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20 届 11 月测评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晚唐时期怀古题材的篇什大量涌现。诗人们面对昔日繁华一时的古迹,或者那些历史 上称雄一时的帝王陵寝,联想到唐王朝盛世不再,都不禁生发出无限的感慨。当然,中晚唐 诗坛上之所以怀古诗发达,其深层的原因更在于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当年歌舞喧天 的繁华城阙,如今却荒草离离。诗人用自己的眼光、体验,来烛照历史的情境,使历史和现 实沟通起来。在历史中映出现实,在现实中反观历史。 诗的意境都是以时空形式存在,而诗中的时空,又未必是自然客观的,甚至也非纯然心 理的,而是将现实时空、心理时空以意象化的方式绾合在一起的审美时空。“观古今于须臾, 抚四海于一瞬”(陆机语),便是形容诗的时空张力。怀古诗在时空感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 诗人多将现实和历史糅合在一起,两重时空并置叠映,使人们既能穿越于时间的隧道,在眼 前呈现出当年的光影;又能感知于当下,创造出身临其境的实感。刘禹锡的《石头城》尤能 体现此种双重时空特征,其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山、城、潮汐,既是眼前之景,也是旧时风物。当下的时空是眼前景, 过去的时空隐含于其中,深邃的历史感寓含于诗境。 时空并置只是一种分析模式,而如果要在审美上感受到这种张力,并且获得对于历史的 感怀、对于当下的省思,必以意象或意境的直击心灵才能生发出强烈的审美效应。中晚唐的 怀古诗,为了表现世事的沧桑陵替,往往以意象为焦点进行转换,绾合古今,使读者往来于 古今之间。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堂前燕”的流转,寓含人世之沧桑。朱雀桥,乌衣巷,在六朝时 都是大士族的聚居之地,而今却成了寻常人家。“堂前燕”作为枢机,联结古今。如果说, 怀古绝句多数是以一个意象来绾合古今,那么,律诗则是以若干意象来联结古今,构成了整 体组合式的双重时空。 时空的并置与绾合,通过意象的呈现而获得审美魅力,而诗人的观照方式也起着重要作 用。韩林德先生曾说:“一个民族持何种观照世界的方式,是持直线式的‘焦点透视’,还 是持曲线式的‘流观’,归根结底,受该民族的哲学思维和美学思维支配。”(《境生象外》) “流观”似乎是中国画的观照方式,其实诗中也多用之。从中晚唐的怀古诗来看,诗人往往 - 2 - 从多个视点上来观照古今的迁替,通过几个不同的意象表现盛衰之感。中晚唐怀古诗中的时 空是融为一体的,时间的纵深也就是空间的展开。怀古诗的审美魅力,可以从时空的向度上 得以理解。 (摘编自张晶《时间绾合的中晚唐怀古诗》)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凭吊古迹,遥想往昔的繁华,感叹眼前的衰败,寄托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因此创作了 大量怀古诗。 B. 怀古诗往往将现实和历史叠加在一起,立足当下,观照历史,深邃的历史感与真切的现实 感交织并存。 C. 怀古诗中的意象像联结古今的枢机,能够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使他们在时空转换中获得 审美体验。 D. 怀古诗的作者往往借鉴中国画“流观”的表现方法,进行多角度观察,创造了丰富的意象 或审美意境。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始终从“时空绾合”的角度论述怀古诗,分析这类诗歌在时空向度上的特点及审美效 应营造模式。 B. 文章先分析怀古诗涌现原因,进而分析其时空交错特点及意象作用、观照方式,层次清晰, 说理透彻。 C. 作者引用陆机和韩林德的话,佐证提出的概念或观点,极大增强了说服力,使文章内容变 得丰富多彩。 D. 作者从现实、心理与审美三个时空的维度论述怀古诗的意象,说明这三者并行不悖、相辅 相成的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赋予“绾合”一词以特定含义,即怀古诗对时空、古今的联结,这种联结造就了怀古 诗的审美魅力。 B. 作者认为绝句意象单一,绾合力强;律诗组合意象、绾合古今则显松散,多表现为两相对 待的双重时空。 C. 诗人的观照方式对民族哲学、美学思维的建立和形成有重要作用,如同绘画一样构造了民 族文化风格。 D. 文中所举刘禹锡的两首怀古诗,从现实的时空写到历史的时空,因而具有以古喻今、借古 - 3 - 讽今的寓意。 【答案】1. D 2. D 3. A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文中, 确定答题区域范围,联系上下文,筛选答案。 D 项,“怀古诗的作者往往借鉴中国画‘流观’的表现方法”,说法错误;根据原文最后一段 信息所说,“‘流观’似乎是中国画的观照方式,其实诗中也多用之”,可见二者没有谁借 鉴谁的说法。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 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 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然后结合选项所分析的材 料进行分析。 D 项,作者从现实时空、心理时空与审美时空三个维度论述的不是中晚唐怀古诗的意象,而是 论述其古今“两重时空并置叠映”的特点;并且依据文章第二段所说,“而是将现实时空、 心理时空以意象化的方式绾合在一起的审美时空”,这三个维度并不是“并行不悖、相辅相 成的关系”,而是前两者“绾合”成了后者。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 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 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 高等。 B 项,“律诗组合意象,绾合古今则显松散”于文无据,文中只说,“如果说,怀古绝句多数 是以一个意象来绾合古今,那么,律诗则是以若干意象来联结古今,构成了整体组合式的双 重时空”; C 项,“诗人的观照方式对民族哲学、美学思维的建立和形成有重要作用”,说法错误;根据 - 4 - 韩林德先生说的“一个民族持何种观照世界的方式……归根结底,受该民族的哲学思维和美 学思维支配”,可见,是民族哲学、美学思维影响了诗人、画家的观照方式; D 项,文中举例分析刘禹锡的两首诗,只是从现实的时空写到历史时空,但没有提到“以古喻 今、借古讽今的寓意”。 故选 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早在 2016 年底,故宫修缮工程就出现了“故宫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将人去艺亡”的报道。 其实,“人去艺亡”的问题不仅存在于北京故宫,在整个古建保护、文物保护、文化遗产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普遍存在,这实际上揭示出了我国文保领域能工巧匠匮乏的短板。 据统计,目前全国各地共整理挖掘出非遗资源近 87 万项,其中 38 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也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名录最多的国家。然而,目前包括“古 建筑营造技艺”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遭遇传承人短缺,面对这个问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 委员会文化室主任表示,当前一个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国家立法建立代表性传承人 保护制度,包括认定机制,评定机制,责任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等相关法律法规,让非 遗传承人有法可依。 此外,对非遗传承人的补贴与社会关注,也应该更加具体、细化。 据悉,自 2008 年开始,中央财政开始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予以补助,补 助标准为每人每年 08 万元,2011 年补助标准提高至 1 万元。除了补助的下放,文化部还对这 部分款项做好经费监管工作,确保这项经费发挥最大效用。此外,对于非遗技术的传承,各 地也出台了相关性的文件和鼓励政策,保证非遗人才能够得到补充,非遗文化可以继续流传。 (摘编自“凤凰网”《古建筑修复困境,如何留住手艺人?》) 材料二 4 月 15 日,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严重火灾,损失难以估算,其重建势必是个漫长且耗资 巨大的艰巨任务。据悉,巴黎圣母院的修复,乐观估计需要 10 年,总经费预计需 1.5 亿欧元, 仅中间塔尖部分就高达 600 万欧元。 对于任何一个有历史底蕴的国家而言,古建筑维护和修复都不是件轻松的事情。比如因 《罗号假日》而广为人知的罗马许愿池,修复金额就达到 218 万欧元。这笔钱是由著名奢侈 名牌芬迪提供的。日本在这方面的投入更大。如天守阁姬路城修缮工程(2009—2015 年),花 - 5 - 费 28 亿日元;东本愿寺本堂修继(2004—2008 年)花费约 98 亿日元;著名的大阪城天守是 30 年代全大阪人捐钱复建的混凝土建筑,其造价大概折合今天的 700 亿日元。 (摘编自“新浪网”《古建修复,“钱路”漫漫》) 材料三 保护古建筑需要先做好城市的规划,如果城市规划出现问题将对古建筑造成无法预估的 损失。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很多大型的古建筑遭到破坏,像上海、 北京、南京以及洛阳等地的古建筑保护情况并不理想,很多古建筑在现代化的发展中受到严 重的损坏。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古建筑保护是当前人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古建筑保护的实例,市政府应努力加强古建筑的保护力度,对城市规划进 行科学的调整,政府是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首要责任人,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政府需要将 古建筑保护作为首要的任务。 要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就是要对古建筑的原状进行保护,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以继续传承。 在古建筑修复工作中需要明确其特殊性,在修复以及保护过程中不能对古建筑的历史、特点 等进行改变。古建筑保护中的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有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对于史料、考古研 究、勘测、记录、分析,实现多学科间的合作与配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对古建筑进行修复 和保护。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可以使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古建筑进行修复与保护,使 保护措施更加科学。可以使用三维激光扫描测量、虚拟现实、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等技术手段 对古建筑进行保护,虽然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技术 手段,因此需要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对古建筑进行科学、高效的保护。 (摘编自《古建筑的修复及保护措施的探讨》)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仅仅在北京故宫的修复中,在我国整个文物保护领域都存在能工巧匠短缺的现象,因此 说,培养这方面的能工巧匠显得非常重要。 B. 因为我国有 38 项非遗资源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也成为世界 上入选非遗名录最多的国家,因此非遗传承人匮乏。 C. 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严重火灾,造成的损失不可估算,而要修复也需要漫长的时间,所需 的经费更是天价,由此可知古建筑的修复难度非常大。 D. 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进行城市建设时很多大型的古建筑遭到破坏,包括上海、北京 等大城市古建筑保护也不理想,这说明古建筑保护任重道远。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6 - A. 为了保证非遗人才能够得到补充,非遗文化可以继续流传,国家早在十几年前开始对国家 级代表性传承人给予补助,同时对部分款项做好监管工作。 B. 古建筑修复工作是有其特殊性的,在修复以及保护过程中不能对古建筑的历史、特点等进 行改变,因此说,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就要对其原状进行保护。 C. 相较于欧洲,日本人在修复古建筑方面投入了更多资金,尤其是相较于法国、罗马等,这 说明日本人更加重视古建筑和历史文化的传承。 D. 古建筑保护不是盲目的工作,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有正确的理论进行指导,并且需要多学科 间的合作与配合,这样才能使古建筑修复和保护更有效。 6. 怎么才能做好我国古建筑修复和保护工作?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 【答案】4. B 5. C 6. ①保护并培养古建筑修复传承人。通过国家立法建立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制度,并对其进行经 济补贴,给予更高的社会关注。②加大古建筑修复的经济投入,以保证修复顺利展开并完成。 ③做好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加大力度保护古建筑,使之不受破坏。④传统 技术与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对古建筑进行修复与保护。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 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 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 项,“因为我国有 38 项非遗资源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也成为 世界上入选非遗名录最多的国家,因此……”错误,强加因果。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 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C 项,“相较于欧洲,日本人在修复古建筑方面投入了更多资金,……这说明日本人更加重视 古建筑和历史文化的传承”错误,推断有误,并不是说日本投入的资金多就更重视古建筑和 历史文化的传承。 故选 C。 - 7 - 【6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 则材料內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 出最主要的信息。“当前一个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国家立法建立代表性传承人保护 制度,包括认定机制,评定机制,责任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等相关法律法规,让非遗传 承人有法可依”,可知要保护并培养古建筑修复传承人;“对于任何一个有历史底蕴的国家 而言,古建筑维护和修复都不是件轻松的事情。比如因《罗号假日》而广为人知的罗马许愿 池,修复金额就达到 218 万欧元”,可知要加大古建筑修复的经济投入;“保护古建筑需要 先做好城市的规划,如果城市规划出现问题将对古建筑造成无法预估的损失”“在城市发展 的过程中,加强古建筑保护是当前人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古建 筑保护的实例,市政府应努力加强古建筑的保护力度,对城市规划进行科学的调整,政府是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首要责任人,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政府需要将古建筑保护作为首要的 任务”,可知要做好城市规划;“古建筑保护中的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有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 对于史料、考古研究、勘测、记录、分析,实现多学科间的合作与配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 对古建筑进行修复和保护”,可知,传统技术与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要结合起来。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 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 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 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 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 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村庄的脊梁 李光彪 依我看,每一个村庄都有骨有肉,有自己的脊梁。 我从小出生在云南楚雄千里彝山的脊背上,村庄的脊梁如母亲温暖的背,用彝家刺绣的 - 8 - 花裹被背着我长大。 故乡的村庄以一条三四百米长、近千级的石梯为轴,如一只巨人的手,把古老的村庄举 在半山腰。凸凹不平的石阶如祖先的脊梁,背负着山村厚重的历史,岁月的沧桑。 村庄躺在山坡上,说大不算大,说小也不小,几百年的繁衍生息至今,也只有稀稀疏疏 五十多户人家。分布在石梯左右的房屋和院落,就像村庄发达的肌肉。从早到晚,春夏秋冬, 石梯静静地承载着村庄的早晨与黄昏,承载着村庄的快乐与忧伤。 在我枯萎的记忆里,那架从村脚延伸向村头的石梯,是村庄的主轴,是村里人茶余饭后 的乡村文化演展舞台。每天晚饭后,村里的人不论男女老少,都会不约而同陆陆续续来到石 梯上,找块合适的石板坐下,三五成群凑在一起,吹牛聊天,谈古论今。天南海北,家长里 短,家事村事,好事坏事,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很多花边新闻,都会在石梯上联播,在石 梯上群发。谁买了一套新衣服、一双新胶鞋,谁家娶了新媳妇,谁家添人增口,都会在石梯 上一一登台亮相。人闲手不闲的村里人,有缝针线纳鞋帮的;有吸水烟筒抽烟、砸烟锅吃草 烟的;有吹竹箫、弹三弦、唱调子对山歌的。不论是谁,不分才艺高低,那些无师自通的民 歌手,都会在石梯上层出不穷,比拼展演。父亲是个二胡手,经常在石梯上边拉二胡边唱放 羊调、爬山调、过门调……悠扬的二胡声响彻石梯,萦绕在山村的上空。 石梯是验证乡村人品德的试金石。谁家丢了一只鸡,几个鸡蛋,瓜菜水果被人偷摘了, 就会有人在石梯上拉开嗓门,高音喇叭似的指桑骂槐,骂那些手脚不干净的人。这一招还真 管用,骂过之后,知情的人就会悄悄提供线索,做了亏心事的人,也会逐渐猛然醒悟,转过 弯悄悄物归原主,慢慢变得干净起来,和和睦睦相处。也有些人家,有时会端着腌菜、葵花 瓜子等零食,一一散发给来石梯上玩耍凑热闹的人吃。见者有份,哪怕是一块粑把,一根甘 蔗,只要能进嘴的东西,寄生在石梯上的人,都可以尝到人情味。 石梯是透明开放的。有些哺乳期的妇女,拉起衣服,就敬胸露乳当众给自己的婴儿喂奶。 有些婴儿,从小生下地娘就缺奶水,经常抱着嗷嗷待哺的婴儿,向奶水充足的妇女讨几口奶 吃。那架石梯如村庄硕大的乳房,大公无私地喂养着村庄的每一个人。 石梯是村庄的主动脉。从早到晚都有人从它的脊梁上走过,听到脚步声、咳嗽声、说话 声,远远的石梯也就能猜出是谁来了。出工收工、上山砍柴、下田干活,牛羊出圈、放牧归 村,谁早谁迟,谁勤劳、谁懒惰,一切的一切,夜以继日守候着村庄的石梯,都历历在目, 铭记在心。 石梯从不嫌贫爱富。在石梯的眼里,没有贫富之分,不管你是穿皮鞋、布鞋、胶鞋、凉 鞋,还是赤脚从石梯上走过,石梯总是那样默默无语。来的都是客,不管是谁,你看上石梯 - 9 - 的哪一块石头,屁股一坐,就是最好的板凳。石梯从不喜新厌旧,不管你离家多少年,不管 你多长时间没来,天长日久迎接着一茬茬降临人间的孩子,娶进门的媳妇,送走一茬茬命归 黄泉的老人。岁月沉浮,一代又一代,村庄的人去的去,来的来,石梯总是依旧躺在那里, 毫无怨言地在风雨中、在朝朝暮暮中静静地等着你。 村庄在老去,我也在长大。如今的村庄,很多人家都建盖了单家独院的新房子,那一条 条如石梯血管和肠道的村间道路,也不断变宽,打成了光滑的水泥地板,连接到各家各户。 村中那架曾经热闹非凡的石梯,也逐渐门可罗雀。偶尔有人走过,几声稀疏的脚步,几乎再 也看不见昔日全村人坐在石梯上聊天吹牛,谈笑风生的情景。我一屁股坐在当年那块下棋的 石板上,牛角棋、豆腐棋盘的线纹还清晰可见。我等了很久,想等一个村里人下棋,一直没 有人来,只有一条狗伸长脖子向我汪汪狂吠。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本文以石梯为线索,融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描写故乡事,抒发故乡情,语言朴实而 贴切,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B. 文章以“每一个村庄都有骨有肉,有自己的脊梁”开头,既高度凝练地概括了作品的主旨, 奠定了沉郁的基调,又自然引出下文对作者故乡的深情追忆。 C. 文章第 5 段写到村里人在石梯上吹牛聊天、谈古论今、纳鞋抽烟、吹拉弹唱等生活情景, 表现了乡村生活的富足和民风的淳朴。 D. 做了亏心事的人,面对石阶会猛然醒悟;家有零食的人,会在石梯上散发给玩耍的人吃。 乡下人人性的丑陋与崇高由此彰显无遗。 8. “村庄的脊梁”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村庄的脊梁? 9. 文章结尾一段有何丰富的内涵?请结合文本具体阐释。 【答案】7. A 8. 第一问:石梯(石阶)。 第二问:①故乡的村庄横卧在近千级石梯之中;②石梯是村里人各种活动的舞台;③石梯是 验证乡村人品德的试金石;④石梯见证了乡村的发展变迁。 9. ①体现了村庄及村里人的生活已今非昔比,越来越好。②表达了作者对昔日热闹、融洽的乡 村生活的怀念。③流露了作者对淳朴乡风日渐消逝的怅惘之情。 【解析】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B 项“奠定了沉郁的基调”错,本文的基调应为真挚朴实;C 项“表现了乡村生活 - 10 - 的富足”解读有误,不合实际;D 项“乡下人人性的丑陋与崇高由此彰显无遗”过度解读,此 处着重表现的是乡村人际关系的和睦,民风的淳朴。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 点概括,要准确、全面。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 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 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 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优秀的作者,有时为了表达思想的需要,往往在他们的作品中写一些语意深刻、 耐人寻味的句子。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要懂得这些句子的表面意思,还要深入领会它的言外 之意,弦外之音。探究语句的丰富意蕴,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句所在语段的具体语境,在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的角度思考其蕴含的丰富意蕴。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轩輗,字惟行,鹿邑人。永乐末年进士,授行人司副。宣德六年用荐,改御史。按福建, 剔蠹锄奸,风采甚峻。 正统元年清军浙江,劾不职官四十余人。五年言:“祖宗设御史官,为职綦①重。今内. 外诸司...有事,多擅遣御史,非制,请禁之。”立报可。是年,超擢浙江按察使。前使奢汰, 輗力矫之。寒暑一青布袍,补缀殆遍,居常蔬食,妻子亲操井臼。与僚属约:三日出俸钱市 肉,不得过一斤。僚属多不能堪。故旧至,食惟一豆。或具鸡黍..,则人惊以为异。时镇守内 臣阮随、布政使孙原贞、杭州知府陈复、仁和知县许璞居官皆廉,一方大治。 会稽赵伯泰,宋苗裔也。奏孝宗、理宗及福王陵墓,为豪民侵夺。御史王琳谓福王降于 元,北去,山阴安得墓?伯泰不平,复诉。帝命輗及巡按御史欧阳澄覆按。輗言福王盖衣冠.. 之藏..,伯泰言非诬。诏戍豪民于边,停琳俸。十三年奏陈四事,俱切时弊,帝悉从之。景帝 立,以右副都御使镇守浙江。景泰元年命兼理两浙盐课。闽贼吴金八等流劫青田诸县,輗与 原贞讨平之。贼首罗丕、廖宁八复自闽抵浙。輗防遏有功,进秩一等....。明年改督南京粮储。 五年复改左副都御史,掌南院事。考黜御史不职者数人。 天顺元年召拜刑部尚书。数月,引疾乞归。帝召见,问曰:“昔浙江廉使考满归,行李 - 11 - 仅一簏,乃卿耶?”輗顿首谢。赐白金慰遣之。明年南京督理粮储缺官帝问李贤大臣中谁曾 居此职者贤以輗对且称其廉乃命以左都御史往。八年夏,以老乞骸骨,不待报径归。抵家趣 具浴,欠伸而卒。 (选自《明史》,有删节) 【注】①綦:通“极”。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明年/南京督理粮储缺官/帝问/李贤大臣中谁曾居此/职者贤以輗对/且称其廉/乃命以左 都御史往/ B. 明年/南京督理粮储缺官/帝问李贤/大臣中谁曾居此职者/贤以輗对/且称其廉/乃命以左 都御史往/ C. 明年/南京督理粮储缺官/帝问/李贤大臣中谁曾居此/职者贤以輗对/且称其廉乃命/以左 都御史往/ D. 明年/南京督理粮储缺官/帝问李贤/大臣中谁曾居此职者/贤以輗对/且称其廉乃命/以左 都御史往/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时候朝官有内朝外朝之分。内外诸司,指朝廷内外的各个衙门。司是官署,官吏办公的 机关。 B. 鸡黍一词出自《论语微子》中的“止之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后来用鸡黍指待客的饭 菜。 C. 衣冠之藏,这里指衣冠冢。衣冠冢是以死者的衣冠等物品代替遗体下葬,而并未葬有死者 遗体的墓葬。 D. 进秩一等的意思是将官阶晋升为一等。秩,在古代既指官吏的俸禄,也指官阶、品级。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轩輗勇于作为,敢于进言。他任御史巡行福建时,铲除邪恶势力,到浙江后又弹劾几十名 不称职的官员;对朝廷各个衙门擅自指派御史的做法提出反对意见。 B. 轩輗反对奢侈,自身勤俭。他任浙江按察使时,对前任按察使奢侈过度的不良风气大力纠 正;他不但自己生活勤俭,还与下属做出生活勤俭的具体规定。 C. 轩輗做事求实,深受信任。在不法之徒侵占宋代皇室墓地一事上,他认为赵伯泰的说法有 道理,皇上下诏惩治了豪民;向皇上陈奏四事,都被皇帝接受。 D. 轩輗平乱有功,为官清廉。他与孙原贞讨伐平定了在青田等县流窜劫掠的强盗;他从浙江 - 12 - 任职期满回朝,行李只有一只竹箱,受到了皇上的赏赐和提拔。 13.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寒暑一青布袍,补缀殆遍,居常蔬食,妻子亲操井臼。 (2)八年夏,以老乞骸骨,不待报径归。抵家趣具浴,欠伸而卒。 【答案】10. B 11. D 12. D 13. (1)无论寒暑,总穿一件青布袍,几乎打满补丁。平时常常只吃蔬菜粗食,妻子亲自操 持家务。 (2)天顺八年的夏天,因为年老请求告老还乡,不待回复,径自回家。到家之后,催促家人 为他准备沐浴,打个哈欠、伸伸腰,就去世了。 【解析】 选自《明史》 作者:张廷玉 朝代:清 【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可以根据句子的意思和结构进行判断。题中句子“帝问李贤” 是主谓宾结构完整的句子,“曾居此职者”是者字节构,“乃命”的主语为“帝”,因此判 断答案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 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 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 句式。断句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 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 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 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 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 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 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 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 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 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 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 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 - 13 - 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1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学常识的把握能力。D 项中“进秩一等”的意思是官阶晋升一 级,而不是晋升为一等。 【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先回到原文中,D 项表述错,从前文看,皇帝赏 赐轩輗一是因为他廉洁,而是因为他要退休还乡;原文中此处并未涉及晋升官职。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 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 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 【1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计分点:(1)给分点:“青布袍”“殆”“居常” “亲”“井 臼”汲水舂米,比喻操持家务;(2)给分点:“乞骸骨”“报”“趣”“具”“欠伸”。文 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 来翻译句子。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 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 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 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 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 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 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 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参考译文: 轩輗,字惟行,是鹿邑人。永乐末年考中进士,授行人司(明代设行人司,设行人之官, 掌传旨、册封等事)副职。宣德六年(1431 年),因被举荐,改任御史。巡行福建,除恶惩奸, 风度神采十分严厉。 正统元年,到浙江整顿军队,弹劾四十多位不称职的官员。正统五年,进言说:“祖宗 设置御史官,职位极为重要。如今朝廷内外各个衙门有事,大多擅自指派御史,这不符合制 - 14 - 度,请禁止这种做法。”立刻答复准奏。这一年,他被破格提拔为浙江按察使。以前的按察 使挥霍无度,轩輗大力纠正这种不良风气。无论寒暑,总穿一件青布袍,几乎打满补丁。平 时常常只吃蔬菜粗食,妻子亲自操持家务。他和僚属约定:“每三天,拿出俸禄买肉,不能 超过一斤。”僚属大多不能忍受。老朋友来访,饭食也只有一盘。倘或他备办了鸡肉和黄米 饭,那么人们就感到惊讶,认为这很奇怪。 会稽人赵伯泰是宋代 皇室后裔,上奏朝廷,说南宋福王的陵墓都被豪强侵夺。御史王琳 认为,福王投降了元朝,到了北方,山阴怎么会有他的陵墓呢?伯泰不服,重又上诉。皇上 命令轩輗再审查此案。轩輗说:“福王在山阴的陵墓大概只是衣冠冢,伯泰所言并非捏造事 实。”皇上下诏,把(侵夺陵墓的)豪强发配戍边,并停发王琳等人的官俸。 十三年,轩輗 上奏四件事,都切中时弊,皇上全都听从了他的意见。景泰五年又改任左副都御史,掌管南 院事务,考核罢黜了不称职的御史好几个人。 天顺元年二月,召回朝廷,授刑部尚书之职。几个月以后,托病辞官,乞求回乡。皇上 召见他,问道:“先前的浙江廉使任职期满回朝,行李只有一只竹箱,就是你吗?”轩輗磕 头谢恩。皇上赏赐白金以示慰问,并送他回乡。第二年,南京督管粮食储备的衙门缺少官员, 皇上问李贤,大臣中谁曾担任过这个官职,李贤回答说轩輗曾经担任此职,并且称赞他廉洁。 皇上于是命轩輗以左都御史的身份前去赴任。(天顺)八年的夏天,因为年老请求告老还乡, 不待回复,径自回家。到家之后,催促家人为他准备沐浴,打个哈欠、伸伸腰,就去世了。 (二)古诗阅读(共 2 个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红白牡丹 吴融① 不必繁弦不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 殷鲜一半霞分绮,洁澈旁边月飐波。 看久愿成庄叟梦,惜留须倩音阳戈②。 重来应共今来别,风堕香残衬绿莎。 【注】①吴融(850-903):晚唐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目睹唐朝衰亡,一 生仕途不顺。②鲁阳戈:《淮南子》载,鲁阳公跟韩国军队作战,酣战至日暮,为了趁日间消 灭敌人,他探戈使太阳倒退了三舍(舍:星次,相传有二十八宿,一突为一舍),又恢复了光 明。后多指力挽危局的手段或力量。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5 - A. 首联先写繁华的弦弹与歌舞景象,以动衬静,来表明自己宁愿在安静的环境中与牡丹相厮 守,表现出自己对牡丹的用情之真,情谊之深。 B. 颔联上句写红牡丹,直按用“殷鲜”突出其娇艳欲滴的特点,又运用比喻,用美丽的红霞 写出怒放的红牡丹令人惊艳的情态之美。 C. 额联下句写白牡丹,想象月下一幅澄澈明净的景象,水中倒映着月,在风的吹动下,泛着 清波,以此来描绘白牡丹的素洁淡雅和极具美感的花形。 D. 本诗将写景与抒情、议论相结合,借牡丹寄托诗人的情感;写牡丹特点时用想象的美景来 表现内心的喜悦,写牡丹凋残时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15. 这首诗颈联的上、下句都用了典故,有何用意?请简要概括分析。 【答案】14. A 15. ①诗人先借庄周梦蝶的典故表明为了能一直与牡丹花相伴自己愿意变为 蝴蝶,而借鲁阳探戈的典故,表明希望时间倒流从而留住美好的牡丹花。②表现了诗人对牡 丹的喜爱和惜别之情。③也表达了自己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无力改变唐朝危局的无奈,希望 有力挽危局的人出现。 【解析】 【1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 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 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 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 项,“繁华的弦弹与歌舞景 象”错误。首联“不必繁弦不必歌”不需要繁华的弦弹与歌舞景象,来表明自己宁愿在安静 的环境中与牡丹相厮守,表现出自己对牡丹的用情之真,情谊之深。这里说的是不需要这些, 所以不是具体的描绘。故选 A。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 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 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 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试 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这首诗颈联的上、下句都用了典故,有何用意”,需要结 合诗句内容分析典故,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分析运用该典故 - 16 - 表达的情感。“看久愿成庄叟梦,惜留须倩音阳戈”,上、下句都用了典故,结合“庄生梦 蝶”及注释②“为了趁日间消灭敌人,他探戈使太阳倒退了三舍,又恢复了光明。后多指力 挽危局的手段或力量”分析,诗人先借庄周梦蝶表明为了能一直与牡丹花相伴自己愿意变为 蝴蝶,而借鲁阳探戈的典故,表明希望时间倒流从而留住美好的牡丹花。借牡丹寄托诗人的 情感,写牡丹特点时用想象的美景来表现内心的喜悦,写牡丹凋残时流露出淡淡的哀愁。也 表达了自己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希望有力挽危局的人出现。 (三)名篇名句默写及时文默写(9 分)(6+3 分) 16.(1)《陋室铭》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小石潭记》中表达自己遭贬后的悲凉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的阔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青春因奉献而升华。_________,那些默默奉献者,有的人放弃了海外优越待遇,不远 万里回国扎根科研一线:___________;有的人告别了美好爱情,去戈壁荒漠守护文化瑰 宝……_______,他们用青春和奉献绘制无悔的人生。 【答案】 (1). 斯是陋室 (2). 惟吾德馨 (3). 凄神寒骨 (4). 悄怆幽邃 (5). 不 以物喜 (6). 不以己悲 (7). 奉献意味着舍弃,明辨公与私、看清舍与得,方能抵达不为 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的精神境界 (8). 有的人离开了繁华的大都市,去艰苦的边疆支援 建设、绽放青春 (9). 他们不求物质回报,不计个人得失,用真诚与无私标注了生命的高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 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 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 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 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 字,我们要善于积累。此题中需注意“陋室”“德馨”“凄神”“悄怆”“幽邃”;“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呼应了题干的阔达胸襟等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确书写。时文阅读 这个灵活性太大,与所在学校的具体要求记背的东西有关。 【点睛】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 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 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 - 17 - 三.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最近,在阿塞拜疆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十三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随着木 槌落定,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 55 处,位居世界第一。申遗成 功后,游客可通过预约后进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领会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区城城市文明。 良渚古城遗址,地处浙江省天目山东麓河道纵横的平原地带。83 年前,( ),也让这座 公元前 3300 年到公元前 2300 年之间的“中华第一城”逐渐掀开神奇的面纱。11 条水坝组成 的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世界上最早的拦洪水坝系统;神秘绚烂的礼俗制度、 的农业 和手工业水平、 的城市系统,共同描绘出一幅中国史前社会文明的 。可以说,良渚古 城遠址的考古发现,有力驳斥了国际学术界一些人“中华文明始于有甲骨文、青铜器的殷商 时期”“文明历史不足五千年”的 ,将世人对中华文明史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申遗成功后,游客可通过预约后进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领略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区域城 市文明。 B. 申遗成功后,游客可在预约后进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领会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区域城市 文明。 C. 中遗成功后,游客可通过预约后进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领会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区域城 市文明。 D. 申遗成功后,游客可通过预约进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领略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区域城市 文明。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大量新石器时代的黑陶和石器在这一区域被发现,开启了良渚文化考古进程。 B. 这一区域发现大量新石器时代的黑陶和石器,良渚文化考古进程被开启。 C. 新石器时代的黑陶和石器在这一区域被大量发现,良渚文化考古进程开启了。 D. 这一区域发现的大量新石器时代的黑陶和石器,让良渚文化考古进程得以开启。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令人赞赏 领域广阔 图画 论调 B. 令人赞叹 领域广阔 图画 观点 C. 令人赞叹 规模庞大 图景 论调 D. 令人赞赏 规模庞大 图景 观点 - 18 - 【答案】17. D 18. A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 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 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A 项,“通过预约后”句式杂糅,可改为“通过预约”或“在预约后”; B 项,“领会”与“城市文明”不搭配,可将“领会”改为“领略”; C 项,“通过预约后”句式杂糅,可改为“通过预约”或“在预约后”; “领会”与“城市 文明”不搭配,可将“领会”改为“领略”。 故选 D。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连贯补写句子的能力。补写句子,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 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 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注意前后文的衔接。 B 项“良渚文化考古进程被开启”和 C 项“良渚文化考古进程开启了”,主语都是“良渚文化 考古进程”,而括号后面的分句没有主语,所以后面的句子就成了“良渚文化考古进程也让 ‘中华第一城’逐渐掀开神奇的面纱”,进程掀开面纱,不搭配,故排除 BC; D 项,让良渚文化考古进程开启的、逐渐掀开“中华第一城”面纱的,不是“黑陶和石器”, 而是“黑陶和石器被发现”;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近义词,意思接近,要选出最正确的,要注意词性、搭配、 感情色彩、词义范围等方面来考虑。 “令人赞赏”,让人赞同欣赏;“令人赞叹”,让人赞赏感叹,句中修饰“农业和手工业水 平”,应为“令人赞叹”;“领域广阔”与“城市系统”不搭配,不合语境;“图景”是画 面景象的意思,用于此处比“图画”更合适;“论调”也有观点的意思,但多含贬义,与前 面的“驳斥”搭配更恰当。 故选 C。 20.请在上面材料中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 19 -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牙齿的最外层叫牙釉质,是一个半透明的结构。牙釉质主要的成分是一种钙晶体,其排 布非常致密,让牙釉质坚如磐石。牙釉质虽然很硬,①____最厚的部分也只有 2.5mm 左右, 且不可再生。②____因为牙釉质的主要成份是钙,钙与酸发生反应形成的物质容易被唾液溶 解,导致牙釉质损坏脱离,而食物里面的糖分会在口腔里面转化成酸性物质,损害牙釉质。 所以日常生活中,③__,且应及时清洁牙齿。 【答案】 (1). ①但却只有很薄的一层 (2). ②酸对牙釉质的危害很大(或:牙釉质怕接触 酸性物质) (3). ③不要进食过多的酸性或含糖物质 【解析】 【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应用能力,侧重于语意简明、连贯、得体。答题时 注意前后文的照应,根据前后语境综合分析作答,一般要注意时间、空间、逻辑顺序和事情 发展顺序,以及此句间的语意联系。根据“最厚的部分也只有 2.5mm 左右”可知,①横线上 要填厚度,由“也”表意可知是说其薄的特点,承接前文“虽然……”,此处应用转折表意, 如“但却只有很薄的一层”。“因为牙釉质的主要成份是钙……”,前面横线内容应该是由 后面原因带来的“果”,从“钙与酸发生反应形成的物质容易被唾液溶解,导致牙釉质损坏 脱离”看,②横线要填的关键词是“牙釉质”和“酸”,可推知可填“酸对牙釉质的危害很 大”或“牙釉质怕接触酸性物质”等。③所填内容与“且应及时清洁牙齿”是并列关系,围 绕如何保护“牙釉质”来说的,此处是对前面表意进行总结,可知填“不要进食过多的酸性 或含糖物质”这类语意。 21.在“生活与健康”专题研讨中,某小组同学搜集到了如下资料,请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一)一般体重不同姿势腰部受力图表(单位:千克) (二)腰椎负荷主要来自体重、肌肉收缩力、韧带产生的预应力和体外的负重,而躯体 - 20 - 的不同姿态对腰椎的负荷影响甚大。非标准的站姿或坐姿,易罹患各类腰椎疾病(如腰肌劳 损、腰椎间盘突出等)。此类疾病对神经系统的刺激至为敏感,损害尤重,且会引发其他肢体 严重功能障碍病症。 (1)向因患腰椎疾病正卧床休养的病人当面提出建议。(不超 30 字) (2)向日常站姿和坐姿都不正确的同学当面提出忠告。(不超 40 字) 【答案】(1)请您多仰卧休息,尽量避免侧卧,以免加重腰椎负担。 (2)请你站直,坐正,否则容易得腰椎和其他疾病,影响学习和生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应用能力。本题要求考生利用“一般体重不同姿势腰部受力 图表”和文字材料进行解读,按题干要求做出自己的回答,做题时,要注意看清题目要求, 仔细观察图表,分析揣摩图表要表达的意思,再看文字材料表达的关键信息。从图表看,躺 姿人的腰部受力小,弯腰坐姿人的腰部受力最大。从图表看,躺姿人的腰部受力小,弯腰坐 姿人的腰部受力最大。根据材料(二),第一句讲的是“躯体的不同姿态对腰椎的负荷影响甚 大”,第二句讲的“非标准的站姿或坐姿”的危害,第三句讲的危害程度。(1)向因患腰椎 疾病正卧床休养的病人当面提出建议,需注意侧姿卧要比仰卧腰部受力大,可以提醒尽量避 免侧卧,以免加重腰椎负担。(2)从“站姿”看,直立腰部受力是 100 千克,弯腰立腰部受 力是 150 千克,向日常站姿不正确的同学提忠告,需提醒站直;从“坐姿”看,弯腰坐腰部 受力 185 千克,端坐腰部受力 140 千克,需提醒坐姿不正确的同学要端坐,坐正。“当面提 出忠告”要注意表意得体,利于对方接受。这两个问题回答时除了表意明确,得体,内容有 建议或忠告外,还要有应该这样做的理由或站姿和坐姿不正确的危害,且注意字数要求。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总有些人看重一般人所看轻的,看轻一般人所看重的,但恰恰是这些人活出了生 命的境界,更好地实现了人生价值。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不少于 800 字。 【答案】 看轻自己 - 21 - 年长的人总是忘不了给那些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忠告:在人生的路上,要多把自己看轻些。 这忠告,包含着几缕沧桑,但更多的是对生活的一种超越。 诗人鲁藜说:“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还是把自己当做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路。”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为主角,总把自己看得太重,而偏偏 又把别人看得太轻。为此,总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以为自己博学多才,满腹经纶,一心想干 大事,创大业;总以为别人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惟独自己最行;总以为自己成绩最大,功 劳最多,记功评奖、加薪晋级不在话下。否则,就不高兴,牢骚满腹,怪话连篇。自认怀才 不遇的人,往往看不到别人的优秀;愤世嫉俗的人,往往看不到世界的精彩。把自己看得太 重的人,心理容易失去平衡,个性往往脆弱,实际表现为独断、骄横、傲慢,盛气凌人,与 社会格格不入……这种人,外界不仅不会接受,反而会遭到嘲笑和孤立,使你变得停滞不前。 看轻自己是一种智慧。为人处事,盲目自信就会先把自己置于一种不利位置。越是看轻 自己,越易被人看重。你真诚的谦卑,将使大家折服,他们乐意在你周围歌唱;你力所不及 的柔弱,会为大家所同情,他们愿意倾其所有,助你强盛。看轻你自己,才能做到轻装上阵, 没有任何负担地踏上漫漫征程,你的人生路途才能获得更多帮助和教益。 看轻自己是一种风度,一种境界,一种修养。其实,把自己看轻,这是光明磊落的心灵 折射,是无私无畏的自然反映,是正直坦诚的自由流露。看轻自己的人总是很知足,对获得 的成功珍惜有加。一个人富有了,仍然不忘看轻自己,他将不会自傲和奢侈;一个人身居高 位,仍然看轻自己,他将不会专横和贪婪。当你从困惑中走出来时,就会发现,看轻自己, 其实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境界:超凡脱俗,淡泊平和。 看轻自己是人生的一种高品位的精神享受。看轻自己是对人的真实本性和历史真正趋向 的理解和把握,是对人性和历史的继承和超越。看轻自己,能够成就人的操守,闪烁灵魂的 美丽。只有看轻自己,并不断否定自己的人,才能够不断汲取教训、加强修炼、净化灵魂、 提升品质,才会为别人的成功而欣喜,为自己的善解人意而高兴。 把自己看轻,它并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它是清醒中的一种经营。也不是鄙视自己, 压抑自己,埋怨自己,也不要你去说违心话,做违心事。相反,看轻自己能使你更加清醒地 认识自己。 为人处世,不妨看轻自己,生活中就会多几分快乐。在家庭中,不妨看轻自己,不要把 自己当成“一言九鼎“的家长,才能更好地与孩子沟通,与爱人和谐相处。在事业上,即使 春风得意,大权在握,也不妨看轻自己,不要把自己当成众人之上的“楚霸王”。这样,才 - 22 - 能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盟友,听取更多的有益于事业发展的意见,让自己脚踏实地去拓展事 业,创造辉煌。在朋友圈子里,不妨看轻自己,才能结识到推心置腹的哥们儿,让自己时刻 头脑清醒,让自己永远是一个受欢迎的朋友。把自己看轻,才能获得智慧与快乐,飞越坎坎 坷坷,拥有和谐的人生。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阅读材料,审题要点:突出思辨性。首先,“恰 恰这些人活出了生命的境界,更好地实现了人生价值的语境限制”的语境限制,让“一般人 所看轻的”、“一般人所看重的”中的“看轻的”或“看重的”不能从正面理解,应指那些 比较庸俗的眼光、认识。其次,从辩证的角度分析,写作时不应只写一面,而应在概念的辨 析比较中突出自己的认识。再次,写作时应将“看轻的”“看重的”具体化,赋予其具体内 容,才便于展开分析议论。材料作文的写作:1.写议论文:(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 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 (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2.写记叙文:(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2) 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3)紧扣中心或题目写作,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4)文章的 开头、中间、结尾要扣题目(中心),点题目(中心)。(5)文章中一般不需要出现材料。本 题即此审题,写作即可。 【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 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 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 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 立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三、 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 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 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 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 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 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 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 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 面和反面立意。 - 23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