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高三下学期寒假开学检测(2017-02)
河北冀州中学2017届高三假期作业检测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魏家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彫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其中的《逍遥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 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他派别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判,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曰:“为乐非也。”法家对华丽之美的批判态度更加尖锐,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同老子、庄子、墨子一样,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而且,儒家美学思想中本来就包含着 “节用”的观念和“辞达而已矣”的主张。这样,不但是儒与道,而且又加上了墨与法,这四家的美学思想在朴素、自然、平淡、简约、实用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华丽之美也就成为众矢之的了。(节选自《华夏文明》,有删节) 1.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B.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大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 C.朴素为美不仅在中国美学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艺术创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是老子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B.《尚书·五子之歌》中旗帜鲜明地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的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C.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美学思想,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强调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D.法家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在美与真的关系问题上,他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 B.庄子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时,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之美,但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的,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不同。 C.如果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在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等思想家在美学思想上达成的共识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二叔 汪培君 二叔会看风水,谁家修宅基必来找他去看。二叔乐颠颠去乐颠颠回,从不收钱。我问二叔为什么?他反问我,你为什么喊我二叔?我回答按乡邻辈分。他又问,你知道为什么村里人见面该长称长称,该平称平称,从不像城里人老张小李地叫?我说,这个问题还真没想过。二叔就说,亏你还是村里的人头,一个村就是一个大家庭,为自家人干点事,能收钱吗? 我是村里的书记。 我吃了一惊,想不到二叔对乡邻的认识这么到位。 二叔不收钱,别人过意不去,就给他弄包烟弄瓶酒啥的。我不抽烟,但爱喝两盅,就常去二叔家蹭酒喝。二叔总是一撇嘴说,放着受贿的好酒不喝,来喝我这劣酒。我说我听您的,明天起开始受贿。二叔就故意拉长了脸说,你敢,我第一个实名举报你。——还加菜吗?我问还有什么?他指了指院子里的公鸡。我说麻烦,八月十五送我家去吧。二叔说想得美,来吃有你一口,不来吃连鸡毛也没你的。 我们村后面有一条河,河里有一块几十亩地的大沙湾,沙纯,层厚,被县城一个开发商看中了,要买。我摇 摇头不答应,说二叔说过,大挖大掘是开膛破肚,伤元气,破风水。开发商贼精,笑着拍了拍我,财大气粗地说:“呵,学会谈生意了,不就是想要高价嘛,说。” 谈成了价,我问乡亲们卖不卖?只有二叔反对,说沙里藏金,那片沙滩是咱村里的金,金木水火土金占第一,挖走了就是五行缺首。风水破了,咱村非变穷不可。二叔知道我不信,特别盯着我说:“若是不信,你就等着遭报应吧!” 二叔“遭报应的”声音被挖掘机声盖住了,沙子源源不断地运往县城。当然,票子则源源不断地飞进村里的账户。 与此同时,我请开发商给我们建了一个新村,一家一院,整整齐齐,亮亮堂堂;油漆的街道,笔直坚硬,平滑如镜。我对二叔说:“二叔,我行使一下手中的权力,您先选完我们再抓阄。”二叔说你小子想让我“腐败”呀,一家人,要抓都抓。我问二叔,看着这么漂亮的房子有何感想?他说,我没敢想。我说我就知道你不敢想,要不,我当人头,你怎么当不了呢? 报应还真来了! 第二年的雨特别大,水积在沙坑里,越积越多,渐渐溢出,淹掉了三百亩玉米。 这下村里炸了锅,都说是报应,弄得我灰心丧气。二叔却杀了公鸡叫我喝酒,我以为他会教训我,没想到他说:“要干事,就别怕嚼舌头。”我知道二叔是心里埋怨我,口头上安慰我,但我仍然感激。 不久我找到了改造它的办法:其余的地作为口粮田种粮,把这三百亩弄成经济田,挖土筑堤,堤上栽果树,池里养莲藕。有那一坑水作保障,藕池里就断不了水。二叔急了,找到我家吼:“你小子怎么又要开膛破肚,破坏风水?” 荷花开了,没想到招惹了好多城里人来看,于是几家“农家乐”、一些小摊贩便应运而生。天天人来人往,把个小村庄弄得欢歌笑语,热热闹闹。 一天,我对二叔说,给您安排个工作,去当巡逻员,照看着花果,帮一下有需要的游客,给您重金。二叔说,你别埋汰我了,要找就找个四肢健全五官端正的,代表咱村形象。 二叔是个瘸子。 我说人家争破头地抢,你却让,是不是腿短心眼也……二叔一瞪眼打断我:“胡说八道。告诉你,别看二叔走路一歪一歪的,二叔的心眼不歪!” 原村址还闲着,我想不出干什么用 好,就问二叔。不料二叔立刻冲我吼道:“你小子是不是又想开膛破肚,破坏风水?”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平实的语言叙述了“我”与二叔的一些故事,表现了二叔对乡村真挚深厚的情感和正直无私的品德。 B.二叔认为农村按辈分称呼人,使得全村人亲如一家,因此,为村里人办事便不能收钱。 C.“我”要高价卖大沙湾,只有二叔反对,他预言的“报应”也成为了现实,可见,二叔比“我”更明智。 D.“我”对村里的改造成就了小村庄旅游业的兴起,对此,“我”颇为得意,但二叔却很反感,认为“我”的心眼歪了。 5.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哪一位?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4分) 6.小说中四次写到二叔说“开膛破肚”“破坏风水”之类的话,是为了表现他的愚昧无知还是另有什么深意?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何鲁:真名士自风流 徐百柯 有许多关于何鲁的传奇。其中最“玄”的一则流传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因为何鲁智慧超群,美国人愿以50万美元在他死后买下他的头颅,以供研究。 记者向何鲁的儿子何培炎求证。何培炎听后大笑,称自己很早就听说过这个传闻。“应该是没有这回事的。不过父亲一直负才子之名,所以也一直有很多夸张的传闻。” 何鲁早年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因外籍教师侮辱中国学生人格,仗义执言,率同学严辞批评教师,被校长认定为“闹学潮”。在开除他的全校大会上,矮个子何鲁面对校长侃侃而谈:“经此次学潮,清华能改革进步,何鲁一人纵牺牲学籍也无关系。若不改弦更张,而使最高学府萎靡腐败如故,就请我来读,我也不得来的。”说罢,在全场学生的掌声中,扬长而去。 作为最早赴法勤工俭学的中国留学生,何鲁1912年入里昂大学,1919年获得数学硕士学位,成为第一个获得科学硕士学位的中国人。 何鲁的学习能力曾倾倒了他的教授,以至于教授经常在课堂上赞扬这个来自中国的小个子:“你们猜,谁的作业做得最好?连法文也写得最好?还是那个中国娃娃!” 据何培炎回忆,1949年后,一些曾经赴法勤工俭学的国家高层领导,见到何鲁时,还会双手抱拳,尊称一声“老前辈”。 从何鲁25岁归国担任教授起,不少著名学者都曾受业于他。如物理学家严济慈、钱三强、吴有训、赵忠尧,数学家吴文俊、余介石,化学家柳大纲等。 华罗庚是数学家熊庆来的学生,但他一直说,何先生虽然没教过我,但也是我的老师。华罗庚在西南联大时期完成数论经典著作《堆垒素数论》,送交中央研究院,竟无人能审。后送教育部,交由何鲁主审。 时值盛夏,何鲁在重庆一幢小楼上挥汗审阅,其间不时击案叫绝,一再对人说:“此天才也!”阅后,他不仅长篇作序,还利用自己是全国仅有的6位部聘教授之一的声誉,坚持给华罗庚授奖。1941年,华罗庚终于成为国民政府唯一一次数学奖的获得者。 在南京高师教授数学时,何鲁有时会趁着兴致高,开讲座讲古典诗词。据说,每逢此时,连窗台上都挤满了学生。在中央大学时,他更与国学大师章太炎的门生黄侃等结为忘年交,意气相投,诗酒相和。代理安徽大学校长期间,他以数学家身份,却被学生视为与郁达夫等著名文人相比肩的“风流名士”,尊其为“酒仙”。 何鲁是现代著名书法家。在重庆时,他与沈尹默谈论书法,慕名而来的听者如云。 上世纪50年代,何鲁调到北京。荣宝斋极为珍视他的书法作品,曾派人拿着他的字拜访他,问他如何标价。何鲁却扔下一句:“我的字,千金不卖;朋友要,分文不取!” 何鲁敢言,批评蒋介石尤烈。国民党特务头子康泽曾在重庆著名的沙利文西餐厅“宴请”何鲁。康泽问他:“何先生是否有过对委员长不敬的言论?”何鲁一笑:“是啊,经常骂。不知你说的是哪一次?” 自1919年回国后,何鲁西装一脱,一辈子穿长袍。何培炎给记者看了一张老照片,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合影。前排中间6人,毛泽东、周恩来、马叙伦、郭沫若、何鲁、钱俊瑞。 惟何鲁一人,一袭长袍。 (选自《民国风度》,有删节) 相关链接: 材料一:何鲁在里昂大学毕业时,祖国发生了“五四运动”。远在异国他乡的何鲁深受震撼,毅然决定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条件,返回灾难深重的祖国。踏进国门,面对伤痕累累、满目疮痍的故土,何鲁思索着何以报效祖国。他是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前往法国学习理工的。但是通过对法国及欧洲列强文明的回顾,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反思,他感到人毕竟是第一位的,只有培养出众多的人才,才能挽救中华于水深火热之中。他选择了“教育救国”之路,走上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讲台,开始了长达五十年的教书生涯。(选自高希尧《何鲁小传》) 材料二:将法文的物理、化学教科书倒背如流,100来页笔记不打一个墨点……做到这一切的学霸,是重庆大学第五任校长,数学家、教育家、诗人何鲁。他25岁就攻克世界数学三大难题之一,成为蜚声中外的数学家。(摘自《重庆晚报》)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何鲁早年在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读书时,因外籍教师侮辱中国学生人格而率领同学闹学潮,从而被校长开除。对此不公正的处罚,何鲁愿牺牲自己以换取学校的改革与进步。 B.何鲁在法国留学时的教授经常在课堂上盛赞他的作业做得好,一些曾经赴法勤工俭学的高层领导见到他也会尊称一声“老前辈”,从侧面反映了何鲁学习能力很强。 C.华罗庚一直说何先生虽没教过他,但也是他的老师,原因是何鲁曾负责主审华罗庚写的《堆垒素数论》,不仅给他作长序,还坚持给他授奖,对华罗庚有知遇之恩。 D.何鲁留学归来,之所以选择走上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讲台,开始了长达五十余年的教书生涯,是因为他认识到科学无法救国,教育救国才是根本。 E.何鲁是第一个在法国获得科学硕士学位的中国人,25岁就攻克世界数学三大难题之一,成为蜚声中外的数学家,他还是国内不少著名学者的老师。 8.请简要分析文章结尾两段的作用。(4分) 9.何鲁“风流名士”的形象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林俊,字待用,莆田人。成化十四年进士,除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性侃直,上疏请斩妖僧继晓并罪中贵梁芳,帝大怒,下诏狱考讯。太监怀恩力救,俊得谪姚州判官。寻以正月朔星变,帝感悟,复俊官。调湖广,以雨雪灾异上疏言时政得失,又言德安、安陆建王府,工役浩繁,财费巨万,民不堪命,乞循宁、襄故事,一切省俭,勿用琉璃及白石雕栏,请著为例,不从。新昌民王武为盗,巡抚韩邦问不能靖,俊身入武巢,武请自效,悉擒贼党。王府征岁禄,率倍取于民,以俊言大减省。宁王宸濠贪暴,俊屡裁抑之,王请易琉璃瓦,俊言宜如旧。王怒,伺其过,无所得。会俊以圣节按部,遂劾奏之,停俸三月。寻以母忧归。正德四年起抚四川,眉州人刘烈倡乱,败而逃,俊绘形捕,莫能得。会保宁贼蓝廷瑞、鄢本恕、廖惠等继起,势益张,转寇巴州。猝遇之华垄,单舆抵其营,譬晓利害,贼罗拜约降。淫雨失期,复叛去,攻陷通江。俊击败之龙滩河,遣知府张敏等追败之门镇子,遂擒廖惠,本恕、廷瑞为永顺土舍彭世麟所擒。捷闻,玺书奖励。御史俞缁走避贼而佥事吴景战殁缁惭欲委罪俊遂劾俊累报首功贼终不灭加凿井毁寺逐僧徒迫为贼于是俊前后被切责世宗即位,起刑部尚书。会暑月经筵辍讲,举祖宗勤学故事以谏。数为帝言亲大臣,勤圣学,辨异端,节财用。朝有大政,必侃侃陈论,中外想望其风采。中官崔文家人李阳凤索匠师宋钰贿不获,嗾文杖之几死,下刑部治未决,而中旨移镇抚司,俊留不遣,力争不纳。俊以耆德起田间,持正不避嫌,既屡见格,遂乞致仕。又明年,疾卒,年七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御史俞缁走/避贼而佥事吴景战/殁缁/惭欲委罪/俊遂劾/俊累报首功/贼终不灭/加凿井毁寺逐/僧徒迫为贼/于是俊前后被切责/ B.御史俞缁走/避贼而佥事吴景战殁/缁惭/欲委罪俊/遂劾/俊累报首功/贼终不灭/加凿井毁寺/逐僧徒/迫为贼/于是俊前后被切责/ C.御史俞缁走避贼/而佥事吴景战/殁缁/惭欲委罪俊/遂劾俊累报首功/贼终不灭/加凿井/毁寺逐/僧徒迫为贼/于是俊前后被切责/ D.御史俞缁走避贼/而佥事吴景战殁/缁惭/欲委罪俊/遂劾俊累报首功/贼终不灭/加凿井毁寺/逐僧徒/迫为贼/于是俊前后被切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主事,官名,我国古代封建品级制度中的底层办事官吏。 B.圣节最早起源于唐朝,后来历代皇帝及太后生日皆称为圣节。 C. 母忧,母亲去世。古代官员任职期间,父母去世,必须辞官回乡,为父母守制。 D. 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讲官一般由翰林学士担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林俊不惧权贵,嫉恶如仇。他上书请求斩杀妖僧继晓,并治罪太监梁芳,惹怒了皇上;多次抑制宁王朱宸濠,遭到宁王弹劾,被停俸三个月。 B. 林俊心系百姓,为民请命。德安、安陆建造王府工程浩大,耗费钱财;王府向百姓增收岁禄,百姓不堪忍受;林俊上书力争,都得到了解决。 C. 林俊胆识过人,剿贼有方。在华垄突然遇上贼人,林俊到贼营劝降了他们,因为大雨误了日期,贼人又叛乱,最后在林俊指挥下,贼寇被消灭。 D.林俊为官持正,直言敢谏。他多次劝谏皇上亲近大臣,勤于圣学,明辨异端;不按圣旨,坚持留下崔文不肯移交镇抚司,并极力向皇上谏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新昌民王武为盗,巡抚韩邦问不能靖,俊身入武巢,武请自效,悉擒贼党。 (2) 俊以耆德起田间,持正不避嫌,既屡见格,遂乞致仕。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王维 桃源一向绝风尘, 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 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 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 种松皆作老龙鳞。 【注】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凤”字而去,这是嘲讽嵇喜是“凡鸟”。 14.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首联扣题,先借陶渊明的桃花源比吕逸人的住处,又写到柳市南头访问吕逸人,一虚一实,将读者引入一个超尘脱俗的境界。 B. “不敢题凡鸟”“何须问主人”,化用典故委婉含蓄地写出作者虽有访友人不遇的懊恼,但并不介怀的旷达。 C.颈联吕逸人住处的环境,依傍妩媚青山,近邻淙淙流水,描绘出一派远离尘嚣、清幽淡然的山间生活图景。 D.“种松皆作老龙鳞”意思是手种之松,树皮开裂得像龙鳞一样;为“多岁月”作补充,显示出吕逸人的隐逸之志。 E. 尾联托物寓意,以松树的坚贞不渝指吕逸人,呼应起句“桃源一向绝风尘”,使全诗结构严谨,富有韵味。 15.这首诗最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之景的句子:_________ 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 , ”两句,正面描写在我们的琵琶女再三邀请下出场时那种羞怯的神态。 (3)苏轼在《赤壁赋》中“ , ”,用比喻手法感叹生命之短暂,个体之渺小。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这份调查报告通过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具体而微的分析,倡导全社会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教育网络。 ②生活中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都和整个社会休戚相关,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乐于付出。 ③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风生水起,这将带动自驾游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链条,创造发展机遇。 ④李广戎马一生,身先士卒,对待士兵解衣推食,虽然一生未能封侯,但深受士兵拥戴,司马迁在《史记》中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⑤在毕业二十年的大学校友聚会上,来自各地的同学们欢聚一堂,谈笑自若,回忆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清晰如昨。 ⑥在教育改革与发展年会上,李教授的发言直击时弊,颇具前瞻性,对于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而言,可谓是空谷足音,引起很大反响。 A. ①②③ B. ①⑤⑥ C. ③④⑥ D. 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在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异军突起的背景下,有关专家已经意识到银行服务网点存在着诸多短板问题,银行业传统的盈利模式亟待转型。 B. 文物专家发现了一卷由元代蒙古族和汉族共同捐资刻写的佛经,这一发现丰富了元史研究材料,记载了蒙汉通婚的历史状况。 C.教育部门提出“就近入学”,本意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然而始料未及的是学区房竟然疯狂上涨,“就近入学”大有“价高者得”的趋势。 D.菊会期间的志愿者服务工作结束了,大学生们体味这一段经历,没有苦累的感觉,有的只是在平凡事务中享受奉献和成长,难以忘怀。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手机使用的普遍化,汉字书写由原来的硬笔转变为键盘和拇指。调查显示:37%的人 ① 提笔忘字;22%的人写字依靠电脑;16%的人 ② 名字写得还行,其他字写得 ③ 没法看;13%的人听课 ④ 开会,最怕记笔记。 ⑤ ,键盘化、拇指化带来了汉字书写水平的整体下降,使得人们对汉字 ⑥ 隔膜与疏离。 (2) (3) (4) (5) (6) (7) [来源:学&科&网] A 总是 ∕ 都 和 于是 更加 B 难免 把 ∕ 以及 所以 逐渐 C 经常 除了 基本 或者 ∕ 越来越 D 偶尔 就是 大概 ∕ 当然 慢慢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日本最早的汉诗集《怀风藻》中,咏花诗绝大部分是写梅花的,写樱花的仅有两首。梅花在唐代的长安也是非常受重视的,《全唐诗》中关于“梅”的,多达948首。① ?因为这是暖相气候造成的影响。唐代最初的200年一直是很温暖的,直到公元9世纪初,气候发生显著的突变,成为了冷相气候。② ,仁明天皇把紫宸殿庭院里原本种的“右橘左梅”,改为 “右橘左樱”,用樱花替代了中国流行的梅花。这说明,③ ,导致梅花萎缩,樱花崛起的局面。 21.下面是某中学国庆七日游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5分) 六、写作(60分) 22.近日,北京大学冷门专业——古生物学专业再现“一个人的毕业照”,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据了解,北大古生物学专业从2008年创立至今,每年的毕业生都是一个,至今已是“六代单传”。而在谈及选此专业的原因时,毕业照主人公安永睿表示完全是始于初心:“自己特别想学这个专业,不为别的,就是想圆儿时对古生物学喜爱的梦。”据了解,安永睿已成功留校并成为直博生。 对于“一个人的毕业照”及其相关内容,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冀州中学2017届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1.答案:A 解析: A项,忽略了“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这一信息,表述绝对化。 2.答案:C 解析:从文中第三段看,“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是一种“治国的原则”,而不是“美学思想”。 3.答案:D 解析: A项,强加因果,前后构不成因果关系。B项,曲解文意,文中重点强调庄子重视平淡之美。C项,将“已然”当“未然”,原为是“成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选项中是“将成为”。 4.A(B项的因果关系不完全正确。c项“可见,二叔比‘我’更明智”错。D项“二叔却很反感,认为‘我’的心眼歪了”错。) 5.答案一:我认为二叔是小说主人公。①小说的情节围绕二叔展开,写二叔在村里的为人,写村里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都与二叔有联系。②小说通过大量描写二叔的语言和少量的神态动作等,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正直敢言、热情无私的农民形象。③小说通过写二叔对“我”的监督与警示,表现了新农村发展过程中只有正道直行才能真正使农村走上富裕之路的主题。 答案二:我认为“我”是小说的主人公。①小说的情节围绕“我”的所见所闻、所行所感展开,写“我”对二叔的看法,写“我” 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的行为和作用。②小说通过写“我”和二叔的对话以及“我”的所作所为,表现出“我”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农村干部,带领乡村走上了致富之路。③小说通过写“我”对乡村的改造过程,以及二叔在期间的警示与监督,表现了新农村发展过程中领导干部要不走歪路,带领农民走上富裕之路的主题。(围绕情节、人物、主题等组织答案) 6.四次写到二叔说的那些话,是为了表现二叔的担心,并督促“我”要为村里办好事。(观点2分)①头二次说“开膛破肚”“破坏风水”之类的话,是担心大沙湾被开发商采挖给村庄带来灾难。果然,第二年遇上大雨,大沙湾由于采挖,蓄水能力变差,导致村里的田地被淹,村民遭受巨大损失。可见,二叔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②二叔第三次说那些话,是因为“我”改造大沙湾减少了村民的口粮田,怕影响村民的生活。他的担心虽然守旧,但的确是出于为全村人考虑的。③二叔第四次说那些话,是因为“我”又在琢磨怎么改造旧村址,二叔的警告是要“我”要小心谨慎,无论怎样改造都要造福村民。 7.(1)E项3分,C项2分,A项1分(A“闹学潮”的说法不妥。B高层领导的尊称突出的是何鲁的名气和影响大。D“科学无法救国”说法有误。) 8. ①结构上,用一张照片收束全文,体现何鲁其名士风采,照应标题。 ②通过这张照片,侧面表现何鲁深受国家器重,知名度很高。③“一袭长袍”的肖像描写,不仅表现他爱国的特点,也突出了他作为名士的风流儒雅,与众不同。④结尾段意味深长,表达了作者对何鲁的钦佩赞赏。 9.①学术上,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②做人上,不惧权贵,一身傲骨,敢于直言;③育人上,甘为人梯,提携后进,栽培人才;④抱负上,学成归国,投身教育,矢志报国。⑤兴趣方面,精通诗词,擅长书法,开设讲座,听者云集。(具体分析略) 10.(3分)D 11.(3分)B(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张说等上表请以是日为千秋节,制许之。后历代皇帝生日或定节名,或不定节名,皆称为圣节。) 12.(3分)B(“林俊上书力争,都得到了解决”分析有误) 13.(10分)(1) 新昌百姓王武做了贼盗,巡抚韩邦问不能平定,林俊亲自走入王武的巢穴,王武请求为他效力,林俊擒拿了所有盗贼。 (2)林俊因为年长而有德行,被皇上从乡下起用上来,他坚持正道,不避嫌疑,屡次受到阻挠后,就上书请求退休。 14.(5分)B E(B访人不遇,心中没有不悦;E 松皮作龙鳞,标志手种松树已老,说明时间之长,显示吕逸人隐居之志的坚贞和持久,“老龙鳞”给“多岁月”作补充,。) 15.(6分)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吕逸人的景仰之情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2分,意思对即可)通过写吕逸人世隔绝、闭户著书的生活,表达作者对吕逸人的景仰之情。流露出对吕逸人的钦羡之情,以至青山、流水、松树,都为诗人所爱慕,充分表现了诗人归隐皈依的情思。 16.(1)野芳发而幽香.(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7.(3分)C.(①具体而微:事物的内容基本具备,但规模较小。②休戚相关:彼此之间的喜忧、祸福互相关联、利害一致。⑤谈笑自若:形容在危急或异常情况下沉着冷静,仍跟平常一样有说有笑) 18.(3分)A.(B.偷换主语,可在“记载了”前加“佛经”。C.搭配不当,可在“学区房”后加“的价格”。D.成分残缺,可在“成长”后加“的快乐”) 19. (3分)C 20.解析:补写语言连贯题主要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要与前后文都能联系起来。第①处是问句形式,是对前文出现这种现象的疑问;第②处是后文仁明天皇做法的背景;第③处是后文“导致梅花萎缩,樱花崛起的局面”的原因。 答案:①为什么梅花那么受重视 ②在这种冷相气候的背景中 ③日本和唐代长安的气候一样都经历了温度的降低 21.示例:为了丰富课余生活、增长见识,学校将组织国庆杭州七日游活动,要求参加者做好前期准备;到杭州的主要活动有参观游览高校、博物馆和风景区。 参考译文: 林俊,字待用,福建莆田人,成化十四年进士。林俊担任刑部主事,升任员外郎,为人耿直,上书请求斩首妖僧继晓,并问罪有权势的太监梁芳,皇帝大怒,把他关进监狱中审讯。太监怀恩极力营救他,林俊才被贬为姚州判官。不久因为正月初一发生星变,皇帝省悟过来,恢复了林俊的官职。林俊调任湖广,因为雨雪灾异上书评议时政得失,又说德安、安陆修建王府工程浩大,耗费大量钱财,百姓受不了征派,他奏请按照宁王、襄王府的旧例,一切减省,不使用琉璃砖瓦和白玉雕栏,并请将此定为条例,皇帝没有听从。新昌百姓王武做了贼盗,巡抚韩邦问不能平定,林俊亲自进入王武的巢穴,王武请求为他效力,林俊擒拿了所有贼党。王府征收岁禄,都向百姓多增收一倍,因为林俊说了话才大大削减了数额。宁王宸濠贪婪、横暴,林俊屡次抑制他。宁王请求把王府换成琉璃瓦,林俊说应该保持原样,宁王发怒,探察他的过错,没找到。适逢林俊因皇上生日巡查部属,于是宁王弹劾他,林俊被停发了三个月的俸禄。不久母亲去世,林俊就回乡守丧。正德四年起用担任四川巡抚,眉州人刘烈发起叛乱,失败后逃走了,林俊张榜绘像缉捕,没能抓到。恰好这时保宁的反贼蓝廷瑞、鄢本恕、廖惠等跟着起来,气焰更加猖狂,转攻巴州。林俊在华垄突然撞上了他们,就乘坐轿子独自到他们营前,给他们讲解利害关系,反贼听后就围着他下拜,约定时间投降。大雨连绵误了日期,他们又叛走,打下了通江。林俊在龙滩河打败了他们,又派遣知府张敏等人追击,在门镇子打败他们,捉住了廖惠,本恕、廷瑞被永顺的土著百姓彭世麟捉住。捷报传到朝廷后,皇帝用加盖玉玺的诏书奖励了林俊。御史俞缁临阵脱逃躲避敌人,佥事吴景战死,俞缁感到惭愧,想推罪给林俊,就弹劾林俊多次上报斩敌之功,反贼到底还是没被消灭,加上林俊开凿水井,拆毁寺庙,赶出僧人,迫使僧人都做了贼,于是林俊前后几次受到严厉批评。世宗即位,起用担任刑部尚书。正赶上暑天,经筵停止日讲,林俊拿祖宗勤学的故事来劝谏皇帝,几次劝说皇帝亲近大臣,勤于研究儒学,明辨异端,节约财用。朝廷有大事,林俊一定从容谈论,朝堂内外都想一睹他的风采。太监崔文的家人李阳凤向匠师宋钰索取贿赂不成,怂恿崔文差点把宋钰打死,崔文被关在刑部狱中尚未定案,而圣旨要刑部把他移交镇抚司。林俊留下不肯移交,极力向皇上谏诤,皇上没有采纳。林俊因为年长而有德行,被皇上从乡下起用上来,他坚持正道,不避嫌疑,屡次受到阻挠后,就上书请求退休。第二年,林俊病死,终年七十六岁。 22例文一 怀珠踽行,虽艰自熠 临高中学高三(3)王鹤仪 古生物学专业“六代单传”,一个人的毕业照虽略显萧瑟,却也别有一种崇光焕彩。这些普通的青年让我们看到,无需俗世加冕,专注梦想的人自然熠熠生辉。 “六代单传”,足见古生物学的冷僻。安永睿却不为潮流裹挟,毅然投身其中,这份专注与纯粹在当代年轻人的身上已经鲜见。不与群鲤跃龙门,但向幽篁石潭去,这样的坚持,意味着学习方向艰涩,职业选择狭窄的未来,并不符合大多数人追求的功成名就的理想生活,安永睿却自有一种“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闲适与自得,这是他的智慧——不入世俗的缰笼,而是专注内心所向。 安永睿表示选择此专业是因为儿时梦想。很多人不敢这样“孤注一掷”,将未来寄托在虚无的梦想上,不若稳妥地追求多数人所肯定的成功。我却认为,无论成败,敢于追求和坚持梦想就是肯定与实现了自我的价值。人生价值的衡量有很多标准,本就不应该以世俗标准来评判自己的梦想。如果你因追求众人肯定的功利成就而舍弃了梦想,当你鹤发残颜,回首一生,是会为自己博得了他人的肯定而庆幸,还是会因为弃掷了梦想而神伤?专注梦想的意义,不在于登上世俗成就的顶峰,而是对自我价值的确立与实现,是能在滚滚红尘中辟开洪流,自成一抹蘅芷清芬。 “一个人的毕业照”能引发热议,多数人还是抱着仰视的心态。观望安永睿的坚持,不免自叹弗如。殊不知梦想从不是什么高岭之花,只要倾注热情,怀有追求,每件事都能成为梦想。在平凡的售票工作中注入职业理想与奉献精神的公交车售票员李素丽,《我在故宫修文物》里没身于重重殿阁中静静修补瓶绢画帛的匠人,他们与安永睿的追求不尽相同,又同样因为专注梦想而焕发光彩。可见梦想本身并无贵贱高低,只要专注其中,就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与实现。 不为尘嚣拘,一心循所向。专注梦想一如拥明珠踽踽而行,无需冠冕,自然能熠熠生光。 点评:文章运用了多层比对,有安永睿选择此专业的发展对比,有安永睿对梦想的执着与很多人不敢这样“孤注一掷”的对比,还有主人公与李素丽、在故宫修文物的“匠人”的对比。在多重对比中分析,在对比中引入辩证思维,在对比中显现出认识的深刻性。(指导教师:鲁东) 例文二 “高处”胜其“寒” 临高中学高三(3)王丽娜 近时,北大冷门专业古生物学专业再现“一个人的毕业照”。毕业照主人公安永睿表示选择此专业始于初心,最终成功留校并成为直博生。对此,依我之见,安永睿不为他人的质疑与冷眼,坚持选择了自己所喜爱的专业,并成功留校成为直博生,可谓“高处胜其寒”。 据了解,北大古生物学专业从2008年创立至今,每年毕业生都是一个,至今已是“六代单传”。安永睿虽知此专业如此冷门,且背负着十几年苦学终不能登峰造极的后果,却依旧不忘初心地坚持自己所喜爱的专业,并在此专业上苦心孤诣,实在令人佩服。 安永睿犹如庄子眼中的大鹏般不畏诸如斥鷃学鸠般目光短浅的质疑与嘲笑,飞至九万里高空,然后“图南”,最终达到“绝云气,负青天”的成就。他没有仅顾四周,而是将目光投至远方,看到的皆是一切诗意,一切长远,如此高明,令人直竖拇指! 其中,安永睿表示自己特别想学这个专业,不为别的,就想圆儿时对古生物喜爱的梦。对于他的不忘初心,于当今只被钱财所驾驶的社会上,更令人不由感叹与钦佩。现如今,人们被钱财所迷惑,被权力所蒙住了双眼,他们所选择的无不是钱财所指之方向,众多的拜金之族,使社会变得如此毫无前景。而安永睿却能不染于污泥,可以坚持自己的本心,坚持自己儿时的梦想,不畏惧“一个人的毕业照”那般孤独,站在“直博生”如此的高处,做到不畏惧独孤,他的心境,他的行为,着实令人产生崇敬之意。 纵观当今中国,各种拜金主义,学子们都是选择比较“吃香” 的行业,而违背了自己的初衷,没有追求自己所喜爱所梦想的东西的勇气。走那些平坦宽阔的大道崎岖坎坷确实减少,可缺乏了那坎坷,人生犹如拷贝复制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毫无激情与热血,这般生活,却也是不受人赞叹的。而安永睿的人生道路,虽会如过山车般起伏波动,却也让他看尽人间七彩,尝尽人间百味,唯有不害怕那世间的冷眼与嘲笑,才能让安永睿居于人生之“高处”。看尽芸芸众生千姿百态,活得潇洒自在! 叶长叶落,花放花衰,人生如梦,俯仰之间,即为陈迹。倒不如跟随内心,不让“心为行役”,如此高明之处,又有何畏惧世间的质疑!身居高处,自胜其寒! 点评:文章在有限的字数内不知停留在对材料本身的分析,而且注意在权衡比较中说理,大胆展开,援引事例,“尺水兴波”,极尽纵横之法,文章大气磅礴而不乏文采。(指导教师鲁东) 例文三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临高中学高三(3)王翔 近日,北大古生物学再现“一个人的毕业照”。据悉,这已经是该专业第六次出现该情况,此事引发于舆论广泛关注。对此,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权利,只有顺从自己的心灵,才是最好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我们为什么要去质疑别人的选择?北大设立了这个专业,便是给学子多了一个选择的机会,这也是北大对广大学子选择的保护和尊重。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学习古生物学专业,我们不能因为该专业学习的人少而擅加猜疑甚至恶意批判。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更应该对安永睿的坚持表示钦佩,对他能勇于做出选择的精神表示赞赏。 做出选择并不难,难的是我们应以什么样的依据去做出选择。 中国作家七堇年说过: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这句话是对安永睿的选择的一个很好的诠释。安永睿选择了自己心中向往的事物,并在“逆旅”中努力地拼搏,以证明自己。他是依据自己的心灵所做出的选择,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高尚而又淳朴的选择。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选择却少之又少。我们往往为了金钱、权利或其他充满铜臭味的事物而背叛自己的心灵,做出一些自己本不愿做出的选择。所以现在的人们常常感到空虚和迷茫。一开始便选错了路,又怎能到达心灵的净土寻找到片刻的充实和慰藉。我们应该从这件事情身上反省自身,质问自己,从而明白自己应该如何去做出正确的选择。 也有人说:这件事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没有耐心,不愿深究学问的现象。可是我认为,如果心中不去喜爱这件事物,又怎么会有耐心去研究,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时代在改变,人们的思想也在变化。我们不能要求人们永远像过去一样对待学问,这是不现实、不科学的。强迫大学生们做出自己的选择,只会让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悲催地陨落 歌德说过:我会选择放弃,但不会放弃选择。是的,如果一个人放弃选择,连做出选择的勇气都没有,这是悲哀的。我宁可顺着我的心灵飞向寒冷的太空,也不要畏缩在温暖的被窝里,寸步不前。选择自己的心灵,不怕犯错,错了又何妨,一个做错事的英雄,总比一个什么也不做的笨蛋好。 评语:本文作者由对现象的分析引出自己的观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权利,只有顺从自己的心灵,才是最好的。然后由点及面,再深剖原因,由现象到本质,再到后面的预设反驳,一气呵成,势如析薪。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论如析薪,贵能破理”本文就是紧紧抓住了“顺从内心的选择”就事而论,像劈柴一样,循其纹理,斧到薪裂。时评类文章只有抓住分析突出说理,钻坚求通,钩深取极。(指导教师鲁东) 例文四 有梦不孤独 临高中学高三(3)王仪姗 近日,北京大学冷门专业——古生物学专业再现“一个人毕业照”,在谈及选此专业的原因时,毕业照中的安永睿表示完全始于初心。他的这种坚持非常值得肯定。对于梦想,我们要不畏孤独,勇于追逐。 古生物学专业再现“一个人的毕业照”,从中可看出古生物学的冷门。只有一个人,安永睿却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孤独。他的独自坚持最终给他带来了成功。可见,对于梦想,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孤独,最终终会实现它。 据了解,北大古生物学专业从2008年开始至今都是“六代单传”。而安永睿在知情的情况下选择了这个专业,无不表现出他的勇气可嘉。他的勇气,最终让他完了自己的梦想。对于梦想,我们要无所畏惧,才能获得成功。 在谈及选此专业的原因之时,安永睿表示完全是始于初心;只为圆儿时对古生物喜爱的梦。为了梦想,他选择了孤独;即使只身一人,也不畏惧所有的精神非常值得肯定。他的独自坚持,最终让他成功留校并成为直博生。他用自己的行为向众人诠释了“一个人的毕业照”其实不孤独,因为有梦想的陪伴。坚持到底,才是追逐梦想的姿态。 为了宣传儒学,孔子一人孤身周游四国,为了他的梦,即便无人认同,他也无畏;为了让世人认可自己捡来的宝石,卞和即使被所有人否定也坚持独自将玉进献,最终才有了“和氏璧”的出现;为了成为一个清正廉洁的大臣,宋镕基即使被政坛人士“孤立”也坚持揭发“贪官污吏”,因为成为一名清官,是他这一生所追求的梦想。可见,为了实现梦想,在追逐的过程中,即便毕业照只有一个人又有何妨?不畏孤独,勇于直面孤独的才是追梦者应有的姿态。 倘若安永睿在追梦的过程中,因畏惧孤独,耐不住寂寞而改选学习其他专业,也许会有较好的工作与收入;而他心底的梦想也将离他越来越远,将成为他永久不能弥补的遗憾。 当今社会,怀揣着梦想进军大城市的人很多,但又有多少人为自己的梦想真正的坚持着,即使不被众人认同也坚持着?我们总是怀揣梦想,想实现却又不敢去实现。马云的阿里巴巴集团最初也是马云一个人坚持才造就的。马云只身一个人,不畏众人的否认,让他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追梦,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甚至是孤独的过程,但是,我们应像安永睿一样,不畏孤独,勇于直面孤独,才能拥抱梦想。 点评:初学时评类文章的学生对于事例的使用大多比较拘谨或困惑,时评类文章是否需要引用事例,援引后如何回归?如果初学的同学还有写顾虑的话,看过本文,应会顿悟。本文对事例材料的使用可谓“大胆”:从古至今,信手拈来,信手但并不随意,细品发现,每则材料都是议论的需要,都恰巧出现在恰当的地方。既善于引用事例,又善于就例分析,只有对文章整体有很强的驾驭能力才能及此吧。(指导教师鲁东) 例文五 道阻虽艰,初心不改 临高中学高三(3)班王安芝 近日,北大冷门专业再现“一个人的毕业照”,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据了解,照片的主人公安永睿表示此举完全始于初心。我赞同安永睿的做法,虽然通往儿时梦想的道路艰巨,但仍能不改初心。可谓:道阻虽艰,初心不改。 诚然,人各有志,不同的人对道路的选择也就不相同。选择了热门的专业意味着在追梦的道路上遇到许多伙伴,可以与他们一起努力拼搏。而选择了冷门专业则意味着身边的同学更少且有可能一个人走完大学四年追梦的路。 作家陈染说:“这个世界多数人都是用脚趾头来思索世界和去选择道路的,如果偏要用头脑和思维选择道路,那么就应承担起不合流和孤寂。安同学的选择勇敢地承担起了这种孤寂,他不惧怕孤独的路而填报了北大冷门专业,不可否认的是,除去内心对此专业的喜爱,内心的强大也鲜有人及。 然而,比安同学的勇敢更令我欣赏的,则是安同学对梦想的态度。 在当今社会浮躁风气下,保持一颗追梦赤子心显得难能可贵。正如香港传媒人梁文道所说:“浮躁是这个时代的集体病症。”许多年轻人忘记自己的初心不再追逐梦想而回家“啃老”。许多学者忘记初心而擦着锃亮的皮鞋在各种灯红酒绿的场合里穿梭,更是有许多官员忘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追求政绩,升官发财的道路上迷失自我。茫茫人海中,对古生物学感兴趣的人并不只有安同学,而大多数人都选择了顺波逐流,报考了热门专业,唯有安同学能坚持初心,“坐得住冷板凳”,其精神的确值得面临高考的我们学习。 “自己特别想学这个专业,不为别的,就想圆儿时对古生物喜爱的梦。”这一句话道出了多少年轻人的心声。实际上,许多人不是没有梦想,而是不能坚持梦想。就拿当下国考——“公务员”招考热来说,相比于冷门专业,国考报考人数可谓得多得多,某些岗位甚至是50:1的录取率。抛开现象,本质又是什么?“公务员”并不是全部人的梦想,而许多人视公务员为“铁饭碗”,所以才会抛弃初心。在他们眼里,公务员意味着待遇高,条件好,名气响……他们的初心被名利所缠缚。反观安同学守护初心,则更能发现他这些年来对梦想坚守的不易。 张爱玲写道“时间永远是旁观者,所有的过程和结果,都需要我们自己承担。”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任凭道路多么艰难都不移初心! 点评:文章开端由引述现象提出“道阻虽艰,初心不改”的观点,“起承转合”论述顺畅而有条理。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鲜明,能大胆的宕开,又不偏离主线。论证方式丰富,说理明白透彻。(指导教师:鲁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