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2课 诗两首 ‎《雨巷》‎ 狭长深邃的古巷老宅,由静默的青石板铺成的地面,各家各户或紧闭或略张的木窗……有雨淅沥,击打了这条古巷如许经年。这条雨巷,是如此的宁静幽远。透过《雨巷》,我似乎看到一个对理想无比热切的青年在其中寻找,是雨巷中寂然清苦的丁香般的姑娘吗?抑或是理想的缩影,才如此稍纵即逝,可望而不可即?时间仿佛凝结于此刻,我看到,在生活的雨巷里,那个丁香般忧愁的女子,撑一把油纸伞——希望,执着地立于雨中……‎ ‎《再别康桥》‎ 有一座桥,风景秀丽,遐迩闻名;有一个人,风流倜傥,才名远播;有一首诗,清新空灵,诗坛奇葩。他是一个生来就为追寻感动的浪漫诗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的流星。他才华横溢,文笔洒脱;他感情丰富,风度翩翩;他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他轻轻地来,又悄悄地走,不曾带走人世间的一片云彩,却永远投影在读者的波心。‎ ‎1.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今余杭)人,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因《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被称为“雨巷诗人 - 14 -‎ ‎”。早年就读于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曾因宣传革命被捕。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早期的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的气息较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的诗歌多表现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诗风明朗、真挚。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代表作为《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 ‎2.徐志摩(1897~1931),笔名南湖、云中鹤,浙江海宁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现代诗人、散文家。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21年赴英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深受西方文化熏陶和欧美浪漫主义、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北京),因遇大雾在济南附近触山,飞机失事,因而遇难。‎ 在语言特色上,他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充满浪漫色彩。‎ 在诗歌主题上,他的不少诗作,神秘、朦胧、感伤、颓废的倾向明显,但也不乏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轻柔明丽风格的佳作。《再别康桥》就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备受读者们的青睐。‎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等。‎ ‎《雨巷》‎ - 14 -‎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血腥的“四·一二”大屠杀之后,因投身革命曾被捕的诗人,面对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隐居在江苏松江朋友家,孤独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夜坐听风,昼眠听雨”,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可生活贫乏,整天“窗头明月枕边书”,诗人只能在“旧时的脚印”“青春的彩衣”和星光下的盘桓中寻求慰藉。个性的轻柔、忧郁和时代的重压,使《雨巷》成为现实黑暗和理想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写此诗时,作者年仅二十二岁。‎ ‎《再别康桥》‎ ‎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剑桥大学。康桥(剑桥大学所在地)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徐志摩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1.中国现代诗 中国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主要指新体诗(新诗)。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胡适的《尝试集》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第一部白话新诗集,最早从思想艺术上显示出一种崭新的面貌。而为新诗地位的确立做出重大贡献的是郭沫若的《女神》。‎ 现代诗歌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2.新月派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1923年成立,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成员有胡适、梁实秋、陈西滢等,徐志摩是新月派最具代表性的诗人。闻一多卓有成就,他在《诗的格律》中提出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3.象征主义文学 象征主义文学是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它不拘泥于对现实生活的机械、简单的描摹,注重用暗示、隐喻等手法表现瞬间的思想。它是诗人想象中的一幅写意画,是诗人意念流动中的一个场景,它常常在朦胧的意境中表达出幽微精妙的感情。‎ ‎1.识记字音 彷徨 páng ‎ 颓圮 pǐ 彳亍 chì chù ‎ 青荇 xìng 斑斓 lán 河畔 pàn 浮藻 zǎo 笙箫 xiāo - 14 -‎ ‎2.近义词辨析 ‎(1)彷徨·犹豫 ‎(2)斑斓·斑驳 ‎(3)沉淀·积淀 - 14 -‎ 答案 (1)①彷徨 ②犹豫 (2)①斑斓 ②斑驳 ‎(3)①沉淀 ②积淀 ‎3.成语辨析 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纵观TPP成员国,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都与中国有着数额巨大的国际贸易,TPP有可能使中国原本富有竞争力的外贸产品黯然神伤。(  )‎ 解释: ‎ ‎ ‎ ‎(2)公平和正义是治愈社会心理疾病的最佳良药:只有机会公平,才不会有那么多的社会底层人士自怨自艾,感叹自己怀才不遇。(  )‎ 解释: ‎ ‎ ‎ ‎(3)公安局抓获一名冒充国家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犯罪嫌疑人,破获系列案件10余起,涉案价值90余万元。(  )‎ 解释: ‎ ‎ ‎ ‎(4)巴尔扎克的所有作品不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但我们从里面看到的却是法国十九世纪斑驳陆离的社会生活。(  )‎ 解释: ‎ ‎ ‎ 答案 (1)× 黯然神伤:形容情绪低沉、内心忧伤。此处不合语境。‎ ‎(2)× 自怨自艾:本义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仅指悔恨。本句语境感叹怀才不遇,是心怀幽怨,而不是悔恨。结合“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的语境,属于望文生义。‎ ‎(3)√ 招摇撞骗:寻机骗人。假借名义,进行蒙骗欺诈。‎ ‎(4)× 斑驳陆离:参差不一,形容色彩繁杂、斑斓绚丽。只能形容色彩,这里要改为“光怪陆离”。‎ - 14 -‎ 我的雨巷 阿紫 走在古老而幽长的雨巷,来听那如雾如纱的吟唱,那是谁,手握横笛掬香满衣?是不是我等待了一千年的爱人?是不是我梦回了千万次的相遇?‎ 其实,你的思念,早已镌刻在我前世的梦里,所以才会到相思如烟的雨巷来寻你。我留着前世及腰的长发,穿着前世你送我的紫衣,只是,我没有油纸伞,我怕在擦肩而过时,在伞下错过你。‎ 我从古色古香的书页中走来,发梢上飘着纷纷扬扬的雨滴,我沿着你期盼的目光走去,在虚虚实实中寻找前世的踪迹。那绿绿的雨点在我身上绽开幽幽的心绪,像我想你而芬芳的记忆。我的心千万次地呼唤你,真想问问,在莫名地方的那个莫名的你,是不是还记得那个洒落过一地清愁的女子?是不是还记得,我们在这个雨巷曾经有过的相遇?‎ 悠长的雨巷,悠长的雨,多少个悠长的梦里,我点一支烛光,沏一壶香茶,听你低吟:风起拈落花,夜来闲听雨……‎ 于是,我相信前世,一定在这个雨巷里走过,那日,也一定飘着这样细细的雨……‎ 多少次我用心聆听那支雨中的短笛,陈年的相思便在我的胸口捂出了六月的天空六月的雨……我把滴泪的心香交给残缺的梦,好想再一次重温你的气息。听,那支竹笛又在响起,看,黄昏的燕儿正双双地归去,可我日夜思念的人啊,你家在何处?你的脚步又停歇在哪里?‎ 走在悠长而寂寥的雨巷,我走得婷婷而美丽,掌心里滴满苦涩的泪和天上的雨,如果我能将泪和雨分离,那么单数想你,双数也想你……‎ 悠长悠长的雨巷,悠长悠长的雨,那是谁,手握横笛掬香满衣?是不是我等待了一千年的爱人?是不是我梦回了千万次的相遇?我知道,如果没有遇到你,每个轮回,我都会到雨巷来寻你,依旧是及腰的长发,依旧是前世的紫衣,只是不撑油纸伞,我怕擦肩而过时,再次再次错过你……‎ ‎[赏析点评] 这篇文字以经典作品《雨巷》中的经典意象为创作载体,描述青年男女相亲、相爱、相思的情结,给人一种诗情画意之美。优美的意象,精彩的语言,连续的发问,都能够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 14 -‎ 一、思维建构 请把方框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 14 -‎ 答案 姑娘 青荇 潭水 二、内容把握 ‎1.《雨巷》通过写“我”           ,等待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出现,姑娘出现了,但是很快又远离,“我”只能独自彷徨叹息。作者借此表达了          。‎ 答案 孤身一人彷徨在江南悠长的雨巷 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是徒劳的那种孤苦心情 ‎2.《再别康桥》以        为线索,抒发了诗人 ‎          。‎ 答案 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 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一、《雨巷》‎ ‎1.第2节和第3节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我的答案: ‎ ‎ ‎ 答案 第2节运用了排比,用排比手法把丁香一样的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充分表达出诗人想追求美好理想,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 第3节运用了反复手法,将诗歌内容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 ‎2.《雨巷》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何象征意义?请简要赏析。‎ 我的答案: ‎ ‎ ‎ 答案 ①《雨巷》描绘了一种梅雨时节江南小巷阴沉、凄冷、寂寥的意境。②象征意义:没有出路的黑暗社会。‎ - 14 -‎ ‎3.《雨巷》中诗人反复用“丁香一样的”来修饰“姑娘”这一形象有何特殊用意?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我的答案: ‎ ‎ ‎ 答案 ①运用反复的手法,使诗歌有一种回环往复的结构美,并且强化了诗歌的抒情性。②丁香是美丽、高洁、柔弱、愁怨的象征。“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修饰“姑娘”——象征着诗人向往的美好理想;“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象征着诗人迷茫、难以实现的理想。‎ 二、《再别康桥》‎ ‎1.诗人一开始连用三个“轻轻的”突出了    ,奠定了     ,突出表现了         。‎ 答案 宁静的氛围 全诗的感情基调 诗人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 ‎2.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诗歌中作者选择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我的答案: ‎ ‎ ‎ 答案 意象: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作用: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一般离别诗的告别对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描绘出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境界,营造出一种清新感,以此来表现康桥的秀美风光和自己对康桥的眷恋。‎ ‎3.闻一多对新诗提出“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徐志摩非常赞同。《再别康桥》这首诗具体是怎样体现“三美”主张的?完成下表。‎ 特点 举例说明 音乐美 ‎ ‎ ‎ ‎ 绘画美 ‎ ‎ ‎ ‎ 建筑美 ‎ ‎ ‎ ‎ 答案 ‎ 音乐美 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音乐和谐,节奏感强;回环往复 如第1节中二、四句末字“来”“彩”押韵;第2节中“娘”“漾”押韵;第3节中“摇”“草”押韵;第4节中“虹”“梦”押韵;第6节中“箫”“桥”押韵等;第7节中“来”与“彩”押韵,且与第1节构成回环往复 绘画美 用词讲究色彩感和搭配 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斑斓”等充满色彩感的词语,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建筑美 诗节的匀称和诗行的整齐 - 14 -‎ 四行一节,共七节,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是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1.《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诗。人们对诗中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请谈谈你的看法。‎ 我的观点:  ‎ ‎ ‎ 答案 观点一:诗中的“姑娘”,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又忧郁的姑娘。这位“姑娘”是他要追求的“梦寐思服”的佳人。或许她的家就在巷子的尽头,或许她只是从这巷子里经过。‎ 观点二:“姑娘”是有象征意义的。“姑娘”象征着诗人的理想,是诗人心中朦胧的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姑娘飘然而去后“我”的惆怅,实际是大革命退潮后诗人无法排遣的忧郁与惆怅。‎ ‎2.关于诗人在《再别康桥》中情感的高潮,有人认为是第5节,有人认为是第6节,你的看法呢?‎ 我的观点:  ‎ ‎ ‎ 答案 观点一:情感的高潮是第5节。在这一节,诗人对母校的爱恋之情达到了高潮。诗人似乎已经忘记他要告别康桥了,想撑着一支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去寻找他“彩虹似的梦”,到了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此时诗人快乐到了极点。‎ 观点二:情感的高潮是第6节。在这一节,诗人的惜别之情达到了高潮。诗人沉浸在美好的梦境中,一个“但”字把诗人和读者从梦境与回忆中拉回到了现实。在现实中“放歌”是不可能的了,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我”现在只能悄悄地只身离去。“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本节别情缕缕,离绪重重,诗人的惜别之情达到了高潮。‎ ‎『读写能力』‎ 象征手法的运用 ‎《雨巷》一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就是象征。在这首诗中,那撑着油纸伞的诗人,那寂寞悠长的雨巷,那像梦一般飘过有着丁香一般忧愁的姑娘,并非真实生活本身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我们不一定能够具体说出这些形象所代表的全部内容,但我们可以体味这些形象所抒发的朦胧的诗意。那个社会现实的气氛,那片寂寞彷徨的心境,那种追求而不可得的希望,在诗中所描写的形象里,既明白又朦胧、既确定又飘忽地展示在读者眼前。想象创造了象征,象征扩大了想象。这样以象征方法抒情,使诗人的感情、心境表现得更加含蓄蕴藉,也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 14 -‎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借助想象和联想,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阐发深刻的道理。‎ 运用象征手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立意要明确。文章赞扬什么,或批评什么,一定要鲜明。如毛泽东在《七律·冬云》一诗中有“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的句子,立意就很明确,赞扬了人民的力量,用“梅花”象征;抨击了敌人,用“苍蝇”象征。‎ ‎2.描绘要具体。只有对象征体作具体的描绘,才能使人透过“形”看到“神”,如果“形”描绘得不具体,那么“意”也就不能形象地表达出来。如高尔基在《海燕》中写道:“在苍茫的大海上,风聚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用“海燕”象征革命的力量,而对“海燕”这个形象的描绘就十分生动具体。‎ ‎3.类比要恰当。所借之物和所咏之物,要有紧密的联系,合乎情理。这就要求找准类比点,展开联想。如上面对“雨巷”的象征义的分析,就是用“美好爱情”与“美好理想”串起来的。‎ ‎『针对练笔』‎ 请你以“叶与价值”为话题,用象征手法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 答: ‎ ‎ ‎ 答案 春天,它甘愿当陪衬,衬出花儿的美丽,默默无闻地奉献着最美好的时刻,给人类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夏天,烈日当头的时候,它不怕炎热,繁茂地生长着,为路上的行人遮荫避日,却没有丝毫的埋怨。秋天,在那个寒风萧瑟的日子,它们会结束那短暂的生命,飘零下来,“化作春泥更护花!”是的,它在那短暂的生命里,却做出了超越生命的无私奉献!‎ ‎『直击高考』‎ ‎(2017·北京高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 根河之恋 根河是鄂温克人①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洌,水晶一般透明。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94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 - 14 -‎ 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先前见到过作家乌热尔图为这位老奶奶拍的一张照片。白桦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扎着头巾,侧身站在一头七叉犄角的驯鹿前,她微微佝偻着身子,皱巴巴的手轻抚着鹿柔细的皮毛。鹿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儿一定有着母亲的气息。她神色沉静而坚毅,嘴角两旁的皱纹宛如桦树皮上的纹路,仿佛她的脸上就印刻着她相守了一生的森林。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的慈祥,又有着丰富的传奇。年轻时她漂亮能干,是大兴安岭远近闻名的女猎手,与丈夫在密林里行走,打到的猎物无论多远,总是她领着驯鹿运回部落。这位伟大的母亲至今仍恬然生活在她的鹿群之中。‎ 其实我很想去为玛丽亚·索拍一张照片。这些年,涌到玛丽亚·索猎民点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但我想,我这样匆匆来去,怎能配得上她的丰厚?怎能有乌热尔图探望她时目光里的深沉呢?‎ 因为乌热尔图是根河的儿子。当年,这位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青年捧着他的《琥珀色的篝火》走上了文坛,刹时让人眼前一亮。人们从他的小说里,认识了这个寂寞又热烈的民族。出乎意料的是,乌热尔图后来辞去京官重返故乡。时隔多年,当我行走在呼伦贝尔草原上,那些将天边画出蜿蜒起伏线条的山丘,那些怒放成海洋或孤零零独自开放的鲜花,那些低头吃草或昂头沉思的马群,还有那些袒露在草原上始终默默流淌的河,都让人忍不住心潮起伏。这位鄂温克作家返乡的理由还需要问吗?就是这草原这河流这民族,是祖先留在他身体里的血脉在涌动啊!‎ 乌热尔图在回到草原以后的日子里,完成了《呼伦贝尔笔记》等一系列著作和摄影作品,那是他数十载的文化寻根,是他作为一个鄂温克的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眷念与报答。‎ 我们山外的人远道来看山,原本住在山上的人却搬下了山。‎ 人类到了21世纪,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平等相处。生活在根河的大多数鄂温克人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山林,将更多的空间留给了无边的草木以及驯鹿、黑熊、狼、灰鼠和蝴蝶。在离城市不远的一个地方,新建了童话般的家园,这座小城就叫了根河。‎ 我们去到那里时,从山林里搬出的鄂温克人正三三两两地在自家门前干着一些零碎的活儿。男人穿着时尚的T恤和牛仔裤;女人们烫了发,有的还挑染成了黄的深红的,她们的裙子仍然长长的,跟老去的玛丽亚·索一样,但却是城市里流行的花色。‎ 这里的房屋都是政府投资兴建的,咖啡色外墙,小尖顶,搬进来的一家家鄂温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装扮屋子,盘算着未来。鄂温克人与外族人通婚是常见的事情,近些年更为普遍,他们的孩子大多取的是鄂温克名字,成为这新部落的新一代。这里曾有过多年的繁忙,大兴安岭的木材源源不断地从根河运往大江南北。眼下,过往的一切留在了画册里。伐木工变作了看林人,大批工人需要学习新技能,谋求新职业,他们在努力与以往告别,与未来接轨。‎ 根河天亮得很早。走到窗前一看,根河就在眼前,河对面的广场上已经有许多人在翩翩起舞,似乎这个小城的人都聚集在此了。根河的水伴着音乐荡漾,我忍不住踱过根河桥,进入了舞者的欢乐。用不着有任何忐忑,大家都是这样笑着来又笑着去的。这些根河小城中的曼妙舞者啊!我模仿着她们举手投足,扭动腰肢,想象着生活在此的种种愉悦。那是我度过的最为愉快的时刻。‎ 阳光将河水映照得流光溢彩。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我只能记住这些人和这些让人眷恋的时光。‎ ‎(取材于叶梅的同名散文)‎ ‎[注] ①鄂温克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 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 答: ‎ ‎ ‎ 答案 特点:①巨大的生命力;②纯真清澈;③一次次的新生;④养育了两岸的生命。‎ - 14 -‎ 象征意义:鄂温克民族的生命力、精神与品格。‎ 解析 第一问属于形象概括题,答题的关键是要分析概括有关根河的描述。第二段总共四句,分别描写春天根河破冰的生命力;根河河水的清澈本色;根河的原名及其含义;根河像母亲一样养育两岸生物。第二问考查作品形象的象征意义。解答此类题要联系作品主题和前后文的提示。“春天……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象征鄂温克人在艰难环境中迸发出的顽强生命力;“纯真清冽,水晶一般透明”象征鄂温克人纯朴的性格,纯净的文化;“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象征根河给一代代鄂温克人提供着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营养。据此从中提炼概括即可。‎ ‎『素材迁移』‎ ‎1920年10月~1922年8月,徐志摩游学于康桥。风华正茂的他,在这里接受了文学洗礼。“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因为,在这里他开始步入文学殿堂。情感的孤独与美景的融合,个性的追求与现实的困顿使徐志摩在康河波光潋滟中沉淀了多少文学孕思。他说:在康桥之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然而离开康桥后生活情感绝非如康桥的宁静,而整日奔波乃竟为了生计,更增加诗人对康桥幻梦的不断追寻。现实与天堂的距离,理想与黑暗的反差,曾经的回忆是最美丽的温暖,于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轻轻地招手,悄悄地挥袖,感叹一声,竟成了文学史上经典的徐氏康桥。人生一世,舍,要舍得干净、洒脱,绝不拖泥带水,犹如徐志摩。‎ ‎[运用角度] “理想与现实”“舍与得”“转折”等。‎ ‎[运用示例] 那一天,你轻轻地走了。你乘着风,悄悄地飞向了苍茫的云深处。‎ 从此,地上的人们再看不见你春风似的笑脸,再品不到你纯净如泉的真,再感觉不到你火焰般的情。‎ 从此,你不再在凄清的深山中望月,你不再在没有方向的风中寻梦,你不再在黑夜里黯然地埋葬希望,你不再在沉寂里倾听自己的心一瓣一瓣凋落的声响。‎ 轻轻地你走了,在那一天。‎ 你果然化作了一片云,飘向了自由,飘向了安宁,飘向了无踪。你果然化作了一颗星,驶向了黑夜,驶向了光辉,驶向了永恒。‎ 不明白,是命运捉弄了你,还是你捉弄了命运。‎ - 14 -‎ 你是一只飞蛾吗?凝聚了生命的全部执着与热情,只为了那一团绚丽的火苗。你是一朵雪花吗?满含了前世今生的期盼,只为了在温热的掌心上消融。‎ 你流泪了吗?‎ 没有和西天的云彩作别,你走了,你悄悄地走了。‎ 你像一颗绚烂的流星,一瞬间划破了沉闷的天空;你像一叶小舟,用优美和沉默使波澜不惊的幽水变得生动;你像一只夜莺,用歌唱和忧伤抚慰着无数孤独的心灵。‎ 你,是真正的诗人。你用你的心,你的情,更用你短暂的生命写了一首凄艳的诗。‎ 我仰起头,用我潮湿的眼睛望着天空。天空里,有一片云,正悠悠地飘着,那是你吗?‎ 那一定是你,因为我听到了一个声音:“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 1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