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黄山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 12 - - 12 - - 12 - - 12 - - 12 - - 12 - - 12 - - 12 -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 1.A(B项,因果不当,中华文化的形成的原因应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国优势。C项,偷换概念,是后果一样,非本质相同。D项,扩大范围,只是辩证唯物论的观点。)(3分) 2.C(分析失当,文章第③④段是围绕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展开论述,以对传统文化中的“忠”“孝”分析为例证。)(3分) 3.C(以偏概全,忠”、“孝”价值观不是全无价值,原文是“有时成了障碍”。)(3分) 4.B(表述过于绝对,因为有无症状感染者。)(3分) 5.A(将“未然”解为“已然”,原文为“必将为人类战胜病毒提供坚实的基础”。) (3分) 6.实现疫情的科学防控主要包括:①就普通民众而言,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提高自身免疫力,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及时就医;②就组织管理而言,应根据传染病防治规律,强化社区防控网格化管理,严格执行排查、隔离及预防传染措施;③就科研部门而言,应注重科研攻关和临床、防控实践相结合,加紧研发抗疫所需疫苗和药品;④就国家层面而言,应加强立法监督,杜绝野生动物交易、避免养殖动物与宿主的接触。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若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分) 7.C(哈里希岛上 “长夜孤灯”的传说,讴歌的是“亲情”而非“爱情”。) (3分) 8.①生活(实用)之灯。照亮黑暗,指明行路方向;②情感之灯。守护亲情、爱情,呵护人间真情;③信念之灯(希望或理想之灯等)。坚信光明驱散黑暗,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6分) 9.(1)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因“虚”及“实”。(1分) 作者开篇抒发苦闷、彷徨情感时,加入对黑夜的描写;讴歌灯光带来了光明、温暖和希望时,如“扫淡了黑暗的颜色”“灯光会显得更明亮、更温暖吧”等,后加入对灯光的具体描述。(2分) (2)使用联想、象征等表现手法,由“实”及“虚”。(1分)作者由眼前的灯光联想到记忆中的灯光,由此生发出灯光不仅为行人指明方向,而且还能慰藉人的心灵,鼓舞人的斗志的感叹,并在文末含蓄地表达了向往光明、坚信抗战必胜的愿望,进而揭示文章的象征意义。(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6分) 10.C(①“若……则……”为假设复句,分句间宜断;②“縻之”为动宾结构,“縻之使”则文意不通,故宜在“之使”之间断句)(3分) 11.D[年号纪年法: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孔雀东南飞》) 年次纪年法: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张衡传》) 干支纪年法: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除这三种纪年法外,还有年号干支纪年 法: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兰亭集序》) 太岁纪年法:摄提贞于孟陬兮。(《离骚》)。此外还有星次纪年法等。](3分) 12.B(太妃尉氏并非杨智积的妻子,而是其父亲杨整之妃。)(3分) 13.(1)不久,杨智积因为行事谨慎、恪守礼法而受到高祖的称赞。他在同州任上不曾嬉戏打猎,处理政事之余,只是端坐在家中读书,也没有什么人私下来拜访。 (“以、修谨、善、听政”各1分,语句通顺1分;整句意思错误不得分)(5分) (2)隋炀帝当时疏远不厚待至亲之人,杨智积常常自己感到内心不安,得了病也不叫医生救治。 - 12 - (“疏薄”“骨肉”“患”各1分,“不自安”句式1分,语句通顺1分;整句意思错误不得分)(5分) 14.B(句意为:江水滔滔,浪花汹涌,船如鲸鱼一般披波疾行。“欲骑鲸”,小船在江面行走,就像骑在鲸上疾行一般,而不是鲸在水中跳跃。)(3分) 15.(1)刘过是一个位卑不忘忧国(忧国忧民)的人。(1分)他虽为布衣,却对异族入侵 充满痛恨之情,诗中以“蚊虻”、“虾蟹”喻指入侵者,斥说他们“音恶”、“气腥”。他对国家前途命运深感忧虑,担心自己将来会像周顗一样生发亡国之悲。(2分) (2)刘过是一个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人。(1分)他借伍子胥的典故表达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他自信如吕蒙一样有一身本领,却无人赏识,不被重用。(2分) (每点3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分) 16.(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每空1分,有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6分) 17.D(独树一帜:独特新奇,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风格。在此这两个成语都可用,但独树一帜更恰当。演化:多指自然界的变化。演变:发展变化,指历时较久的。在此应为演变。蔚为大观:形容事物美好而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蔚然成风:形容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风气,多指好的方面。在此应为蔚然成风。适合:符合实际情况或主客观要求。契合:指符合,也指投合,可指思想、情感、情趣。在此应为契合。)(3分) 18. C(A.概念判断绝对。B.表达也合理。但根据语境,从“从某种意义上看,我们甚至可以说”中看出,用“就是”来强调最恰当,故C项为正确答案。D.不合逻辑。)(3分) 19.A(B.递进语序不当。C.“影响”搭配不当,“广泛”语序不当。D.递进语序不当,“影响”搭配不当,“广泛”语序不当。)(3分) 20.①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②在保护中发展 ③但根本还在于人类对自然的态度 (每处2分。意思正确1分,语句顺畅,衔接得当1分;符合要求的即可给分。) (6分) 21.订单农业是一种农户同农产品购买者签订规定了农产品收购数量、质量和最低保护价,使双方享有相应的权利、义务和约束力的订单来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评分点]符合定义要求1分(订单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本质属性内容的筛选准确3分(有三个要点:①农户同农产品购买者签订订单1分,②规定了农产品收购数量、质量和最低保护价,使双方享有相应的权利、义务和约束力1分,③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1分),语言表达简明规范1分。(5分) 22.(60分) (参考2019年全国新课标Ⅰ卷作文评分标准) [立意分析] 这是一道由成语“曲突徙薪”故事改编而成的材料作文。立意可先从故事主体着眼,新房子已发现存有火患,主人却没有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最后导致火灾发生。据此可立意为:做事要防患未然。此为主旨立意。然后从故事涉及的人物入手:(1)从主人的角度,在众人的一片赞美声中,主人对客人的不同看法和建议嗤之以鼻,不加理睬,最终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据此可立意为:①要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② - 12 - 人要居安思危(忧患意识)(2)从客人的角度,客人没有一味附和众人的看法,而是通过自己的细致观察,发现了隐患,并提出不同的看法和具体的建议。据此可立意为:①人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不人云亦云。②细节至关重要。③不畏浮云遮望眼。(3)从邻居的角度,火灾发生后,邻居们闻讯赶来,奋力扑救,终于把火扑灭了。据此可立意为:只有互助,才能战胜困难(灾难)。 [参考立意] 1.做事要防患未然 2.人要居安思危(忧患意识) 3.人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不人云亦云 4.不畏浮云遮望眼 5.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 6.只有互助,才能战胜困难(灾难) 7.细节至关重要 (若有其他立意,符合题意,可酌情判分。) [参考译文] 蔡王杨智积是高祖杨坚弟弟杨整的儿子。杨整在周明帝时凭借在太祖时期建立的战功,被赐予陈留郡公爵位,不久被封为开府、车骑大将军。杨整跟随周武帝平定齐国来到并州,奋力作战至死。等到高祖杨坚做了宰相,追赠杨整为柱国、大司徒和冀、定、瀛、相、怀、卫、赵、贝八州刺史。高祖杨坚即位,追封杨整为蔡王,谥号景,让杨智继承蔡王爵位,又封智积的弟弟智明为高阳郡公,智才为开封县公。不久任杨智积为开府仪同三司,又授官同州刺史。仪仗与卫士排场很大,所赠财物非常多。不久,杨智积因为行事谨慎、恪守礼法而受到高祖的称赞。他在同州任上不曾嬉戏打猎,处理政事之余,只是端坐在家中读书,也没有什么人私下来拜访。有侍读公孙尚仪是山东儒士,府佐杨君英、萧德言,他们都有文才。当时杨智积招待他们,桌上只摆设饼和果,酒只喝三杯。家中有女妓,只是在年节嘉庆之时,才在太妃之前表演,杨智积就是这样简约沉静。当年高祖还没有即位时,景王与高祖不和睦,景王的太妃尉氏又和独孤皇后关系不好,因为这些关系,杨智积常常忧虑恐惧,自我贬损。高祖知他的处境,也同情怜悯他。有人劝杨智积积聚家产,智积回答说:“当年平原君晾晒发霉财物,那是为财物多而发愁。我幸亏没有什么财物值得去烦恼,还经营产业干什么呢?”杨智积有五个男孩,只教他们读《论语》、《孝经》,也不让他们交接宾客。有人问其中的缘故,杨智积回答说:“你不了解我。”他是担心儿子有才干会招来祸患。开皇二十年,杨智积被征召回到京城府邸,没有任何官职,闭门谢客,不是上朝不出门。 隋炀帝即位,滕王杨纶、卫王杨集因为别人的谗害构陷而获罪,高阳公杨智明也因为结交朋友而被削去爵位,智积更加惧怕。大业七年,杨智积被任命为弘农太守,他把政事交给属下官员处理,自己则清净无为,居家自守。杨玄感叛乱,率领军队从东都向西进攻。杨智积对手下官员说:“杨玄感听说大军就要到来,想往西攻占关中,如果让他的计谋得逞,他的根基就稳固了。我们应当用计来制止他,使他不能西进关中。不出十天就能抓住他。”等到杨玄感的军队来到弘农城下,杨智积登上女墙责骂羞辱他,杨玄感非常气愤,停止西进,攻打杨智积。城门被敌军烧毁,杨智积就在城门口放大火,敌军不能攻入城中。几天以后,宇文述等人率援军赶到,杨智积与援军合力打败叛军。 大业十二年,杨智积随从皇帝出行江都时生了病。隋炀帝当时疏远不厚待至亲之人,杨智积常常自己感到内心不安,得了病也不叫医生救治。临死前,杨智积对亲人说:“我现在才敢确信自己能保全完整的身体埋于地下。”当时的人很同情他(的遭遇)。 - 12 - - 1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