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www.ks5u.com 2019年秋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众所周知,在阳明心学的思想体系中,“万物一体”论是其重要的理论组成部分。这一命题的完整表述是“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然而以往人们在讨论这一命题时,往往容易突出“万物一体”而刊落后面的“仁”字,这就使得阳明学的万物一体论与历史上其他形态的万物一体论的理论界线变得模糊不清,甚至有观点认为阳明此说与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道家观点存在某种渊源关系。为了澄清这类似是而非的观点,有必要重新探讨王阳明“一体之仁”的仁学思想的意蕴,以揭示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理论特质及其思想意义。 必须指出,在“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命题中,“一体之仁”无疑是核心概念。其中,“一体”是对“仁”之特质的一种描述。具体而言,“一体”即整体义、全体义,“一体之仁”是强调“仁”,不仅是人心的德性存在——心体,更是遍在于万物而与万物融为一体的本体存在——仁体,表明宇宙存在一种基本的精神特质。我们关注“一体之仁”而非单独的“仁”字,目的在于揭示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思想精髓。唯有用“一体之仁”的观念才能充分展现,同时也可以藉由“一体之仁”来表示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理论特质有别于历史上其他形态的万物一体论,我们称之为“仁学一体论”,即仁学形态的万物一体论。 从历史上看,大致有两种形态的万物一体论,一种是先秦诸子时代的传统万物一体论,另一种是宋代道学思潮中出现的新形态的万物一体论。前者可以孟子“万物皆备于我”(《孟子·尽心上》 - 21 - )、庄子“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惠施“泛爱万物,天地一体”(《庄子·天下》)为代表,后者可以程颢“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以及“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二程集》)的仁者境界说为代表。阳明学的万物一体论与这两种理论形态都有所不同,它是建立在良知心学基础上的新形态的“仁学一体论”。 一般认为,王阳明的万物一体论源自程颢。然而,宋代道学思潮中出现的以程颢为代表的万物一体论,含有“生生之仁”和仁者境界两种主要含义,强调从“须先识仁”的角度出发,以实现仁者之心的境界就是万物一体的境界,偏重于工夫指向的、主观呈现的境界论意义。然而,与程颢偏重于境界的论述不同,王阳明是从“一体之仁”的角度出发,将仁者境界的万物一体论推展至以一体之仁为核心内涵的万物一体论,这是王阳明基于“一体之仁”的本体论对万物一体论的重构。 (摘编自吴震《论王阳明“一体之仁”的仁学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王阳明心学的思想体系中,“天地万物一体之仁”这个命题是重要的理论组成部分。 B.阳明学的万物一体论与其他的万物一体论之间有着清晰的理论界线,却又容易被混淆。C.“一体之仁”是“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核心概念,揭示了宇宙存在的基本精神特质。 D.王阳明推翻了先秦诸子时代的传统万物一体论,他的万物一体论是一种全新的重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意在澄清关于阳明仁学的错误观点,探讨其“一体之仁”的思想意蕴,揭示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理论特质和思想意义。 B.作者从辨析核心概念出发,揭示了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思想精髓,藉此表明阳明仁学有和其他万物一体论不同的理论特质。 - 21 - C.作者列举历史上两种形态的万物一体论,意在强调阳明学的万物一体论是建立在良知心学基础上的新形态的“仁学一体论”。 D.文章结尾指出,王阳明将程颢的万物一体论推展至以一体之仁为核心内涵的万物一体论,表明王阳明是仁者境界说的继承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抛开“仁”字强调“万物一体”,就会混淆阳明万物一体论与其它万物一体论的界线。 B.要把握“一体之仁”这一核心概念的内涵,就要抓住“心体”和“仁体”两种特质。 C.只要关注“一体之仁”中的“仁”字,就能够揭示阳明仁学万物一体论的思想精髓。 D.研究王阳明的仁学思想,既要揭示其理论特质和思想意义,又要关注其它相关理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三 笑 于德北 这个故事发生在苏州。或许,这也称不上是一个故事吧。 1993 年的春天,他因为单位的业务,从北方直抵上海,又从上海转杭州,从杭州坐夜航船到苏州。船上的一夜十分诗意,他要了一碟豆腐,一碟青菜,一瓶老酒,一碗饭。他吃掉了这些东西。他近铺的一个老者说:“小伙子好饭量呢!” 他就笑了。夜风从运河上吹来,潮潮的,带有一点水腥。 船是早上七点钟到的苏州,苏州给他的印象是水气忒重。他背了一个大包,茫然地伫立在街头。 - 21 - 远远地可见北寺塔,高高地占据苏州的天空。他望着北寺塔,信手翻着从家里带来的小册子,那上面说:“寺乃三国时代东吴大帝孙权为乳母陈氏买地所建。”他觉得这一切真遥远。 他翻看地图。那上边标明,怡园离他最近。他就步行去了。他想在江南见到的桐花,一树一树的,美丽极了。是桐花吧。那么高大的树开花了,他还是第一次领略。他去怡园。书上说:怡园位于人民路343号。 苏州的路少有灰尘。他以全新的感觉走在苏州的路上,像一个诗人。 他在心里说:苏州,是春天里的一条飘带。印花的飘带,淡淡的水墨把白绢点染出几分娇羞。你看,他可不就是一个诗人。诗人到怡园去了,他第一次看园林,他一下就给迷住了。怡园中有一口小井,他去的时候,一个苏州女孩正用小桶向上提水,那优雅的姿势无限娉婷,腰肢款款,春衫荡起微风。 他举起相机。镜头里的女孩白,发黑,弯眉细目,齿洁唇红。 女孩说:“你照我干什么?” 她说的是苏州话,但他好像一下就听懂了。他没想到苏州话这样好听,像女孩手中的小桶,一汪清水透明而晶莹。 女孩说:“你照我干什么?”他说:“竹风。” 那女孩的身后真有一簇春竹呢,葱郁、茂盛、青翠。 女孩说:“什么?”他说:“竹风,竹子刮起的风。” 女孩就掩口笑了,她的意思是只有风能刮动竹子,竹子怎么能刮动风呢。她转而又笑了,她的意思是:可不嘛,风能刮竹竿,竹子怎么就不能刮动风呢。 她提着桶往屋里去了。屋子是一个茶室。 他往怡园的深处去,七拐八拐地到尽头。他读那些楹联,觉得古代的人真麻烦,真有趣,真有闲心。他原路转回,直奔那茶室,听说,有当年的春茶可饮呢,他于茶道是一个外行,但能饮一盏江南的新茶,苏州的新茶,不是一种享受吗? 他看见那个女孩在茶室里。 - 21 - 茶室里已有几个老人聚在一起闲谈,看得出他们是常客。他们自己带着水杯,很随便地取用热水瓶中的水,那个女孩就站在柜台的边上,她脚上的布鞋踩着地上的青砖。 他放下行囊,坐在茶室的最里边。她为他送上一杯新茶。他突然想说点什么。可说什么呢?他看见室外的小亭。隐约见那亭上的字,就低声诵读:“主人友竹不俗,竹伴玉人不孤,万竿戛玉,一笠延秋,洒然清风。” 女孩过来给他斟水,也低声说:“静坐观众妙,潭清适我情。”说完她就笑了,提起暖瓶出了门,不知奔哪厢去了。他举杯过额,那一杯清茶的香气正好漫入他的鼻翼。他很神往此时的境界,他想起一个关于才子佳人的叫《三笑》的电影,他想那个女孩对他已经两笑了,如若再有一笑,岂不成就一段姻缘? 现在想想,那一年他刚刚戴了一副眼镜,留了一把过胸的大胡子,他衣着松阔,风尘仆仆,长衫圆履,还真有一副才子形呢。 可惜,他已是一个三岁孩子的父亲。 他离开怡园时,还想,人生真是一件美好的事,虽然不能成就一段姻缘,可是一个南方女孩对一个北方男子的善意一笑,不也似胎记一般印在自己青春的腮边?(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无名无姓的“他”作为主人公,不仅容易使读者产生代入感,而且使主人公的故事具有普遍意义。 B.主人公与苏州女孩在怡园水井边的对话,寥寥数语,却表现出女孩天真、单纯而且具有灵性的内在特点。 C.“他”期待女孩对自己“三笑”以成就一段姻缘,但想到自己已为人父,不免怅憾,这种怅憾是全文的感情基调。 - 21 - D.本文描写细腻生动,语言清新古朴,行文节奏和缓,给人以冲淡雅致之感,与小说所要营造的氛围非常协调。 5.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艺术效果?请简要说明。(5分) 6.主人公“他”是一个怎样的“北方男子”?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走进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迎面而来的仿佛是一个科幻感十足的“未来世界”——一座长方体建筑被一个椭圆形的开口直接穿过。建筑内部,一个巨大的球形报告厅占据了大厅的中央位置,如同“天眼”凝视外界。环视四周,围绕报告厅逐级上升的阶梯与高挑的空间创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带来如同海浪起伏般的景观效果……近日,几张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的照片在网上迅速“爆红”,吸引了来自世界的目光。 “这座图书馆别具一格之处在于它用现代建筑理念和方法创造了一个科技感和美感十足的巨型中厅,让读者拥有极大的阅读、交流以及想象的空间。”滨海新区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宋俊生介绍,“我始终认为,图书馆并非一个简单的陈列空间。它以丰富多样的、多载体形式的、经过精心挑选的、长期积累的文献信息为基础,是知识与信息的集散地,也是人类文化的传播地。它囊括中外,兼及古今,能够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体育艺术素养进行全方位的熏陶。它们或历史悠久庄严肃穆,或年轻灵动充满生机,不应该都长着相似的面孔。” (摘编自2017年12月21日《光明日报》陈建强等《用书藉涵养一座城市的品格》) 材料二: - 21 - 有学者做调研显示:我国城镇居民超过60%的人从来没有去过图书馆,城镇居民中有接近40%的中小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没有去过图书馆,有超过20%的居民不知道本地公共图书馆,仅有4%的中小城市有图书馆的道路标识。国家图书馆研究院2014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国民公共图书馆利用率很低:2013年我国公民图书馆持证率只有2.5%,而美国是68%,英国是58%。2013年,我国公共图书馆人均到馆0.36次,美国人均到馆5.1次。 (摘编自2017年第1期《图书馆工作》柴林红《探究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书香社会”的对策》) 材料三:2010—2013年江西各级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及购书经费统计表 年份 省级馆 市级馆 县级馆 合计 财政拨款/万元 购书专项经费/万元 财政拨款/万元 购书专项经费/万元 财政拨款/万元 购书专项经费/万元 财政拨款/万元 购书专项经费/万元 2010年 1780.1 300.0 2692.0 641.0 5253.4 453.2 9725.5 1394.2 2011年 2004.1 500.0 3863.7 377.0 5329.4 575.3 11197.2 1452.3 2012年 3102.0 500.0 5646.6 467.0 7433.5 648.2 16182.1 1651.2 2013年 4462.9 700.0 5656.1 544.6 8628.7 803.9 18747.7 2048.5 - 21 - 注:本表数据根据《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1—2014年)统计得出。 材料四: 在河南许昌市鹿呜湖畔的一座钢构玻璃房内,一名年轻女孩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书,手边放着刚从超市提回来的购物袋。她说,这里环境好,隔着玻璃就能看到湖,而且借阅方便,离家也近,哪怕是买菜的间隙,她都会进来坐一坐。 这座玻璃房便是今年9月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并被当地人津津乐道的“24小时智慧阅读空间”。它是融智慧图书馆、便氏志愿服务站为一体的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许昌在人流密集、交通便利的路段共建成了12座这样的玻璃房。 随意走进一间50平方米左右的玻璃房,通透宽敞,布置整齐。大书架上,各类图书琳琅满目。阅览桌椅旁摆放着自助办证机、电子图书借阅机、自助借还书机等。此外,玻璃房内还设有应急小药箱、针线包、雨伞架等便民服务设施。 当阅读逐渐实现“零门槛”,氤氲的书香将成为城市最有朝气的文化标签。这些“家门口的图书馆”,如今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前来阅读,藏于图书馆的书变成了市民的手边书和案头书。 (摘编自2017年11月10日新华社记者史林静《“家门口的图书馆”构筑24小时智慧阅读空间》) 7.下列对材料二、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数据显示我国国民公共图书馆利用率很低,其公民图书馆持证率及人均到馆次数均低于美国。 B.在政府的支持下,2010年至2013年江西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财政拨款及购书经费均逐年增加。 C.2010年至2013年间,江西省加大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县级馆的拨款均高于市级馆,更高于省级馆。 - 21 - D.虽然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大幅度提高,但仍有超半数的居民从来没有去过。超过90%的中小城市甚至没有图书馆的道路标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公共图书馆应该以丰富多样的文献信息为基础,成为知识与信息的集散地、人类文化的传播地。 B.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因为创造了一个科技感和美感十足的巨型中厅,而在网上迅速“爆红”。 C.许昌、天津的公共图书馆或年轻灵动充满生机,或历史悠久庄严肃穆,虽然面孔不同,但都很受欢迎。 D.滨海新区图书馆、许昌的智慧阅读空间,都实现了阅读的“零门槛”,成为城市的文化标签。 9.你认为,要建设“书香社会”需要做哪些努力?请根据上述材料加以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 21 - 林光朝,字谦之,兴化军.莆田人。再试礼部不第,闻吴中陆子正尝从尹焞学,因往从之游。自是专心圣贤践履之学,通《六经》,贯百氏,言动必以礼,四方来学者亡虑数百人。然未尝著书,惟口授学者,使之心通理解。尝曰:“道之全体,全乎太虚。《六经》既发明之,后世注解固已支离,若复增加,道愈远矣。”孝宗隆兴元年,光朝年五十,以进士及第调袁州司户参军。乾道三年,龙大渊、曾觌以潜邸恩幸进,台谏、给舍论驳不行。张阐自外召为执政.,锐欲去之,觉其不可摇,遂以老疾力辞不拜。而光朝及刘朔方以名儒荐对,颇及二人罪,由是光朝改左承奉郎、知永福县。而大臣论荐不已,召试馆职,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历著作佐郎兼礼部郎官。八年,进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史职如故。是时,张说再除签书枢密院事,光朝不往贺,遂出.为广西提点刑狱,移广东。茶寇①自荆、湘剽江西,薄岭南,其锋锐甚。光朝自将郡兵,檄摧锋统制路海、本路钤辖黄进各以军分控要害。会有诏徙光朝转运副使,光朝谓贼势方张,留屯不去,督二将遮击,连败之,贼惊惧宵遁。帝闻之,喜曰:“林光朝儒生,乃知兵耶。”加直宝谟阁,召拜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四年,帝幸国子监,命讲《中庸》,帝大称善,面赐金紫。不数日,除中书舍人。是时,吏部郎谢廓然由曾觌荐,赐出身.,除殿中侍御史,命从中出。光朝愕曰:“是轻台谏、羞科目也。”立.. 封还词头②。天子度光朝决不奉诏,改授工部侍郎,不拜,遂以集英殿修撰出知婺州。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宋史·林光朝传》) 【注】①茶寇:南宋时贩茶的商人为抵抗政府过度的盘剥、压榨而组成的武装。②封还词头:驳回皇帝在人事决策方面不恰当的诏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卒年六十五/ B.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卒/年六十五/ C.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卒/年六十五/ D.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卒年六十五/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军,唐代时称军镇,至宋代演变为地方行政区划单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 21 - B.执政,原意为掌管国家政事,宋、金时是参知政事、枢密使等高级官员的通称。 C.出,出仕,即出来做官,古代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或他人举荐就可以成为仕宦。 D.出身,科举考试考中者的身份资格,赐出身指赐给未考中者以相应的身份资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林光朝学问精深,教授生徒众多。他与尹焞交游,专心研究圣贤之学;他精通《六经》和诸子百家学说,使得四方学者慕名前来求教。 B.林光朝出仕很晚,仕途一直不顺。他五十岁才中进士,先后因议论皇帝恩宠的臣子龙大渊、曾觌和张说等人的罪行而被朝廷降职任用。 C.林光朝平定寇乱,立下显赫军功。茶寇迫近岭南时,林光朝一边率兵抵御,一边传书其他将领,督促他们拦击贼兵,最终使贼兵败退。 D.林光朝为官正直,敢于驳回上议。皇帝准备重用吏部郎谢廓然,林光朝认为这是对台谏的轻视,会让科举蒙羞,于是立刻驳回了诏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1)《六经》既发明之,后世注解固已支离,若复增加,道愈远矣。(5分) (2)天子度光朝决不奉诏,改授工部侍郎,不拜,遂以集英殿修撰出知婺州 (5分) (3谨库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11分) - 21 -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杜 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本诗作于开成 4 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 C.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 D.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E.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表达了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 15.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6分) - 21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8小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2)在《寡人之于国也》说明君王的态度用了对比的说理方法的语句:“ ”与 “ ”的对比强调要施仁政。 (3)、《荀子·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 , 。” (4)《荀子•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 , 。 (5)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 ”。 ( 6)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 。 (7)在《蜀道难》中,作者运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侧面烘托蜀道险峻难行的句子是 , 。 (8)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 , 。 , 。 第II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 - 21 - 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______ ,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______ ,并可根据需要______ 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________ ,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 B.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C.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架勘查的任务。 D.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 B.“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 C.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D.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一应俱全 一览无余 易如反掌 东山再起 B.应有尽有 一览无余 轻而易举 再接再厉 C.一应俱全 一目了然 轻而易举 东山再起 - 21 - D.应有尽有 一目了然 易如反掌 再接再厉 20.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50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 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 ① 改为 ② 改为 ③ 改为 ④ 改为 ⑤ 改为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 今天问题有没有,当然也有。但是哪个时代没有问题?人类从来没有哪天容易过,在中国做生意不容易,在美国做生意同样也很不简单。但今天看到的问题,就是留给我们的机会,就看我们是着眼于未来,还是执著在当下。我想也正是因为当年两国领导人对未来中美关系的远大战略构想,才有今天的成果。我永远相信只有把目光放在明天,才能解决今天的问题。 ——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 这段话是马云 2015 年 9 月 月 23日在西雅图中美企业家座谈会上的发言片段,这段话给了你怎样的感悟、启发与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 21 - 字的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定标题,符合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21 -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分) 1.D(文中没有说“王阳明推翻了先秦诸子时代的传统万物一体论”。) 2.D(文中说“一般认为,王阳明的万物一体论源自程颢”,而作者认为王阳明的万物一体论与程颢仁者境界的万物一体论论述不同,没有说“王阳明是仁者境界说的继承者”。) 3.C(原文是说“唯有用‘一体之仁’的观念才能充分展现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思想精髓”,因 此只关注“仁”是不够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4分) 4.C(主人公并非真的想要和女孩成就一段姻缘,而且怅憾之情也并不是全文的感情基调。) 5.(5分) ①对“他”的心理描写(对苏州的生动感受)进行评论,表现“他”对苏州的喜爱。②与“他像一个诗人”呼应,强调“他”具有诗人气质和诗意情怀。 ③为下文“他”乍见苏州女孩便生好感做铺垫。 ④转换叙述视角,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使行文摇曳多姿,不单调。 ⑤第二人称叙述,让读者更能参与到故事中来,引起对主人公形象的思考。 [5分。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给4分,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 6.(6分) ①浪漫(或:有诗心,善于发现和欣赏美)。他享受夜航船上诗意的一夜,能领略苏州的春日之美,从女孩的笑中能联想到才子佳人电影《三笑》,念念不忘青春时期的才子风流。 ②克制(或:有分寸,“发乎情而止乎礼”)。他欣赏苏州女孩之美,但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已为人父的身份。 ③豁达(或:洒脱,通透)。他虽然不能和喜爱的女孩成就姻缘,但依然因女孩的善意一 - 21 - 笑而感受到人生的美好。 [6分。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分) 7.B“均逐年增加”错 8.A B项,网上迅速“爆红”的原因错,原文为“走进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迎面而来的仿佛是一个科幻感十足的‘未来世界’”;C项,“历史悠久庄严肃穆”错,这是“滨海新区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宋俊生”讲话的内容,不是文中具体所指;D项,“都实现了阅读的‘零门槛’”错,过于绝对 9.(6分)(1)政府方面:一方面加大公共图书馆,尤其是基层图书馆的财政拨款及购书专项基金的投入,提高硬件标准;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改善服务态度,降低阅读的门槛,提升软件实力。(2)民众方面:充分认识读书的价值,逐步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共同营造“书香社会”的良好氛围。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2分) 10.B(标点: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光朝因引疾提举兴国宫,卒,年六十五。) 11.C(出:由京官调任地方官。) 12.B(林光朝的仕途并非“一直不顺”,他曾担任过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宝谟阁直学士以及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等要职,还曾受到皇帝金鱼袋和紫衣的赏赐;他也没有议论张说的罪行,只是因为没有祝贺张说任职签书枢密院事而被外放为官。) 13.(13分) (1)《六经》已经阐发清楚,后代的注解本来就已经支离破碎了,如果再增加,距离道的本义就越来越远了。 [5分。译出大意给3分,“发明”“固”每译对一处给1分。] (2)皇帝估计林光朝决不会接受诏命,就改任他为工部侍郎,林光朝不就任,于是就让他以集英殿修撰的身份外出担任婺州知州。 - 21 - [5分。译出大意给3分,“度”“知婺州”每译对一处给1分。] (3) 谨慎的从事学校的教育,把孝顺父母,友爱兄长的道理反复的讲给百姓听,那么,头发花白的人就不会在道路上背着、顶着东西了。 (3分,谨、申,倒装各一分) 【参考译文】 林光朝,字谦之,兴化军莆田人。两次参加会试都没有考中,听说吴中陆子正曾经跟从尹焞求学,于是前往尹焞处与他交游。从此他专心学习实践圣贤的学问,通晓《六经》和诸子百家的学问,一言一行必定遵循礼节,四方来向他求学的不下数百人。然而他不曾著书,只是亲口将学问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心里通晓理解。他曾经说:“道的全部,完备齐全而又博大玄奥。《六经》已经阐发清楚,后代的注解本来就已经支离破碎了,如果再增加,距离道的本义就越来越远了。” 孝宗隆兴元年,林光朝五十岁,因为进士及第调任袁州司户参军。乾道三年,龙大渊、曾觌因为在皇帝做太子时蒙受恩宠而得到任用,台谏、给事中和中书舍人的驳议都不得施行。张阐从外地被召回朝廷担任参知政事,急切想要免除龙大渊、曾觌的职务,因为觉得他们(有皇上撑腰)不可动摇,于是就以年老体病坚决辞官不去就职。而当时林光朝和刘朔正以名儒的身份被推荐参加廷对,对龙大渊、曾觌两人的罪行颇多议论,(惹怒了皇帝),因此林光朝改任左承奉郎、永福知县。但大臣们对此论荐不已,于是林光朝被皇帝召试,在史馆任职,担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历任著作佐郎兼礼部郎官。乾道八年,林光朝升任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史官的职位依旧保留。当时,张说再次被任命为签书枢密院事,林光朝因为没有前往祝贺,于是被外放担任广西提点刑狱,不久又调任广东。茶寇从湖北、湖南一直剽掠到江西,迫近岭南,他们的气势十分嚣张。林光朝亲自率领郡里的士兵抵御,又传书给摧锋统制路海、本路钤辖黄进,让他们各自率军分别控制住要害之地。这时恰好有诏书调任林光朝担任转运副使,林光朝认为贼兵的气焰正处嚣张,就留在驻军中没有离开,督促两位将军拦击贼兵,接连挫败敌人,贼兵惊恐,连夜奔逃。皇帝听说后,高兴地说:“林光朝是个儒生,竟然还懂得兵法啊!”于是加封林光朝为宝谟阁直学士,又召拜为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淳熙四年,皇帝驾临国子监,命林光朝讲解《中庸》,皇帝听后大加赞赏,当面赐给他金鱼袋和紫衣。没几天,又拜他为中书舍人。当时,吏部侍郎谢 廓然通过曾觌推荐,被赐予进士出身,担任殿中侍御史。诏命从宫中发出,林光朝非常愕然,说: “这样做是轻视台谏,让科举蒙羞啊。”立刻封还了诏命。皇帝估计林光朝决不会接受诏命,就改任他为工部侍郎,林光朝不就任,于是就让他以集英殿修撰的身份外出担任婺州知州。林光朝是个博学而年长的学者,在士人中素有威望。他在中书省任职还没发表什么言论时,有人对他的才能表示怀疑,等到听说他驳还了谢廓然任命一事,士人们的议论才表示钦服。林光朝因为引病辞官,被提举江西太平兴国宫,不久去世,享年六十五岁。 - 21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11分) 14.BE(B项,颔联是想象友人裴坦赴任途中所见之景,并不是“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之景”。E项,尾联抒发的是作者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和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而不是“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 [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2项给5分。多于两项不给分。] 15.(6分) (1)①虚实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虚写;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实写。②远近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近景。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远景;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近景。 (2)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前四句通过描写江南早春明丽和煦的美景,反衬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自己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 [6分。答对一点给3分,其中手法(作用)1分,分析2分;第一问两点可任答一点。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8分) 16.(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 (6)是故弟子不如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7)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8)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7. B - 21 - 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这句话的句子主干为“这艘船经历了任务”很显然“历经任务”搭配不当,应该把“经历”改为“执行”或者“完成”。 A项“经历航次”搭配不当;C项“经历了航次”搭配不当;D项“执行航次”搭配不当。所以答案为B。 18. C 承接前面的主语“人”,应该是动词“走进”或者“进入”, 然后根据后文各种实验室分布,可知这里强调突出的应该是实验室很多。 19. B “一应俱全”强调“全”,“应有尽有”强调“有”;一览无余”强调“看到”,“一目了然”强调“看清”; “易如反掌”强调“容易”,“轻而易举”强调“轻松”; “东山再起”指“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势力” ,“再接再厉”指“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 20.示例:①“教书”改为“从教”;②“光临”政为“前往”或“参加”;③“惠赠”改为“奉上”“奉送”或“敬赠”;④“先睹为快”改为“指正”或“斧正”;⑤“快来了”改为“将至”或“将临”。 - 2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