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保定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命题人:陈亚春 吕海英 审题人:徐亚丽 杨琳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致中和”等理念,体现着深刻的生态哲学。‎ 天人合一。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凝结在天人合一思想之中。在这里,所谓“天”,主要指自然界或自然的总体,宇宙的最高实体;所谓“人”,是指人和人类。天人合一观的首要含义是肯定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来自大自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中国哲人多以天人合一为高级境界与觉悟,认为天人合一所观照的宇宙万物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认为天与人和谐,人与物感应,宇宙中的一切生命互相关联。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先哲对人与自然关系最好的定位与诠释,也为化解人类当前面临的生态危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启示。大自然赋予人类生存的条件,同样也需要得到人类的尊重与爱护。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并改善自然环境,建设生态系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道法自然。道家提倡人们要顺应自然的本来,反对人类随意违反自然的本性,强行干预世界。老子认为,人是在宇宙的演化历程中诞生的,人类诞生以后,由于禀受天地之灵而成为宇宙中之一大,即所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虽然人也同为四大之一,但在宇宙中的地位并不比其他三大更高,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所讲的自然包含三层含义:外在的自然界、运行的功能、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因此,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尊重自然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道法自然就是万事万物的运行都遵守包括自然之道、社会之道、人为之道的自然规律,这也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则。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突出融合、创新、发展,通过系统的新陈代谢,实现新旧交替,促进社会永续发展;另一方面,强调自然是永恒不息的生命存在和发展的有机系统,人只有遵循规律,尊重自然,才能减少与自然的矛盾,实现长久生存。‎ 致中和。《礼记·中庸》指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君子达到中和,天地都会赋予其应有的位置,万物都会得到养育。我国先哲提出的“中和”思想,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和谐发展与协同进化的思想,包括关于“和”与“中庸”的思想。老子主张“守中”,孔子主张“中庸”,孟子主张“中权”,荀子主张“中当”。“中”要求人的行为要把握一定的度,“允执其中”以保持事物协调发展。“中和”思想作为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张协调适度发展,反对极端和过分,反对盲目和任性。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摒弃征服掠夺自然的非理性行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永续发展状态。‎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摘编自贺祖斌《生态文明建设的传统智慧与现实意义》,《光明日报》2019年12月10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人合一观诠释了天与人和谐统一的关系,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境界。‎ B. 人来自自然,是天地之灵、宇宙之一大,这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C. 建设生态文明,既要融合、创新、发展,实现新旧交替,又要尊重自然规律。‎ D. 致中和的思想主张要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和谐发展与协同进化中征服自然。‎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论述生态文明建设的传统智慧与促进永续发展的现实意义。‎ B. 文章第二段阐述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指出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C. 文章第三段在明确“自然”含义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阐发了“道法自然”的主张。‎ D. 文章论述中华传统文化的三种理念时都引用古代典籍中的言论,增强了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要善于利用传统智慧,化解人类当前面临的生态危机。‎ B. 大自然赋予人类生存的条件,人类应该保护并改善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C. “道法自然”是指人不仅要遵循自然规律,还要遵守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D. 道家的“守中”、儒家的“中庸”“中权”“中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答案】1. C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A项,“天人合一观诠释了天与人和谐统一的关系”错误,原文是“中国哲人多以天人合一为高级境界与觉悟,认为天人合一所观照的宇宙万物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认为天与人和谐,人与物感应,宇宙中的一切生命互相关联。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先哲对人与自然关系最好的定位与诠释”,诠释的是“人与自然关系”,不是“天与人”;‎ B项,“人来自自然,是天地之灵、宇宙之一大”错误,张冠李戴,原文是“老子认为,人是在宇宙的演化历程中诞生的,人类诞生以后,由于禀受天地之灵而成为宇宙中之一大”,认不是天地之灵,且“这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错误,这也不是前提;‎ D项,“中和”思想反对征服掠夺自然。‎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论述天人合一思想时没有引用古代典籍言论。‎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 C 项,“指人不仅要遵循自然规律”错误,根据第三段,道法自然不是只针对人,而是万事万物;“还要遵守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说法不准确,自然规律包括自然之道、社会之道、人为之道。‎ 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网络授课通常采用“视频会议”和“发起直播”两种方式,但是有时教师不能做出正确选择。“视频会议”能同时选择301个会议成员,也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在视频会议过程中,可以通过“共享窗口”共享桌面、钉钉或是打开的文件等。在进入视频会议时,可能有些学生没有设置静音,导致会议声音嘈杂,教师可以点击“全员静音”,这样学生可以静悄悄地只听教师的讲解,当需要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可以自己点击“静音”或者教师点击该生的“静音”,教师和其他学生就可以听到该生回答的问题了。其优点是教师可以随时检测学生的听课情况,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点评学生的优缺点,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听课的在线人数也可以随时监控。其缺点是由于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慢或提出疑问,以及学生连麦不稳或是设备不好,课堂进度相对较慢。‎ ‎“发起直播”在输入直播主题后一般选用屏幕分享模式,开启直播保存回访,创建直播后开始直播,直播1分钟后可以自动录像保存到群文件中,方便错过直播或想再次听讲的学生查看。直播可以是教师提前录制好发送到群里,学生上课学习;或是课堂上直接对学生直播。其优点是课前录制的教师可以在课前多次录制达到较好的录制效果,学生在观看时可以针对自己学习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倍速,或是多次播放听课,教师也可以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群直播可以统计学生观看人数、观看时长等数据,让学生学习的数据清晰可见。但是其弊端是学生是在听课,还是在玩游戏、刷抖音、聊天,教师无法监测。‎ 两者的共同点是无须烦琐设置,在群聊中可一键开播,手机端和电脑端同时支持,超清画质,不需要太高的网络要求。课堂教学中以直播为主,视频会议为辅,两者相互补充,可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摘编自郭丽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网络授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年3月)‎ 材料二:‎ ‎(摘编自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疫情期间大学生线上学习调查报告》,2020年4月)‎ 材料三:‎ 网络教学即学校利用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手段教学,是远程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利用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实行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交流的能力。网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网络教学主要实现手段有:视频广播、WEB教材、视频会议、多媒体课件、BBS论坛、聊天室、e-mail等。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网络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而将成为21世纪主流的教学方式。‎ 在网络教学模式下,教师讲课工作像以往一样准备讲课稿(word、ppt、pdf等文件格式),像以往一样按照约定的时间上课。所不同的是:上课的地点不再是集中的固定的现实地点,比如培训中心的固定班级,而是单位在这个网络系统平台上开设的固定班级,一个网络班级。上课的内容仍然是教师备好的内容,只需要将讲课稿文件“打开”到讲课板上,整个网络班级的学员都能异地看到内容,当然前提是学生在规定的时间登陆到了该班级。‎ 在网场教学模式下,学生完全可以在家里学习开设的课程,免去了路途奔波,节省了时间和精力,极大地增加了学习的方便性,同时不乏现场教学中的互动和交流。‎ 在网络教学模式下,学校可以集中精力发展教育品牌,招生和授课不再受地点限制,可以拓展到整个地区甚至全国的生源市场。‎ ‎(摘编自《网络教学的意义》《新课程研究》2011年第6期)‎ ‎4. 下列关于网络教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授课中,“视频会议”可选择部分成员构成临时视频团队,也可选用“全员静音”,或单击某生“静音”,还可随时点评学生的优缺点 B. “发起直播”可以提前多次录制,择优发到群里,也可直接对学生直播。教师可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C. 作为远程教学的重要形式,网络教学依靠的主要手段是计算机网络,具体包括视频广播、视频会议、BBS论坛、聊天室、WEB教材等。‎ D. 传统教学在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交流的能力和信息素养的提升方面,存在很大不足,需要我们尽快改变。‎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重点论述了疫情期间网络授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材料三在阐述网络教学的定义之后着重分析了它的优缺点。‎ B. 根据材料二,学生对线上教学的总体满意度,表示“好”和“非常好”的超过50%,从各项评价看,差别不是特别显著。‎ C. 根据材料二,有40%左右的学生对线上教学的总体满意度表示“一般”,由此可见,线上教学质量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D. 目前网络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络教学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教学方式。‎ ‎6. 请简要概括网络教学的优势。‎ ‎【答案】4. D 5. A ‎ ‎6. ‎ ‎(1)更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交流的能力。(2)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将来打下基础。(3)打破传统的时空限制,节省时间和精力,增加学习的方便性。(4)突破学校招生和授课的地点限制,有利于学校集中精力发展教育品牌。(5)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一种或几种方式进行教学,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重要概念、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 D项,文不对题,题干是网络教学,D项针对的是传统教学,原文只是说网络教学更有优势,不能就此推论传统教学存在很大不足。‎ 故选D。‎ ‎【5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整合和分析作者观点的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的要求,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结合文中的对应句子对读选项,找到细微的差别,重点注意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 A项,材料一是网络授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但节选文字重点是“视频会议”和“发起直播”两种方式的利与弊,材料三没提到缺点。‎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首先粗读全文,重点阅读相关段落,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并归纳概括,分点作答。‎ 根据“网络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交流的能力”可以概括出第一点;根据“网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可以概括出第二点;根据“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网络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而将成为21世纪主流的教学方式” 可以概括出第三点;根据“上课的地点不再是集中的固定的现实地点”“在网场教学模式下,学生完全可以在家里学习开设的课程,免去了路途奔波,节省了时间和精力,极大地增加了学习的方便性,同时不乏现场教学中的互动和交流”‎ ‎ “在网络教学模式下,学校可以集中精力发展教育品牌,招生和授课不再受地点限制,可以拓展到整个地区甚至全国的生源市场”可以概括出第四点;根据“网络教学主要实现手段有:视频广播、WEB教材、视频会议、多媒体课件、BBS论坛、聊天室、e-mail等” 可以概括出第五点。‎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解题方法:‎ ‎(1)比较材料。在当今这个大数据时代里,阅读新闻、报告类文本,要加强比较分析能力的培养。要从材料来源、主要内容、中心观点、数据图表等多角度比较分析,辨明异同,深入探究规律。‎ ‎(2)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一方面浏览全文,找到相应语句并在原文中标注出来。另一方面,逐一把选项和原文比对,不一致的即可判定错误。‎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首先读懂文本,标记包含相关信息的重要语句。可以从概括性的句子、文中运用的材料和作者的评价三方面入手。其次,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出发,结合新闻材料提炼观点。最后,观点必须于文有据,合情合理。要做到客观公正,不能任意拔高或者贬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辞 职 高国才 ‎“什么?你辞职了?你这孩子咋就不听话呢?现在找个正式工容易吗?咱全村有几家孩子能端铁饭碗啊?满村子你打听打听,谁不羡慕?你倒轻松,辞职了!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当爹的!”‎ ‎“唉!你说你这孩子,让娘咋说你啊,这怪你爹发脾气吗?我和你爹供你上学,这些年操了多少心?好不容易让你抱上了铁饭碗,你还不知足!”娘叹口气,看看倔强的儿子和脾气暴烈的男人轻轻地摇了摇头。‎ ‎“我知道爹娘供我不容易,所以我拼了命地学。我要不是优等生,铁路局去我们学校招工,能第一个就选上我?满以为能进大城市留在机关坐办公室呢,谁知道培训完,竟然让我下车间,进班组!我知道从基层做起是为了我的成长,但整天施工捣石子除病害有啥意思?最要命的是更换钢轨,一根钢轨全要肩扛!一声哨响,几十号子人全部上肩,谁都不敢偷懒。一旦谁偷个懒或脚下不稳,大伙都得被压趴下,轻的扭伤腰胯,重的就可能砸到脚上,骨断筋折落个残废。还有,大半夜的经常不让休息,还美其名曰‘天窗修’。你们是不知道,线路上的风大得能把人吹跑,尤其冬天那风刮过来飕飕的,就跟小刀在剜你的肉一样,棉衣棉帽的全套上也不管用。干活时一身汗,等稍微休息一下,那汗湿的衣服贴在身上,啥罪过?你们知道吗!夏天?嘿!您就更别提夏天了。沿线都是庄稼地,那蚊子嗡嗡地搭帮结伙,叮上一口就能起核桃那么大的包,好几天又痒又疼。”‎ ‎“行!你小子有种,还一套一套的。你爱去哪儿就去哪儿!儿大不由爹,女大不由娘。反正你大了,老子也管不了你了。我还得去村东头找老高家的三小子呢,让人家给就近安排个活儿,咱家得进个钱不是?你爷爷奶奶岁数大了,身边不能没人吧?你娘一个人忙不过来,也快收秋了,地里活也多,你不是辞职不干了吗,那你就下地干活儿去吧!”于是,爹气咻咻地走出小院。‎ ‎“你说说,你这个犟种,再把你爹气出个好歹来。真拿你爷俩儿没办法!?你打算啥时候进城找工作去啊?手头的钱还够吗?家里才卖了夏粮三千块,你先拿上吧,穷家富路。”娘背过身去擦着眼睛。‎ ‎“娘,您别操心了,我同学都帮我联系好了。一会我坐下午的火车走,晚上就到省城了。明早去新单位报到,不耽误事。工作比铁路上好多了!”‎ ‎“您这边上有人坐吗?”一个衣着华丽的生意人模样的男人领着一个珠光宝气的漂亮女人站在面前。‎ 他从思绪中回过神来。“没有,坐吧!”他调整了一下慵懒的身子,让出一些地方。列车在无声无息中开动了,他侧身望向窗外,小小的县城被越来越快地甩在身后,距省会的路还长着呢!他闭上眼,下午与父母争吵的场景让他无法平复心情。‎ ‎“快看!快看!那股铁道线上咋那多人啊?”女人的吵嚷声让他从假寐中睁开眼。哦,原来是上行线在抢修呢,最近雨水大,线路病害多。他也不自觉地把目光射向窗外。‎ ‎“那有啥好看的,不就是一帮子铁路工在修路吗!看到了吧,一个个穿的跟要饭的似的,整天灰头土脸,估计找个媳妇都难!”那个男人调侃道。‎ ‎“什么?要饭的!他们那是累的!你去抢修现场体验一下试试!”他心里嘀咕着,厌恶地扫了男人一眼。‎ ‎“这就是没文化闹的,只能干这粗活累活。你可得好好管教咱宝贝儿,要不好好学,将来也这下场。”男人继续和女人调侃着。‎ ‎“你咋知道他们没有文化?”他压着火气,“你了解吗?他们可不是没文化的大老粗。他们里面还有交通大学一本高材生呢,他们的一些技术创新填补过咱们国家铁路技术的空白呢!”他喊道,像是和谁在吵架一样。‎ 男人轻蔑地看了他一眼。“哟!有不忿的了,你怎么就知道他们有那本事?好像你是个铁路工人似的。”‎ ‎“我跟他们一样,就是个铁路工人!”他感到心脏极速跳动,脸上火辣辣地,这是一列空调车,但汗水却不知何时渗满了额头。‎ ‎“哈哈!兄弟,别逗了,你这小身板儿抬得起枕木吗?还说自己是铁路职工?你看看人家,各个膀大腰圆。”男人放肆地笑起来。‎ ‎“我!我……我曾经是一名铁路职工,刚辞职……”用小的不能再小的声音支吾着。‎ ‎“原来你是个逃兵啊!”男人的笑声更放肆了。‎ ‎“是啊,我是一个逃兵……”他感到浑身的血一下子涌上来,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有改动)‎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情节简单,却引人深思。小说叙写了主人公与不同人物之间的两段对话,展现了人物不同的价值选择,引发了人们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B. 衣着华丽的生意人模样的男人瞧不起铁路工人,奚落他们“穿的跟要饭的似的”,这表现出小说的主题:社会上的很多人都是表里不一的。‎ C. 文章倒数第三段“他”小声地支吾,与前文“他”反驳父母时的理直气壮形成对比,说明他说话已经没有了底气,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动摇。‎ D. 小说语言朴实,富有生活气息。同样是对话,交流的对象不一样,运用的语言就不一样。透过语言,我们可以看到人物真实的心理活动。‎ ‎8. 小说以人物对话为主体,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9. 请简析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答案】7. B 8. (1)便于展开情节,使情节发展紧凑集中。(2)利于塑造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小说采用对话展现人物不同的职业选择与价值观,突出他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使人物个性更突出,形象更丰满。(3)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生活气息,使读者身临其境。 ‎ ‎9. (1)结尾扣题,并与开头呼应,结构严谨完整。(2)运用语言、心理描写展现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人物形象更鲜活丰满。(3)认识到自己是逃兵,并感到羞愧,说明他对辞职的选择已产生动摇,并重新思考自己该何去何从,深化了小说的主题。(4)小说结尾戛然而止,令人回味,引发了人们对于“青年人如何实现自身价值”的思考。‎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这表现出小说的主题:社会上的很多人都是表里不一的”错误,文章的主人公不是那个男人,作为次要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也不能作为文章的主题。文章主题是“青年人价值取向”。‎ 故选B。‎ ‎【8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小说的叙述方式作用的能力。小说的叙述方式很灵活,有正叙,倒叙,穿插,意识流等。叙述的角度常用的有以下三种:(1)即以第一人称方式记叙,有身临其境之感,令人感到亲切,感情真挚。(2)他叙方式。即以第三人称方式记叙,令人感觉客观,夹叙夹议体裁不受拘束。特别是穿插历史过往的故事。(3)交互方式。即客观叙述为主,其间某一段故事以第一人称方式叙述,整体运用更灵活。(4)对话方式。展开情节,真实生动等。‎ 情节上:本文以对话讲述“他”想要辞职时发生的故事,展开情节,使情节发展紧凑集中。‎ 人物上:“什么?你辞职了?你这孩子咋就不听话呢?现在找个正式工容易吗?咱全村有几家孩子能端铁饭碗啊?满村子你打听打听,谁不羡慕?你倒轻松,辞职了!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当爹的”“唉!你说你这孩子,让娘咋说你啊,这怪你爹发脾气吗?我和你爹供你上学,这些年操了多少心?好不容易让你抱上了铁饭碗,你还不知足”等对话展现了爹、娘等人不同的身份与性格特征,展现人物不同的职业选择与价值观,突出他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使人物个性更突出,形象更丰满。‎ 效果上:爹娘不同意“他”辞职,“他”讲述自己工作中的不易,还有“衣着华丽的生意人模样的男人和珠光宝气的漂亮女人”的语言等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生活气息,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小说结尾作用的能力,可从文中重要情节的角度分析思考。小说情节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情节和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用。二,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关系。一般情节在开头,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或者埋下伏笔;在中间,承上启下;情在结尾处,情节上照应前文。三,情节与小说环境之间的关系,突出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四,情节与小说主题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者揭示主旨。解答本题可从情节、人物、主题这三个方面着手分析。学生探究解答时要先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述说理由,理由分析要基于原文内容。‎ 情节上:“是啊,我是一个逃兵……”照应开头“他”要辞职时的情景。‎ 人物:结尾段“心脏极速跳动,脸上火辣辣地”时神态和心理描写,“是啊,我是一个逃兵……”时语言描写,展现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人物形象更鲜活丰满。‎ 主旨上:“用小的不能再小的声音支吾着”“他感到浑身的血一下子涌上来,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写出了“他”认识到自己是逃兵,并感到羞愧,说明他对辞职的选择已产生动摇,并重新思考自己该何去何从,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效果上:小说结尾“是啊,我是一个逃兵……”戛然而止,令人回味,“他感到浑身的血一下子涌上来,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引发了人们对于“青年人如何实现自身价值”的思考。‎ ‎【点睛】规范性答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一、认真审题,明确答题指向。认真审题是准确答题的前提。审题主要有两方面的要求。第一,审题干。题干是问题之所在,它在某种程度上为答题指明的方向。第二,审材料。有些题干后附有一些文字材料(比如词语或者句子),这些材料对答题的区域和重点作了隐性的规定。‎ 二、理清思路,明确答题步骤。理清答题思路是准确答题的保障。第一,根据题目的要求,对题目所涉及的相关文本内容进行细致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第二,根据审题的结果,准确地找出相关的答题要点以及要点之间的逻辑联系。第三,理清答题的思路,明确答题的先后次序。第四,根据赋分值,检查是否有遗漏的要点。  ‎ 三、简洁表达,明晰答题语言。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是准确答题的呈现形式。第一,答题语言要简明扼要。第二,答题语言要表意明确。尽量不要使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尽量不要使用抽象的语言,尽可能结合文本进行答题。‎ 四、规范书写,整洁答题文面。生语文素质的基本体现。所以,工整清楚的卷面是提高得分率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学生答题时不可小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华有器度,在讲幄最久,孝宗甚眷之。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时阑出塞,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至,知左右多贼耳目,乃呼老黠隶诘之。隶战栗不敢隐,因贳其罪,令伺贼,贼动静无勿知。守仁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官军进攻,内外合击,擒斩无遗。乃立和平县,置戍而归。自是境内大定。守仁所将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数十年巨寇,远近惊为神。正德十四年六月,命勘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合八万人,号三十万。己酉次丰城,以文定为前锋,选遣奉新知县刘守绪袭其伏兵。乙卯遇于黄家渡,贼大溃。丙辰复战,官军却,守仁斩先却者。诸军殊死战,贼复大败。退保樵舍,联舟为方阵。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守仁天姿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不苟言笑。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泛滥道释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泛滥道释/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 B 泛滥道释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 C. 泛滥道释/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 D. 泛滥道释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还未到壮年,故称“弱冠”。‎ B. 乡试,又称“秋闱”。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C. 擢,是指提升官职,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语还有升、拔、陟、晋、超擢、超迁等。‎ D. 己酉,天干地支相配可以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在本文中属于纪月。‎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守仁善承家学,注重实践。其父王华很有器度,王守仁受其影响年纪轻轻就考中状元,他又喜好游历山川形胜,重视切身体察。‎ B. 王守仁善抓关键,处事果断。他抓住老黠之吏胆小怕事的特点,恩威并用,尽掌匪情;还曾果断处决怯懦官军,威慑军心,大溃叛军。‎ C. 王守仁平盗定乱,功绩显著。他带领文职官吏和偏裨小校,平定了南中盗贼;他召集军队,与宸濠叛军作战,三十五天就平定了叛乱。‎ D. 王守仁勤学善思,开创新学。他年轻时就曾拜访理学名师娄谅,并与之论学;后钻研学问,勤奋不辍,最终龙场悟道,成就阳明学说。‎ ‎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 ‎(2)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答案】10. B 11. D 12. A ‎ ‎13. (1)王华已经七十多岁,(守丧期间)还睡草席吃粗食,士人评论时都赞美他。‎ ‎(2)朱宸濠的船搁浅,仓猝之间换船逃跑,王冕部下的士兵追赶捉住他。‎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句子意思是:泛览道、释两家的学说,几年下来没有收获。贬官于龙场时,荒僻之地,无书可读,只好天天思索旧日已得的知识。忽然悟到格物致知,应当自求于己心,而不能去向事物求索。‎ ‎“道释学”指道教和佛教两家的学说,不能断开,排除AC;“日”做“绎”的状语,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己酉,包括后面的乙卯、丙辰在文中都属于纪日。‎ 故选D。‎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A项,“王守仁受其影响年纪轻轻就考中状元”错误,考中状元的是王守仁的父亲王华。‎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1)王华已经七十多岁,(守丧期间)还睡草席吃粗食,士人评论时都赞美他。关键词:“寝苫”,睡草席;“疏食”,吃粗食;“多”,赞美。‎ ‎(2)朱宸濠的船搁浅,仓猝之间换船逃跑,王冕部下的士兵追赶捉住他。关键词:“胶浅”, 搁浅;“易”,换;“追执”, 追赶捉住。‎ ‎【点睛】1、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如盖追先帝之殊遇。‎ ‎(2)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如: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注意其中的“乎”,有时通介词“于”,往往居于句中,如《醉翁亭记》中有“颓然乎其间者”;“焉”有时也居于句中,如《愚公移山》“且焉置土石”。‎ ‎(3)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所欲有甚于生者。‎ ‎(4)复音虚词有:且夫、若夫、乃父,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复音虚词大多位于一句话的开头,它们之前一般要断句。如: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向使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2、找名代,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和代词一般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再次出现是只提名不提姓。如:“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中的名词有“道、俗、天下”等,找出这几个名词,句子就断开了,为“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3、察对话,定句读 文言文中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可以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然后进行断句。如:“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这里总共三句话,就能直接用“曰”断开的就有三处,其余的可根据名词标志断开,为“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4、依总分,定句读 在文言文中,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可以据此进行断句。如:“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乐乐宴乐损矣。”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是一个总分关系。‎ ‎5、据修辞,定句读 文言文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互文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也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些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轻松地断句。‎ ‎(1)顶真断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鸿门宴》)‎ ‎(2)对偶断句: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愿不期深浅/其于伤心。(《战国策》)‎ ‎(3)反复断句:《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吾孰与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这几句话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可根据这一特点断句 ‎6、辨句式,定句读 文言文中特殊句式、固定句式等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1)判断句式:“……者,……也”及其变式 ‎(2)反问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 ‎(3)被动句式:“为……所……”“受……于……”“见……于……”‎ ‎(4)固定句式:“如……何”“况……乎”“何(以)……为”“其……耶”‎ 参考译文:‎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他的父亲王华,成化十七年(1481)考中进士第一名,授官修撰。王华很有器度,在给皇帝讲书的官位上时间最长,孝宗很眷顾他。王华生性孝顺,母亲岑氏活过百岁去世。王华已经七十多岁,(守丧期间)仍然睡草席吃粗食,士人议论时都赞美他。守仁在母胎中怀了十四个月才出生,他的奶奶梦见神仙从云彩中间送婴儿下来,因而取名云。他五岁还不会说话,一个有道术的人抚摸了他,改名守仁,才会说话。十五岁时,访游客居居庸关、山海关。经常混在人群中走出边塞,放眼观览山川地形。二十岁弱冠之年,参加乡试中举,学业大有长进。只是他越来越喜欢谈论军事,并且很会射箭。弘治十二年(1499)考中进士。正德十一年(1516)八月,王守仁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时,南中地带盗贼蜂拥而起。到任后,王守仁知道身边有不少人是贼寇的耳目,于是传呼年老而狡黠的仆隶加以审问,仆隶浑身哆嗦不敢隐瞒,王守仁就此赦免了他们的罪过,让他们侦察贼寇,贼寇的动静没有不知道的。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士卒屯兵上杭,假装退兵,出其不意攻打他们,接连攻下四十多个寨子。官兵进攻,内外合击,擒获斩首没有遗漏。于是设立和平县,设置戍守后返回。从此境内非常安定。王守仁所带领的都是些文职官吏和偏裨军校,平定了为患数十年的大贼寇,远近人士都惊为神明。正德十四年六月,受命前往福建勘察叛军,走到丰城,宁王朱宸濠造反。王守仁急往吉安,和伍文定征调军粮,修治器械和船只,并发布檄文揭露朱宸濠的罪行,命令地方守土大臣各自率领吏士起兵勤王。召集了八万人,号称三十万。七月十八日驻兵丰城,以文定为先锋,先遣奉新知县刘守绪袭击敌人的伏兵。二十四日两军在黄家渡相遇,敌人大败。二十五日又一次战斗,官军退却,王守仁斩杀先退却的人,于是众军拼死战斗,敌人又ー次大败。退保樵舍,连船结成方阵。第二天清晨,宸濠正在会见群臣,官军覆压而来,用小船载着柴草,乘着风势放火,烧坏了他的副舰。朱宸濠的船搁浅,仓猝之间换船逃跑,王冕部下的士兵追赶捉住他。共三十五天宸濠叛乱就被平定了。王守仁天生不同常人。十七岁时拜访上饶人娄谅,和他讲论朱熹格物之学的大意。回家以后,每日里正身而坐,研读《五经》,不轻易和人说笑。从九华山游历归来,在阳明洞中建造住室,泛览道、释两家的学说,几年下来没有收获。贬官于龙场时,荒僻之地,无书可读,只好天天思索旧日已得的知识。忽然悟到格物致知,应当自求于己心,而不能去向事物求索,慨然感叹说:“道就在这里呀。”从此深信不疑。他从事教育,专以培养良知为主。当世学者翕然跟从,世上于是有了“阳明学”。‎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作者与故人曾相逢江汉,常欢醉而归。故情益深,衬托出如今的相逢愈喜。‎ B. 颈联上句回扣诗题,写重聚的喜悦;对句写两鬓萧疏的衰老,不言悲而悲情四溢。‎ C. 尾联发出反问,以景色作结,表达了诗人对淮上秋山美景的喜爱之情,格调昂扬。‎ D. 本诗后四句以久别重逢为重点和主体,写出了环境、形貌和心思,表现得很细密。‎ ‎15. 这首诗的颔联言简而意丰,请就此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14. C 15. (1)“浮云”表示漂泊不定,变幻无常;“流水”表示岁月如流,年华易逝;“一别”和“十年”拓宽了时间和空间,蕴含了复杂的人事变迁。(2)颔联言简意赅,借虚拟之景抒深沉之情,表达了一别十年的感伤、年华老去的无奈和世事沧桑的感慨。‎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格调昂扬”错,韦应物外放出京,有许多不得已,诗人不直接回答无法归去,而以“淮上有秋山”作答,有对秋山之景的喜欢,更是无奈后的自我慰藉,这句以景结情,含蓄深沉,留下了令人回味的艺术空间。‎ 故选C。‎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意思是:离别后如浮云飘流不定,岁月如流水一晃过十年。本联直接抒发十年阔别的伤感。“浮云”“流水”为虚景,又为比喻。诗人将自己比作“浮云”,表现自己的漂泊不定;用“流水”比喻时间,写年华逝去之迅速,表达了诗人一别十年的感伤、年华老去的无奈和世事沧桑的感慨。‎ ‎【点睛】赏析诗歌句子鉴赏口诀:‎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②怀古类。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⑤闲适类。⑥借景抒情类。⑦托物言志类。⑧爱情类。⑨民生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定主旨。‎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 五、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六、品风格。‎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无以至千里;______,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5)______,谈笑间,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______,封狼居胥,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韩愈《师说》)‎ ‎【答案】 (1). 一夫当关 (2). 万夫莫开 (3). 艰难苦恨繁霜鬓 (4). 别有幽愁暗恨生 (5). 故不积跬步 (6). 不积小流 (7). 羽扇纶巾 (8). 樯橹灰飞烟灭 (9). 元嘉草草 (10). 赢得仓皇北顾 (11).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2). 孰能无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对于直接默写,考生需要根据上下句提示回顾诗句,写出正确句子。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繁、霜鬓、幽、跬、纶、樯橹、赢得、仓皇、受。‎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戏曲,许多优秀剧目讲述和展现的恰是我们民族可歌可泣的抗争和铮铮铁骨的英雄形象 ‎。每当外族入侵我锦绣河山、欲亡我民族之时,就会涌现出无数民族英雄力挽狂澜,做 ,带领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戏曲为他们“树碑立传”,如杨家将的故事仅京剧就有《状元媒》《四郎探母》《杨门女将》等。戏曲对于那些 与奸臣搏杀的忠臣的歌颂也是不遗余力的,元杂剧《赵氏孤儿》中的程婴、公孙杵臼等就是这样的人物。人民群众反抗封建压迫的故事在戏曲中也有突出的表现,如关汉卿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 我们浩瀚的戏曲剧目库里,之所以有这么多颂扬抗争的内容,( )。这些剧目,与民族品格相 ,弘扬抗争 ,是良好的教科书,让一代代中国人对先辈们的奋斗有了形象认知。‎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流击楫 自告奋勇 映射 主旋律 B. 中流砥柱 挺身而出 映照 主旋律 C. 中流砥柱 自告奋勇 映射 主阵地 D. 中流击楫 挺身而出 映照 主阵地 ‎18.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戏曲,许多优秀剧目讲述和展现了我们民族可歌可泣的抗争故事和铮铮铁骨的英雄形象。‎ B. 戏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许多优秀剧目讲述和展现了我们民族铮铮铁骨的英雄形象和可歌可泣的抗争故事。‎ C. 戏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许多优秀剧目展现和讲述了我们民族铮铮铁骨的英雄形象和可歌可泣的抗争故事。‎ D. 戏曲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许多优秀剧目讲述和展现了我们民族铮铮铁骨的英雄形象和可歌可泣的抗争故事。‎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恰恰获得了中华民族拼搏奋斗史这一丰富母题。‎ B. 其丰富母题恰恰是因为中华民族的拼搏奋斗史提供的。‎ C. 恰恰因为其丰富母题能从中华民族的拼搏奋斗史中获得。‎ D. 恰恰是因为中华民族的拼搏奋斗史提供了丰富母题。‎ ‎【答案】17. B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题一般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第一空: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中流击楫,比喻立志奋发图强。第一空所填词语应为名词,充当“做”的宾语,所以选择“中流砥柱”。‎ 第二空:挺身而出,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自告奋勇,主动要求担任某项艰巨的任务。前者比后者的语气更强烈,并且带有大无畏或伸张正义的气概,故选“挺身而出”。‎ 第三空:“映照”和“映射”都有照射之意,“映照”中的“照”强调呼应,“映射”中的“射”意为反射、反映,根据语境应选“映照”。‎ 第四空:主旋律,指一般文艺作品的主要精神或基调;主阵地,比喻工作、斗争的主要场所。原文主语是“这些剧目”,谓语是“弘扬”,故选“主旋律”。‎ 故选B。‎ ‎【18题详解】‎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A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戏曲没说完,话题就转换为许多优秀曲目;‎ B项,搭配不当,应为“讲述抗争故事”“展现英雄形象”;‎ D项,兼有A、B两种错误。‎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择。‎ ‎“之所以”要和“是因为”搭配,排除A、C;在因果关系中,“剧目有这么多颂扬抗争的内容”是结果,而不是“其丰富母题”,排除B。‎ 故选D。‎ ‎【点睛】辨析近义词要坚持“同中求异”的基本原则,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分析:‎ 一、词义轻重不同:有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词义的轻重不同。‎ 二、范围大小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 三、适用对象不同:有些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相同,但适用对象不同,有上下、内外等之分。‎ 四、语体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体现出的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不同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 五、感情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附带的表现为感情上的某种倾向、情调不同。‎ 六、搭配关系不同:有些近义词基本义相同,但搭配有别,不能混用。‎ 七、语法功能不同:有些近义词的差别表现在句法功能的不同上。‎ 八、词义侧重点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侧重点不同 九、主动和被动不同:有些近义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与受事者不同 十、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有些近义词适用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不同。‎ ‎20.请用短语的形式概括北斗导航系统的三大亮点,每点不超过8个字。‎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轨道是个特殊的混合轨道,可提供更多的可见卫星的数目,卫星越多,导航定位的精度就越高,能支持更长的连续观测的时间和更高精度的导航数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欧盟“伽利略”系统相比,增加了短报文通讯功能,一次可传送多达120个汉字的信息。把短信和导航结合,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独特发明,将给用户和企业带来更加良好的应用前景。北斗全球定位系统功能具备与美国GPS广泛的互操作性。北斗多模用户机可以接收北斗、GPS信号,并且实现多种原理的位置报告,稳定性更高。‎ ‎【答案】(1)混合轨道;(2)短报文通讯功能(或:短信与导航结合);(3)模式兼容(或:与美国GPS互操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 段落共5句话,第一句话交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轨道的特点——混合轨道;第二、三句话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国外导航系统进行比较,突出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特点——把短信和导航结合;第四五句话交代北斗全球定位系统功能的特点——与美国GPS广泛的互操作性。据此可以概括出答案。‎ ‎【点睛】提取关键词法。所谓“关键词”是指一段文字中能展现文段主体内容的“词眼”,提取关键词就是找出主体内容的“词眼”,即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提取关键词也要通过压缩来完成。‎ 四、写作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万千险阻在前,中国愈发坚韧。不屈不挠,愈挫愈勇,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是中华民族的一贯精神品格。新冠病毒确实厉害,但在坚韧的中国面前,它最终的归宿可以预见。疫情引发的经济冲击确实复杂,但在坚韧的中国面前,它又能奈中国这片“大海”如何。‎ 中国人民的精神是坚韧的,中国的发展是坚韧的,中国经济有强大韧性,中国的改革开放矢志不渝、从不停歇。复兴大业能走到今天,何尝不是因为中华民族拥有这份坚韧?‎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不屈不挠,民族本色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国人民展现了伟大的中国精神,有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精神,有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有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有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有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这其中,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彰显了民族本色。‎ 不屈不挠,团结向前。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面对挫折,我们从不言弃,面对来势汹汹的突发疫情,我们更是如此。这种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成为抗击疫情中人们最坚实的精神源泉。各方力量汇聚成滚滚洪流,带着民族情感的体温,凝结成中华民族越是经历艰难险阻越是坚强奋斗团结向前的精神力量。‎ 敢于胜利,艰苦攻关。面对严峻的疫情和未知的病毒,中国人民始终坚定必胜的信念和信心,毫不畏惧,迎难而上。广大科研工作者与时间赛跑,夜以继日地艰苦攻关,力图早日成功研制疫苗;政府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精准施策,多角度科学防控,坚决遏制疫情蔓延;人民群众乐观积极,群策群力,构筑起抗击疫情坚实的人民防线。“不破楼兰终不还。”正是在这种进取精神的感召下,伟大的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前进,关山虽难越,我辈屡屡越。‎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刚健进取、发愤图强、不屈不挠的精神品格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内涵,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韧性,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挫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因为具有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百折不回、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等优秀精神品格,中华文明才能一路走来,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百折不挠的民族,困难和挑战越大,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越强。”在这次疫情防控斗争中,14亿中国人民没有被来势汹汹的疫情吓倒,而是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毅然决然投入抗疫斗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显示出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伟大的中国精神使我们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都不会屈服和低头,都能够以顽强毅力从容应对,振奋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气神。‎ 何止抗疫中不屈不挠,回顾中国的苦难史,回国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不屈不挠,愈挫愈勇,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本色。疫情虽严峻,奈我民族何?发展路崎岖,奈我民族何?不屈不挠,民族本色!‎ ‎【解析】‎ ‎【详解】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材料第一段首先指出坚韧是中华民族的一贯精神品格,然后联系当前的新冠疫情与面临的经济冲击,说明依靠坚韧,我们必将取得胜利。第二段从精神的坚韧拓展到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复兴大业,说明中国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坚韧,强调坚韧这种优秀品格对于中国发展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学生构思立意可有不同的侧重点,可以谈民族精神的坚韧品格,可以谈面对当前经济形势我们发展的韧性,也可以谈中国改革开放乃至民族复兴的坚韧。注意要结合当前抗疫形势,围绕“中国的韧性”写,均属符合题意。作文最好联系到青年的责任。‎ ‎【立意】(1)困厄中愈挫愈勇 ‎(2)不屈不挠,民族本色 ‎(3)新冠病魔坚韧斩利剑 出鞘喜迎春 ‎(4)矢志不渝的中华魂 ‎(5)复兴之路,坚韧导航 ‎(6)韧性助力成功 ‎【结构】开篇总结抗疫过程中中国人民展现的各种精神,然后以“不屈不挠,民族本色”为中心论点展开论述。2、3段从“不屈不挠,团结向前”“敢于胜利,艰苦攻关”并列论证,接着引用名言进行总结。最后,饱含深情,赞颂“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素材】1. 在这场严峻斗争中,中国人民彰显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一位名叫张敏的安徽护士,忍住眼泪放下怀中年幼的女儿,转身奔赴武汉,临走时说“妈妈要去打怪兽了,很快就回来”。一位不知名的男子驾车经过南京,从车上搬下来一大箱口罩送给执勤民警……丹心寸意,皆为有情;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历史不会忘记,湖北特别是武汉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坚定信心、顾全大局、自觉行动、顽强斗争。历史不会忘记,全国各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地区驰援湖北和武汉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以及各方面人员闻令而动,不怕牺牲,越是艰险越向前。争分夺秒的救治,爱心涌动的互助,感天动地的奉献,这场抗疫斗争激发出的,是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伟大精神,是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大爱深情。‎ ‎2.在这场严峻斗争中,中国人民凝聚了众志成城、风雨无阻的磅礴力量。“不计报酬、不畏生死、随叫随到!”“遏制疫情,我们可以!”人们不会忘记写下“请战书”奋勇冲锋的医务人员,不会忘记夜以继日建设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的工人,不会忘记“只要有疫情,一直在”的志愿者,不会忘记默默奉献的平民英雄。面对危难,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挺在一线,医务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勇挑重担、敢打硬仗,广大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下沉干部、新闻工作者、志愿者不惧风雨、坚守一线,广大群众齐心协力、踊跃参与,展现了令人震撼的行动能力和精神力量。正是举国上下团结奋斗、英勇奋战,筑起了一道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 ‎3. 是的,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人民警察。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疑似患者隔离观察点,就是特殊时期最危险的地方。但是,只要疫情防控需要,他们说上就上!截至2月18日下午4时,湖北省共出动医院安保执勤警力1.1万人;在15家方舱医院共部署警力近千人;全省共有集中观察点1245家,每家都有民警值守。‎ 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是目前武汉市所有已开放的方舱医院中规模最大的。2月7日,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分局面向全局民警征集“方舱医院应急冲锋队”队员。通知一发出,就有135名民警踊跃报名。分局挑选其中42人组成两批,列队进入污染区工作。‎ ‎2月8日下午,值班室电台传来指令:“A厅北门处有病人想出去,请警务室民警过去查看。”“收到。”值班民警程龙应声赶去。原来是一名胡姓婆婆,因为被烧锅炉的烟熏得难受,吵着要回家。“婆婆,您本来病情不严重,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出院了。”程龙劝好了胡婆婆,回来立刻向指挥部反映,协调解决了锅炉排烟问题。‎ ‎“这里的警察真好啊!”患者梁阿姨说,“每天看他们忙不过来,可对我们总是有求必应。”‎ ‎4. 困难不可小觑,信心不可动摇,干劲不能松懈。无论是回望过去,还是展望未来,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中国社会保持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中国人民奔向美好生活的步伐没有停歇。有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我们就有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勇气、智慧和力量,中国的发展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奋进的征程上,我们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唯有锚定远大目标,保持战略定力,以坚定的自信、卓越的智慧、无畏的勇气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才能在各种风险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