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三语文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高考通关卷新课标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 一) ( 附详细参考答案 ) 第Ⅰ 卷 ( 阅读题 )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由运用竹 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的“筹算”演变而来。 《老子》中提到“善计者不 用筹策”,《孙子》《管子》等著作中也有“算”“筹”二字出现,可 见春秋战国时期筹算已比较普遍。 唐代末年, 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 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但由于史料匮乏,珠算究竟起源于何 时,至今尚无定论,算盘是何人发明也无从考察。 从现有资料看, “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徐岳 《数术记遗》 :“珠 算,控带四时, 经纬三才。 ”可见东汉已出现了珠算方法及理论。 北周 甄鸾为此作注说:把木板刻为三部分,上下两部分用于停放游珠,中 间部分用于确定算位;每个算位各有五颗珠,上面一颗,作数五,下 面四颗,每颗作数一。但这种计算工具与现代算盘形制不同,现在通 行的“穿档算盘” ,算珠穿在“档”上,可以沿档上下滑动。档中横以 梁,通常梁上方每档穿两珠,每珠作数五,梁下方每档穿五珠,每珠 作数一。定位后拨动算珠,就可做加减乘除及开乘方等运算。 “算盘”名称最早见于宋代算书 《谢察微算经》 ,因此可以确定至 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 1921 年在河北巨鹿宋人故宅出土的一颗木制 算珠,鼓形,中间有孔,与现代算珠相似。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 中“赵太丞”药铺的柜台上有一形似算盘之物,经中日两国珠算专家 确认,那就是与现代算盘形制类似的穿档算盘。宋末元初学者刘因的 《静修先生文集》里有以“算盘”为题的五绝一首,元代陶宗仪《南 村辍耕录》中引用时谚说:“凡纳婢仆,初来时日擂盘殊,言不拨自 动;稍久,日算盘珠,言拨之则动。”元代谚语把资历渐老的奴婢比 作算盘珠,也表明此物当时已很常用。此外,宋代算盘从形制看已较 成熟,没有新生事物常有的那种笨拙或粗糙。 因此, 许多算学家认为, 算盘的诞生还可上推到唐代。因为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战乱不断,科技 文化发展滞缓,算盘诞生的可能性较小;而唐代经济文化发达,需要 有新的计算工具, 算盘在这时被发明极有可能。 珠算因计算工具简便、 数理内涵独特而被誉 “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元世祖忽必烈时, 科 学家测定地球公转周期为 365.2425 天,距近代观测值仅差 26 秒,这 样精确的计算就是利用珠算完成的。我国研发第一颗原子弹时只有一 台计算机,为应付庞大的计算工作,就出现了众多算盘高手齐聚一堂 演算原子弹数据的场面,最后的计算结果准确无误。但随着计算器、 计算机的普及,古老的珠算在当今社会似乎已无用武之地。尽管在韩 国、日本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珠算方兴未艾,连美国都要引进珠算 作为新文化; 但我国学珠算的人却越来越少, 算盘也越来越罕见。 2013 年 12月 4日,中国珠算项目被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美国《大西洋月刊》近日评选出“ 50个最伟大发明”,中国算盘也入 选其中,并被评价为“第一批能够提高人类智力的工具之一”。中国 珠算心算协会副会长苏金秀认为, 看待珠算, 不要仅限于其计算功能, 而应看到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科学研究证明,珠算心算对幼儿和青少 年有开发智力的作用,对特殊儿童有智障补缺与康复的作用,对老年 人健脑和延缓衰老也能发挥作用。很多珠算“粉丝”也相信,就像有 了飞机、汽车,照样还需要自行车甚至步行一样,珠算与电子计算器 并不矛盾,它们各有各的功能,相得益彰。 ( 摘编自《指尖的文化:算盘的历史》 ) 1.下面各项中, 不能支持“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这一观点 的证据是 ( C ) A.1921 年在河北巨鹿宋人故宅出土的木制算珠与现代算珠相似, 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算盘也类似现代算盘,可见宋代算 盘的形制已较成熟。 B.宋末元初学者刘因有一首《算盘》诗,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 录》中引用的元代谚语以算盘珠来比喻资历渐老的奴婢,这些都说明 算盘在宋元时已很普及。 C.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战乱不断, 科技文化发展较为滞缓, 算盘不 大可能诞生于此时;而唐末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 算的除法歌诀。 D.在元世祖忽必烈时, 科学家测定地球公转周期为 365.2425 天, 距近代观测值仅差 26 秒, 能利用珠算完成这样精确的计算, 说明宋元 之交珠算已很发达。 解析: 宋代“筹算除法歌诀”已经出现并不能作为“至迟在宋代 算盘就已出现”的证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D ) A.筹算是用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的一种方法,从《老子》 《孙 子》《管子》等著作中可以看出,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筹算就已被广泛 使用。 B.文中的“珠算”和“算盘”并非一个概念。 珠算是一种计算方 法, 算盘则是珠算的工具。 从现有资料看, “珠算”一词比“算盘”一 词更早见于文献。 C.从北周甄鸾对“珠算, 控带四时, 经纬三才”这句话的注解来 看,当时的算珠计数法已经与现代珠算相同,都是上面部分的一珠作 数五,下面部分的一珠作数一。 D.中国珠算申遗成功以后, 迅速传到韩国、 日本、东南亚甚至美 国;但在中国, 随着计算器、 计算机的普及, 古老的珠算却日渐衰微。 解析: “中国珠算申遗成功以后,迅速传到⋯⋯”时间错误。从 “方兴未艾”一词来看,韩、日、东南亚地区珠算早就比较盛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算盘发明之初可能没有“档”, 算珠也没有穿在档上, 而后来 的“穿档算盘”都是算珠穿在档上,可以沿档上下滑动。这种改进使 算盘在携带和使用时更加方便。 B.筹算演变为珠算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而珠算产生 之后,又对社会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研 发也有它的功劳。 C.中国珠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并入选 《大西洋月刊》 “50 个最伟大发明”, 这表明它独特的文化价值已得 到了国际认可。 D.在电子时代, 算盘计算迅速、 携带方便的优势已很难体现, 因 此我们不应再关注其计算功能, 而应开发其在教育启智等方面的价值。 解析: “不应再关注其计算功能”绝对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 ( 一)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张汝明,字舜文,世为庐陵人,徙居真州。汝明少嗜学,刻意属 文,下笔辄千百言。入太学,有声 .一时。国子司业黄隐将以子妻之, 汝明约无饰华侈,协力承亲欢,然后受室。登进士第,历卫真、江阴、 宜黄、华阴四县主簿,杭州司理参军,亳州鹿邑丞。母病疽,更数医 不效.,汝明刺血调药,傅之而愈。江阴尉贫且病,市物不时予直,部 使者欲绳以法。汝明为鬻橐中装,代偿之。华阴修岳庙,费钜财窘, 令以属汝明。 汝明严与为期, 民德其不扰, 相与出力佐役, 如期而成。 他庙非典祀、妖巫凭以惑众者,则毁而惩其人。滞州县二十年,未尝 出一语干进,故无荐者。大观中,或言其名,召置学制局,预考贡士, 去取皆有题品。 值不悦者诬以背王氏学, 诏究其事,得所谓 《去取录》 , 徽宗览之曰:“考校尽心,宁复有此?”特改宣教郎。擢监察御史。 尝摄殿中侍御史,即日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权,以蔡京为首。帝奖其介 直。京颇惮之,徙司门员外郎,犹虞 .其复用,力排之,出通判宁化军。 地界辽,文移数往来,汝明名触其讳,辽以檄暴于朝。安抚使问故, 众欲委罪于吏,汝明曰:“诡辞欺君,吾不为也。”田法行,受牒按 . 境内。时主者多不亲行,汝明使四隅日具官吏所至,而躬临以阅实, 虽雨雪不渝, 以故吏不得通贿谢。 晚知岳州, 属邑得古编钟, 求上献。 汝明曰:“天子命我以千里,惧不能仰承德意,敢越职以幸赏乎?” 汝明事亲孝,执丧,水浆不入口三日,日饭脱粟,饮水,无醯盐草木 之滋。浸病羸,行辄踣。汝明学精微,研象数,贯穿经史百家,所著 书不蹈袭前人语,有《易索书》 《张子卮言》 《大究经》传于世。 ( 节选自《宋史·张汝明传》 )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入太学,有声 .一时 声:声望 B.更数医不效 . 效:见效 C.犹虞.其复用 虞:担忧 D.田法行,受牒按 .境内 按:根据 解析: 按:巡视。 5.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现张汝明尽职尽责的一组是 ( D ) ①为鬻橐中装,代偿之 ②未尝出一语干进 ③预考贡士,去取 皆有题品 ④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权 ⑤躬临以阅实,虽雨雪不渝 ⑥ 惧不能仰承德意,敢越职以幸赏乎 A.①②③ B .①④⑥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张汝明勤奋好学, 学问精深。 写文章时动不动就下笔千言, 对 经史百家融会贯通,著书立说有自己独到的思想,有很多文章流传后 世。 B.张汝明为人正直, 不惧权贵。 当上殿中侍御史不久, 就弹劾以 蔡京为首的卖恩揽权行为,最终受到蔡京排挤,出任宁化军通判。 C.张汝明为官清廉。 主政岳州时, 属地有人请求把得到的古代编 钟献给他,他断然拒绝,认为自己应该恪守职分对得起皇上的恩德。 D.张汝明非常孝顺。 母亲生了毒疮, 他用自己的血亲自调药, 治 好了母亲的病。为亲人服丧时,三天不吃不喝,后来也仅吃点糙米。 解析: “献给他”应为“献给皇上”。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江阴尉贫且病,市物不时予直,部使者欲绳以法。 答案: 江阴尉贫穷而且有病,买东西时不能及时给钱,掌管督察 郡国的官员要用法律制裁他。 (2) 安抚使问故, 众欲委罪于吏, 汝明曰:“诡辞欺君, 吾不为也。” 答案: 安抚使询问缘故,众人想把责任推到下属官吏身上,张汝 明说:“用虚假的话欺骗皇上,我不做这样的事。 ” 参考译文 张汝明,字舜文,祖上为庐陵人,后来移居真州。张汝明小时候 喜欢学习,潜心致志撰写文章,下笔就能千言。进入太学,一时间很 有声望。国子司业黄隐想把女儿嫁给他,张汝明与她约定好不能追求 奢侈华丽的生活,要共同孝敬父母,然后才与她拜堂成亲。考中进士 后,历任卫真、江阴、宜黄、华阴四县主簿,杭州司理参军,亳州鹿 邑丞。母亲生了毒疮,换了好几个医生都不见疗效,汝明刺出自己身 上的鲜血调制药物,敷在母亲伤口上把病治好了。江阴县尉贫穷而且 有病,买东西不能及时给钱,掌管督察郡国的官员要用法律制裁他。 张汝明为他卖了袋中的行装,替他偿还了债务。华阴县修建岳庙,花 费了巨额钱财,境况艰难,县令把这件事交给了张汝明。张汝明严格 约定了期限,百姓感激他不扰民,就一起出力帮助劳动,终于按期完 工。其他的寺庙不是用来祭祀,而是妖巫用来迷惑百姓的,就毁坏并 惩罚当事人。在州县滞留了二十年,不曾说过一句求人升官的话,所 以没有人举荐他。大观年间,有人提起了他的名字,被召入学制局, 参与贡士的考试,录取与否都有品评。恰逢反对他的人诬陷他背离了 王氏的学说, 朝廷下诏追查这件事, 得到了 《去取录》 ,徽宗看了后说: “他考校这样用心,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特改为宣教郎。擢升为 监察御史。 曾经任殿中侍御史, 当天上疏弹劾政府收买人心扩大权力, 以蔡京为首。皇上夸奖他耿直。蔡京非常害怕他,改任司门员外郎, 还是担心他再被重用,极力排挤他,张汝明出京担任宁化军通判。宁 化和辽国交界,文书多次来往,张汝明的名字触犯了辽国的忌讳,辽 国通过檄文使朝廷知道了。安抚使询问原因,大家想把责任推到小吏 身上,张汝明说: “用虚假的话欺骗皇上,我不做这样的事。 ”耕种之 法施行,他接到文书巡视境内。当时主管的官吏多不亲自推行,张汝 明让四方每天都准备好官吏所去的地方,而自己亲临现场审查核实, 即使下雨下雪也不改变, 因此官吏无法相互赠礼酬谢。 晚年主政岳州, 所管辖的城邑得到古代的编钟, 请求献给皇上。 张汝明说: “皇上让我 管理千里之地,我唯恐承受不起皇上的恩德,怎敢超越职分通过献物 来希求奖赏呢?”张汝明对父母孝敬,行丧礼时,三天不吃不喝,后 来也只吃糙米,喝点水,饭中没有油盐酱醋蔬菜的滋味。染上疾病身 体很弱,一走路就跌倒。张汝明学问精深,研究象数,对经史百家融 会贯通,著作不沿袭前人的说法,有《易索书》 《张子卮言》 《大究经》 流传于世间。 ( 二)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 8~9 题。 杨 柳 枝 刘禹锡 ( 一)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 二) 扬子江头烟景迷,隋家宫树拂金堤。 嵯峨犹有当时色,半蘸波中水鸟栖。 8.分析第一首“数株残柳不胜春”一句中“数”和“残”两个字 的表现力。 答案: “数”说明数量之少, 已不再是当年成林成片的样子; “残” 写出了杨柳残败不堪, 已不再是当年郁郁葱葱、 浓荫蔽日的样子。 “数” “残”从数量和状态两方面,写出了隋宫外面的杨柳残败的样子,从 而映衬出隋宫的破败、倾圮、荒芜的景象。 9.历代评论家都认为这两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试从“异曲同 工”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答案: 这两首诗都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不同的是,第一首 诗中作者极力渲染隋宫外杨柳残败衰颓的样子, 借以衬托隋宫的破败; 而第二首诗中,作者极写宫树的郁葱茂盛、景色迷人,但属于以乐景 写哀情,以宫树的葱郁茂盛来表现隋宫的破败荒芜。总之,同样是借 景抒情,同样是写树,虽一残败衰败,一葱郁茂盛,但都渲染了隋宫 的破败荒芜,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兴衰之叹。 ( 三 ) 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问君西游何时还? ____________________。但见悲鸟号古木, ____________________。 ( 李白《蜀道难》 ) 答案: 畏途巉岩不可攀 雄飞雌从绕林间 (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答案: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3)____________________,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 答案: 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 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 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 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作答时, 用 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 大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4) 题。 鉴 赏 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 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 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 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亲家一样了⋯⋯立春前后, 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 蛋大的香白杏,白得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 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 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 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 作“黄金坠儿”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 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 入冬以后, 卖栗子、卖山药 ( 粗如小儿臂 ) 、 卖百合 ( 大如拳 ) 、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橼。人家 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 节令了的。 叶三五十岁整生日,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 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 “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 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 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 挣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半斤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 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须通报, 一来就是半天。 季陶民画的时候, 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 专心致意, 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 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 之笔。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 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不 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 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 实在不得不去的, 他也是到一到, 喝半盏茶就道别。 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 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 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 “好不好?” 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 “紫藤里有风。 ”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 “对极了! 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 “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 季陶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 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 “如何?” 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 你画的是白荷花, 莲蓬却这样大, 莲子饱, 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 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 为君破例著胭脂。 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 了画, 说: “这张不题上款吧, 你可以拿去卖钱, ——有上款不好卖。 ” 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一张也不卖! ” 十多年过去了。季陶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 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 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 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 “不卖。” 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 画拿出来。客人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 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 “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 “不卖。” 客人只好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 装进棺材里,埋了。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 有删改 )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BC ) A.小说塑造的叶三,为人勤快、诚实守信、阅历丰富,对绘画艺 术有热情。如果不卖果子,而当一个画家,也一定会很出色。 B.“紫藤有风”, “花是乱的”一段, 汪曾祺借助白描语言的神力, 让一个果贩与一个鉴赏家的形象精致地叠合在一起,可谓神来之笔。 C. 从情节和结构来看, 很难在作品中找到一般小说那种清晰的线 索,强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甚至很难概括出一个故事梗概, 颇有“散文”的特征。 D. 小说语言独具特色:准确、干净、不失华丽,大量使用短句, 使语言凝练又明快活泼,形成汪曾祺独到的文风。 E.季陶民“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 吃半斤水果”, 这看似闲笔, 实则表现出季陶民旷达超脱且率性脾气。 解析: A 项中的假设有过于肯定之嫌, 会评画不见得可以当画家。 D项, “不失华丽”有误。 E项, 此小题的细节, 能体现出画家的率性, “旷达超脱”语意略重。另外,此细节还有为叶三送果的情节做铺垫 的作用。 (2) 小说题目是“鉴赏家”, 但却用了很大篇幅写叶三卖果子。 作 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①体现叶三有一种脱俗的生活情趣 ( 用本真的眼睛和心灵去 体验生活、 感悟生活中的美, 有生活见闻积累和高超的审美能力 ) 。② 叶三赏画的见识和鉴赏力,正是在卖果子生活中逐渐获得和养成的, 为下文品评季陶民之画, 能一语中的作铺垫 ( 为他是个懂艺术的鉴赏家 作铺垫 ) 。③新鲜的果子是他和季陶民交往的纽带, 借此也可传达出他 对季陶民的知己之情。④他作为“鉴赏家”的对美纯粹深沉、不涉功 利的爱的品质,正是卖果子生活中乐观的、热情的、智慧的、诚实的 人生态度的反映。 ( 回答出三点即可 ) (3) 小说是通过哪些情节来塑造叶三的鉴赏家形象的?请结合文 本作概括。 答案: ①叶三看画时,惊呼吸气的地方正是画家的得意之笔。② 叶三能看出季陶民紫藤画里有风。③叶三能指出荷花画中的错误。④ 叶三与画共存亡。 ( 回答出三点即可 ) (4) 小说以叶三把画带到棺材里作为结尾, 有人认为他的做法值得 称赞, 有人认为他的做法欠妥⋯⋯请联系文本与现实, 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观点一 ) 他的做法值得称赞。这是他重友谊、重知己的表 现,是全文的升华。是他们懂得对方、珍惜对方的表现。正如俞伯牙 摔琴谢知音,这里的精神是和先人一脉相承的,体现的是中国文化的 传统精神。 ( 观点二 ) 他的做法欠妥。这是叶三自私的做法,会让季陶民作品 永远不见天日,不再有被欣赏、认可的机会。这不过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痼疾之一,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这样,将《兰亭序》带进坟墓, 却让作品永远不见天日。 ( 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4) 题。 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 1903 年春,川沙小学举行开学典礼,这是黄炎培教育生涯的发 端。作为校长,黄炎培只尽义务,不领薪水。他还亲自上讲台,每天 讲课 3 小时。在他的努力下,这所小学办得如火如荼,人们以自己的 孩子能入川沙小学为荣。 1906 年,黄炎培创办了浦东中学。从设计蓝图到监督施工,黄炎 培都冲在第一线。所有教师的遴选、聘用,都由他把关、拍板。黄炎 培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勤、朴、诚”人生修养三要点。革 命家张闻天、文学家叶君健、物理学家王淦昌、翻译家卞之琳、教育 家夏坚白、会计专家潘序伦、历史学家范文澜、导演谢晋以及蒋介石 的两个儿子蒋经国、蒋纬国,都曾就读于浦东中学。该校在当时享有 “北南开,南浦东”的盛誉。 辛亥革命后,黄炎培任江苏省教育司长,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 上,拟出了科学、严谨、可行的《江苏今后五年间教育计划书》 ,全力 以赴进行落实,使得江苏省很快成为中国最有成就的省份,为教育界 树立了楷模。 黄炎培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 在国内外进行多方考察。 1914 年 2 月,他以《申报》记者身份在安徽、江西、浙江考察教育,历时 95 天,写成《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一集。同年 9 月,他又到山东、 北京、天津考察教育,历时 36 天,写成《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二 集。1915 年,他又随中国实业考察团在美国考察了 25 个城市 52 所学 校, 历时三个月, 广泛接触各界人士 ( 包括总统威尔逊、 大发明家爱迪 生) ,尤其注重考察美国的职业教育。 1917 年,他还到日本、菲律宾 考察,历时两个月。黄炎培由此获得了“中国教育界的徐霞客”的美 誉。 黄炎培考察的重大收获是更加肯定了职业教育的战略意义,他下 定决心要在中国大力推行职业教育。 1917 年 5 月 6 日,中华职业教育 社在上海正式成立,黄炎培担任办事部主任。职教社诞生以后,逐渐 形成一个完整、宏大、有机的体系,它的触角伸展到许多领域,成果 之丰硕,实属罕见。光是一个中华职业学校,从 1918 年创立到 1952 年被轻工业部接管, 培养毕业生多达 7000 人以上, 其中不乏名人, 包 括数学家华罗庚、 社会活动家徐伯昕、 经济学家顾准、 演员秦怡等等。 在长期致力于职业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黄炎培不断地发展、深化 着自己的职业教育思想。 黄炎培于 1913 年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 ,批判封 建教育脱离生产的弊病,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 系,倡导重视实物教学、直观教学。这篇文章是黄炎培对于自己教育 主张的第一次系统阐述,成为黄炎培职业教育的理论雏形。 后来,在实用主义基础上,黄炎培进一步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 义”,即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和沟通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 活动和发展,积极地寻求职业教肓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至此,黄炎 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基本成熟。 黄炎培的教育思想散发着浓厚的平民气息。 他认为, 社会的组成, 以人民为基本和主要的力量。要使社会健全,必先注意人民的教育。 黄炎培崇尚简朴生活。他从不添置家产,卧室就是会客室。国难 当头之时,黄炎培要求职教社同志勤俭节约,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 用过的信封还要使用背面。抗战胜利后,职教社总社迁回上海,由于 国统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黄炎培不得不卖藏书、字画以资生活。 杜月笙听说了,送来两千大洋资助他,黄炎培却把这笔数目不小的钱 全部捐给了职教社,自己依旧卖字。 黄炎培的朋友江恒源,曾经用“侠骨慈肠、锦心绣口”一语评价 他。对此评价,黄炎培当之无愧。终其一生,他淡泊从容地面对人世 沧桑,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在他的心中居于重要地位的永远是国家、 人民、 职业教育。 他用一生的执著追求和光辉事业, 完美地诠释了 “利 居众后,责在人先”八个字。 ( 摘编自《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 ) 【相关链接】 ①黄炎培始终如一地将爱国主义灌输于日常教导之中。中华职业 教育社章程的第一条是:“同人认此为救国家救社会唯一方法,矢愿 相与始终也。” ②黄炎培始终秉持一个坚定的志向: 拒不做官。 北洋政府两次任 命他为教育总长,他坚辞不就,矢志不渝,埋首教育事业。 ③黄炎培先生的爱国思想、民主思想和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的思 想,贯串在他一生的业绩之中,是很值得传诸后人的。 (孙起孟 1988 年 11 月 6 日题词)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CE ) A.黄炎培创办的浦东中学,由于有张闻天、叶君健、王淦昌、卞 之琳、蒋经国、蒋纬国等名人在那里就读,使该校享有“北南开,南 浦东”的盛誉。 B.1914 年以后,黄炎培历时多天,在国内外进行了多方考察, 他的考察都是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了解各地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C.黄炎培获得“中国教育界的徐霞客” 的美誉, 是因为他不但经 常深入各地考察,而且善于根据考察见闻写出自己的考察日记。 D.《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批判封建教育不让人从事农 业生产的弊病,是黄炎培对于自己教育主张的第一次系统阐述。 E.黄炎培的一生对职业教育倾注了无数心血, 他认为兴办职业教 育可以拯救国家和民族, 他也因而成为中华民族职业教育的伟大先驱。 解析: A项,强加因果。 B项,到各地是了解教育情况,到美国是 注重考察职业教育。 D项, “封建教育不让人从事农业生产”不准确。 (2) 黄炎培在教育实践中有哪些重大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 ①创办了川沙小学、浦东中学。②拟出《江苏今后五年间 教育计划书》使得江苏省成为当时中国最有成就的省份。③成立了中 华职业教育社。④培养了大批人才。 (3)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 ①实用主义。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 系,倡导重视实物教学、直观教学。②大职业教育主义。办职业教育 必须联络和沟通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积极地 寻求职业教育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③平民化。黄炎培认为,社会的 组成,以人民为基本和主要的力量。要使社会健全,必先注意人民的 教育。 (4) 黄炎培的人格魅力在生活和工作中有许多体现, 请结合材料简 要分析。 答案: ①爱国主义。办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就是拯救国家。②生活 简朴。从不添置家产,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用过的信封还要使用背 面。③淡泊名利。北洋政府两次任命他为教育总长,坚辞不就。④利 居众后,责在人先。在川沙小学时,只尽义务,不领薪水。亲自上讲 台讲课;创办浦东中学时,从设计蓝图到监督施工,都冲在第一线。 所有教师的遴选、聘用,都要亲自把关、拍板;抗战后,把杜月笙资 助自己的两千大洋,全部捐给了职教社,自己依旧卖字生活。 第Ⅱ卷 ( 表达题 ) 五、语言文字运用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A.马航 MH370“失联”牵动着每位中国人的心, 但马总理 3 月 24 日发表的声明不孚众望 ....,中国和其他多个国家的舰船仍在不遗余力地 搜寻“黑匣子”和飞机残骸。 B.今年 3 月 15 日开始施行的修订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叫 停经营者以各种方式设置的霸王条款。 但目前不少商家对此置之度外 ...., 设最低消费等霸王条款的现象依然存在。 C.为了对抗不堪入耳....的广场舞, 温州市区有居民在松台广场对面 四楼平台上架起六个大喇叭,对着广场不断喊话,以“还击”广场舞 的噪音公害。 D.从 3 月初开始, 每天有超过 1 万名各地群众自发来到兰考焦裕 禄墓前纪念这位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纪念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虽目 . 不暇给...,但接待工作做得有条不紊。 解析: B项, “置之度外”意为“不 (把生死、 利害等 ) 放在心上”, 用错对象。 C项, “不堪入耳”意为“形容言语粗俗下流,使人听不下 去”,用在此处形容广场舞的噪音,不合语境。 D项, “目不暇给”意 为“形容眼前可看的东西或景色太多,看不过来”,用错对象。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C ) A.不仅韩剧《来自星星的你》 有爱情的美好, 有穿越时空的奇思 妙想,也有诚实守信、谦恭礼让的传统美德,而且充满了时尚文化元 素,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B.“余额宝”是由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打造的一项全 新的余额增值服务,这类产品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与利率没有市场化、 存在较大的存款差价有莫大关系。 C.俄罗斯外交部网站在 3 月 28 日公布的消息中指出,联合国大 会在前一天通过的确认克里米亚公投无效的决议无效,并呼吁国际社 会共同努力稳定乌克兰局势。 D.父母对孩子监护管理的缺失是造成青少年流浪乞讨的根本原 因。所以,能否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的监护制度,是解决青少年流浪 乞讨问题的重要途径。 解析: A 项,语序不当,关联词“不仅”应放在“《来自星星的 你》 ”之后。 B项, 句式杂糅, 应改为“根本原因是⋯⋯”或“与⋯⋯ 有莫大关系”;另外, “一项”应放在“由”前面。 D项,不合逻辑, 两面与一面不照应,应去掉“能否”。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D ) 我 们 每 个 人 都 被 镶 嵌 于 传 统 之 中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要使传统保持生命力,就要拉近它与当代人的感情距 离;要使传统深入当代社会生活之中,就要将它和时代、现实、时尚 结合起来。 ①它需要解释 ②不可能支配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③传统也不是 僵化的 ④传统不是绝对清晰明了的 ⑤它需要注入新的活力 ⑥但 传统存在着裂缝 A.③⑤④①⑥② B .⑥②③⑤④① C.③②④①⑥⑤ D .⑥②④①③⑤ 解析: 注意标点符号和句子间的关系,特别是横线前面和后面的 句子的提示作用。 16.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 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三国志演义》的诞生,宣告了通俗小说占据中国古代文学舞台 中心位置时代的来临。一般认为,① ______________。然而,这一结 论并没有扎实的文献基础作为支撑。直到今天,人们既没有发现《三 国志演义》在元末明初流传的任何版本 ( 稿本、抄本或刊本 ) ,没有发 现元末明初有任何人记载或谈论过 《三国志演义》 ,也不见有 《三国志 演义》影响当时文学发展的任何信息。浙江宁波天一阁所藏《录鬼簿 续编》中记载的那个戏曲家罗贯中是否就是《三国志演义》的作者, 同 样 找 不 到 有 说 服 力 的 确 切 证 据 , 中 国 人 姓 氏 有 限 , ② ______________,而明代中后期传说的《三国志演义》作者罗贯中有 宋人、元人、明人数说,因此,③ ______________,而是要寻找到编 撰《三国志演义》的作者。 答案: ①《三国志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 ②同姓名者实在太多 ③关键不是要寻找到罗贯中 17.下面是为父亲举办个人书画展的杨先生给某知名书画家写的 一份邀请函的正文内容,其中有五处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并加 以修改。 明日请您屈驾到府上一坐,令尊珍藏的墨宝将悉数展出,届时还 请您抛砖引玉、不吝赐教。明早七点请您务必在家恭候,我们将有专 车迎接。真诚期待您的光临! (1)________ 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 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 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 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 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府上”修改为“寒舍”; (2) “令尊”修改为“家 父”;(3) “抛砖引玉”修改为“批评指正” ( 或“发表高见”, 或“删 掉”) ;(4) “务必”修改为“删掉”; ( 5) “恭候”修改为“等候”。 六、写作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一位挑水夫的两个水桶中,一个有裂缝,每趟只能运半桶水到主 人家。 破桶对自己只能负起一半的责任感到非常难过。有一天,破桶终 于忍不住对挑水夫说:“由于我的缺陷,你虽然做了全部的工作,却 只能收到一半的成果,我向你道歉。” “别急!我们回主人家的路上,你留意路旁盛开的花朵。”挑水 夫说。 挑水夫挑着水走在山坡上,破桶看到了自己的身下沐浴在温暖阳 光中的缤纷的花朵,它开心了许多。 挑水夫趁机说:“你注意到没有,只有你的那一边有花,好桶的 那一边没有花呢!我知道你有缺陷,因此我善加利用,在你那边撒了 花种,每回我挑着水,你就替我一路浇了花。两年来,这些美丽的花 朵装饰了主人的餐桌,主人很感激你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 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作文参考立意: (1) 不要妄自菲薄,要有生活的勇气。 (2) 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发挥别人的长处。 (3) 缺点和优点有时候可以 相互转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