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弥望(mí) 窈窕(yǎo) 潜意识(qián) 否极泰来(pǐ)‎ B. 混沌(hùn) 坎坷(kě) 梵阿玲(fán) 束之高阁(shù)‎ C. 踯躅(zhí) 嘹望(liào) 廿四桥(niàn) 流觞曲水(qǔ)‎ D. 茎叶(jing) 肄业(sì) 缔造者(dì) 卓有成效(zhuō)‎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所以,平时复习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以上三种字的读音。‎ B项,“梵阿玲”中的“梵”的读音为fàn。‎ C项,“流觞曲水”中“曲”读音为qū。‎ D项,肄业中“肄”读音为yì,“卓有成效”中“卓”读音为zhuó。‎ 故选A。‎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很多名人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总是正襟危坐,随口引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句,令人叹服。‎ B. “平民草根秀”节目自湖南卫视创办以来,风靡国内荧屏,大量草根明星不绝如缕。‎ C. 9时整,随着一声惊心动魄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直刺九霄。‎ D. 一些大学生看不到今日中国经济强劲的发展势头,仍然信誓旦旦,到国外谋求就业。‎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A项,“正襟危坐”,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 22 -‎ 用于此处形容名人接受采访时的状态,和后面的“随口引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句,令人叹服”矛盾,故使用不对。‎ B项,“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要断了,多形容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或用来形容局势危急。常被误用来形容"持续不断,经久不息,人多而纷杂",此处被误用用于大量草根明星人多而纷杂,故使用错误。‎ C项,“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 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此处是指巨响使人震惊,故使用正确。‎ D项,“信誓旦旦”,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此处语境是许多大学生看不到今日中国经济强劲的发展势头,到国外谋求就业,和誓言无关,故不正确。‎ 故选C。‎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家长通知说:学生宿舍的生活用品和个人学习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学校不统一配备。‎ B. 为了接待好贫困山区的孩子,我们准备了跳绳、篮球、羽毛球、泥塑等体育活动。‎ C. 希腊神话中的神,更加与人相似;而中国神话中的神仙,则更多脱离人间烟火的味道。‎ D. 如果不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一味地要求别人如何如何,谈何以身作则、发挥示范作用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解答时根据病句类型逐项分析判断即可,熟悉各种病句类型的鲜明特征,抓住这些“病征”顺藤摸瓜,加以甄别,就更容易判断出该句是不是有病。‎ B项,搭配不当,“跳绳、篮球、羽毛球等体育活动”中“跳绳、篮球、羽毛球”是“体育用品”,而不是“体育活动”;“泥塑等体育活动”中“泥塑”是“美术工艺”,不是“体育活动”.可改为“我们准备了跳绳、篮球、羽毛球等体育用品”。‎ 故选B。‎ ‎4.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异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怨灵修之浩荡 ①古义:荒唐。②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 22 -‎ B. 固时俗之工巧 ①古义:工于心计。②今义:技艺巧妙 C. 偭规矩而改错 ①古义:改变措施。②今义:改正错误 D.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①古义:处境困窘。②今义:经济困难。‎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B项,“工巧”,①古义: 善于投机取巧。②今义:技艺巧妙 故选B。‎ ‎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 鸷鸟之不群兮 B. 屈心而抑志兮 C. 步余马于兰皋兮 D. 高余冠之岌岌兮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 A项,“群”,名作动,合群;‎ B项,“抑”,使动用法,使……受压抑;‎ C项,“步”,使动用法,使……步行;‎ D项,“高”,使动用法,使……加高。‎ 故选A。‎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荷塘月色》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 - 22 -‎ ‎ 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②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 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6. 这一段描写荷塘,精彩的一笔是作者敏锐地捕捉并生动地描绘了“ 微风过处”的景色。下面对微风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开头写叶和花的静态,微风过后才写出它们的动态,使景色多样化。‎ B. 因微风吹开密密地挨着的叶子,才见到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 C. 因微风吹动叶和花,才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D. 因微风送来缕缕清香,才引出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个精彩的比喻。‎ ‎7. “虽然是满月”,却“不能朗照”,作者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是因为( )‎ A. 作者感到生活惬意,别有风味。‎ B. 它使作者摆脱了惆怅与烦恼。‎ C. 它与作者淡淡的哀愁和片刻的逍遥的喜悦感受相合拍。‎ D. 它与作者孤寂冷落的感受相一致。‎ ‎8.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文第①段划线的句子。‎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答案】6. B 7. C ‎ ‎8. 这句话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荷香的优雅、淡远,表现了环境的宁静美好。‎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B项,“才见到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说法错误。“流水”是从听觉角度来写的。‎ 故选B。‎ ‎【7题详解】‎ - 22 -‎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找到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区间,然后结合上下文来分析。写景状物就是为抒情服务的,具体到这篇作品来说,作家笔下的景物全都笼上了作家的情感,这是散文写作中以情驭景的手法的体现。朦胧的月光和朦胧的景物,恰恰符合作者的心境,渴望自由,渴望宁静,有一丝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中具有表现力的精彩语句和概括事物的特点的能力。题干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①段划线的句子。《考试说明》明确规定: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高考中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不考概念,而是考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对常用修辞手法进行判定、评价以及运用的能力。阅读第①段,找到画线句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此句写荷香用了通感手法,由嗅觉向听觉转移。“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清淡飘渺、沁人心脾方面有相似之处。但“渺茫的歌声”不是单纯的陈述说明,“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两个优美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扩大了意境的内涵,使意境变得更加优美。而且将“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也烘托出环境的幽雅与宁静。‎ ‎【点睛】散文中分析句子含意题的解题思路: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③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3、理解文中的句子与理解文中词语的关系:词语是基础,句子是扩展,两者是紧密相关的,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离不开信息的筛选,所以,有时考查会把三者结合起来。方法指津:1、分析句子的切入点:①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②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③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④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一片阳光 林徽因 放了假,春初的日子松弛下来。将午未午时候的阳光,澄黄的一片,由窗棂横浸到室内,晶莹地四处射。我有点发怔,习惯地在沉寂中惊讶我的周围。我望着太阳那湛明的体质,像要辨别它那交织约烂的色泽,追逐它那不着痕迹的流动。‎ - 22 -‎ 房间内有两种豪侈的光常叫我的心绪紧张如同花开,趁着感觉的微风,深浅零乱于冷智的枝叶中间。一种是烛光,高高的台座,长垂的烛泪,熊熊红焰当帘幕四下时各处光影掩映。那种闪烁明艳,雅有古意,明明是画中景象,却含有更多诗的成分。另一种便是这初春晌午的阳光,到时候有意无意的大片子洒落满室,那些窗棂栏板几案笔砚浴在光蔼中,一时全成了静物图案;再有红蕊细枝点缀几处,室内更是轻香浮溢,叫人俯仰全触到一种灵性。‎ 这种说法怕有点会发生误会,我并不说这片阳光射入室内,需要笔砚花香那些儒雅的托村才能动人,我的意思倒是:室内顶寻常的一些供设,只要一片阳光这样又幽娴又洒脱地落在上面,一切都会带上另一种动人的气息。‎ 这里要说到我最初认识的一片阳光。那年我六岁,记得是刚刚出了水珠以后——水珠即寻常水痘,不过我家乡的话叫它做水珠。当时我很喜欢那美丽的名字,忘却它是一种病,因而也觉到一种神秘的骄傲。只要人过我窗口问问出“水珠”么?我就感到一种荣耀。那个感觉至今还印在脑子里。也为这个缘故,我还记得病中奢侈的愉悦心境。虽然同其他多次的害病一样,那次我仍然是孤独的被囚禁在一间房屋里休养的。那是我们老宅子里最后的一进房子:白色的粉墙围着小小院子,北面一排三间,当中央着一个开敞的厅堂。我病在东头娘的卧室里。西头是婶婶的住房。娘同婶永远要在祖母的前院里行使她们女人们的职务的,于是我常是这三间房屋惟一留守的主人。‎ 在那三间屋子里病着,那经验是难堪的。时间过得特别慢,尤其是在日中毫无睡意的时候。起初,我仅集注我的听觉在各种似脚步,又不似脚步的上面。猜想着,等候着,布望着人来。间或听听隔墙各种琐碎的声音,由墙基底下传达出来又消敛了去。过一会,我就不耐烦了—不记得是怎样的,我就蹑着鞋,捱着木床走到房门边。房门向着厅堂斜斜地开着一扇,我便扶着门框好奇地向外探望。‎ 那时大概刚是午后两点钟光景,一张刚开过饭的八仙来,异常寂寞地立在当中。下一片由厅口处射进来的阳光,泄泄融融地倒在那里。一个绝对悄寂的周围伴着这一片无声的金色的晶莹,不知为什么,忽使我六岁孩子的心里起了一次极不平常的振荡。‎ 那里并没有几案花香,美术的布置,只是一张极寻常的八仙桌。如果我的记忆没有错,那上面在不多时间以前,是刚陈列过咸鱼、酱菜一类极寻常俭朴的午餐的。小孩子的心却呆了。或许两只眼睛倒张大一点,四处地望,似乎在寻觅一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那片阳光美得那样动人?我记得我爬到房内窗前的桌子上坐着,有意无意地望望窗外,院里粉墙疏影同室内那片金色和煦绝然不同趣味。顺便我翻开手边娘梳妆用的旧式镜箱,又上下摇动那小排状抽屉,同那刻成花篮形小铜坠子,不时听雀跃过枝清脆的鸟语。心里却仍为那片阳光隐着一片模糊的疑问。‎ - 22 -‎ 时间经过二十多年,直到今天,又是这样一泄阳光,一片不可捉摸,不可思议流动的而又恬静的瑰宝,我才明白我那问题是永远没有答案的。事实上仅是如此:一张孤独的桌,一角寂寞的厅堂。一只灵巧的镜箱,或窗外断续的鸟语,和水珠——那美丽小孩子的病名——便凑巧永远同初春静沉的阳光墊整复斜斜地成了我回忆中极自然的联想。‎ ‎(有删改)‎ ‎9.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中描写了烛光,一方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另一方面通过阳光与烛光的对比,表明自己更喜爱阳光。‎ B. 文中写自己六岁时出水痘的病情,却因喜欢“水珠”这个名称而将得病当成荣耀,体现了小女孩特有的童超。‎ C. 作者写对外面各种脚步声声音的猜想、等候、希望和墙外各种琐碎的声音,展现了病中女孩的孤独寂寞。‎ D. 文章结构清晰,由眼前景象想起自己孩童时期的一个生活片段,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追忆和向往。‎ ‎10.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忽使我六岁孩子的心里起了一次极不平常的振荡”的含意。‎ ‎11. 文章标题“一片阳光”在文中的作用,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答案】9. A 10. ①病中的孩子被孤独的囚禁在房间中修养,身体和心理上都在忍受着痛苦;‎ ‎②作者发现了阳光照射在屋子里面,创造了精美无声的金色世界,这让自己摆脱了眼前的痛苦。 ‎ ‎11. ①“一片阳光”是全文的线索,作者由眼前的阳光回忆了过往与阳光有关的往事;‎ ‎②“一片阳光”是作者病中情感变化的转折点,作者由此产生了新的感受;‎ ‎③“一片阳光”作为标题以小见大,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理解。‎ ‎【解析】‎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手法,BCD项考核内容,其中A项,对比手法不正确,“表明自己更喜爱阳光”不正确,对于两种光,作者都觉得是“房间内有两种豪侈的光”,没有更喜爱哪一种。‎ - 22 -‎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章中句子含义的题目,注意句不离段的原则,还要抓住句子中的词语,此题注意分析“忽使我六岁孩子的心里起了一次极不平常的振荡”中“极不平常的振荡”的原因,根据前文的内容孩子的处境为“被孤独的囚禁在房间中修养,身体和心理上都在忍受着痛苦”,阳光创造了精美无声的金色世界,这让自己摆脱了眼前的痛苦,所以心头震荡。‎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标题含义的题目,注意从内容、结构和手法等角度分析,从结构上上看“一片阳光”是全文的线索,作者由眼前的阳光回忆了过往与阳光有关的往事;从内容上看“一片阳光”是作者病中情感变化的转折点,作者由此产生了新的感受;从手法上看,“一片阳光”作为标题以小见大,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理解。‎ 点睛:分析文章的标题一般先答出含义,然后从文章的和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艾青评传(节选)‎ 杨匡汉 年近古稀的艾青,在回顾自己五十年的创作生涯时,常常不无感慨地对人说:“想想我这一辈子,也只是写了几首人们还记得的诗。人民是最公平的。一个人写了点东西,人民总会记得他的。我也是想也不敢想到有今天……”‎ 是的,人民会记得艾青的贡献,承认艾青的成就。他是我国新诗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具有独特风格的现实主义大诗人之一。‎ - 22 -‎ 艾青的诗,较多地将个人的悲欢融入到时代的悲欢里,反映着自己的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着现实的生活和斗争,并由此传达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在早年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诗人以真挚虔诚的赤子之心,赞美养育了自己的保姆,为她受尽黑暗年代人世间凌辱的凄苦命运抒发着悲愤、哀恸与不平;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广大农民的遭际的同情与关切。诗人在另一首名篇《我爱这土地》中发出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倾诉,更是把个人的情感、命运都赋予时代、人民、祖国和土地的明证。‎ 在中国广大读者心目中,艾青诗作中的深沉感情,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追求和讴歌。太阳、火把、春天、黎明、生命、火焰,不但出现在他许多作品中,更是他不少篇章集中讴歌的主题,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不同的新意竞放异彩。在《太阳》《春》《黎明》《煤的对话》等早期作品中,诗人“在东方深黑的夜里”,朦胧又强烈地发出了对光明、对春天、对火焰的热切呼唤。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后,诗人从浴血奋战的人民中找到光明之所在,创作了充满热情、乐观和希望的长诗《向太阳》及其姊妹篇《火把》。这两首喷射着激情火花和理想光芒的名篇曾鼓舞过不少青年走上革命之路。‎ 艾青曾写道:“一首诗的胜利,不仅是那诗所表现的思想的胜利,同时也是那诗的美学的胜利。——而后者,竟常被理论家们所忽略。”在他的诗歌中,尽管不乏某些或过于切近时事或过于凌虚的篇什,但作为代表他主要成就的诗篇,往往不拘泥于直接地如实地反映生活,那种饱满的进取精神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总是伴着新奇的联想、想象而来,组成鲜明的形象并给读者一定的暗示与启迪。他在抗战前夜作的《太阳》一诗中写道:“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这融进了诗人深刻的感受和想象,使形象充满血肉,更深刻地显示着光明来自黑暗,需通过流血死亡的代价去换取的生活真谛。此外,艾青还善于从绘画、雕塑、音乐等多种艺术样式以及中外诸多艺术流派中吸取有益的养料,转化为自己诗篇中的艺术细胞。‎ 艾青的诗歌,艾青的名字,在中国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中扎了根,也在全世界赢得了声誉。美国的学者把艾青和希克梅特、聂鲁达并列为现代世界三位最伟大的人民诗人。‎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他对中国新诗艺术的贡献在于:以对现实生活的深入观察和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加强了新诗的时代感和现实性;以来自生活又经提炼而成的丰富、变化、新鲜的语言,增强了新诗的表现力;以在一定规律里奔放的、具有“散文美”的内在韵律的自由诗形式的创造,和众多的新诗人们一起,巩固了自由诗在我国现代诗歌中的地位。艾青还是在艺术上沟通中外诗歌的桥梁之一,他的诗能面对世界发言,他被一些外国学者认为在诗歌难于翻译的情况下最易译介的中国现代诗人。‎ 艾青说:“我的一生都在探索。”在漫长的道路上坚持探索、吹号行进的诗人与作品,尽管常常会几经斫丧,但终将显示其旺盛的活力——因为对于艾青来说,太阳、火把、诗和他同在!‎ - 22 -‎ ‎(有删改)‎ ‎1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艾青在回顾自己五十年的创作生涯时,因为自己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的一点成绩,能够被人民认可,感到由衷的荣幸;人民能够公平公正地对他加以评价,他深为感动。‎ B. 《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诗人赞美养育了自己的保姆,为她受尽黑暗年代人世间凌辱的凄苦命运抒发着悲愤之情,为自己没能尽孝深表懊悔,并表明来世一定要报答保姆的愿望。‎ C. 艾青善于从在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的人民中找到光明之所在,由此创作的《向太阳》和《火把》鼓舞了不少青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D. 艾青被一些外国学者认为是在诗歌难于翻译的情况下最易译介的中国现代诗人,可以说他是在艺术上沟通中外诗歌的桥梁之一。‎ ‎13. 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艾青诗歌的思想成就:一是将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时代的悲欢里,与现实紧密结合,传达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二是突出地表现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追求和讴歌。‎ B. 因为他的诗歌中,既有过于凌虚的篇什,又有不拘泥于直接地如实地反映生活的篇章,所以人们对艾青诗歌的评价有褒有贬。‎ C. 因为美国的学者把艾青和希克梅特、聂鲁达并列为现代世界三位最伟大的人民诗人,所以艾青的诗歌和名字在中国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中扎了根,也在全世界赢得了声誉。‎ D. “我的一生都在探索”表达了艾青在诗歌领域的执著追求,表现了艾青积极进取的精神,号召人们像他一样去追求。‎ ‎14. 艾青诗歌的“美学的胜利”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答案】12. B 13. A ‎ ‎14. (1)用新奇的联想、想象组成鲜明的形象并给读者一定的暗示与启迪;(2)善于从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样式以及中外诸多艺术流派中吸取养料,转化为自己诗篇中的艺术细胞;(3)以丰富、变化、新鲜的语言,增强了新诗的表现力;(4)创造了在一定规律里奔放的、具有“散文美”的内在韵律的自由诗形式。‎ ‎【解析】‎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 B项, ‎ - 22 -‎ ‎“为自己没能尽孝深表懊悔,并表明来世一定要报答保姆的愿望”无中生有,原文没有这种情感。‎ 故选B。‎ ‎【13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 B项,“有褒有贬”不当,虽然艾青诗篇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瑕不掩瑜;‎ C项,选项强加因果; ‎ D项,“号召人们像他一样去追求”于文无据。‎ 故选A。‎ ‎【14题详解】‎ 本考查筛选整合文章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在文章中往往表现出阐述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复杂性,这是阅读的难点所在。因此,在阅读中一定要把握关键,具体辨别,严格筛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材料中略过那些无关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辨别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通过整体阅读,筛选和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关的评说中,做题时一定要准确分析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与思想倾向,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 此题要求概括艾青诗歌的“美学的胜利”的具体表现,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在句子“往往不拘泥于直接地如实地反映生活,那种饱满的进取精神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总是伴着新奇的联想、想象而来,组成鲜明的形象并给读者一定的暗示与启迪”“此外,艾青还善于从绘画、雕塑、音乐等多种艺术样式以及中外诸多艺术流派中吸取有益的养料,转化为自己诗篇中的艺术细胞”“加强了新诗的时代感和现实性;以来自生活又经提炼而成的丰富、变化、新鲜的语言,增强了新诗的表现力”“以在一定规律里奔放的、具有‘散文美’的内在韵律的自由诗形式的创造,和众多的新诗人们一起,巩固了自由诗在我国现代诗歌中的地位”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四、古诗文阅读 课内翻译 - 22 -‎ ‎15.翻译下列句子。‎ ‎①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②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答案】(1)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重的。‎ ‎(2)刘兰芝对焦钟卿说:“感谢你忠诚相爱的心愿!你既然这样记着我,盼望你不久就能来接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伏”,通“服”,保持;“死直”,死于正直;“固”,本来;“厚”,看重。‎ 第二句得分点:“区区”,诚恳深切的样子;“见”,动作偏指一方,指“我”;“录”,惦记。‎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16. 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 - 22 -‎ A. 颜色憔悴,形容枯稿 形容:形体和容貌 B. 新沐者必弹冠 新沐:刚洗完澡 C. 而能与世推移 推移:推进移动 D.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常流:经常流动 ‎17. 选出对加点词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 ‎①何故而至此②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④遂自投汨罗以死 A. 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 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D.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18. 选出对文段分析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 A. 该段写屈原流放途中与渔父的对话和最后以身殉国的壮举,并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屈原的高风亮节。‎ B. 渔父所述种种,对屈原来说都是反衬,目的是为了表现屈原的高尚志行和坚贞品德。‎ C. 屈原对渔父的回答,表现了他对昏君佞臣的憎恨和坚持操守、决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 D. 该段议论属总结性评论,抒情方式属寓情于事式,突出了屈原性格中爱国和正直这两大特征。‎ ‎19. 翻译文中划横线句子 ‎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答案】16. A 17. B 18. D ‎ ‎19. (1)聪明贤哲的人,不被事物所拘束,而能顺随世俗的变化。‎ ‎(2)为什么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志向,却使自己被放逐呢?‎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A项,正确。‎ B项,“新沐”,刚洗完头;‎ C项,“推移”,随着世俗变化;‎ D项,“常流”,长流。‎ 故选A。‎ - 22 -‎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①“何”,什么;‎ ‎②“何”,为什么;‎ ‎③“以”,介词,凭借;‎ ‎④“以”,连词,“而”。‎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D项,“该段议论属总结性评论”说法错误。没有进行总结性的评论。‎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凝滞”,拘束;“推移”顺随世俗的变化;“顺随世俗的变化”,被动句式;‎ 第二句得分点:“何故”,为什么;“而”,表转折,却;“见”表被动。‎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 22 -‎ 译文:‎ 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曹操的《短歌行》,完成下列小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①, ②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悠悠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③ , ④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0. 在空白处填上诗句,使全诗完整。‎ ‎21. 下列对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 B. “周公吐哺”二句,是作者引周公自比,说明求贤建业的心思。‎ C. 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忧从中”的“忧”自于壮志未酬却已年过半百的忧虑,自于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等 - 22 -‎ D.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22.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列举出来。‎ ‎【答案】20.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21. A ‎ ‎22. 设问、比喻、用典、借代、起兴、引用、用典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衿,契。‎ ‎【21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确认,得出答案。‎ A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说法错误。不是悲观厌世,而是为自己不能得到建功立业的贤才而忧伤,悲苦。‎ 故选A。‎ ‎【22题详解】‎ - 22 -‎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三种.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即事抒怀.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白描、烘托、渲染.写景诗常用表达技巧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乐衬哀,上下(或远近、俯仰、时空、声色、视听)结合.其他表达技巧有抑扬、对写等。解答本题首先要掌握这些艺术手法的特点,本诗中运用大量的艺术手法,如:起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饶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喻人才难得,这里写求贤不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饶树三匝,何枝可依?”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惟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借用《管子.形势解》之语,原文:“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诗意比喻执政者能宽宏大量,广纳贤才。这里暗喻曹操自己像山一样不厌其多容纳土壤,像水一样不厌其大而容纳众水,表明要宽宏大量,广纳人才。借代:诗中用了鹿 、嘉宾、明月、乌鹊等字词指代人才;诗中用了山、水、周公等字词指代曹操自己。引用:《诗经》成句:先引《子衿》,写求贤不得,故反复沉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语出《诗经.郑风.子衿》,原文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原是一首情诗,诗句的大意:情人青色的衣衿,令我情思悠长,纵然我没有去你那里,难道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联系?后引《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原是周代宴请宾客的诗句。写求贤既得,故尽礼娱宾。这里用以表达对贤才的礼遇。用典: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五、语言表达 ‎23.在下面一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睡眠是生命的必需品,①_____,就会受到惩罚。保证睡眠,才符合生理科学。学习时间占用了睡眠时间,看起来是整天在念书学习,结果②_____。这不仅仅是科学的事,也是法律的事。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要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未成年人成长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显示:七成以上的中小学生,在6点半之前就起床了;③____,在高中生群体中尤为突出,高中生的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在6至8小时之间的,比例高达65%。‎ ‎【答案】 (1). 如果缺少睡眠 (2). 学习效率反而降低 (3). 睡眠不足是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第一处结合后面“受到惩罚”可知,应该是缺少睡眠的结果;第二处结合前面的“学习时间占用了睡眠时间”可知,学习的效率比较低下;第三处结合前后的叙述可知,我国的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足。‎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4.国庆节期间,在北京工作的小张收到了老家邻居送来的土特产,他写了一封回信,其中有5个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 - 22 -‎ 我很高兴地收到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有空我一定莅临寒舍当面感谢。您想让我为家父联系医院治病一事,我一定会鼎力相助,不会让您失望。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些烟酒,请笑纳。‎ ‎①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莅临改为到 ②寒舍改为府上或贵府 ③家父改为令尊 ④鼎力相助改为尽力而为 ⑤惠赠改为送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这里主要考查的是谦敬辞的运用,用于自己的要用谦辞,用于别人的要用敬辞,不可混淆。“莅临”是书面语、敬语,多用于指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以示主人对客人的敬意。“寒舍”是谦辞,谦称自己的家。“家父”是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称呼别人的父亲应用敬辞“令尊”。“鼎力相助”是敬辞,表示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惠赠”是敬辞,表示别人的赠予,改为“送”。‎ 六、写作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小和尚跟着老和尚出来化缘,满心不情愿,看见几尾逆水而游的鱼,便借题发挥:“这些鱼真傻呀,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 ‎“可它们正在享受奋斗的快乐呢!”老和尚说, 顺手一指河面上的落叶,“你看见那片黄叶了吗?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享受这种随波逐流的安逸和舒适啊!”‎ 请对“逆水而游”“费力辛苦”与“顺水而行”“安逸舒适”这一对辩证联系的矛盾统一体进行思考,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字数800字左右。‎ ‎【答案】例文:‎ 享受迎难而上的快乐 - 22 -‎ 蚕蛹化蝶,必经钻心之痛,迎难而上才会华丽变身,享受光彩照人的快乐;凤凰涅盘,必经灼肤之痛,迎难而上才会浴火重生,受万众瞩目的快乐;人亦如此,面对困难迎难而上,才会像那逆水而游的鱼一样,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在人生道路上又尽是崎岖和坎坷。当困难摆在你面前时,你会怎么办?是放弃,是逃避,还是?不朋友,那是懦弱,无能的表现。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让我们在困境中奋斗吧,只有那样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 大发明家爱迪生,在研究哪种灯泡内芯更耐用时,面对一次次的失败,他选择迎难而上,一千多次的实验,终于使他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一代史学家司马迁,在进行历史的记录时,面对宫刑带来的屈辱,他选择了迎难而上,最终完成《史记》,享受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快乐;无臂钢琴师刘伟,在弹奏钢琴时,面对无臂的痛苦,仍然选择迎难而上,最终走入维也纳金色大厅,享受到鲜花和掌声的快乐。‎ 困难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只有在困境中才能锻炼出人才来。‎ 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在困难面前,我们怎样才能成为胜者呢?唯有迎难而上?不懈奋斗。‎ 迎难而上需要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八年屈辱的抗日战争,面对武器装备的落后,作战物资的短缺,敌我实力的悬殊,中国共产党人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并没有退缩,并没有投降。就连那些抗日小英雄的姓名也不胜枚举: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小兵张嘎;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他们用自己极大的勇气和顽强的意志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成为我们迎难而上的榜样。‎ 不管多么险峻的高山,不畏艰难者总能走出一条攀登到顶峰的路;不管多么幽深的大海,激流勇进者方能领略江河源头的奇观胜景。迎难而上激流勇进吧,荡起生命之舟,海浪为劈风斩浪的航船饯,,为随波逐流的轻舟送葬。‎ 小溪因为迎难而上而汇入大海;雄鹰因为迎难而上而展翅苍穹;毛毛虫因为迎难而上而破茧成蝶;小鱼因为迎难而上而享受成功快乐;我们也应迎难而上,在奋斗中享受快乐。‎ ‎【解析】‎ - 22 -‎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审题】此作文题话题指向明确,但又不过于直白,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论,这是作文命题的一大规律。关注个体的成长,培养有道德素养的人才,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具体体现,也是作文命题发展的趋势与方向。此作文命题正是基于以上考虑。这是一道富有思辩色彩的作文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的思维,以发展的眼光、联系的眼光进行理性分析,思考蕴含其中的哲理,进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材料是小和尚与老和尚的对话,小和尚的话是次要方面,老和尚的话是主要方面,只要深入理解对话的含义,挖掘材料隐含的哲理,文章就易于动笔了。“逆水而游”“费力辛苦”与“顺水而行”“安逸舒适”是一对辩证联系的矛盾统一体。“顺水而行” 确实暂得安逸和舒适,但其“随波逐流”,如死去的“飘落黄叶”,“安逸和舒适”是短暂和无意义的。“逆水而行”虽然“费力辛苦”,但“享受的是奋斗的快乐”。材料中的核心词语即“奋斗”和“快乐”。 把握了材料核心内容后,有必要联系现实生活,进行由此及彼的深层思考,循事探理,条分缕析,形成生活的理性体验,以开掘思想的深度。社会生活中,有的人也如顺水漂流的“黄叶”,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殊不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有的人正如逆水而游的“鱼”,虽衣食用无忧,生活安逸,小有成就,却仍然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了“我奋斗,我快乐”的含义。 只要分析深入,理解透彻,思辩准确,定能写出令人信服的文章来。‎ ‎【立意】1、快乐的含义是行动;‎ ‎2、不要随波逐流;‎ ‎3、要勇于逆流而上;‎ ‎4、在奋斗中享受快乐;‎ ‎【素材】1、小溪不会因山路的崎岖而停止前进的步伐,雄鹰不会因为天空的电闪雷鸣而收起扇动的翅膀,蝶不会因破茧的痛苦而停止成长的速度,小鱼不会因逆水而游费力辛苦而停止不前,生命的意义在于在困境中仍能迎难而上。‎ ‎2、物如此,人亦然。中国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在国际上都享有盛名。在刚进入NBA时,这个中国篮球明星才刚在西方国家崭露头角,他成了整个中国乃至亚洲篮球的代表,压力很大。当时他的球技不是最好的,身体也不占优势,但是他没被困境束缚,而是迎难而上,刻苦努力,最终走向成功。‎ - 22 -‎ ‎3、人生就像一条河流,当顺流而下时,“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可是人生不会永远处于顺境,反而会经常碰到困难。面对逆境时的我们,就像鱼儿,不逆水而进,就会顺水而退。所以面对困难,我们要迎难而上,即使阻力很大,即使梦想遥远。迎难而上虽然并不意味着一定成功,但当你选择它时,你已经赢得了成功的可能。‎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 ‎【点睛】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必须全面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了解材料所涉及的几个方面或层次。另外,材料作文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另外材料所蕴含的观点可能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在动笔前,还要对所得到的观点进行适当的筛选。‎ ‎ ‎ - 22 -‎ ‎ ‎ - 22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