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人生百相 第9课 鸿门宴学案 鲁人版必修2
鸿门宴 今天,我要与往日不同 今天,我要与往日不同。我认识到,人其实是自己思想的附属品。我要主宰我的思想,让生活充满快乐和希望。我要让所有的消极念头远远地离开,让乐观做我的伴侣,成功做我的标签。 今天,我要与往日不同。我已经认识到,时间是我拥有的最珍贵的商品。我要对即将到来的24小时充满感激和珍惜,即使是稍纵即逝的一分钟,也尽可能不让诸如自私、焦虑、厌倦、懒惰这些有害的病菌侵染。 今天,我要与往日不同。我已经认识到,眼前的今天,其实只有一个。当明天来临,今天就将永远离去。因此,我要用孩子般的快乐和巨人般的勇气把握今天,要像对待我人生中的最后一日一样对待眼前的今天。 今天,我要与往日不同。我已经认识到,跌倒不可怕,重要的是要爬起来。我决不让过去的错误来纠缠我,即使我的人生充满了错误留下的疤痕;决不让过去的失败来压抑我,即使我的人生处处可见失败的影子。 微感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 赏读:(君子)不担心别人不懂得自己,而担心自己不理解别人。许多时候,如果我们能够换位思考一下,也许可以看到不同的世界。我们经常希求着别人的理解,因为别人对自己的不理解而伤心愤怒。那我们是不是真的理解了别人呢?我们不理解别人,却在要求着别人的理解。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 赏读:用“德”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本身不动,所有的星辰都环绕着它。共,同“拱”,环抱,环绕。治理国家,仅仅靠道德是没有用的,如果将所有的一切都压在道德上面,这个道德不过是一张纸。但是,如果没有道德呢?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15 赏读: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凭此做学习的榜样。从已知的,推导出未知的,这也是研究一切科学的唯一方法。我们所说的一切创新都必须、也只能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的创新。师,榜样。 一、作者视窗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夏阳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迁生于龙门,年十岁诵古文,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写作背景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义军攻破武关,进入关中地区。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刘邦入关后,与秦民约法三章,并派人驻守函谷关,以防项羽进关。当时项羽已消灭了秦军的主力,正向关中进攻。当项羽到达函谷关后,得知刘邦已经攻陷关中,一怒之下攻陷了关隘,并向函谷关进军,破关入咸阳,驻军鸿门,准备消灭刘邦军队。就在这种剑拔弩张的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三、基础梳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鲰生( ) (2)飨士卒( ) (3)卮酒( ) (4)跽( ) (5)玉玦( ) (6)彘肩( ) (7)啖之( ) (8)刀俎( ) (9)杯杓( ) (10)樊哙( ) (11)目眦( ) (12)戮力( ) 答案 (1)zōu (2)xiǎng (3)zhī (4)jì (5)jué (6)zhì (7)dàn (8)zǔ (9)sháo (10)kuài (11)zì(12)lù 2.辨形组词 (1) (2) (3) (4) 答案 (1)啖 谈 (2)樊 藩 (3)杓 钓 (4)玦 袂 3.成语典故 15 (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毫无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劳苦功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出自文中“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原意是项庄挥剑起舞,表面上是给大家助兴,实际上是想乘机刺杀刘邦。现用来比喻表面上有一个堂皇的名目,实际上却另有所图。 (2)出自本文“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及《史记·淮阴侯列传》“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原指任何细小的东西都不侵犯,现多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 (3)出自本文“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意思是做事勤劳,功劳很大。例如:这位老战士过去英勇作战,劳苦功高,受到人们的尊敬。 (4)出自本文“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别人是刀和砧板,自己是放在砧板上被宰割的鱼和肉。比喻生杀之权掌握在他人手里,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4.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______通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通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项伯______通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通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__通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__通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距 拒 把守 内 纳 接纳 (2)要 邀 邀请 (3)倍 背 违背,背叛 (4)蚤 早 早点,早些(5)郤 隙 隔阂,嫌怨 通假字 文言文中通假字主要包括三种:1.音同或音近的字替用本字。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意为“违背”。2.声旁字代替形声字。如:“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责”通“债”。3.形声字代替声旁字。如:“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形声字“指”通声旁字“旨”,意为“旨趣”。4.改换同声旁字的义符(形旁)来替代。如:“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被”通“披”。 5.古今异义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3)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为鱼肉。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夫妻关系。(2)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3)古义: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今义:山东省。(4)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河北省,河南省。(5)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6)古义:鱼和肉,指被欺凌的对象。今义:鱼的肉。 6.一词多义 (1)军 (2)击 (3)坐 (4)胜 (5)举 (6)谢 (7)如 (8)数 (9)因 (10)为 (11)且 答案 (1)名词,军队/名词,军营/动词,治兵、带兵 (2)动词,击杀/动词,敲打/动词,攻打、攻击 (3)名词,座位/动词,犯……罪/介词,因为、由于/动词,坐着,指不劳动、不费力 (4)动词,经得起、承得住/副词,尽/形容词,优美的、美好的/形容词,才华出众的 (5)动词,举起/副词,尽/动词,相称 (6)动词,道歉/动词,感谢 (7)动词,唯恐/动词,及、比/动词,往、到/连词,如果/动词,比得上 (8)副词,屡次、多次/动词,责备/数词,几 (9)副词,趁着/连词,就 (10)介词,替、给/动词,是/介词,给、替;动词,献、出/语气词,呢/动词,成为/动词,认为 (11)连词,尚且/副词,将要/连词,又、并且/连词,况且 7.词类活用 A.名词的活用 15 (1)名词用作动词 ①沛公军霸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沛公欲王关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籍吏民,封府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道芷阳间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刑人如恐不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范增数目项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词作状语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得兄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常以身翼蔽沛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驻扎 ②称王 ③登记 ④取道 ⑤惩罚 ⑥用眼色暗示,看 (2)①连夜 ②像对待兄长一样 ③像翅膀一样 (3)使……为王 B.动词的使用动法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使……活,救活 ②使……止,阻止;让……进入 ③使……跟从,带领 C.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词 君安与项伯有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词用作动词 ①素善留侯张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秋毫不敢有所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拔剑撞而破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老交情 (2)①友善,交好 ②接触,沾染 (3)使……破,撞破 8.文言句式 (1)若属皆且为所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属今为之虏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击破沛公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毋从俱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5)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贪于财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具告以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长于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不然,籍何以至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客何为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沛公安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大王来何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被动句 (2)被动句 (3)省略句 (4)省略句 (5)省略句 (6)“于财货”,介宾后置 (7)“以事”,介宾后置 (8)“于臣”,介宾后置 (9)“何”,介词“以”的宾语,置于“以”前,宾语前置 (10)“何”,动词“为”的宾语,置于动词之前,宾语前置 (11)“安”,动词“在”的宾语,置于动词之前,宾语前置 (12)“何”,动词“操”的宾语,置于动词之前,宾语前置。 9.名句积累 (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10.文白对照 鸿门宴 15 15 [第一部分,交代鸿门宴的由来。] 15 15 [第二部分,写鸿门宴上的斗争。] 15 [第三部分,述宴后之事。] 一、文本助读 【内容概览】 本文写的是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的首次矛盾斗争,是他们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通过对鸿门宴全过程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自矜功伐而又“妇人之仁”的悲剧性格,表现了刘邦善于利用他人的性格弱点,善于团结人利用人的特长,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两人斗争的结局。 【结构图示】 二、小组合作 1.全文可分为三部分,文章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哪些事?宴前发生的这些事与鸿门宴上的斗争有什么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课文第一部分的主要事件为: 曹无伤告密。曹无伤是沛公的左司马,他的告密让项羽决定“击破沛公军”。矛盾挑开,这是故事的“开端”。 范增进言。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矛盾进一步激化,情节迅速发展。 项伯夜访。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救命之恩,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 张良献策。张良“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刘邦则一点就通,不但“兄事之”,更“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拢,由“联络感情”进而自我辩解,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导致项羽上当。 “宴前”发生的这几件事,使故事情节逐步展开,并为后来事态的演变作了必要的铺垫,留下了必要的伏笔。 2.本文结构跌宕起伏,在情节结构上有哪些起伏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答案 一开头是战云密布。项羽胜利结束大破秦军主力的“巨鹿之战”以后,于公元前206年11月西行来到函谷关。不料大军受阻,又闻刘邦已破咸阳,继而又得到刘邦部将左司马曹无伤关于“沛公欲王关中”的密报,真如火上浇油,不禁勃然大怒说:“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接着又有谋士范增对刘邦“其志不在小”的分析和“急击勿失”的建议,使气氛更趋紧张;再加以项羽的叔父项伯连夜私见张良,密告军情,刘邦闻之“大惊”,仿佛两军即将展开一场厮杀,令读者颇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 然而,一夜之间,空气骤变。这是由于刘邦在此千钧一发的时刻,采纳了谋士张良的建议,热情款待项伯,约为婚姻,并针对项羽爱慕虚名的思想弱点,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诈称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的缘故。项伯这一微妙角色,不但“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而且竭力为刘邦说情:“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羽对其“亲信”项伯的话竟丝毫不疑,当即“许诺”,紧张的临战气氛便开始缓和。但是,毕竟项羽与刘邦尚未见面,项羽的诺言似乎未可全信。 刘、项晤面,项羽“因善遇之”,与之同饮。但实际上,主宾各怀计谋。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时而紧张,时而和缓,读者的心情也随之起伏不定。整个“鸿门宴”的情节,大体可概括为三起五落。 三起:宴会开始后,“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气氛始趋紧张,此一起。项羽因为没有察觉项伯徇私通敌,完全相信了项伯的劝告及刘邦的表白,“默然不应”,而主张“急击勿失”的范增不肯罢休,离席叫项庄进来以舞剑为名,企图“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于是宴会顿时充满杀机。读者眼前,项庄和项伯拔剑对舞,一攻一守,心照不宣,气氛更趋严峻,此二起。张良如坐针毡,离宴找樊哙告急,樊哙撞倒守门卫士,闯宴怒视项羽,项羽“按剑而跽”,此时故事发展到最高潮,紧张的气氛达于极点,伴随刀光剑影而发生的血肉横飞的事件似乎已不可避免,此三起。可是,事情却出乎读者意料之外,紧张的气氛竟逐步缓和下来。 五落:项羽对于贸然闯宴的樊哙不但不怒,反而称赞樊哙为“壮士”,读者的心弦稍觉松动,此一落。接着,樊哙又锋芒毕露地指斥项羽,颂扬刘邦,其调子虽然是刘邦语言的翻版,却比刘邦要尖锐得多,但“项王未有以应”,并赐“坐”。刘邦与樊哙配合之默契,使项羽更加相信刘邦无意做关中王,读者的心弦又进一步松弛,此二落。但是,杀机仍未彻底消除,身处“鱼肉”地位的刘邦坐不安席,机警地托词离宴,樊哙、张良会意随出,宴庭内外一片混乱,司马迁描述得却有条不紊,使读者的视线在宴庭内外不断移动变化。庭外,“宾客”刘邦与群臣紧急策划脱身之计;庭内,“主人”项羽与左右还不知道,于是“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气氛张中有弛,此三落。情节继续发展。庭外,刘邦轻骑简从,抄小路脱身回营;庭内,张良献礼,项羽“受璧”,此四落。此时范增的全盘计划被打乱,因此,范增受玉斗后,“拔剑撞而破之”,满腹怨恨地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这一很有见地的预言,完全为后来事态的发展所证实。“宴会”至此结束,刘、项冲突暂时转为平缓,此五落。 3.试概括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并结合原文及有关背景进行分析。 15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项羽:自大无谋、沽名轻敌。 他是楚国将军之后,勇力过人,在起义反秦的斗争中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将领。当他听了曹无伤的密报之后,立即下令“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暴露了他骄傲自大、不可一世的神气。他身边有一个号称亚父的谋士范增,但在紧要关头,却对范增的意见不予理睬;他听了项伯的话后,不假思索,就马上许诺,随便改变既定的决策,表现了他为人头脑简单而又刚愎自用。对刘邦的假意殷勤毫无察觉,反把曹无伤的告密直接告诉了刘邦,反映了他不懂策略,麻痹轻敌。 刘邦:深通人情世故,遇事多谋善断。 他出身于亭长,起于民间,靠少量的兵力争夺天下,在鸿门宴中“虚心下问,多谋机诈”。在危急时刻,总和张良、樊哙商量,对他们言听计从。当知道项羽要击破其军时,他一再问张良“为之奈何”,并立即采纳张良的对策。最后离席未辞,他担心会引起严重后果,要张良、樊哙拿主意,并采纳樊哙“不辞而别”的建议。刘邦多谋机诈,很讲策略。他对项伯“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以兄事之”, 极尽笼络利用之能事,对项羽极表臣服恭顺之情,因而能起到麻痹、迷惑对方的作用。这些都表现了刘邦见风使舵,善于玩弄手腕的性格。 三、师生探究 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语言精练生动,绘声绘色。例如,项羽的话,骄横气盛;刘邦的话,礼仪备至;范增的话,老谋深算;张良的话,老练透辟;樊哙的话,豪壮威严;项庄的话,似巧实拙。寥寥几笔,就能刻画出人物的突出个性。描写场景则犹如目睹。例如写樊哙闯宴:“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这一紧张场面的描绘着墨虽不多,却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心情顿感紧张。又如,“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三言两语,就把宴会上杀气腾腾的场面勾画得动人心魄。《鸿门宴》中的一些语言,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秋毫无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竖子不足与谋”“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劳苦功高”等等,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而“鸿门宴”则已成为敌对双方政治谈判斗争的代名词。 一、文本审美 15 (1)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作者塑造项羽的形象主要抓住四个问题:是否对刘邦发动进攻,是否在席间杀死刘邦,对樊哙的越礼行为采取什么态度,对刘邦逃席又采取什么态度。这些内容,上面已有分析。这里说说樊哙。樊哙在危急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军帐中,表现了极大的勇敢。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是有礼有节的,先“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以引起项羽注意;项羽赐酒,他先拜谢,然后站着喝,随后连生彘肩也吃了;他借机讥讽项王,却又替刘邦求赏,暗寓尊崇项羽之意,这又说明他粗中有细。 (2)运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例如,项羽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立刻大怒,简直是怒不可遏;但第二天见到刘邦谢罪,却洋洋自得,并脱口把曹无伤告密之事和盘托出;樊哙尖锐的指斥,竟未能引起他的反感;听说刘邦逃走,也仍处之泰然。这充分显示了项羽简单暴躁而又刚愎自用的性格。相反,刘邦听到项伯密报军情,马上紧急研究对策,第二天亲赴鸿门假意屈从,听项羽说出曹无伤之后不动声色,樊哙闯宴后,趁气氛稍缓之机托词离席,命张良留谢。不辞而逃,后又断然诛杀曹无伤。这一系列言行,充分显示了刘邦机敏精细、能谋善断的性格。此外,张良与范增,樊哙与项庄,都互相映衬形成鲜明对比,形象栩栩如生。 二、写法迁移 【角度一】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使人物形象突出、鲜明。 【我来练笔】 请你使用对比手法,写300字左右的文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时尚原来如此,赶明儿回去让妈妈补丁别补了,这里有个洞才时尚呢!说这话,我心里有点酸,同学们有些话又现了出来,什么“菜鸟”、“虾米”之类的我不甚了解。 说“菜鸟”是时尚,那我告诉你,想当年我在村里上树掏鸟蛋、下河摸河蚌别提多“酷”了!可这些,都是冷暖自知,他们不屑,我只能自我消遣。每每听到他们谈论什么游戏球赛之类的,我都静静地跑开。他们的“时尚”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也许就不该忧伤,这些时尚又与学习何干呢?即使外表老土,心灵时尚就够了。到这里,我又释然起来。时尚不过如此,经过我细细品味,还是咱们原先农村好啊!“农村生态游”已成时尚,我估计我以后也就成时尚了。所以品味时尚,毋须忧伤嘛。 作为一个少年,我相信未来也许是最真的、最值得追求的“时尚”吧! 【角度二】项羽最后泪洒虞姬,乌江自刎,有人说他是一位英雄,也有人持反对观点,你认为呢? 【我来练笔】 请写一段400字左右的文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15 李清照有诗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很多人眼里,项羽是一个忠肝义胆的豪杰。他叱咤风云的伟业,所向披靡的战绩,在秦汉交替之际掀起了澎湃的浪潮。曾几何时,举世共仰,千秋景慕。项羽因之而成为历代王朝倍加推崇的人物,着实为后人所景仰。 项羽性格的最大魅力在于他的“义”,而这个“义”也恰恰演绎了他的个人悲剧。古人云:“义者,宜也。”又云:“行而宜者谓之义。”可想而知,只要行之得当,言而得体,便可称其“义”。然而,“义”是没有一个绝对标准的。项伯为报救命之恩,向张良通风报信,可称得上“义”,可此举客观上却帮助了刘邦,使得沛公在鸿门宴中能化险为夷,此举又谓之不“义”。两军对垒,项羽却不忍杀刘邦,纵虎归山,最后成就了刘邦的霸业,实乃对敌人的“义”,而对自己不“义”。项羽的“妇人之仁”与“义”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可以说,项羽重义而轻理是他的性格的最大悲剧。 1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