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内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ww.ks5u.com 四川省内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为文化传承插上数字的翅膀 最近,浙江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正式发布“当古窑址遇上AR新科技”产品,游客只需在动设备上下载专门的APP,现场扫描导览图,就能再现800年前的龙窑烧制场景。通过数字技术,让古窑址“活”起来,如今,文物正通过科技手段获得“重生”。‎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的许多文化资源——无论是语言、文字、风俗、传说,还是手工技艺、音乐、舞蹈——正面临着流失乃至失传的危险。如何把历史文化传承下去,是所有国家都面临的共同挑战。数字技术的诞生,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辟了一条新路。当前,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正在全世界成为一股强劲的浪潮。我国文博事业与非遗传承要想跟上时代潮流,就必须抓住数字化机遇,用数字技术武装自己。‎ 数字技术的最大好处是突破时空界限和物理限制。博物馆的藏品本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理应走出“深闺”为社会所共享。但现实是,博物馆的展馆面积、服务人员等都是有极限的,不可能满足所有参观者的需求,也不可能把所有展品-股脑全拿出来展览。如何解决博物馆有限展馆面积与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数字技术开辟了一条新路。通过采集文物或展品的数字信息,打造数字化虚拟博物馆,就能使观众足不出户而遍游天下。特别是未来VR技术越来越先进,有可能与人的视觉、触觉等深度融合,各种以前只能近观而不可把玩的珍贵展品不但可以看,还可以在虚拟中触摸,实现全方位、沉浸式、交互性地参观。这就在实地参观之外创造了替代性选择,对于扩大受众群体、保护文物安全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数字技术还可以提升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一个简单的例子是,现在不少博物馆在展品和展厅里设置传感器,收集观众停留时间和是否拍照等行为数据,以此作为改进展览的依据。法国卢浮宫用蓝牙传感器采集观众参观行为数据,分析短期停留和长期停留的参观者的不同参观模式,为治理馆内拥堵提供决策依据。陕西历史博物馆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观众对有文字的展品、图版、成套的文物更感兴趣,驻足时间明显更长。大数据分析具有准确、客观、简便的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提升效率。‎ 目前,我国文博与非遗领域应用数字技术的成功经验不少,比如“数字敦煌”“虚拟圆明园”等,但与观众的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些数字博物馆点击率很低,对非遗的记录还停留在录音录像的初级阶段。应当看到,当前青年一代已经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在故宫的参观者中,一半以上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青年人已经习惯于从数字化世界中汲取知识。文物与文化遗产“进驻”到数字化世界里,才能赢得青年人,让历史延伸到更远的未来。‎ 我国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也就意味着数字化的工作极其繁重,因此必须增强紧迫感,加快数字化进程。只有跟上数字化的时代潮流,才能真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摘自《人民曰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所有国家都面临着如何把历史文化传承下去的共同挑战,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辟了一条新路。‎ B. 数字技术为我国文博事业与非遗传承提供了机遇,让文物与文化遗产“进驻”到数字化世界里,从而赢得青年人,让历史延伸到更远的未来。‎ C. 大数据分析具有准确、客观、简便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帮助博物馆等文化场所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D. 在未来,VR技术有可能与人的视觉、触觉等深度融合。参观者既可以看,还可以触摸到以前只能近观而不可把玩的珍贵展品。‎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本文的标题即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能较好地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文章开篇写浙江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正式发布“当古窑址遇上AR新科技”产品这一事件,是为了引出数字技术的话题。‎ C. 文章第三段通过具体的例证,分析了数字技术在突破时空界限和物理限制两方面的好处,从而证明了数字技术的重要性。‎ D. 文章最后一段对我国文物与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工作提出了要求、勉励和期待,有力地收束全文,表明了写作目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我们没有抓住数字化机遇,用数字技术武装自己,我国文博事业与非遗传承就不可能跟时代潮流,从而被淘汰。‎ B. 我国历史特别悠久,文化资源极其丰富,这就意味着将文物与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工作比世界上很多国家在这方面的工作都要繁重得多。‎ C. 如果文物与文化遗产不“进驻”到数字化世界,就很难吸引已经习惯于从数字化世界中汲取知识的青年一代,我们的文化传承就可能出问题。‎ D. “数字敦煌”“虚拟圆明园”等都是我国文博与非遗领域应用数字技术的成功范例,但仍远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所以必须加快数字化进程。‎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D项,“还可以触摸到以前只能近观而不可把玩的珍贵展品”错误。结合“特别是未来VR技术越来越先进,有可能与人的视觉、触觉等深度融合,各种以前只能近观而不可把玩的珍贵展品不但可以看,还可以在虚拟中触摸,实现全方位、沉浸式、交互性地参观”分析,原文只是说“各种以前只能近观而不可把玩的珍贵展品可以在虚拟中触摸”。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从而证明了数字技术的重要性”错误。结合“数字技术的最大好处是突破时空界限和物理限制”“数字技术开辟了一条新路”等分析,第三段通过具体的例证,证明了数字技术的作用等。故选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如果……就……”错误。结合“只有跟上数字化的时代潮流,才能真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分析,“如果……就……”表述绝对化。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美两国贸易摩擦正逐渐升级。据美国白宫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于3月22曰签署一份针对中国的贸易备忘录。专家指出这份备忘录应该包括对进口自中国的高达600亿美元产品加征新的关税,并限制中国公司在美国的投资。‎ 这次对华商品征税的背景是,2017年8月特朗普曾下令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开展所谓的“301”调查。据该调查,美国每年因向中国技术转让而损失300亿美元。特朗普却认为该数额远远不够,并要求进一步扩大征税范围。知情人士称,这个数字最终有可能是500亿美元甚至600亿美元。‎ 中国官方已经就此轮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升级的问题表态,表明中方绝不会坐视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必将采取所有必要措施,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中国将顺应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经济与贸易发展战略,积极参与贸易壁垒制定的标准和规则的磋商。在融入WTO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中方将加快制度的调整和创新,尽快建立符合WTO规则的、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消除可能诱发国际贸易摩擦的制度因素。‎ ‎——(摘编自《2018年3月澎湃新闻:中美“贸易战”明晨开打?》)‎ 材料二:‎ 美股三大指数在今年前四个月全部取得涨幅,但5月份遭遇重创,三大美股相约大跳水:道指累计下跌6.69%,标普指数累计下跌6.58%,纳指累计下跌7.93%。其中,标准普尔500指数5月蒸发4万亿美元,是仅次于I960年6.6%跌幅的第二大“黑色5月”。分析人士指出,中美经贸磋商急剧恶化、华为遭遇封杀等因素是5月美股动荡的直接原因。‎ 图1联邦快递5月以来的股价波动图 图2美国国债收益变化图 ‎(摘编自2019年06月央视财经《美股暴跌,美国政客正在将美国经济推进“衰退”深渊》)‎ 材料三:‎ 面对美方贸易霸凌、极限施压,中方保持战略定力,因势利导,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国内舆论也积极支持国家的方针政策,支持国货,为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出谋划策。‎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4%,在压力挑战下实现平稳开局。其中,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较去年全年提高0.4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率较去年全年提高0.6个百分点。‎ ‎“今年经济开局,稳投资进而稳增长初见成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 尽管外部环境严峻复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90万亿元体量的中国经济,“稳”的基础更加坚实。今年前4个月,城镇新增就业459万人,完成全年预期目标42%。同时,进出口同比增长4.3%,其中对欧盟、东盟等出口都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尽管中美经贸摩擦加剧,中国依然是外商投资热土。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1.3万家,实际使用外资3052.4亿元,同比增长6.4%。‎ 总之,在应对中美经贸摩擦问题上,自夸自大也好,自怨自艾也罢,盲目自信也好,一味恐惧也罢,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特朗普坚持打中美“贸易战”中国应努力避免其负面影响,大力实现贸易全球化,推进自由贸易,积极扩大进口,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争取一个“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合作共赢的国际环境;同时,努力提升企业生产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从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产品的个性化竞争优势入手,打造产品国际品牌。保证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摘改编自2019月06月新华社《风雨不动安如山》)‎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2018年11月开始,10年期美债的收益率一直处于下降之中,意味着10年期美债价格在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资金在买入10年期美债。‎ B. 2019年3月开始,10年期美债收益率低于3个月期的国债收益率,表明经济衰退、投资者买入长期国债避险,从而导致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 C. 联邦快递公司的股价5月以賴荡性跌跌不休,相比4月份高点,股票累计重挫约3.3%,这跟美国挑起贸易战有关。‎ D. 美股相约大跳水,美债收益率倒挂,表明贸易战使美国经济形势不断恶化,应验了中国古话“伤人者必自伤,害人者必自害”。‎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美国每年因向中国技术转让而损失300亿美元,特朗普要求加征新的关税,并限制中国公司在美国的投资。‎ B. 分析人士指出,中美经贸磋商急剧恶化、华为遭遇封杀等因素是5月美股动荡的间接原因。‎ C. 尽管中美经贸摩擦加剧,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稳定增长的经济发展,使得中国依然是外商投资的热土。‎ D. 只要建立符合WTO规则的、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可以消除诱发国际贸易摩擦的制度因素,使经济平稳发展。‎ ‎6. 面对中美贸易战,政府、企业和个人三个方面应该如何应对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4. A 5. C ‎ ‎6.‎ ‎ (1)政府方面:①大力实现贸易全球化,推进自由贸易,积极扩大进口,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争取一个“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合作共赢的国际环境;②顺应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趋势,调整战略,建立符合WTO规则的、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企业方面:努力提升企业生产率,打造产品国际品牌。(3)个人方面:积极支持国家的方针政策,支持国货,为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出谋划策。‎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10年期美债的收益率一直处于下降之中”错误。结合材料二图2“美国国债收益变化图”分析,2018年12月、2019年3月,10年期美债的收益率有所回升,不是一直下降中。故选A。‎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A项,“美国每年因向中国技术转让而损失300亿美元”错误。结合“据该调查……特朗普却认为该数额远远不够,并要求进一步扩大征税范围”分析,“美国每年因向中国技术转让而损失300亿美元”只是调查的结果,不是一定是事实。‎ B项,“间接原因”错误。结合“分析人士指出,中美经贸磋商急剧恶化、华为遭遇封杀等因素是5月美股动荡的直接原因”分析,原文是“直接原因”。‎ D项,“只要……就……”错误。结合“在融入WTO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中方将加快制度的调整和创新,尽快建立符合WTO规则的、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消除可能诱发国际贸易摩擦的制度因素”分析可知,“只要……就……”表述绝对化。‎ 故选C。‎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如果特朗普坚持打中美‘贸易战’中国应努力避免其负面影响,大力实现贸易全球化,推进自由贸易,积极扩大进口,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争取一个‘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合作共赢的国际环境”“在融入WTO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中方将加快制度的调整和创新,尽快建立符合WTO规则的、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消除可能诱发国际贸易摩擦的制度因素”等分析,政府应该大力实现贸易全球化,推进自由贸易,积极扩大进口,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争取一个“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合作共赢的国际环境;顺应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趋势,调整战略,建立符合WTO规则的、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合“努力提升企业生产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从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产品的个性化竞争优势入手,打造产品国际品牌。保证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分析,企业努力提升企业生产率,打造产品国际品牌。结合“面对美方贸易霸凌、极限施压,中方保持战略定力,因势利导,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国内舆论也积极支持国家的方针政策,支持国货,为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出谋划策”分析,个人积极支持国家的方针政策,支持国货,为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出谋划策。‎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渐深 李娟 ‎①秋天来了,秋分一过,晨起漫步江畔,白露满地。树叶、草尖上都挑着颗颗晶亮的露珠。节气和植物,犹如一对恋人,配合得默契贴心,情投意合。他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温柔的姿势,她都已心领神会。‎ ‎②桂花开了,细碎的金色花瓣,宛若星星,人从树下走过,落花细细香满衣。起风的夜里,花香伴着虫鸣如流水般一潮潮地涌进窗来,花香袭人。忽然想起《红楼梦》中宝玉的丫鬟也叫袭人。贾政责问是谁取了这么一个鬼精的名字,宝玉说,她本姓花,有一句古诗“花气袭人知昼暖”所以就给她取名袭人。夕月一弯的秋夜,枕着阵阵花香入眠,无限花香染梦境。‎ ‎③午后,走进寂静的山林,手里携一本德富芦花的《自然与人生》,他写道:“走在山间小路上,芒草、萱草牵吾衣,着实可爱。”我仿佛和他一同走进秋的深处。树上的叶子渐渐凋零,每一棵树变得疏朗透明起来。金黄的、褐色的叶子铺满树下,如同厚厚的花毯。远远看见一棵树,擎着深红的树冠,枝桠上挑着颗颗闪亮的红星星,走进了细看,原来是一树红灯笼似的柿子。‎ ‎④榉树的叶子一日日红了,细细密密的红叶像一叶小舟,驶向秋之深处。踩着沙沙的落叶,偶然会听见咕噜咕噜石子落地的声响,其实那不是石子,是山中松子落。枝桠上蹲着几只鸟儿,坐在枝头阳光下说着悄悄话,让人想到“林静鸟谈天”。‎ ‎⑤田野里,收割后的稻草一捆捆一簇簇相依在一起,一夜夜秋风袭来,秋深露重,它们只有依偎在-起取暖。‎ ‎⑥艾草枯黄了,静静地立在山坡上。每年端年时,人们将它一丛丛抱回家,捆绑好立在家门前,或是用艾叶熬了水给孩子洗澡,等到夏天来了,孩子不会招蚊虫叮咬。《诗经》有云“彼采艾兮,一曰不见,如三岁兮”,原来艾草是伴着爱情从千年前的诗歌中向我一步步走来。那位布衣诗人走在山野间,看见青青的艾叶随手拈来握在指尖,思念就如潮水般涌起。他的诗句随风飘远了,落在《诗经》的泥土中,开出了深情、朴素的花朵,流传了千年。‎ ‎⑦幼年时在乡下,秋意正浓的时候,奶奶带着我去山坡上采摘野菊花。一丛丛野菊花如邻家的小女孩,穿着金黄色的布衣裳,柢着两个歪歪扭扭的小辫,冲着我张开笑脸。她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在秋风里交头接耳地说话。奶奶说,将野菊花在太阳下晾干了,装在枕头里,可以清火、明目、安神。我的竹篮里只采了薄薄的一层,就嫌累了,蹲在草里找蒲公英。蒲公英一枝枝白了头,我拔了一枝,小心翼翼捏在手上,轻轻地吹一口气。蒲公英的孩子们就随秋风飞远了。我也是蒲公英的孩子,光阴的秋风一次次将我吹远了。望不见童年,望不见奶奶,望不见故园。‎ ‎⑧我很喜欢作家汪曾祺先生一段话:“文求雅洁,少雕饰,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一直不知道“菘”是什么样精致的蔬菜,是秋末的一味美食。那曰翻开《诗经》就看见它,原来是一棵青翠的大白菜。如同农家一个粗衣旧服的小闺女,一曰进了学堂,戴眼镜的老师问她叫什么名字,她说叫丫头,众人捂着嘴笑,老师就像随手给丫头取了大名“菘”,使得这个水灵灵的小丫头整个人一下子优雅、端庄起来。秋末,清炒大白菜时配上黄的姜丝和几丝红辣椒,盛在青花瓷盘里,分外悦目,爽口宜人。‎ ‎⑨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几场秋雨,将天空洗得犹如碧玉一般明澈。所有的树木渐渐落尽繁华,疏朗的枝桠伸向晴空,大自然庄严、肃穆的季节来了。‎ ‎⑩人过了而立之年,才渐渐懂得秋之深的韵味。就好像一个人的文字,年轻时姹紫嫣红开遍,分外艳丽妩媚。慢慢年长,才明白“文求雅洁,少雕饰,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的道理,文字到了一定的时候便开始做减法,简洁、干净、纯粹。将枝头的繁华一一卸下,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洁不芜,气定神闲,沉静从容。文字有了山寒水瘦、千山鸟飞绝的意想,也有了秋水长天的开阔明朗。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删繁就简三秋树,将人生和文字站成秋天里的一棵树,那是生命的另一个境界。‎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段运用巧妙的比拟总起全文,生动形象地揭示了节气与植物的依存关系,引出下文写秋渐深时植物呈现出的不同风貌,为后文的抒情做了极好地铺垫。‎ B. 第④段采用了以静衬动、以声衬静的手法,刻画出了秋天树林中那种静谧而又不失生机与活力的状态,細了作者陶醉于自然之中的喜悦之情。‎ C. 第⑦段采摘蒲公英是对幼年无忧无虑的生活的回忆,突出了作者对亲人、故园的深深的依恋之情,也为“秋渐深”的感慨做了铺垫。‎ D. 文章描写细腻而生动,在充满温情的娓娓叙述中反映出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展现出了作者积乐观的人生态度。‎ ‎8. 作者笔下的秋景独具特色,请选其中三种景物,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赏析。‎ ‎【答案】7. B 8. ①写桂花,运用了比喻手法,既写出了桂花的小巧可爱,还写出了花香袭人,沁人心脾的特点;关于《红楼梦》中袭人名字的联想,更抒发了作者沉醉在花香中的喜悦之情。②特写红灯笼似的柿子,运用比喻手法,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给人以视觉美感。③写稻草,运用叠词,拟人化的手法,写出稻草相依,描绘出乡村田野收割后特有的景致,笔触细腻温暖。④写菊花,运用比拟的修辞,把菊花比喻成小女孩,写出其质朴、可爱的特点,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⑤写蒲公英,运用拟人手法,写出蒲公英随风而逝,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采用了以静衬动、以声衬静的手法”错误。结合“踩着沙沙的落叶,偶然会听见咕噜咕噜石子落地的声响”“坐在枝头阳光下说着悄悄话”等分析,以动写静,刻画了秋天的静谧自然,表现了作者陶醉于自然的喜悦之情,突出了作者敏感细腻的情怀。故选B。‎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作者笔下的秋景独具特色,请选其中三种景物,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赏析”,需要结合文本内容,找出作者所写的秋景,选取三种,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如结合“桂花开了,细碎的金色花瓣,宛若星星,人从树下走过,落花细细香满衣”“忽然想起《红楼梦》中宝玉的丫鬟也叫袭人”“夕月一弯的秋夜,枕着阵阵花香入眠,无限花香染梦境”等分析,主要运用比喻、联想的手法,写出了桂花的小巧可爱,及作者沉醉在花香中的喜悦之情。如结合“田野里,收割后的稻草一捆捆一簇簇相依在一起,一夜夜秋风袭来,秋深露重,它们只有依偎在一起取暖”分析,写稻草,运用叠词,拟人化的手法,写出稻草相依的景象。结合“一丛丛野菊花如邻家的小女孩,穿着金黄色的布衣裳,柢着两个歪歪扭扭的小辫,冲着我张开笑脸”分析,把“菊花”比作“邻家的小女孩”,运用比拟手法,写出其质朴、可爱的特点,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语言简洁朴素,细腻生动。比如将节气和植物比成一对恋人,富有情趣;而写收割后的稻草依偎在一起取暖,则又非常富有生活气息——这些细腻的描写。‎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故终温之世,兄弟无在列位者。时以浮虚相扇,儒雅日替,宁以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纣。乃著论曰“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宁崇儒抑俗,率皆如此。温薨之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征拜中书侍郎。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宁指斥朝士,直言无讳。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乃相驱扇,因被疏隔。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磬石,以供学用,改革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读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豫章郡居此州之半。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所为狼藉。郡城先有六门,宁悉改作重楼,复更开二门,合前为八。私立舍七所……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诏曰:汉宣云:可与共治天下者,良二千石也!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会赦,免。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年六十三,卒于家。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节选自《(晋书•范宁传》,有删节)‎ ‎9.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 B. 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 C. 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 D. 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 “薨”,古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臣死去,也可用于皇帝嫔妃及皇子公主,后泛指官员之死。‎ B. “解褐”,义与“释褐”相同,指开始担任官职,“褐”是指粗布或粗布衣服。‎ C. “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五部经典,加《乐》“六经”。‎ D. “入”“出”,指朝廷内外,在朝内做官为“入”;离开朝廷到外地做官为“出”。‎ ‎11. 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范宁崇尚儒学。认为王弼、何晏二人的玄理之说导致儒学衰微、其罪孽超过了桀纣,于是专门与文章斥责他们。‎ B. 范宁热心教育,崇尚儒学,重视教化。任地方官职时都积极兴办学校,卓有成效,他甚至还用官府费用来资助求学之人。‎ C. 范宁正直无私。敢于直言指斥朝臣的不端行为,他的外甥王国宝巴结会稽王道子,害怕不被范宁所容,挑拨他和皇上的关系,使他被皇上疏远。‎ D. 范宁勤于治学。在少年时期就专心于学问,博览群书,即使晚年免官闲居于丹阳,也仍然勤于经学,毫不松懈。‎ ‎12. 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⑵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 ‎【答案】9. C 10. A 11. B ‎ ‎12. (1)简文帝做丞相时,想要征召范宁做属官,被桓温劝阻,于是这件事就被搁置不办了。‎ ‎(2)孝武帝非常喜欢文学,(范宁)很被孝武帝亲近喜爱,朝廷有疑难事情,(孝武帝)就向范宁咨询。‎ ‎【解析】‎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浮誉”是虚名的意思,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D项。‎ ‎“扇”是煽动、鼓动的意思,鼓动的内容为“无检以为俗”;“郑声”是郑国的音乐,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 句意:王何两人贪图天下人都赞美的虚名,凭借富贵人家的傲慢与荒诞,画魑魅来夸耀自己的机巧,鼓动天下人把不遵礼法作为习俗。郑国音乐扰乱了纯正的音乐,善于诡辩的言论颠覆国家,确实有这样的事情啊!‎ 故选C。‎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后泛指官员之死”错误。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故选A。‎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他甚至还用官府费用来资助求学之人”错误。结合“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分析,从远近各地来豫章求学的有一千多人,这些人的耗费全都出于范宁的私人俸禄。应该是“用私人俸禄来资助求学之人”。故选B。‎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辟”,征召;“之”,代词,他;“为……所”,表被动,被;“讽”,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或规劝;“遂”,连词,于是;“寝”,停止、搁置。(2)“雅”,平素、素来;“甚”,很,前面需要补充主语“范宁”;“亲爱”,亲近喜爱;“甚被亲爱”(被动句);“辄”,连词,就;“谘访”,咨询访问;“之”,代词,指范宁。‎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范宁字武子。从小就专心好学,博览群书。简文帝做丞相时,想要征辟范宁做属官,被桓温劝阻,于是这件事就被搁置不办了。所以在桓温在世期间,范宁兄弟没有一个在朝廷做官的。当时的人竞相宣扬清谈虚无的玄理,儒学影响日益衰颓,范宁认为这种风气开始于王弼、何晏,王、何两人的罪过超过了桀与纣。(范宁)于是撰文说“王何两人贪图天下人都赞美的虚名,凭借富贵人家的傲慢与荒诞,画魑魅来夸耀自己的机巧,鼓动天下人把不遵礼法作为习俗。郑国音乐扰乱了纯正的音乐,善于诡辩的言论颠覆国家,确实有这样的事情啊!”范宁崇尚儒学贬抑玄学,大都像这样。桓温死后,(范宁)才走入仕途,担任余杭县令。范宁担任余杭县令期间,兴办学校,教育学生,廉洁立身、躬行礼法,崇尚儒学的人没有不尊崇他的。过了一年,余杭的风俗教化大为改观。自从中兴以来,崇尚儒学、重视教化,没有比得过范宁的人。后来朝廷征召他,授予他中书侍郎的职位。范宁在中书侍郎任上,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并否定了很多不好建议,对国家政治很有帮助。孝武帝非常喜欢文化学术,(范宁)很被孝武帝亲近喜爱,朝廷有疑难事情的时候,(孝武帝)就向范宁咨询。范宁指摘朝廷大臣的缺点错误,都直接了当地说,没有任何避讳。王国宝是范宁的外甥,因为巴结会稽王司马道子,害怕不被范宁所容忍,就挑拨范宁和皇帝的关系,范宁因此被皇帝疏远。范宁请求补任豫章太守,皇帝说:“你不适合担任豫章太守,为什么急着去亲自体验死亡呢?”范宁不相信占卜,坚持请求去补任豫章太守。范宁在豫章又大兴学校,派人到交州购买磬石以供修建学校所用,并改革旧有的制度,不拘泥于常规。从远近各地来豫章求学的有一千多人,这些人的耗费全都出于范宁的私人俸禄。范宁又将本郡的四姓子弟全都召集到学校来做学生,督促他们读《五经》。范宁又修筑学台,学校的功能更加齐备。将州刺史王凝之向朝廷弹劾范宁,说“豫章郡占了江州的一半。豫章太守范宁在朝廷做官参与机要,在地方做官担任大郡的长官(可见朝廷对范宁的信任),但是范宁却无所顾忌地做奢侈污浊之事,所作所为不合法度。郡城先有六座城门,范宁全部改建成层楼,又修建两座城门,加上以前的城门,豫章郡现在一种有八座城门。范宁还建造了七所私宅……希望将臣的这份奏章下发给太常寺讨论,按照礼法将范宁判罪。”皇帝下诏说,“汉宣帝说,‘可与之共同管理天下的,是优秀的郡守’,如果范宁真的像王凝之奏章中所说的那样,怎么还可以继续担任郡长官呢!”范宁因此被判罪接受惩处。范宁的儿子范泰当时为天门太守,弃官(为范宁)申诉。皇帝认为范宁所致力的只有儒学,这件事拖延了很久都没有判决。(后来)恰好碰上大赦,范宁就没有被判罪。范宁免官之后,定居在丹阳,仍然勤于经学,一年从头到尾毫不懈怠。范宁六十三岁时,在家中去世。当初,范宁因为《春秋谷梁传》没有好的注本,于是深入思考多年,为《春秋谷梁传》做了《集解》。《春秋谷梁传集解》这部书义理精密详实,被天下人看重。不久徐邈又为《春秋谷梁传》做注,世人也很称赞。‎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本诗作于开成4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 颔联“云遮寺”是诗人想象友人路上情景,“柳拂桥”为眼前送别场景。‎ C. 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D. 全诗语言平白质朴,沉郁顿挫,颇能体现杜牧诗歌清健俊爽的风格。‎ ‎14. 诗人情感中体现在尾联的“寂寥”上,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是怎样表现的。‎ ‎【答案】13. D 14. (1)前面两联写景,以乐景衬哀情(反衬)。阳光和煦,积雪消融,芳草青葱,马声洪亮,想象中云雾缭绕的九华山和眼前春风杨柳的青弋江,景色美丽,离人忧愁,为后面的寂寥做了铺垫。(2)颈联采用对比手法。写友人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但自己的心情却像飘摇的旗帜一样,空虚无着,怅然若失,凸显了自己的寂寞惆怅。(3)尾联直抒胸臆。说两人同到宣州,却不能一同回京,独身回去的诗人会在良辰佳日倍感寂寞,将寂寥之情推向高潮。‎ ‎【解析】‎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沉郁顿挫”错误。沉郁顿挫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籍,语势有停顿转折。全诗写山水有远有近,抒情有虚有实,以江南美景反衬人物的满腹愁情,情韵悠扬,风华流美。诗的前半部分环境描写与后半部分诗人惆怅心情构成强烈对比:江南的早春,空气是那样清新,阳光是那样明亮,芳草是那样鲜美,人(裴坦)是那样倜傥风流,热情自信,周围一切都包孕着生机,充满了希望;而自己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反而受到刺激,更加深了内心的痛苦。这里是以江南美景反衬人物的满腹愁情。故选D。‎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题干问的是“诗人的情感中体现在尾联的‘寂寥’上,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是怎样表现的”,需要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如何体现“寂寥”的。首联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这两句诗不只是写景而已,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颔联,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九华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眼前绿水环抱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绀碧,景色优美。“清弋江村”,点明送别地点。“云遮寺”,“柳拂桥”,最能体现地方风物和季节特色,同时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以上四句通过写景,不露痕迹地介绍了环境,交代了送行的时间和地点,暗示了事件的进程。为后面的寂寥做了铺垫。颈联叙写行者与送行者的不同心境。“的的”,是鲜明的样子。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所以,尽管在离别的时刻,也仍然乐观、开朗,而诗人自己宦海浮沉,不很得意,此刻要与好友离别,临歧执手,更觉“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一种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感觉油然而生。尾联直抒胸臆,把“送裴坦”和自己将要“赴官归京”两重意思一齐绾合,两人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此时却不能一同回去了。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诗人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非常寂寞的。抒发惜别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桃花源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桃花源中人的幸福生活。‎ ‎(2)《兰亭集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来表明作者关于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观点。‎ ‎(3)《游褒禅山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怨无悔。‎ ‎【答案】 (1). 黄发垂髫 (2). 并怡然自乐 (3).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 齐彭殇为妄作 (5).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6). 可以无悔矣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髫”“怡”“诞”“妄”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第Ⅱ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5月15日晚,伴随着《命运共同体》 的乐声,一场以“青春嘉年华,共圆亚洲梦”为主题的亚洲文化嘉年华拉开大幕。习主席指出:“亚洲各国都有古老灿烂的文化,既 、各领风骚,又和谐共生、交相辉映。亚洲文明的多样性赋予了亚洲文化更为丰富的色彩、更加持久的生命力。”文明的魅力在于多姿多彩。数千年来,通过持续不断的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交往活动,( ),书写下 灿烂辉煌的文明图谱。正如这场嘉年华所呈现的,来自不同国家的演员们为观众奉献了一场 又交织融合的视听盛宴。通过绚丽的表演、多样的艺术,展示了亚洲各国艺术家携手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促进亚洲繁荣进步的美好心愿。‎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慷慨激昂 标新立异 波澜壮阔 风华绝代 B. 激动人心 独树一帜 声势浩大 风情万种 C. 慷慨激昂 独树一帜 波澜壮阔 风情万种 D. 激动人心 标新立异 声势浩大 风华绝代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亚洲各国共同绘就了一幅文明融合互鉴、交流对话的瑰丽画卷 B. 共同绘就了一幅亚洲各国文明交流对话、融合互鉴的瑰丽画卷 C. 共同绘就了一幅亚洲各国文明融合互鉴、交流对话的瑰丽画卷 D. 亚洲各国共同绘就了一幅文明交流对话、融合互鉴的瑰丽画卷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通过绚丽的表演、多样的艺术,表达了亚洲各国艺术家携手推动亚洲繁荣进步、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美好心愿。‎ B. 绚丽的表演、多样的艺术,因而展示了亚洲各国艺术家携手推动亚洲繁荣进步、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美好心愿。‎ C. 通过绚丽的表演、艺术的多样,展示了亚洲各国艺术家携手推动亚洲繁荣进步、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美好心愿。‎ D. 绚丽的表演、多样的艺术,表达了亚洲各国艺术家携手推动亚洲繁荣进步、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美好心愿。‎ ‎【答案】16. C 17. D 18. D ‎【解析】‎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慷慨激昂:意思是指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激动人心:使人兴奋感动。修饰“乐声”,选用“慷慨激昂”。‎ 标新立异:意思是独创新意,理论和别人不一样。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语境主要讲“亚洲各国都有古老灿烂的文化”既有与众不同,又和谐共生,选用“独树一帜”。‎ 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声势浩大:意思是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修饰“灿烂辉煌的文明图谱”,选用“波澜壮阔”。‎ 风华绝代:意思是风采才华为当世第一。风情万种: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感情非常多,多用于女性,但男性也有。也可用于形容美丽的风景。修饰“视听盛宴”,选用“风情万种”。‎ 故选C。‎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结合“数千年来,通过持续不断的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交往活动”“书写下……灿烂辉煌的文明图谱”分析,主语应该是“亚洲各国”,排除B项、C项。‎ 比较A项、D项,应该是“文明交流对话”在前,“融合互鉴”在后,符合一般交流的规律,排除A项。‎ 故选D。‎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A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通过”。‎ B项,搭配不当,“展示”“心愿”搭配不当。‎ C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搭配不当,“展示”“心愿”搭配不当。‎ 故选D。‎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非遗就像一个有故事、有内涵的人,再内秀,要想传承下去,也得会“表达”。①_______,第一个层次是以非遗传承人为主,向外界宣传自己的非遗项目。只有会“说话”,②_______。“表达”的第二个层次,也是更难的层次,则是在作品中更好地体现非遗项目的核心精神。传承人必须兼具悟性和经验,方有才华寻找到继承与创新之间 的平衡,创作出受欢迎、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可以说,③_______。‎ ‎【答案】 (1). 这里的“表达”分两个层次 (2). 才能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可自己 (3). 非遗传承的生命力就在于“表达”‎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的表达能力。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一处,根据后文“第一个层次”和“表达的第二个层次”,可以推断出“表达”分为两个层次;第二处,根据前文“只有会说话”的关联词“只有”,可判断后文应填“才能”,又根据上文所讲“向外界宣传自己的非遗项目”,“宣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人了解和认可;第三处,是全文的最后一句,同时通过“可以说”三字,可判断其为全文的总结句,本文在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表达,以及第一句所提供的内容,首先定位主语应是“非遗传承”,宾语应是“表达”。‎ ‎【点睛】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考生在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没有岔开或暗换话题之处。②注意照应、过渡。首尾要照应,过渡应有过渡性语句作为桥梁。③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逻辑顺序还体现在关联词语的合理使用上。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 ‎20.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进入6月以来,青春,为祖国歌唱”高校网络拉歌活动进入“奋进篇”阶段,师生们结合各自学校特色,通过一首首原创歌曲的接力传递,展示了新时代青年学子的蓬勃朝气,唱响了青春奋进之歌。在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同济大学等多所高校,青年学子以歌明志,用歌声唱出炽热的爱国之情,更唱出新时代青年人勇于担当的使命感。在“青春,为祖国歌唱”网络拉歌活动中,各高校运用故事化的表达和立体式传播,将活动做成了一次特殊的“思政课”,激励和引导广大青年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用实际行动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答案】进入6月以来,“青春,为祖国歌唱”高校网络拉歌活动进入“奋进篇”阶段,各高校师生用实际行动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压缩。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从中筛选出最关键的信息。其中人们最关心的、最有价值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也可找出语段中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再进行翻新改造。要确定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本质特征。学会删除无关的内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打叶削枝,把多余的枝叶去掉,剔除那些可以不要的信息。选定的词语,要能大体表达出主要内容。你能抓住主要信息,就能找出关键词。先概括再提取,提取最能展示优点、充满正能量的关键词,摄取其精髓。应先从新闻中找出新闻7个“W”要素和一个“W”,(什么事(What,何事)?谁被牵连到这个事件之中(Who,何人)?这个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When,何时)?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Where,何地)?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件(Why,何故)?有的还要加上一个W(Wow,怎么样?)然后分析内容,合理删减。题目中给出了时间“进入6月以来”,地点“高校”,人物“师生”,事件“高校网络拉歌活动”,原因“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用流畅的语言表述即可。‎ 四、写作(60分)‎ ‎21.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清明节前夕,邻居发现留守老人李奶奶死了。李奶奶的六个子女、七个孙子女从全国各地奔丧而回(还有3个未回来)。在清明节那天,他们将李奶奶风光大葬。现在,只有李奶奶生前所居的破旧石屋默默地矗立在风雨中。‎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守护孝道 留守老人李奶奶孤独终老,六个子女、七个孙子女从全国各地奔丧而回(还有3个未回),将李奶奶风光大葬又后匆匆离开。“百善孝为先”,孝道,本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名片,不管从文化上还是情感上,我们都应该守护孝道。‎ ‎“风光大葬”不如生前尽孝,“风光大葬”不能代替生前尽孝。‎ 父母的养育之恩,值得一辈子铭记。还记得那则公益广告吗?“小时候妈妈牵着我走,妈妈老成小孩的样子了,我牵着妈妈走”,多么感人!然而,随着传统意识的逐渐淡薄,那份可贵的孝道似乎也像墨水滴浸白纸般稀释了。“孝道”成为可有可无的一通极不情愿接起的电话,成为功课作业式苍白乏味的问候,成为手捧骨灰盒时几滴冰凉的泪水。‎ 当今社会,“孝道”岌岌可危,已有失守之态。我们该如何守护?‎ ‎“孝”字的结构是上为“老”下为“子”,意为任何事情都得把父母老人考虑在前面。小时候传唱的《三字经》,句句皆为真理。电视上报道的徐晓燕,就是这么做的。“爸爸在工地上摔断了腿。以前他靠腿来养我,现在换我用手来养他。”寥寥几句平淡朴素的语言,表现出了女儿那份浓浓的孝道。徐晓燕本来可以选择用别人捐助的钱去读自己心怡已久的学校,但为了卧床不起的老父,她毅然放弃。用手心里攥得汗淋淋的人民币,换来替爸爸补充营养的母鸡。“爸爸吃得高兴,有营养就好。”这便是守护孝道!‎ 尽孝需要抓紧时间。‎ ‎“子欲养而亲不待。”晚年的父母,是站在悬崖的边缘笑着和我们对话的。春晚王铮亮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敲醒了很多迷失了孝道的子女。父母还没有看够孩子,眼睛已昏花。孩子们透亮的眸子又可曾好好地看看父母?著名作家东野圭吾在《红手指》中加贺恭一郎之口,向那些还未感受到时光短暂、生命脆弱的子女温和而又有力地质问:“你有好好对视过你母亲的眼睛吗?”我们不能变成书中悔之晚矣的前原召夫,而应像前原春美一样耐心而又出自内心地、快乐地陪伴父母,让他们晚年不孤独。‎ ‎“孝道”需要用行动来守护,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物犹如此,人亦然,若是连孝道都无法守好,何以谈家国天下?‎ 守护孝道,让孝道化作老人嘴角那一抹抹会心的微笑,让老人不再留守,不再孤独。‎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单,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思考“孝道”,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这是一道现实意义很强的社会性材料作文,材料通过李奶奶的故事,引导考生关注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思考子女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如何孝老爱亲,审题难度不大。考生可以从李奶奶的尴尬遭遇出发,思考如何解决当前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可以从子女的做法出发,探究在当前社会环境中如何孝敬老人,陪伴老人走好人生的最后一程。本题考查了考生直面现实的分析探究能力和构思写作能力,也考查价值观问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思考人生。考生可以从子女角度立意,谈如何为老人养老送终,在孝老爱亲上不留遗憾;可以从老人角度立意,思考老人尤其是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还可以从社会角度立意,思考当前在留守老人日渐增多的情况下,如何破解这一社会难题等。记叙文,可写自己了解的关于“留守老人”的故事。写议论文,谈自己对“留守老人”这一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看法等。‎ 参考立意:“破旧石屋”见证留守老人内心的伤痛;“风光大葬”不能代替生前尽孝;让老人孤独留守,情何以堪;“风光大葬”不如生前尽孝;让“留守老人”不孤独;让“留守老人”不再留守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引出“孝,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文化”的论点。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中国是一个非常讲究“孝”字的国家,是一个很注重孝道的民族,让我们承接他们的伟大思想和行动,做一个懂“孝”的人,孝敬父母;做一个人,最要懂得就是感恩,人做的最崇高的的事情莫过于行孝,最纯洁的想法就是感恩等,还可以给出守护孝道的实例与建议。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一个人有了孝,就有了仁爱之心,他自然就会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疾恶如仇,由此而产生正义的情感;让我们做一个懂“孝道,孝德,感恩”的人等。‎ ‎【素材】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世界无处不充满“孝”。孝顺父母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从小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这样才能将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发扬下去。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的佳话。对于青年来说,孝可能不能那么完美的表现出来,但是我们要尽我们最大努力去诠释它,让他变得更具意义,而不是徒有虚名。‎ 孝,是父母干完活回到家后我们送上那一杯热茶;孝,是父母累的时候我们一句安慰的话;孝,是父母晚上回家后我们端上的洗脚水;孝,是让父母看到我们成绩进步,孝。是父母从我们嘴里得到那一句让人感动得话;孝,是我们能够健康的成长,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对于他们来说也已是对他们的孝。‎ 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民族历史的佳话。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去感化父母,孝顺父母:端上一杯热茶,对父母嘘寒问暖,洗洗脚,捶捶背,报上一句平安,学习上的进步。‎ 孝,是我们永不会忘记的传统美德,是感化心灵的名词。‎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孝文化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维系家庭和睦,增强民族团结,稳定社会等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些脍炙人口的名言名句,是教育我们要孝老敬亲,从小就要对父母、亲人百般孝顺和爱护,我们几乎就是背着这些名言名句长大的。‎ 孙朋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只因为她的一片孝心,感动了千千万万个山东人。她刚嫁给丈夫时,丈夫就经常生病,以至生活不能自理。婆婆也愈渐年迈,从此,家庭中一切重担就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她每当干完农活就赶紧回家,她知道,年迈的婆婆肯定会很担心。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无怨无悔地照料着年迈的婆婆和多病的丈夫,风雨无阻地撑起一个家。如今,她把婆婆照料地很好,丈夫的病也有所好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的脸上充满了美丽的笑容。这笑容,这孝心,有谁能不感动呢?‎ 孝老爱亲,也要我们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传承一代又一代的美与爱。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尽量为父母做什么:比如帮他们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帮他们捶捶背,揉揉肩,不要让他们操心……这是我们每个子女都应该做的。‎ 孝老爱亲,用实际行动去传承,传承一份份美与爱,传承这一种伟大的传统民族文化,唤起每一个人的孝心!‎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