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 高二期末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 ‎《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决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得详细一点,孔子也许会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 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么? 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逝者知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义就值得玩味多了!陶渊明在《归园田居》用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道理。‎ 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这种分别在眼睛上尤其容易看见。中国有句谚语,“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最有趣的就是西洋爱神的雕刻,男女都是瞎了眼睛。这固然根据希腊的神话,然而实在含有艺术的道理,因为爱情通常都在眉目间流露,而流露爱情的眉目是最难比拟的。所以索性雕成盲目,可以耐人寻思。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人类不用意识而自然碰的巧。‎ - 24 -‎ 以上是各种艺术中的几个实例。把这些个别的实例归纳起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公例,就是:艺术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比尽量流露的还要深刻。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流行语中有一句说:“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推广地说,艺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无言之美。‎ ‎(摘编自朱光潜的《无言之美》)‎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没有表达出孔子当时的心境,这个例子证明文字不能完全传达出情感的道理。‎ B. 作者认为《归园田居(其一)》虽证明了中国古典诗词蕴含的无言之美,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乡村景物未能表现。‎ C. 《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借景抒情,将作者的一种凄凉惜别的心绪用简练的语言完全地表达情意,展现了深刻美。‎ D. 《琵琶行》中“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表现了听者沉默肃穆、平和愉快的感受,这是音乐的无言之美。.‎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文学不追求用文字语言来全部传达情意拓展开来,论述了一切艺术作品都不需要尽量充分地表达情意的道理。‎ B. 文章在分别举出了文学、音乐、雕像的实例的基础上,总结了艺术创作的共同点, 并解释了“无言之美”的内涵。‎ C. 文章围绕着“无言之美”这个中心话题,逐层递进地论证了艺术表意时要含蓄或留一部分空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D. 文章运用了例证法、引证法等论证方法,论述了艺术作品的美更在于含蓄不露的道理,使抽象的美学原理浅显易懂。‎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学虽要以言达意,但创作者不必追求用文字全部表情达意,而欣赏者自己的印象和美感,也许还要深刻。‎ B. “欣赏者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时印象常常特别深刻,这是欣赏者和创作者碰巧所得。并不是创作者刻意为之。‎ C. 已表现出来的美和无言之美,都属于艺术作品的美,这两种美各有特色,如果能够协调融合,将更有感染力。‎ - 24 -‎ D. 要想让欣赏者获得的美感更加丰富深刻,就需要创作者在表现思想情感时,稍微含蓄,甚至留有一些空白。‎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揣摩,要扣准字眼。本题要求选择“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曲解文意,表述不准确。“没有表达出孔子当时的心境”,不当,原文第二段是说“没完全描写出”。‎ B项,“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乡村景物未能表现”错,第二段是“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选项曲解了作者的意思。‎ C项,“完全地表达情意,展现了深刻美”的表述错误,文中第二段“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强调的是《省试湘灵鼓瑟》的含蓄美,而不是“外显的”“完全地表达情意”。‎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要求选择“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逐层递进地论证了艺术表意时要含蓄或留一部分空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中“逐层递进”的表述错误,通览全文,其论证结构是应该是“并列式”。‎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本题要求选择“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B 项, ‎ - 24 -‎ ‎“这是欣赏者和创作者碰巧所得,并不是创作者刻意为之”的表述错误。选项将原文推测说成事实,原文是“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人类不用意识而自然碰得巧”。‎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5月22日在北京召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最新成果得到全方位展示。据了解,我国今年还将发射6至8颗北斗三号卫星,继续加快全球组网步伐。‎ ‎20余年来,我国北斗导航实现“三步走”。去年,北斗三号卫星更是以一年19星的佳绩在太空中刷新了“中国速度”。在北斗背后,是一支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为主的研发团队,他们秉持“北斗精神”为国家托举国之重器。‎ 北斗一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回忆,国产化从北斗一号的太阳帆板做起,“当时很多卫星都不敢上,北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硬着头皮上。”之后的国产化攻关更为艰苦,凭借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以总指挥李祖洪、总设计师范本尧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北斗人逐一攻克,于2003年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二号研制在国产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为实现快速形成区域导航服务能力的国家战略,以谢军、杨慧等为代表的北斗人设计了国际上首个以GEO/IGSO卫星为主、有源与无源导航多功能服务相融合的卫星方案,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了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三号更是一马当先,开始了从并跑到领跑的征程。五院卫星团队在谢军、迟军、王平、陈忠贵等的带领下,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 ‎(摘编自2019年5月27 日《经济参考报》)‎ 材料二 ‎6月25日2时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截至目前,北斗三号已成功发射21颗卫星,包括18颗MEO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因小巧灵活加之英文简称谐音而被网友称为“萌星”;1颗GEO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被北斗人称为“吉星”;以及两颗IGSO卫星,被北斗人称为“爱星”。‎ - 24 -‎ ‎“萌星”是全球组网的主力,不辞辛劳地绕着地球满场跑,以求覆盖到全球更广阔的区域;“吉星”则始终随着地球自转而动,以便时刻聚焦祖国;“爱星”则像辛勤的蜜蜂一样,让自己的星下点轨迹始终聚焦亚太地区跳8字舞。此次发射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二颗“爱星”。‎ ‎(摘编自2019年6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网站)‎ 材料三 作为一个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北斗直接牵引带动着数百家单位、上万名研制人员。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谢军告诉记者,这些人在过去20多年的研制过程中共同锻造了主动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这是一项团队工程,没有个人英雄,航天事业的成功是一个团队的成功。”‎ 谢军说,即便是团队中的泰斗和“明星”人物,也不“藏着掖着”。他们相信“教会徒弟才能解放师傅,一代更比一代强”,从而醉心于推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 ‎(摘编自《中国北斗的自主创新之路——将“命脉”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材料四 北斗系统被称为“太空丝绸之路”。英国皇家联合军种防务与安全研究所的亚历山德拉•斯蒂金斯表示:“这期间肯定有涉及扩大影响力的因素,但更多则是关于经济安全的。”他认为,能够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匹敌的全球导航系统,是中国成为太空领域全球领导者雄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2018年9月25日网易科技报道《BBC:中国北斗导航系统走向全球》)‎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这和北斗团队的接力奋斗密不可分。‎ B.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从并跑到领跑,体现了中国速度,目前,已经全面领先世界其他导航系统。‎ C. 北斗三号的三种卫星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我国发射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的第21颗卫星。‎ D. 北斗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团队工程,它的研制发展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对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阳帆板是北斗卫星国产化的开端,这之后北斗卫星国产化步伐逐渐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不断出现。‎ - 24 -‎ B. 2018年是北斗卫星高密度发射期,2019年再发射6至8颗卫星之后,将开启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新时代。‎ C. 由材料一和材料四可知,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北斗“三步走”的规划是由区域覆盖到全球覆盖,为全球提供服务。‎ D. 随着北斗系统由区域导航发展到全球导航,西方有人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发展卫星导航系统的目的作出自己的判断。‎ ‎6. “北斗精神”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B 5. B ‎ ‎6. (1)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精神;(2)提高国产化率,拥有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精神;(3)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4)无私奉献、久久为功的精神。‎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B项“目前,已经全面领先世界其他导航系统。”在文中并没有体现,属于无中生有。原文仅仅提到“北斗三号更是一马当先,开始了从并跑到领跑的征程”。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B项,从原文“去年,北斗三号卫星更是以一年19星的佳绩在太空中刷新了‘中国速度’。”可以看出来,B项的前半句“2018年是北斗卫星高密度发射期”是对的。后半句错误“2019年再发射6至8颗卫星之后,将开启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新时代。”原文是说“据了解,我国今年还将发射6至8颗北斗三号卫星,继续加快全球组网步伐。”原文是继续加快步伐而不是开启新时代。故选B。‎ ‎【6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要认真审题,看看题目是否给定了答题区间,是结合所有材料还是个别材料。题目说“结合材料”那就每则材料都要看,从材料中进行概括。‎ 根据材料一,“当时很多卫星都不敢上,北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硬着头皮上。”之后的国产化攻关更为艰苦,凭借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以总指挥李祖洪、总设计师范本尧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北斗人逐一攻克。“北斗三号更是一马当先,开始了从并跑到领跑的征程。”可总结出第一点“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精神”。‎ 根据材料一“于2003年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北斗二号研制在国产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可总结出第二点“提高国产化率,拥有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精神”‎ 根据材料三“这些人在过去20多年的研制过程中共同锻造了主动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可总结出“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 根据材料三最后一段“谢军说,即便是团队中的泰斗和“明星”人物,也不“藏着掖着”。他们相信“教会徒弟才能解放师傅,一代更比一代强”,从而醉心于推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可总结出“无私奉献、久久为功的精神”。‎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时间的隐喻 傅菲 ‎①怀玉山脉勒住了缰绳,东奔的烈马停了下来。群山如一锅沸水,暂时不再潽射,水花凝结成了低矮的山冈。龙门山像一把圈椅,新叶村堰卧其中。‎ ‎②在新叶村,我有长久的恍惚:夏日蒸腾般的晕眩、古老巷弄幽深的迷失、池塘倒映出来的幻觉、旧年屋舍散发的阴凉、溪流时断时续的亘古之声、灼日下荷花盛开的夺目光晕——午间酣睡在走廊里的老人,晒在竹圆匾里焦红的辣椒,失去水色又略微卷曲的君子竹叶,剥落了石片的碾盘,千年的水井浮起今晚的淡淡月色——群山在望,苍鹭在茂密的灌木林栖落,指甲花映在门前的空院。‎ ‎③新叶古村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叶氏先祖叶坤从寿昌湖岑畈入赘娘舅夏氏家,繁衍至今,已三十余代。夏氏人丁不旺,,被迫外迁,而叶氏根深叶茂,开枝散叶。‎ - 24 -‎ ‎④桃树茂密之处,即村舍。村舍依半扇形围拢成村落,村落中央有池塘。塘叫南塘,像一块长满了绿锈的铜镜。石砌的塘堤爬上了苔藓。塘口有一片葱油的蔬菜地。水生万物,千年不息。翘起的瓦檐,粉白斑驳的砖墙,窄小的房门,高大的池杉,闲散的人影,它们一并收入南塘,像是沉落水底,又像是浮出波面。南塘成了近似谜语的象征物。宋朝理学家金仁山在规划叶村时,以“山起西北,水聚东南”的格局,开挖了南塘。塘一般用于聚水灌溉,洗衣洗菜。可一座八百年的池塘,更像一座时间的钟塔。它会照见什么呢?年年日日,人在池塘的水影里更替,池边的人最终随星辰落入塘里,钟声会虚化,消失在风里。池塘边站久了,眼球里浮现各色人物,说不清楚他们是谁。他们从不可知之处,来到南塘边,握手相逢,拥抱告别。‎ ‎⑤人工通浚的两条溪流,注入南塘。溪流即是村界,叶氏居于溪内。巷弄沿小溪而建,石板道逼仄幽深。一个人在巷弄走,跫然,每一个脚步声,都是孤独的,仿佛在说:过客,过客。我也是一个人走,脚步轻缓。灰白的房墙有粉屑剥落,露出黑色的老青砖。每一堵墙,斜斜看上去,像被洇湿而后晒干了的纸画。画是写意的山水画,疏淡,空蒙,留白有余。画中不见人影,也不见村舍和田园,只有点点的山影树影,和晚秋的肃穆。巷弄九曲,让我觉得巷弄如干涸的河床,人如无水之舟。交错的巷弄,似乎是一个迷宫。站在巷口,往里望,墙垣劈立,低缓的石板台阶形成的斜坡面,与悠长狭窄的深度,构成了乡人回忆中不可遗忘的角落。‎ ‎⑥在巷弄的尽头,有酒家。屋檐下的纸灯笼,暂时把灯光暗藏在灯芯里。酒是五加皮酒,自家酿的,封在土陶酒缸里。封酒缸口的红布,绷紧,使我深信:雨滴里。一株种在石臼里的吊兰,叶厚肥阔,始终不开花。叶村家家户户均自酿五加皮酒,而酒家只有一处。悠闲的人,寂寞的人,劳顿的人,焦心的人,坐在木桌旁,喝一碗,一切烟消云散,了悟:人间终究是人间,活着就是做人间的人,说人间的话,干人间的事。‎ ‎⑦叶村多老祠堂、老祖屋,老戏台,老巷弄。它们是叶氏血脉的见证,也是时间顺流而下携带的内含物。让我流连的,是双美堂。这是一栋老民居,有前房,侧房、前花园、后花园,属于徽派建筑。前花园有百年罗汉松和青石水池,天井四根柱子分别是柏树、梓木、桐木、椿木,寓意百子同春,墙上有鹿鹤壁画,后花园有鱼池和吊桥。可以想见,这是一个有情调的大户之家。‎ ‎⑧晌午,烈日白炽,几个小孩坐在巷弄石阶上,舔舐棒冰。棒冰的水渍淌在他们的手掌上,淌在他们的衣服上。棒冰在溶解。枣树上,压翻了枣子。麻红色的枣子,引来乌鸫啄食。南塘如一块砚台,静默地搁置在叶村这件方桌上。龙门山逶迤,山冈毗连山冈。在群山的起伏里,我四顾茫然。我望望叶村,对时间充满了无比的敬畏。时间是最大的洪流,以摧枯拉朽之力,毁灭一切,淹没一切。在叶村,我看到了时间遗存下来的踪迹。这些踪迹,是人间不会消散的体温。‎ ‎7.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24 -‎ A. 第①段用“烈马”“沸水”等喻体勾勒出怀玉山绵延恢弘的形态,化静为动,又将龙门山比作“一把圈椅”,点出新叶村地理位置,生动鲜明。‎ B. 第②段中作者采用排比句式,集中凝练地呈现了繁复的内容,展示了过去、现在交织下的新叶村的印象,更好地表现我“长久的恍惚”。‎ C. 第④段称南塘是“近似谜语的象征物”突出了南塘厚重的人文底蕴,作者又反复提及南塘边的人影,虚实相生,增强了南塘历史的纵深感。‎ D. 第⑥段写酒家,暗藏灯光的纸灯笼与始终不开花的吊兰,隐隐透露出生命的缺憾,与五加皮酒的醇美形成对比,引出朴素深沉的人间体悟。‎ ‎8. 本文题目“时间的隐喻”意蕴丰富,纵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 ‎9. 有人评价这篇的散文内核是诗,请结合第⑤段作者对巷弄的描写,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在新叶村,叶氏家族繁衍至今,已有三十余代,他们是时间的见证。②在新叶村,古建筑历经时间的洗礼而保存,它们展示着时间的力量。③在新叶村,诸多的民俗习惯、生活方式还被保留着,这是时间遗存下来的踪迹。④在新叶村,古老悠远的文化因人们的坚守而保留延续。 ‎ ‎9. ①善于借特定意象传达情思。②譬喻精警传神。③语句节奏富于变化,韵律和谐。④词语搭配新奇,意趣橫生。⑤情感抒发有节制和留白。⑥体验的个性化色彩浓郁。‎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此类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内容的探究,也有对艺术特色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做出准确判断。本题要求选择“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D项,“隐隐透露出生命的缺憾,与五加皮酒的醇美形成对比”的表述,缺少依据,过于牵强。原文是“屋檐下的纸灯笼,暂时把灯光暗藏在灯芯里。酒是五加皮酒,自家酿的,封在土陶酒缸里” “一株种在石臼里的吊兰,叶厚肥阔,始终不开花”不能看出“纸灯笼”和“吊兰”与“五加皮”的对比。‎ 故选D。‎ ‎【8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了探究标题内涵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从表里两个方面理解标题含义。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其次还要看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与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的联系等。本题要求纵观全文,理解本文题目“时间的隐喻”意蕴丰富。时间是个抽象的名词,但是时间的足印可以通过人的代代繁衍来体现:在新叶村,叶氏家族繁衍至今,已有三十余代,他们是时间的见证。同样,那些古老的建筑本身历经了岁月的沧桑,有着时间的印记,彰显着时间滚滚向前不可逆转的力量。“时间的隐喻”,还流淌在当地的民风、民俗中,以文学的样态保存下来、传承下去。‎ ‎【9题详解】‎ 此题考查探究文章语言特色,品鉴文章相关语段精彩的语言艺术的能力。做这种题,要回归文本,找出该段落的语言亮点,分析出其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方面的特色;然后,回扣有人评价的观点,说明本文具有这样的特色,评价精当。本题要求:结合第⑤段作者对巷弄的描写,对“这篇的散文内核是诗”作评价和探究。首先,细读第⑤段关于“巷弄的描写”的文字。原文是,“巷弄沿小溪而建,石板道逼仄幽深。一个人在巷弄走,跫然,每一个脚步声,都是孤独的,仿佛在说:过客,过客。我也是一个人走,脚步轻缓”“巷弄九曲,让我觉得巷弄如干涸的河床,人如无水之舟。交错的巷弄,似乎是一个迷宫。站在巷口,往里望,墙垣劈立,低缓的石板台阶形成的斜坡面,与悠长狭窄的深度,构成了乡人回忆中不可遗忘的角落,这些语句多是短句,跳跃、欢快、活泼,像极了诗中的抑扬顿挫的诗行;而其内容“跫然,每一个脚步声,都是孤独的,仿佛在说:过客,过客”与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错误》,有惊人相似的意境、神韵。所以此种观点认为本篇散文的“内核是诗”是很有见地的,这是对作者、作品的深度品读之后的中肯评价。‎ 四、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崇文,字崇文,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开元中,再表其闾。崇文性朴重寡言,少籍平卢军。贞元中,从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累官金吾将军。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兵三千往救,战佛堂原,大破之,封渤海郡王。刘辟反,宰相杜黄裳荐其才。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始,崇文选兵五千,常若寇至,至是,卯漏受命,辰已出师,器良械完,无一不具。过兴元,士有折逆旅匕箸者,即斩以徇。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诏拜崇文东川节度使。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会雨不克攻 - 24 -‎ ‎。明日,战万胜堆,凡八战皆捷,贼心始摇。大将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贼大震,其将李文悦以兵三千自归,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入成都也,师屯大道,市井不移,珍货如山,无秋毫之犯。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诏令刻石纪功于鹿头山。‎ 崇文不通书,厌案牍谘判以为繁,且蜀优富无所事,请捍边自力,乃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为京西诸军都统。崇文恃功而侈,举蜀帑藏百工之巧者皆自随,又不晓朝廷仪,惮于觐谒,有诏听便道之屯。居邠三年,戎备整修。卒,年六十四,赠司徒,谥曰威武。‎ ‎(节选自《新唐书·高崇文传》)‎ ‎10. 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B. 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C. 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D. 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挑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卯、辰,属于十二地支。地支和天干组合在一起可以用来纪年,地支又可以用来表示一天的时间。‎ B. 觐谒,即入觐,是古代政治礼节,指地方官员入朝朝见帝王。后引申为下级拜见上级或朋友间的礼节。‎ C.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世称“藩镇”。‎ D. 谥,即谥号,官员的谥号一般由朝廷赐予。朝廷赐谥,可褒可贬,“威武”这一谥号就是对高崇文的褒扬。‎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崇文能征善战,屡受封赏。高崇文率三千军马大破吐蕃侵略者,被封渤海郡王;平定刘辟叛乱,刻功鹿头山。‎ - 24 -‎ B. 高崇文治军有方,军纪严明。高崇文率军过兴元时,士兵中有人折断逆旅的羹匙和筷子,他下令立即斩首示众。‎ C. 高崇文爱护百姓,秋毫无犯。高崇文韦率军进入成都时,为不惊扰百姓,让军队驻扎在大路上,对财物秋毫无犯。‎ D. 高崇文不通文字,恃功而侈,高崇文自恃有功,尽享蜀地国库且拥兵自重,因此害怕朝廷猜忌,不敢入朝觐见。‎ ‎13.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 ‎(2)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 ‎【答案】10. C 11. B 12. D ‎ ‎13. (1)(阿跌光颜)延后了日期,害怕获罪,因此请求深入敌军立功赎罪,于是驻军在鹿头山西边,断绝了贼军运输粮草的道路。‎ ‎(2)官军随后直趋成都,其余贼军都反绑着手归顺。刘辟逃跑,被官军追上并活捉。‎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宜采用排除法。 本题的突破点是“旁”字。“旁”在句中是“周围”的意思,作“连”的主语,“八屯”为“连”的宾语,所以“旁”前应该断开,“八屯”后也应断开。从而排除ABD三项。“辟城之”即“刘辟在这里筑城”,所以“辟”与“城之”也不能断开。而“旁连八屯” 的目的是“以拒东兵”,所以“以”字前要断开。同样“破贼”后的“二万于城下”是补语,应该和“破贼”连在一起。画浪线句可翻译为:鹿头山在成都北一百五十里处,是扼制二川的要冲,刘辟在这里筑城。周围接连有八处营寒,用来抵抗东边来的官军,高崇文开始在城下打败了两万贼军,但因碰上下雨,城池未能攻克。‎ 故选C。‎ ‎【11题详解】‎ - 24 -‎ 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B“觐谒”,即入觐,是古代的政治礼节,专指地方官员入朝朝见帝王。不能指“下级拜见上级或朋友间的礼节”,故排除。‎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拥民自重”错,原文为“厌案牍谘判以为繁,且蜀优富无所事,请扞边自力”,意思是:高崇文厌烦处理公亊文书,请求保卫边塞,并没有“拥兵自重”。‎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第一句的采分点: “后”,动词,译为“延后”;“罪”,名作动,译为“获罪”;“军”,名作动,译为“驻军,驻扎”。‎ 第二句采分点:“衣冠胁污者”是被动句式;“诣”,译为“到”;“活”,使动用法,译为 “使…活下来”,引申为“保全”。‎ ‎【点睛】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 24 -‎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 高崇文,字崇文,他的祖先从渤海迁到幽州,上下七代人不曾分家居住,开元年间,皇帝两次下令表彰他们一家。高崇文性情朴实庄重寡言,年轻时被召入平卢军。贞元年间,随从韩全义镇守长武城,治理军队有名声。屡经升迁任金吾将军。吐蕃发动三万人马侵犯宁州,高崇文率领三千士卒前往救援,双方在佛堂原交战,吐蕃大败,朝廷封他为渤海郡王。刘辟反叛,宰相杜黄裳推荐说高崇文有才能。当时有显著战功的老将,人人自以为能当选,等到任命的诏书发下来,都大吃一惊。当初,高崇文选了五千精兵,平常总像敌军来犯似的进行训练,到这时候,卯时接受命令,辰时部队已经出发了,武器装备精良完好,没有不齐全的。军队经过兴元,士卒中有人折断客舍的羹匙和筷子,他下令立即斩首示众。高崇文率军从西面的阆中出发,打退剑门的守兵,解了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皇帝下诏拜授他为东川节度使。鹿头山在成都北一百五十里处,是扼制二川的要冲,刘辟在这里筑城,周围接连有八处营寨,用来抵抗东边来的官军。高崇文开始在城下打败了两万贼军,但因碰上下雨天而城池未能攻克。第二天,双方在万胜堆交战,官军前后八战八捷,贼军军心开始动摇。大将阿跌光颜与高崇文约定了出动日期,(阿跌光颜)延后了日期,害怕获罪,因此请求深入敌军立功赎罪,于是驻军在鹿头山西边,断绝了贼军运输粮草的道路。贼军非常震惊,其将李文悦率三千士卒归顺,仇良辅带领鹿头城两万人马投降。官军随后直趋成都,其余贼军都反绑着手归顺。刘辟逃跑,被官军追上并活捉。高崇文进入成都,让军队驻扎在大路上,不惊扰百姓,珍宝财物如山一样堆积,但士卒秋毫无犯。邢泚投降后又有二心,高崇文下令斩首于军中,士大夫受胁迫而叛乱的都到衙门请求保全性命,高崇文为他们分条上奏,使他们都保住了性命。朝廷下令在鹿头山上刻石记载他的功绩。‎ ‎ 高崇文不通文字,认为官署中的案牍公文繁多可厌,况且蜀地优越富饶无所事事,请求保卫边塞来效力,于是皇帝下诏任命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兼任京西诸军都统。高崇文仗着有功肆意奢侈,把蜀地国库中的奇珍异宝和机巧工匠都擅自带走,又不懂朝廷的礼仪制度,害怕入朝拜见,皇帝下诏说听凭他走便道前往屯戍之地。高崇文在邠三年,武器装备整齐完好。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追赠司徒,谥号威武。‎ 古代诗歌阅读 - 2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 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①,且休休②,一丘一壑③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①书咄咄:晋代殷浩被废职后,心中愤愤不平,终日用手指在空中划“咄咄怪事”四字。②且休休:唐末司空图淡于名利,隐居山西中条山,建造了一座“休休亭”并作《休休亭记》。③一丘一壑:用班嗣语,指寄情山水,隐居山林,自得其乐。语本《汉书·叙传上》。‎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阕写病中所见秋天的景色。“冷”字的妙处在于既写出了身体对自然环境的反应,也写出了作者此时的心绪。‎ B. “断云”句写水面上的风光。漂浮在水面的烟云随着黄昏的临近而渐渐消散,呈现出一幅开阔、苍茫的画面。‎ C. 词的下阕头三句有两个三字句、一对叠词,音节短促,悲愤和自适的情感相交织,后归于“一丘一壑”的自得其乐。‎ D. 这首词表现出辛弃疾在化用典故上的深厚功力。词的下阕语言简短,却一连化用了多个典故,精微要妙,不着痕迹。‎ ‎15. “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两句有何精妙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①拟人手法的运用。红莲盛开相互依偎,如同喝醉了酒的美人;白鹭无言兀立着,仿佛在发愁。词人赋予了红莲和白鹭人的情态,颇有情趣。②两句写景色彩鲜明。红色的莲花,堤上的白鹭,色彩鲜艳相互映衬,鲜明突出。③寓情于景,词人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寄予在眼前的景物之中。“浑如醉”“定自愁”虽用来描写“红莲”与“白鸟”,但也暗写了词人内心的迷醉与愁绪。‎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本题要求选择“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项,错在“上阕写病中所见秋天的景色” ‎ - 24 -‎ 这个地方。“秋天的景色”分析有误,“冷欲秋”是说冷得好像快要到秋天;从后文写“红莲”可知,应为夏天的景色。“冷”字的妙处是既写出了身体对自然环境的反应,也是词人心绪的表现。‎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炼句的基本能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本题要求简要分析:“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两句的精妙之处。 “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中的“红”“白”色彩鲜明,互相映衬;“红莲相倚”“白鸟无言”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富有情志;总体看,诗句借描写“红莲”与“白鸟”“浑如醉”“定自愁”实际是写自己的愁苦,借景抒情。‎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等,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2)李煜《虞美人》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蟪蛄”为例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鼎铛玉石 (2). 金块珠砾 (3). 雕栏玉砌应犹在 (4). 只是朱颜改 (5). 朝菌不知晦朔 (6). 蟪蛄不知春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此题中需注意“鼎铛”“珠砾”“雕”“砌”“阙”“朝菌” “晦朔”“蟪蛄”等字在语境中意思的理解和字形的正确书写。‎ - 24 -‎ ‎【点睛】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绝森林火灾,技防更要人防。数据显示,我国森林火突95%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我国曾发生的多起森林火灾, 也都是野外用火烧荒。一次次惨痛的教训 ,防火必须先防住人。要从护林防火人人有青的角度,广泛开展防火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员防火意识,让群众切实担负起森林防火宣传员、情报员、巡逻员职责,增强防火自觉性、主动性。要牢牢把握住野外火源和可燃物管理两个关键,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防患于未然,杜绝森林火灾,严查还要重处。虽然下了条条严令,设了道道关卡,做了层层部暑,但难免有人对禁火令,封山令 ,造成森林火灾事故。这说明学事者不仅法律意识淡薄、防大知识缺乏,也证明防火工作有死角,防火宣传不到位,关卡防线有漏洞。对肇事者要依法严惩,让所有人杜绝侥幸心理。 ,真正树立起防火意识。‎ 枝繁叶茂一百年,化为灰烬一瞬间,面对无情的山大,我们要将森林防火工作作为条不能突破的红线和底线,( )对森林防火形势的严峻性和艰巨性作出准确判断,不讲条件地把重担挑在屑上,确保森林资源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不仅说明肇事者法律意识淡薄、防火知识缺乏,防火宣传也不到位,防火工作有死角,关卡防线有漏洞。‎ B. 这不仅说明肇事者法律意识淡薄、防火知识缺乏,还证明防火宜传不到位,防火工作有死角,关卡防线有漏洞。‎ C. 这说明肇事者不仅法律意识淡薄、防火知识缺乏,还证明防火工作有死角,防火宣传不到位,关卡防线有漏洞。‎ D. 这不仅说明肇事者法律意识淡薄、防火知识缺乏,而且证明防火工作有死角,防火宣传不到位,关卡防线有漏洞。‎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始终保持警钟长鸣的危机感,保持严防死守、严格问责的高压态势 B. 保持警钟始终长鸣的危机感,保持严防死守、严格问责的高压态势 - 24 -‎ C. 保持严防死守、严格间责的高压态势,始终保持警钟长鸣的危机感 D. 始终保持严防死守、严格问责的高压态势,保持警钟长鸣的危机感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罪魁祸首 表示 充耳不闻 引以为鉴 B. 首当其冲 表示 置若周闻 引以为鉴 C. 首当其冲 说明 充耳不闻 引以为鉴 D. 罪魁祸首 说明 置若罔闻 引以为戒 ‎【答案】17. B 18. A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成分残缺,且“防火宣传也不到位”主语位置不当。‎ C项,主语位置不当,“这说明肇事者不仅”应改为“这不仅说明肇事者”,“防火工作有死角,防火宣传不到位”逻辑顺序不当。‎ D项,“不仅……还 ……” 更合适,“不仅”指不止这一个,还有类似的,与“还”配合时表示结论不唯一。”与“而且”配合时表示意思进一层,有递进意味,但根据语意,尤其是“杜绝森林火灾,严查还要重处”,“重处”的对象应是肇事者,D项逻辑关系强调的反而是“重查”的内容,逻辑关系不对。同时“防火工作有死角,防火宣传不到位”逻辑顺序不当。‎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 根据下文“对森林防火形势的严峻性和艰巨性作出准确判断,不讲条件地把重担挑在肩上”,以及先“保持危机感”再“严防死守、严格问责”的逻辑关系,所以排除C、D项,而B项,语序不当,“始终”要放在“保持”的前面。‎ 故选A。‎ - 24 -‎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 ‎(1)罪魁祸首:作恶犯罪的头目,也指灾祸的主要原因。首当其冲:处于首先受到攻击或压力的地位。语境说的是“野外用火烧荒”这种人为因素是导致火灾的主要原因。所以该处选用“罪魁祸首”。‎ ‎(2)表示:用言语行为显出某种思想、感情、态度或事物本身显出某种意义或者凭借某种事物显出某种意义。说明:解释明白或证明。结合语境“一次次惨痛的教训”“防火必须先防住人”,该处应选用“说明”。‎ ‎(3)置若罔闻:把它放在一边。不管怎么说,似乎听不见。形容不重视、不关心。充耳不闻: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置若罔闻”和“充耳不闻”的区别是:前者是对说的不在意,后者是有意不听。语境说的是“有人对禁火令,封山令”不重视,因而造成森林火灾事故。所以该处选用“置若罔闻”。‎ ‎(4)引以为鉴:参照某事或某人的方式、方法去执行,例如借鉴别人的好的经验、工作方法等,本词含褒义。引以为戒:对某事或某人的方式、方法不认同,要求禁止做出某事或某人同样的方式、方法。本词含贬义。语境“所有人杜绝侥幸心理”是贬义语境,所以该处选用“引以为戒”。‎ 故选D。‎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下面是一则手机短信,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老师,您好!感谢您三年来关于我的帮助。您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众多学子刮目相看。我的语文成绩之所以进步的原因,得益于您的教导。毕业后,我还将莅临您的家中,和您商榷一些语文方面的问题。‎ ‎【答案】①“关于”改为“对于”;②“刮目相看”改为“十分敬佩”;③去掉“之所以”或“的原因”;④“莅临”改为“到”;⑤“商榷”改为“请教”。‎ - 24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准确、得体。本题综合考查了实词、虚词、成语、谦词、敬词、病句的知识。本题属于基础考查,考生平时要意积累相关的知识就很容易修改了。“对于”,引进某种行为的关系者;“关于”,介词,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这里应该是引进行为,用“对于”。其实从语言表达习惯也知道这里是用“对于”。“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用在这里不合语境,应改为“十分敬佩”。“之所以……的原因”很明显是“句式杂糅”,删去其中一个;“莅临”,书面语、敬语,多用于修饰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以示主人对客人的敬意。这里明显用错,改为“到”。“商榷”,是商讨、讨论、协商的意思。多用于比较正式的函件。比如一些学术讨论的文本,经常出现商榷的字眼。这里用错场合,改为“请教”。‎ ‎21.仿照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 例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告诫我们看事情一定要辩证全面。‎ 材料:登高而招 以德报怨 淡泊明志 起于累土 不念旧恶 宁静致远 顺流千里 九层之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答案】示例:登高而招,顺流千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提示我们做事情一定要善于借力。‎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提示我们做事情一定要重视开端。‎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告诫我们做事情一定要心态良好。‎ 不念旧恶,以德报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告诫我们做事情一定要胸怀宽广。‎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仿用句式的能力。所谓“仿用句式”就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句子。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仿用句式时充分考虑语言环境,在句子结构、句式、修辞等方面符合题干的要求。具体包括嵌入式、续写式、命题式、开放式、对联式。本题首先分析例句可知:开头是两个四字短语,是古诗文名句,随后为一句熟语,最后用“告诫我们”引起话题中心。结合材料进行仿写即可,示例:​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告诫我们做事情一定要心态良好。‎ ‎【点睛】仿句题基本解题思路: ‎ ‎①析原型。即分析例句的基本格式,尤其要关注其句式特点及修辞方法。 ‎ ‎②定格式。根据例句的句式特点及修辞方法,确定所写的句子应有的格式。 ‎ - 24 -‎ ‎③关注句式和修辞。根据格式创写句子时,应特别注意所采用的句式是否和例句相同、修辞运用的是否恰当。‎ 六、写作 ‎2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生需要规划与设计,事先规划与设计的工作做好了,我们就不会感到无所适从,我们的人生也就可以循序渐进,不会迷惘和盲目。‎ 也有人说,人生即兴发挥很重要,我们无需规划设计,只管随机应变,须知车到山前必有路,我们总会到达自己想要的远方,顺其自然就好。‎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人生需要规划 写作,先须构思;制衣,先得设计;建房,先画蓝图。人生也需要规划,才能让生命之舟驶达成功的彼岸。‎ 每一次畅想人生时,脑海中总会规划出未来的蓝图。是的,人生在于规划。马云,1999年辞去公职开始正式策划他的阿里巴巴帝国,如今这帝国正在快速向全球发展,而他本人也成为世界风云人物。韩寒,高一主动退学后执着地走自己的文学之路,被公认为80后十大杰出代表人物,并入选美国杂志《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阿宝,作为2005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和当今著名的原生态歌手,很多人以为他是一夜成名,其实他在音乐的道路上已默默准备了二十年。对于他们来说,永不放弃地规划自己的人生才是他们成功的基石。‎ 然而,我们还有规划人生的意识和勇气吗?有的人,永远不知道人生需要自己去规划,他们生存的唯一目的似乎就是按别人安排好的路走完一生;有的人,永远是规划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在现实面前畏首畏脚,缺乏开拓的勇气,最终一事无成;没有规划的人生便如同脱水的种子,失去希望;如同掉对的飞雁,失去信念;如同断线的风筝,偏离轨迹。‎ 在我们学生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不明了学习的意义,更不清楚自己将来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整天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只有在很多年之后,他们蓦然回首之时,才发现自己虚度了人生学习的黄金时光。‎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只有趁早规划我们的人生,才能更好的让我们在起点眺望终点,收获成功。‎ 正如春燕,春来秋去南来北往未曾迷失,是因为它对自己的航线了然于胸。‎ 又如贝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孕出珍珠,是因为它早已制定好了它生命的目标。‎ - 24 -‎ 与他们相比,有的人一辈子也未曾好好规划一下自己的人生,平庸一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而人生最首要的事情莫过于认清自我,找好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地去实现它。‎ 朋友,人生短暂,“成功要趁早”,那么,请你从现在起规划好你的人生,去收获一路的硕硕果实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的作文,题干要求“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要谈出自己的认识。从文体上并未做要求,但本材料更适合议论文体。“有人说,人生需要规划与设计”与“也有人说,人生即兴发挥很重要”看似对立,深入分析二者并不矛盾,哪种看法都没错,都是人生的一种状态。但更成熟的认识应该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在人生中的不同时期该规划的规划,该顺其自然的就顺其自然。‎ 参考立意:‎ 人生需要规划 顺其自然的人生更惬意 人生既要有规划,更应该享受即兴发挥。‎ 可用素材:‎ ‎1、“红楼痴儒”周汝昌:一生只做一件事。曹雪芹为了一部《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三百年后,周汝昌为了一部《红楼梦》,目盲耳聋,穷六十载,建立红学“四支”,使《红楼梦》之光华,粲然世间。红学家中,高人辈出,然而,如周汝昌用功之勤,用情之深者,再无二人。如今,周老先生驾鹤西去,其名字却与《红楼梦》一道,铭刻在时间的轨道上,流芳百世。‎ ‎2、甘相伟《站着上北大》。很多人看到书名都很奇怪,何为站着上北大呢?原来,甘相伟本是北京大学的一名保安,“站着”只是他的一种工作状态。凭着自身的努力,他最终成了北大学子。‎ 甘相伟来自大别山区的偏远山村,由于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他不得不放弃到县里高中读书的机会。2007年初,心中的读书梦再次燃起,他来到北京,和众多学子一起走进了梦寐以求的燕园。不同的是,甘相伟成为了北大西门的一名保安。生活在燕园,行走在未名湖畔,甘相伟贪婪地享受着北大的人文氛围。工作之余,他溜进课堂蹭课、听名师讲座、泡图书馆……2008年,他参加了成人高考,并以高出录取分数线60‎ - 24 -‎ 分的成绩成为北大成教院中文系的本科生。从此,甘相伟开始半工半读。站在岗亭里,他是北大保安;走进课堂,他是北大学生。在北大期间,甘相伟总是随身带着纸笔,有了灵感就记录下来,然后整理成文。几年里,他先后写了几百篇文章。2012年6月,他的第一本书《站着上北大》正式出版,北大校长周其凤为该书作序,并称赞说,这种努力进取的精神,令人钦佩。甘相伟的经历感动了无数人,他也被誉为“中国保安出书第一人”。‎ ‎3、张玉霞:不想让人同情的盲人歌手。在2012年7月13日“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最后一位来自宝岛台湾的选手张玉霞,给观众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她是盲人,但她的声音好像是来自天堂,唱进了每个人的心里。今年35岁的张玉霞,目前在台北淡水做街头艺人。三个月大时,由于视神经萎缩导致失明,但她一直没有放弃歌唱事业,歌龄长达15年。‎ ‎“中国好声音”导演邬稚晖,最初联系张玉霞时,她不愿意参加节目,她之前一直对自己唱歌获得大家赞赏心存疑虑:“是不是因为同情我才喜欢我?”邬稚晖表示,从最初跟张玉霞接触,到说服她站在“中国好声音”舞台上,花费了超过3个月时间。一曲《独上西楼》,把命运的孤寂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与那英合唱的《征服》,却又将不被命运征服的决心展示得气势磅礴。这就是张玉霞,不想被人同情的盲人歌手。‎ 有位名人说过:一件事情如果你能坚持3年,必定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张玉霞为歌唱事业坚守了15年,她成功了。当我们聆听她那美如天籁的歌声时,请千万不要忘记她曾经的辛苦付出与执著追求。‎ 参考结构:‎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由此引出话题,中心论点;‎ 对比论证:正面论证有规划的人生成功的例子,反面论证没规划而失败的人生;‎ 联系生活实际,唤醒青年。‎ ‎ ‎ - 24 -‎ ‎ ‎ - 2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