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0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0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0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 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 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流——上海抽象艺术大展”,汇集了上海老中青三代热衷抽象艺术实验的代表性画家,酝酿时间之久、参展画家之多、绘画形式之丰富与学术气氛之浓郁,都前所未有,引发了媒体与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同样,也未见专业的艺术评论相应地跟进。‎ 面对类似新起的艺术样态和各种门类艺术的跨界实验,文艺评论不能视若不见,一味拒斥。相反,应克服滞后的惰性,主动进行回应,基于一种深入而充分的理解,给出精准而深刻的说明。为此,批评家需要提醒自己,尽可能地将评论建立在价值理论与交往理论相统一的基础上,并尽可能具备如瑞恰兹所提倡的基于“高度发达的事实感”的敏感。即在诠释创作现象和作品意义时,能始终基于当下的事实,使批评始终保持活跃的“现场感”和“既视感”,而不仅仅做托多洛夫所说的“教条论”或“印象主义”的空谈家。‎ 一个好的文艺评论者,既不能一味放大评论者个人的趣味,也不能只让人听一种声音。他理应养炼自己的人生洞察力,并懂得珍视自己的“艺术初感”,以便能让自己真正深入作品的内里,由对艺术家“精神前史”的追索,而对作品产生真正的“了解之情”。但从客观现实所见,差距显然存在。有的评论家虽然写了不少东西,但很难摆脱惯常的陈词与套路。一旦隐去姓名,根本看不出是他在写;待隐去所评论的对象,又几乎看不出他在写谁。 经常什么都谈到了,就是没谈到作品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下批判的失落,固然有大环境的原因,但评论家自身的原因也不能回避。‎ - 28 -‎ 现在有些评论似乎不大在意回应大众,只知搬来主义,横向移植,玩术语、说黑话。其实好的评论固然基于学理,但不会一味贩卖与搬弄学理,更不会“以艰深文浅陋”,崖岸自高,拒人于千里之外。譬如歌德说及自己初读莎士比亚的感受,他的表述就洋溢着诗人的激情。他称自己才读了第一页,就知道了此生之所属。他以天才般的艺术感悟能力,状说自己如何觉得有一只神奇的手赋予他以视力,而那尚未习惯的光明又如何一下子刺痛了他的眼睛,让他感到自己的生活被无限地扩大了。‎ 而高居于基础性、符号性呈现之上的作品的深层意旨,就更需要评论家作深入浅出的开显了。中国人的艺术创造与欣赏,特别讲究意会,不重言传;特别依赖神通,不求语达。 有的艺术家甚至有意营造这种亦此亦彼、或此或彼的复合语境,以回应情感表达过程中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言外之意”和“文外曲致”,从而使作品的意义表达有多面的延展性。而所谓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更被视为各门类艺术创作追求的最高境界。我们的艺术批评,若不能对这种复杂含蓄的语境进行有效阐释,而是一味笑大众外行,就不仅是一种不当的傲慢,还是对自己所应承担的职责的弃守。‎ 事实也不断证明,评论家“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常能见人所未见, 言人所未言,且一语中的、入木三分。当然,基于各种因素的干扰,有时一些批评并不中肯,甚至多有误判,以致发生了前述既不能使作家、艺术家信服,也没能让公众满意和有所得的情况。为此,我们要特别提出,评论家须知所敬畏,更要常怀诚意;既常怀戒惕之心,又秉道直言。这就是我们所讲的评论敬畏。我们并不要求批评家与现实世界脱开一切关系,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想一概拒斥资本和商业对批评的介入也不现实,但评论家应平衡好其间的关系。总之,文艺评论自然更须遵循这一原则,既对所从事的工作心存敬畏,然后用至善之真诚,开诚布公,推己及人。‎ ‎(摘自《文艺新样态涌现,评论家的“摆渡”不可或缺》, 《人民日报》2019年11月 22日,有删改)‎ ‎1.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艺评论者不仅需要有“现场感”和“既视感”,还应该珍视自己的“艺术初感”, 而对作品产生真正的“了解之情”。‎ B. 中国人讲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文艺评论者更应该追求“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创作追求的最高境界。‎ C. 上海画展中专业的艺术评论滞后,在一定意义上讲固然有大环境原因,但评论家的自身原因也不能回避。‎ D. 瑞恰兹所提倡的基于“高度发达的事实感”的敏感,是作为一个文艺评论者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的内容。‎ - 28 -‎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先从上海艺术展的成功举办来引入,从而很自然地得出文章的观点:文艺评论的滞后。‎ B. 以歌德说及自己初读莎士比亚的感受,具体形象地论证有些评论喜欢玩术语、说黑话。‎ C. 文章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逐层论证作为文艺评论者所需要的几个条件,特别强调了敬畏心。‎ D. 文章最后谈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文艺评论不排斥现实、存敬畏、敢直言充分说明“摆渡”的不可或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些文艺评论既不能使作家、艺术家信服,也没能让公众满意和有所得,主要原因是对大众有一种不当的傲慢。‎ B. 金圣叹评点水浒“著一‘紧’字,境界全出”的精妙恰好证明好的评论不会“以艰深文浅陋”,崖岸自高,拒人于千里之外。‎ C. “言外之意”和“文外曲致”使作品的意义表达有多面的延展性,这些都是文艺评论者自己的阐释导致的。‎ D. 评论家的“摆渡”不可或缺,恰好说明了现代社会人在物质条件富足的情况下精神的匮乏和对艺术的不敏感。‎ ‎【答案】1. B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 B项,“文艺评论者更应该追求‘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创作追求的最高境界”是错误的。由原文“而所谓的‘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更被视为各门类艺术创作追求的最高境界”可知,追求“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艺术家,而非文艺评论者,属于张冠李戴。‎ 故选B ‎【2题详解】‎ - 28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得出文章的观点:文艺评论的滞后”理解有误,文章的观点为:文艺评论者不仅需要有“现场感”和“既视感” ,还应该珍视自己的“艺术初感”,而对作品产生真正的“了解之情”;‎ B项,“论证了‘有些评论喜欢玩术语,说黑话’”分析有误,论证的应该是:好的评论固然基于学理,但不会一味贩卖与搬弄学理,更不会“以艰深文浅陋”,崖岸自高,拒人于千里之外;‎ C项,“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对错误的,文章的结构为总分式;“特别强调了敬畏心"表述有误,文章并没有特别强调这一方面。‎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主要原因是对”是错误的,由原文“基于各种因素的干扰,有时一些批评并不中肯,甚至多有误判, 以致发生了前述既不能使作家、艺术家信服,也没能让公众满意和有所得的情况”可知,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众一种不当的傲慢知识一方面;‎ C项“这些都是文艺评论者自己的阐释导致的”表述不准确,由原文“国人的艺术创造与欣赏,特别讲究意会,不重言传;特别依赖神通,不求语达。 有的艺术家甚至有意营造这种亦此亦彼、或此或彼的复合语境,以回应情感表达过程中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言外之意’和‘文外曲致’,从而使作品的意义表达有多面的延展性”可知,“言外之意”和“文外曲致”使作品的意义表达有多面的延展性并不完全是文艺评论者自己的阐释导致的,表述过于绝对,强加因果;‎ D项,“说明了现代社会人在物质条件富足的情况下精神的匮乏和对艺术的不敏感”是错误的,于文无据。‎ - 28 -‎ 故选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上映20多天来总票房破40亿元。如此票房奇迹,在业内人士眼中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方面,影片的质量过硬,无论内容、技术、情感方面都足够精致;‎ - 28 -‎ ‎ 外因方面,档期内国内外大片相对来说不多,为《哪吒》腾出了相对有利的时机。”宋磊还提到“皮球效应”,“国内观众从电影《大圣归来》之后,对优秀国产动画的需求一直等待被激发,压抑得久了,‘ 皮球’就弹得特别高,很多人都对国产动画电影有一种情怀。”《哪吒》备受欢迎,为产业注入了强心剂。 宋磊还说,“首先,在内容上基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动画电影所具有的市场潜力非常大,也许后面的创作者也能积极从中寻找素材。其次,《哪吒》脱离了特效炫技的层面,用情感共鸣打动了很多观众,这样鼓励动画电影多从情感含量方面提升水准。最后,《哪吒》让人们看到‘中国动漫’四个字可以拥有更高的品牌价值,让动画从业者、投资者、院线乃至观众都更加明确,只要电影本身做得好,就能获得非常好的市场回报。”‎ ‎(摘自《“哪吒”奇迹为国产动画注入强烈信心》,《北京日报》2019年 8月 19日,有删改)‎ 材料二:‎ 当前热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哪吒》最成功的是从传统神话题材中寻找灵感,吸取养分,并通过现代化发展和创新性转化,使之贴近现代生活,符合当下社会主流价值观,因此受到观众欢迎。”饶曙光表示,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很多可供动画电影创作的题材,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只要影片的切入点有独特之处,表达方式上能与观众形成互动、与现代价值观相匹配,就会有市场。孙立军认为,传统文化需要时尚化。动画电影作品要在传统文化的基因里做到创新表达,做到符合受众的接受心理、符合现代审美。导演张春景坦言,好的作品一定是对本民族的文化特质进行了深入挖掘,能很好体现本民族精神意志。《哪吒》的成功是所有坚持民族动画创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未来,中国动画电影要走向世界,赢得世界尊重,创作者们需要努力找到我们国家文化的根源,创造出更多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影片,携手把中国好故事说给世界听。‎ ‎(摘自杨志成《实现传统文化题材创新性转化》,有删改)‎ 材料三:‎ - 28 -‎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人必须要拍带有中国特色的作品,方能在北美乃至世界立足。《卧虎藏龙》之所以在外语片中一枝独秀,是因为它成功地表现了东方文化:无论是人物性格、环境布局、背景音乐,还是对中国武术的诠释,尤其是男女主人公之间强烈又压抑的爱情,都充满了东方韵味。酒香也怕巷子深,影片想要获得成功,适当的商业运作必不可少。索尼经典在发行«卧虎藏龙»时,先选择在洛杉矶、纽约等大城市的影院上映,因为这些城市有华人聚居区,也是影迷较多的城市,还有«纽约时报»和«时代»周刊等很多有全国性影响力的刊物,有助于培养影片的口碑。后来影片在各大颁奖礼上有所斩获之后,再逐步扩大放映馆数,票房一路走高。中国电影要想更好地走出国门,还需要从中华文化资源中挖掘能够反映人类共同情感的素材,不断提升影片质量。‎ ‎ ‎ ‎(摘自《从“哪吒”出海,看华语影片海外市场表现》,人民网2019年8月29日,有删改)‎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一批新电影的异军突起,虽然与中国动画人的自身努力有关,但更重要的是顺应了时代大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 B. 材料三列表显示,华语电影从90年代以来逐渐走向世界,让我们看到一批优秀导演应运而生, 更看到中国电影的广阔发展空间。‎ C. 《卧虎藏龙》之所以在外语片中一枝独秀,一是挖掘出了充满东方韵味的表现人类共同情感的素材, 二是适当的商业运作,如先选择有华人聚居地也是影迷较多的城市发行。‎ D. 《哪吒之魔童降世》之所以受到观众欢迎是因为顺应了当下主流价值观, 并能从传统神话题材中通过现代化发展和创新性转化,与现代审美契合。‎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动漫市场潜力巨大,需要有我们自己的特色,从传统文化找到我们国家文化的根源, 这样才真正是“中国动漫” 。‎ B. 在票房说了算的今天,有的电影只利用题材“跑马占地”,翻拍成风,而《哪吒之魔童降世》用票房效应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讲故事。‎ C. 随着中国电影不断地走向世界,更需要弘扬我们国家文化的内涵,讲好中国故事, 《流浪地球》《战狼2》《红海行动》的大热都是如此。‎ - 28 -‎ D. 《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20多天来总票房破40亿元。如此票房奇迹表明了中国动画和华语电影的强势归来,这也正是中国影视“皮球效应”的体现。‎ ‎6. 动画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国内的票房奇迹,给影视制作带来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D ‎ ‎6. 动漫和影视作品要有所突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①立足本国文化,寻找独特的切入口,反映中围特色。②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表达,切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③要在内容、技术、情感方面精益求精。从中华资源中挖掘能够反映人类共同情感的素材,提升影片质量。‎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A项,“更重要”理解有误,文章强调的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侧重一个方面。‎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明确具体的考核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 D项“中国动画和华语电影的强势归来” 以及“中国影视"是错误的,由原文“很多人都对国产动画电影有一种情怀”可知,“中国动画和华语电影的强势归来” 以及“中国影视”扩大了范围。‎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由材料二“中国动画电影要走向世界,赢得世界尊重,创作者们需要努力找到我们国家文化的根源,‎ - 28 -‎ ‎ 创造出更多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影片,携手把中国好故事说给世界听”可知,动漫和影视作品要有所突破,要立足本国文化,寻找独特的切入口,反映中围特色。‎ 由材料二“《哪吒》最成功的是从传统神话题材中寻找灵感,吸取养分,并通过现代化发展和创新性转化,使之贴近现代生活,符合当下社会主流价值观,因此受到观众欢迎”可知,动漫和影视作品要有所突破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表达,切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由材料一“内因方面, 影片的质量过硬, 无论内容、技术、情感方面都足够精致”和材料三“中国电影要想更好地走出国门,还需要从中华文化资源中挖掘能够反映人类共同情感的素材,不断提升影片质量”可知,动漫和影视作品要有所突破要在内容、技术、情感方面精益求精。从中华资源中挖掘能够反映人类共同情感的素材,提升影片质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有幽兰 秦和元 ‎①春节期间,我家阳台上的兰花发芽了。这淡黄的小精灵,陪伴着我们度过了一个特别的新春佳节。全家人都没出门,每天看着它慢慢长,慢慢长,想着:兰花开花了,春天也就来了。可是,它的芽儿一直长到五六厘米高,花苞也越来越饱胀,却就是迟迟不见开花。这可爱的小精灵,究竟在等待什么呢?‎ ‎②这天早上,一觉醒来,房间里忽然弥漫着清幽的馨香,我知道,这是兰花开了! 我翻身起床,“唰”地拉开窗帘,灿烂的春光一下子涌进来,阳光打在花叶之上。兰花微微张开着,浅黄,娇嫩,却又蓬蓬勃勃的样子,让人一见就心生欢喜。我想,这就是生命的力量吧,经过一冬的积蓄,它终于在这个灿烂的清晨绽放了。‎ ‎③前年,在随州千年银杏谷赏玩秋色时,遇人在满地金黄的路边售卖兰花。那刚从山里挖来的幽兰,水灵之中透出一种野性的朴实秀美,叫人一见倾心。但是我没有买,我要自己去寻。‎ ‎④于是,与朋友往山里走。深秋,山中疏疏朗朗,不禁想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的诗句。地上积满栎树、栗树、樱树、枫树、柿树及其他杂树的落叶,厚厚的一层,色彩斑斓,踩在上面松松爽爽的,发出“沙沙”的响声。一树树的红柿子,像盏盏小灯笼,照着前进的路。我们溯溪而上,手脚并用,爬坡,探险,跨越泉溪……‎ ‎⑤“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在一处幽谷的老树下,终于发现两片青草,从枯叶中探出头来。我心里暗喜:肯定是兰花。我轻轻地、慢慢地扒开树叶,兰花渐渐地显现出来,独茂于壑谷。我忍不住大声喊道:我找到啦!‎ - 28 -‎ ‎ 我仔细地将兰花挖出来,连同腐殖土一起,用塑料袋装好,带回了家。‎ ‎⑥兰花叶片深绿,扁平修长,有暗淡的脉纹。它不争艳,不媚俗,素洁、典雅、清远,不畏严寒,不惧霜雪。它既有仙风道骨的气质,又具有清芳自足的品质。 ‎ ‎⑦首次寻兰即能遇兰,朋友们都说我与兰有缘。‎ ‎⑧回家后,我以同样的心情,对兰花精心栽培。其实,我是有一颗对兰花虔诚敬畏的心。选一个透气性良好的紫砂盆,将红土砖碎渣混合颗粒泥炭作为栽培的基质垫底,连同大洪山带回来的腐殖土,把野生兰花妥妥地栽入盆中,定期给它松土、施肥、浇水,精心呵护而不溺爱,倍加怜惜而不娇惯。‎ ‎⑨兰花的株形端庄秀丽,花香清幽纯正,朱德同志说“唯有兰花香正好” ——正气也;兰花有气质,文雅内敛,修为高雅,和悦谦恭,洁身自爱——雅气也; 董必武同志诗云“竹自具五好,兰有其四清”: 气清,色清,神清,韵清——清气也;兰花富有致静的境界,静不失虑,静不失态,沉稳练达——静气也。幽兰这“四气”在人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养兰就是养气。‎ ‎⑩现在,这馥郁的清香,蕴涵着淡雅的诗意,叫人迷恋,令人沉醉。‎ ‎⑪在这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特殊时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像我这样的耳顺之躯,以及许许多多的普通民众,既当不了志愿者,又参加不了突击队。那么,不传染, 不添乱,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就是为这场战疫情工作出力,就是为社会做贡献,哪怕是节约一只口罩。‎ ‎⑫而在家安居的日子里,幽兰是我的好朋友,也给了我最多的心灵慰藉。‎ ‎⑬兰花生幽谷,教我耐得住寂寞。这段日子,兰花是我身边最鲜活的事物,每一次俯下身来仔细观赏,它都会帮我置换心境,让我把自己想象成空山中的另一种幽兰——长在幽谷人未知,独有风韵静自开,它让我在焦躁不安时,忽然变得气定神闲。‎ ‎⑭兰花不择地势,不畏风雪地顽强生长,教我不怕困苦,不惧磨难,坚韧刚强。我所住的不远处就是金银潭医院,收治了大量的重危患者。我知道自己离疫情现场很近,但每天坚持早睡早起,在有限的空间内,读书,写作,锻炼身体。白天,我与兰花同呼吸;夜晚,我与兰花共剪影。此心安处是吾乡。‎ ‎⑮兰花所有的特质和秉性,所有的情操和精神,无不鼓舞着我,激励着我,熏陶着我,给我以战胜疫情的勇气和力量,给我迎来春光的意志和信心。‎ ‎⑯虽然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但是,兰花开了,明媚的春天来了!‎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2月10日,有删改)‎ - 28 -‎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幽兰”不仅串联起“我”遇兰花、寻兰花、养兰花的经历,也见证着“我”不同时期对“幽兰”情感的变化, 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B. 文章首段以“我家阳台上的兰花发芽了”开始,尾段以“兰花开了,明媚的春天来了”作结,首尾呼应, 结构完整。‎ C. 文章④⑤⑨段引用的诗句,增添了文章的古典韵味和诗意情趣,也都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幽兰”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D. 文章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来表现“幽兰”,并联系时事,增加了文章的针对性、表现力和感染力。‎ ‎8. 文中插叙“我”上山寻兰花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9. 通观全文,作者借“幽兰”表现了哪些丰富的意蕴? ‎ ‎【答案】7. C 8. ①内容上,提及兰花的由来,写出兰花仙风道骨的气质和清芳自足的品质。②情感上,兰花的野性和灵气使“我”执意上山寻兰,表达“我”对“幽兰”的喜爱、虔诚与敬畏。结构上,为下文写“我"在幽兰身上汲取战役成功的勇气和信心作铺垫,前后照应,使结构更完整,播叙的作用主要是避免平铺直叙,使行文有变化。 ‎ ‎9. ①作者对兰花的喜爱、敬畏、虔诚、迷恋之情及对兰花“四清四气”特质的赞美之情;②兰花生于幽谷,教我要耐住寂寞;③兰花不择地势,不畏风霜,教我不惧磨难,坚强乐观地生活;④兰花凌寒绽放,给我乃至全国人民带来战胜疫情的希望和鼓舞。‎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句描写的是山林环境,这不是直接表达情感。‎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具体考查插叙的作用。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看插入部分写了什么内容,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结构上的作用,还要分析这部分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 28 -‎ 作者看到路边售卖的兰花带有一种野性的朴实秀美,于是就去深山里去寻兰,在一处幽谷的老树下寻得兰花,插叙部分交代了兰花的由来。写到兰花独茂于壑谷,也表现了兰花清芳自足的品格。当看到路边售卖带有一种野性的朴实秀美时,我并没有买,而是执意要去深山中寻兰,表达出作者对兰花的喜爱之情,当看到兰花叶片深绿,扁平修长,有暗淡的脉纹,既有仙风道骨的气质,又具有清芳自足的品质,更表现了我对兰花的虔敬和敬畏之情。后文写到在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特殊时期,幽兰成了我最好的朋友,给了我最多的心灵慰藉。幽兰给我以战胜疫情的勇气和力量。所以,结构上,插叙部分为后文作了铺垫,使文章结构更完整,更富有变化。‎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全面理解文章的内容,梳理文章的情节,结合文章的背景以及作者语言情感色彩来作答,特别是文章中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 本文的题目是就有幽兰,通过写自己遇兰花、寻兰花、养兰花来表现我对兰花的喜爱和敬畏之情。同时写到兰花具有仙风道骨的气质和清芳自足的品质,表达了对兰花的赞美之情。因为自己所住的地方就是金银潭医院,自己离疫情现场很近,是兰花不择地势,不畏风雪地顽强生长,教我不怕困苦,不惧磨难,坚韧刚强得生活。文章结尾说到虽然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但是,兰花开了,明媚的春天来了,写出了兰花凌寒绽放,给我乃至全国人民带来战胜疫情的希望和鼓舞。‎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贺知章,会稽永兴人,太子洗马德仁之族孙也。少以文词知名,举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又迁太常博士,皆陆象先在中书引荐也。开元十年,兵部尚书张说奏请知章、徐坚、赵冬曦,皆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纂»等,累年,书竟不就。后转太常少卿。‎ 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又充皇太子侍读。是岁,玄宗封东岳,有诏应行从群臣,并留于谷口,上独与宰臣及外坛行事官登于岳上斋宫之所。‎ 初,上以灵山清洁,不欲喧繁,召知章讲定仪注,因奏曰:“昊天上帝君位,五方诸帝臣位,帝号虽同,而君臣异位。陛下享君位于山上,群臣祀臣位于山下,诚足垂范来叶,为变礼之大者也。然礼成于三献,亚终合于一处。”上曰:“朕正欲如是,故问卿耳。”于是敕:“三献于山上行事,五方帝及诸神座于下坛行事。”‎ - 28 -‎ 俄属惠文太子薨,有诏礼部选挽郎,知章取舍非允,为门荫子弟喧诉盈庭。知章于是以梯登墙,首出决事,时人咸嗤之,由是改授工部侍郎,兼秘书监同正员,依旧充集贤院学士。 俄迁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 知章性放旷,善谈笑,当时贤达皆倾慕之。工部尚书陆象先,即知章之族姑子也,与知章甚相亲善。象先常谓人曰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 ‎ 知章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检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遨游里巷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又善草隶书,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 时有吴郡张旭,亦与知章相善。旭善草书,而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时人号为张颠。‎ 天宝三载,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仍舍本乡宅为观。上许之,仍拜其子典设郎曾为会稽郡司马,仍令侍养。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已下咸就执别。 至乡无几寿终,年八十六。肃宗以侍读之旧,乾元元年十一月诏赠礼部尚书。‎ 先是神龙中,知章与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朝万止山阴尉,齐融昆山令,若虚兖州兵曹,巨监察御史。融遇张九龄,引为怀州司户、集贤直学士。数子人间往往传其文,独知章最贵。‎ ‎(节选自《旧唐书·贺知章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象先常谓人/ 曰贺兄言论倜傥/ 真可谓风流之士/ 吾与子弟/ 离阔都不思之/ 一日不见贺兄/ 则鄙吝生矣 B. 象先常谓人曰/ 贺兄言论倜傥/ 真可谓风流之士/ 吾与子弟离阔/ 都不思之/ 一日不见贺兄/ 则鄙吝生矣 C. 象先常谓人曰/ 贺兄言论倜傥/ 真可谓风流之士/ 吾与子弟/ 离阔都不思之/ 一日不见/ 贺兄则鄙吝生矣 D. 象先常谓人曰/ 贺兄言论倜傥/ 真可谓风流之士/ 吾与子弟离阔/ 都不思之/ 一日不见/ 贺兄则鄙吝生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相关的文化知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子先马或冼马。即太子侍从官,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正史将官名做“洗马”,而不用“冼马”。秦汉始置,太子出行时为先导。历代沿置,清末废。《陈情表》的作者李密曾长期担任这一官职。‎ - 28 -‎ B. 斋宫,斋宫是皇帝行祭天祀地典礼前的斋戒的处所,明代和清前期,祭天祀地前的斋戒均在宫外进行。为确保平安,清雍正九年(1731年)在紫禁城内兴建斋宫,将祭祀天地前的斋戒仪式改在宫中进行。‎ C. 三献,古代聘礼及祭祀典礼,奠酒仪式分初献、亚献、终献,合称三献。《仪礼·聘礼》:“荐脯醢,三献。”意谓先陈设肉菜等奠品,然后行三次献酒之礼。‎ D. 集贤直学士,即集贤殿书院直学士,官名,唐朝中书省集贤殿书院置,六品以下为直学士,五品以上为学士,宪宗元和四年,学士、直学士皆用五品。 贺知章担任礼部侍郎时曾兼任集贤殿学士。‎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贺知章出生不凡,仕途通达。 他考中进士后,先后历职唐代最高学府国子监和掌管礼乐最高机构太常寺,后任礼部侍郎、工部侍郎,曾经给唐肃宗的皇太子担任过侍读, 也因此肃宗后来下诏追赠他为礼部尚书。‎ B. 贺知章熟悉礼制,简在帝心。 唐玄宗封禅泰山时,任礼部侍郎的贺知章奉召随行。 皇帝让他讲解拟定礼仪制度,他认为昊天上帝、五方诸帝同是帝号,但地位上有君臣之别, 于是奏请唐玄宗在山上祭祀五方诸帝,群臣在山下祭祀昊天上帝。‎ C. 贺知章放旷不羁,纵情恣酒。他自称四明狂客,遨游里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与他交好的张旭常常醉后奔走呼号、索笔挥毫,狂草作品如有神助;手法与杜甫《饮中八仙歌》里“知章骑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同为正面描写。‎ D. 贺知章富有才学,多才多能。年少时,他与一批吴越才子凭借文词俊秀名扬上京, 文章在民间广为流传。他熟悉礼乐典制,言论倜傥,受人倾慕。他才思敏捷,有时即兴创作也是一气呵成、无须改动;他还擅长于草隶书法,常有佳作传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岁,玄宗封东岳,有诏应行从群臣,并留于谷口,上独与宰臣及外坛行事官登于岳上斋宫之所。 ‎ ‎(2)上许之,仍拜其子典设郎曾为会稽郡司马,仍令侍养。 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已下咸就执别。 ‎ ‎【答案】10. B 11. A 12. D ‎ ‎13. (1)这一年,玄宗到东岳泰山祭天,有诏命让他随群臣一同前往,并停留在山谷口上,玄宗单独与宰相及外坛行事官登上泰山上斋祀的地方。‎ - 28 -‎ ‎(2)玄宗答应了他的请求,授予他儿子典设郎贺曾会稽郡司马之职,让他好奉养父亲。知章离京时,皇帝亲自写诗相赠以送行,皇太子以下官员都前往握手告别。‎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本题中“曰”字是“说”的意思,应该在“曰”字后面断开,据此规律排除A项;“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中“离阔”意思是阔别、久别,所以应该在“离阔”后面断开,由此排除C项;陆象先这段话是夸赞贺知章的,而“鄙吝”很显然是贬义词,意为鄙俗,所以“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应该在“则”字之前断开,由此排除D。‎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陈情表》的作者李密曾长期担任这一官职”是错误的。(陈情表》的作者李密被授予过太子洗马,但是“辞不就职”,所以并没有担任这一官职。‎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A项,“曾经给唐肃宗的皇太子担任过侍读”是错误的,应该是“曾经给还是皇太子的唐肃宗担任过侍读”。‎ B项,“于是奏请唐玄宗在山上祭祀五方诸帝,群臣在山下祭祀昊天上帝”是错误的,应该是奏请唐玄宗在山上祭祀昊天上帝,群臣在山下祭祀五方诸帝。‎ C项,“同为正面描写”是错误的,描写张旭的狂放是侧面衬托贺知章的不羁,不是正面描写。‎ 故选D。‎ - 28 -‎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的得分点为:“是岁”,这一年;“封东岳”,到东岳泰山祭天;“从”,随从、跟从。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拜”,授予官职;“就”,前往;“执别”,握手告别。‎ ‎【点睛】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 参考译文:‎ 贺知章,会稽永兴人,太子洗马贺德仁的族孙,年轻时以文章知名,考中进士,始出仕投官国子四门博士,又转任太常博士,都是陆象先在中书任上所举荐的,开元十年(722),兵部尚书张说上书请准让贺知章及徐坚、赵冬曦等人都进入书院,共同撰写《六典》及《文纂》等书籍,多年后,书最终没有完成。后转任太常少卿。‎ 开元十三年(725),升任礼部停郎,加官集贤院学士,又担任皇太子侍读,这一年,玄宗到东岳泰山祭天,有诏命让他随群臣一同前往,并停留在山谷口上,玄宗单独与宰相及外坛行事官登上泰山上斋祀的地方。‎ 当初,玄宗因为灵山清静洁净,不想过于喧闹,召知章前去讲解拟定礼仪制度,知章便进言说:“吴天上帝是君位,五方诸帝是臣位,帝的称号虽然相同,而君臣的地位不同。皇上应到山上去祭祀君位,群臣当在山下祭祀臣位,这的确足以垂范于来世,是变革礼法的大举措,然而祭祀大礼成于三献仪式,亚献爵、終献爵应与初裁爵合在一处。”玄宗说:“我正想这样做,所以问问你。”于是诏命:“三献祭礼在山上进行,五方帝及众神座在下坛进行祭祀。‎ - 28 -‎ 不久遏上意文太子去世,有诏书命礼部挑选挽郎,结果知章取舍不太允当,凭借祖先的功勋循例做官的人为此围住礼部喧闹满庭。知章只得用梯子登上墙头,探出头去处理事情,当时人都嗤笑他,他因此改任工部侍郎,兼秘书监同正员,依旧担任集贤院学士,不久授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知章性情豪放旷达,谈笑风生,当时贤人达士都很倾慕他。工部尚书陆象先,是知章族姑的儿子,与知章很亲密友善。象先常对人说:“贺兄言谈举止洒脱不拘,真可以说是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的士人,我与子弟阁别都并不思念,而一天不见贺兄,便生鄙俗之念。”‎ 知章晚年更加崇纵放诞,不拘礼法,自号“四明狂客”,又称为“秘书外监",邀游于里卷之中。醉后写作诗文,轻易地就完成一幅作品,文章不加涂改,都十分出色值得欣赏,又擅长于草隶书法,常常是喜爱书法的人供给他纸张笔墨,他便挥毫题写,一气呵成,每张不过数十个字,人们予以流传珍藏。当时有吴郡人张旭,也与知章互相友善。张旭擅长草书,好饮酒,每常于醉后呼喊狂奔,拿起笔自由书写,笔法变化无穷,有如神助,当时人称为“张颠"‎ 天宝三年(744),知章因病而精神恍惚,便上疏请于剃度为道士,要求返回乡里,还捐出本多住宅作为道观。玄宗答应了他的请求,授予他儿子典设郎贺曾会稽郡司马之职,让他好奉养父亲。知章离京时,皇帝亲自写诗相赠以送行,皇太子以下官员都前往握手告别。还乡不久辞世,终年八十六岁。肃宗因知章侍读的旧谊,乾元元年(758)十一月下诏追赠他礼部尚书。‎ 先前神龙年间(705-707),贺知章与趟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那巨,湖州包融等人,都是吴、越士人,文词俊秀,而名扬京城。朝万官职只做到山阴县尉,齐融为昆山县令,若虑为充州兵营,那巨为监察御史。包融与张九龄遏合,被引荐任怀州司户、集贤直学士。这几位才子的诗文常被世人所传诵,其中只有贺知章最为显贵。‎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 浪淘沙令·伊吕①两衰翁 [宋]王安石②‎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注] ①伊吕:指伊尹与吕尚。伊尹名挚,商的开国功臣。他是伊水旁的弃婴,后居莘农耕。后来,汤王擢用他灭了夏。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他晚年在渭水河滨垂钓,遇周文王受到重用,辅武王灭商,封侯于齐。②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宋神宗时力推变法,本词作于词人任宰相之时。‎ ‎14. 下列对这首词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词的上片借伊尹和吕尚,旨在说明英雄不怕出身微贱,只要身逢明主,便会有用武之地。‎ B. 《易经》有言“云从龙,风从虎”,词中借此句,将风云喻贤臣,云龙喻明君,意为明君贤臣携手共进, 必能建国兴邦。‎ C. ‎ - 28 -‎ ‎“汤武偶相逢”一句点出,“君臣遇合”是件极其难得偶然的事情,如若君臣不能相遇,那“兴王”之事只能空谈说笑,历史上贤臣遇明主寥寥无几,不禁喟叹。‎ D. 本词是一首咏史词,全词叙史论史,以史托今,大开大阖,布局精巧,情感真切,令人回味无穷。‎ ‎15. 本词不同于一般笼统空泛的咏史作品,而是以一个政治家的角度鉴古论今,请结合全词的内容,简要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 ‎ ‎【答案】14. C 15. ①赞美了伊尹吕尚辅佐君王成就伟业的功勋,抒发了艳美之情;②表达了自己能被宋神宗赏识重用的感激之情;③抒发了效法名臣建立不巧功业的豪情壮志。‎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历史上贤臣遇明主寥寥无几,不禁喟叹”是错误的。“兴王”指的是人世间如果出现了圣明的君主,那么“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便在谈笑间轻而易举地完成。虽然“君臣遇合”有一种偶然性,但本句强调的是一旦遇合便可出现“风虎云龙”的局面,并非是在悲感“君臣遇合”之艰难少数。‎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整合诗歌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诗歌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词不同于一般笼统空泛的咏史作品,而是以一个政治家的角度鉴古论今,请结合全词的内容,简要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这是针对全篇设题,然后要抓住诗歌的标题、注释、诗中的意象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来分析。‎ 本诗颔联写到如果伊尹吕尚没有被君王赏识的话,只能英雄空老,后两联写到伊尹吕尚被君王重用,辅佐君王成就伟业的功勋,所以抒发了对伊尹吕尚辅佐君王成就伟业的功勋,表达了作者的艳羡之情。而这首词写于词人任宰相之时,宋神宗时力推变法,自己也得到了君王的赏识重用,表达了对宋神宗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也想像伊尹吕尚那样辅佐君王建立一番功业的豪情壮志。‎ - 28 -‎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 《赤壁赋》中,苏轼将有限人生与无尽江水相比较,悲生命短暂慕江水无尽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 ‎(2) 《阿房宫赋》中,杜牧控诉秦朝统治者剥削人民之苛酷,而挥霍财富之无度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 ‎(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中,李白将月亮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友人一同远行的两句是“ ________, __________” 。‎ ‎【答案】 (1). 哀吾生之须臾 (2). 羡长江之无穷 (3). 奈何取之尽锱铢 (4). 用之如泥沙 (5). 我寄愁心与明月 (6). 随风(君)直到夜郎西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须臾”“锱铢”“郎”,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点睛】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到螃蟹,吃货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那令人_______的美味。如果说螃蟹是动物界的时尚先锋,大家可能很难相信。因为关于螃蟹,我们熟知的就是一副张牙舞爪的模样,实在和美丽时尚之类的形容词不沾边。但大多数人有所不知,世界上其实有7000余种螃蟹,它们各有其与众不同的一面。而那些奇特的造型背后,隐藏着独创的生存小妙招,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创造的生物____________。‎ - 28 -‎ 最会穿衣服的螃蟹莫过于装饰蟹。珊瑚、海葵、藻类、海绵等,都是它们很得意的穿戴。挑选好要穿在身上的“单品”后,往往还要搭配点小物件,比如贝壳啥的。装饰蟹天生就适合“换装”,它们的身上布满了像尼龙搭扣一样的结构,可以把各种好看的东西轻松钩在身上,不会轻易脱落。这些蟹在打扮自己方面如此不遗余力,可不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提高躲避掠食者的概率。‎ 有一种非常迷你而色彩缤纷的软珊瑚蟹,也是变装大师。身长只有2厘米左右的它们是软珊瑚的狂热粉丝。它们有时会食用珊瑚虫以摄取色素,并且揪下一点珊瑚虫粘在自己背上,以尽可能地贴合环境。一个__________的事实是,螃蟹界也有像变色龙或者鱿鱼那样的大佬,能够直接改变身体的颜色。只不过一部分螃蟹的变色时间跨度要稍微长一点,有些要花上数小时,数天,乃至数周。彻底隐藏是一种策略,或者就干脆“出格”一点,让自己看上去很“非主流”不好惹——用醒目的外观警告别人离自己远一些。花纹细螯蟹就格外注重钳子的装饰,两团海葵是它为自己准备的手套,用来在挥动时吓退掠食者。 ( ) 。招潮蟹的雄蟹拥有大小悬殊的一对螯钳,大的那只颜色鲜艳,有特别的图案。 它们会做出舞动大钳的动作,目的是威吓敌人,或是求偶。科学家已经发现,澳大利亚特定种类的招潮蟹还能够根据身体上的花纹变化区分邻居与陌生者。‎ 螃蟹们这么___________地装扮自己背后有着各种各样的生存逻辑。带着这样的眼光再去了解它们,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大快朵颐 鬼斧神工 鲜为人知 处心积虑 B. 垂涎欲滴 精妙绝伦 鲜为人知 费尽心机 C. 大快朵颐 鬼斧神工 不为人知 费尽心机 D. 垂涎欲滴 精妙绝伦 不为人知 处心积虑 ‎18. 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些蟹在打扮自己方面如此不遗余力,可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提高躲避掠食者的概率。‎ B. 这些蟹在打扮自己方面如此不遗余力,可不是仅仅为了好看,而是为了提高躲避掠食者的概率。‎ C. 这些蟹在打扮自己方面如此不遗余力,可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提高躲避掠食者的概率。‎ D. 这些蟹在打扮自己方面如此不遗余力,可并非是为了好看而已,而是为了提高躲避掠食者的概率。‎ - 28 -‎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但是看看那个画面,怎么看都像啦啦队长手里拿着毛球在打call ,所以这种螃蟹又有“绒球蟹”“啦啦队蟹”的可爱昵称。‎ B. 但是想想那个画面,怎么不像啦啦队长手里拿着毛球在打call 呢? 所以这种螃蟹又有“绒球蟹”“啦啦队蟹”的可爱昵称。‎ C. 但是想想花纹细螯蟹挥舞着双钳上的海葵的画面,怎么看都像啦啦队长手里拿着毛球在打call ,所以这种螃蟹又有“绒球蟹”“啦啦队蟹”的可爱昵称。‎ D. 但是想想那个画面,怎么看都像啦啦队长手里拿着毛球在打call ,所以这种螃蟹又有“绒球蟹”“啦啦队蟹”的可爱昵称。‎ ‎【答案】17. B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成语的选择、成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答题时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大快朵颐:形容大饱口福、痛快淋漓地大吃一通、非常快活的享受美食。垂涎欲滴:馋得连口水都要滴下来了,又用来形容十分贪婪的样子(含贬义)。这里面是说螃蟹这种美味,让人连口水都要滴下来,所以垂涎欲滴。‎ 精妙绝伦:精巧美妙到了极点,无与伦比。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艺术技巧高超,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非人力所及。本处是说人们不得不感叹大自然创造的生物,而不是建筑、雕塑,所以选用精妙绝伦。‎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不为人知:没有人知道。这里面虽然说螃蟹能够直接改变自身的颜色很少有人知道,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不知道,所以选用鲜为人知。‎ 处心积虑:存在着某种想法,很早以前已有了打算;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贬义)费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从感情色彩上来看,此处不能用贬义词。‎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 28 -‎ 本题目主要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这句话不是递进关系,首先可以排除C项。“并非是”成分重复,“非”就是“不是”的意思,可以排除D项。A项和B项都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但是A项“不是为了好看”的否定太过绝对,与语境不合。‎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联系上下文语境补充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可根据对语段内容的感知与理解,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判断。‎ A项,“看看那个画面”的“看看”不如“想想”恰当,因为这个画面是文字描绘出来的,没有直接呈现,并且“想想”与“那个”呼应性更强。‎ B项,把肯定句变成反问句,语气更加强烈,但在此处不需要过度强调相似性。‎ C项,详细描述“那个画面”内容,但是这个内容在括号之前的句子里已经有所体现,不符合简洁的原则。‎ 故选D。‎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象征是附着意义的事物或动作,“意义”是靠联想作用加上去的,___。这是社会的产物,因为只有在人和人需要配合行为的时候,___; 而且表达的结果必须使对方明白所要表达的意义。___,也就是这一事物或动作会在多数人中引起相同的反应。‎ ‎【答案】 (1). ①并不是事物或动作本身具有的含义 (2). ②个人才需要有所表述 (3). ③所以象征包括多数人公认的意义 ‎【解析】‎ - 28 -‎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以及逻辑思考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段,把握文意,理清顺序。然后分析空格所在的语境,明确前后文的限定,注意前后的衔接,分析所要补写的句子,辨明其间的关系,判断选择。‎ 本题第一处说到所谓的“意义”并不是事物或动作的真正含义,因为它是靠联想作用加上去的。第二处前面说的是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只有人和人需要配合行为是社会性,有了这种社会性,个人才有了个人的表述。本语段是在围绕象征这个话题来说的,所以最后一句话的主语是象征,而通过后面所说的在多数人中引起相同的反应可知,第三处应为象征要包含公认的意义。‎ ‎21.2020年春节以来,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华大地上横行肆虐,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一个个逆行的身影在时刻感动着我们。请你从“抗疫”的战场中选取一个人物或一个群体,给他(她)或他们写一段颁奖词。 要求内容充实,语言生动,表述准确,不超过100个字。 ‎ ‎【答案】示例1:钟南山 一张高铁图,心疼全国人;两次大疫情,总有您身影。面对疫情,您没有豪言壮语,而是亲赴一线;面对疫情,您没有退避三舍,而是肝胆与共。您是无论生死的逆行者,您是心系苍生的大国医。‎ 示例2:援鄂医疗队 白衣执甲,心怀锦缎。你们临危受命,奔赴战疫一线;你们日夜塞战,拯救患者生命。面对病毒,你们无私无畏;面对患者,你们无微不至。山川有域,大爱无疆,你们是最美逆行者,你们是时代大英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生动、鲜明、准确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审题,如本题“请你从‘抗疫’的战场中选取一个人物或一个群体,给他(她)或他们写一段颁奖词。 要求内容充实,语言生动,表述准确,不超过100个字”,这是让写一段颁奖词,颁奖词要高度概括出人物的事迹,然后对人物的精神进行评价,要富有情感,为了能够更好地打动人,还要运用一定的手法,让语言更生动,表述时语言要准确流畅。‎ 本题需要从“抗疫”的战场上选取一个人物或一个群体,给他(她)或他们写一段颁奖词,选取的对象有很多,如:终南山院士、广大的一线医疗工作者、志愿者等等,注意所写的颁奖词的主题,然后概括出所选对象的事迹,并对他们的精神进行评价,为了使语言更生动形象,给以运用一些表现手法,如排比、对偶、比喻等等。‎ - 28 -‎ 四、写作 ‎22.请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 材料一:‎ 李子柒,一个“田园牧歌式”生活的网红代表,她全网视频播放量超过30亿, YouTube 粉丝有735万,与美国影响力最大的媒体 CNN 不相上下。 她的视频主要根据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时令节气、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等确定选题。‎ ‎——微博 ‎ 材料二:‎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 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鲁迅 要求:综合以上两则材料内容及含意,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答案】参考范文:‎ 以时代甘泉育文化之莲 莲,典雅清幽,意蕴悠长,内敛恬淡。正如从远古款款走来的中国,温润大方,玉韫珠藏。只是在高速发展的时代,急躁性弥漫,令我们难以静心领略这种静好。通俗或时尚的舶来品一点点侵蚀我们的文化自信,长此以往,谁还能静赏莲开呢?‎ 远见如鲁迅先生,早已为我们指明了呵护这文化之莲的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联系时代,且育且守。‎ 轻捧一汪沉着自信的清泉,洒在这朵略显颓丧的莲上,使之焕发生机。文化自信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而李子柒古典的视频不仅吸引了众多国外友人的目光,更让中国人骄傲自豪。五千年的时光细细打磨,仁爱先进的思想文化、典雅细致的工艺文化,惊才绝艳的诗词文化……欲使人敬己、爱己,必先自爱、自信。纵观世界,个别弃本土文化于不顾者无论走在哪里,始终是弯着脊梁,卑着身躯的。如此文化之莲必不会为其而开。所幸,绝大多数国人有如此强大的文化自信,涓涓细流汇成汪洋大海,使得文化之莲生机勃勃。‎ - 28 -‎ 且掬一缕创新辨别的甘泉,荫蕴在这朵欲开还休的莲花之上,使之大方绽放。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等优秀文娱节目犹如雨后春笋,用信息技术讲述古典文化,让年轻的心直观感受传统的魅力。于是,文物们又在人们心中活了,街头巷尾的汉服唐装又出现了,愈来愈多的年轻人与传统之间的距离更近了。诸如“勤”“孝”“仁”,我们欣然接受,认真传承;对于“三从四德”等封建迷信思想,我们坚决打击,绝不姑息。你看,那朵莲花正在慢慢舒展自己的身躯,渐渐地、优雅地绽放……‎ 何为时代甘泉?集沉着冷静,聚创新辨别,以人为本,自信大方。如此,文化之莲必将绽放于每一个国人心田,洗去一切浮华。‎ 且让你我怀揣一颗对传统满含爱意与赤诚的心,用理性、冷静的头脑,敏锐机警的目光,以及无限温柔去呵护那一朵淡雅幽香、虽娇嫩却又坚韧的文化之莲。‎ 待到花好月圆时,幽莲独自开放在华夏人心田。‎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由两则材料构成,体现了审题的综合性。首先我们要审清每一则材料。材料一,聚焦传统文化和互联网技术,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走出国门,影响世界。材料二,选自《拿来主义》中的名言,阐释新文艺应该怎么做。对于多则材料的审题,我们应遵循求同的原则,两则材料都围绕文化来说。同时,多材料作文除了遵循求同的原则还要注意材料的不同点,材料一说的是创新继承,需要采用新科技,需要走向世界,发扬传统文化。材料二要拿来主义,汲取精华,弃其糟粕;主观态度,沉着,勇猛,有辨别。所以我们在审题立意时要综合以上分析,遵循求同存异的原则,同为写作的中心,异为思维层次,多种方法。‎ 参考立意:‎ ‎1、延续文化,创新文化 ‎2、文化自信与文化担当 ‎3、用“拿来”发扬传统文化 ‎4、顺创新大潮,赋文化生机 素材积累:‎ ‎1、透过李子柒的视频,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接续不断的文化。‎ 实际上,虽是“千年变更如走马”,但千年农耕文化却总能为当代中华的多元增彩。我们可以看到,当二十四节气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得以领略中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当《红高粱》《平凡的世界》中对农耕栩栩如生的描写跃然纸上,世界得以感受中华农耕文明中那些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当一幕幕农耕画面被展示到世界舞台时,拔节而起的,是黄土地厚育的“当今世界殊”的中华文化之树。‎ - 28 -‎ ‎2、在李子柒镜头下,传统的笔墨纸砚、蜀绣,古法制作的苏式鲜肉月饼、桂花酒,这些流传于上千年历史之中的技艺,浸润着岁月的打磨和一代代人的匠心。传承好这些、推动它们走出去,不仅必须,而且重要。李子柒视频中所呈现的田园生活,虽然距离当下普通人的生活比较遥远,但从中依然能看到中国传统“清隽”的审美取向和“出世”价值追求,读懂这些内涵,方能更好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3、在互联网时代,文明交流互鉴有了更多载体和渠道,有了更广阔的的平台,有利于跨越差异、打破隔阂,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这个精彩无限的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我们需要更多的“李子柒”,需要更多有品质、有温暖的好故事,让更多的人读懂中国、爱上中国。‎ 层次分析:‎ 第一层:以莲为喻,联系现实和材料,推出中心论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联系时代,且育且守。‎ 第二层:巧用比喻修辞,设置分论点:轻捧一汪沉着自信的清泉,洒在这朵略显颓丧的莲上,使之焕发生机。并且活用材料,辩证分析,突出分论点。‎ 第三层:设置分论点:且掬一缕创新辨别的甘泉,荫蕴在这朵欲开还休的莲花之上,使之大方绽放。联系现实,说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与传统之间的距离更近了,但我们要学会辨别。‎ 第四层:总结全文,提出倡议。‎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 28 -‎ ‎ ‎ - 28 -‎ - 2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