苏轼的祖父苏序,而是苏轼的父亲苏洵。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之无传,非独其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郡中的官吏一向残暴苛刻,因为这个(百姓)受到严重的侵扰,祖父(就)写诗来讥刺官吏。 (2)祖父没有传记,不只是(因为)他一生自我放逸(或:洒脱不羁),也是他的子孙没有把他的声名、事迹告诉他人的过失。 参考译文 20 祖父名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祖父幼年时豁达开朗,不拘礼法,读书只求大体了解文中的要旨,就放弃不读。他为人谦逊,乐善好施,急人所困,甚于对待自己。衣食稍微有了节余,就增加日常开支,或者把财物施给他人,立即用完。因为这个多次在饥饿寒冷中过着穷困的生活,然而始终不后悔。不久又有了盈余,就说:“我本来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困住人(或:使人受困)。”更加不再吝惜(钱财)。灾荒之年,(他)卖掉自己的田地来救济饥饿的人,丰收后,那些被救济的人准备偿还他,祖父说:“我本来自己就有卖掉它的想法,并不是因为你们的缘故啊。”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人,(祖父)都径自(或:随性地)与他们谈笑,且敞开心扉,相谈甚欢。小人有时侮辱欺负他,祖父终没有惩治他们,人们也不能揣测他的心理。 李顺叛乱,围攻眉州。祖父当年二十二岁,每天拿着兵器登上城楼。恰逢他的父亲病逝,叛贼围攻更加紧急,城里的居民彼此看着对方哭泣,没有再活下去的念头。可是祖父独自办理丧事执守礼节,竭尽哀思就像平常一样。太夫人非常担忧,祖父打起精神慢慢宽慰她说:“朝廷终究不会放弃我们,蜀州的叛贼将要被打败了。” 庆历年间,(朝廷)才下诏在州郡设立学馆,读书人欢快地谈论(这件事),朝廷将根据这个选拔人才,他们争着希望到学馆里尽职(或:学习)。祖父笑着说:“这本是件好事,但州郡的官员只会以此来博取外在的美名罢了。”祖父告诫子孙,不要和别人争着进学馆读书。郡中的官吏一向残暴苛刻,因为这个(百姓)受到严重的侵扰,祖父(就)写诗来讥刺官吏。 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我)听说,自从五代动乱以来,蜀州求学的人减少,又因都留恋家乡,不愿意出来做官。只有祖父让他的儿子苏涣到学馆读书,他用来劝导苏涣成材的方法,没有不用到的。等到苏涣凭进士的身份得到官位回到家乡,眉州的百姓争相观看,把这作为荣耀的事,都效仿苏氏的方法教导他们的子孙。从这以后,眉州求学的人,一天天的增加,增到千余人。然而我的父亲小时候独独不愿学习,到了壮年以 后,还不能熟知诗书。祖父从来没有过问(他的学习)。有人拿这件事问他,祖父没有回答,过了很长时间,他说:“我的儿子还要担心他不学习吗?”不久,(我的父亲)果然自己发愤努力学习,最终在世上名声显扬。 祖父见解精确,有远大的器量,在家中施行的、在家乡出名的事皆如此类。假使(他)稍微能够在世上任职,他的功名难道还会少吗?不幸被埋没,直到老死,在当时还没有声望。然而古代的贤人君子,也有没有获取功名而有传记的人,只是因为世上有了解他(为他作传)的人啊。祖父没有传记,不只是(因为)他一生自我放逸(或:洒脱不羁),也是他的子孙没有把他的声名、事迹告诉他人的过失。所以(我)分条记下他一生行事的大概情况,来告知当世君子。恭谨陈述。 2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