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宏观读文--强化逻辑分析提升思维品质课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宏观读文--强化逻辑分析提升思维品质课件

论述类文本的阅读,由过去单一考查筛选信息能力,逐渐扩展到对篇章结构、论证思路的把握分析,以及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推断能力。准确把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思路,快速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检索到解答题目的有效信息,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对题目做出准确判断,应贯穿整个高三复习的整个过程。二轮复习,还应进一步强化逻辑分析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 2019 · 高考全国卷 Ⅰ )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 —— 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 “ 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 ②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 “ 更深层的东西 ” 是什么呢? ③ 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 —— “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 在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④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 20 世纪 80 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⑤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刻一个民族的灵魂。 ( 摘编自铁凝 《 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 速读点拨: 回扣一轮知识 ,解读文本信息。 ( 一 ) 抓住议论的 “ 三要素 ” 1 . 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种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它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本文的论点在全文的最后一段: “ ” 。 “ 就是 ” 一词,具有明确的判断意味,是鲜明的判断。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 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 2 . 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正确性和可行性的材料。论据有两种: (1) 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如文中举 “ 20 世纪 80 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 ” 的例子,论证了                                        。 只有心中有人 民,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取得伟大的成就 (2) 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作为立论的依据。 如文中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 “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 等文字,并结合自己的感受,论证了 “                ” 这一结论。 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 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 3 .论证 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 “ 证明什么 ” 的问题,论据是解决 “ 用什么来证明 ” 的问题,而论证是解决 “ 怎样证明 ” 的问题。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本文第一段提出问题,第二、三、四段分析问题,第五段得出 “                     ” 的结论,在逻辑上逐层递进。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 ( 二 )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第一步:边阅读边勾画 1 .勾画论点句:论点通常用判断句表达,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一般来说,在文章的开头;也有在 “ 所以 ”“ 总而言之 ”“ 总之 ”“ 因此 ”“ 归根结底 ” 等词之后的。 2 .勾画论据:圈注 “ 如 ”“ 例 ” 等句可迅速把握事实论据;圈注 “ 只有 …… 才能 ……”“ 如果 …… 那么 ……” 表条件、比较、对比、引述等的句子可迅速把握事理论据。 3 .标注关键词:①表示范围、程度的副词;②表示时间、结果的关键词;③某些指代词;④含有肯定或否定意义的关键词;⑤提示信息的词;⑥文中反复出现的词。 第二步:读完每段理关系 梳理关系有两层含义 : 一是概括出段落层次的含意 ; 二是要注意分析重要句子间 、 段落间的相互关系 。 本文开篇第一段先用习近平总书记 “ 为谁创作、为谁立言 ” 的问题, “ 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 的讲话引出话题,强调            。第二段在承接前面的基础上对当下创作进行分析,由 “ 更深层的东西 ” 引出下文对历史经验的回顾和总结,强调了人民的主体地位。最后推出 “                      ” 的观点。 艺术创作要扎根人民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 论述类文本的重要句子间常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条件、目的、解说、假设等内在关系,分析句间关系要注意把握这些关系类型。 论述类文本的段落间常有总分、递进、并列、对比等逻辑关系。 本文共 5 段,整体上看是             的论证结构。 层层深入、最后推出论点 第三步:读完全篇画出结构图 画出行文结构图 , 旨在厘清各段是如何论证论点的 。 真题试做: 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完成下面试题 。 1 .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 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B . 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C . 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D . 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解析: A 项,曲解文意,且 “ 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 说法过于绝对; C 项,强加因果, “ 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 与 “ 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 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D 项, “ 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 曲解文意,原文第五段说 “ 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 ” 。 答案: B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 .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C .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 D .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 “ 以人民为中心 ” 的根本体现。 解析: D 项,文章最后一段说 “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 ” ,又说 “ 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 ” ,可见最后一段论证了以人民为中心,要以什么样的文化精品奉献人民的问题。并不能得出 “ 论证了正面人物 …… 体现 ” 的结论。 答案: D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 B .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 C .老舍曾说: “ 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 ” 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 D .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识。 解析: 此题考查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D 项, “ 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 ” 推断错误,原文最后一段说 “ 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 …… 是好不好、精不精 ” ,强调文学家的创作重点在 “ 精 ” ,也就是在 “ 质 ” 上,而没有说 “ 少 ” 。 答案: D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