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轮考前复习学案:第五编 提升点2 沙场点兵闻声明—— 语言手法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二轮考前复习学案:第五编 提升点2 沙场点兵闻声明—— 语言手法 Word版含解析

- 1 - 提升点 2:沙场点兵闻声明—— 语言手法 【典题】 阅读下面诗歌, 回答问题。(6 分) 夜过邵伯湖 李东阳 苍苍雾连空,冉 冉月堕水。 飘飖双鬓风,恍 惚无定止。 轻帆不用楫,惊 浪长在耳。 江湖日浩荡,行 役方未已。 羁栖正愁绝,况 乃中夜起。 知标题:从题目看,应该是羁旅 行役诗,借景抒情。 知诗意:诗歌前面写景,后面抒 情。 前二句写湖上所见:夜空景 象,写的是远景,着重从视觉来 写。 中间四句写湖面上的风势 与浪声,写的是近景,“飘飖”“轻 帆不用楫”表现风大,“惊浪” 着重从听觉写浪声,侧面表现风 大。 最后四句抒怀,着重抒发了 诗人南下途中羁旅的情怀。注意 “行役”“愁”等关键字眼。 知情感:此诗借景抒怀,情思勃 郁,意蕴浑厚,格调高古。 问题:诗歌是如何表 现羁旅之愁的?请结 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答: ____________ - 2 - 知题目:如何表现、简要分析。 问题答卷采样 问题诊断 答 题 卡 1 首句开头奠定忧愁的感情基调,后 四句表现出羁旅忧思之苦,表达了 作者夜过邵伯湖所感,营造了凄清 幽苦的气氛。 审题失误,答成 了“表达了什么 样 的 思 想 情 感”。 认 真 审 题 , 画 出 关 键 词 语 , 思考答题方法 和角度。 答 题 卡 2 ①“雾”“月”“飘飖”“恍惚”“惊 浪”“羁栖”,表达了作者夜行邵伯 湖时的感受。 ②“雾”“月”,表达了作者的思乡 之情,对前方的迷茫。 ③“羁栖正愁绝,况乃中夜起”, 表达了作者凄凉、愁闷之情。 缺少答题建模, 不能总分作答。 牢固掌握答题 模 板 , 树 立 总 分作答、分条 作答意识。 答 题 卡 3 ①融情于景,借景抒情,通过写水 汽相连与明月沉堕、惊浪汹涌,由 于内心悲苦惆怅,所以景象也十分 凄凉,表达出夜行邵伯湖时的对前 路迷茫凶险的忧愁。②多种感官, 视听结合,由远及近化虚为实写惊 涛贯耳、轻舟飘摇,写出了诗人内 心的担忧与愁苦,表达了对自身的 分不清“抒情” 和“描写”,答 题角度不全。 在理解诗歌基 础 上 , 牢 固 掌 握 知 识 体 系 , 多角度思考答 案。 - 3 - 感伤与对羁旅孤苦无定的感叹。③ “羁栖正愁绝”直接写出诗人因漂 泊而渴望安定的悲苦。 一、划重点——高频失分类型统计,明确失误点,规避雷区 二、敲黑板——化身命题者、阅卷者,从关注的重点中,确定答题原则 由高考评分标准,明白使用术语答题的重要性 案例展示 题干展示:(2019·全国卷Ⅰ)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 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 分) 【评分标准】共 6 分。有两问,每一问 3 分。答对意思即可。 第一问:答出“画中蕴含着诗意”(画中有诗)的意思得 2 分;答出 “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意思得 1 分(答出“辞难尽意”的意思即可,具 体表达可从宽)。本问若只是笼统地答为“对画的喜爱、喜欢”,给 1 分。 第二问:答出“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对画作本身的独立 评价)得 2 分,答出“令人玩味不已”(说明画作具有艺术魅力或感染力) 得 1 分。答成对画作评价之外的内容(如诗人的感怀之类),不给分。只 答对画的欣赏、喜爱的意思,可以认为说明了画的感染力,给 1 分。 【答题原则】 - 4 - 从古代诗歌鉴赏的评分标准来看,解答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答出 鉴赏术语是得分的关键,所以考前有必要对古代诗歌的相关知识特别 是答题术语再背一背,在考场上据题运用,确保答题不失分。 阅卷者喜欢的答题模式 一点⇨点出所用手法技巧(要多角度点出)。 二释⇨结合诗词的具体内容对手法技巧进行阐释。如点出虚实结合手法, 则要讲明诗词中哪里是虚,哪里是实;如果是借景抒情,就要明确是借 什么景来写情的,写景手法是怎样的。 三效⇨点明运用这种手法技巧所达到的表达效果。要从内容和表达方式 上来说明对于情感表达的作用,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四情⇨阐释借这种手法技巧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 【典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同崔邠登鹳雀楼① 李 益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注】①本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七月。此次鹳雀楼集会李益并 没有参与,此诗或为李益读崔诗后追和之作。 - 5 - 颈联历来被世人看作精警名言,请简要赏析。 审出角度和位置 角 度 赏析、 精警 赏析要求从内容、手法、情感角度考虑;“精警”提醒诗句 精练含蓄,有哲理含意。 位 置 颈联 即五、六句,不是三、四句。 因象入境多分析 诗歌注释提供了写作背景,唐宪宗表明是中晚唐,唐朝正是藩镇割 据之时。“追和”表明这首诗是想象之作。 诗歌开篇写鹳雀楼西边有百尺桅樯,汀洲上的树木高耸入云,茫茫 一片,意境旷远。颔联将历史沉思与流水、夕阳的落寞景象结合起来, 将黄昏落日景色和遐想沉思熔铸一体,这与当 时藩镇割据,王朝出现日薄西山的衰败景象有关,表达了怀古伤时之 情。颈联通过千年与一日的对比表达愁恨。尾联直抒胸臆,通过“风烟” “思归”,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悲伤之意。本诗通过借景抒情, 将历史沉思、现实感慨、个人感伤融成一片,而并入归思,意境十分浑 成厚重。 颔联运用了对比,从历史和个人两个角度抒发感受,突出了面对历 史与生命个体时不同的感受。 结合位置赏效果 颈联在诗歌中属于“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或作者思路上的转 - 6 - 换(如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它不仅使诗歌在章法上给人 一种回环往复之感,更能引导读者从中体认思路,开辟新话题、新意境, 进而品味出作者的情感和诗歌的主旨。此处正是将自己对历史沉思和 个人感伤融为一体,表达了人生苦短的惆怅。 分条书写合建模 按照点内容、释手法、阐情感、明效果的模式组织答案,总分作答, 分条作答,认真书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诗句考场必用四步 赏析诗句是近几年高考古诗考查的热点题型,它综合性强,自由度 大,既考查对诗句含意、情感的理解,又考查艺术技巧及其表达效果;可 以从内容、形式、语言、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 审出角度和位置 审题时,画出关键字眼,分析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语言特点中的哪一类型。除了要审出鉴赏的角度是自由式还是限定式, 还要审出所给诗句在诗中的位置。 因象入境多分析 要从“象”入手,去体察“境”,领悟“意”,进而准确地判断出所 用的表达技巧,赏析出表达效果。按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方式、 语言特点、结构技巧等依次判断,进行多角度分析。 最关键的是读懂诗句内容,依据内容去判断,这是最根本的。它有 - 7 - 两个关键点:一是要看诗句的写作对象,即看它是写景、写人、叙事还 是兼而有之;二是要看表达方式。 结合位置赏效果 从首联、尾联、中间联等位置入手,分析所写内容、情感作用和结 构作用。 分条书写合建模 按照点、释、阐、明的答题建模组织答案,总分作答,分条作答,认 真书写。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2 题。(9 分) 感 旧 陆 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①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①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多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下联的“谈舌如云气吐虹”写出了诗 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形象。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 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 8 - C.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 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D.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 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2.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3、4 题。(9 分) 重九赏心亭登高 范成大① 忆随书剑此徘徊,投老双旌②重把杯。 绿鬓风前无几在,黄花雨后不多开。 丰年江陇青黄遍,落日淮山紫翠来。 饮罢此身犹是客,乡心却附晚潮回。 【注】①范成大:南宋诗人,此诗为淳熙八年(1181)任建康(今南京) 镇帅时所作。②双旌:镇帅的代称。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首句写登高追忆,“书剑”意象豪迈,表现了诗人当年满怀理想抱负, 意气风发。 B.颔联写秋风中黑发无几,表达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慨叹;黄花经雨,象 征着人生暮年。 C.颈联写登临之景,庄稼即将成熟,田野丰收在望,落日照耀,淮山紫翠, 绚烂美好。 - 9 - D.本诗在写景追忆中抒发对家国和个人境遇的慨叹,与杜甫的《登高》 有异曲同工之妙。 4.诗歌尾联“饮罢此身犹是客,乡心却附晚潮回”广受后世称道,请从 炼字与修辞角度加以赏析。(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5、6 题。(9 分) 狱中寄子由①(其二) 苏 轼 柏台②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③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④。 【注】①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二年因“乌台诗案”而身陷狱中。子 由,即弟弟苏辙。②柏台:又称作乌台,御史台前种了许多柏树,乌鸦经 常栖息在树上面,于是老百姓将御史台叫作乌台。③神游:人死的讳称。 ④浙江西:指杭州,苏轼曾在此为官,颇有政绩。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首联两句描写御史台森然、阴风阵阵的萧瑟环境,诗人在阴冷孤寂的 狱里无法入眠,沉重恐惧的心情可想而知。 B.颈联“身后牛衣愧老妻”,是说自己快要死了,还没让妻子过上富贵 平安的日子,觉得特别愧对共患难过的妻子。 C.尾联两句写苏轼希望葬在为官过的杭州,展现出他当官为民的作为 - 10 - 和风骨,以及他视死如归的洒脱、豪迈的情怀。 D.这首诗为诗人在狱中写给其弟子由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无 奈的感怀之情,对妻子儿女的想念之情。 6.请赏析“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一联。(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7、8 题。(9 分)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苏 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 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①。欲待曲 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①湘灵:传说中的湘水之神。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开头三句写雨后初晴的明丽景色,将弹筝人置于湖光山色中,使人物 与景色相映成趣,音乐与山水相得益彰。 B.“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两句既是实写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芙蓉 比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 C.词中白鹭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以白鹭似乎有意倾慕来烘托弹筝人的 美丽,同时喻指两位听者欣赏乐曲的情形。 D.下片“遣谁听”从听者的角度写出乐曲的哀伤,“烟敛云收”写出了 湘水之神听曲的反应,表现了演奏的效果。 - 11 - 8.最后三句“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颇受称道,请赏析其精 妙之处。(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2 题。(9 分) 寒食寄郑起侍郎【注】 杨徽之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注】此诗作于北宋乾德(963—968)初,杨徽之贬为外官之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首句“清明”后缀以“时节”二字,即将寒食包括在内,既指出了诗 人春游的时间,也奠定了诗的情感基调。 B.“寂寂”,用叠词渲染“山城”的寂静气氛;用“柳映门”的寒食特 有之景,增强冷清的环境氛围。 C.诗的颈联即景抒情,天气乍暖还寒,薄酒难以消愁,登高远眺才让作 者内心获得片刻的逍遥与自在。 D.诗的尾联,以问句作结,诗人将一腔喷涌欲出的别离心绪融入“向谁 言”的反问中,欲述无门,有一唱三叹之妙。 2.请简要赏析诗的颔联。(6 分) - 12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3、4 题。(9 分) 清明日独酌 王禹偁 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 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 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 脱衣换得商山①酒,笑把离骚独自倾。 【注】①商山:指“商山四皓”,泛指有名望的隐士。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首联“唯”写出了诗人的不满与无奈,“冷”写出了清明的特点,表 现了诗人谪居之感。 B.颔联“闲恨闲愁触处生”,照应了首联“副使”的闲职,点明了题目 中“独酌”的原因。 C.尾联用商山四皓、屈原《离骚》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官场, 寄情山水的情怀。 D.整首诗言浅情深、意味深长,借特殊的节日、特定的景物,表达了诗 人内心的闲愁。 4.颈联的景物描写历来为人称道,请加以赏析。(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5、6 题。(9 分) 饯谢文学①离夜 - 13 - 沈 约 汉池水如带,巫山云似盖。 汨②背吴潮③,潺湲横楚濑。 一望沮漳水,宁思江海会。 以我径寸心,从君千里外。 【注】①谢文学:谢朓。② 汨:水流激荡貌。③吴潮:暗指伍胥潮。 传说伍子胥被杀后投入浙江,化为潮神。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首句运用比喻和想象,描绘出汉江绿水如裙带、巫山云形如车盖的秀 美景象。 B.“ 汨背吴潮,潺湲横楚濑”,意为远离水流激荡的吴潮,渡过水流缓 慢的楚水。 C.“一望沮漳水,宁思江海会”,虚实结合,“一望”实写绘景,“宁思” 虚写抒情。 D.尾句表达出作者寄心于江水、随着友人到千里之外的情意,极言别后 相思情深。 6.本诗是怎样层层铺垫,表达诗人离别关心之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 析。(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7、8 题。(9 分)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① 苏 轼 - 14 -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②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③。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④。 【注】①李思训:唐代著名山水画家。画中绝岛即大孤山、小孤山, 此画作已失传。②搀:直刺、插入。③低昂:俯仰。④小姑:指小孤山。 彭郎: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当地民间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传说。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诗中苍茫水天的衬托,峻峭山崖、参天乔木的渲染,使得孤山险峻之 势跃然纸上。 B.诗人多角度感知、描绘画中兀立的山、抑扬的棹歌、起伏的客船,景 物动静皆宜。 C.一江碧水与大小孤山辉映,宛若妆镜映照着美人的发髻,孤山明丽秀 美惹人遐想。 D.结尾借由谐音融民间传说入诗,赋山、石以生命,丰富了画面内容,拓 展了诗境。 8.后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东坡的“奇思谐趣”,请结合诗句对此进行赏 析。(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 - 提升点 2: 沙场点兵闻声明—— 语言手法 ///数据链·失分诊断区/// 【典题】①开头两句用湖中夜景的浩大开阔反衬诗人羁旅的孤独。② 中间四句以描写行程的艰险烘托羁旅之愁。③最后四句直接抒情,表达 对羁旅生活的无限厌倦愁绪。 ///技巧通·制霸考试力/// 【典例】①往事过千年尚遗憾时间过得快,忧愁到来一天也觉得太长。 站在历史高度看,千年也是短暂的,然而就个人而言,忧愁却是“一日即 为长”。(点)②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千年”与“一日”、“恨速”与“为 长”进行对比,突出了面对历史与生命个体时不同的感受。(释)③两句 诗似乎矛盾,却又统一于人的心理感觉,诗人将自己对历史沉思和个人 感伤融为一体,表达了人生苦短的惆怅。(阐) ///模拟练·冲刺双一流/// 1.A A 项,“儒雅谦恭”是错误的。“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写的是年轻时的豪迈洒脱。 2.①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 - 16 - “桑村麦野”中老去。②迟暮悲伤。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 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③孤独寂寞。尾联 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的强烈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 3.D 本诗有对个人境遇的感慨,但并没有对家国的慨叹。 4.(1)用字巧妙。“犹”字写出了酒醉之后仍不能排遣思乡之愁,足见思 乡之浓重;“却”字写乡心似乎与身体不同,随潮水回归,实际上饱含作 者的无奈。(2)比拟。化抽象为具体,将乡心当作有形的事物来写,说它 依附于潮水,回归家乡,将思乡之情表现得形象生动。(每点 3 分) 5.C “他视死如归的洒脱、豪迈的情怀”理解错误,应该表达的是一 种哀伤无奈之情。 6.(1)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梦里向往云山的那颗心像鹿一样奔跑,可现 实里的自己却如同面临着沸汤热火的鸡。(2)运用比喻。把梦中对自由 的向往比作奔跑的鹿,把狱中恐惧待死的自己比作临汤锅的鸡,比喻传 神,生动贴切。(3)运用对比。苏轼内心追求自由,现实中却任人鱼肉, 追求与现实之间巨大的落差,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无奈、沉痛之情。(每 点 2 分) 7.D “烟敛云收”不是湘水之神听曲的反应。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 之收色,渲染乐曲的哀伤,谓大自然也为之感动。 8.(1)借助侧面烘托来表现音乐的魅力。(2)这三句意思是曲终人散,只 见青翠的山峰仍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音乐仍荡漾在山水之 间,萦绕在人的心头。(3)这样写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言有尽而 意无穷。 - 17 - ///预测练·命题风向标/// 1.C “登高远眺才让作者内心获得片刻的逍遥与自在”错误,颈联的 意思是:菲薄的淡酒,不能让我在一醉中沉浸。登上高楼只见天高地迥, 更容易极度伤心。所以表达的情感是“伤心”,而不是“内心获得片刻 的逍遥与自在”。 2.诗的颔联借景抒情,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愁思。“修竹寺” “落花村”一远一近,一朦胧一清晰,色调淡雅,风物凄清,与前“寂寂 山城”相呼应,形成一幅凄凉的画面,烘托了诗人的情感。 3.C “渴望摆脱官场”理解错误,表达的是诗人官场失意,不得不寄情 山水的无奈。 4.(1)拟人。“夸”与“斗”赋予漆燕、黄鹂、柳花、榆荚以人的情态, 用词生动新颖,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情趣。(2)视听结合。春鸟争相鸣 叫,柳花、榆荚竞相飞舞,真切描绘出春天的绚烂与美好。 5.C “一望”是虚写想象。诗人由谢朓赴江陵而联想起沮漳水。 6.(1)首联以流水行云来比喻人生之漂泊无定,为下文写离别做铺垫。 (2)颔联运用典故,避却吴潮急流,横渡缓慢的楚水,担心友人卷进政治 风浪。(3)颈联言情,愿想着江海汇合,暗示不敢奢望,以水之交汇喻人 情翻覆,关心溢于言表。 7.B 抑扬的棹歌和客船摇漾起伏的状态是诗人发挥想象,为静止无声 的画面附加的动景,并非画中实有之景。 8.(1)“奇思”表现为诗中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新颖的比喻。诗 歌以虚构夸张手法写山崖欲崩、猿鸟遁绝凸显山的峻峭;以丰富的想象 - 18 - 为静止无声的画面增添了抑扬的棹歌、轻柔的江风、摇漾的客舟;以新 颖奇妙的比喻、拟人将大小孤山化为美女临镜。 (2)“谐趣”表现在结尾两句中,诗人正告舟中的商贾不要对美丽的“小 姑”心存非分,风趣诙谐,饶有兴味。(赏析“奇思”4 分,赏析“谐趣” 2 分) 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