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夏季会考一模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夏季会考一模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2019学年学业水平测试模拟题 语 文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共50分)‎ 一、(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审美活动中,感知是出发点,理解是认识性因素,感知在生理上,理解在逻辑程序中都是常数,正是想象才使它们成了变数。‎ 想象大概是审美中的关键,正是它使感知超出自身,正是它使理解不走向概念,正是它使情感能构造另一个多样化的幻想世界。动物没有想象,只有人能想象。想象从一开始便贯穿在感知里。想象把某些经验的(或体验的)东西提出来进行回忆、联想、类比、期待,把脑中一些模模糊糊的东西明确下来。想象是既与个别事物有关联的,又具有主动支配性和综合统一性的感性活动。正因为想象极为丰富和复杂,不为概念性的认识所规范,所以想象才多义而宽泛。想象又常常与情感、欲望等本能相联系,受后者支配,具有无意识的意向性。‎ 在审美欣赏中,对内在意义的理解,不是靠概念而正是靠想象来联系的。高尔基的《海燕》没有明确的讲革命,却给人以革命的启示。这是通过想象,即由想象来负载审美理解。想象在心理学中一般分为再现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想象还包括联想,联想分为接近联想、类比联想等等。接近联想如由齐白石画的《岁朝图》(爆竹)而感到春节的气氛,类比联想如用花比美人、用暴雨比革命等等。此外,无意识中的变形、浓缩、重叠、不遵守同一律(是A又是非A)等种种非理性的想象,在现代文艺中也广泛流行。艺术作品之所以必须具有“空白点”、之所以具有朦胧性、不确定性,便正是为了给想象以抒发活动的天地。如果没有这种活动,这个美感也就建立不起来。‎ 想象的这种广阔性使艺术与生活的对应关系变得十分复杂和深刻。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和模拟论美学早已被弃若敝屣,主观心理的时空和主体感受的真实占领了现代艺术的中心。中国传统文艺则在实用理性精神的理解因素的渗入、支配下,“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相当重视 13‎ 想象的自由活动;中国戏曲中著名的各种虚拟程式;古典诗句中非常宽广的时空范围;不需要布景灯光,舞台上可以出现白天黑夜;不需要焦点透视,画面上可以展现万壑千山。也正因为想象丰满而自由,所以理解才多义而宽泛。想象不是为概念性的认识所引导所规范,而是恰恰相反,想象指示着、引领着、趋向于某种非确定性的认识。这正是艺术想象不同于科学想象的地方。‎ ‎(摘编自李泽厚《美学四讲》,有改动)‎ ‎1. 下列关于原义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想象使感知有了更多的可能,使理解不受概念性的认知约束,所以是审美的关键。‎ B. 现代艺术抛弃了三一律和模拟论美学,以主观心理的时空和主体感受的真实为中心。‎ C. 即使面对同一事物,人们的理解会呈现多种的姿态,这导致了想象的丰满和自由。‎ D. 艺术和科学最大的不同就表现在是否遵循实用理性的精神,是否重视想象的作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文章先概括说明想象对感知和理解的重要性,再具体论述想象的特性和作用。‎ B. 文章第二段阐述了想象的本质、特征、分类以及作用,逻朝清晰,论述严密。‎ C. 文章第四段介绍了想象在中国传统文艺中的种种表现,给了人们直观的认识。‎ D. 文章运用了举例、引用等论证方法,使读者更好地领会看似枯燥的美学理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想象具有主动支配性,常常支配情感、欲望等人的本能,使后者符合自我想象。‎ B. 艺术作品中的空白点,会给予想象自由的空间,人们才能借助想象建立美感。‎ C. 在审美欣赏中,我们通过想象来承载对内在意义的理解,我们可能会想到更多。‎ D. 中国传统文艺利用想象的特性,不使用布景灯光,舞台上也可以表现白天黑夜。‎ 二、古诗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14分)‎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 13‎ ‎。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籍命光按视 按:巡查 B. 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 报:批复 C. 又奏赋以风 风:使……知道 D. 不赀之富 赀:计算,估量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B. “甫冠”指刚刚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 C. “昆弟”指兄弟,这里是指司马光抚养庞籍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成语“义结金兰”“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 D. “故事”有多种含义,文中的意思是先例,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现多指一种叙述类的文学体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司马光性情不喜华靡,禀赋迥异。七岁时,就能说出《左氏春秋》的大意;“闻喜宴”独不戴花,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胆识和品性。‎ B. 司马光做事坚持原则,见解独到。在异兽和日食事件中,他设譬引喻,据理劝谏,朝廷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 C. ‎ 13‎ 司马光为人忠厚笃诚,重情重义。在庞籍因事受牵连后,他能连续上书承担罪责,庞籍死后又能善待其家人。‎ D. 司马光为臣鞠躬尽瘁,尽忠尽职。在关乎国嗣的问题上,他与范镇等人一起劝说天子为国家长远考虑,早立储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4分,共8分)‎ ‎(1)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2)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 (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8分)‎ 夜别韦司士 高适 高馆张汀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乌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注】韦司士,要从甘肃武威前往河南洛阳赴任。无那: 无奈。曲里:拐弯。‎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诗歌首联写馆舍夜宴,其中上句写馆舍张灯,酒清香冽,由此可见待客之殷勤。‎ B.首联的下句连用“夜钟”“残月““雁声”等表达时间的词语,显示宴饮时间之长。‎ C.颈联通过联想和想象的虛写手法,描写出了韦司士的行程。‎ D.尾联的“暂离别”,是希望友人不要因离别而伤感;“有逢迎”说明韦司士是一个深谙官场之道的人。‎ E.这是一首送别诗,既表达了对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也表达了对友人为人和才名的赞颂。‎ ‎9.诗歌颔联常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句试作简要分析。(4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飞湍瀑流争喧豗, 。(2) ,不尽长江滚滚来。‎ ‎(3)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4)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 ‎(5) ,塞上风云接地阴。(6) ,鱼鳖不可胜食也。‎ 13‎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随风吹笛 林清玄 微微的雨。‎ 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由于来得遥远,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阔的平野,穿过雨声,在天地间扩散呢?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而且只有简单的几个音节。‎ 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面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于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的音乐震撼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过水渍,互相摩擦便发出了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蛙虫的鸣唱,春晨鸟雀的啾唧,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 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比如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拂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盒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淙淙之间,突然一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 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得这么深刻。以前在自然里听到的所有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锣密鼓的乐章,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很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可惜的是我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也是要有福分的,它变化无穷,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才成为交响乐。‎ 13‎ 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力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因为画是静的,自然的风景是活的、动的;而除了目视,自然还提供各种声音,这种双重的组合才使自然超拔出人所能创造的境界。世上有无数艺术家,全是从自然中吸取灵感,但再好的艺术家,总无法完全捕捉自然的魂魄,因为自然是有声音有画面的,还是活的,时刻都在变化的,这些全是艺术达不到的境界。‎ 最重要的是,再好的艺术一定有个结尾,自然是没有结尾的。人能绘下长江万里图,令人动容,但永远不如长江的真情实景令人感动;人能录下蝉的鸣唱,但永远不能代替亲耳聆听美丽的蝉在树梢唱出动人的歌声。‎ 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 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1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文章以“微微的雨”开篇,引出悬念,前后照应。而且引人联想,这雨,不仅是自然的微雨,还能沐浴心灵,洗去尘俗。‎ B.明明是竹林发出的声音,作者在开头却说“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这为下文揭示竹林声音的真相埋下伏笔,深化了感悟自然这一主题。‎ C.作者说听《溪水》录音带那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可见作者喜欢鸟声胜于竹籁。‎ D.结尾一段独句成段,升华了主旨,人应当去体验感悟自然,热爱生活,从而去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12.你如何理解文中的画线句子“人能绘下长江万里图,令人动容,但永远不如长江的真情实景令人感动”?(6分)‎ ‎13.我们应该如何去聆听自然的声音?请结合文本来简析。(6分)‎ 第Ⅱ卷(表达题 共5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昭示了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要脚踏实地,登高自卑,决不能好高骛远。‎ ‎②这个学生诚恳乖巧、聪明伶俐,凡是老师讲的,他都能师心自用,用心领悟,所以一直成绩优异,名列前茅。‎ 13‎ ‎③在这个开放多元的社会里,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初出校门的年轻人,面对人生的诸多选择,决不能胶柱鼓瑟,和一次次机会擦肩而过。‎ ‎④无论是总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的诊疗室,还是领先于世界水平的治疗方法,都令国内外同行唯有望其项背。‎ ‎⑤中国一些产业的崛起,正是因为突破了传统发展路径,将资本武器与现代化管理工具相结合,以技术和市场为导向,在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方面获得了事倍功半的良好效果。‎ ‎⑥面对年轻同志的意见,老同志要始终保持可亲可敬、值得信赖的态度,不能满嘴官话,老气横秋,端着架子摆谱。‎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③⑤⑥ D. ①③⑥‎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据悉,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石黑一雄的父母皆为日本人,出生于长崎市,5岁時随父母一起移居英国。‎ B.《战狼Ⅱ》将爱国主义与动作戏完美结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和硬汉形象,同时得到了视觉和心灵上的震撼。‎ C.有关发言人日前指出,如果美国不改变目前实行的对华贸易政策,那么谁也不能保证在中美之间不会爆发一场后果严重的贸易战争。‎ D.近日,一名四年级杭州小学生将蜗牛养到“四世同堂”,俨然成为蜗牛小专家,其爱心与耐心贏得无数人点赞。‎ ‎1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2分)( )‎ A.一位明星对粉丝团说:承蒙我的厚爱,让我们凝聚力量,一起将粉丝团做得更大更好,本人不胜感激。‎ B.面对网友对某主播因紧张而导致口误的调侃,该主播在受访时回应: 主播出错纯属正常,大家不要苛责。‎ C.黄教授患上重感冒,不能与会,于是给主办方发短信说明情况:偶染小恙,不能如约赴会,还望海涵。‎ D. 欣闻您家有弄璋之喜,因事不能躬临,仅以歉意奉上!‎ ‎17. 写出与下列情节相关的主要人物。(6分)‎ (1) ‎ 过五关斩六将 (2) 七擒孟获 ‎(3) 弄权铁槛寺 (4) 大战风车 ‎(5) 怒杀阎婆惜 (6) 葬花 13‎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4分)‎ ‎“不可否认,这些年来,我们的国民阅读率一直偏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表示,一方面,现在的国民,尤其是年轻一代,重物质甚于重精神, (1) 。另一方面,我们在满足年轻一代阅读需求、引导社会大众阅读取向上,还有不到位、不切实的地方。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数字化传播方式的增强,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成长,新兴的数字化阅读与传统的纸质阅读并驾齐驱,甚至大有超越的趋向。 (2) ?为了便于调查,谢锡文等人在2013年底创办了一个公益性文学经典阅读平台——文学生活馆,面向社会开放,讲座现场只可容纳200人,每期报名人数却有四五百人。可见, (3) 。‎ ‎(1) ‎ ‎(2) ‎ ‎(3) ‎ ‎19.三段论是以一个大前提(一般性原则)以及一个小前提(附属于一般性原则的特殊化陈述),引申出一个符合大前提的结论(特殊化陈述)的过程。请根据示例,判定题目所给的结论哪一个是正确的,写出序号,并依据示例的形式,写出正确结论、正确结论的大前提和小前提。(4分)‎ 示例:‎ 所有公民都要遵守法律,(大前提)‎ 张三是公民,(小前提)‎ 所以,张三要遵守法律。(结论)‎ 题目:‎ 假定:(1)所有的爱斯基摩土著人都是穿黑衣服的;‎ ‎(2)所有的北婆罗洲土著人都是穿白衣服的;‎ ‎(3)绝没有穿白衣服又穿黑衣服的人;‎ ‎(4)A是穿白衣服的一个人。‎ 请根据以上条件,判定以下结论哪一个是正确的。‎ ‎(1)A是北婆罗洲土著人。‎ ‎(2)A不是爱斯基摩土著人。‎ ‎(1)正确结论: ‎ ‎(2)大前提: ‎ 13‎ ‎(3)小前提: ‎ 五、作文(30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去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1. B 2. B 3. A ‎【解析】‎ ‎1. 试题分析:A项,“想象……是审美的关键”不当,原文是“想象大概是审美中的关键”;另外“所以”强加因果,选项前后内容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C项,因果倒置,由原文可知,是想象丰满而自由导致理解多义而宽泛。D项,原文最后一句“这正是艺术想象不同于科学想象的地方”说明科学也需要想象,文中只说了艺术想象和科学想象的不同,没有提到艺术和科学的不同。‎ ‎2. 试题分析:B项,“文章第二段阐述了想象的本质、特征、分类”不当,文章第三段介绍了想象的分类,第二段没有涉及想象的分类。‎ 点睛:解答此类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A项,“常常支配情感、欲望等人的本能”不当,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二段,由原文“想象又常常与情感、欲望等本能相联系,受后者支配”可知,想象受情感和欲望的支配。‎ ‎4.C (风:讽谏。)‎ ‎ ‎ ‎5.C (“琴瑟和鸣”特指夫妻感情。)‎ ‎ ‎ 6. B (“设譬引喻”错;异兽事件并没有提到“听从他的意见”。)‎ 13‎ ‎7.(1)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和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 ‎(2)我先前所说,心想立即就会施行,现在却没听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怎么立即做不吉祥的事呢?‎ ‎8.BD (答出一项给2分,答出两项给4分)‎ ‎9.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对诗句鉴赏的能力。‎ 答案(1)运用比喻的手法,以啼鸟求侣来比喻诗人与韦司士的情感。(2)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春风”赋予人的性情,借春风送行说不能长聚,用语清新。(3)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遗憾之情。(每点2分)( 答“反衬”“对比”亦可酌情给分)‎ ‎11.(2分)C.【依据不足,与原文意思不符。】‎ ‎12.(6分)【①人可以将自然的美景画出来,但图画是静止的,自然的风景是活的、动的,是有声音有画面的,它能与人的心灵产生共鸣,给人以心灵的慰藉。②艺术有结尾,而自然是没有结尾的。再令人动容的图画,终无法完全再现自然的魂魄。③这句话运用对比(比较)的手法来说明大自然才是最高明的艺术家,人应当倾听自然、感悟自然。‎ ‎13.(6分)【①要身临其境,到大自然中去。作者站在竹林前,贴近自然,才有幸听到这美妙的乐音。②要摒弃心中的浮躁,与自然融为一体,方能洗去尘俗、沐浴心灵。③要有积极健康的心态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永不自暴自弃,拥抱自然的无限美好,从而去聆听自然、感悟自然。④要有对自然声音的敏感性和观察力。作者对自然的声音很钟情,甚至录下自然的声音。(每点2分,答出3点即给满分。)】‎ ‎14【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①登高自卑:登上高处一定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正确。②师心自用:固执已见,自以为是,师心:以自己的想法为师,指只相信自己。不符合语境。③胶柱鼓瑟:比喻固执拘泥,不能变通,含贬义色彩。使用正确。④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脖颈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一般用于否定的形式。不符合语境。⑤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气力大,收到的成效小。应该是“事半功倍”。⑥老气横秋: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也形容年轻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此处为第一个意思。符合语境。故选B。‎ ‎15.C (A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B项结构混乱,“《战狼Ⅱ》……同时得到……震撼”句式杂糅,“得到……震撼”搭配不当,同时缺主语;偷换主语,应在“同时得到了视觉和心灵上的震撼”前加上“使观众”。D改为“杭州一名四年级小学生”。)‎ ‎16【答案】C ‎ ‎【解析】A项,谦敬混用。“承蒙”,是敬辞,表示心怀感激地接受;“厚爱”,是谦辞,称对方对自己深切的喜爱或爱护。B项,“苛责”运用不得体,未考虑到说话人的身份、场合及受众的期待。应改说“主播难免出错,望大家多多包涵”或“主播难免出错,但我们会尽量追求完美”。C项,“小恙”,小病;“海涵”,敬辞,请对方大度宽容地原谅自己。语言表达得体。D躬临:是对别人的到来表示恭敬的说法,不可用来形容自己。‎ ‎18.①对阅读缺乏应有的热情(答“不喜欢阅读”或“不重视阅读”也可)‎ ‎②但是不是说中国人就不爱读书了呢 ‎③民众对于文学经典还是怀有极大的求知热情(答“民众还是有着极强的阅读兴趣”也可)‎ ‎ (1.2.各1分;3.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9.(6分)‎ 正确结论:(2)(A不是爱斯基摩土著人)‎ 大前提:所有的爱斯基摩土著人都是穿黑衣服的。‎ 小前提:A是穿白衣服的一个人(A不是穿黑衣服的一个人)。‎ 13‎ ‎[结论1分,大前提、小前提各2分。]‎ 说明:“A 是北婆罗洲土著人”这个判断错误,因为“所有的北婆罗洲土著人都是穿白衣服的”,但是“穿白衣服的不一定是北婆罗洲土著人”。‎ ‎22. 避让中的前进 周国平说:“若把人生比作一条逆旅,因了种种限制我们在某点停了下来,我们相信这是暂时的,殊不料就在这个点上永远停住了.”诚然,行走在途中的我们总会与各种难忍的境况不期而遇,沉勇的人誓要扫平它,然却在不经意间被长久滞留住了,而睿智的人懂得有选择地作出避让,他们往往能走得更远. 人生之路多艰,我们势必无法跨越生命中的每一道横沟,因此,当在生活的漩涡中苦苦挣扎时,当遇到“恶狗”相向时,人不妨让思维转个弯,绕道而行,这恰是一种变通的智慧.乔布斯曾经被他亲手创立的苹果公司扫地出门,在许多人看来,这是奇耻大辱,必须坚决抗争一番,然而他却选择了离开,选择再次创业.谈及此事,他说:“这是我这辈子发生的最棒的事情,它让我觉得如此自由,进入了我生命中最富创造力的一个阶段.”乔布斯的成功无法复制,在于他有从容摔倒的勇气,更能在爬起后迅速作出避让与调整.甩掉多余的束缚,在避让与改变中给自己找到一个新的起点,这个过程即自我实现的过程. 铸钢中有一道重要的工序叫淬火,把滚烫的钢锭放到冷水里急骤降温.人生的许多辉煌不在于绝处时狂热地发奋一击,而在于冷静地凝结,适时地避让,寻求最佳出路.曾有一位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无氧登山运动员,在登到6400米的高度时渐感体力不支,于是他停了下来,与队友打过招呼后,悠然下山,有人为他惋惜,他却冷静地说:“不,我最清楚,这就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很多时候,把人困在绝地的不是别人,恰是我们自己.不甘心就此失败,头破血流也要闯出一条路来,却不知静下心冷静地分析一下自己的处境:我真的非做不可吗?真的没有别的选择吗?画地为牢,困住的终究只是自己. 总有人以为避让是放弃,是弱者的行为,然而恰恰相反,这是一种在窘境处追寻圆满、于无尽深渊处追求希望微光的执着.懂得退让的人要比在障碍面前苦苦坚持的人更加内心坚定,因为他们会谋求一切可能的出路,义无反顾地达到最终的目的地.懂得退让的人也一定比顽固不知变通的人聪明,因为他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所在,并不断对自身作出调整,所以他拥有更为明确的方向. 在马达斯加东海岸的浅滩上,有着数量众多的鲱鱼,凭借自身的灵活性使其他体型大的鱼类难以捕捉,而聪明的宽吻海豚却并不主动捕食它们,而是拍击水中的淤泥形成浑水圈,让惊慌失措的鲱鱼自动跳进自己的嘴里.执着的人啊,若你还在与沿途的障碍苦苦对峙,何不适时避让,去做一条懂得对自身作出调整的聪明的海豚呢?‎ ‎【解析】这个材料提供了一个有思维冲突的社会生活现象,材料安排由实而虚,从年轻人避开拦道的恶狗这一日常生活现象,引申到人生路上会遇见许多如挡道恶狗一样的障碍.其中关键词语有:障碍(恶狗)、战胜(扫平)、绕道(避开).因此,“人生路上遇见障碍是要战胜它还是要避开它”是材料的核心内容.我们从小就被教育遇到障碍就要勇敢去战胜,不能遇见障碍就绕走.这是我们习惯性的思维.但材料还提供了另一种认识,就是遇见障碍也可以绕着走,不一定非要扫平障碍.这就使得材料充满了思辨的味道. 从年轻人的角度立意,他更讲策略,目的是“要去远方”,而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若战胜每一个障碍耗费的时间精力远大于有选择地绕开一些障碍,并严重妨碍自己最终目的实现,那么,选择绕道反而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因此可以定立意:“走弯路也会是捷径”“避开障碍不是怯懦,而是智慧”“为了远方,远离障碍”. ‎ 13‎ 从路人的角度立意,则写“人生路上遇见障碍就是要战胜它”.路人认为年轻人避开恶狗是“怕了”,他认为遇见恶狗要勇敢去打.从精神上来讲,人宁可被打死,也不能被吓死.前进路上遇到障碍,不能老是躲着,而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世上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关键要有战胜它的勇气.有了这种勇气,才能无所畏惧地最终到达“远方”.今天避开这个障碍,很可能明天会绕开那个障碍,不断地避着绕着,很容易消磨掉战胜障碍的勇气.因此可以确定立意:“有勇气的人不做选择题,只做证明题”,或“路见障碍,勿轻言绕道”. 对于新材料作文来说,立意起着四两拨千斤之功效,但依有不少同学抓只鳞片甲来审题,没有立足于材料整体来立,如“追寻远方,实现梦想”只谈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寻找捷径”写自己寻找捷径的价值;“无所畏惧”写做事需要勇气;更甚者写“选择”,演化成以“选择”为中心的话题作文.总之,这些立意显然偏离材料的中心. 1、做事情要讲究策略; 2、避开障碍不是怯懦,而是智慧; 3、有勇气的人不做选择题,只做证明题. 教师点评:文章首先引用周国平的话导出话题,然后提出中心论点:“睿智的人懂得有选择地作出避让,他们往往能走得更远”,接下来从两个层面展开分析论证,最后指出避让不是放弃,不是弱者的行为,恰恰相反,“这是一种在窘境处追寻圆满、于无尽深渊处追求希望微光的执着”,思路清晰,论据典型新颖,论证事理清楚透彻,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能给人深深的启示.‎ ‎ ‎ ‎【参考译文】‎ ‎ ‎ 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如同成年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他特别喜爱,回家后将所听到的讲给家人,竟能说出其中的大意。此后,他整天手不释卷。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这年他刚二十岁。他不喜欢华丽,“闻喜宴”唯独司马光不戴花,一位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王赏赐的花,不可违背。”于是司马光才戴上一枝。司马光跟随庞籍,担任并州判官。麟州屈野河西良田颇多,西夏人蚕食这一带土地,已成为河东的祸患。庞籍命令司马光去巡视,司马光建议说:“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和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兵在夜间渡河,不设防备,被敌方消灭,庞籍因此获罪,离开了麟州。司马光三次上书陈述郭恩覆灭是自己的过失,但没有得到答复。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 待她像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的人都很称赞他。后来,司马光改任直秘阁、开封府推官。这时,交趾贡纳一种奇怪的野兽,说是麟,司马光说:“真假不得而知,即使是真的,不是自己来的也不能说明是祥瑞之兆,希望送还他们的所献之物。”他又写了一篇赋进行讽谏。他又修撰起居注,供职礼部。有关部门说有日食,按惯例,日食不满度数,或京师看不见,都应当上表祝贺。司马光说:“四方都看得见,京师看不见,这说明君王被阴险邪恶的小人所蒙蔽;天下的人都知道,唯独朝廷不知道,它所带来的灾害会更厉害,不应当庆贺。”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仁宗身体不好,可国家的继承人还没有确定,天下的人都很忧虑却不敢说话。谏官范镇首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司马光在并州听说后,也发表意见,并且赠送书信给范镇,劝他以死抗争。到这时,司马光又对皇上当面说:“我过去在并州作通判,所上的文书三章,希望陛下果断笃行。”皇帝深思了好久,然后说:“莫非想要挑选宗室后代作为继承人吗?这的确是忠臣说的话,只是别人不敢说罢了。”司马光说:“我说这个,自己认为一定会招来死罪,没想到皇上如此开明,竟然接受了。”皇上说:“这有什么不好,古今都有这类事。”司马光退朝后没有听说有诏令,就又上书说:“我前面所说,心想立即就会施行,现在却没听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怎么立即(就)做不吉祥的事?那些小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只是想在仓猝之间,拉拢他们所着重的和友善的。‘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能说得完吗?”‎ 13‎ 皇帝大为感动,说:“将司马光的上书送到中书省。”司马光见到韩琦等说:“诸公趁早商定,他日宫中半夜传出寸纸,把某人作为继承人,全国的人不敢违背。”韩琦等双手作揖说:“不敢不尽力。”不久,下诏让英宗负责宗正事务,英宗一再推辞,不肯答应,于是被立为皇子。英宗又说自己有病,不肯入宫。司马光说:“皇子推辞富贵,已经快一个月了,可见他比一般人贤惠得多。然而,对父亲的召唤不答应,君王征召,却不肯应征,希望以臣下的道义来责备皇子,想必他一定会入宫。”英宗果然接受了征召。‎ 1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