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考点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含解斩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全国版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考点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含解斩

考点3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考法1 鉴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9[2016山东,14(1),4分]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修辞手法的能力。从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这里主要运用了比拟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三句,着重写了“朔风”陡至之后,作者看到的漫天风雪的情形,作者将风雪拟人化,用“豪”字表现风雪的猛烈,用“鏖战”表现风雪的雄劲,用“缴缠”表现风雪的桀骜。这三句运用排比,增强气势,逐步加深对环境的烘托作用。漫天风雪,难分难解,景象开阔,风格豪迈。‎ 方法点拨 鉴赏诗歌修辞手法的几个要点 ‎1.了解修辞手法的特点。常见的修辞手法可以分为三类:①描绘组,如比喻、比拟、夸张等;②布置组,如排比、对偶、顶真等;③表达组,如反问、双关、反复等。这些修辞手法在语法形式和内容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考生必须掌握这方面的相关知识。‎ ‎2.了解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因为在具体的诗歌中,修辞手法的独特作用,或者运用修辞手法产生的表达效果,一定是该修辞手法一般作用的某一个方面。‎ ‎3.根据题目,具体分析。如果是鉴赏修辞手法的运用,不能仅仅指出“是什么修辞手法”,必须联系诗歌的具体内容来分析其在内容或表达情感上的效果。‎ ‎4.注意修辞手法的“套用”现象。如有的诗歌句子中既有比喻又有夸张,布置组的修辞手法和描绘组的修辞手法出现在同一句子中等。如【典例9】中的语句就包含两种修辞手法。‎ 答题思路 鉴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词)运用了哪种(些)修辞手法?请结合诗(词)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②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某一诗(词)句进行赏析。‎ ‎【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手法。古代诗歌使用较多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夸张、拟人等,而诗(词)句中往往有些词语具有暗示作用,要注意由此出发,来判断这些常用的修辞手法。‎ 第二步,析运用。结合具体诗(词)句阐释这种修辞手法在诗(词)句中是怎样具体运用的。‎ 第三步,赏效果。从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情感的表达等方面分析其表达效果。‎ ‎【参考句式】‎ 这首诗(词)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通过(  )(结合具体语句分析),突出了(  )(作用、效果),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考法2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游凤林寺西岭 孟浩然 共喜年华好,来游水石间。‎ 烟容开远树,春色满幽山。‎ 壶酒朋情洽,琴歌野兴闲。‎ - 6 -‎ 莫愁归路暝,招月伴人还。‎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扣题,写诗人与友人趁着良辰美景同游山水之事,笔触清新,语调轻快。‎ B.颔联描写了雾霭散开、远树初露、春色满山、一派清幽的景象,景中融情。‎ C.颈联对仗工稳,借景抒情,写诗人与友人饮酒酣歌,情意款洽,逸兴遄飞。‎ D.本诗叙述诗人与友人同游之事,意境清幽,洋溢着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 解答此题,考生要注重对诗歌表达方式及诗歌内容的分析。分析诗歌的题目以及诗歌的内容,考生可以看出此诗叙述了诗人与友人游山、玩水、品酒、歌咏之乐事。A项,首联点题,点出春游之事,“共喜”等词清新、轻快。B项,颔联是对山中景色的描写,从“烟容”“远树”“春色”“幽山”等关键词可知,此联描写的是游凤林寺西岭的具体内容。且这次春游正当良辰美景,所以诗人心情极好,移情于景,于是满目青山,一片明丽。C项,颈联中的“壶酒”“琴歌”是诗人同友人游玩时发生的乐事——品酒、歌咏,“朋情洽”“野兴闲”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所以C项中的“借景抒情”理解错误。D项,结合全诗分析,本诗写诗人与友人春游之事,意境清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11[2017天津,14(3),3分]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船归。‎ ‎  【注】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代诗歌艺术手法的鉴赏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就是把握诗歌中景、情、意之间的关系。考生可从四个方面进行把握,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手法。本题既考查了表现手法,又考查了结构手法。首先要弄清诗句的意思,尾联是写期待在夜深之时,还能够像这样在恬亭流连不去,在秋风斜月之际垂钓而回。然后再分析其中所用的艺术手法,对于表现手法,考生要将平时积累的表现手法和需要鉴赏的诗句对照,可以发现,尾联是诗人想象中的情景,呈现出一种清幽闲逸的意境,因此是虚写;而且尾联描写的是一个画面,融入了诗人的闲适之情,因此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对于结构手法,因为所考查的诗句在结尾,且又是写景,所以是以景结情。最后结合诗人的情感来分析答题即可。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先弄懂诗歌句子的内容,再将诗歌句子与艺术手法进行准确对照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方法点拨 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四个要点 ‎1.大处着眼,明确表达方式。即从整体上看,诗歌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抒情、描写,还是议论。记叙,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抒情,指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等主观感情;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事物、环境等进行具体、生动的描绘;议论,指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一般来说,叙事诗(词)常用记叙和描写,抒情诗(词)常用描写和抒情,哲理诗(词)常用记叙和议论。一首诗(词)往往用到不止一种表达方式,考生在做题时,要逐句分析,避免遗漏,并注意先后顺序。‎ ‎2.小处入手,看具体的表达方式。具体的表达方式,主要指抒情和描写。根据掌握的常见的描写方式和抒情方式的种类,判断题目所要分析的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哪种或哪些方面。‎ ‎3.注意审题,寻找对应点。题干若指明了具体的表达技巧,就应在诗歌中找到具体的对应点。例如,题干若直接指向“虚实结合”,考生就应辨清“虚”“实”分别体现在哪些事物上。若题干没有指明具体的表达技巧,我们就应寻找鉴赏对象中最突出的表达技巧来作答。‎ - 6 -‎ ‎4.掌握解题思维,逐层分析。对于命题比较宽泛的题目,最重要的是判断诗歌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解题时要有条理地逐层分析。首先可考虑第一个层面,即诗歌是否运用了对比、衬托、白描、象征等表现手法;其次考虑第二个层面,即诗歌使用的表达方式,特别注意借景抒情的情况;然后考虑第三个层面,即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用典等;最后还要考虑诗歌在结构层面上的技巧。如【典例11】这种综合性的考查诗歌艺术手法的题目,就需要考生从多个层面分析。‎ 答题思路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设问方式】‎ ‎①诗歌在写景方面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指出其中的一种并结合相关诗(词)句简要分析。‎ ‎②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词)作简要分析。‎ ‎③请从“……”角度赏析这首诗(词)。‎ ‎④在表达技巧的运用方面,这两首诗(词)有哪些相同点?‎ ‎【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技巧。指出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特点。(重点关注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白描等艺术手法)‎ 第二步,释运用。结合诗(词)句具体分析表达技巧是如何运用的。‎ 第三步,析作用。简析该表达技巧对塑造人物形象、营造意境和表达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参考句式】‎ 这首诗(词)运用了(  )的手法,通过(  )的描写(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种手法),写出了(  )(分析作用、效果),表达(或抒发)了作者(  )的情感。‎ 考法3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12[2018浙江,20,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王昌龄 李 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注】,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  【注】 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结合柳永的《雨霖铃》,理解点染手法。“点”即点明主旨,“染”即铺陈渲染。如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是“点”,点出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染”,渲染了离别之悲、冷落之苦。先点明主旨,后用景物渲染,烘托感情,收到情景相生的效果。本诗也是如此,第二句“送君多暮情”就是直接“点”出了伤别之情,下面的“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则是“染”,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地渲染烘托了离情。而最后“叹息此离别”也是直接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方法点拨 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要点 ‎1.确定所用手法。首先,审读题干,确定是考查广义的表现手法还是狭义的表现手法。要区分“一”“些”“主要”等关键词。如问“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只答一种即可。如问“运 - 6 -‎ 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至少应答两种。如问“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答一两种主要的表现手法即可。然后,在宏观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的前提下,明确所考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一定与诗歌抒发的主要情感、凸显的诗歌主旨密切相关。‎ ‎2.恰当运用鉴赏术语。鉴赏术语包括各种表现手法的名称,还包括其表达效果和作用的一些固定说法。使用鉴赏术语既能够体现考生对诗歌内容、情感等方面的理解,又能使答案语言准确、生动。‎ ‎3.关注表达效果。辨明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即使命题者从局部设题,考生也应与诗歌主旨、诗歌所抒发的情感联系起来考虑。‎ 答题思路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 ‎【设问方式】‎ ‎①结合诗(词)句说明诗歌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②作者描写×××,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③诗(词)中运用了×××的手法,请结合具体诗(词)句进行赏析。‎ ‎【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手法。通读整首诗(词),把握关键语句,找出这首诗(词)使用的表现手法。‎ 第二步,释运用。结合相关语句分析这个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第三步,析作用。答出该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及运用该手法产生的效果。‎ ‎【参考句式】‎ 本诗(词)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通过(  )的描写(结合语句具体分析),突出了(  )(分析作用、效果),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考法4 鉴赏诗歌的构思立意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题崔公池亭旧游 温庭筠 皎镜方塘菡萏秋,此来重见采莲舟。‎ 谁能不逐当年乐,还恐添成异日愁。‎ 红艳影多风袅袅,碧空云断水悠悠。‎ 檐前依旧青山色,尽日无人独上楼。‎ 清代诗人屈复《唐诗成法》评此诗曰:“情景兼到,照应有法。”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的能力。仔细审读题干可知,解答本题主要从情与景的关系和诗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情景交融、结构严谨的具体表现和作用。情景关系上,首联,写故地重游、眼前所见之景;颔联,诗人避开对昔游之乐的具体描写,而以抒情之笔写今日之感慨,且饱含人生哲理;颈联,是说荷花繁盛,水中倒影与水上花枝一起在风中摇曳,碧空云断,池水悠悠;尾联,触景生情,“青山依旧”而故人杳然。结构上,关注“照应”手法,在诗句中找到相关的对应内容,如“红艳影多风袅袅”照应“菡萏秋”。‎ 方法点拨 准确把握古代诗歌的整体脉络 ‎1.明确思考问题的角度。对这类题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①线索的设置;②顺序的安排(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以某种感情的变化为顺序等);③过渡照应;④开头与结尾(前后呼应、铺垫照应等);⑤结构特点(倒叙、先抑后扬、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等)。‎ ‎2.掌握一般规律性的知识。例如问开篇诗歌句子的作用,一般可回答:总领全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照应题目、渲染气氛、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和下文的内容构成对比等。问诗 - 6 -‎ 歌中句子的作用,一般可回答:承上启下、呼应前面内容等。问诗歌结尾的作用,一般可回答: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等。‎ 答题思路 鉴赏古代诗歌的构思立意 ‎【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歌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②这首诗歌开篇(结尾)有什么特点?‎ ‎③“……”和“……”在结构上有着怎样的联系?‎ ‎④这首诗歌的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 ‎【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技巧。指明行文构思的技巧(铺垫、照应、以景作结、先抑后扬、卒章显志等)。‎ 第二步,释运用。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第三步,析作用。点明这种结构技巧的效果,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参考句式】‎ 这首诗歌具有(  )的特点,通过(  )的描写(结合诗歌句子具体分析这种特点),写出了(  )(分析作用、效果)。‎ 诗6[2020甘肃兰州高三月考,14—15,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 暑旱苦热 王 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屠”字写得尤为精妙。“屠”是杀的意思,有力地表现了作者对酷热的极度怨恨。‎ B.第三句中的“惧”字写出了百姓对眼前的酷热、未来的灾荒及腐朽社会的忧虑之情。‎ C.“之高”“之远”的清凉世界尽管遥不可及却对饱尝酷热的作者产生了无穷的吸引力。‎ D.在诗的最后一句中作者称,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去享受那清凉世界,他宁愿不去。‎ ‎(2)本诗运用了多种手法表现“暑旱”,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诗7[2020湖南长沙高三考试,14—15,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送路六侍御入朝①‎ 杜 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②桃花红似锦,生憎③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  【注】 ①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②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分”,一作“忿”。③生憎:犹言偏憎、最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前四句写送别之情,诗人由过去想到现在,再由现在想到未来,有明显的时间层次。‎ B.首联中“四十年”点明了分别的时间之久,也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随着四十年漫长岁月的流逝而慢慢归于淡忘了。‎ C.“忽漫相逢是别筵”一句,在“相逢”和“别筵”之间着一“是”字,使会合的欢娱,转化为别离的愁思。笔力千钧,力透纸背。‎ - 6 -‎ D.尾联结句“触忤愁人到酒边”的“酒”,正是“别筵”饯别之酒;“酒边”的“剑南春色”,也就是诗人的眼前风光。‎ ‎(2)有人评价颈联“看似无理,实则情深”,请对这一说法作简要分析。‎ - 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