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

‎【2019最新】精选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题涂黑。‎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对应的答题区内。‎ 第I卷(选择题70分)‎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25 - / 25‎ ‎【2019最新】精选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实验班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题涂黑。‎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对应的答题区内。‎ 第I卷(选择题70分)‎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25 - / 2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日前,酝酿了十余年的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上映,首日票房即冲破7000万元人民币。从上古神话中取材或改编其故事创作国产影视作品,这不是第一次:此前有电视剧《远古的传说》《女娲传说之灵珠》,也有最近票房大卖的电影《捉妖记》。 上古神话是指中国夏朝以前直至远古时期的神话和传说。这些先民口耳相传的故事经过先秦两汉作家的记录和再创作,主要保存在《诗经》《楚辞》《庄子》等传世典籍中,成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 上古神话如何在今天的电影改编中重生? 首先,主创者需找到上古神话与当代相呼应的精神内核,创造出既符合神话精神又与时代审美相契合的艺术形象。避免由于自身知识的缺陷而导致创作时一叶障目、捡了芝麻丢西瓜。《大鱼海棠》的形象设计镌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纹章:鲲鹏、大椿、凤凰、祝融、貔貅、嫘祖等神话形象汇聚一堂,其姿态动作抓住了中国道家文化的气质,其法术神力抓住了东方美学中的自然灵韵。影片的人物矛盾设置意在凸显家族伦理、敬畏生死、天道有常等传统伦理价值与个体自由、个性解放等现代价值观的碰撞,并最终在人(片中的神即人)与大自然的博弈中获得新的价值平衡。遗憾的是,创作者想塑造的形象过多,每一个都没能充分展现出自身的个性特征和文化内涵,模糊和弱化了角色的艺术力量。电影《捉妖记》对上古神话的化用则较为浅层次,其人物塑造虽取法《山海经》中的异人异兽,但角色的行动则带着好莱坞电影的喜剧色彩,没有传递出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 其次,上古神话往往并不具备完整的叙事结构,而讲好一个故事并对人性有深刻的挖掘与表现,则是影视改编的核心。遗憾的是,在这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比如《捉妖记》对妖与人类、妖族内部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得不够充分,《大鱼海棠》对主角椿、湫和鲲之间的情感线索铺展不足,人物动机不合理,故事主题也不够凝练,比如灵魂交易的情节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主角为理想不断反抗乃至自我牺牲的崇高感。英国的魔幻电影《指环王》情节虽有拖沓之处,但做到了叙事上的合情合理,并始终紧扣人性对抗恶欲,最终实现自我救赎的主题,这种创作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改编自上古神话的大银幕作品,离不开一个具有代入感的奇观世界。伴随电影特效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实现虚构形象的写实已不是问题,然而容易被忽视的,是从细节着手,凸显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确保影片整体风格的统一。 上古神话承载了华夏祖先对世界最初的认识和奇谲瑰丽的想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故地。让上古神话在当代电影中重生,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对当代大众文化的丰富与提升。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十余年的准备工作之后,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几天以前上映,首日的票房即大有斩获,冲破7000万元人民币。 B.从上古神话中取材或改编其故事创作国产影视作品,电视剧《远古的传说》《女娲传说之灵珠》、电影《捉妖记》比《大鱼海棠》更早。 C.上古神话多保存在《诗经》《楚辞》《庄子》等传世典籍中,经今天的电影、电视剧的改编才得以重生。 D.中国夏朝以前直至远古时期的神话和传说,经先民口耳相传、先秦两汉作家的记录和再创作,得以保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25 - / 25‎ ‎ ) A.《大鱼海棠》的形象设计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众多的神话形象表现出中国道家文化的气质及东方美学中的自然灵韵。 B.《大鱼海棠》的人物矛盾的设置凸显了某些传统伦理价值与个体自由、个性解放等现代价值观的碰撞。 C.《大鱼海棠》的线索、人物、主题、情节及《捉妖记》的矛盾冲突表现方面尚有不足,而《指环王》的叙事、扣题值得学习。 D.《大鱼海棠》塑造的多个形象均未能充分展现出自身的个性特征和文化内涵,《捉妖记》也未能传递出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改编上古神话题材的电影作品,核心是讲好一个故事,对人性有深刻的挖掘与表现,以细节凸显传统文化美学价值,让作品风格统一。 B.从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票房和《捉妖记》大卖看,从上古神话中取材或改编其故事进行电影创作同样可以吸引现代观众。 C.以上古神话为艺术创作源泉,电影创作者要做足功课,创造与神话精神相符并与时代审美相契的艺术形象。 D.让上古神话在当代电影中重生,既可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也可以丰富与提升当代大众文化。‎ - 25 - / 25‎ ‎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诗与中国画(节选)‎ 钱钟书 - 25 - / 25‎ 一个传统破坏了,新风气成为新传统。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于旧传统里的作品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作比较客观的估计,因为他具有局外人的冷静和超脱,所谓“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旧唐书·元行冲传》),而旧传统里的批评家就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除旧布新也促进了人类的集体健忘,一种健康的健忘,千头万绪简化为二三大事,留存在记忆里,节省了不少心力。旧传统里若干复杂问题,新的批评家也许并非不屑注意,而是根本没想到它们一度存在过。他的眼界空旷,没有枝节零乱的障碍物来扰乱视线,比起他这样高瞻远瞩,旧的批评家未免见树不见林了。不过,无独必有偶,另一个偏差是见林而不见树。局外人也就是门外汉,他的意见,仿佛“清官判断家务事”,有条有理,而对于委曲私情,终不能体贴入微。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各有语言天地,各行各业以至于一家一户也都有它的语言天地,所谓“此中人语”。譬如乡亲叙旧、老友谈往、两口子讲体己、同业公议、专家讨论等等,圈外人或外行人听来,往往不甚了了。缘故是:在这种谈话里,不仅有术语、私房话以至“黑话”,而且由于同伙们相知深切,还隐伏着许多中世纪经院哲学所谓彼此不言而喻的“假定”(supposition),旁人难于意会。释袾宏《竹窗随笔》论禅宗问答:“譬之二同邑人,千里久别,忽然邂逅,相对作乡语隐语,旁人听之,无义无味。”这其实是生活里的平常情况,只是听之无义无味的程度随人随事不同。批评家对旧传统或风气不很认识,就可能“说外行话”,曲解附会。举一个文评史上的惯例罢。‎ - 25 - / 25‎ 我们常听说中国古代文评里有对立的两派,一派要“载道”,一派要“言志”。事实上,在中国旧传统里,“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主要是规定个别文体的职能,并非概括“文学”的界说。“文”常指散文或“古文”而言,以区别于“诗”“词”。这两句话看来针锋相对,实则水米无干,好比说“他去北京”“她回上海”,或者羽翼相辅,好比说“早点是稀饭”“午餐是面”。因此,同一个作家可以“文载道”,以“诗言志”,以“诗余”的词来“言”诗里说不出口的“志”。这些文体仿佛台阶或梯级,是平行而不平等的,“文”的等次最高。西方文艺理论常识输入以后,我们很容易把“文”一律理解为广义的“文学”,把“诗”认为是文学创作精华的同义词。于是那两句老语仿佛“顿顿都喝稀饭”和“一日三餐全吃面”,或“两口儿都上北京”和“双双同去上海”,变成相互排除的命题了。传统文评里有它的矛盾,但是这两句话不能算是矛盾的口号。对传统不够理解,就发生了这个矛盾的错觉。当然,相反地,也会发生统一的错觉。譬如我们常听说中国诗和中国画是融合一致的。‎ ‎4.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于旧传统里的作品认识、估计全面客观,主要是由于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具有局外人的冷静和超脱。‎ B. 旧传统里若干复杂问题,新的批评家并非没想到它们一度存在过,也许是不屑注意。‎ C. “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在中国旧传统里并非概括“文学”的界说,主要是规定个别文体的职能。‎ D. “中国诗和中国画融合一致”的说法是因为发生了统一错觉,对传统不够理解而形成的错误认识。‎ ‎5.第一段中,“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这句话中的“当局”者和“傍(旁)观”者各指什么人?“迷”和“审”各指的是什么?‎ ‎6.结合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与这篇文章,简要分析钱钟书写作的语言特点。‎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聚宴 符浩勇下班的时候,阿炳打来电话说,让我到他的城南音像店去一下。‎ 我犹豫了,从我这儿到他的城南音像店几乎绕大半个城,下班这当儿车流人河,我蹬自行车就得大半个小时呢。我说,有什么事就在电话里说吧?‎ - 25 - / 25‎ 阿炳没有多说什么,只说来一下就知道了。随即,他挂了电话,那口气仿佛有什么不见面就不好说或不能说的。我了解他的执拗,知道跟他再说也不会有变,只好骑自行车绕道城郊向着城南蹬去。‎ 我和阿炳认识是在朋友的饭局上。席间,他几乎不动声息,比我的话还少。有好事者欺我不胜酒力,企图借势灌醉我,吵嚷之间,他竟横身夺过我的酒杯往他嘴里倒。这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他。‎ 那晚,阿炳送我回家,到了我楼下,有个孕妇跪在街边,面前摊着一张白纸,写着歪歪扭扭的字,不用看也能猜出大概内容。我竟发现阿炳搀扶着我时,也不忘掏出五元钱丢在纸上……‎ 没想到,我绕道城郊走,路上行人并不稀疏,一条本不宽敞的小路被挤得更窄小了。丁字路口处,那堵围墙后破败的院落,是阿炳曾经上班的地方。阿炳告诉过我,他是参加工作三年后听人鼓弄下海去的,却什么也没捞着。如今好不容易在城南租个小铺面开了一家音像店,赚利很薄,刚能抵上养家糊口。但阿炳乐在其中,按他的话说,别看音像店门脸小,声乐的世界可大着呢。我和他一来二往混熟后,不时就相邀小聚,大多是到郊外农家菜馆去,要几样应时的小菜。阿炳酒量并不见好,独独喜欢三春椰酒,喝到醉眼曚昽时,便学着电视里的广告词,戏说你好我也好。由此我常常想起认识他的那个宴席上他为我挡酒,心里便陡增些许敬意。‎ - 25 - / 25‎ 街边车水马龙,一个老汉沿街乞讨着。记不清多少次了,我和阿炳走在街边,见到乞丐或残疾人,他总是像准备好了似的,悄然丢下三五元钱。我说,那些都是装出来的。有电视台采访一位在街边乞讨的孕妇,结果她拔腿就跑,原来大肚子是垫起来的。他听了只是笑笑。我知道他未必相信我的话,或者就不打算相信。有一次,我明知不能说服他,却还是说:“你就图个心安?”他却说:“不是心安不安。只要他们高兴,而且这付出也是我能承受的。” ‎ 也许这只是缘起。后来一件窝囊透顶的事,弄得我的心情很不平静,想必阿炳的心情也不会平静。‎ 那是朋友的朋友介绍的朋友的朋友,从贵州大山里赶来,办了一个小型慈善讲座。主讲人林山似乎还没有抖落从远山而来的疲惫,他给我们看了九幅富有感染力的照片——木板钉成的墙壁、渴求的眼神、龟裂的手指等等,诉求贵州远山深谷里教育亟待拯救。他的演说声泪俱下,震撼了在场所有的人。现场募捐时,我掏了600元,阿炳捐了2000元。我知道那是他筹集的进货款。那时,他的音像店几乎没有进账。‎ 事后一个月,阿炳似乎还没有从贵州的大山里走出来。他说,如果可能,真想去贵州支教,哪怕是一个月。于是我设法联系朋友的朋友,可是林山似乎人间蒸发了,倒是打听到那天在场41人捐了16.4万元。朋友的朋友找到朋友,说是林山的手机关了,他们也只是在一家网站上认识林山的。我特意上了那个网站,网站上有林山贴的很多图片,色括演讲现场见到的那些照片;还有很多帖子,呼吁社会关注贵州大山里的孩子。林山失踪后,网站上的资料也就停止了更新。种种情况表明:我们受骗了。但阿炳并无失落,他始终相信他固执的直觉:林山深遂的眼眸里燃烧着诚意……‎ - 25 - / 25‎ 一年过去,我和阿炳仍会在朋友聚会小酌时相互关照,但我心里不觉有点生分,害怕他会提起因我的冒失而引致的尴尬结果。渐渐地,我甚至觉得他每一次对我的笑都意味深长。但阿炳像没有发生任何事一样,对捐助贵州大山的事只字不提。不时,我和他还是相约到郊外农家菜馆去,依旧是点几样应时小菜,酒还是熟识的三春椰酒,却未见他再沉醉过。上周末,阿炳外埠的朋友来了,我还应邀到城郊农家菜馆去赴宴;今天周四,他打来电话非让我去找他,究竟有什么事不能电话里说呢?‎ 远远的,我听到从阿炳的音像店里飘出来天籁般的旋律,正想呆在街边沐浴一番。不想阿炳从店里出来了,不容我迟疑,催我进屋。‎ 屋里不大的空间,摆了一张扁形饭桌,放着一瓶贵州醇白酒,还有外买的几样小菜,却摆了三个座位。我机警地问:“还有谁?”‎ 只见阿炳抖出一张发皱的都市报,神情有些异样,他说:“还记得吗?那位贵州大山来的林山,他,他没有骗我们,他是在回贵州途中遭遇不测的……好在那个无意伤害他的人发现了那些钱(捐款)的来路……最终那些钱用在山区小学的建设上了……”那晚,我和阿炳都喝得酩酊烂醉;那晚,我和阿炳畅游在音乐的潮浪里,我只记得阿炳的眼眸里好亮好亮。‎ ‎(选自《第六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25 - / 25‎ ‎ 小说开头写阿炳叫“我”到他的音像店去,却不肯在电话中告诉“我”究竟有什么事,这一方面给读者留下了悬念,一方面也暗示阿炳想要告诉“我”的事情不同寻常。‎ B. 小说第五段将饭局上有些好事者对“我”的态度与初次见面的阿炳对“我”的态度进行对比,委婉地批评了一些人不顾他人健康强行劝酒的不文明餐桌风气。‎ C. 小说第八段写“我”看到“一个老汉沿街乞讨”的场面,触景生情,不觉回忆起“我”与阿炳交往中的一些小事,并为阿炳屡屡不听“我”的提醒和劝告而感到遗憾。‎ D. “我”冒失地鼓动阿炳把两千元的进货款捐给了林山,林山携善款失踪后,“我”感到特别窝囊,心情很不平静,见到阿炳时感到不自在,怀疑他内心对“我”有所不满。‎ E. 小说倒数第二段用三个省略号,一方面是为了省略枝节,简明扼要地交代林山失踪的真相;一方面是为了再现阿炳说活的语气,表现他沉痛而又略感欣慰的心情。‎ ‎8.小说中的阿炳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小说中的“我”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10.这篇小说在收入作者的一部小说集时,标题被改为“拯救”,你认为“聚宴”和“拯救”这两个标题哪一个更好?请结合文本简要阐述理由。‎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25 - / 25‎ 马亮,字叔明,庐州合肥人。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知××县,再迁殿中丞、通判常州。吏民有因缘亡失官钱,籍其赀犹不足以偿,妻子连逮者至数百人。亮纵去,缓与之期,不逾月,尽输所负。‎ 会诸路转运司置纠察刑狱官,以福建路命亮,覆讯冤狱,全活者数十人。久之,出知饶州。州豪白氏多执吏短长,尝杀人,以赦免,愈骜横,为闾里患,亮发其奸,诛之,部中畏慑。州有铸钱监,匠多而铜锡不给,亮请分其工之半,别置监于池州,岁增铸缗钱十万。‎ 王均反,以为西川转运副使。贼平,主将邀功,诛杀不已,亮全活千余人。城中米斗千钱,亮出廪米裁其价,人赖以济。召问蜀事,会械送贼诖误者八十九人至阙下,执政欲尽诛之。亮曰:“愚民胁从,此特百之一二,余窜伏山林者众。今不贷之,反侧之人,闻风疑惧,一唱再起,是灭一均、生一均也”。帝悟,悉宥之。加直史馆,复遣还部。‎ 知潭州,属县有亡命卒剽攻,为乡闾患,人共谋杀之。事觉,法当死者四人,亮咸贷之,曰:“为民去害,而反坐以死罪,非法意也。”徙升州行次江州,属岁旱民饥,湖湘漕米数十舟适至,亮移文守将,发以振贫民,因奏:“濒江诸郡皆大歉,而吏不之救,愿罢官籴,令民转粟以相赒①。”‎ 以右谏议大夫知广州。时宜州陈进初平,而澄海兵从进反者家属二百余人,法当配隶,亮悉置不问。盐户逋课,质其妻子于富室,悉取以还其家。海舶久不至,使招来之,明年,至者倍其初,珍货大集,朝廷遣中使赐宴以劳之。‎ - 25 - / 25‎ 入为御史中丞。建言:“士民父祖未葬而析居,请自今未葬者,毋得辄析。”仁宗初,拜尚书右丞,知庐州,召判尚书都省兼知审刑院,迁工部尚书、知亳州,迁江宁府,以太子少保致仕,卒,赠尚书右仆射。‎ 亮有智略,敏于政事,然其所至无廉称。吕夷简少时,从其父蒙亨为县福州,亮见而奇之,妻以女。妻刘恚曰:“嫁女当与县令儿邪?”亮曰:“非尔所知也。”田况、宋庠及其弟祁为童子时,亮皆厚遇之,曰:“是后必大显”。世以亮为知人。亮卒,时夷简在相位,有司谥曰忠肃,人不以为是也。‎ ‎(选自《宋史·马亮传》)‎ 注:①赒:(zhōu)救济,救助。‎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籍其赀犹不足以偿 籍:抄没 B. 人赖以济 济:救济 C. 而反坐以死罪 坐:定罪 D. 行次江州 次:到达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右谏议大夫知广州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 非尔所知也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C. 吏民有因缘亡失官钱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 亮见而奇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马亮处理政事很敏捷,但是没有廉洁的称誉,死时他的女婿是宰相,主管机构赠“忠肃”的谥号,人们都不以为然。‎ - 25 - / 25‎ B. 吕夷简小的时候,跟着到福州做县令的父亲,马亮看见他认为他很奇特,就把女儿嫁给他,马亮的妻子认为他有远见。‎ C. 马亮任潭州知州时,属县有一帮亡命之徒,谋杀他事情败露,按法律应当被处死的有四人,马亮全部放了他们。‎ D. 王均任命马亮为西川转运副使。王均叛乱被平定后,主将邀功请赏,杀了很多人,而马亮和其他一千多人却得以保全活命。‎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不贷之,反侧之人,闻风疑惧,一唱再起,是灭一均、生一均也。‎ ‎(2)濒江诸郡皆大歉,而吏不之救,愿罢官籴,令民转粟以相赒。‎ ‎(3)盐户逋课,质其妻子于富室,悉取以还其家。‎ ‎(二)名句名篇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出师未捷身先死, 。(《蜀相》)‎ ‎(2)渔舟唱晚, (《滕王阁序》)‎ ‎(3)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陈情表》)‎ ‎(4)昨夜闲潭梦落花, (《春江花月夜》)‎ ‎(5) ,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6) ,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 ‎(三)古代诗歌阅读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 25 - / 25‎ 纷纷坠叶飘香砌①,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②,谙尽孤眠滋味。都来③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① 香砌:指花坛;② 欹:倾斜。③都来:算来。‎ ‎16.下面各项对词作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 词的上片作者从视觉、嗅觉、听觉等角度对秋夜展开描写,既写出秋寒节候的感受,又表现了孤寒的心境,很自然地引出秋思。‎ B. “天淡银河”“月华如练”句诉诸视觉与听觉,勾画出秋夜空旷的天宇、明净的月光,营造 典型的相思氛围。‎ C. 词的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出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愁情。‎ D. “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句化用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同样传神。‎ E. “谙尽孤眠滋味”句以委婉的语言表达了词人孤枕难眠的无法排遣的难言愁情。‎ ‎17.有人认为“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句虽与“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同出于范仲淹之手,但言词更妙,你是否同意?请简要说明理由。‎ 第II卷(选择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下列各成语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25 - / 25‎ ‎①官窑瓷器存世量相当少,在民间更是凤毛麟角,这些藏家却动辄说自己收到了“官窑”。‎ ‎②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如果墨守成规,固守传统习惯和传统商业模式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只能勉强果腹,甚至会逐步被市场所淘汰。‎ ‎③博物馆内有巧夺天工的青铜器、美轮美奂的陶瓷器、工艺精湛的马具等精美文物。‎ ‎④电视评论的犀利和深刻是主持人思想创造性的外化,主持人只有具备思想的创造性,才能将观点转化为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的评论。‎ ‎⑤这是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者都对它趋之若鹜。‎ ‎⑥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都一直讳莫如深,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⑥ ‎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针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浙江等省食药监局责令网络食品交易平台立即采取将这些不合格产品下架。 B.香港回归20年来,我们一直秉承保证供应、价值稳定为宗旨,遇到水灾、风灾也会千方百计去维持香港肉食市场的稳定。 C.号贩子拿到专家号后,转手就以1500-2000元的价格将专家号高价卖出,每个专家号的利润高达上千元以上。 D.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三国外长等高官,研究联合反恐战略以共同应对地区恐怖分子猖獗的态势。‎ - 25 - / 25‎ ‎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在各类灾害面前, ①_____,比扎根人民更坚实;没有哪一种力量, ②_____;没有哪一种路径,比军民深度融合更好走。洪水可以冲毁房屋,但冲不垮军民共同守卫家园的坚定信念; ③____,但夺不去军民团结一家亲的鱼水深情。面对肆虐的洪魔,数万名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用生命守卫堤坝,数十万名群众有组织或自发性地慰问一线官兵,展现了军民血浓于水的深情厚谊。‎ ‎21.下面是某高校新生入学报到流程图,请用文字转述新生报到流程,要求简洁、明了。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 - 25 - / 25‎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尼采说,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 有人说,山脚也有别样的风景。‎ 站在哪里看世界好,对于这三种认识和体验,你更认可、欣赏哪一种呢?‎ 要求: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 25 - / 25‎ 参考答案 ‎1.C 2.B 3.A ‎ ‎4.C ‎5.“当局”者指的是“旧传统里的批评家”,“傍(旁)观”者指的是“新传统里的批评家”。“迷”指因置身其中,对旧传统里的作品不能全面认识和客观估计;“审”是指具有局外人的冷静和超脱,能对旧传统里的作品有全面的分析和客观公正的评估。‎ ‎6.①善于使用比喻,把深奥的道理解说得生动透彻,如文中以“水米”来比喻“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两种主张。用“清官判断家务事”比喻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旧传统的作品的批评,生动幽默。②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将两者的观点表现得准确清楚,如将新传统的批评家和旧传统的批评家对比,将“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的观点进行对比,从对比中阐述自己的主张。③大量引用古典诗文,不仅使文章典雅丰富,也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7.AE ‎8.①豪爽仗义。初次见面时,看“我”被人灌酒,尽管自己酒量不行,仍挺身为“我”挡酒。 ②‎ - 25 - / 25‎ 心地善良,坚信人性的善良美好。看到乞讨者总是毫不犹豫地给钱;捐出筹集来的全部进货资金资助贵州山区教育;在林山带着捐款失踪,种种情况表明我们是受骗了的情况下,坚信林山不是骗子。③知足常乐。经营音像店利润微薄,仅够糊口,仍乐在其中。‎ ‎9.①“我”作为小说中的叙事者,以切身的见闻和感受来讲述阿炳的故事,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抒情性,更加感人。②“我”作为小说中的线索人物贯穿全篇,“我”应邀去阿炳家一路上的所见所想使现实与回忆巧妙对接,使小说内容多而不乱,结构紧凑。③“我”侧面烘托了阿炳的形象。“我”与阿炳对待乞讨者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反衬出阿炳的可贵品质。④“我”的形象丰富了小说的内涵。“我”有心行善但又总担心上当受骗,这种犹疑的心理代表了社会中很多人的真实心态,增强了小说的现实意义;“我”的转变表达了要相信善良的主题。‎ ‎10.示例一:“聚宴”更好。理由:①“聚宴”是小说的情节框架,其他相关事件有机融入其中,使作品收放自如,结构严谨。小说以阿炳打电话邀“我”去他的音像店参加“三人”聚宴为框架,将“我”在赴宴路上的所见所想所感巧妙自然地融入其中。②“聚宴”是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多次写到“聚宴”的情景,“我”与阿炳是在宴席上相识的,后来又常相邀小聚农家菜馆,林山失踪的真相也是在阿炳家的餐桌上揭晓的。③“聚宴”朴素含蓄,看似平淡客观,既不揭示主题又不渲染情感,但却给人留下更多品味琢磨的空间。‎ - 25 - / 25‎ 示例二:“拯救”更好。理由:①“拯救”概括了小说的核心情节。核心情节是林山为拯救贵州偏远落后山区教育辛劳奔走,“我”和阿炳在他感召下为拯救山区教育而捐出善款,因此“拯救”二字是精当的概括。②“拯救”体现了小说的主题。小说通过描写阿炳、林山的行为,以及“我”由怀疑到相信人性的真诚这一转变,肯定了献出爱心拯救他人的精神。③“拯救”虚实兼备,言简义丰。“拯救”具有双重含义,既指阿炳、林山和“我”救助他人的行为,也指“我”灵魂上获得的救赎。④“拯救”突出了阿炳乐于助人的品质。‎ ‎11.D ‎12.B ‎13.A ‎14.(1)现在不宽恕这些人,心中反复不定的人,听到消息疑惑恐惧,一呼再起,这是灭了一个王均,又出现一个王均啊。‎ ‎(2)临江各郡都严重歉收,而官吏不救济他们,希望官府停止买粮,让百姓运粮相互救济。‎ ‎(3)盐户拖欠赋税,(官府)把他们的妻子儿女抵押给富户,(马亮就)把他们全部放回家。‎ 参考译文:‎ 马亮字叔明,庐州合肥人。考中进士,任大理评事、××县知县,两次迁升后担任殿中丞、常州通判。吏民中有人因故丢失官钱,抄没他家产也不足以赔偿,妻子和孩子受牵连而被拘押的达到数百人,马亮就把他们放走,放宽期限,不超过一个月,所欠的钱全部偿还了。‎ - 25 - / 25‎ 适逢诸路转运司设置纠察刑狱官一职,朝廷就委任马亮为福建路纠察刑狱官,复查冤狱,救活几十人。很久以后,出朝为饶州知州。州中豪强白氏掌握着吏役的底细,曾杀人,因大赦而被免罪,更加强横,成为当地的祸患,马亮揭发他的罪状,将他杀掉,辖境内的人都畏服。州中有铸钱监,工匠多而铜锡等原料供应不足,马亮申请分去一半工匠,另外在池州设监,每年增铸缗钱十万。‎ 王均反叛,朝廷任命马亮为西川转运副使。贼人平定,主将邀功,滥杀不止,马亮保全存活千余人。城中米每斗一贯,马亮出仓米平抑米价,人们赖以救济。召见询问他蜀中情况,适逢有被诱胁加入贼党的八十九人被押至朝廷,宰相要把他们全部诛杀。马亮说:“愚民被胁从,这些不过是其中的百分之一二,其余逃窜在山林中的还有很多。现在不宽恕这些人,心中反复不定的人,听到消息为之疑惧,一呼再起,是消减一个王均,又生一个王均。”皇帝醒悟,全部宽大他们。马亮加官直史馆,又让他回任所。‎ 马亮被任为潭州知州,属县中有亡命士卒公然抢掠,成为当地居民的患害,人们一起商量杀掉了他们。事情被发觉,依法当死的有四人,马亮对这四人都宽恕了,说:“为民去害,而反处死罪,这不是立法的本意。”调任升州途中在江州住宿,正逢岁旱民饥,湖湘漕米几十船刚运到,马亮发文给守将,拨米救济贫民,于是上奏:“临江各州都严重歉收,而官吏不救济,希望停止官籴,让百姓运粮相互救济。”‎ - 25 - / 25‎ 以右谏议大夫为广州知州。当时宜州陈进刚平定,而跟从陈进反叛的澄海兵家属二百多人,按法律应没入官府为奴,马亮都不追究。盐户拖欠官赋,(官府)把妻子儿女抵押给富户,马亮将他们全放回家。海船长久不来贸易,派人去招徕,第二年,到来的比当初还多一倍,珍宝货物大量聚集,朝廷派宦官赐宴以示慰劳。‎ 入朝任御史中丞。建议:“士民父祖未葬而分居,请从今日开始凡未葬的,不要分开。”仁宗初年,任尚书右丞,再任庐州知州,入朝任判尚书都省兼知审刑院,升任工部尚书、亳州知州,又升任江宁府知府,以太子少保退休,去世,赠官尚书右仆射。‎ 马亮有才智,擅长处理政事,然而所到之处没有廉洁的美誉。吕夷简小时候,跟随父亲吕蒙亨到福州××县令,马亮见后觉得他很优秀,就把女儿嫁给他。妻子刘氏生气地说:“为什么把女儿嫁给一个县令的儿子?”马亮说:“这不是你懂的。”田况、宋庠和弟弟宋祁幼年时,马亮都待他们很好,说:“这些人以后肯定会显贵。”世人认为马亮有知人之明。马亮去世,当时吕夷简正任宰相,有关机构赠谥号为忠肃,人们都不以为然。‎ ‎15.‎ ‎(1)长使英雄泪满襟 ‎(2)响穷彭蠡之滨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4)可怜春半不还家 ‎(5)星垂平野阔 ‎(6)登东皋以舒啸 ‎16.AC - 25 - / 25‎ ‎17.同意此观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为想象之词,写酒化为泪,表现出酌酒垂泪的愁意。“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不仅反用其意,而且翻进一层,别出心裁,自出新意;肠已然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比起入肠化泪,又添一折,更进一层,愁更难堪,情更凄切。‎ ‎18.D ‎19.D ‎20. 没有哪一种根基 比军民团结更强大 洪水可以夺去生命 ‎21.已缴费学生可直接到所在学院报到,然后入住公寓。未缴费学生先到银行收费点缴纳学费,然后再到所在学院报到、入住公寓;其中需要办理绿色通道手续的同学,则需要到所在学院填写申请表,经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批后,方可办理报到、入住手续。 ‎ ‎22.‎ 人生何处不精彩 爱默生有言:“生活难,难就难在选择。”杜甫认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尼采却觉得站在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其实,人生也如登山,无论是半高处或是顶峰,只要努力攀登,同样会收获精彩!‎ 他站在了半高处,没有奖牌,却赢得了掌声……‎ 在伦敦奥运会上,来自南非的“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奥运梦想,成为了奥运田径赛场上的首位残疾运动员。虽然他最后惨遭淘汰,与金牌无缘,但他努力拼搏的精神感动了全世界,换来的是为他骄傲的掌声。‎ 白哲特曾说:“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得他们变得更坚强。”正因为皮斯托瑞斯有着坚强的信念,坚持不懈地拼搏,虽然最后只站在半高处,无法登上冠军的顶端,却同样精彩。‎ - 25 - / 25‎ 他站在了最顶峰,成为万众瞩目的作家……‎ ‎2012年10月,诺贝尔文学奖花落中国,莫言因其作品“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时事以魔幻写实手法冶于一炉”,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富有张力、情感饱满的农村“民间深层经验”,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成为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籍作家第一人,填补了中国文学界的空白。‎ 泰戈尔说过:“莲花的花瓣不会闭合,深藏的花蜜定会显露。”正因为莫言用自己潜心几十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大胆细腻的创作征服了世界,最终登上了诺贝文学奖的最高峰,从而绽放出夺目的异彩!‎ 她站在半高处收获成功,也站在顶峰创造精彩……‎ ‎1989年,陶华碧在××市开了一家“实惠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她靠自己的努力与真诚来经营这家餐厅,因此小店的生意很红火。后来她招了40名工人,办起了一家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麻辣酱,取名为“老干妈麻辣酱”。仅仅用了3年半的时间,“老干妈”公司便迅速壮大到了1200多人,产值将近3亿元。现在,“老干妈”公司累计产值已经高达13亿元,在中国私营企业50强排行榜上名列第5。她所开发的产品覆盖了全国除台湾省以外的每个省份,并远销世界各地。‎ 威廉·钱宁说过:“要想人生过的有意义,唯一的办法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陶华碧先前做小生意——在半高处收获过成功,后来选择开办麻辣酱生产厂——在顶峰创造了精彩,是啊,只要努力,人生何处不精彩?‎ 无论你相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还是相信“站在半高处,这个世界真美好”,其实,只要你努力攀登,人生每一处都精彩!‎ - 25 - / 2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